教师考试普通心理学整理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780009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53.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考试普通心理学整理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教师考试普通心理学整理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教师考试普通心理学整理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教师考试普通心理学整理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教师考试普通心理学整理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考试普通心理学整理版.docx

《教师考试普通心理学整理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考试普通心理学整理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考试普通心理学整理版.docx

教师考试普通心理学整理版

普通心理学

一、概述

1.心理的本质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心理现象——包括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认知过程:

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语言

情绪情感:

主观体验

意志:

为实现目的而自觉支配和调节行为的心理过程

动机:

推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

能力:

顺利实现某种活动的心理条件

人格:

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2)心理是脑的机能

脑干:

维持个体生命延脑:

呼吸心跳消化

桥脑:

对睡眠有调节控制作用大脑皮层:

各种心理活动的中枢

中脑:

视觉与听觉反射中枢网状系统:

控制不同层次的意识状态

小脑:

协助大脑维持身体平衡与协调前脑:

脑的最高层部分

丘脑:

信息输入的中继站,网状结构的一部分边缘系统:

与动物本能活动有关

下丘脑:

调节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和内平衡,控制内分泌腺活动

(3)心理对客观现实具有依存性

(4)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5)心理具有主观能动性(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2.神经系统

(1)神经过程的两种基本运动规律之一是相互诱导

(2)大脑皮层的两种诱导形式:

正诱导由抑制过程或加强周围兴奋引起,如:

太认真而对外界“视而不见”

负诱导由兴奋过程或加强周围抑制引起,如:

小孩睡前太兴奋而“闹觉”

(3)继时性诱导:

随时间延续而出现的神经过程兴奋和抑制相互诱导

(4)大脑表层:

额叶——运动区顶叶——感觉区

枕叶——视觉区颞叶——听觉区

(5)大脑半球:

左半球——语言性工作,逻辑思维(计算、时间感、节奏感、运动)

右半球——空间关系、面孔识别、情绪、想象、音乐欣赏

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心理过程:

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

情绪情感过程

意志过程

2.个性心理:

个性心理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爱好、信念、理想、世界观

个性心理特征——气质、性格、能力

认识过程:

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

心理现象

心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注意(伴随整个心理过程)

意志过程

个性心理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爱好、信念、理想、世界观

个性心理

个性心理特征——气质、性格、能力

三、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观察法:

在自然条件下,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参与性观察和非参与性观察

2.实验法:

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

分实验室实验和自然实验。

3.测量法:

是指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测验(量表),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

4.调查法:

预先拟就问题,让调查者自由表达其态度或意见。

具体可用问卷调查和访问调查方式进行。

5.个案法:

要求对某个人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

个案法强调的是个别差异。

四、心理学的发展

1.冯特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使心理学脱离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Ps:

教育学之父——夸美纽斯普通心理学之父——冯特

现代教育学之父——赫尔巴特教育心理学之父——桑代克

2.主要的心理学理论

构造主义心理学:

奠基人是德国冯特;著名的代表人物为铁钦纳

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

把经验分为感觉、意想和激情状态三种元素,强调意识结构、强调内省法

机能主义心理学:

创始人美国的詹姆士;代表人物是杜威和安吉尔。

主张研究意识,他们把意识看成是一个川流不息的过程。

研究意识的作用和功能

行为主义心理学:

华生发表《从一个行为主义者眼光中所看的心理学》

第一势力代表人:

华生、斯金纳,班杜拉

反对研究意识,主张心理学研究行为

反对内省法,主张用实验法。

学习和经验决定你是怎样的人。

经典研究:

恐惧情绪,条件学习,观察学习

格式塔心理学:

创始人有德国的韦特海默、柯勒、科夫卡、勒温。

完型、整体认为整体不是各个部分的总和。

部分相加不等于全体。

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

精神分析:

弗洛伊德创立,人格有本我、自我、超我构成。

研究成年人的潜意识现象。

人本主义心理学:

代表人物:

马斯洛、罗杰斯

第三势力重视人格尊严、价值、创造力和自我实现

人类的主要任务是使自身的潜能得到不断的发展。

人之初性本善。

认知心理学:

皮亚杰,奈瑟尔是认知心理学之父;对认知过程的研究

第二次革命把人看作加工认知系统,主张把人比作计算机,是当今最流行的派别。

感知运算、前运算、具体运算、形式运算

五、感觉

1.感觉:

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2.感觉器官:

眼、口、鼻、眼睛、皮肤

3.分类:

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觉

内部感觉——运动觉、平衡觉、肌体觉

4.感觉的一般规律:

感受性——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感觉阈限——能引起感觉的持续一定时间的刺激量

5.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绝对感受性——觉察出最小刺激的能力

6.感觉的适应:

视觉适应——暗适应(从亮的环境到暗的环境;需要的时间长)

明适应(从暗的环境到亮的环境;需要的时间短)

听觉适应——吵闹的环境久了就不觉得吵了

嗅觉适应——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7.感觉的对比:

同时对比、继时对比(刺激物是否同时作用于感受器)

8.联觉:

不同的感觉相互作用的表现(如:

觉得红色有喜庆感)

六、知觉

1.概念:

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感觉是知觉的基础

2.知觉的种类:

空间知觉——形状、大小、距离、方位、深度

时间知觉——时间长短、先后顺序

运动知觉——空间位置的移动(真动、似动)

第一印象最近印象以偏概全贴标签

社会知觉——首因、近因、晕轮、刻板

3.知觉的特性:

整体性——看见部分就知道整体是什么

理解性——对同一事物大家看法不同(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

选择性——对象和背景,选择自己想看的,或因其特点而看到它想让自己看到的(两栖)

恒常性——形状、明度和颜色不因距离或光线的改变而改变(太阳是圆的)

4.感知觉的应用:

强度率——授课时声音的高低

差异率——授课时重点部分提高声音、字体写大、划线等等使知觉对象突出

活动率——演示实验、幻灯片、视频

组合率——相似的组合在一起进行区分

 

七、记忆

1.概

念:

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

 

2.记忆的种类

图尔温将长时记忆分类:

情景记忆——以时间和空间为坐标对个人亲身经历的事的记忆

语义记忆——运用语言所必须的、抽象的记忆(如;数学公式)

根据是否受意识控制分:

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

根据信息保持时间长短分:

瞬时记忆——斯伯林;容量大、时间短;受到注意就会转为短时记忆

所有信息均可进入瞬时记忆;视觉不超1秒,听觉不超2秒

短时记忆——7+2个组块,20秒~1分钟;视觉、听觉

复制、加工就会转为长时记忆

长时记忆——容量无限;1分钟以上;言语、表象进行编码

3.小学生记忆发展特点:

有意识记逐渐占主导地位

意义识记逐步发展

在形象记忆的基础上抽象记忆迅速发展

4.中学生记忆发展特点:

有意识记、意义识记、抽象记忆占主导地位

5.记忆的品质:

敏捷性——速度

持久性——保持时间长短

准确性——正确精确

准备性——能迅速灵活的提取信息

Ps:

记得快忘得快:

敏捷性好,持久性差

6.记忆的过程:

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编码、存储、提取)

7.记忆的分类:

按是否需要意志努力分——无意识记:

没有目的,不需要努力(如;回忆小时候)

有意识记:

有目的,需要努力(如:

考前复习)

按是否在理解基础上分——机械识记:

死记硬背

意义识记:

理解的情况下进行识记

8.遗忘的含义:

记忆的内容不能保持或者提取时有困难。

9.遗忘曲线: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研究。

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

10遗忘理论:

痕迹衰退说桑代克、巴甫洛夫;不进行再记则会永久性遗忘

干扰抑制说前摄和倒摄;是一种暂时性遗忘,排除干扰即可恢复

同化说奥苏贝尔;是一种积极遗忘;属于上位学习

压抑(动机说)弗洛伊德;由于紧张而引起的遗忘

提取失败说图尔文;话到嘴边说不出来、提笔忘字

11.再认:

曾经感知过的事再次呈现在眼前时能辨认出来

回忆:

曾经感知过的事

12.影响遗忘的因素:

时间、识记材料的性质与数量、学习的程度、识记者的态度

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近因效应:

最后呈现的材料最容易回忆,遗忘最少

首因效应:

最先呈现的材料较易回忆,遗忘较少

13.根据遗忘规律组织复习:

合理安排复习时间——及时复习、合理分配时间

恰当安排复习内容

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

复习方法多样化

八、表象与想象

1.表象:

事物不在面前时,在人们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是一个名词)

直观性、概括性、可操作性

2.想象:

人脑对已存储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是一个动词)

3.想象的种类:

无意想象——没有目的的、不自觉的想象(梦、幻觉、看到云想到各种动物)

有意想象——有目的的、自觉的想象

再造想象:

根据语言描述或图像来想象出相应的形象(读小说的人)

创造想象:

在头脑中形成第一个这种新形象(写小说的人)

幻想、理想、空想

4.想象的功能:

预见的作用

补充知识经验的作用

代替作用

对机体的生理活动有调节作用。

5.想象的认知加工模式:

黏合——把从未结合过的形象要素结合在一起,如:

猪八戒、美人鱼

夸张——“千手观音”、“小人国”

人格化——给事物赋予人的形象,如:

“米老鼠”、雷神、电母……

典型化——用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创造新形象,如:

小说中的人物

6.想象力的培养:

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丰富学生的知识,扩大表象储备

创设想象情境,引发想象

利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模式唤起学生的想象

九、思维

1.概念:

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概括的和间接的认识

是认识的高级形式,它能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部联系。

2.思维的特点:

间接性——借助已有经验来推测那些不可直接感知的事物,如:

切脉、量体温……

概括性——把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概括出来,如:

俗语、规律

3.思维的种类:

根据凭借物分——感知运动思维:

最低级,以动作为支柱解决直观、具体的问题

孩子骑在椅子上说“骑马”,离开椅子就不说了

电灯不亮了,;立马检查看哪里坏了

具体形象思维:

以具体形象和表象为支柱,3~7岁

抽象逻辑思维:

最高级,概念、判断、推理

4.思维的种类:

根据思维目标分——集中性思维:

一题一解

发散性思维:

一题一解

根据意识是否明确分——直觉思维:

专家有;直接的、领悟性的思维。

如:

灵感、第六感

分析思维:

进行逐步分析与推导

5.思维的形式:

概念——最基本形式,经历抽象化、类化和辨别三个阶段

判断——借助语言词汇来认识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系

推理——根据已有知识推出新结论,有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两种

6.思维的过程:

分析与综合——基本环节

比较与分类

抽象与概括

具体化与系统化

十、注意

1.定义:

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伴随着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过程的共同特征

2.特点:

指向性——从多个对象中选一个

集中性——对特点对象的意识强度或紧张度。

如:

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两耳不闻窗外事

3.注意的功能:

选择功能——即指向性;保持功能——即集中性;调节和监督功能

4.注意的种类:

不随意注意——无意注意,无目的、无努力。

来自刺激物的特点或人的主观状态

随意注意——有意注意,有目的有努力

有意后注意——有目的无努力

5.注意的品质:

广度、范围——强调数量,如:

一目十行

稳定性——强调时间长短,如:

“分心”

分配——强调多个项目,如:

一边一边

转移——强调灵活性,如:

一件事完成后转向下一件事

十一、情绪情感

1.概念:

情绪——生理需要(吃喝);具有情境性、激动性、暂时性;外显

情感——社会需要(爱国);具有稳定性、深刻性、持久性;内隐

2.情感的分类:

道德感——道德标准、道德行为。

如:

先天下之忧而忧

理智感——好奇心、求知欲、追求真理

美感——赞美、歌颂、感叹;蔑视、鞭挞……

3.情绪的分类:

心境——平静而持久的状态,具有弥散性。

如:

人逢喜事精神爽

激情——强烈的、爆发的、时间短的状态。

如:

拍案而起、暴跳如雷、范进中举

应激——情况紧迫时的适应性反应。

如:

飞机故障,驾驶员紧急处理

4.心理防御机制:

弗洛伊德

十二、意志

1.意志:

是有意识的支配、调节行为,通过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

2.意志的特征:

有目的的行动、与克服困难相联系、随意运动是基础

3.意志行动过程:

准备阶段:

包括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多重趋避冲突(如:

找工作)

执行阶段:

达到目的的关键步骤——及时执行决定、克服困难

4.意志行动中的动机冲突——接近接近型冲突:

两利相权取其重;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回避回避型冲突:

两害相权取其轻;活去呢,还是死着,这是一个问题。

接近回避型冲突:

辩证地看问题

5.意志的品质:

自觉性:

即独立性,独立自主做决定——相反的品质表现:

盲从、独断

果断性:

迅速合理的做决定以及执行——相反的品质表现:

优柔寡断、草率决定

坚持性:

即坚韧性,乐观、克服困难——相反的品质表现:

顽固、动摇

自制性:

控制和约束自己的情绪、言行——相反的品质表现:

任性、怯懦

十三、个性倾向性

1.需要:

是个性倾向性的基础,是个体活动的基本动力

2.需要的层次理论:

生理需要——最低层次。

如:

食物、水、空气、排泄、休息

安全需要——要求安全稳定,免于恐惧、危险、伤害

归属和爱的需要——关心、爱护、信赖

尊重的需要——自尊自信、地位、名誉

自我实现的需要——最高层次。

是创造的需要、追求理想的需要

Ps:

马斯洛认为这五种需要都是人的最基本的需要,都是天生的、与生俱来的。

需要的层次越低,它的力量越强,潜力越大。

随着需要层次的上升,需要的力量相应减弱。

在高级需要出现之前,必须先满足低级需要。

3.需要的种类:

缺失性需要——生理、安全、归属和爱、尊重的需要

成长性需要——求知、审美、自我实现的需要

4.动机:

是一种内部心理过程,而不是心理活动的结果。

5.动机的功能:

激活功能——如:

饥饿者对食物敏感、干渴者对水敏感;要考试了,我要学习

指向功能——有明确方向。

如:

要考试了,我要去图书馆学习

6.兴趣的品质:

广度——爱好广泛中心——最喜欢

稳定性——喜欢的时间长短效能——带来的作用

十四、个性心理特征

1.能力:

是一种心理特征,是顺利实现某种活动的心理条件。

2.能力、才能与天才:

各种结合在一起的能力叫才能,才能的高度发展称天才。

3.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

知识:

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

技能:

人们通过联系而获得的动作方式和动作系统。

分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

关系:

知识和技能是能力发展的基础,但只有能够广泛应用和迁移的知识和技能,才能转化成为能力。

能力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前提,也是知识、技能的结果,它们之间相互促进、相互转化。

4.能力的种类:

一般能力——在不同种来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

如:

认识、活动、交往

特殊能力——在某种专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

如:

音乐、绘画、数学

再造能力——人们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活动来学习各种知识。

如:

临摹、模仿

创造能力——产生新思想和新产品的能力。

如:

写小说、发明

流体能力——天生的。

如认知、类比、归纳、演绎;20后岁达到顶峰,30岁开始下降

晶体能力——后天的。

决定于后天的学习和,一生一直发展,25岁后发展较平缓。

5.智力:

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等成分。

抽象思维能力是核心

6.智力理论:

斯皮尔曼而二因素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共同参与

吉尔福特智力三维结构论——内容、操作和产品三维;人的智力有150种

卡特尔智力形态论——流体智力与晶体智力

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言语、逻辑、空间、音乐、运动、社交、自知7种智力构成

7.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

遗传、环境、教育、实践活动、主观能动性

十五、气质

1.概念:

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动力特征

2.气质的类型

(1)气质体液说——希腊希波克拉底,认为人体内四种液体:

黏液、黄胆汁、黑胆汁、血液

后来盖伦提出了气质的四种类型:

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

胆汁质

强、不平衡

不可遏制

直率热情、暴躁易怒、好冲动

张飞

要求培养自制力

多血质

强、平衡灵活

活泼型

能说会道、见异思迁、缺耐性

王熙凤

培养专一精神

黏液质

强、平衡不灵活

安静型

稳重踏实、坚韧细心、死板

林冲

给予更多耐心

抑郁质

抑郁型

多愁善感、反应迟缓、易疲劳

林黛玉

给予更多关心

(2)气质体型说——内胚层、中胚层、外胚层

(3)气质血型说——A、B、O、AB

(4)气质激素说——人的气质特点是由内分泌活动所决定

十六、性格

1.性格:

主要受后天影响,有好坏之分

气质:

主要受先天影响,无好坏之分

2.影响性格的因素:

遗传、家庭和环境、学校教育、社会实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高对口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