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 东平名人篇.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777312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605.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 东平名人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第一 东平名人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第一 东平名人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第一 东平名人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第一 东平名人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 东平名人篇.docx

《第一 东平名人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 东平名人篇.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 东平名人篇.docx

第一东平名人篇

第一东平名人篇

 东平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在数千年的岁月中,曾有几度辉煌,亦曾有几度萧条。

早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在这块土地辛勤劳动,繁衍生息,创造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秦代开始设郡建制,至西汉甘露年间,又据《禹贡》“大野既潴,东原底平”之意建立东平国,为“东平”命名之始。

之后,历代封建王朝在此设立行政机构,曾称“郡”、称“府”、称“路”,明清时又改称东平州,辖领东阿、平阴、阳谷等数县。

清雍正十三年,又改直隶州为散州,不再领辖县邑,民国时改县。

这说明东平是一片古老的土地,而且经济文化比较发达,在全国也有一定影响。

清道光《东平州志·序》中说“唐宋以还代称雄镇,川原深广,都邑繁盛”。

特别是在元代,广大人民虽然受着沉重的剥削和压迫,但是由于运河的修整和疏浚,使大运河成为南北水交通要道,因此,地处运河沿岸的东平、济宁、临清一带,得到进一步发展,出现了经济文化特别繁荣的景象。

意大利马克·波罗在他的游记中写到东平州(今州城镇)的情况,称赞说:

“这是一个雄伟壮丽的大城市,商品与制造品十分丰盛”。

并说:

“大河千帆竞发,舟楫如织”。

这些清楚说明,东平当时经济、文化之昌盛。

这是居住在这块土地上的广大人民辛勤劳动的结果,是他们创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结晶。

经济文化的发展,必然促进教育事业的兴盛,加快人才培养的步伐。

正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出现了“人才辈出”“蔚为人杰”的局面。

 

    据史书记载,从秦汉到建国前夕名扬全国的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医学家乃至天文、地理、书法、绘画等专家,灿若星汉,光照史册。

西汉时,有“大夏侯学”、“小夏侯学”的开创者夏侯胜、夏侯建。

东汉时,有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的刘桢,还有宰相辅和凝、王朴。

到了宋代,名人相继涌出,有宰相梁适,状元梁灏、梁固,还有儿科医学家钱乙,画家梁楷。

元朝时,有状元霍希贤、农学家王祯,还有众多的戏曲作家 。

明、清两朝,有政治家王宪、杜三策。

清末,有尹氵田,他较早参加同盟会,并于1910年参预刺杀清摄政王载沣。

民国时期,建筑师吕彦直设计南京中山陵获一等奖,设计广州中山纪念堂获首奖。

同时,有许多历史名人曾宦居或隐居于东平,曹刿、阮藉、高适、韩愈、柳宗元、李商隐、苏源明、司马光、寇准、辛弃疾、元好问等。

 

   程咬金济州东阿斑鸠店人,原名咬金,后更名知节,字义贞,唐初大将,骁勇善战曾聚众数百人,共保乡里。

后随李密参加瓦岗军。

武德九年,参加“玄武门之变”。

贞观中,任左领大将军封卢国公,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梁楷,人呼为“梁疯子”。

擅画人物、佛道、鬼神,初师贾师古,有“青过于蓝”之誉。

衣纹用尖笔作细长撇捺,转折劲利,称“折芦描”;其用笔简练而又放纵者,则称“减笔”。

在当时画坛独树一帜,后人评论云:

“画法始从梁楷变,观图犹喜墨如新;古来人物为高品,满眼烟云笔底春。

”山水、花鸟画也有独物风格。

存世作品有《太白行吟图》、《泼墨仙人》、《布袋和尚》、《高僧故事》、《秋树双鸦》等。

1967年以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先后决定以中国历史上的李白、张衡、蔡文姬、梁楷、关汉卿、祖冲之、李清照、鲁迅等23位名人命名外星球上的环形山。

张养浩,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今属山东)人,唐朝名相张九龄的弟弟张九皋的第23代孙。

少年知名,19岁被荐为东平学正,历官堂邑县尹、监察御史、翰林学士、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等官职。

因看到元上层统治集团的黑暗腐败,便以父老归养为由,于英宗至治二年(1322年)辞官家居,此后屡召不赴。

文宗天历二年(1329年),关中大旱,特拜陕西行台中丞,遂“散其家之所有”“登车就道”(《元史》本传),星夜奔赴任所。

到任四月,劳瘁而卒。

追封滨国公,谥文忠。

他的散曲多写弃官后的田园隐逸生活。

高霖字子约,金东平东阿人。

大定二十五年进士。

初授符离县主簿,升泗水县令,调任安国节度判官。

张万公金代东阿青苔藓铺人。

大定四年升任长山县令,因施政有方,受到百姓爱戴,为立生神祠。

后迁侍御史尚书右司员外郎。

候挚字莘卿,金末大臣,东阿人。

明昌二年进士。

为官慷慨大度,有过人之才。

承安年间,任山东路盐使司判官。

泰和八年,授长山县令。

贞祐三年,为太常卿,行尚书六部事。

李谦字受益,元代东阿人。

少年聪敏,日记数千言,初为东平府教授。

元世祖至元十八年升自学士,为太子左谕德。

待裕宗于东宫,陈十事:

“心、睦亲、崇俭、纳谏、戢兵、亲贤、尚文、定律、正名、革弊。

李仁字元夫,东阿苫山人。

正德十四年举山东乡试第一,嘉靖二年进士。

后升至吏科给事中、户入给事中。

刘隅字叔正号范东,东阿苫山人。

出生仕宦之家,其父刘约、兄刘田均为进士,时一门三进士,同朝为官。

隅嘉靖二年进士,授福建道监察御史。

张怀芝字子志,东阿皋上村人。

清末及北洋政府时期,曾任天津镇总年兵、山东督军兼省长、陆军参谋总长等职,受封陆军上将、丰威上将、一等男爵等衔。

三国时的著名谋士程昱(字仲德),东郡东阿人,不过汉代的东阿在今阳谷县境内。

于慎行(1545~1607) 明代文学家、诗人,字可远,又字无垢。

兖州东阿人(在今平阴县东阿镇)。

明隆庆二年(1568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

万历元年(1573年)(穆宗实录)成,进修撰,充日讲官。

后升礼部右侍郎、左侍郎,转改吏部,掌詹事府,又升礼部尚书。

万历三十三年诏为詹事未上任,后朝中推出7位阁臣,首为于慎行,诏加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

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归家,后卧病不起,起草遗疏,请皇帝“亲大臣,禄遗逸,补言官”。

数日病死,年62岁,赠太子太保,谥文定。

于慎行学有原委,贯穿百家。

神宗时词馆中以慎行及临朐冯琦文学为一时之冠。

著有《谷山笔麈》(18卷)、《谷城山馆文集》(42卷)、《谷城山馆诗集》(20卷)、《读史漫录》(10卷)。

编纂《兖州府志》。

罗贯中元代中期,由于灭宋战争的创伤逐渐平息,社会的经济、文化重心也开始由北方转移到了南方。

南宋的故都杭州不仅成为人口云集、商业发达的繁华城市,也成为戏剧演出和“说话”艺术发展的重要中心。

因此,不少北方的知识分子、“书会材人”,如关汉卿、郑光祖等人,都先后搬迁到了杭州一带。

身为小说兼杂剧作家的罗贯中,也必然受到这一社会潮流的影响,成为这类南迁作家中的一个。

罗贯中号“湖海散人”,这个称号就寄寓着漫游江

王俊,原为东平府雄威将,以告讦补本营副都头。

靖康元年(1126)与金人战汴京,以功补成忠郎。

绍兴五年(1135)任湖南安抚司统制官,从捧日天武四厢都指挥使王(王燮)讨杨么无功。

岳飞平湖湘,宋廷诏王俊隶岳家军,任前军副统制。

此后数年无功不迁官。

绍兴十一年(1141)希朝廷旨意,诬告主将张宪谋反,是制造岳飞冤案的主要帮凶,以此升正任观察使。

北齐僧侣书法家僧安道壹,北齐时期东平人,擅长书法,与北齐的官绅有交往,是山东地区刻经活动的主要人物。

据考证,僧安道壹,名“僧安”,又名“道壹”。

洪顶山有“安公之碑”。

主要作品有本县境内洪顶山刻石,枣庄铁山、临沂峄山、二鼓山等刻石。

据有关专家考证,泰山经石峪亦出自安道壹之手,郭沫若1961年5月8日游泰山时,曾写下《访泰山经石峪》诗:

经字大于斗/北齐人所书/千年风韵在/一亩石砰铺/阅历久愈久/摧残无代无/祗今逢解放/庶不再模糊。

僧安道壹是中国古代著名四大僧侣书法家之一。

吕彦直〔1894---1929〕,字仲宜,别号古愚。

我国近代杰出的建筑师。

山东东平县东平护驾村人,1894年生于天津。

幼年丧父,喜爱绘画,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随其姐居巴黎数年。

常参观罗浮宫博物馆,酷爱绘画和雕塑艺术。

回国后,入北京五城学堂习国文。

1911-1913年清华学堂留美预备部求学。

1913-1918年由北京政府派赴美国康奈尔大学攻读建筑工程(先入电子系,后转入建筑)。

1918-1921年担任美国建筑师墨菲助手。

吕彦直曾担负北京燕京大学和南京金陵大学的建筑工程设计,用中国传统风格设计现代建筑,初显其才。

宋代的父子状元:

三字经上所说的北宋父子状元是泰山脚下东平人氏。

父状元名叫梁灏,宋雍熙二年(公元985年)中状元,曾任峡路安抚使、关右安抚使、翰林学士等职,在任开封府尹时暴病卒,年四十二岁。

少状元梁固,梁灏之子,宋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中状元,曾任著作郎、户部勾院等职。

天禧元年(公元1017年)病逝,年三十三岁。

父子二状元为官清正,皆有著作传世。

王祯元代农学家及活版印刷术的改进者。

字伯善,山东东平人。

元贞元年至大德四年(1295—1300),他在旌德、永丰做县尹时,提倡种植桑、棉、麻等经济作物和改良农具,并撰写《衣书》三十七卷(现存三十六卷)。

当时已有木活字,他设计转轮排字架,活字依韵排列,排版时转动轮盘,以字就人。

大德二年(1298年)曾用木活字排印《族德县志》。

所著《造活字印书法》附载在《衣书》之末,是最早系统地叙述活字版印刷术的文献。

高文秀,生卒年不详,元代东平路(今山东省东平县)人。

元代著名杂剧作家。

据《录鬼簿》、《金陵新志》,《东平府新学记》等记载,高文秀曾就学于东平府学,曾在江苏溧水和山阳等地任职。

著有杂剧三十余种,多以水浒中李逵为题材。

人称“小汉卿”[1]。

主要作品:

1916年《黑旋风双献功》,写李逵奉宋江之命,�下山救出被陷害入狱的朋友。

《黑旋风大闹牡丹园》。

《黑旋风借尸还魂》,简称《借尸还魂》。

《黑旋风诗酒丽春园》,简称《诗酒丽春》《黑旋风敷演刘耍和》,简称《敷衍刘耍和》《黑旋风乔教学》《黑旋风穷风月》。

《黑旋风斗鸡会》,简称《斗鸡会》。

万里12月生,山东东平人。

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曾任中共东平县工委书记,泰西地委宣传部、组织部部长。

1940年后任中共鲁西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冀鲁豫二、七、八地委书记。

1947年后任中共冀鲁豫区委委员、秘书长,南京市军事管制委员会财委副主任、经济部部长、建设局局长。

建国后,历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工业部副部长、部长。

1950年6月-1954年9月任西南军政委员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委员。

1952年11月任中央人民政府建筑工程部副部长。

1955年4月任国务院城市建设总局局长。

1956年5月-1958年2月任城市建设部部长。

1959年9月-1977年11月任北京第二至四届政协副主席。

1973年5月-1975年1月任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市革委会副主任。

1975年1月被任命为铁道部部长,轻工业部第一副部长。

1977年6月任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

1978年1月-1979年12月任安徽省革委会主任。

1980年8月-1982年5月任国家农委主任,1982年9月在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书记处书记。

1982年后任中央绿化委员会主委,国务院退伍军人和军队离休退休干部安置领导小组组长,中央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委员会主任,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主任,中国网球协会名誉主席,同年当选为中共第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

1984年当选为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名誉会长。

1986年当选为中华文学基金会名誉会长。

1987年当选为中共第十三届中央政治局委员。

1988年当选为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1990年任中国绿化基金会名誉主席。

还曾任中国桥牌协会名誉主席,第十一届亚运会名誉主席。

中共第十一、十二届中央委员。

江山代有新人出,名领风骚数百年。

建国以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东平又涌现出一批英才志士。

他们中的优秀代表团有党和国家领导人万里,省军级领导人张庆黎、孟子明、林茵如、吴震、王心前、侯固、梁昌武、徐延东、孙长印等;作家李束为,书法家周君廉和其他专家学者等。

他们以令人瞩目的业绩回报家乡的养育之恩,为各民族的大团结和祖国的繁荣昌盛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第二东平名胜篇

东平位于东平县城南青峰山西山谷北侧。

为佛教摩崖造像。

造像有两组,第一组近于山巅,呈扇形分布,为宋代造像。

中间为一佛二弟子像,佛高1.5米,结跏趺于须弥座上,两耳东平明胜篇东平古称“东原”,历史悠久,古代文化遗存丰富。

1977年,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分别为白佛山石窟造像、北桥墓群、梁氏墓群、东平故城。

1978年,全县文物大普查,共普查到文物点400余处。

1985年,东平县人民政府公布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50处。

1986年,东平县人民政府公布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2处。

1992年6月,山东省人民政府又公布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分别为司里山摩崖造像、理明窝摩崖造像、戴村坝,1994年12月,泰安市人民政府公布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0处。

分别是沟坝遗址、王村墓群、百墓山墓群、东王林(王宪墓)、月岩寺、祥龙观、仲子读书处、腊山古建筑群、清真寺、青峰山摩崖造像。

1996年,对旧县乡进行文物普查,同年12月,东平县人民政府公布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0处。

2001年6月,白佛山石窟造像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至2002年底,县境内共发现较为重要的遗址、墓葬、古建筑、石刻及革命纪念地500余处。

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待批2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0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53处;馆藏文物2000余件。

 

   一、白佛山石窟造像位于东平县城西区白佛山之阳,共有大小造像134尊,分为隋窟、唐窟、小唐窟、宋窟和露天造像5部分。

其中隋窟始凿于开皇七年,窟内阿弥陀佛主像通高6.7米,结跏趺于束腰仰莲座上。

螺纹肉髻低平,面相浑圆,手施无畏与愿印,著双领下垂式袈裟。

此阿弥陀佛像被专家誉为“中原隋代第一佛”。

其左右窟壁上又排列数十小龛,龛内造像1—9尊不等,其中“涅磐图”颇具地方特色,为国内仅有的一处,“十六王子”造像铭造像也是国内罕见。

白佛山石窟造像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东平故城位于东平县东平镇宿城村西北处,为两汉之际东平国王城遗址。

城址大体呈长方形,东西长约1600米,南北宽约1300米。

城址内西北角、东北角、东南角还残存有汉代夯土城墙。

城址内遗存文物十分丰富,地表暴露物有路钉砖、灰陶豆、瓮、罐、板瓦、筒瓦残片和大型陶砖以及青瓷豆、盘、罐等。

近年来,出土文物有泥质五铢钱范、铁质五铢钱范、虎符、金银器和锄、犁等铁质家具。

东平故城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司里山摩崖造像位于东平县戴庙乡司里山上,造像主要集中在山顶呈“品”字形分布的三块巨崖周围,共有大小造像千余尊,完整清晰者600余尊。

如按年代划分,则东崖多为北齐、唐宋造像,其中最高者为北齐一佛二弟子像,主佛像高9.8米,戴宝冠,面相浑厚,手施说法印,著褒衣博带式袈裟,倚座于宽平座上。

此尊造像高度堪称“中原北齐第一佛”。

其右下部有宋代嘉祐二年“三教通连”龛像,为我国摩崖造像中最早的“三教通连”龛像。

西崖多为唐、宋摩崖造像,有一佛二弟子和一佛二菩萨、二弟子、二天王、二力士等组合像,其中唐代多为武后时期的造像,多通体磨光,面相丰圆饱满。

宋代造像则神情丰富,雕刻精细,其中的36尊罗汉像等更是神态各异,持物不同,栩栩如生。

南崖造像风化较为严重,多为唐、宋时期的单体佛像或罗汉像。

 

  造像龛旁多有铭文题记,最长者达500余字,其中还有武则天造字10余个。

对于考证我国佛像石刻的名称、年代、演变规律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司里山摩崖造像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四、理明窝摩崖造像位于东平县斑鸠店镇六工山之阳半山腰处,呈“一”字形东西向排列,长14米,共有大小造像49尊,均为唐代造像。

其中最高者176厘米,最小者仅有10厘米。

 

  造像分三个时期,第一期“长安之年”造像,主要为阿弥陀佛三尊大佛像。

均著双领下垂式衣,质薄贴体,面相丰腴,眉眼细长,身体上宽下窄,呈现出强健的力度美感。

头光为双层桃形火焰纹并施彩绘,内层有化佛七尊。

第二期“开元八年”造像,除形象稍逊于第一期外,特点基本一致。

第三期“咸通十四年”造像,衣纹呈粗泥条状,头似圆球,身体面相圆胖,面容较丑陋,体现出唐代造像走向衰落的特点。

理明窝摩崖造像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五、北桥墓群位于东平县老湖镇展营村内,为后汉东平国献王刘苍及其后代的墓葬群,又称“王陵山汉墓群。

”墓群原有9座,俗称“九子冢,”皆封土堆高大,从南向北呈“八”字形依次分布。

其中最北一座1号墓即献王墓,现存封堆高20余米,直径300余米,夯土层明显。

其它2、4、8、9号均现存有不同程度的封土堆。

5、6、7号墓在“文革”中被扒毁。

 

  1958年,山东省文物管理处对3号墓进行过发掘,墓内出土有较完整铜镂玉衣一套,同时还有金银器、铜铁器、玉盅、耳杯、陶壶等一大宗文物,均为东汉时期早期文物特点。

北桥墓群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六、梁氏墓群为于东平县老湖镇梁林村西,西邻蚕尾山。

为宋代梁氏官宦及其后代的墓葬群。

以宋太宗至道三年太平军节度使梁维忠建址,“父子状元”梁颢、梁固、呈相梁子美等均葬于此地。

墓葬大部分在“文革”中被毁掉,其中有一些宋代壁画墓,出土有铜驼、铜壶、石砚及墓志等。

墓区内现有梁维忠、梁固墓碑和梁子美神道碑以及数件大型龙首碑帽。

其中梁子美神道碑高6.5米,宽1.5米,厚0.6米,螭首蚨座。

分别有太宰兼门下侍郎白敏、少宰兼中书侍郎李邦彦、尚书丞相赵野奉敕撰文、书丹、撰额。

梁氏墓群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七、戴村坝位于东平县彭集镇南城子村北大汶河上,初建于明永乐九年,为土坝,万历元年改筑为石坝,历代迄今均有维修。

主坝体南北长438米,向东呈弧形。

分三段,北曰玲珑坝,中曰乱石坝,南曰滚水坝,三坝一体,以滚水坝水平高度最低。

坝石垒砌采用铁扣束腰法,增加了坝体的抵抗力。

坝北又有东西向两坝,一为“窦公堤”,石堤西连北坝头,全长863米,最东为“三合土坝”,沿用旧名,实为石坝,长260余米。

二坝均为挡洪水,泄洪峰、保主坝的辅助坝。

主坝两端坝头上有明、清、民国历代重修碑记数方。

戴村坝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八、洪顶山摩崖刻经位于东平县旧县乡屯村铺村东洪顶山西部山谷两侧,为北齐河清三年时所刻。

刻经面积共有1500余平方米,内容多为佛教经文中的一节,如《文殊般若经》是“文殊师利白佛言”至“无念无作故”一节和大字“七佛”名、“大山岩佛”、“安乐佛”等佛名,还有东平僧“安道一”、印度僧法洪等刻字题记。

其中“大空王佛”四字佛名,全高9.6米,为我国北朝摩崖刻经之最,堪称“榜书之宗”。

刻字原有1200余字,因自然风化,现存700余字。

洪顶山摩崖刻经为待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九、楚霸王墓项羽墓位于东平县旧县乡旧县三村东,当地人称为“霸王坟”。

墓原有封土,高10米左右,直径100米,墓前原有碑刻四方,汉柏数株,均在“文革”中被毁。

今墓前残存石碑一通,约存原碑之三分之一,碑文曰“楚霸王口口。

一剑亡秦力拔口,重瞳千载孰能攀。

秋风蕉鹿行人憾,口寝于今草亦斑。

王之墓有二,一在和州之乌口,戊申之春,余来守汶阳,过谷城见村碑苔藓,古冢……”此墓史载为楚霸王之头颅墓,即汉刘邦“以鲁公礼葬项王于谷成(即今旧县)。

”楚霸王项羽墓为待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十、沟坝遗址位于东平县梯门乡沟坝村西处山间台形地上,面积约6300平方米,为商周遗址。

文化层堆积厚约0.5—2米。

土质灰褐色,地表暴露遗物有夹砂褐陶鬲足和泥质灰陶粗豆柄、厚壁罐、兽骨、蚌片等。

一般陶器多饰绳纹。

南部有一方形灰坑,边长1.5米。

沟坝遗址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十一、王村墓群位于东平县东平镇王村村南、村北,为汉代封土堆墓葬。

现存墓两座,村南1号墓,封土堆高14米,直径40米;村北2号墓封土堆高12米,直径60米,土质为灰白淤积泥。

两墓均夯土层明显,保存基本完好,墓室结构及葬品不详。

原王村周围有不少汉代封土堆墓葬,均在“文革”中被扒毁。

王村墓群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十二、百墓山汉墓群位于东平县斑鸠店镇柏松山村西百墓山上。

相传,山周围有汉墓百余座,故山俗称“百墓山”。

其中有近年来发现的一座墓葬,为全石结构中型汉代画像石室墓。

墓室完整,葬品已早年被盗。

南北长近9米,东西宽6米,高近3米。

墓门向东,分前室、后室和左右耳室几部分,后室外有回廊。

画像内容主要分布在前室和左右耳室上。

内容有谒拜图、乐舞图、丰收图、白虎、方相氏和五铢钱币等。

运用浅浮雕和平面线刻两种雕刻技法。

前室中间石柱上刻有“此人马皆食大仓”八隶字。

百墓山汉墓群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十三、东王林(王宪墓)位于东平县梯门乡梯门村西、望山之前山坡地上。

墓封土堆高1.5米,直径6.5米,前立明嘉靖十九年墓碑,上有“光禄大夫勋柱国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赠少保谥康毅荆山王公墓”等题字。

墓前神道上现存有石人、石马、石羊、石虎各一对,左右对立,形体高大,其中文、武官石俑通高近3.5米。

还残存石门坊一座、华表一对。

原墓区内有石门、林墙、神道碑、柏树等,均毁于“文革”中。

东王林(王宪墓)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十四、昆山月岩寺(王宪墓)位于东平县银山镇昆山西麓,为一处寺院建筑。

寺坐北向南,门向西,面积约3千平方米。

寺院内有大雄宝殿、藏经阁及左右配殿和后殿,为前后双重院落,其中大雄宝殿向南,面阔三间,进深7.4米,高8米,抬梁式木质结构,歇山式灰瓦顶,脊上有砖雕双龙戏珠及花卉图案。

院内有明代万历七年全石质钟楼一架,高4.5米,四角攒顶,宋代小虚观塔一座,全石质,高3.5米,瓦垄顶,均造型精美。

还有碑刻数方及摩崖榜书题字,是研究具有地方特色文化“东原文化”的重要史料。

昆山月岩寺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十五、祥龙观位于东平县银山镇腊山半山腰处,南临东平湖,为一道教宫观建筑,面积约1.4万平方米。

寺依山而建,寺门向西,内有玉皇殿、三清殿、天王殿、藏经阁等,其南建有南天门一座,均为明清时期建筑。

院内有明、清碑刻数方,院外有龙吐柏、神仙井等自然奇观。

祥龙观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十六、腊山古建筑群位于东平县银山镇腊山北山体间,东临东平湖,为一处道教建筑。

始建年代无考,明、清、民国之际均有维修。

有峰云观、玉皇殿、碧霞元君殿、老虎洞等古建筑,分布在呈字形的石阶盘路周围。

其中峰云观内的主体建筑三清宫与邱祖阁为连体建筑,全高7米,面阔3间。

砖石结构,阁在上,平顶,边缘有垛口。

观北有明正德年间所建乐台一座,柱上有楹连曰“声遏行云一曲升平千圣乐,歌翻白雪五音调叶万民欢。

”腊山又是一处风景奇特的旅游胜地,以柏怪、木奇、景幽著称,被历代名人誉为“小泰山”或“小岱峰”。

腊山建筑群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十七、清真寺位于东平县州城镇州城内,为县内回民宗教活动场所。

占地约6亩,初建于明代万历年间,明、清、民国及现代均有维修,为鲁西最大的清真寺。

寺坐西向东,从东向西依次为大门、天井、前殿、后殿、观赏台等。

其中前殿为主殿,起脊灰瓦顶,歇山式建筑。

面阔五间,进深3间,内为四梁八柱梁架结构。

左右各有耳子一所,木柱支撑,灰瓦顶。

后殿和前殿有天沟相连,五脊攒肩式顶,斗拱结构,造型奇巧。

其装饰具有独特的阿拉伯民族风格。

清真寺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十八、仲子读书处位于东平县斑鸠店镇子路村内,又名“子路祠”,始建于宋嘉祐四年,后历代均有维修。

占地面积约4.6万平方米。

坐西向东,依山坡而建,二进院落,以大门、二门、仲子祠正殿为轴线,左右各一瓦殿,构成一个严谨的建筑群。

正殿仲子祠为立山式建筑,面阔3间,灰瓦顶,滴水勾檐。

大门有清光绪年间刘洪恩题写的“仲子读书处”匾额。

仲子读书处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十九、青峰山摩崖造像垂肩,高肉髻,著通肩式袈裟,手施无畏与愿印。

左右崖上又各分布有九尊罗汉像,合为十八罗汉。

姿态各异,栩栩如生。

第二组造像在第一组下方60米处,为三世佛像,均高近2米,结跏趺于须弥座上,著双领下垂式袈裟,面部凸圆肥胖,较为丑陋。

此三像年代较晚。

青峰山摩崖造像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有53处:

无盐故城、须昌故城、鄣城故城、后邑故城、遂城遗址、阳谷邑故城、朱桥遗址、丁坞遗址、屯村铺遗址、旧县三村遗址、范村墓群、石马古墓、一担土古墓、路口古墓、赵桥古墓、焦村古墓、于寺古墓、孙百大百墓、韩煦墓、大洼墓群、刘曜墓、孙复墓、西王林、郭楼古墓、后银山古墓、李将军墓、龙山石窟造像、于寺石刻、长山石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城乡园林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