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板施工技术交底.docx
《底板施工技术交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底板施工技术交底.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底板施工技术交底
宁波站改建工程主体结构底板施工技术交底记录
编号:
工程名称
宁波铁路枢纽工程
工程部
位名称
I-1区
工程工序名称
主体结构底板
交底组织单位
中铁十七局集团宁波铁路枢纽工程项目经理部驻地三指挥部
交底内容:
一、交底范围和概况
本次交底范围包括1-1区主体结构底板底板梁。
主体结构底板按施工缝和后浇带划分可分为11个工作区段。
底板的厚度2.5m;底板梁有上翻梁和下翻梁,底板梁高大部分为3.85m,位于南端头井的下翻梁梁高为3.5m。
钢筋主筋保护层:
底板下层为50mm,上层为40mm;底梁下层为55mm,上层为45mm。
底板垫层20cm,C30素混凝土;底板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C40;抗渗等级P10。
底板和底板梁主筋采用C32,连接方式使用机械连接。
二、钢筋工程
底板梁中主筋伸入支座40d(除蓝图注明外),箍筋除蓝图注明外均为135°钩,其平直部分不少于10d。
1、钢筋安装
在底板防水保护层施工完毕后,清理保护层面残留垃圾及积水,根据图纸的要求,画出底板梁、站台板侧墙、结构柱、构造柱、侧墙、扶梯井、垂直电梯井、集水坑的具体位置,垫好保护层,而后安装钢筋。
在安装的过程中,应注意先安装底板梁的钢筋,再安装底板钢筋,最好安装各种插筋。
柱墙的钢筋应插至底板底并保证足够的锚固长度。
2、钢筋连接
螺纹套筒验收→钢筋断料、切头→钢筋端头压面→用外径卡规检验直径→在压圆端头上滚丝→螺纹环规检验螺纹→套上保护套→用扳手现场拧合安装→接头检查,是否拧合到位
①钢筋端头切平压圆。
检查被加工钢筋是否符合要求,然后将钢筋放在砂轮切割机上切头约0.5~10mm,达到端部平整。
按规格选择与钢筋直径相适配的压模,调整压合高度及长短定位尺寸。
然后将钢筋端头放入模腔中,调整压泵压力进行压圆操作。
经压圆后,钢筋端头形成圆柱形的回转体。
②钢筋滚丝螺纹。
根据钢筋规格选取相应的滚丝轮,装在专用滚丝机上,将己压圆端头的钢筋由尾座卡盘的通孔中插入至滚丝轮的引导部分并夹紧钢筋,然后开动电动机,在电动机旋转的驱动下,钢筋轴向自动进给,即可滚压出螺纹来。
③螺纹保护.把钢筋端部加工好的螺纹套上塑料保护套,然后按规定分别堆放。
现场安装方法:
①钢筋旋转拧合的安装方法。
取下保护套,按规定取相应的螺纹套筒,套在钢筋端头用管钳顺时针旋转套筒到定位,然后取另一根带螺纹的钢筋对准螺纹套筒,用管钳顺时针旋动钢筋拧紧为止。
②螺纹套筒旋转拧合的安装方法。
螺纹套筒拧合安装方法适用于弯曲钢筋及其他施工工艺要求钢筋不能旋转的相互连接上。
把待连接的两根钢筋的端头分别制成右旋螺纹及左旋螺纹,同样将连接用螺套内部一半加工为右旋内螺纹,另一半加工成左旋内螺纹的双向螺套。
安装时把有右旋内螺纹的螺套一端对准有右旋外螺纹的钢筋端头,并旋进1~2牙,把有左旋外螺纹的钢筋对准向螺套的另一端。
用管钳转动螺套到定位,两端钢筋就会拧紧。
安装接头时用管钳扳手拧紧,应使钢筋丝头在套筒中央位置相互顶紧。
标准型接头安装后的外露螺纹不宜超过2p。
安装后拧紧扭矩值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直螺纹接头安装时的最小拧紧扭矩值
钢筋直径mm
≤16
18~20
22~25
28~32
36~40
拧紧扭矩N.m
100
200
260
320
360
③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接头宜相互错开,钢筋机械连接的连接区段长度应按35d计算(d为被连接钢筋中的较大直径)。
钢筋机械接头为一级接头,接头百分率≤50%。
三、混凝土工程
1、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体温度控制要求
①混凝土浇筑体在入模温度基础上的温升值不大于50℃。
②混凝土浇筑体里表温差(不含混凝土收缩的当量温度)不大于25℃。
③混凝土浇筑体降温速率不大于2℃/d。
④混凝土浇筑体表面与大气温差不大于20℃。
2、浇筑前的准备
①浇灌前,将标高标示好,以免砼浇高或浇低,并将模板内的杂物清理干净。
②浇砼前,应检查各预留洞、钢筋、模板及预埋件的情况是否完好,并在浇灌过程中随时检查,如发现有遗漏、变形、移位等现象应立即予以纠正。
③浇砼前,首先确定浇灌顺序,大体积砼应事先进行分层分段。
④砼浇筑前,先浇水湿润模板,浇砼时,不得冲击模板和去掉支撑。
3、混凝土运输
砼送到工地后有专人对其检查,检查其坍落度是否为8-12cm,是否出现离析、分层现象。
如砼拌合物出现坍落度超过偏差范围、离析或分层现象,应及时和搅拌站沟通联系。
如果砼送到现场时,砼坍落度过小,严禁往砼内加水。
4、混凝土浇筑
(1)、施工安排
结构底板砼预计浇筑时间为2天,现场共布置两台汽泵进行底板的混凝土浇筑。
具体为一台47m的汽泵停于基坑边侧的施工便道上,另一台37m的汽泵停于施工栈桥上,两台泵车同时从东往西(或从西往东)呈梯字形分层浇筑。
底板混凝土浇筑分五层浇筑,平均每层厚度为0.5m。
每层振捣厚度不超过500mm,层与层间隔时间小于初凝时间。
底板砼浇筑顺序
(2)、混凝土振捣
在浇筑过程中,混凝土振捣是一个重要环节,一定要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做到快插慢拔,快插是为了防止上层混凝土振实后而下层混凝土内气泡无法排出,慢拔是为了能使混凝土能填满棒所造成的空洞。
在振捣过程中,振捣棒略上下抽动,使混凝土振捣密实,插点要均匀,插点之间距离控制在50cm左右。
采用单一的行列形式,不要与交错式混用,以免漏振,振捣点时间要掌握好,不要过长,也不要过短,一般控制在20~30s之间,直至混凝土表面泛浆,不出现气泡,混凝土不再下沉为止。
混凝土采用分层浇筑时,振动棒头部应插入下层50-100mm,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
在混凝土振捣过程中采用二次振捣,以增强混凝土的密实度和握裹力。
在振捣时振捣器不得碰撞钢筋、模板和预埋件。
每个下料口的振捣棒使用需统一一个方向,即直的或倾斜的方向应统一,这样可以避免漏振,振捣时严格控制振动棒的移动距离,特别要注意混凝土的入仓振捣,防止离析和漏振。
混凝土浇筑宜从低处开始,沿长边方向自一端向另一端进行。
当混凝土供应量有保证时,可以多点浇筑。
(3)、浮浆及基坑积水处理
泵送砼在浇筑、振捣过程中,其表面产生大量的浮浆,若不及时对表面浮浆进行处理,将损害各层之间的粘结能力,造成质量不均匀,容易形成沉缩缝,为此在混凝土浇筑前应先将集水井、电梯井及承台内的水先抽掉,上涌的泌水和浮浆也应及时用井点降水管抽除。
(4)、表面收光
在混凝土浇筑后初凝前进行一次抹压,在混凝土初凝后中宁前进行第二次抹压,第二次抹压按标高用长刮尺括除表面浮浆,抹压提浆后抹平(防止面层起粉及塑性收缩,修补因混凝土初期收缩,塑性沉陷而产生的非结构性表面龟裂),要求至少进行2次槎压,完成后立即覆盖塑料薄膜和麻袋进入保温养护。
5、混凝土养护
砼的养护,砼浇筑完毕后12h以内覆盖两层薄膜加三层麻袋,麻袋的覆盖厚度为4cm左右,麻袋上再覆盖一层薄膜封闭养护,安排专人负责保温材料覆盖的覆盖情况,未得到项目技术员的同意,严禁翻动或去除覆盖材料。
大体积混凝土应进行保温保湿养护,在每次混凝土浇筑完毕后,除应按普通混凝土进行常规养护外,尚应及时按温控技术措施的要求进行保温养护,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专人负责保温养护工作,并应按本规范的有关规定操作,同时应做好测试记录;
2、保湿养护的持续时间不得少于14d,应经常检查塑料薄膜或养护剂涂层的完整情况,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
3、保温覆盖层的拆除应分层逐步进行,当混凝土的表面温度与环境最大温差小于20℃时,可全部拆除。
4、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初凝前,宜立即进行喷雾养护工作。
5、塑料薄膜、麻袋、阻燃保温被等,可作为保温材料覆盖混凝土和模板,必要时,可搭设挡风保温棚或遮阳降温棚。
在保温养护过程中,应对混凝土浇筑体的里表温差和降温速率进行现场监测,当实测结果不满足温控指标的要求时,应及时调整保温养护措施。
6、特殊气侯条件下的施工
1、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不允许在雨雪天气进行。
2、炎热天气浇筑混凝土时,宜采用遮盖、洒水、拌冰屑等降低混凝土原材料温度的措施,混凝土入模温度宜控制在30℃以下。
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进行保湿保温养护;条件许可时,应避开高温时段浇筑混凝土。
3、冬期浇筑混凝土,宜采用热水拌和、加热骨料等提高混凝土原材料温度的措施,混凝土入模温度不宜低于5℃。
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进行保湿保温养护。
4、大风天气浇筑混凝土,在作业面应采取挡风措施,并增加混凝土表面的抹压次数,应及时覆盖塑料薄膜和保温材料。
5、雨雪天不宜露天浇筑混凝土,当施工中遇到时,应采取确保混凝土质量的措施。
浇筑过程中突遇大雨或大雪天气时,应及时在结构合理部位留置施工缝,并应尽快中止混凝土浇筑;对已浇筑还未硬化的混凝土应立即进行覆盖,严禁雨水直接冲刷新浇筑的混凝土。
7、混凝土温度监控
为了确切地了解底板浇筑后大体积砼的水化热大小,以及不同深度处温度场的变化规律,随时监控温差的发展情况,以便及时采取措施,确保工程质量,对底板砼必须做好测温工作,进行跟踪和监控。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体里表温差、降温速率及环境温度及温度应变的测试,在混凝土浇筑后,每昼夜可不应少于3次;入模温度的测量,每台班不少于2次。
1、监测点布置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体内监测点的布置,应真实地反映出混凝土浇筑体内最高温升、里表温差、降温速率及环境温度,可按下列方式布置:
a、监测点的布置范围应以所选混凝土浇筑体平面图对称轴线的半条轴线为测试区,在测试区内监测点按平面分层布置;
b、在测试区内,监测点的位置与数量可根据温凝土浇筑体内温度场分布情况及温控的要求确定;
c、在每条测试轴线上,监测点位宜不少于4处,应根据结构的几何尺寸布置;
d、沿混凝土浇筑体厚度方向,必须布置外面、底面和中凡温度测点,其余测点宜按测点间距不大于600mm布置;
e、保温养护效果及环境温度监测点数量根据具体需要确定;
f、混凝土浇筑体的外表温度,宜为混凝土外表以内50mm处的温度;
g、混凝土浇筑体底面的温度,宜为混凝土浇筑体底面上50mm处的温度。
2、测温元件要求及安装和保护
(1)、测温元件要求
a、测温元件的测温误差不应大于0.3℃;
b、测试范围:
-30~150℃;
c、绝缘电阻应大于500MΩ。
测温元件
测温仪器
(2)、测温元件安装及保护
a、测试元件安装前,必须在水下1m处经过浸泡24h不损坏;
b、测试元件接头安装位置应准确,固定应牢固,并与结构钢筋及固定架金属体绝热;
c、测试元件的引出线宜集中布置,并应加以保护;
d、测试元件周围应进行保护,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下料时不得直接冲击测试测温元件及其引出线;振捣时,振捣器不得触及测温元件及引出线。
e、测温线固定在Φ12钢筋上,测温元件应避开钢筋,不得与钢筋接触。
f、测温线上口的接头在砼浇筑前应采用胶带布进行包裹,以防接口在砼浇筑过程中被损坏。
g、测试过程中宜及时描绘出各点的温度变化曲线和断面的温度分布曲线。
h、发现温控数值异常应及时报警,并应采取以下措施。
8、降低内外温差的技术措施
当底板砼内外温差超过25℃时,采取“外保”和“内排”两种措施对砼底板内外温差进行处理,使底板砼内外温度处于可控状态。
如果出现底板内外最大温差接近或超过25℃时,立即报警,并提出控温措施(“外保”和“内排”),使温差控制在规范允许范围之内。
1、“外保”
在砼表面采取保温措施,及时控制砼内外温差及表面与空气温差,避免出现深层裂纹和表面裂纹。
当砼内外温差超过25℃时,在砼表面再覆盖麻袋,以提高砼表层温度,降低砼内外温差。
2、“内排”
在砼浇筑之前,预先在砼内按间距a=1.5m放置Ф48的钢管作散热管(散热管详见下图)。
砼中心温度通过散热管传递到保温层下面,提高砼表面温度,减小温差。
散热管在底板地面找平前用同标号砼将其灌实。
四、施工缝留置与处理
1、所有施工缝表面凿去表面浮浆露出石子,浇捣前洒水润湿后用与结构相同级配的水泥砂浆进行接浆处理。
2、若在浇捣过程中,由于设备故障而无法连续浇捣时,必须按规范要求留置施工缝,施工缝设置于柱中或柱间1/4~1/3跨。
3、施工缝垂直设置,严禁留斜缝。
交底人
职务
审批
职务
被交底单位
被交底人
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