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导学案2.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77652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54.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导学案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导学案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导学案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导学案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导学案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导学案2.docx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导学案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导学案2.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导学案2.docx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导学案2

《人的认识从何来》导学案

【课标解读】

1.本框知识点:

(1)识记实践的含义、构成要素、特点。

(2)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2.重点:

(1)实践的三个特点。

(2)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3.难点:

正确认识实践的含义及其特点。

4.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牢固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

把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作为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自主学习】

1.实践及其特点

(1)实践是人们改造_______的一切_____活动。

它有两层基本含义:

其一,凡是实践,都是以_____为主体、以_____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其二,实践是一种______的活动。

实践具有三个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践的基本要素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这首先是由____________决定的。

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也受到_________________,因而也具有客观性。

(4)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意味着实践是一种________、_______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5)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________中的人的活动。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_____的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实践中、在_______________才能完成。

在实践活动中,人们借助于_________作为手段,同客观物质对象发生关系,使客观对象发生某种改变,并从中获得对______的认识。

(3)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认识产生于________,人们在实践中不断遇到的新问题、产生的新要求,推动着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

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_________,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

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_____。

因为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自己的_______,提高自己判断和推理的能力,从而推动认识的不断深化。

(4)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_______标准。

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_____。

在这一过程中,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_____和实践中产生的______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

(5)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认识从______中来,最终还要回到______中去。

认识本身不是目的,______才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学习探究】

〖合作探究〗

探究点之一:

有经验的制纸工人用手一摸就知纸的准确厚度。

老猎手仅凭一点蛛丝马迹就可以断定走过的野兽的种类、数量、大小、雌雄。

茶叶工人可以凭嗅觉判断茶叶的质量。

讨论:

(1)上述材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什么?

(2)上述结论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探究点之二:

浙江东阳蔡卢村不是成行整齐插栽的,而是成片散插。

这种方式的变革源于一位妇女“懒惰之举”。

50多岁的农妇卢法素因家中缺乏劳动力,1993年开始把种子直接撒播在田里。

没想到,这种插法不但节约了劳动力,还使早稻大幅增产。

党支部决定推广这一办法,可许多村民认为这是“懒办法”,不足为效。

口号千遍,不及一个具体行动,党支部带领党员家庭进行直播试验,结果75亩早稻直播水稻平均亩产从原来300多斤增加到477公斤,党支书自己的4.7亩早稻平均亩产556.7公斤。

这一示范,全村震动,“直播法”第二年不令而行,使全村粮食大幅度增产,种粮效益大幅度提高。

试析蔡卢村“直播法”的产生和推广所蕴含的认识论道理。

 

〖典题精析〗

例1.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从哲学上看,是因为……()

A.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B.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

C.主观与客观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D.价值观对人们的行动具有决定作用

例2.在长岛,一个较长时期里,人们利用建水窖蓄雨水解决用水问题。

近年来,降水的减少,促使长岛人开始研究和利用海水淡化技术。

这说明……()

A.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B.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和直接现实性

C.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例3.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中医药是我国的瑰宝,面临着萎缩和异化,陷入生存和发展的困境。

传承性是中医药的重要特征,中医的生命在于临床。

中医的生命在于临床表明…()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临床实践是学习中医的唯一途径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学习中医不需要理论的系统指导

A.①②B.①④C.①③D.②③

〖误区指正〗

1.认识既来源于直接经验,又来源于间接经验。

(注意:

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直接经验,间接经验是认识的两种途径。

2.实践决定于认识。

(注意:

决定不等于决定于。

3.实践是人们改造主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注意:

改造客观世界。

4.错误认识不是来源于实践,正确认识才来源于实践。

(注意:

不论认识正确与否,都来源于实践。

5.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唯一动力。

(注意:

根本动力。

6.实践是认识的唯一途径,要获得知识就要亲自参加实践。

(注意:

获得认识的途径包括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

7.实践是认识的重要来源。

(注意:

唯一来源。

8.实践既是一种客观活动,又是一种主观活动。

(注意:

实践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相统一的活动.不能把实践的主观性和客观性割裂开来。

9.实践是人的活动,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实践活动。

(注意:

并非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实践活动。

10.客观世界是真理的标准。

(注意:

实践才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11.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单个人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的。

(注意:

实践具有社会性,孤立的活动是不存在的,实践的社会性,排斥的只是孤立的活动,并不排斥单个人的活动。

同时,个人的活动也不排斥实践的社会性。

12.“三个有利于”标准否认了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注意:

“三个有利于”标准是把人们实践的结果作为标准,就是把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生活实践作为标准,它是真理标准在社会主义历史条件下的具体运用和发展。

〖当堂达标〗

塑料的发明给人类带来了可观的经济利益和诸多方便。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逐渐被人们认识。

目前我国每天都要产生大量塑料垃圾,造成的白色污染触目惊心。

为此国务院出台了“限塑令”,国家发改委拟将超薄塑料购物袋列入淘汰类产业目录;财税部门将制定税收政策,调控塑料购物袋的生产、销售和使用,鼓励废塑料综合利用产业的发展。

1.上述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感性认识要上升到理性认识②实践提供认识的工具和手段

③认识的目的在于指导实践④认识的获得都必须亲身实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大人与小孩对同一幢房子有不同理解,这是由于…()

A.认识对实践具有依赖性B.实践与认识具有差异性

C.实践与认识具有一致性D.实践水平决定认识水平

3.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包括核试验在内的许多科学研究都可以用计算机模拟试验,这样既可以达到试验效果,又可以节省试验费用,降低试验风险。

从认识论角度看,上述事实说明……()高考资源网()

A.要按客观规律办事  B.有些认识不需要通过实践即可获得

C.信息技术为实践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认识工具和手段 D.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4.“知识经济”将是21世纪的主导性经济。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实现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宏伟目标的重要保证。

为此,青年学生应树立科技意识,因为………()

①科学试验以精确认识自然界为直接目的②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④科学技术的作用只有通过人才能发挥出来

⑤实践主体是智力与体力的统一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②③D.①③④

5.下列属于实践活动的是………()

①蜜蜂酿蜜②教师讲课③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④鹦鹉学说话⑤到南极进行科学考察⑥经济体制改革⑦修身养性

A.⑤⑥⑦B.③④⑤C.①②③D.②⑤⑥

“荀子曰: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

学至于形而止矣。

行之,明也。

”据此回答5-6题。

6.上述材料的哲学寓意是……()

学习知识是十分必要的②事事亲身实践是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

③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④实践出真知

A.③④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

7.上述材料中所讲的“行”是指…()

A.对事物要有耳闻B.对事情要亲自眼C.要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D.亲身实践

【课后作业】

1.有人学习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后,认为愚公真“愚”,为什么移山不用炸药炸,用车运呢?

这种观点主要错误在否认了………()

A.实践的历史性B.实践的能动性C.实践的客观性D.实践的主观性

2.2008年9月25日,我国成功地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F型火箭将神舟七号飞船送人太空预定轨道。

这一壮举主要说明……()

A.实践的客观性B.实践的能动性C.实践的历史性D.实践的社会性

3.“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与这首诗蕴含哲理相同的是…()

①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②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③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④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A.①②B.②④C.②D.①②③④

4.世纪末,伽利略通过比萨斜塔所做的自由落体试验推翻了亚里斯多德关于物质的降落速度与物体重量成正比的说法。

这一事例说明………()

A.认识是实践发展的动力B.真理与谬误是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

C.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5.“蚂蚁具有和我们不同的眼睛,它们能看见我们看不见的光线。

但是,在认识我们所看不见的这些光线方面,我们的成就比蚂蚁大得多。

我们能够证明蚂蚁看得见我们所看不见的东西,而且这种证明只是以我们的眼睛所造成的知觉为基础,这就说明人的眼睛的特殊构造并不是人的认识的绝对界限”。

恩格斯这个论断的根据是…………()

①实践促进人的感觉能力的进化与发展②实践促进感知事物的技术手段的发展 ③实践促进对感知信息进行综合分析能力的提高 ④实践促进人类直觉事物本质能力的提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6.为了保留一棵老橡树,设计者们在1993年建立国际奥林匹克博物馆新馆时,多次修改施工方案。

由此产生了“绿色奥运”的理念。

这表明…()

A.意识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B.意识是人脑的特殊机能

C.实践是认识的惟一来源

D.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7.中国的“黄金周”休假制度始于1999年,在过去10年21个“黄金周”里,全国共有l8.7亿人次出游,累计旅游消费4292亿元。

伴随着“黄金周”的发展,拥挤、事故、服务质量下降、景区设施欠缺、旅游资源过度开发等诸多问题也逐渐暴露,并促使人们开始反思集中休假、集中出行所造成的种种弊端。

这说明…………………()

A.任何事物都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B.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

C.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D.实践是认识来源和发展的基础

8.国家发改委批准武汉城市圈和长沙、株洲、湘潭城市群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从经济特区到沿海开放城市,到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再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每一次尝试都有新的收获。

这说明………()

A.实践的发展不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工作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