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金融中介与农村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771200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69 大小:303.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农村金融中介与农村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我国农村金融中介与农村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我国农村金融中介与农村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我国农村金融中介与农村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我国农村金融中介与农村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国农村金融中介与农村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docx

《我国农村金融中介与农村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农村金融中介与农村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docx(6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国农村金融中介与农村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docx

我国农村金融中介与农村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0引言1

0.1问题提出1

0.2农村金融中介的界定2

0.2.1动态金融中介的概念:

指金融体系的融资功能。

2

0.3文献综述3

0.3.1金融中介理论3

0.3.2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相关理论4

0.3.3金融发展理论的计量检验6

0.3.4国内的相关研究11

0.4理论依托与研究方法12

0.5本文的创新与不足13

1我国农村金融中介的概况14

1.1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内涵与特征14

1.2农村金融中介的功能现状15

1.2.1中国农业银行15

1.2.2农村信用合作社16

1.2.4农村邮政储蓄18

1.2.5农业保险19

2农村金融中介与农村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分析21

2.1金融中介促进经济增长传导机制21

2.2农村经济发展离不开农村金融中介的支持24

2.3农村金融中介的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26

2.3.1农村金融中介的发展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递增的资本支持26

2.3.2农村金融中介的发展为农村经济土体提供了多种融资途径27

2.3.3农村金融中介的发展使资金投向更加合理27

2.3.4农村金融中介的发展促进了农业科技进步28

2.3.5农村金融中介的发展促进农业生产率的提高28

2.4目前我国农村金融中介的改革发展现状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29

3国外的农村金融中介现状分析29

3.1美国农村金融中介30

3.1.1美国农村的商业性金融。

30

3.1.2合作农业信贷系统。

31

3.1.3美国农村的政策性金融中介。

33

3.2日本的农村金融中介34

3.2.1日本农村合作金融。

34

3.2.2日本农村政策性金融。

35

3.3德国的农村金融中介36

3.3.1德国农村合作金融。

36

3.3.2德国农村不动产金融。

38

3.3.3农村储蓄银行。

38

3.4主要结论与启示39

3.4.1加大财政和政策性金融对农业的支持。

39

3.4.2加强农村金融法规制度建设.40

3.4.3完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

40

4我国农村金融中介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分析41

4.1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41

4.1.1金融中介发展指标的文献回顾41

4.1.2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44

4.2实证方法介绍46

4.2.1单位根检验47

4.2.2多变量协整检验48

4.2.3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49

4.3实证检验50

4.3.1单位根检验50

4.3.2协整检验51

4.3.3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53

5政策建议54

5.1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加强合作金融功能55

5.1.1农村信用社必须坚持合作制原则55

5.1.2解决产权问题,改善自身经营55

5.1.3针对地区差异,选择合适的改革模式56

5.1.4加强对农村信用社的政策扶持56

5.1.5优化外部环境,完善农村诚信建设体系56

5.2调整商业银行的金融供给,加强对农村经济的服务力度57

5.2.1确立商业银行支持农业产业化建设的指导思想57

5.2.2放松利率管制,提供适合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服务58

5.2.3重新建立农业企业、农户与商业金融机构之间的信任关系58

5.3完善农业发展银行的政策金融功能58

5.3.1经营目标要坚持政策性与效益性的统一,经营范围要坚持政策性金融与商58

5.3.2适当拓宽资金来源渠道59

5.3.3完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妥善处置历史遗留的风险资产59

5.4引导民间金融发展,充分发挥其支农特殊性59

5.4.1制定相关法律,依法规范民间金融60

5.4.2建立民间金融监测分析制度,加强对民间金融的研究60

5.4.3加大正规金融对农业和农户的金融支持力度60

0引言

0.1问题提出

2006年我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只有3587元,尚不足当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759元)的31%。

在全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农村经济发展仍旧缓慢,城乡差距仍在扩大,仍有2000万左右的农村人口生活在绝对的贫困线以下。

“农村真穷,农民真苦,农业真危险”依然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严重问题。

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任务和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

农村金融是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农村的金融中介机构是农村金融体系的核心。

金融中介能否完全有效地发挥其功能是其能否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所在。

近年来随着金融体制的改革,国有商业银行从农村撤并金融机构,而农村信用社也在经历由合作社向合作银行或商业银行的转变,另外,邮政储蓄的单项吸存特点也将资金从农村源源不断地吸走而无法用于支持农村的经济发展。

面对农民获取资金的困难,政府对于金融中介功能缺失的弥补和引导作用也相当有限。

另一方面,在我国的广大农村,民间金融十分活跃,而这种经济活动仍未获得合法的地位,为农村的经济稳定带来的一定的隐患。

这些现实的问题表现为农村金融中介的功能缺失,极大地制约了当今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

因此,广泛深入地进行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提高和完善金融中介的功能成为现今解决农村经济发展缓慢的首要问题。

中国二十多年的改革发展中,银行体系长期以来在资本配置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即使是股票市场的兴起,自接融资渠道的快速发展,也并未动摇银行体系在融资中的作用,正如WorldBank(1999)一份报告指出,在低收入国家和地区中,几乎所有的金融中介都是通过银行系统进行的,这是因为银行这种中介机构有能力对付信息问题和契约问题,而这两个问题在经济发展的这一阶段尤为突出,而国内的学者谈儒勇(1999)、朱波(2004)的结论也与此一致。

由此可见,理清金融中介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具有一定的实际操作意义。

从戈德史密斯开创性地采用实证研究方法来探讨各国之间、各时期之间的金融结构和金融发展之间差异开始,许多经济学家逐步在数据、指标、计量经济学模型和计量技术等多个方面探讨相宜的方法,本文在探讨二者之间关系时,主要采用了多变量协整分析方法来进行因果性研究,并将金融中介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从短期和长期两个方面加以考虑,进一步揭示其内在关系,从这一点讲,本文的分析方法上有一定的实证创新意义。

0.2农村金融中介的界定

0.2.1动态金融中介的概念:

指金融体系的融资功能。

任何一个市场经济国家金融体系都有供给货币和融通资金两大功能,并通过货币供给和资金融通作用于经济增长。

但考虑到货币供给(包括与货币有关的因素,如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属于另一概念范畴,加之篇幅所限,本论文仅关注金融体系的融资功能,不涉及货币供给功能,即金融中介的融资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0.2.2静态金融中介的概念:

指资金融通的中介者。

狭义的金融中介指间接融资中的金融机构,广义的金融中介包括间接融资中的金融机构和自接融资中的金融市场两大类。

现阶段,越来越多的研究中涉及到的金融中介就是广义金融中介概念。

如前所述,WorldBank(1999)一份报告指出,在低收入国家和地区中,几乎所有的金融中介都是通过银行系统进行的,这是因为银行这种中介机构有能力对付信息问题和契约问题,而这两个问题在经济发展的这一阶段尤为突出;同时,一些学者也提到了我国现阶段由于市场尚缺乏有关公司经营状况的可靠信息,因此盲目地推进股票市场并不是特别明智的;并且根据世贸协定,我国将于年底全面开放金融业,我国金融业将面临大的挑战,商业银行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如何也是我们所关注的问题。

基于以上几点,并依据当今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现状,本文中讨论的农村金融中介发展主要立足于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发展,即间接融资中的金融机构,并分析其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如何。

0.3文献综述

0.3.1金融中介理论

0.3.1.1对金融中介内涵的界定

要研究金融中介问题,首先就要对金融中介的内涵作出界定。

Freixas&rocher(1997)认为,金融中介是从事金融合同和证券买卖活动的专业经济部门。

JohnChant(1990)认为,金融中介的本质就是在储蓄-投资转化过程中,在最终借款人和最终贷款人之间插入一个第三方。

Gurley&Shaw(1956,1960)、BenstonGeorge(1976)和Fama(1980)指出,金融中介是对金融契约和证券进行转化的机构。

0.3.1.2金融中介存在的交易费用学说。

将交易费用范式用于解释金融中介的存在,这是现代金融中介理论发展的两大趋势之一。

Gurley&Shaw(1960)提出了金融中介机构具有将初级证券转为间接证券的作用。

而Benston&jr.smith(1976)年发表的《金融中介理论的交易费用方法》一文,首次用交易费用理论来证明金融中介存在的必要性,开创了现代金融理论研究的先河。

0.3.1.3非对称信息与金融中介。

它是现代金融中介理论的另一个分析范式。

Akerlof(1970)的次品车市场模型(lemonsmodel)开创了逆向选择理论的先河。

而在金融市场中,也存在类似的“次品车市场”。

Leland&Pyle(1977)最早在《信息不对称、金融结构与金融中介》一文中提出了基于道德风险的模型,即L-P模型,来解释金融中介机构的存在。

Campbell&Kracaw(1980)在其模型中对金融中介机构的信息产生功能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0.3.1.4流动性保险与金融中介的流动性转换功能。

Diamond&Dybvig(1983)在其经典的《银行挤提、存款保险和流动性》一文中提出了D-D模型,从流动性转换功能角度证明了存款类金融中介机构存在的理由。

0.3.2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相关理论

0.3.2.1金融中介的功能与经济增长关系理论

有关金融中介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开创性研究始于1969年Goldsmith的工作,他假定金融系统的规模正相关于金融服务的供给与质量,采用金融中介的资产对GNP的比重代表金融中介发展的水平,运用35个国家从1860-1963年间的有关数据进行研究分析,得出的结论是:

经济增长与金融中介发展是同步进行的,经济快速增长的时期一般都伴随着金融中介的超常发展。

不过,Goldsmith的研究存在着明显的缺陷:

a)其研究对象仅局限于35个国家;b)没有对影响经济增长的其他因素进行系统控制;c)没有分析金融中介发展与资本积累及生产率提高之间的联系;d)金融中介的规模未必能够准确度量金融系统的功能;e)金融系统规模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性并不能确认因果关系的方向。

为了克服以上缺陷,Robert.King&Ross.Levine(I993a,1993b,1993c)对80个国家从1960-1989年的情况进行了研究,在系统地控制了影响经济增长的其他因素后,考察了资本积累与生产率提高的途径,构造了测量金融发展的其他指标,分析了金融发展水平在预测资本积累、生产率提高与长期经济增长方面的可能性。

R.Levine(1997)从交易成本的角度对金融系统的作用做了全新的解释,他认为由于交易成本与信息成本的存在而产生了市场摩擦,金融中介的作用在于消除这些摩擦,起到融通储蓄、优化资本配置等作用。

金融中介的发展降低了信息与交易费用,进而影响到了储蓄水平、投资决策、技术创新以及长期增长速度。

金融系统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风险管理、储蓄聚集、资本配置、公司治理以及商品和金融合同交易等方面,而最终都是通过“资本积累”和“技术创新”这两条途径来实现的。

在一个金融不断深化的经济体中,金融系统所能起到的润滑作用将不断地得到增强。

0.3.1.2金融发展理论

在经济增长理论的研究历程中,早期的经济学家普遍关注的是经济增长的实物因素,几乎都集中阐述资本积累,劳动力增长和技术进步等实际变量同国民收入增长之间的关系。

在他们大部分增长模型中,往往只存在一种形式的资产—实物资本。

随着货币金融的发展,有一部分经济学家开始考察货币金融因素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凯恩斯在其《货币论》中,主张调节货币,稳定物价,以保持经济均衡。

弗里德曼提出现代货币数量论,强调了在短期内货币是至关重要的。

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他们主要从社会总需求角度分析货币作用,而没有对以社会总供给为核心的经济增长模型给予重视。

熊彼特的非常信用理论在经济理论史上第一次提出货币因素对长期经济发展具有特殊的意义,将货币和信用视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与熊彼特不同的是,JTobin首次将货币因素引入到经济增长模型,从而为现代货币增长理论的研究开辟了一个新天地。

随后HJohnson、DLevhari和DPatinkin等人对托宾模型的发展,从而形成了新古典货币增长模型,该理论充分强调了货币价值储蓄功能,并将货币收入视为实际可支配收入的一部分,进而对人们的消费和储蓄行为产生影响。

一旦这种影响具备了持久性的特点,货币供给量就会对长期经济增长产生实质性作用。

上述理论观点都是基于发达国家的经济环境,经济结构及发展水平,而发展中国家在这方面与发达国家有着截然不同的特点,因此他们的理论未必适用于发展中国家。

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一些西方经济学家开始从事金融与经济发展关系方面的研究工作,以Goldsmith,Gurley,Shaw,Mckinnon等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先后出版了以研究经济发展与金融发展为主要内容的专著,从而创立了金融发展理论。

1)金融发展理论的萌芽。

1955年和1956年,Gurley和Shaw分别发表了《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方面》和《金融中介机构与储蓄——投资》两篇论文,从而揭示了金融发展理论研究的序幕。

文章中,他们对金融发展理论进行了初步的剖析与总结,通过一种由初始向高级、从简单向复杂逐步演进的金融发展模型,以此证明经济发展阶段越高,金融的作用越强的命题。

2)金融结构理论。

Goldsmith(1969)在《金融结构语金融发展》一书中指出,金融理论的职责在于找出决定一国金融结构、金融工具存量和金融交易流量的主要经济因素。

他创造性地提出金融发展就是金融结构的变化,他采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以及国际横向比较和历史纵向比较相结合的方法,确立了衡量一国金融结构和金融发展水平的基本指标体系,包括金融相关率、金融中介比率、金融机构发行需求的收入弹性、变异系数等。

通过对35个国家近100年的资料研究和统计分析,Goldsmith得出金融相关率与经济发展水平正相关的基本结论,为此后的金融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参考和分析基础。

3)金融抑制论。

Mckinnon(1973)认为,由于发展中国家金融体系发展平衡,传统金融机构与现代金融机构并存,金融市场不发达,在割裂的经济结构下,大量的经济单位为互相隔绝。

同时,由于发展中国家对金融活动有着种种限制,对利率和汇率进行严格管制,致使利率和汇率发生扭曲,不能真实准确的反映资金供求关系和外汇供求。

在利率被压低或出现通货膨胀,或两者都有的情况下,一方面,利率管制导致了信贷配额,降低了信贷资金的配置效率;另一方面,货币持有者的实际收益往往很低甚至为负数,致使大量的微观经济主体比在通过持有现金、或其存款、定期存款或储蓄存款等货币形式进行内部积累,而转向以实物形式,结果实银行储蓄资金进一步下降,媒介功能降低,投资减少,经济发展缓慢,该状况被Mckinnon称为“金融抑制”。

4)金融深化理论。

Shaw(1973)在其出版的《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中从分析金融中介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的角度得出了与Mckinnon类似的结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金融深化”的概念—即金融资产以快于非金融资产积累的速度而积累。

他指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政策改革首先应该从金融领域入手,减少人为因素对金融市场的干预,借助市场的力量以实现利率、储蓄、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发展,消除“金融抑制”。

5)金融约束论。

Hellman,Murdock&Stiglitz(1997)认为,金融约束是政府通过一系列金融政策在民间部门创造租金机会,以达到既防止金融压抑的危害又能促使银行主动规避风险的目的。

这里的租金不是只属于无供给弹性的生产要素的收入,而是指通过竞争性市场所能产生的收益。

金融政策包括对存贷利率的控制、市场准入的限制,甚至对直接竞争加以管制,以影响租金在生产部门和金融部门之间的分配,并通过租金机会的创造,调动金融企业、生产企业和居民等各个部门的生产就、投资储蓄的积极性。

0.3.3金融发展理论的计量检验

金融发展理论中,非常重要的研究工作就是利用发展中家的实证资料,对这些理论模型做出计量验证。

但早期的经验研究结论只能确认两者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却无法确认两者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Levine,1997)。

后续的经验研究应用新近发展起来的计量分析技术对更为全面的数据集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金融发展是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原因之一。

0.3.3.120世纪80年代的计量验证。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各种有关金融发展理论的计量验证大量涌现。

这些计量验证所涉及的范围较广,内容较多,几乎对Mckinnon和Shaw所提出的每一论点都作了计量验证”根据Kitchen(1986)的总结,自1973年至1984年,经济学家们对金融压抑论所作的主要的计量验证有17项”在这些计量验证中,除少数几项未能得出肯定的结果之外,绝大多数验证的结果都肯定地支持金融压制论的有关结论。

Lanyi和Saracoglu的计量验证。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于1983年发表论文《发展中国家的利率政策》,在该论文的附录中,Lanyi和Saracoglu对21个发展中国家在1971年至1980年间实际利率与金融资产增长率及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之间的关系作了计量验证。

根据他们算得的数据表明,实际利率为正值的国家,其平均的金融资产增长率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都较高;实际利率为负值的国家,则其平均的金融资产增长率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都较低,甚至为一负值。

这反映,实际利率与实际金融资产的增长率及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之间有着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这种正相关关系与Mckinnon和Shaw等人提出的金融发展理论的有关结论是一致的。

但这三个变量之间的正相关关系还只是说明了问题的一个方面,而这个三个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则是需要证明的更重要的一个问题。

而在各种计量验证中,因果关系是一个较难证明的问题。

Fry的计量验证。

Fry有关金融发展理论的核心也是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压抑和金融深化问题。

他不仅从理论上阐述了这一问题,而且通过大量的实证研究,以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实际资料对其理论进行了计量验证。

Fry(1978)在《MoneyandCapitalorFinancialDeepeninginEconomicDevelopment?

》一文中,对ckinnon和Shaw的基本结论及他们关于传导机制问题的理论分歧作了计量验证。

该验证的结果表明,Shaw的债务媒介论是成立的,而Mckinnon的互补性假说则不能成立。

1980年,Fry又对发展中国家金融压制的代价作了数量分析。

在这一分析中,Fry以实际存款利率被限制在其市场均衡水平之下作为金融压制的标志,对所选择的61个发展中国家在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的资料进行计量分析。

通过计量验证,Fry得出结论,金融压制的代价是实际存款利率每低于其市场均衡利率1%,经济增长率将损失大约0。

5%。

0.3.3.2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计量验证。

20世纪90年代初期在国外兴起的经验研究,验证了金融发展确实具有促进经济增长的功能,而且明确区分了金融中介和金融市场作用于经济增长的机理,以及决定金融发展和金融结构的制度因素。

1)宏观层面的计量验证。

20世纪90年代初,King和Levine放弃了既有金融发展理论以发展中国家为研究对象的传统,转而寻求建立一种包括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内的一般金融发展理论。

他们从金融功能的角度入手研究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尤其是对全要素生产力的影响。

尽管许多金融学家都已表示金融功能对全要素生产力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一直未能找到计量金融功能的指标,King和Levine就在金融功能计量上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King和Levine(1993)在Goldsmith(1969)的基础上设计了四个用于测度金融中介体的服务质量指标(Depth指标,Bank指标,Private指标,Privy指标)来表示金融发展水平,然后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对80个国家1960-1989年间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

他们发现,金融中介的规模和功能的发展不仅促进了经济中的资本形成,而且刺激了全要素生产力的增长和长期经济增长。

为了检验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因果关系的方向,King和Levine设计了一个方法,检验了金融发展初始水平(1960年)与经济增长(1960-1989年)之间的关系。

结果发现,金融发展初始水平的差异很好地预测了以后经济增长水平之间的差异,即便是控制了收入、教育、政治稳定、贸易和财政货币政策等变量后也是如此。

所以,King和Levine认为金融发展是原因,经济增长是结果,他们的研究方法和思想对后来经济学家的研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在King和Levine研究金融中介的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之后,Levine和Zervos(1998)研究了股票市场的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他们用最小二乘法对47个国家1976-1993年间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股票市场流动性和银行的发展不仅与同期的经济增长、资本积累及生产率提高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且都是经济增长、资本积累以及生产率提高的很好的预测指标,这与Bencivenga等人(1995)的理论分析结果相一致。

为了确定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是否存在长期相关性,Rousseau和Wacthte(1998)应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对美国、英国、加拿大、挪威和瑞典五国1870-1929年间的数据进行了时间序列分析。

他们认为在金融强度指标和资本产出水平之间长期存在着重要的数量关系,而且Granger检验表明,金融中介体对实际经济活动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Tadesse(2000)对36个国家(1980-1995年)数据的分析表明,银行导向型金融体系和市场导向型金融体系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在金融部门不发达时,银行导向型金融体系所起的作用要大于市场导向型金融体系所起的作用;而在金融部门发达时,市场导向型金融体系所起的作用则要大于银行导向型金融体系所起的作用。

这一研究结论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有些国家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显著而在另一些国家却很模糊的这一计量分析结果。

在以上研究中,不管是对跨国横截面数据还是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计量分析,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因遗漏了一些变量而产生的偏误,以及应用联立方程组去描述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时可能存在的联立性偏误。

Rousseau和Wacthte(2004)采用了一个差分面板估计量去消除由尚未观察到的国家特定因素所引起的偏误,并力图消除由联立性偏误所引致潜在的参数的非一致性。

在此基础上,利用面板分析技术对47个国家1980-1995年间的年度数据所进行的计量分析表明,银行和股票市场的发展都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经济增长。

2)中观层面的计量验证。

宏观层面上的研究虽然使用了不同的计量分析工具,但分析的数据集都是以国家为单位的总量数据。

因此,Mankiw(1995)指出,这种以国家为单位的总量数据进行的计量分析存在一些缺陷,而以中观层面即产业层次的数据为分析对象所进行的经济计量分析则将这一方面的研究向前推进了步。

Rajan和Zingales(1998)通过考察一国金融发展水平及产业增长水平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来研究金融发展影响经济增长的机制。

他们认为,金融发展降低了企业实施外源融资的成本,新企业的建立在意味着产业增长的同时也在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自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