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职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题1.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771063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中职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题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最新中职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题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最新中职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题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最新中职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题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最新中职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题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中职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题1.docx

《最新中职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题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中职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题1.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中职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题1.docx

最新中职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题1

哲学与人生期末试题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单项选择:

(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请将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每小题2分,共60)

1、“实事求是”这句成语的中的“是”指(     ) 

A.客观实际   B、客观规律   

C.主观愿望   D、正确观点 

2、下列选项中属于个人的主观条件的是(     ) 

A、个人的体质          B、个人的学业基础 

C、个人的家庭情况        D、个人的性格   

3、30年里,陈景润、张海迪、中国女排、杨利伟、姚明„„一个个响亮的名字,感动了无数颗年轻的心,让他们感受到了信念和力量,使他们渴望成长和超越。

这给青年学生的启示是(   ) 

  ①以偶像为榜样,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为社会作出贡献   ②以偶像为榜样,把偶像的理想作为自己的理想  ③以偶像激励自己,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不断奋发进取  ④以偶像鼓励自己,发挥主观能动性,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我国战国后期的成都平原,洪水泛滥吞没良田,十年九不收。

郡守李冰为治理水患,倡导兴建了水利工程都江堰,改变了成都平原水害、旱灾交织的局面。

这一事例说明(   ) 

 A、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创造规律,限制某些规律发生作用,直到变害为利 

 B、人们能够利用对事物规律的认识,指导自己的行动 

C、人们可以把成功经验作为行动的向导 

D、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5、战国时期的荀子认为人“最为天下贵也”。

这说明他(   )    

A、认识人有自己的特殊能力    B、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者 

C、承认规律的客观性       D、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6、马克思主义哲学以生产实践为基础来考察人区别于物的特点是(   )    

A、人具有价值,而物不具有价值 

B、人具有实用价值,而物不具有实用价值 

C、人具有自觉能动性,而物不具有自觉能动性 

D、人具有阶级性,而物不具有阶级性 

7、人类积极能动地认识世界的能力和活动首先表现在(    )    

A、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以及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活动 

B、人在实践基础上不仅能认识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C、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所具有的精神状态,即通常所说的决心、意志、干劲等 

D、按照自然规律改变自然物原先的形态和内部结构 

8、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表现在(    ) 

①人能够把客观规律作为行动的向导,指导实践 ②人能以自己的创造性的活动改造世界 ③人能改变或创造条件,变有害为有利 

④人能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规律起作用的方式,使规律的作用有益于人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9、人们能够按自然规律创造出许多自然界原来不存在、单靠自然力量也不能

产生的事物。

这表明(    )

①有些自然物的存在和变化不具有客观实在性 

②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创造性 ③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④自然力量是有限的,人的创造能力是无所不及的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0、“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一成语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 

A、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有条件地联系着 

B、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无条件地联系着 

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11、“只要你对着飞驰的流星许个愿,你的愿望就能实现。

”这种说法(      ) 

A、肯定了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 B、揭示了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C、否定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D、忽视了联系的客观性 

12、当前,在大大小小的城镇饭店里,为了减少疾病的传染机会,人们都能使用一次性卫生筷,有关专家指出,这随手一扔的不是一双双木筷,而是一片片森林!

专家们的看法体现的哲理是(     ) 

A、物质世界是客观的     B、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C、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D、世界是变化发展的 

13、“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句话蕴涵着的哲理是(     ) 

A、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客观世界发展的普遍规律 B、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C、事物发展的曲折性是不可避免的 D、事物发展是前进性曲折性的统一 

14、新出现的事物不一定都是新事物,这是因为新出现的事物不一定都是(     ) 

A、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       B、强大和完善的 

C、吸取了旧事物的精华       D、有新的名称和旗号 

15、“言今日难于前日,安知他日不难于今日乎?

”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 

①它揭示了新事物发展的道路是艰难曲折的②它肯定了新事物的发展道路是一帆风顺的 

③它不懂得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是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 ④它看不到新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6、某中学召开“关于京剧的前途和命运”的讨论,会上同学们各抒已见,争论激烈。

下列观点中正确的是(     ) 

A、京剧太古了,已失去了观众,应当淘汰 

B、京剧是国粹,应结合时代特点加以发展,推陈出新 

C、京剧节奏太慢,跟不上时代节奏,应任其自生自灭 

D、京剧是传统文化精华,没有必要进行改革 

17、唐代诗人刘禹锡在一首诗中写道: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这句话说出了这样一条哲理是(      )    

A、新旧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事物发展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C、事物是不断发展的,旧事物阻挡不住新事物的产生和成长 

D、事物内部的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原因 

18、有一则寓言:

剌猬曾经上过很多次当,于是不再相信任何一个表示友好者,长了一身刺来保护自己。

刺的效果当然明显,只是从此刺猬失去了很多朋友。

这则寓言说明的哲学道理有(   ) 

         A、事物具有两面性            B、任何事物都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C、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D、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互相转化 

19、哲学上所说的对立是指(      ) 

     A、矛盾双方互相依存     B、矛盾双方互相对抗 

C、矛盾双方互相分离     D、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互相转化 

20、不能把政治用语的斗争等同于哲学意义上的斗争。

这主要是因为(    )      

A、政治上讲的斗争和哲学上讲的斗争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B、政治用语斗争是绝对的、无条件的,而哲学意义上的斗争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C、政治上讲的斗争仅仅是矛盾斗争的一种具体表现,而不能概括事物矛盾斗争的全部内容

D、政治用语的斗争是看得见的,哲学意义上的斗争是看不见的 

21、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里是强调(     ) 

     A、读书不能获得真知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C、实践与认识互相决定    D、认识能够指导实践 

22、“实践是知识的母亲,知识是生活的明灯。

”这句谚语的哲学寓意是(     )      

A、学习知识比实践更重要 

B、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正确认识能够更好地指导实践 

C、有时候实践比认识更重要,有时候知识比实践更重要 D、知识既源于书本,又源于实践 

23、要判断一种观点的是非对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以伟人之是非为是非         B、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 

C、以众人的意见定是非         D、以是否在实践中得到证明定是非 

24、正确的意识来源于客观世界,错误的思想归根到底来源于(     ) 

A、人脑的错误判断B、人的主观想象C、客观世界D、落后的思想意识 

25、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表明(      ) 

A、只要参加实践活动就能获得正确的认识 B、一切认识都要直接参加实践活动才能获得 

C、一切认识归根到底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 D、只有直接经验来自实践 

26、人们常说“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

这里的“门道”和“热闹”

从哲学上讲分别是(     ) 

    A、“现象”和“本质”            B、“本质”和“现象” 

C、“客观”和“主观”            D、“主观”和“客观” 

27、生物进化论的创始人达尔文说:

“大自然一有机会就要说谎的。

”例如一根直的木棍,半截插入水中,看上去就像是弯曲的。

这说明(      ) 

A、本质离不开现象            B、现象离不开本质 

C、假象否定了事物的本质      D、假象也是事物本质的表现 

28、“知人知面不知心”主要是告诫我们(      ) 

A、知人知面就行了           B、一个人的外表容易认识

C、认识一个人的外表就可以了 

D、不要轻信一些人的外表,要透过其外表看本质 

29、人之所以是“人”,从根本上说,在于人的(   ) 

A、自然属性       B、社会属性    C、生产属性    D、多样的属性 

30、歌德的名言:

“你若要喜欢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这句话的哲学寓意是(   ) 

A、人只有首先实现了自我价值,才能去实现社会价值 

B、人只有首先实现社会价值,才能考虑实现自我价值 

C、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是统一的 D、自我价值是人的根本价值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吕蒙是三国时期吴国人,16岁就随军出征,作战勇敢。

但是吕蒙自小未曾读书,没有文化,别人都看不起他。

他因此发愤学习,终成一位饱学之士。

鲁肃对吕蒙的进步十分惊讶,“老弟学识出众,确非吴下阿蒙了”。

吕蒙笑道,“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后来,吕蒙当上动物统帅,展现出了军事才能。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指出其中包含的哲学理论,以及这个典故对我们的启示。

2.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不可阻挡地走进了人们的生活。

对此人们有不同的看法。

有些人认为,在网上发邮件、查资料、下载软件、购物等,大大丰富了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

有些人则认为,网上出现了一些虚假信息、不健康的内容,对人们的精神世界带来了消极影响。

 

⑴运用辩证法的相关知识对上述两种看法进行分析。

⑵对互联网存在的弊端,你认为该如何治理?

3.毛泽东说:

“我们看事情必须要看它的实质,而把它的现象只看作入门的向导,一进了门就要抓住它的实质,这才是可靠的科学的分析方法。

” 

(1) 为什么“看事情必须要看它的实质”?

(2) 为什么“要把现象作为入门的向导”?

4.有人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也有人说“失败未必是成功之母”。

 你赞成哪种观点?

列举事例分别加以说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其它语言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