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课程细目.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769971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121.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数学课程细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四年级数学课程细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四年级数学课程细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四年级数学课程细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四年级数学课程细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数学课程细目.docx

《四年级数学课程细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数学课程细目.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年级数学课程细目.docx

四年级数学课程细目

四年级数学课程细目

 

数学学科课程横向细目表

四年级

数学学科课程横向细目表(四年级)

一、课程细目综述

本课程细目适用于四年级数学教学,编写时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课程细目主要分为“学习领域”“课标要求”“课时要求”“教学建议”四个子栏目对教学应该完成的任务进行了阐述.其中课标要求选自《课程标准》,课时要求中的内容主要依据教科书中设计的内容,而教学建议是依据以往个人教学经验、学生认知基础水平和其它版本教材而写.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本课程细目采取了分学年、学期不同时段撰写,便于教师教学使用,同时也可以作为学生学习的纲目.

二、课程细目

第一部分四年级上册

领域

课标要求

课时内容

结果目标等级

过程目标等级

教与学的建议

了解

理解

掌握

运用

经历

体验

探索

万以上数的认识

(对应教材第1单元)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了解十进制计数法;能正确读写万以上的数,会比较万以上数的大小;能对大数进行合理估计.

⑴万以上数的读写

⑵万以上数大小的比较

1.这是认数范围的又一次扩展,对发展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2.重点:

万以上数的读写.

难点:

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2.会把整万、整亿的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体会用“万”、“亿”为单位计数的简捷性;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了解“四舍五入”法,会求一个数的近似值,体会“四舍五入”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经历运用万以上的数表示事物的过程,感受大数的意义,发展数感;能自觉与同伴交流,体验合作成功的乐趣.

⑶用“万”或“亿”作单位改写整万、整亿数

⑷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⑸数字编码

数与代数︱

三位数乘两位数

对应教材第3单元

 

4.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⑴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积小于100)

⑵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

1.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等活动,自己总结计算方法,把握不同算法的特点,尽可能地从多种算法中选择一种合理、简捷、灵活的方法进行计算.

5.使学生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计算问题的体会,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

6.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笔算

⑷积的变化规律以及三步计算的混合运算

数与代数︱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对应教材第5单元

 

7.理解和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除法;能比较熟练的估算、笔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8.理解和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除法;能比较熟练的估算、笔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⑴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除法

1.正确处理算法多样化与教学重点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4.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大的探索空间,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⑵笔算除

9.结合现实情境,学会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试商方法,明确上的位置,为学习除数是任意两位数的除法打下基础.

⑶商不变的性质

⑷除法中常见的数量关系

10.使学生掌握两位数除三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用“四舍”法试商的方法.

11.借助直观操作,启发理性思考,突破笔算除法的难点,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以及能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的能力.

12.使学生经历探索除数是两位数试商的笔算方法,体会用“五入”法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试商,并能简便正确地进行笔算.

13.能结合具体情境估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商,学会调商,增强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数与代数︱

解决问题

对应教材第6单元

14.在具体的情境中了解路程、速度、时间的概念和相互关系,初步构建起相遇问题的数学模型。

15.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16.在合作交流中体验数学的乐趣,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1)路程、速度、时间的概念和相互关系。

(2)构建相遇问题的数学模型。

1.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展现多样化的策略和方法。

2.要让学生对探究过程进行回顾,对解题策略和方法进行分析、对比、归纳、整理和优化,让学生经历“感悟方法、体悟思想”的学习体验。

数与代数︱

混合运算

对应教材第7单元

17.理解单价、数量、总价的概念及相互关系。

18.结合具体情境,学会列综合算式解决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并认识中括号,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

19.在解决问题中,进一步体会数学思维的严密性和数学符号的普遍性。

(1)常见的数量关系:

单价、数量和总价

(2)四则混合运算(没有小括号的)

(3)带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

(4)带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

1.联系学生已经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

2.要将混合运算与解决问题融合在一起。

3.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经历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和创新意识。

图形与几何:

线与角

(对应教材第2单元)

20.结合具体情境学习线段、射线和直线,知道它们的联系和区别,知道角的特征;学会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度数,会画指定度数的角,认识周角和平角,知道周角、平角、钝角、直角、锐角的大小关系。

21.发展空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1)认识线段、射线和直线,知道它们的联系和区别。

(2)进一步认识角。

(3)认识量角器,学习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大小。

(4)学习画指定度数的角。

(5)认识平角、周角及角的大小关系

1.重视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图形表象,发展空间观念。

2.量角器量角时引导学生区分内圈刻度和外圈刻度,并分别按逆时针和顺时针方向找一找内圈刻度和外圈刻度。

图形与几何:

平行与相交

(对应教材第4单元)

22.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感受同一平面内两条线的位置关系——平行与相交,了解相交的特例——互相垂直.能通过各种方法让学生做平行与互相垂直,让学生通过一定的工具画平行线及过一点画另一条直线的垂线.

⑴线段、射线和直线

1.教学的重点是理解两条直线互相垂直与互相平行的位置关系.教学难点是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和平行线及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

2.学习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时,充分让学生动手去画,学生可能画出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相交(不延长有交点、延长有交点)情况,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交流分类,从而使他们充分体会平行与相交的含义.

⑵两点间的距离和点到直线的距离

23.使学生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统计与概率

统计

对应教材第6单元

24.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进一步学习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并能对统计结果做出分析,进一步发展统计意识.

⑴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

⑵1格代表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

25.通过实例,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特点和作用,知道制作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和方法,会填制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综合与实践—

荡秋千

 

26.在亲身实践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7.经历“猜想——实验——验证”的研究过程,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体会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28.学生通过实验来验证,体会到数学问题就在自己身边,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1)影响荡秋千在一定时间内摆动次数的因素

⑵经历探究过程,获得数学经验

1.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操作,分析研究得出“在相同的时间内,荡秋千的次数与物体的质量无关,与绳长有关.” 

2.教学难点:

小组制定实验方案,并认真操作实验,通过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综合与实践—

纸与我们的生活

29.在交流、调查的过程中,了解纸的用途,感受节约纸张的意义.

⑴通过计算和统计认识纸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⑵学会调查的方法,提高搜集信息、整理数据的能力

1.重点:

在调查整理的过程中,学会调查方法,提高搜集信息、整理数据的能力.

2. 难点:

利用所学的知识对搜集好的数据进行整理和计算.

30.在主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学会调查的方法,提高搜集信息、整理数据的能力.  

 

第二部分四年级下册

领域

课标要求

课时内容

结果目标等级

过程目标等级

教与学的建议

了解

理解

掌握

运用

经历

体验

探索

(对应教材第1单元)

1.结合具体情境,体验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学会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初步学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⑴用字母表示数;

⑵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

⑶用字母表示加法运算律以及减法的运算性质;

1.用字母表示数和方程对学生来说都是学习的难点,分开编排分散难点,便于学生逐步消化知识,减轻学习负担.

2.将用字母表示数和运算律整合在一起.先学用字母表示数,再学运算律,然后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运算律,减轻学习负担,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减法的运算性质,并能用字母表示.能够运用所学的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3.通过算式的变换,理解和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⑷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⑸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⑹教学重点是用字母表示数、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

⑺教学难点是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数与代数︱

乘法运算律

对应教材第2单元

4.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具体情境,学习乘法的运算律,并能应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5.在具体运算中,了解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会在实际中进行应用.

⑴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⑵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⑶学会解答相遇问题,在解答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乘法分配律.

⑷除法运算性质

1、把数学活动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用学生已有的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来有效推动新知识的学习.

2、通过学生的观察、猜想、比较等方式,让学生主动发现运算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与代数︱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对应教材第4单元

 

6.理解小数的意义.

⑴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小数的大小比较

⑵小数的性质

1.本单元教学重点是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2.教学难点是名数的改写和利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数.

3.用好直观“模型图”,加深对小数知识的理解.

7.学会比较小数的大小;结合具体事例探索小数的性质,并利用小数的性质解决问题;探索并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⑶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的大小变化

(4)名数的改写

8.学会十进制复名数与小数的改写.会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数,会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5)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数.

数与代数︱

小数加减法

对应教材第6单元

 

9.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学会小数加、减法及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⑴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三个信息窗中,第一个信息窗是教学的重点,第二、三个信息窗是第一个信息窗内容的拓展和延伸.教学时,要突出第一个信息窗的教学.第二、三个信息窗要重视引导学生通过迁移获取知识.

10.了解小数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⑵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整数加法运算律推广到小数.

11.感受整数加法运算律对小数同样适用,并能运用这些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

图形与几何:

角与三角形的认识

(对应教材第3单元)

12.知道平角与周角,了解周角、平角、钝角、直角、锐角之间的大小关系.

⑴角的定义

1.用量角器量角和画角时,内外刻度容易混,建议让孩子自己想办法区分并全班讨论,加深印象.

2.画三角形的高是难点,教学时可让学生到黑板上演示讲解不同种类三角形的高画法.

⑵角的表示方法.

⑶会用两种方法比较角的大小;

⑷角的分类

⑸会用量角器量角

⑹会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

13.认识三角形,通过观察、操作,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14.认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15.认识三角形的高和底,并会画出指定底边上的高.

⑴三角形的定义、特性和组成.

⑵三角形的分类(按角、边分)

⑶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⑷三角形的内角和

⑸三角形的高

图形与几何:

观察物体

(对应教材第5单元)

16.从不同位置观察一组组合物体,辨别形状

⑴结合现实生活,通过具体观察活动,了解从不同方位观察同一组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⑵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一组长方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空间想象力,学会欣赏生活中的数学美.

2.根据确定方位看到的形状来想象物体的摆放方式,对学生来说难度很大,极大的考验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17.根据看到的形状摆放物体

⑴通过让学生观察实物,使学生学会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一组正方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并能根据确定方位看到的形状来想象物体的摆放方式.

统计与概率

统计

对应教材第7单元

18.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学会求较复杂平均数的方法,能运用平均数分析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⑴求较复杂的平均数的方法;

重点:

求较复杂平均数的方法和对两种数量同时进行统计的方法.

难点:

复式分段统计数据

关键点:

让学生通过收集数据、整理、交流,感受知识的生成过程.

19.学会同时对两种数量进行数据统计,认识一般复式统计表和复式分段统计表,能根据统计结果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

⑵一般复式统计表、复式分段统计表.

综合与实践—

消费知多少

(对应教材第2单元)

20.让学生经历搜集整理数学信息的活动过程,感受数学在解决生活问题中的作用,体验到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联系.

21.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分析数据和尝试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统计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22.培养团结协作、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养成勤俭节约珍惜劳动成果的良好习惯.

⑴第一个板块是制定活动方案;

⑵二个板块是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并运用数学知识分析调查的结果,是活动的主要部分;

⑶三个板块是交流与反思,是本次活动的总结与升华.

1.学们的消费为话题引入.

2.科学合理的活动方案.

3.实开展调查活动,收集真实有效数据.

4.的整理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5.广泛的交流与反思.

综合与实践—

饮食与健康

(对应教材第4单元)

23.经历活动过程,获得成功体验,树立自信心,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⑴“交流饮食习惯,提出研究课题”.

⑵制定调查计划.

1.要加强过程指导,给学生适时适当地帮助.(指导小组分工、制调查表、调查方式、调查报告的写法等)

2.要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经历制定调查计划——调查收集资料——分析调查情况——形成调查报告的全过程,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24.通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感受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经验和方法.

25.引起学生对自己饮食情况的关注,从而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⑶调查收集资料,是活动的主要部分.

⑷撰写调查报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