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笔书法草书作品.docx
《毛笔书法草书作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毛笔书法草书作品.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毛笔书法草书作品
毛笔书法草书作品
篇一:
毛笔行草书法欣赏
篇二:
中国古代九大书法名家毛笔字书法作品欣赏
中国古代九大书法名家作品欣赏
一.王羲之
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号澹斋,汉族,祖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会稽(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中国东晋书法家,有书圣之称。
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
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人称“王右军”、“王会稽”。
其子王献之书法亦佳,世人合称为“二王”。
。
此后历代王氏家族书法人才辈出。
东晋升平五年卒,葬于金庭瀑布山(又称紫藤山),其五世孙衡舍宅为金庭观,遗址犹存。
中文名:
王羲之国籍:
中国主要成就:
书法民族:
汉族《黄庭经》、《乐毅论》、草书《十七帖》、兰亭集序》、《初月
代表作品:
公元303年,一作321帖
出生日期:
年所处时代:
东晋公元361年,一作379称号:
书圣
逝世日期:
年
1.人物简介
王羲之他出身于名门望族(琅琊王氏),从曾祖王览与《二十四孝图》中的王祥为同父异母兄弟,王览官至大中大夫,王祥官至太保。
从伯父王导官至太尉,父亲王旷官淮南太守。
14岁时,家族助晋室南渡建立东晋于江南建康(今南京市),与陈郡谢家同为东晋著名家族,唐诗有“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句。
羲之16岁时,被太尉郗鉴相中为“东床快婿”。
初为秘书郎,后由征西将军庾亮荐为宁远将军,改任江州刺史、右军将军、会稽(今浙江绍兴)内史。
因与扬州刺史王述有矛盾,辞官不再出任。
王羲之任江州刺史时(公元345-公元347),曾置宅于临川郡城东高坡,名曰“新城”(今抚州市临川区文昌学校内),宅内挖有生活用井和练习书法用的洗墨池,对此南朝刘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临川内史荀伯子的《临川记》和宋朝文学大家曾巩的《墨池记》均有记述。
《墨池记》全文285字,介绍了墨池来历,颂扬了王羲之苦练书法的精神。
“文革”期间,墨池遭毁。
2002年6月,抚州市政府引进外资500万元,重建洗墨池,恢复旧貌,供游人观赏。
王羲之擅长书法,少从卫夫人(铄)学书法,后草书学张芝,正书学钟繇,博采众长,精研体势,一变汉魏以来波挑用笔,独创圆转流利之风格,隶、草、正、行各体皆精,被奉为“书圣”。
其作品真迹无存,传世者均为临摹本。
其行书《兰亭集序》、草书《初目贴》、正书《黄庭经》、《乐毅论》最著名。
在《王羲之集》中,有一则《临川帖》:
“不得临川问,悬心不可言。
子嵩之子来,数有使,冀因得问示之。
”表达了对临川的牵挂情怀。
他在临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墨池”精神,一直鼓舞着临川学子。
2.作品风格
王羲之代表作品有:
楷书《黄庭经》、《乐毅论》、王羲之书法作品(11张)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兰亭集序》、《初月帖》等。
其中,《兰亭集序》王羲之的兰亭序(20张)
为历代书法家所敬仰,被誉作“天下第一行书”。
王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
其书法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世人常用曹植的《洛神赋》中: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
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
”一句来赞美王羲之的书法之美。
传说王羲之小的时候苦练书法,日久,用于清洗毛笔的池塘水都变成墨色。
后人评曰:
“飘若游云,矫若惊龙”、“龙跳天门,虎卧凰阁”、“天质自然,丰神盖代”,被后人誉为“书圣”。
有关于他的成语有:
入木三分……
十七贴(局部)
快雪时晴贴
王羲之书法兰亭序欣赏
王羲之《兰亭序》
王羲之的行书有如行云流水,其中又以兰亭叙为最极品;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右军宦游山阴,与孙统承、谢安等四十一人在会稽山阴的兰亭聚会,修袚褉之礼。
饮酒赋诗,由他以特选的鼠须笔和蚕茧纸,乘兴而书写了一篇序,记序盛会,共三百二十四字,其中二十个「之」字名有不同的体态及美感。
此帖下笔有如神助,有「遒媚劲健,绝代
所无」之誉。
王羲之《草书平安帖》最早见于北宋著名丛帖《绛帖》,后经《宣和书谱》著录,当时共有九行,后被一分为二,嘉德秋拍亮相的为前半部,纵24.5厘米,横13.8厘
米,四行,四十一字。
丧乱帖
王羲之书法作品(11张)王羲之的兰亭序(20张)
二.王献之
王献之,字子敬,汉族,东晋琅琊临沂人,书法家、诗人,祖籍山东临沂,生于会稽(今浙江绍兴),王羲之第七子。
死时四十三岁。
以行书和草书闻名后世。
王献之幼年随父羲之学书法,兼学张芝。
书法众体皆精,尤以行草著名,敢于创新,不为其父所囿,为魏晋以来的今楷、今草作出了卓越贡献,在书法史上被誉为“小圣”,与其父并称为“二王”。
中文名:
王献之出生日期:
344国籍:
中国逝世日期:
3
86
民族:
汉族职业:
书法家出生地:
会稽,今浙江绍兴代表作品:
《淳化阁帖》
艺术的发展
他一生的艺术不守旧,而是与父不同,且字身喜带长形,这就是他的成就、也是有别于他的父亲。
他家学渊源、学习勤奋是不可少的。
其诗文书法、为东晋后起之秀、他的成功实在是不偶然。
他的发展有他的辉煌!
他写的草下笔熟练、润秀、飞舞风流、不亚于他的父亲父子称二王。
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碧玉版原拓
王献之自小跟随父亲练习书法,胸有大志,后期兼取张芝,别为一体。
他以行书和草书闻名,但是楷书和隶书亦有深厚功底。
由于唐太宗并不十分欣赏其作品,使得他的作品未像其父作品那样有大量留存。
传世名作《洛神赋十三行》又称“玉版十三行”。
王献之的书法艺术,主要是继承家法,但又不墨守成规,而是另有所突破。
在他的传世书法作品中,不难看出他对家学的承传及自己另辟蹊径的踪迹。
前人评论王献之的书法为“丹
穴凰舞,清泉龙跃。
精密渊巧,出于神智”。
他的用笔,从“内拓”转为“外拓”。
他的草书,更是为人称道。
俞焯曾说:
“草书自汉张芝而下,妙人
王献之《鸭头丸》帖
神品者,官奴一人而已。
”他的传世草书墨宝有《鸭头丸帖》、《中秋帖》等,皆为唐摹本,他的《鸭头丸帖》,行草,共十五字,绢本。
清代吴其贞在《书画记》里对此帖推崇备至,认为:
“(此帖)书法雅正,雄秀惊人,得天然妙趣,为无上神品也。
”他的《中秋帖》行草,共二十二字,神采如新,片羽吉光,世所罕见。
清朝乾隆皇帝将它收入《三希帖》,视为“国宝”。
他还创造了“一笔书”,变其父上下不相连之草为相连之草,往往一笔连贯数字,由于其书法豪迈气势宏伟,故为世人所重。
王献之
学书和他的父亲一样,不局限于学一门一体,而是各家。
所以能在“兼众家之长,集诸体之美”的基础上,创造出自己独特的风格。
终于取得了与王羲之并列的艺术地位。
王献之《中秋帖》(米芾临摹本)
王献之是魏晋书家群体中的一位巨子。
父亲王羲之的悉心的传授和指导,使他奠定了坚实的笔法基础。
由于他是魏晋名家中晚出的一位,客观上为他提供了博采众家之长、兼善诸体之美的机遇,赢得了与王羲之并列的艺术地位和声望
王献之《鹅群帖》
楷书的影响
王献之的楷书父子闻名他们父子俩的楷笔,真可是
王献之
之世,唐宋以下的书家们,写楷严整俊美,媚俏的笔调。
千古不朽,万世流传,有不可磨灭的吸引力。
《新妇地黄汤帖》局部
王献之《廿九日帖》
王献之行草书。
二行,文曰:
“鸭头丸,故不佳。
明当必集,当与君相见。
”共十五字,系王献之给友人的丸帖便札。
真迹现存于上海博物馆。
全帖用墨枯润有致。
姜夔《续书谱·用墨》说:
“凡作楷,墨欲干,然不可太燥。
行草则燥润相杂,以润取妍,以燥取险。
”《鸭头丸帖》两层意思,蘸墨两次,一次一句,墨色都由润而枯,由浓而淡,墨色分明。
从而展现出全帖的节奏起伏和气韵自然变化。
“稿行之草”的行草是王献之独创的书体,《鸭头丸帖》又是他行草的代表作。
三.颜真卿
颜真卿(709-784,一说709-785),字清臣,汉族,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籍唐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中国唐代书法家。
唐代中期杰出书法家。
他创立的“颜体”楷书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楷书四大家”。
和柳公权并称:
“颜筋柳骨”。
中文名:
颜真卿
逝世日期:
公元784年或785年
国籍:
中国(唐代)
职业:
书法家
出生地:
陕西西安
主要成就:
和柳公权并称:
“颜筋柳骨”。
出生日期:
公元709年
师从张旭主要作品
1、东方朔画像赞2、祭侄文稿3、多宝塔碑4、麻姑仙坛记5、颜勤礼碑6.家庙碑7.座位帖8.告身帖9.米帖10.军碑11.诗
颜真卿特写:
书法大师戎马生涯
颜真卿侧身画像颜真卿坐像颜真卿头像
颜真卿少时家贫缺纸笔,用笔醮黄土水在墙上练字。
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笔法,又汲取初唐四家特点,兼收篆隶和北魏笔意,完成了雄健、宽博的颜体楷书的创作,树立了唐代的楷书典范。
他的楷书一反初唐书风,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帝国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
他的书体被称为“颜
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誉。
颜真卿一生书写碑石极多,流传至今的有:
《多宝塔碑》,结构端庄整密,秀媚多姿;《东方朔画赞碑》,风格清远雄浑;《谒金天王神祠题记》,比较端庄遒劲;《臧怀恪碑》,雄伟健劲;《郭家庙碑》雍容朗畅;《麻姑仙坛记》,浑厚庄严,结构精悍,而饶有韵味;《大唐中兴颂》,是摩崖刻石,为颜真卿最大的楷书,书法方正平稳,不露筋骨,《宋暻碑》,又名《宋广平碑》,书法开阔雄浑;《八关斋报德记》,气象森严;《元结碑》,雄健深厚;《干禄字书》,持重舒和;《李玄静碑》,书法遒劲,但笔画细瘦和其他碑刻不大一样。
《颜氏家庙碑》,书法筋力丰厚,也是他晚年的得意作品。
传世墨迹有《争座位贴》《祭侄文稿》、《刘中使帖》、《自书告身帖》等。
1、东方朔画像赞
《东方朔画像赞》的楷书作品有两件,其一传为王羲之小楷,另一为颜真卿的大楷。
”祭侄文稿2、祭侄文稿
行草书,鲜于枢评此帖为“天下第二行书。
3、多宝塔碑
全称《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塔感应碑》,此是鲁公最匀稳书,亦尽秀媚多姿,第微带俗,正是近世撰史家鼻祖。
”4、麻姑仙坛记
全称《有唐抚州南城县麻姑山仙坛记》,楷书。
颜真卿撰文并书。
此碑庄严雄秀,历来为人所重,是颜体代表作之一,为颜真卿六十多岁时的作品。
此时颜真卿楷书风格已臻完善,欧阳修《集古录》中说:
“此碑遒峻紧结,尤为精悍,笔画巨细皆有法。
”后世常常赞叹的仅仅是颜公这块字碑的书法,有称“天下第二书”。
5、颜勤礼碑
唐刻石,全称《唐故秘书省著作郎夔州都督府长史护军颜君神道碑》,是颜真卿71岁时为其曾祖父颜勤礼撰文并书的神道碑。
《颜勤礼碑》四面刻字,碑阳19行,碑阴20行,每行38字,碑侧有5行,行37字,计1667字。
左侧铭文在北宋时已被磨去,无立碑年月。
6、中兴颂
全称《大唐中兴颂》,作于公元771年,楷书。
7、颜家庙碑
全称《唐故通议大夫行薛王右柱国赠秘书少监国子祭酒太子少保颜君庙碑铭并序》,颜真卿撰文并书。
8、争座位帖
亦称《论座帖》、《与郭仆射书》,行草书。
后世以此帖与《兰亭序》合称“双璧”。
9、自书告身帖
楷书,作于780年(建中元年),是年颜真卿授太子少师,并自书《自书告身帖》。
书法苍劲谨严,结衔小字亦一丝不苟,清淡绝伦。
10、乞米帖
“乞米帖”写在公元765年,正值关中大旱,江南水灾,农业歉收。
以致颜真卿“举家食粥来以数月,今又罄竭”的地步,于是不得不向同事李太保求告“惠及少米,实济艰勤”。
谈到困窘的原因,他也直言不讳,因为自己“拙于生事”,也就是除了俸禄,他不会创收、生利,没有别的生财之道。
11、裴将军碑
长64厘米,宽33厘米,厚12厘米。
非正非行,非篆非隶,开创了破体书法的先河。
首行刻着“裴将军”三个字,末尾刻有颜真卿名款;中间刻着气势雄浑,词句险绝的五言《裴将军诗》。
全诗为十八句九十字。
裴将军碑
诗的全文是:
“大君制六合,猛将清九垓。
战马若龙虎,腾陵何壮哉!
将军临北荒,煊赫耀英材。
剑舞跃游电,随风萦且回。
登高望天山,白雪正崔嵬。
入阵破骄虏,威声雄震雷。
一射百马倒,再射万夫开。
匈奴不敢敌,相呼归去来。
功成
篇三:
毛笔行书草书在书法中的技巧
毛笔行书草书在书法中的技巧
一、从基本功入手
三个结合:
临贴与创作结合、大字小字结合、楷书与行书结合。
三看:
1、平时多看名帖、2、看书法展、3、看名家挥毫。
从好作品中汲取养分。
毛笔行书草书在书法中的技巧
二、推荐范本
“圣教序”、“书谱”、”自叙帖““、“研山铭”、“李太白忆旧游诗”、“花气诗”等。
三、三大创作原则
★线条坚而浑——激情原自线条的熟练。
线是力和势的组合,行笔要沉着痛快,做到稳健、轻便,重笔势(即趋向),根据字形大小排字的走向,线条斜势,整体纵向走势。
★结体奇而稳——注意重心。
欹侧、擒纵、疏密、高低。
★章法变而贯——竹节式(几个字一节)节数间有空隙;贯珠式(中心线);蛇行式(左右摆动);疏影式(疏疏朗朗)。
四、七大整体布局要点
1、一字不能成行。
2、字与字之间有呼应,上承下启,左映右带,行距和字距不能相等。
书眼放中央,可大些,字与周边气贯。
3、整体上展出适合墨迹浓重的作品。
挂家中适合疏淡的作品。
4、作品中不能有错别字,异体字不过于冷僻。
5、作品整体布局上面重下面轻。
6、评作品好坏主要看总体视觉效果:
节奏、墨色、用笔。
7、三三两两,似散还续,气脉一贯,此布局之妙也。
五、十个书写关键词
1、八面出锋。
借助于八面出锋,自然显出墨色浓淡,湿中有干,干中有湿,浓中有淡,淡中有浓,变化千万,使作品富有节奏感。
2、刚柔相济。
刚力-----铁划银钩(粗):
柔力-----行云流水(细)。
3、惜墨如金。
楷书要求蘸一次墨写一个字,甚至数字;行草一笔写3-5字,每笔结束笔毛复原,要求纸上调锋。
4、豁然开朗。
留白处有宽有窄,宽处给人以忽然开朗之感。
艺术是制造矛盾,到解决矛盾的过程。
5、中侧并用。
中锋得法立骨,侧锋得势求变。
中锋是理性的要求,是书法审美的核心所在;侧锋是情性的化身,是书法通神的手段。
6、深思熟虑。
创作前要深思熟虑,反复推敲,做到“胸有成竹”。
7、一气呵成。
书法是感情的流露,不是技巧的表现。
要在身体与心情皆好的状态下写字。
书写时随意挥洒,一气呵成。
8、错落有致。
一般情况下,作品的行距要宽,字距要紧。
字忌并列,要错开。
节数间有空隙,排列组合要有节奏,大小字参差,突出中间书眼。
9、笔情墨趣。
书法是无声的音乐,无形的舞蹈。
求变化中有呼应,使整体和谐,有强烈的节奏和视觉冲击力。
用好拙笔,用笔略慢,动中有静,写出墨趣。
10、重视贯气。
书法的气,是指点划与不同字之间的呼应,字与字之间的趋向。
六、十二条用笔细节
1、草书不见横画。
行草书有横线条的尽量短些,要有纵向感。
可用虚、细线替代。
2、忌由快产生的平拖、干笔、粗细一样的现象,行处皆留,留处皆行。
3、墨淡无神。
重新起笔用浓墨,浓墨字的笔画要交代清楚。
4、忌单字中的“眼”,防止“眼子”太多。
5、中间一行是作品重点。
一作品中,要有几个突出、精彩、有个性的字。
这也叫“书眼”。
6、长线条字很重要,收笔时要谨慎,一般笔势结束时用干笔。
7、笔墨重的字不能面积相等,字的重轻要有过渡,忌团状。
8、细笔要有韧性,粗笔要结实。
要有铁划银沟的粗笔,又要有行云流水的细笔。
9、墨干时速度稍慢,湿时略快,粗时略慢,细时略快。
行草有楷意,楷书要行写。
10、交笔时,起讫分明,每笔要交代清楚。
11、讲究提按:
齐而不齐,直而不直,曲中含直,直中含曲。
要“提着笔向下按”。
12、中侧并用,八面出锋,细处用中,厚处用侧。
中国的书法艺术最讲究的就是用笔。
元代赵子昂说的“用笔千古不易”,是指在用笔的法则上千古不易,是对笔法重要性的高度强调。
我们理解,这法则是:
要用毛笔书写出高质量的,具审美有表现力的点画。
这是书法艺术无可争议的一条法则。
在书法方法技巧中,笔法是占第一位的,没有笔法,就无从谈字法、章法、墨法。
所以,对笔法的研究就显得尤其重要。
历代书家、书论家对笔法有着非常深入的研究,并且给我们留下了极其丰富而且精彩绝伦的论述。
尤其是其中的“万毫齐力”、“力透纸背”、“屋漏痕”、“锥画沙”、“折钗股”等,至今仍是指导我们学习书法的重要指南。
可以说,在书法技法的研究中,对笔法的研究应该是长久的课题。
鉴此,我们用今天的视角,对笔法中的问题作一番研究和探讨。
一、关于用笔的发力与“锋变”
毛笔在纸上运行要留下痕迹,这痕迹就是汉字的点画。
用同样的一支毛笔,由不同的人
来写相同的一个字,结果是一人一面。
其原因是因为每个人的运笔发力方法不同。
写字时,笔毫由于手臂的发力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变异,因此,才有“唯笔软而奇怪生焉”的说法。
笔毫在不使用时,形状是锥状的,一旦濡墨落笔,锋毫即变,一写一变。
写字时笔毫始终是处在变化状态的,这就要求书者在书写中发力控锋、调锋,在控锋、调锋中书写。
这种书写过程中的锋毫之变,我们称之为“锋变”。
无论何种字体书体中的点画,其实就是书写时“锋变”的结果。
研究笔法,实际上,就是要集中在怎样控制“锋变”的这一关键点上。
我们知道,任何一个笔画,都是由入、行、收三个技巧环节来完成的(点,一入即收)。
入,主要是完成笔画前端的造型;行,是完成笔画中部的造型;收,是完成笔画尾部的造型。
发力和锋变的各种技巧,也就集中体现在这三个细小环节之中。
在这三个环节中,每一个环节都会直接影响一个笔画的造型。
因此,它是用笔最基本的技巧环节,对笔法的研究也就必须着眼于这三个具体的技巧环节。
用手、腕、臂的发力来控制和调领锋毫,利用锋变来完成这三个环节,并进行点画的刻画,就是用笔的关键。
古人研究笔法最经典的成果莫如“永字八法”,虽然它还是残缺的理论(如:
心钩、鹅钩、之捺等,这些极为重要的笔画,只一个“永”字无法包含其中,说明它还是一个不完整的理论。
),但其实践指导意义确是重大的。
我们仔细分析“策、勒、弩、趯、侧、掠、啄、磔”八字,实际上讲的就是一个控笔发力的问题。
由于发力方法的不同而导致锋变的不同,又由于锋变的不同而导致点画的形状不同。
故而才形成了“楷书笔法”、“篆书笔法”、“隶书笔法”、行书笔法”、“草书笔法”的五种笔法分类。
五种字体各有各的主要笔法特征,篆书的“铁线玉箸”、隶书的“蚕头雁尾”、楷书的“永字八法”、行草书的“绞转连绵”等既是。
在同一种字体之中,无论其风格是怎样变化,在点画的刻画,或者说在发力方法和锋变上,都有着非常明显的共性特征和个性特征。
《张迁碑》与《曹全碑》比较,共性是“波磔”和“蚕头雁尾”,区别是一方一圆、一刚一柔。
柳楷和颜楷比较,共性是“藏头护尾”与“八法”,区别是一骨一筋、一峻一朴。
这些差异的形成,无疑是锋变的结果。
由此,我们又可以推断出,个性风格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是原于个性化的运笔发力方法和个性化的锋变上。
人们称米芾的“刷”、东坡的“画”、山谷的“描”,就是对他们个性锋变技巧最典型最贴切的形容。
也正因为他们各自的这种独特的锋变技巧,才形成了他们%
《毛笔书法草书作品》出自:
百味书屋
继续组织两周一次的专题学习沙龙和互动式评课沙龙,结合教研活动的主题组织好教师学习、交流。
听展示课的教师对听课内容进行精心、系统的评点,写成评课稿,在两周一次的互动式教学研讨沙龙中进行交流、探讨。
与往年不同的是,在保证互动评课活动开展同时,不影响正常教学,本学期安排8次集体评课活动,其他评课通过qq群来交流、研讨。
指导思想 以新一轮课程改革为抓手,更新教育理念,积极推进教学改革。
努力实现教学创新,改革教学和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学校的内涵性发展。
同时,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在全面实施新课程过程中,加大教研、教改力度,深化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研究。
正确处理改革与发展、创新与质量的关系,积极探索符合新课程理念的生物教学自如化教学方法和自主化学习方式。
本学期,我组将进一步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论,把课程改革作为教学研究的中心工作,深入学习和研究新课程标准,积极、稳妥地实施和推进中学英语课程改革。
以新课程理念指导教研工作,加强课程改革,紧紧地围绕新课程实施过程出现的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加强课题研究,积极支持和开展校本研究,提高教研质量,提升教师的研究水平和研究能力。
加强教学常规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我校英语教师的英语教研、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为我校争创“三星”级高中而发挥我组的力量。
坚持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课程改革精神,以贯彻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核心,以研究课堂教学为重点,以促进教师队伍建设为根本,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高二的历史教学任务是要使学生在历史知识、历史学科能力和思想品德、情感、态度、价值观各方面得到全面培养锻炼和发展,为高三年级的文科历史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为高校输送有学习潜能和发展前途的合格高中毕业生打下良好基础。
全班共40人,其中男生15人,女生25人。
学生的数学基础较一般,多数学生能掌握所学内容,少部分学生由于反映要慢一些,学习方法死板,没有人进行辅导,加之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不能掌握学习的内容。
能跟上课的学生,课上活泼,发言积极,上课专心听讲,完成作业认真,学习比较积极主动,课后也很自觉,当然与家长的监督分不开。
部分学生解答问题的能力较强,不管遇到什么题,只要读了两次,就能找到方法,有的方法还相当的简捷。
有的学生只能接受老师教给的方法,稍有一点变动的问题就处理不了。
个别学生是老师 本册的教学内容:
(1)混合运算和应用题;
(2)整数和整数四则运算;(3)量的计量;(4)小数的意义和性质;(5)小数的加法和减法;(6)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③提出教学任务:
在全面发展体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灵敏、力量,速度和有氧耐力,武德的培养;引导学生学会合理掌握练习与讨论的时间,了解实现目标时可能遇到的困难。
在不断体验进步和成功的过程中,表现出适宜的自信心,形成勇于克服困难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优良品质;认识现代社会所必需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在武术学习过程中学会尊重和关心他人,将自身健康与社会需要相,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品质,结合本身项目去了解一些武术名人并能对他们进行简单的评价;加强研究性的学习,去讨论与研究技能的实用性,加强同学之间的讨论交流的环节。
:
①总体目标:
建立“健康第一”的理念,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和体魄,在必修田径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初级长拳”、“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以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都受益,以及多样性和选择性的教学理念,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设计本教学工作计划,以满足学生选项学生的需求,加深学生的运动体验和理解,保证学生在高一年田径必修基础上再加上“长拳”来引导男女生学习体育模块的积极性,再结合高二年的“剑”选项课的学习中修满2学分。
加强学习“长拳”以及“剑”的基本套路,提升学习的的兴趣,提升学生本身的素质,特别是武德的培养。
运动参与:
a养成良好的练武的锻炼习惯。
b根据科学锻炼的原则,制定并实施个人锻炼计划。
c学会评价体育锻炼效果的主要方法。
运动技能:
a认识武术运动项目的价值,并关注国内外重大体赛事。
b有目的的提高技术战术水平,并进一步加强技、战术的运用能力。
c学习并掌握社会条件下活动的技能与方法,并掌握运动创伤时和紧急情况下的简易处理方法。
身体健康:
a能通过多种途径发展肌肉力量和耐力。
b了解一些疾病等有关知识,并理解身体健康在学习、生活中和重要意义。
c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与健康行为。
心理健康:
a自觉通过体育活动改变心理状态,并努力获得成功感。
b在武术练习活动中表现出调节情绪的意愿与行为。
c在具有实用技能练习中体验到战胜困难带来喜悦。
社会适应:
a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与合作创新精神。
b具有通过各种途径获取体育与健康方面知识和方法的能力。
采用教师示范与讲解,学生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