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化生活》考点知识诠释及针对训练政治.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76589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文化生活》考点知识诠释及针对训练政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考《文化生活》考点知识诠释及针对训练政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考《文化生活》考点知识诠释及针对训练政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考《文化生活》考点知识诠释及针对训练政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考《文化生活》考点知识诠释及针对训练政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文化生活》考点知识诠释及针对训练政治.docx

《高考《文化生活》考点知识诠释及针对训练政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文化生活》考点知识诠释及针对训练政治.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文化生活》考点知识诠释及针对训练政治.docx

高考《文化生活》考点知识诠释及针对训练政治

必修三《文化生活》考点知识诠释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一、知识体系:

二、高考考点:

(1)文化与社会:

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文化的形式  文化的社会作用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文化与综合国力

 

(2)文化对人的影响:

 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  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  丰富精神世界,促进全面发展

三、高频考点:

频考点1.文化的社会作用: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产生深刻影响。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能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例1.[2011•北京卷]我国“十二五”规划提出“弘扬科学精神,加强人文关怀,注重心理疏导,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这是“社会心态”一词首次出现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

国家重视培育健康的社会心态是因为(  )

A.社会心态受社会现实的制约B.社会心态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

C.社会心态是影响社会现实的精神因素D.社会矛盾主要通过调整社会心态来化解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对社会影响的知识点。

国家重视培育健康的社会心态是因为先进的文化是一种正确的精神力量,社会心态作为一种文化,对社会现实有重要的影响,C说法符合题意。

A、B均与题意不构成因果关系,与题意不符;化解社会矛盾并不是主要通过调整社会心态来实现,D说法错误。

故选C。

 

频考点2.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①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促进作用,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阻碍作用。

文化建设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化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涉及划线的关键词往往联系“有利于促进经济协调发展,促进经济发展”等)  

例2.[2011•天津卷]台湾果农为提高水果附加值,把冰激凌灌入柿饼中,使之具有双重口味,并别出心裁地将其取名为“你柿我的冰激凌”。

由于加入了文化元素,该商品推向市场后受到消费者热捧。

这体现了(  )

A.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B.文化创新决定社会实践的发展

C.文化总能推动经济的发展D.文化发展要以经济发展为基础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的关系。

材料中“由于加入了文化元素,该商品受到消费者的热捧”,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A说法符合题意。

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B说法错误;文化有先进和落后之分,先进的文化推动经济的发展,C中“总能”说法过于绝对;D说法正确,但与题意不符。

故选A。

例3.[2011•江苏卷]某些发达国家借助跨国公司,通过向世界各国输出产品、以产品为载体的文化和附加条件的科技等手段,在全球推行“软征服”,以达到影响或改变其他国家国民价值观的目的。

该材料告诉我们(  )

①文化与经济、政治是相互交融的 ②世界多极化发展充满了矛盾斗争 

③必须警惕国际交往中的文化霸权主义 ④跨国公司促进了资源在全球范围内流动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题干材料主要讲述某些发达国家借助跨国公司向全球推行文化霸权主义。

据此判断,①③表述正确符合题意;②④表述不符合题意,故选B。

频考点3.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例4(2010年高考•天津卷8)法国哲学家爱尔维修有句名言:

“人是环境的产物”。

某论坛上,主讲人让听众写下与自己关系最密切的6个朋友,并指出他们月收入的平均数大致就是你的月收入。

测试结果的准确程度让所有听众惊讶不已。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每个人的朋友圈子都是一个特定的文化环境,它彰显着你的现在,也预示着你的未来。

这种现象说明(  )

A.文化决定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B.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

C.文化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念,丰富精神世界D.文化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塑造完美人格

【解析】材料中文化环境“彰显着你的现在,也预示着你的未来”,说明文化影响人们认识事物、进行实践的方式和思维方式,而非决定人们的交往行为和方式。

A、C、D项说法不准确,因为文化有高尚、先进、优秀与庸俗、落后、腐朽之分,故选B。

频考点4.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

①潜移默化的影响。

强调空间(“横”)的影响,侧重于影响的过程。

②深远持久的影响。

强调时间(“纵”)的影响,侧重于影响的效果。

例5(2010高考•福建卷25)上海世博会福建馆茶文化的展示让许多游客叹为观止。

一位美籍华人欣赏了茶艺表演后,感叹道:

“太精彩了!

这一表演让我们享受到了美,也让我们感受到祖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

”这反映(  )

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B.优秀文化在交流与借鉴中创新

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D.优秀文化能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解析】A本题结合时政热点世博会考查了文化生活的主干知识,其中有文化对人影响两方面特点的辨析。

美籍华人欣赏了世博会福建馆茶文化的展示后,深受感染,由衷发出感叹,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侧重于影响的过程,C深远持久则不选。

其它选项本身表述无误,但题干未涉及文化之间的交流,和人们在文化的感染下力量的增强,BD二项与题意无关,故选A。

频考点5.丰富精神世界,促进全面发展例6(2010高考•广东卷31)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诗: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羊公碑字在,读罢泪沾襟。

”该诗句可以体现(  )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②文化是由文人创造的

③文化具有继承性④文化影响人的精神世界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C本题考查文化的来源、作用。

通过审题肢,马上可排除错误的题肢②文化是由人民创造的,因为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故选C.

四、提高训练1.2010年3月5日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

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按照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大力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党和国家之所以如此重视思想道德文化建设,这是因为(  )

①文化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②文化对社会发展及个人成长有着深刻的影响

③文化是个人成长的催化剂④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促进个人成长和社会的发展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2011•中山模拟)2011年1月20日,在胡锦涛访美期间,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在美国播放,引起美国热烈反响。

这表明(  )

A.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B.文化发展决定社会发展

C.文化实质是一种精神力量D.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基础

3.英国发布新版2012年伦敦奥运会待客指南举例。

初次与印度人会面,身体接触或靠近都构成侵犯,即使你完全出于善意。

阿拉伯人不喜欢接受指挥,如果你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客人发号施令会让他们感到受到冒犯。

这反映了(  )

①文化影响着人们的交往方式②各个民族的文化都是不同的

③各个民族具有优秀的民族精神④各民族文化有自己的个性和特征

A.③④B.②④C.①②D.①④

4.(2011•温州模拟)2010年12月7日,在刚刚落幕的第五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上,山西13家文化企业找到合作伙伴,签订合作项目,签约总额达15亿元。

这表明(  )

A.文化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基础B.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C.文化生产力在现在经济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大D.文化的实质是一种精神力量

5.(2011•汕头模拟)农历“兔”年到来之际,不少商家推出各类产品展现传统生肖“兔”文化,深受百姓喜爱。

这说明(  )

①文化是指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②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③文化能促进经济的发展 ④文化传承离不开一定物质载体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6.(2011高考安徽卷37)2011年初,随着“中国国家形象片”——《人物篇》和《角度篇》在一些国家的热播,“中国形象”成为媒体热议的话题。

文化在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和推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蕴含着团圆、和谐理念的中国春节,日益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平台,也带来了新的商机;孔子学院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了解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科技创新成就赢得了世界赞誉----中华文化的发展和传播扩大了中国的影响力,提升了国家形象,增强了炎黄子孙的民族自豪感。

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理解。

(12分)

【训练答案】1-5CADCC

6.⑴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⑵文化反作用于经济。

中华文化的发展和传播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机遇,也给世界带来商机。

⑶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中华文化的发展和传播提高了我国文化软实力,提升了中国国家形象。

⑷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更多的人通过中华文化了解了中国,中国国家形象的提升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 

一、知识体系:

二、高考考点:

(1)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文化传播的多种途径  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  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

  

(2)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其影响  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3)文化创新: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文化创新的意义  

创新与继承的关系  创新与借鉴、融合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

三、高频考点:

频考点1.世界文化多样性的重要表现:

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

(1)民族节日的价值:

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透过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及习俗,我们可以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

  

(2)文化遗产的价值: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例1[2011•福建卷]福州的三坊七巷是我国文化遗产的一朵奇葩,有过“清明上河图”般的绚丽,孕育出林则徐、严复、冰心等百余仁人名士。

作为福州的城市名片,三坊七巷以其特有的魅力影响着人们,保护三坊七巷正在进行中。

保护文化遗产(  )

A.是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B.根本上在于发掘其经济价值

C.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D.实质在于保护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血脉

【解析】本题以福州的三坊七巷为背景,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三坊七巷这一福州城市名片的信息,理解保护文化遗产的意义。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在物质层面上,保护文化遗产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在精神层面上,文化遗产反映当时的自然生态状况和社会、政治、经济、科技、军事、文化等状况,保护文化遗产可以激发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归属感和认同感,激发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排除B项。

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是商业贸易、人口迁徙和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