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社会人际交往教案.docx
《小班社会人际交往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班社会人际交往教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班社会人际交往教案
小班社会人际交往教案
【篇一:
社会教案】
人际交往:
我的朋友多又多中班
一、主题说明
人际交往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必然通过人际交往人才能逐渐从生物学意义上的自然人成为适应社会生活的社会人。
对孩子而言,交朋友是件令人激动的事。
专家认为当儿童长到一定年龄时,周围群体的力量会慢慢超过家庭的影响力,而占据主导地位因此在生活中,我们尝试利用一些随机的、创设的情景,来帮助幼儿寻找游戏伙伴,鼓励幼儿多结交新朋友。
让他们在各种交流、交往活动中体验交朋友的乐趣。
环境对幼儿身心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中班幼儿开始进一步关注周围环境中的事物,初步了解到在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处是幼儿健康成长的需要。
通过活动,让幼儿体验到人与人、人与整个环境和谐相处带来的快乐。
二、主题目标
1、幼儿能与同伴分享玩具、图书,并与同伴积极交流自己的想法,体验分享给别人和自己带来的快乐。
2、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3、幼儿用绘画的形式来表现自己意愿及想象的技能。
4、幼儿锻炼与人交往的能力、发展口语表达的能力。
5、幼儿了解并体验人与人、人与整个环境和谐相处的快乐感觉,知道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标志及用途。
6、幼儿了解基本的礼貌用语,养成良好的文明礼貌习惯。
三、主题活动准备
1.创设“朋友树”“我会关心小朋友”“今天谁没来”“心情变好方法”和“我喜欢?
?
”等墙饰,引导幼儿将图片以及作品通过多种方式进行粘贴,使幼儿感受和好朋友在一起的快乐,知道好朋友应互相帮助和关心,懂得分享自己快乐的情绪,学会安慰同伴的方法。
2.活动区创设“心情小屋”,提供抱枕、画笔、各色纸张,舒缓音乐。
创设“好朋友交换市场”,将幼儿带来的图书、玩具或其他物品和同伴交换,体验分享快乐。
1、用幼儿自己动手设计制作的名片,由老师整合成一副完整的画面,“我和朋友的名片”2、建立“好朋友画像”画板,对幼儿作品随时进行张贴。
四、家园共育
1.家长给幼儿讲自己小时候玩伴的有趣故事,鼓励幼儿多交朋友。
2.经常询问幼儿在幼儿园里和小朋友交往的事情,鼓励幼儿在交往中应谦让、分享等,知道同伴间应互助友爱。
3.成立“好朋友俱乐部”,引导家长生活中为幼儿创设交往机会和条件,如可以与好朋友家庭共同交友、相互做客等,体验和同伴在一起的快乐。
2、请家长协助教育幼儿常见的礼貌用语。
五、主题活动网络
我的朋友多又多:
1找朋友(我和朋友比不同、我和朋友你来猜、我的朋友有几个)2做朋友(介绍我的好朋友、我和朋友一起玩、我和朋友吵架了)关心朋友(帮助我的朋友、我的朋友生病了、我的朋友过生日)
活动设计《找朋友》
【活动目标】
1、懂得平时多观察同伴的外貌特征,辨别出不同的人。
2、了解同伴的兴趣爱好并记录在记录卡上,采取一些策略和自己不同兴趣爱好的人做朋友,并会积极地将自己的朋友介绍给别人。
3、在与朋友交流和共同游戏过程中,感受友谊带给人的积极情感体验。
【活动准备】
ppt(包括幼儿的背影照片)、音频、头饰(草莓组、苹果组、兔子组等)、记录卡。
【活动重难点】
1、重点:
采取一定的交友策略,询问对方的兴趣喜好,并将自己的兴趣喜好表达出来,让对方了解你,愿意跟你做朋友。
2、将对方朋友的兴趣喜好画出来后,能根据记录卡的内容,大胆向别人介绍朋友,包括其姓名、喜好等。
【活动过程】
一、请你猜猜他是谁。
玩游戏《请你猜猜他是谁》作为活动导入,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同伴外貌,根据每个人独特的特点辨别出熟悉的人。
师:
教师提前抓拍了班上一些幼儿的的背影,通过多媒体播放,将幼儿熟悉的小朋友的背影展现在同伴面前,让其他幼儿猜猜图片上人的是谁,又是怎样断定的(头发、衣服、体型等典型的特征)。
小结:
小朋友们,刚刚我们会从背影准确猜出他们的名字。
是因为我们日常仔细的观察身边的朋友,很熟悉他们的外貌特点。
这部分不仅调动幼儿观察、比较、联想、判断的积极性,让幼儿从中获取积极愉快的情绪体验,感受对同伴友爱的情感态度。
二、找朋友,并了解这个朋友。
背景音乐《找朋友》,老师随机分配每个幼儿手拿一个头饰。
师:
小朋友们,现在你们每个人手里都有一个头饰,然后带上我们的头饰。
老师播放音乐的时候,小朋友就要去找找戴同样头饰的小朋友,然后你们站在一起。
教师示范:
“我是草莓,李老师也是草莓,我就找李老师,手拉手站在一起”。
随着音乐播放,每两个或三个小朋友随机配对成功后,手拉手站在一起。
师:
找到自己的伙伴后,同一个组的小朋友坐在一起。
接下来老师要给你们一个任务(发放记录卡,每人一张)。
教师示范怎样使用记录卡:
小眼睛,看老师。
老师手上的记录卡,分别有性别、最喜欢的食物、最喜欢的水果、最喜欢的玩具。
第一列画关于自己的,第二列是关于朋友的,如果不知道他喜欢什么,就要问问身边的朋友。
然后用画画的方式记录你们的记录卡上。
(这里最好教师亲自示范,以防幼儿不知道如何操作)
三、询问身边的朋友,并完成记录卡。
每对幼儿坐在一起,询问并完成记录卡。
教师在一旁给予适当帮助和指导。
四、介绍朋友。
师:
老师也想了解关于我的好朋友的一些事情,询问李老师的兴趣爱好,并向幼儿介绍她(名字、爱好等)。
师:
小朋友们知道了我的好朋友,我也特别想知道你们的身边的朋友。
那么小朋友可以根据你刚刚了解到的信息,介绍一下自己身边的这位朋友。
每位小朋友都上来介绍的话,太浪费时间了。
所以,每两组小朋友围在一起,每位小朋友都要介绍自己的朋友。
五、结束部分。
播放《找朋友》,大家一边听音乐,一边跳舞。
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知道了解一个朋友,不仅要关心他的外貌特点,还可以关注他的兴趣爱好。
朋友之间可以一起看书,一起玩玩具,拉手等等。
六、活动延伸与生成
本次活动主要是了解同伴的兴趣喜好,并能向别人介绍自己的朋友。
那么从本次活动出发,幼儿可以继续去认识其他班的小朋友。
操作过程:
准备相同的记录卡,每个小朋友一张。
与其他班的小朋友一起完成。
这个过程中,他们主动与陌生的同伴交流,介绍自己、展示自己,并敢于创设话题,主动了解陌生同伴的名字、兴趣喜好等。
社会文化喜气洋洋过春节中班
一、主题说明:
春节是中国的重要节日之一,是中国人家庭团圆的日子,人们吃团圆饭、逛商店、买年货、贴春联、挂年画等。
本主题围绕春节组织和安排教育活动,整个主题活动分为寒假前、寒加中、寒假后三个阶段。
寒假前主要是经验准备阶段,寒加中主要是体验性活动阶段,寒假后主要是见闻交流阶段。
经历这几个阶段,使幼儿在多样的活动中学习中华民族农历新年的礼仪及风俗习惯,并丰富以下经验:
①春节为农历正月初一,是农历新年的开始,是中国人民最重要的节日,是一家人团圆的日子。
②春节前,人们常常要逛商店、买年货、挂年画、贴春联等,除夕要吃丰盛的年夜饭。
③春节,小孩子会受到许多压岁钱,压岁钱代表了大人对孩子的心愿与美好的祝愿。
④春节有许多特殊的食品,如:
糖果、年糕等。
⑤春节有许多特殊的活动:
拜年、走亲戚、舞狮、舞龙等。
二、主题目标:
1.知道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春节到了,自己又长大一岁了,了解春节的一些习俗(拜年、压岁钱等)。
2.感受春节的欢乐气氛,体验与人们共庆春节的快乐。
3.参加丰富多彩的春节活动,用连贯完整的语言讲述春节中的所见所闻。
4通过各类新年礼物的制作活动,让幼儿学习撕、贴、折、捏等的技能。
5通过感受冬天里快乐的节日气氛,培养幼儿的主人翁意识。
6认识冬天里的礼物是丰富多彩的,知道圣诞节、元旦、新年都是在冬天度过。
知道一年中有四个季节,四个季节的循环和明显差异。
三、主题活动准备
1.窗上张贴各种喜庆的图案、春联,窗户上贴窗花。
2.主题墙饰:
张贴具有代表意义的年画,幼儿与家长共同收集关于春联的来历、传说、习俗等。
3.语言区:
①提供有关春节的图书、图片资料,供幼儿自主阅读。
②收集有关新年的相片、故事图片,互相介绍,讲述相关的故事。
③学习人们互相拜年和祝贺的话。
4.生活区:
收集各种窗花、图案,幼儿尝试剪贴;用福字、阿福、灯笼等装扮教室,营造新年气氛,感受新年的快乐。
5.表演区:
准备各式服装、头饰、音乐磁带等供幼儿演唱欢快歌曲、表演欢庆舞蹈。
6.美工区:
准备皱纹纸、剪刀、糨糊、各色彩纸、水彩笔等供幼儿使用。
用剪刀剪各种形状的窗花,用彩纸设计制作贺年卡,让幼儿感受中华民族的风俗。
四、家园共育
1.家长在孩子制作的贺年卡上,用文字记录幼儿讲述的祝贺语言,让孩子带到幼儿园交流分享。
2.带领孩子逛市场,欣赏或购买年画、春联、剪纸等,感受过年的民俗氛围。
3.给孩子讲解《年的故事》,介绍关于过年的各种民间风俗习惯。
五、活动网络图:
春节:
传说、来历、活动(放爆竹、吃年夜饭、拜年分压岁钱、祝福语、打扫卫生)、环境(春联、年画、灯笼)
活动设计:
《认识春节》
活动目标
1、认识新年、喜欢新年、盼望新年,发展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愿望
2、体会新年的气氛,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装扮节日氛围
3、知道新年是哪一天,了解新年的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1、用完整话表述春节的故事
2、制作礼物
活动准备
1、有关新年的图片ppt
2、橡皮泥、彩纸、剪刀、胶水若干
3、以往过新年时的照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将幼儿慢慢带入活动室
(活动室内的窗户上贴满窗花,棚顶上挂满彩条,门上贴上春联、福字、活动是前方挂几挂鞭炮,放《过新年》的音乐)
1、提问:
你看到了什么,跟我们平时的活动室有什么不一样?
2、提问:
想想这些东西在什么时候会看得到?
3、提问:
看到这种场景,听到这个音乐你有什么感觉?
二、基本部分
1、讨论过年时是什么样的情景,小朋友每年都是怎样过春节的?
2、出示ppt课件,帮助幼儿加深一步理解春节
(1)春节的由来,知道我国人民善良与纯朴
(2)春节的习俗,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及文化传统
3、音乐,放鞭炮
(1)播放《恭喜发财》的音乐,教师将身体蜷缩并发出爆炸声展开
(2)指导幼儿跟着音乐做动作
4、春节趣事
(1)教师出示自己过年时的一张照片向幼儿讲述自己过年时的趣事
(2)指导幼儿说出自己照片中的内容及趣事
(3)引导幼儿用完整话叙述春节为什么会这么快乐(团圆)
5、迎新年、送礼物
新年快到了,我们要给亲朋好友送去祝福,小朋友可以动手做一做
(1)教师出示准备好的工具盒,让小朋友们自己选择
(2)幼儿可以用橡皮泥捏,也可用尖刀剪
(3)提问:
你想做一件什么样的礼物?
(4)幼儿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5)展评作品,幼儿将作品放置在展览区,指导幼儿欣赏,并大胆说出自己的看法
三、结束部分
(1)谈话:
春节快到了,那是我们就要放假了,老师也收不到你们的祝福了,那么今天小朋友就用一个动作祝福老师好吗?
(2)教师播放《恭喜恭喜中国年》的音乐,幼儿逐个做动作或表情向老师祝福出活动室。
自我意识:
能干的我小班
一、主题由来
小班的幼儿年龄小、能力弱,在家中他们是一个家庭的中心,因此事事有成人帮助,甚至包办,而在幼儿园他们变成了集体中的一个“平均”分子,面临一系列的变化,他们需要学习独立做事,和陌生人交往,集中注意听讲,安静地坐一段时间等。
这样的差异有时让弱小的他们手足无措,紧张不安。
而且,小班的幼儿在潜意识中还会认为自己这个不会、那个不行,首先从心里害怕、排斥。
缺乏对自己正确的认识,缺乏独立锻炼的机会造成了很多幼儿的“无能”表现。
只有让幼儿知道一定的标准,知道怎样去达成,并且相信自己,愿意去尝试,主动去锻炼,从心里想要成为一个“能干宝宝”,才能成为真正的能干宝宝。
通过主题活动让幼儿不仅知道自己能去干,而且还愿意表现自己的能干,为自己的能干高兴。
二、主题总目标
1、感知“自我”,通过积极体验和参加各种活动,了解自己的能力。
2、初步感知“五官”,知道眼、耳、鼻、口、手和脚是人认知周围环境的工具,生活、活动中能积极地应用多种感官感知事物。
3、幼儿大胆尝试进行绘画、制作活动。
4、能初步感受文学作品的语言美,能安静听别人讲话,愿意说普通话。
三、活动准备
身体各部分(五官)的图片或模型、各种自然界声音的录音带、袜子、夹子、晾衣绳、各种口味的食物、各种味道的食物、颜色鲜艳的图书、调羹、豆子、塑料瓶做的动物(嘴部开口)。
四、家园共育
1.收集幼儿自己做或帮助家长做事的照片、录像资料。
2.帮助孩子知道自己能做好事,支持、并鼓励孩子多动手,充分了解和尊重孩子的意愿、体验。
五、主题网络
能干的我:
能干的身体(以前的我现在的我能干的手能干的鼻子能干的耳朵能干的眼睛能干的嘴)我能干的事(我会打招呼我会收玩具我会自己穿衣我会自己走我会自己吃饭)
活动设计《能干的小小手》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乐意动手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体验自我服务带来的乐趣。
2、学习用自己的双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3、积极参与活动,知道保护好自己的小手。
活动准备:
1、提供自我服务的材料:
一组没有叠好的衣服;一组用空塑料瓶制作的动物或娃娃造型,在嘴巴处剪开,旁边小碗里放一些纸质的米粒当作食物;一组没有整理的玩具。
2、经验阅读:
儿歌《小小手》。
活动过程:
1、教师演唱歌曲《我有一双小小手》引出“小手”。
(1)教师演唱歌曲,提问幼儿在歌曲中听到了什么?
(2)教师引导幼儿说出自己有几只小手?
一共几个手指头?
2、引导幼儿尝试进行自我服务,感受自己的手能做各种各样的事。
(1)幼儿自由讲述自己小手会做的事情。
【篇二:
在主题活动中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在主题活动中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摘要]幼儿园中大多数孩子为独生子女,在很多时间段中,他们都是在成人的蔽护下生活,缺少与同龄人交往的机会,一旦来到幼儿园过起集体生活,就出现了种种各不相同的交往上的障碍。
本文试图从幼儿园主题活动入手,以幼儿的自由交往活动为基础,以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为方向,通过幼儿主动地参与确定主题、收集相关资料,在活动进行的过程中再产生新主题。
在保证幼儿获得主题中相关知识技能的同时,尝试引导幼儿深入地与同伴、与周围的人进行交往,希望以此来提高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扫除原有的交往障碍。
以实践为依托,总结整理经验,反思存在问题,寻找解决途径,从而进一步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正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社会领域的发展目标中指出:
“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
要“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地选择活动,鼓励他们通过多方面的努力解决问题,不轻易放弃克服困难的尝试。
”幼儿园的孩子,存在着明显的交往能力上的差异。
有的孩子表现得活泼开朗,乐于与人相处,容易受到同伴的欢迎和成人的喜爱,也容易适应新环境。
但有的孩子自我中心意识强、容易得罪同伴、不合群。
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缺少同龄同伴,交往接触面较窄,因而产生了交往方面的障碍。
幼儿园主题教学活动是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的统领下而进行的以完成主题目标为核心的一项教学活动,它是一种综合活动。
幼儿园教学内容的各大领域均包含在其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充满情趣。
在活动过程中需要幼儿之间的合作,角色分工等等一系列的交往。
因此,在主题活动中培养幼儿交往能力是一条良好的途径。
一、主题内容选择的特点
幼儿园主题内容十分丰富,因此选择的余地很大。
围绕发展幼儿交往能力这一方向,在选择主题内容时应该做到如下几点:
1.生活性。
根据幼儿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的特点,选择接近幼儿生活的、
幼儿所喜闻乐见的事物来进行主题活动。
如:
《我喜欢》、《好玩的玩具》等。
根据幼儿好模仿的特点,选择社会关系比较复杂的成人劳动如《超市》、《银行》等。
让幼儿在游戏的情境中模仿成人的劳动,增进同伴间的交往。
2.合作性。
在活动前就有意识地选择加强幼儿间合作的内容,为幼儿与同伴间的交往创造机会,创设环境,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锻炼交往的技能。
如:
小班《我们是一家》、《你是我的好朋友》等内容,只有通过大家的合作,才能完成自己的任务,使幼儿在整个主题的氛围中学会与人交往。
3.自主性。
在活动的设计上,尽量让教师预设的成分少一些,而把活动的空间、想象的空间留给幼儿。
能根据幼儿的思路,主题活动进展情况,来补充主题中的内容。
如大班《瓶瓶罐罐》主题,在区角中陈列了各种各样的瓶瓶罐罐,幼儿自由地玩,自由地发挥想象,从中生成了“拍卖”的游戏。
孩子们把经过自己精心打扮的啤酒瓶,学习成人的“拍卖”活动,进行了角色游戏。
从中学到了有关拍卖的一系列知识,加深了与同伴甚至成人之间的交往。
二、在主题活动中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操作策略
(一)借助合理的区域设置,增加幼儿交往的机会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人际间相互交往和共同活动的机会和条件,并加以指导。
”在幼儿园根据主题活动而设置的区域中,幼儿自主地选择、自由地活动,同伴间自由地相互作用。
幼儿在与同伴的交往中调动已有的经验,运用语言技能去解决实际的问题。
如:
两个孩子为了一件玩具发生了争执,一方想从对方手中拿到玩具,另一方则千方百计不让对方拿走。
双方争夺玩具的过程,就是一个交往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双方都会根据对方的态度和行为选择交往的策略,调整方式与他人沟通,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在主题背景下发展幼儿的交往能力,就要根据相关主题内容,合理设置各种区域,
有目的的为幼儿创设与同伴交往的环境,增加交往的机会。
(二)借助主题游戏,帮助幼儿掌握交往的技能
如中班《小不点奶茶屋》游戏,通过幼儿间的一系列合作而完成奶茶的制作,最后在卖奶茶时,幼儿必须掌握售货员与购物者之间的对话才能使游戏顺利进行。
“奶茶营养好,味道美,你买一点吧?
”“我要买又白又香的奶茶”等。
(三)借助主题活动过程,拓展交往类型
从主题的策划、材料的收集、活动的开展、主题的延伸到主题的结束。
在整个过程中,拓展了幼儿交往的类型。
1.与老师的交往:
对主题的确定,师生之间要进行“对话”,这种对话是师生双方出于共同的兴趣而进行的交流,通过这种交流而设置主题,让幼儿有种亲切感,当他们进行活动时,就有更多的话题、更多的共同语言来进行交往。
如大班《小问号》,我们在实践中提供创设了内容丰富的主题墙“我们的问题”,老师参与幼儿活动,从中收集、展示幼儿的问题,鼓励幼儿和爸爸妈妈合作用
绘画、文字说明的方式表达自己的问题,并布置“小问号”专栏。
并带领孩子共同寻找答案,在交流的过程中及时表扬爱学习,爱动脑的孩子,调动孩子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2.与父母的交往:
为配合主题顺利开展,在材料的收集过程中,在教师布置作业后,幼儿回家后必须与父母进行交往,告诉家长今天我要带什么,把意思表达清楚,说服家长帮助自己完成教师交给的任务。
还可以结合节日为幼儿创设亲子交往的机会和条件,如“三八”亲子活动,让家长和孩子在说说、笑笑、玩玩中一起度过愉快的时光。
在活动之前为了让宝宝更了解自己的妈妈,我们设计了一份问卷让宝宝带回家和妈妈一起做,让宝宝知道妈妈喜欢的颜色、喜欢的食物、妈妈的生肖、妈妈的生日?
?
,我们还建议宝宝和妈妈在一起做的时候能尽量让宝宝来写答案,用简单的图画、数字来表达意思。
活动中,孩子把自己给妈妈的礼物拿出来给妈妈看,不仅有关于妈妈的简单资料,有宝宝为妈妈折的小杯子、小椅子,还有一张小嘴巴,还有宝宝画了自己的妈妈,在游戏中,增进了孩子与父母的交往。
3.与同伴的交往:
当孩子把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到的材料带到幼儿园,孩子与孩子之间的交往也就自然的开始了。
他会向同伴介绍自己的收集过程,介绍材料的与众不同之处。
在活动中,通过教师设计的诱导性的活动,启发幼儿与同伴友好地合作。
如:
合作绘画、合作游戏、合作制作等。
如小班《好玩的玩具》,抓住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利用拟人的方法让小朋友为离开“家”的玩具,大家合作共同帮助玩具回家,充分调动幼儿主动参与和操作的积极性。
分组活动、综合活动使每个幼儿都有参与交往的机会,而难易适中、动静交替促使不同水平的幼儿在上自信心的发展,获得成就感。
教师在幼儿交往出现障碍,一时无法解决时,指导幼儿该怎样做。
在幼儿自主、教师引导的模式下使幼儿掌
握初步的交际技能和遵守一些社会规范。
4.与其他人的交往:
带领幼儿走出幼儿园,试着与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人展开交往。
结合主题带领幼儿参观小学、食堂、超市、动物园等,认识各种成人劳动。
如在大班《准备上小学》的主题中,我们带领幼儿走进小学,参加了小学生的升旗仪式,和小学生一起上课,通过参观和体验,孩子们对小学生活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想升入小学的愿望更强烈了。
也让幼儿进行了一次与小学老师、小学生的交往,增长了主题中相应的知识,锻炼了孩子的交往能力。
(四)借助活动规则,在交往中增强责任意识
幼儿交往的过程中,存在着两种情况,一种是良好的,正面的,称为“正交往”。
通过正交往,幼儿可以满足自己的需要,并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让自己生活在融洽的社会关系中。
另一种是负面的,通常是在与同伴间的冲突中进行的,称为“负交往”。
首先,不可否认,负交往也是一种交往。
只是在这种交往中,孩子不顾别人的感受,无理、霸道、以自我为中心。
我要怎样就怎样,没有商量的余地。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引导这种负交往向正交往的方向发展。
建立一定的活动规则,并引导幼儿严格遵守,在一次又一次的交往活动中,让幼儿懂得遵守规则是一种责任,从而增强幼儿的责任意识。
如:
根据《黄豆》主题设置的数学区中,由于场地有限,彩色豆子的数量有限,只能容纳四个人,第五个人想进来,就要与原有的四个人进行协商,先出来一个,再进去一个,否则你就得另选区域去玩。
三、主题活动中发展幼儿交往能力的启示
(一)转移关注点,寻求新突破
发展幼儿的交往能力,创设环境,创造机会固然重要。
但从教师指导的角度来看,转变教育观念,转移传统的关注点,显得异常重要。
传统的教育观念
【篇三:
幼儿园人际交往活动设计与实施】
幼儿园人际交往活动设计与实施(观摩与讨论)
教学目标:
1.通过观摩、讨论幼儿园人际交往活动,熟悉人际交往活动的选材、环节
安排、教学方法等内容。
2.通过观摩、讨论幼儿园人际交往活动,初步了解人际交往活动的一般模
式,并能从中吸取他人组织活动的长处;对一些不足之处敢于质疑且能按自己的
经验来尝试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观摩、讨论及分析幼儿园人际交往活动。
教学难点:
能够根据人际交往活动的特点评价活动。
教学时数:
2学时
课后作业:
1.在幼儿园试教的同学,按照教材的要求对提供方案进行修改后试教。
2.每组同学对教师给定的完整人际交往活动的方案进行合作修改。
教学反思:
这仍然是第一个学习情境—给完整方案的活动设计的学习,有了文本教案的
参照,加上对优秀案例的讲解,学生觉得收获颇多,这次的视频为优秀教师展现
的混龄活动,优点非常明显,便于学生吸收。
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思路仍有时混
乱,特别面对优秀教师的活动,只是感觉到好,说不清好在哪里,更指不出活动
还存在的不足,思考问题还不够深入,也源于学生经验确实不足。
一、分析案例
(一)阅读书中教案文本:
人际交往活动——相亲相爱(混龄)
对学生提出方案学习要求:
1.熟悉活动环节2.学习教案书写语言规范
人际交往教育活动——相亲相爱(混龄)1活动背景:
大带小活动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能有效地弥补独生子女缺乏与不同年龄儿童交往的的机会,帮助他们学习社会交往的技能,培养他们关爱的情感。
《指南》中人际交往子领域的目标提到“愿意与人交往”和“能与同伴友好相处”。
本主题通过大孩子与小年龄幼儿的互动,使大孩子充分体验长大了的自豪感,同时建立初步的责任感;小年龄幼儿感受到关爱,学习配合,也尝试去帮助哥哥姐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