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公害茶叶生产术.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760384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无公害茶叶生产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无公害茶叶生产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无公害茶叶生产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无公害茶叶生产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无公害茶叶生产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无公害茶叶生产术.docx

《无公害茶叶生产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无公害茶叶生产术.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无公害茶叶生产术.docx

无公害茶叶生产术

无公害茶叶生产术

 

 

————————————————————————————————作者:

————————————————————————————————日期:

 

浅谈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

学生:

许杨

(园艺园林学院茶学一班班级,学号200941736108)

摘要: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品安全意识的增强,人们对无公害茶叶的需求越来越大,我国无公害茶叶发展趋势良好,本文无公害茶叶的栽培、加工、储藏等方面阐述了我国无公害茶叶发展现状、无公害茶叶生产的技术体系。

希望能大力发展无公害茶叶生产,走品牌经营之路,打造中国名牌茶叶。

关键词:

无公害茶叶;茶园管理;卫生质量;加工要求;包装贮运

随着人们对营养保健和食品安全意识的增强,国内外市场要求生产无害化食品呼声愈来愈高,因此,加快开发生产无害化茶叶,降低有害物质的污染,提高茶叶产品卫生质量,是保障人们消费安全、开拓市场营销空间的需要,也是发展农村发展的重要举措。

无公害茶叶是指在无公害生产环境条件下,按特定的生产操作规程生产,成品茶的农药残留、重金属和有害微生物等污染物指标,卫生质量指标达到国家有关标准要求,对人体健康没有危害。

无公害茶叶生产,要合理使用农药,提倡农业防治和生物防治。

目前全国不断加大无公害茶基地建设力度,积极推广无公害栽培、加工技术,我国无公害茶叶生产规模不断增大,从市场的发展趋势来看,无公害茶叶销势日益趋旺,无公害茶生产有着很好的前景[1]。

我国无公害茶叶生产主要按照NY5244-2004无公害食品标准执行。

1.无公害茶园建设

1.1茶园选择与规划

环境质量与茶园规划无公害茶园基地应选择生态环境好、空气清新、水源清洁、土壤未受污染的地域,周边区域环境优良、植被丰富,与交通干线、工厂、

城镇等污染源保持一定距离,平地旱田存在滞水湿害不宜开辟茶园,山地坡度一般不超过25°。

根据地形、地貌的特点规划设计园区道路、沟渠、防护林带、茶树定植等技术方案。

无公害茶叶茶园新建对所选环境有一定的要求,应选择土壤肥沃、土层深厚、疏松、土壤微酸至酸性、pH值4.5~6.5、坡度较小的缓地或平坡地。

要求土层深达1m以上,耕作层深50cm以上,土质肥沃,有机质含量>1.5%,坡度在25度以下的丘陵地或平缓山坡地。

要求年平均气温在13℃以上,年降雨量在1000mm以上,年平均相对湿度在70%~80%之间,海拔在300~800m范围内,山坡方向一南向或东南向为宜,都适宜无公害茶叶的生长。

无公害茶叶茶园建设还包括要求选择生态环境好、空气清新、水源清洁、土壤未受污染和周边无污染源的山场作为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

大气环境质量应符GB3095中规定的一级标准要求;灌溉水质应符合GB5084中规定的旱作农田灌溉水质要求。

要求进行大气、水质、土壤等方面的环境质量检测分析,组织评估论证,从而确定其能否作为生产园。

茶园要求远离交通干线、工厂和城镇5km以上,与常规农业区之间至少要有50~100m以上宽度的隔离带[2],一般以河流、湖泊、自然植被等作天然屏障为宜,也可以选择用果园、森林和作物为屏障。

新建无公害茶叶茶园要根据茶园规模大小和地形地貌,做好园、林、水、路的科学规划,合理设置茶园干道、支道、步行道和操作道,要便于茶园管理和运输通畅,尽量缩短道路路程和减小道路弯道;合理建设水沟、蓄水池、灌溉系统等排灌水利设施,为了减少用地,应尽量做到路、沟相结合,以排水沟的堤埂作为便道。

茶园原有的植被应保留,若茶园植被较少在茶园山顶营造防护林、道路旁植树、园内留植树空间、土埂和梯壁种草或套种绿肥,提高茶园植被覆盖度,防止水土流失[3],树种要以高干树和矮干树搭配,一般采用具有抗旱遮阴的杉树、油茶、桉树、棕榈等树种。

1.2茶园垦复

必须按照总体规划设计,以水土保持为中心,以深翻改土为重点,严格掌握开垦质量标准。

根据不同坡度和地形选择适宜的时期、方法和施工技术。

开垦深度在50cm以上,平地和坡度15°以下的缓坡地等高开垦;坡度在15°以上时,开垦时要求梯层等高水平,大弯随势,小弯取直,全面掀开山皮,建筑内倾等高梯级茶园,梯面宽1.5~3.0m,做到外埂内沟、梯梯接路、沟沟相通、园貌美观,同时还要注意利用好表土回沟,提高地力,以免造成浪费,以拉泥蓄水减少冲刷,使耕作、灌溉增加地方为目的,并在茶园四周设置隔离带[4]。

2.无公害茶的栽培技术

2.1茶树品种的选择

无公害茶叶茶园要根据当地的土壤性状、气候特点、产品特征和产品的适制性选择所需的良种茶树品种。

良种可以大幅度地提高无公害茶叶的品质,无公害茶叶的品质在外形上要求体形小巧,条索紧细,锋苗好,茸毫满披在内质上要求清香高悦,汤色明亮,滋味醇爽叶底嫩匀明亮[5]。

一般选种无性系、抗逆性强的良种为宜,根据品种特性,尽可能做到早、中、迟芽品种之间的合理搭配。

选择与推广适宜区域发展规划的茶树良种是提高茶园单产,改进茶叶品质、增强茶树抗性、降低生产成本。

同时也是符合茶叶无公害生产的最根本措施,引种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选国家级或省级推广良种;二是选用抗性品种;三是要采用无性系良种苗木,以保证种苗的纯一性及质量;四是根据生产需要合理搭配品种;五是引进茶苗、种子应严格按国家标准检疫,避免引发新的病虫危害。

2.2无公害茶叶的栽培技术

茶树能否快速成园或成园后能否持续高产,与种植前基肥的使用量有关。

所以在种植前要开沟施底肥,沟深约50cm、宽约70cm的种植沟,植沟内施足基肥以改良土壤,要求种植沟内施入杂草或稻草或土杂肥15t/hm2,优质麸肥2625~3750kg/hm2,磷肥375~525kg/hm2,分2层施下,下粗上精,先将杂草或稻草施入最底层,盖上20cm表土;再施人经粉碎的麸肥和磷肥,再盖上20cm表土,用锄头捣土使泥肥混匀,最后再填人表土至高出梯面5~10cm待后种植。

栽培时间一般在每年春节过后,雨季到来之前种植。

茶苗质量要求苗20cm以上,茎粗达2.5mm,植株粗壮、无病,茶苗出圃时要多带土少伤根,用黄泥浆蘸根,如果是长途运输,用稻草包紧根部保湿,有利提高成活率。

根据茶园面宽度可采取单行双株或双行双株条栽方式种植,以单行条栽或双行条栽为宜,单行条栽规格150cm×33cm,每丛定植2~3株,约4000株/667m2;双行条栽规格150cm×30cm×30cm,每丛定植2~3株,约5500株/667m2,这样茶树能充分利用光能和地力[6],茶树个体能正常发育,茶树群体又能最大限度地发展,形成良好群体结构,方便管理,实现优质高产高效益。

种植时一手扶苗,一手填土,分层压实,当土壤至植沟一半时,轻提苗,使根系舒展不曲,并与土壤紧密结合。

然后覆土至根颈以上3cm,踏实、淋足定根水后再盖上1层松土,最后用稻草或杂草覆盖,茶行保湿。

种植后3d内,如天气晴朗无雨,每天早晨至上午10时前淋水1次,以后视茶园土壤干湿度情况确定淋水时间。

3.无公害茶园管理

实施无公害茶园管理,严防污染是开发无公害茶叶生产的技术关键环节,应掌握如下技术要点。

3.1土壤施肥管理

无公害茶园使用的肥料应遵循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的原则。

根据土壤理化性质,茶树长势、适制类型和气候条件,确定合理的肥料种类、数量和施肥时间。

无公害茶叶园的土壤管理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培养地力,可通过种植豆科类绿肥、茶行间铺草、放养蚯蚓等农艺措施来提高土壤肥力,改良土壤的理化性状,增强土壤生物活性。

二是茶园耕作,幼龄茶园种植前已经全面进行了深耕,以浅耕除草为主;成龄茶园在秋冬季节深耕结合使用有机肥在行间适当耕作。

3.1.1农家肥。

包括腐熟的厩肥、堆肥、沤肥、家畜粪尿、秸秆、饼肥等。

农家肥无论采用何种原料制作堆肥均需经高温发酵、无害化处理后,并充分腐熟方可施用。

农家肥原则上就地生产就地使用,外来的农家肥经确认符合要求后才能使用。

3.1.2绿肥。

适宜作夏季绿肥的有响铃豆、决明豆、山扁豆、绿豆、大豆等;宜作冬季绿肥的有满园花、金花菜、紫云英、蚕豆、豌豆等;绿肥可以在盛花期直接翻埋,也可以作堆肥或沤肥,还可以兼作茶园土壤授盖物。

3.1.3商品肥料。

包括商品有机肥、腐殖酸类肥料、微生物肥料、有机无机复合肥,茶树专用肥,叶面肥料等。

但所在的商品肥料及新型肥料均必须通过国家有关部门的登记认证及生产许可,质量指标达到有关标准方可使用。

3.1.4无公害茶园肥料施用。

茶园施肥以施基肥为主,追肥为辅,基肥与多次追肥相结合,土壤耕作管理与施肥相结合,并以根际施肥为主,根际施肥与根外施肥相结合。

冬季一般宜于当年l0月至11月中旬、春肥于翌年的2月上旬至3月上旬对茶园进行施肥,其施肥量给占全年总量的50%[7]。

在施肥过程中,要大力推广应用专用肥、有机肥和生物肥,禁用硝态氮肥,以降低重金属污染。

无公害茶园施肥量要根据土壤条件、树龄、预计产量等因子加以综合分析而定,一般每亩施腐熟农家肥1000kg-2000kg或商品有机肥200kg-400kg左右,新栽与改造后的茶园,瘦地与粘重的土壤,还可适当施多些。

追肥可结合茶树生育规律进行多次,以化学肥料为主每亩每次施用量(纯氮计)不超过巧15kg,年最高总用量不超过60kg。

施用基肥在茶树冠外缘垂直向下的地面挖20cm以上深的条沟,将腐熟的农家肥或饼肥均匀铺入沟内后盖严土。

施催芽肥在每年的春茶开采前40天左右在茶树冠边下挖沟深10cm左右,将肥料均匀撒施于沟内后盖严土。

5月到9月施两次追肥时在茶树冠边下挖15cm深沟,将肥料与客土或堆肥均匀施入沟内后盖严土[8]。

3.2高产树冠培养

在幼龄茶树时期主要是定型修剪,茶苗定植一周年后2月中旬到3月上旬可进行,一般一年定剪一次,在离地面约18cm左右剪去主茎,不剪侧枝;第二次剪口提高15-18cm,剪去一级分支;第三年在离地高45-50cm处进行打顶养蓬,采高留低,采中留侧。

大量资料表明茶树秋、冬季的着叶量与其间的碳水化合物合成积累、贮藏含量相关,春茶修剪对当年的茶产量有明显的影响。

春茶前修剪与不修剪比较,茶芽萌动期与展叶期要推迟8一10天,产量减少1.8%~16.2%。

而秋茶后的10月中、下旬至11月上旬轻修剪比春茶修剪产量提高20%以上[9],以使第二年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在茶叶生产中,早上市的茶叶,往往价格较高。

因此,生产无公害茶叶的生产园,宜在秋茶后修剪,可使春茶及早萌发,提早开采,对提高无公害茶叶的产量和品质具有良好作用。

同时秋季修剪时留蓄部分秋梢,增加茶园载叶量,推迟部分茶园的春茶开采期,延长无公害茶叶的适采时间。

茶树经过多年的采摘后利用深修剪与留蓄改善新梢生长状况,提高无公害茶叶品质。

采摘是茶树新梢密度上升的根本原因,多年采摘可以使茶树新梢密度过大,形成鸡爪枝。

使新梢个体生长状况恶化,芽重降低。

修剪时上要剪去叶层的一半,约10-15cm左右,利用深修剪可以除去鸡爪枝,复壮树势,改善新梢生长状况无公害茶叶生产园应当3-5年进行一次深修剪,始终保持新梢的旺盛生长势。

3.3采摘管理

为提高无公害茶叶的档次和产量,采制时应先采极品芽(1芽),再1芽1叶初展的特级茶,后菜1芽1叶和1芽2叶初展的一级茶、最后采二级茶。

这样分级采摘一般可使无公害茶叶增产10%~15%,又可使不同档次的无公害茶叶组合获得更佳的经济效益,适应不同的消费群体的需要[10]。

茶叶采摘是茶栽培中的最后一项技术,其目的是从茶树上采摘其幼嫩芽叶以供炒制,从而获得较好的商品价值,因此,茶叶采摘好坏,不仅关系到产量和质量,又关系到茶树常年生长发育,所以,在鲜叶采摘上必须做到“三个坚持”。

坚持采养结合,如是幼树茶园,必须留养,以养为主、采摘为辅,保证生长期内有一批新叶子留养在树冠上,使树冠高幅度明显增加。

坚持“可采可养”的采摘技术采用采面养底、采中养侧、采高养低、采密养稀、采大养小的采摘技术。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质量为重点、效益为中心的原则

采摘合理与否,对茶叶的产量和品质及茶树的生长影响很大,必须处理好产量和质量的关系,才能取得最佳经济效益。

采摘鲜叶时,应做到:

先发先采,后发后采,采大养小,采高留低,采强蓄弱,中心部位多采少留,侧边少采多留,采净同等嫩度的对夹叶.

3.4病虫害防治

茶树主要虫害有茶小绿叶蝉、茶螨美、茶虫、茶黑剌虱和茶尺蠖等。

防治以农业综合防治为主,生物农药、有机农药为辅。

同时,一是茶园经常进行松土除草,清理害虫的滋生场所;二是做好冬季清园,剪除弱枝、枯枝、病虫枝等;三是及时采摘,摘除芽梢中的卯块,减少下一代虫口密度[11]。

茶园病虫害防治要从茶园整个生态系统出发,综合运用各种农业技术措施,保护茶园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生物的多样性,将有害生物控制在允许指标以内,将农药残留量降低到规定标准的范围,以保证生产的茶叶符合国家茶叶卫生质量指标。

3.4.1强化农业防治

主要是通过及时采摘,适度修剪和台刈,清除茶树枯病枝和杂草,以减少病虫寄生场所;适当中耕、合理除草,结合秋季深翻晒土、清洁茶园,选择抗性良种,适当间作,合理施肥等措施来改善茶树生长环境,增强树势,提高抗性,达到控制和减少病虫害发生,对一些趋嫩危害的病虫,如小绿叶蝉等,要及时分批勤除,减少危害。

3.4.2推广生物防治

保护利用天敌昆虫、昆虫致疾菌等,可施用农用抗生素及其它生防制剂等控制茶树病虫危害,保持生态平衡。

保护和利用当地茶园中的瓢虫、蜘蛛、捕食蜗、寄竺翻泽等有益生物,减少因人为因素对天敌的伤害。

可采用生物源农药,如苦参碱、BT制剂、白僵菌、昆虫病毒制剂等防治。

3.4.3应用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主要指用一些物理办法如人工捕杀、灯光诱杀等捕杀害虫。

采用人工捕杀,减轻茶毛虫、茶蚕等害虫危害,利用害虫的趋性,进行灯光诱杀、性引诱剂诱杀等。

3.4.4限制化学防治

对于一些必须用化学防治的病虫害,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筛用农药种类,并严格按病虫防治指标防治。

严格按照制定的防治指标,掌握防治适期施药,宜一药多治,合理混用。

在病害发生初期选用高效低毒农药品种,并要严格控制施药量与安全间隔期,要严禁使用有机氯、有机磷类及部分菊酯类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

4.无公害茶叶加工技术

4.1茶厂环境与设施要求

无公害茶叶在加工制作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国家食品卫生法和食品行业加工的有关标准;无公害茶叶加工过程中只允许使用机械、物理和自然发酵的加工,禁止使用和添加任何化学合成的食品添加剂、色素等有害物质;加工过程中要防止二次污染,要求制茶车间与煤灶间严密隔离,设备分室安装,防止煤烟对茶叶产生污染、串味,带炉灶的加工车间内不得堆放燃料等杂物.制茶机械和制茶车间要经常清洗,保持清洁卫生,制茶工人要规范操作,严禁将异味物品和非工作人员带入车间,茶叶要用卫生纸盒或铁罐包装。

无公害茶叶加工后的副产品要经无害化处理(堆制、高温发酵等)后作茶园肥料。

加工车间内要求空气流通、光线明亮,墙壁和地面光洁美观,厂内应设置更衣、洗涤、照明、通风、除尘及垃圾箱等基本设施,采用无公害手段消除有害生物的孳生危害。

茶叶机械应选配铅、铜等重金属含量达标的设备,尤其是筛网材料和揉捻机械。

茶机使用前后需要清洗。

工厂周围要求清除各种污染源,保持环境整洁,和防止水源污染等。

厂房车间的墙壁、天花板要求干净、光洁、卫生。

厂房要设置专门的更衣、照明、洗涤、通风、除尘等设施。

机械设备等用具,经常擦洗。

加工厂能源最好使用电、沼气、液化气等,逐步减少煤,特别是木材、木炭的消耗,以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污染。

4.2鲜叶管理与茶叶加

无公害茶叶的从业人员必须体检合格、着装整洁,始终保持卫生质量意识和无公害意识。

盛装鲜叶的器具应采用通风、清洁的竹筐,避免装运中受污染或变质;严格执行鲜叶验收制度,杜绝非基地原料鲜叶进入本厂,鲜叶应摊放在清洁卫生、通风阴凉、无污染的贮青场所,防止原料发热红变而损害品质。

运输过程注意轻放、轻压,切忌重压、日晒、雨淋,严防鲜叶升温变质。

摊放过程要薄摊、勤翻,经过认证的茶园鲜叶要单独堆放,单独加工。

茶叶加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国家食品卫生法规及食品行业的有关标准,并遵照国家、行业、地方或企业生产标准来付制茶叶,如茶叶卫生标准GB9679、绿茶标准GB/T14456、工夫红茶标准SB/T10167等。

无公害茶叶允许使用机械、物理及自然发酵的加工技术,禁止使用任何人工合成的香料、色素、食品添加剂等有害物质,花茶窨制用花也应是无害化方式生产。

同时,提高茶叶加工的机械化、连续化、自动化程度,减少付制作业中可能造成的污染。

目前,部分茶叶是在农户家中加工的,称之为农户加工,特别是手工生产的名优茶,农户加工的产量较大。

这部分茶叶要达到无公害标准,其要求与在加工厂加工基本相同,农户家里要有宽敞、明亮、卫生、干净的加工场地,地面硬实、平整,墙面洁净无污垢。

禁止鸡、鸭、猪、狗等家禽、家畜出入加工场所。

炒茶用的锅、灶要专用,不能使用烧饭炒菜的生活炊具加工茶叶。

炉灶处要有灰坑,防止燃料、灰尘污染茶叶,烟气排到室外。

在茶叶炒制过程中,茶叶不能直接放在地上,要有足够的器具摊放或盛放茶叶,保证茶叶不与地面接触。

为保证加工茶叶的卫生,不能在加工的地方抽烟和吐痰。

患有传染病和皮肤病的人不能炒茶和接触茶叶。

炒好的茶叶要放在干燥、密封、避光、阴凉的地方或器皿里,防止茶叶受潮变质、吸附异味。

不要用报纸等油墨印刷的纸张包装茶叶,

4.3茶叶包装与贮藏

接触茶叶的包装机械、包装材料要符合食品卫生法规的有关规定,保证茶叶包装过程中不受化学合成品、重金属以及有害微生物的污染。

允许采用一些无公害的包装填充剂处理(如抽氧充氮等),来达到干燥、防潮、阻氧的包装要求,以保证货架期内无公害茶叶的感官、理化品质。

同时,茶叶包装应符合国家《食品包装用原纸卫生标准》GB11680、《食品标签通用标准》GB7718及《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191等有关标准要求。

茶叶包装与贮藏目的是避免在贮藏包装过程中对商品茶叶造成污染。

装材料要用食品级材料,如木板、胶合板、纸板、聚乙烯(PE),铝箔复合膜、马口铁茶听、内衬纸及捆扎材料等,要防潮、阻氧、无异味。

包装上的印刷油墨或标签、封签中使用的粘着剂、印油墨水等均应无毒。

茶叶贮藏过程中,由于受水分、温度、湿度、光照、氧气等因素的影响,容易发生陈化变质,失去原有的新鲜风味。

要保持茶叶的品质不变,就要降低茶叶含水率,一般绿茶含水率应低于5%。

良好的贮藏条件,最好采用冷库贮藏,库内温度保持在0~5℃,相对湿度低于45%,在这样的条件下,茶叶贮藏一年,品质基本保持不变[12]。

此外应采取低温、低湿、避光、少氧的贮藏措施。

贮藏成品茶叶的场所必须保持清洁、卫生、防潮、干燥、避光、无异味、远离污染源,提倡使用保鲜库低温冷藏保存,延长与保持无公害茶叶的优良品质。

好的包装对茶叶保存和运输也有巨大作用,要求茶叶包装坚固,不变形,不易损坏,同时要有防潮、阻氧、避光的功能。

同时周围环境要清洁,远离污染源。

仓库内禁止吸烟、随地吐痰。

严禁使用杀虫、灭鼠等化学药物。

严格控制有机茶、绿色食品茶和无公害茶叶等认证标志的使用。

没有经过认证的茶园生产的茶叶,一律不得使用认证标志。

4.结束语

无公害茶叶生产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具有协调、完善的配套技术组合,实现系列化、集成化的技术链接;其技术体系的各项技术措施必须综合配套与有效衔接,不能偏废、缺省。

从选地建园、选种定植、土壤管理、茶树营养、病虫防治直至茶叶加工、包装,每道技术环节都必须严格执行有关技术标准,按照既定生产计划和预案管理、实施。

在发展无公害茶叶生产中,应注意保护和营造生态环境、合理规划茶园、科学开垦种植、保水保土、选择和搭配茶树良种、无公害、绿色优质栽培、洁净加工生产,利用优良生态环境条件,开发出具有一定名气、品质特色明显的绿色或有机无公害茶叶。

提升无公害茶叶生产开发技术水平,向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的方向发展。

总之,无公害茶叶茶业经营也要走名牌之路,“无公害茶叶效应”既是人为作用下茶树生理生化的客观反应,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势下茶市激烈竞争的必然要求,更是振兴民族茶业的必需,所以发展无公害茶叶栽培势在必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广告传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