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理综化学试题答案解析与点睛15页.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752816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63.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深圳市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理综化学试题答案解析与点睛15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广东省深圳市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理综化学试题答案解析与点睛15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广东省深圳市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理综化学试题答案解析与点睛15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广东省深圳市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理综化学试题答案解析与点睛15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广东省深圳市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理综化学试题答案解析与点睛15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深圳市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理综化学试题答案解析与点睛15页.docx

《广东省深圳市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理综化学试题答案解析与点睛15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深圳市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理综化学试题答案解析与点睛15页.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东省深圳市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理综化学试题答案解析与点睛15页.docx

广东省深圳市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理综化学试题答案解析与点睛15页

广东省深圳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理综化学试题

理科综合化学卷

一、选择题:

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以曾青涂铁。

铁赤色如铜"——东晋.葛洪。

下列有关解读正确的是

A.铁与铜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B.通过化学变化可将铁变成铜

C.铁在此条件下变成红色的Fe2O3D.铜的金属性比铁强

【答案】A

【解析】

【详解】A.铁与铜盐发生置换反应Fe+Cu2++Fe2++Cu,属于氧化还原反应,A正确;

B.化学变化不能将原子核改变,也即不能改变元素的种类,不可能将铁变成铜,B错误;

C.由A的分析知,铁在此条件下变成Fe2+,赤色为生成Cu的颜色,C错误;

D.铁置换出铜,说明铜的金属性比铁弱,D错误。

故选A。

2.N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mol葡萄糖和果糖的混合物中含羟基数目为5NA

B.500mL1mol.L-1(NH4)2SO4溶液中NH4+数目小于0.5NA

C.标准状况下,22.4L1,2-二溴乙烷含共价键数为7NA

D.19.2g铜与硝酸完全反应生成气体分子数为0.2NA

【答案】A

【解析】

【详解】A.1mol葡萄糖HOCH2(CHOH)4CHO和1mol果糖HOCH2(CHOH)3COCH2OH分子中都含有5NA个羟基,A正确;

B.因NH4+发生水解,所以500mL1mol.L-1(NH4)2SO4溶液中,0.5mol

C.标准状况下,1,2-二溴乙烷为液体,不能利用22.4L/mol进行计算,C错误;

D.19.2g铜为0.3mol,由于未指明硝酸的浓度,生成的气体可能为NO、NO2中的某一种或二者的混合物,成分不确定,分子数不定,D错误。

故选A。

3.Z是合成某药物的中间体,其合成原理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

是.

A.用NaHCO3溶液可以鉴别X和ZB.X、Y、Z都能发生取代反应

C.X分子所有碳原子可能共平面D.与X具有相同官能团的同分异构体还有5种

【答案】B

【解析】

【详解】A.X和Z分子中都含有羧基,都能与NaHCO3溶液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NaHCO3溶液不能鉴别X和Z,A不正确;

B.X和Y能发生酯化反应,Y和Z的苯环上能发生卤代反应,酯化反应和卤代反应都属于取代反应,B正确;

C.X分子中与Br相连的碳原子上连有三个碳原子,这四个碳原子不可能共平面,C错误;

D.丁酸有两种结构CH3CH2CH2COOH、(CH3)2CHCOOH,烃基上一个氢原子被溴原子取代的产物有5种,除去X本身,与X具有相同官能团的同分异构体还有4种,D错误。

故选B。

4.AlCl3常作净水剂。

某小组选择如下装置制备氯化铝,已知氯化铝易升华,遇水易水解。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按气流方向从左至右,装置连接顺序为a→c→b→d

B.先启动a中反应,当硬质试管内充满黄绿色时点燃酒精灯

C.试剂R为P2O5或CaCl2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

D.为了中止反应,停止通入Cl2的操作是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

【答案】C

【解析】

【详解】A.制得氯气后,应先除HCl后干燥,A正确;

B.通入氯气,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氧气与铝反应,当硬质试管内充满黄绿色气体时,表明空气已排尽,此时点燃酒精灯,加热铝粉,B正确;

C.试剂R的作用是吸收未反应的Cl2,同时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而P2O5或CaCl2只能吸收水蒸气,不能吸收Cl2,C错误;

D.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停止加入浓盐酸,a中反应会停止,D正确。

故选C。

5.常温下,向20mL0.1mol.L-1HN3(叠氮酸)溶液中滴加pH=13的NaOH溶液,溶液中水电离的c(H+)与NaOH溶液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电离度等于已电离的电解质浓度与电解质总浓度之比)。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HN3

一元弱酸

B.c点溶液中:

c(OH-)=c(H+)+c(HN3)

C.常温下,b、d点溶液都显中性

D.常温下,0.1mol.L-1HN3溶液中HN3的电离度为10a-11%

【答案】C

【解析】

【详解】A.pH=13,c(NaOH)=0.1mol/L,c点时,20mL0.1mol.L-1HN3溶液与20mLpH=13的NaOH溶液刚好完全反应,此时溶液呈碱性,说明NaN3发生水解,HN3是一元弱酸,A正确;

B.c点溶液为NaN3溶液,依据质子守恒,c(OH-)=c(H+)+c(HN3),B正确;

C.常温下,c点溶液呈碱性,继续加入NaOH溶液,d点溶液一定呈碱性,C错误;

D.常温下,0.1mol.L-1HN3溶液中,c(OH-)=10-amol/L,则HN3电离出的c(H+)=

=10-14+amol/L,HN3的电离度为

=10a-11%,D正确。

故选C。

6.JohnBGoodenough是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钴酸锂的发明人。

某种钻酸锂电池的电解质为LiPF6,放电过程反应式为xLi+Li-xCoO2=LiCoO2。

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放电时,电子由R极流出,经电解质流向Q极

B.放电时,正极反应式为xLi++Li1-xCoO2+xe-=LiCoO2

C.充电时,电源b极为负极

D.充电时,R极净增14g时转移1mol电子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由放电反应式知,Li失电子,则R电极为负极,放电时,电子由R极流出,由于电子不能在溶液中迁移,则电子经导线流向Q极,A错误;

B.放电时,正极Q上发生还原反应xLi++Li1-xCoO2+xe-=LiCoO2,B正确;

C.充电时,Q极为阳极,阳极与电源的正极相连,b极为正极,C错误;

D.充电时,R极反应为Li++e-=Li,净增的质量为析出锂的质量,n(Li)=

=2mol,则转移2mol电子,D错误。

故选B。

7.短周期主族元素R、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R和X组成简单分子的球棍模型如图所示。

Y原子核外K、M层上电子数相等,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2倍。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

Y>Z>R>X

B.Y3X2是含两种化学键的离子化合物

C.X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强酸

D.X和Z的气态氢化物能够发生化合反应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R和X组成简单分子的球棍模型,可推出该分子为NH3,由此得出R为H,X为N;由“Y原子核外K、M层上电子数相等”,可推出Y核外电子排布为2、8、2,即为Mg;因为Z的原子序数大于Y,所以Z属于第三周期元素,由“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2倍”,可确定Z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从而推出Z为S。

【详解】依据上面推断,R、X、Y、Z分别为H、N、Mg、S。

A.原子半径:

Mg>S>N>H,A错误;

B.Mg3N2是由Mg2+和N3-构成的离子化合物,只含有离子键,B错误;

C.N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可能为HNO3、HNO2,HNO3是强酸,HNO2是弱酸,C错误;

D.N和S的气态氢化物分别为NH3和H2S,二者能够发生化合反应,生成NH4HS或(NH4)2S,D正确。

故选D。

8.纳米氧化亚铜具有特殊功能。

以废铜渣(主要成分为Cu和CuO,含少量Ni、Al2O3和Fe3O4等)为原料制备纳米氧化亚铜的流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研磨"的主要目的是______;滤渣2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填化学式)。

(2)“酸溶”中通入热空气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用2个离子方程式表示)。

(3)已知:

Ni(s)+4CO(g)

Ni(CO)4(g)∆H<0。

利用平衡移动原理提纯镍粉,密封管如图所示。

在密封管_______(填“高温区”或“低温区”)收集纯镍粉。

(4)滤液1的溶质有NaOH和__________(填化学式)。

(5)设计实验检验滤液2是否含Fe3+:

___________(写出简要操作、现象和结论)。

(6)制备Cu2O有多种方案(注明:

肼的某些性质类似氨气)。

方案1:

炭还原法,即木炭与氧化铜混合共热;

方案2:

葡萄糖还原法,即葡萄糖与Cu(OH)2浊液共热;

方案3:

肼还原法,即在加热条件下用N2H4还原CuO:

方案4:

电解法,以铜为阳极,石墨为阴极,电解NaOH溶液。

从操作方便、产品纯度、节能安全和环保等角度分析,最佳方案是方案________(填数字)。

【答案】

(1).增大固体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2).Fe(OH)3(3).2Cu+O2+4H+=2Cu2++2H2O、4Fe2++O2+4H+=4Fe3++2H2O(4).高温区(5).NaAlO2(6).取少量滤液2于试管中,滴加KSCN溶液,若溶液变红色,则滤液2含Fe3+;否则,不含Fe3+(7).2

【解析】

【分析】

废铜渣研磨后颗粒转化为粉末,与CO充分接触,Ni转化为Ni(CO)4;用NaOH碱溶后,固体中的Al2O3转化为NaAlO2进入滤液1,滤渣为Cu、CuO、Fe3O4;用稀硫酸酸溶,并鼓入热空气,Cu、CuO转化为CuSO4,Fe3O4转化为Fe2(SO4)3;调pH后,Fe3+转化为Fe(OH)3进入滤渣2,滤液2为CuSO4等的混合溶液。

【详解】

(1)固体与气体或液体的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由此得出“研磨"的主要目的是增大固体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调节pH时,Fe3+转化为Fe(OH)3,由此得出滤渣2的主要成分是Fe(OH)3。

答案为:

增大固体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Fe(OH)3;

(2)“酸溶”时通入热空气,将Cu、CuO、Fe3O4转化为CuSO4、Fe2(SO4)3,便于提纯与转化,其主要目的是2Cu+O2+4H+=2Cu2++2H2O、4Fe2++O2+4H+=4Fe3++2H2O。

答案为:

2Cu+O2+4H+=2Cu2++2H2O、4Fe2++O2+4H+=4Fe3++2H2O;

(3)操作的目的是先将Ni转化为Ni(CO)4,再将Ni(CO)4转化为Ni,依据平衡移动原理,应先在低温区将Ni转化为Ni(CO)4,再在高温区将Ni(CO)4转化为Ni。

答案为:

高温区;

(4)加入NaOH溶液后,Al2O3与NaOH反应,转化为NaAlO2,由此得出滤液1的溶质为NaOH和NaAlO2。

答案为:

NaAlO2;

(5)检验滤液2是否含Fe3+,应使用KSCN溶液,具体操作为:

取少量滤液2于试管中,滴加KSCN溶液,若溶液变红色,则滤液2含Fe3+;否则,不含Fe3+。

答案为:

取少量滤液2于试管中,滴加KSCN溶液,若溶液变红色,则滤液2含Fe3+;否则,不含Fe3+;

(6)方案1:

木炭过量时,会引入杂质,且可能会将Cu2O进一步还原为Cu;

方案2:

葡萄糖还原Cu(OH)2,此法操作方法,产品纯度高;

方案3:

N2H4类似NH3,不环保;

方案4:

电解法耗能高,在铜电极表面生成Cu2O,分离困难。

综合以上分析,最佳方案是方案2。

答案为:

2。

【点睛】在进行制备Cu2O方案评价时,感觉不知从何谈起,得出正确结论困难重重,若我们利用信息从“操作方便、产品纯度、节能安全和环保”等角度分析突破,对每一方案都从这四个方面去考察,则容易得出正确的结论。

9.FeC2O4·2H2O是一种淡黄色粉末,加热分解生成FeO、CO、CO2和H2O。

某小组拟探究其分解部分产物并测定其纯度。

回答下列问题:

(1)按气流方向从左至右,装置连接顺序为A、___________C(填字母,装置可重复使用)。

(2)点燃酒精灯之前,向装置内通入一段时间N2,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3)B中黑色粉末变红色,最后连接的C中产生白色沉淀,表明A中分解产物有_________。

(4)判断A中固体已完全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

设计简单实验检验A中残留固体是否含铁粉:

________。

(5)根据上述装置设计实验存在的明显缺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测定FeC2O4·2H2O样品纯度(FeC2O4·2H2O相对分子质量为M):

准确称取wgFeC2O4·2H2O样品溶于稍过量的稀硫酸中并配成250mL溶液,准确量取25.00mL所配制溶液于锥形瓶,用cmol·L—1标准KMnO4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VmL滴定液。

滴定反应为FeC2O4+KMnO4+H2SO4→K2SO4+MnSO4+Fe2(SO4)3+CO2↑+H2O(未配平)。

则该样品纯度为_______%(用代数式表示)。

若滴定前仰视读数,滴定终点俯视读数,测得结果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答案】

(1).C、D(或E)、C、E、B

(2).排尽装置内空气,避免干扰实验(3).CO(4).淡黄色粉末全部变成黑色粉末(5).取残留粉末于试管,滴加稀硫酸,若产生气泡,则含有铁粉;否则,不含铁粉(或用强磁铁吸附黑色粉末,若有粉末被吸起,则黑色粉末含铁粉;否则,不含铁粉)(6).缺少尾气处理装置(7).

(8).偏低

【解析】

【分析】

FeC2O4·2H2O

FeO+CO↑+CO2↑+2H2O,若不排尽装置内的空气,FeO、FeC2O4会被氧化。

检验CO时,常检验其氧化产物CO2,所以需先除去CO2,并确认CO2已被除尽,再用澄清石灰水检验。

CO是一种大气污染物,用它还原CuO,不可能全部转化为CO2,所以在装置的末端,应有尾气处理装置。

【详解】

(1)检验CO时,应按以下步骤进行操作:

先检验CO2、除去CO2、检验CO2是否除尽、干燥CO、CO还原CuO、检验CO2,则按气流方向从左至右,装置连接顺序为A、C、D(或E)、C、E、B、C。

答案为:

C、D(或E)、C、E、B;

(2)空气中的O2会将CO、FeC2O4氧化,生成CO2,干扰CO氧化产物CO2的检验,所以点燃酒精灯之前,应将装置内的空气排出。

由此得出向装置内通入一段时间N2,其目的是排尽装置内空气,避免干扰实验。

答案为:

排尽装置内空气,避免干扰实验;

(3)CuO由黑色变为红色,最后连接

C中产生白色沉淀,表明A中分解产物有CO。

答案为:

CO;

(4)A中FeC2O4为淡黄色,完全转化为FeO或Fe后,固体变为黑色,已完全反应的现象是淡黄色粉末全部变成黑色粉末。

检验A中残留固体是否含铁粉的方法:

取残留粉末于试管,滴加稀硫酸,若产生气泡,则含有铁粉;否则,不含铁粉(或用强磁铁吸附黑色粉末,若有粉末被吸起,则黑色粉末含铁粉;否则,不含铁粉)。

答案为:

取残留粉末于试管,滴加稀硫酸,若产生气泡,则含有铁粉;否则,不含铁粉(或用强磁铁吸附黑色粉末,若有粉末被吸起,则黑色粉末含铁粉;否则,不含铁粉);

(5)CO还原CuO,反应不可能完全,必然有一部分混在尾气中。

根据上述装置设计实验存在的明显缺陷是缺少尾气处理装置。

答案为:

缺少尾气处理装置;

(6)根据电子守恒,3n(FeC2O4)=5n(KMnO4),n(FeC2O4)=

×cmol/L×V×10-3L×

=

,则该样品纯度为

==

%

V测=V终-V始,若滴定前仰视读数,则V始偏大,滴定终点俯视读数,则V终偏小,测得结果偏低。

答案为:

;偏低。

【点睛】在计算该样品的纯度时,我们依据电子守恒得出的等量关系式为3n(FeC2O4)=5n(KMnO4),

在利用方程式时,可建立如下关系式:

5FeC2O4——3KMnO4,两个关系的系数正好相反,若我们没有理顺关系,很容易得出错误的结论。

10.CH3OCH3是绿色能源,也是化工原料。

(1)已知几种共价键的键能数据如下:

用CO和H2合成CH3OH;CO(g)+2H2(g)

CH3OH(g)△H=-99kJ.mol-1。

根据上述信息,表格中E1-E2=_______kJ·mol-1。

(2)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CH3OH(g),发生反应2CH3OH(g)

CH3OCH3(g)+H2O(g)∆H,测得CH3OH平衡转化率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H______0(填“>”“<"或“=”),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

②T2K下,平衡常数K=.___________。

(3)在T1K下,CO和CH4混合气体发生反应:

CO(g)+CH4(g)

CH3CHO(g)∆H<0,反应速率v=v正-v逆=k正c(CO)·c(CH4)–k逆c(CH3CHO),k正、k逆分别为正、逆反应速率常数。

达到平衡后,若加入高效催化剂,

将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若升温,

将___________。

(4)在T2K下,在2L真空容器中充入1molCH3OCH3(g),发生反应:

CH3OCH3(g)

CH4(g)+H2(g)+CO(g)。

在不同时间测定容器内

总压数据如下表所示:

在该温度下,CH3OCH3的平衡转化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

(5)科研人员电解酸化的CO2制备CH3OCH3,装置如图所示。

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

【答案】

(1).733

(2).<(3).T1K时反应速率较大,故T1>T2,升高温度CH3OH平衡转化率减小,正反应是放热反应(4).4(5).不变(6).减小(7).75%(8).2CO2+12e-+12H+=CH3OCH3+3H2O

【解析】

【分析】

(1)利用热焓变计算键能时,借助公式:

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能键=∆H;代入已知键能的数据,便可求出未知键能的数值;

(2)利用坐标图象分析∆H与0的相对大小时,需利用图象中转化率或百分含量受温度的影响情况进行分析,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达平衡的时间越短。

(3)利用图象求平衡常数时,需采集图中曲线上某点的转化率或浓度,利用三段式建立反应物与生成物的平衡量关系,代入平衡常数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4)利用电池装置图书写电极反应式时,应提取图中的信息,或电极反应物或生成物,电解质的性质,然后根据反应物中元素价态的变化,确定电极的名称,然后写出电极反应式。

【详解】

(1)△H=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即(E1+2×436kJ/mol)-(3×413kJ/mol+E2+465kJ/mol)=-99/mol,从而求出E1-E2=733kJ·mol-1。

答案为:

733;

(2)①从图中可以看出,T1时达平衡时间短,T1>T2,升高温度,

减小,则平衡逆向移动,∆H<0,判断依据是T1K时反应速率较大,故T1>T2,升高温度CH3OH平衡转化率减小,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答案为:

<;T1K时反应速率较大,故T1>T2,升高温度CH3OH平衡转化率减小,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②T2K下,CH3OH的转化率为80%,设混合气的体积为1L,利用三段式:

平衡常数K=

=4。

答案为:

4;

(3)达到平衡后,若加入高效催化剂,正、逆反应速率同等程度增大,则

将不变;

平衡时,v正=v逆,k正c(CO)·c(CH4)=k逆c(CH3CHO),K=

,此时若升温,平衡逆向移动,

将减小。

答案为:

不变;减小;

(4)设CH3OCH3的起始量为1mol,变化量为y,建立三段式:

因为压强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则

,y=0.75mol,从而求出该温度下,CH3OCH3的平衡转化率为75%。

答案为:

75%;

(5)依题意,阳极电极反应式为6H2O-12e-=12H++3O2↑,则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CO2+12e-+12H+=CH3OCH3+3H2O。

答案为:

2CO2+12e-+12H+=CH3OCH3+3H2O。

【点睛】在书写电极反应式时,从箭头分析,H2O→O2,则O元素由-2价升高到0价,失电子,此电极为阳极,则另一电极为阴极,同样从箭头分析,CO2→CH3OCH3,可利用的离子是H+,H2O也是可利用的物质,由此可写出电极反应式。

11.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三位开发锂离子电池的科学家。

TiS2、LiCoO2和LiMnO2等都是他们研究锂离子电池的载体。

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Co原子价层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第三电离能数据:

I3(Mn)=3246kJ·mol-1,I3(Fe)=2957kJ·mol-1。

锰的第三电离能大于铁的第三电离能,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报道,在MnO2的催化下,甲醛可被氧化成CO2,在处理含HCHO的废水或空气方面有广泛应用。

HCHO中键角_________CO2中键角(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4)Co3+、Co2+能与NH3、H2O、SCN-等配体组成配合物。

①1mol[Co(NH3)6]3+含______molσ键。

②配位原子提供孤电子对与电负性有关,电负性越大,对孤电子对吸引力越大。

SCN-的结构式为[S=C=N]-,SCN-与金属离子形成的配离子中配位原子是______(填元素符号)。

③配离子在水中颜色与分裂能有关,某些水合离子的分裂能如表所示:

由此推知,a______b(填“>”“<”或“="),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工业上,采用电解熔融氯化锂制备锂,钠还原TiCl4(g)制备钛。

已知:

LiCl、TiCl4的熔点分别为605°C、-24°C,它们的熔点相差很大,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6)钛的化合物有2种不同结构的晶体,其晶胞如图所示。

二氧化钛晶胞(如图1)中钛原子配位数为__________。

氮化钛的晶胞如图2所示,图3是氮化钛的晶胞截面图。

已知:

NA是阿伏加德常数的值,氮化钛晶体密度为dg·cm-3。

氮化钛晶胞中N原子半径为__________pm

【答案】

(1).3d74s2

(2).Mn2+价层电子排布式为3d5,达到稳定结构,不易失电子形成Mn3+,Fe2+价层电子排布式为3d6,要失去1个电子才达到稳定结构,较易形成Fe3+,故锰的第三电离能大于铁(3).小于(4).24(5).S(6).<(7).[Co(H2O)6]3+所带正电荷较多(8).LiCl是离子晶体,TiCl4是分子晶体,离子键比分子间作用力强(9).6(10).

【解析】

【分析】

同一原子的电离能,通常第一电离能<第二电离能<第三电离能,但若电离能突然增大,则此离子应达到稳定结构;不同原子的电离能不同,但若相同类别电离能的差距突然增大,则离子可能处于稳定结构。

形成共价键的两原子间只能形成一个σ键,所以,计算微粒中所含σ键的数目时,只需确定有多少个原子间形成共价键。

确定配位原子时,需要比较配体中含有孤对电子的元素的吸电子能力,吸电子能力强的非金属原子,难以提供孤电子对与中心离子形成配位键。

计算晶胞中原子半径时,需先算出晶胞中所含原子的数目,以便确定质量;然后利用数学公式,建立质量、密度、体积的等量关系式,由此算出原子半径。

【详解】

(1)基态Co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