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各单元重点知识点整理归纳.docx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各单元重点知识点整理归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各单元重点知识点整理归纳.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各单元重点知识点整理归纳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各单元重点知识点整理归纳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各单元重点知识点整理归纳
第一单元:
图形的变换
1.轴对称的意义:
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对折,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完全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这条直线就是对称轴。
两个图形完全重合时的点叫做对应点;互相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互相重合的线段叫做对应线段。
2.轴对称的性质:
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3.轴对称的特征:
沿对称轴对折,对应点、对应线段、对应角重合。
旋转1.旋转的意义:
物体绕着某一点运动,这种运动叫做旋转。
2.图形旋转方向:
钟表中指针的运动方向成为顺时针旋转;反之,称逆时针旋转。
3.图形旋转的性质:
图形绕着某一点旋转一定的度数,图形中的对应点、对应线段都旋转相应的度数,相对应的点到旋转点的距离相等,对应角相等。
4.图形旋转的特征:
图形旋转后,形状、大小都没有发生变化,只是位置变了。
设计图案的基本方法
1.设计图形的基本方法:
利用平移、旋转或对称,可以设计简单而美丽的图案
2.运用平移设计图案的方法:
(1)选好基本图形;
(2)确定平移的距离;(3)确定平移方向;(4)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3.运用平旋转计图案的方法:
(1)选好基本图形;
(2)确定旋转点;(3)定好旋转角度;(4)沿每次旋转后的基本图形的边缘画图。
4.运用对称设计图案的方法:
(1)选好基本图形;
(2)定好对称轴;(3)画出基本图形的对称图形。
第二单元:
因数与倍数
因数和倍数
1.因数和倍数的意义:
如果a×b=c(a、b、c都不为0的整数),那么a、b就是c的因数,c就是a、b的倍数。
2.数与倍数的关系:
因数和倍数是两个不同的该概念,但又是一对相互依存的概念,不能单独存在。
3.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1)列乘法算式:
根据因数的意义,有序地写出两个乘积是此数的所有乘法算式,乘法算式中每个因数就是该数的因能数。
(2)列除法算式:
用此数除以大于1等于1而小于等它本身的整数,所得的商是整数而无余数,这些除数和商都是该数的因数。
4.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求一个数的倍数,就是用这个数,依次与非零自然数相乘,所得之数就是这个数的倍数。
2、3、5的倍数的特征1.2的倍数的特征:
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2.奇数和偶数的意义:
在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3.奇数、偶数的运算性质:
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偶数=奇数(大减小),奇数×奇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
4.5的倍数的特征:
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
5.3的倍数的特征:
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质数和合数1.质数和合数的意义:
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
2.质因数:
每个合数都可以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其中每个质数都是这个合数的质因数。
3.分解质因数:
把一个合数用质数相乘的形式表是出来,就是分解质因数。
4.分解质因数的方法:
(1):
“树枝”图式分解法;
(2)短除法分解。
第三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
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1.长方体的特征:
有6个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有12条棱,相对的棱长度相等;有8个顶点
2.正方体的特征:
正方体的6个面完全相同;12条棱的长度全相等;有8个顶点。
3.长方体长、宽、高的意义:
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1.表面积的意义:
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或5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2.长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个)
3.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2×6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1.体积的意义:
物体所占的空间的大小叫做体积。
2.体积单位:
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字母表示:
m3,dm3,cm3。
3.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1m3=1000dm3dm3=1000cm3.
4.容积的意义:
箱子、油桶等所能装下物体的体积,叫做箱子等的容积。
5.容积的单位和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1L=1000ml
6.容积单位和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1L=dm31cm3.=1ml
7.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和正方体体积计算公式。
8.容积与体积的计算方法相同,只是要从里面量它的长、宽和高。
第四单元: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1.单位“1”的意义:
一个物体、一些物体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2.分数的意义: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3.分数单位意义: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4.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反来,分数也可以看作两个数相除,分数的分子相等于被除数,分母相等于除数,分数相等于除号。
5.“求一个数是(占)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问题的解题办法:
用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
真分数和假分数1.真分数的意义:
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
2.真分数的特征:
真分数?
1。
3.假分数的意义:
分子比分母大或等于分母的分数叫做假分数。
4.假分数的特征:
假分数ㄑ1。
5.带分数的意义:
由整数(不包括0)和真分数合成的数叫做真分数。
6.带分数的读法:
先读整数部分,再读分数部分,中间加“又”字。
7.带分数的写法:
先写整数部分,再写分数部分,分数部分的分数线与整数的中间对齐。
8.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
用分子除以分母。
当分子是分母倍数时,能化成整数;当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数时,能化成带分数,商是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是分数部分的分子,分母不变。
分数的基本性质1.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就是分数的基本性质。
2.分数基本性质的运用:
可以把不同分母的分数化成同分母分数,也可以把一个分数化成指定分母的分数。
约分1.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2.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1)列举法;
(2)先找出两个数中较小数的因数,再?
出是另一个数的因数,再看哪一个最大;(3)分解质因数法;(4)短除法。
3.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特殊方法:
(1)当两个数成倍数关系时,较小数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2)当两个数是互质数时,最大公因数是1。
4.约分的意义:
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和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分数。
5.最简分数的意义:
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分数。
6.约分的方法:
(1)逐步约分;
(2)一次约分。
7.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
通分1.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数,叫做最小公倍数。
2.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1)列举法
(2)先求出两个数中较大数的倍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圈出较小数的倍数,第一个?
的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3)分解质因数法(4)短除法。
3.求两个数的最小倍数的特殊方法:
当两个数成倍数关系时,较大数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2)当两个数是互质数时,这两个数的乘积就是它们最小公倍数。
4.通分的意义:
把异分母的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
5.通分的方法:
通分时用原分母的公倍数作公分母,一般选用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然后把各分数化成用这个最小公分母作分母的分数。
分数和小数的互化1.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
有限小数可以直接写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
原来有几位小数,就在1后面写几个零作分母,把原来的小数点去掉作分子。
能约分的.要约分,化成最简分数。
2.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
(1)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化成小数,可以直接去掉分母,看分母1后面有几个零,就在分子中从最后一位起向左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2)分母不是10,100,1000…的分数化成小数,用分子除以分母,除不尽时,按“四舍五入”法保留几位小数。
第五单元: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重点知识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1.分数加法的意义:
和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2.分数减法的意义:
与整数减法的意义相同,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3.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4.同分母分数连加的计算方法:
从左到右依次计算,也可以直接把加数的分子连加起来,分母不变。
5.同分母分数连减的计算方法:
从左到右依次计算,也可以直接用被减数的分子连续减去两个减数的分子,分母不变。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一般先通分,化成同分母的分数,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计算。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1.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没有括号的,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的,然后算括号外的
2.分数加法的简算:
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在分数加法中同样适用。
第六单元:
统计
重点知识
统计
1.众数的意义:
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是这组数据的众数。
2.众数的特征:
能够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情况。
3.复式折线统计图:
在计量过程中存在两组数据,而又需要在一个统计图中表示这两组数据时,就要用两种不同形式的折线来表示不同数量变化情况的折线统计图。
4.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能表示两组数据数量的多少,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还能比较两组数据的变化趋势。
5.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制作:
(1)根据两组数据量多少和图纸大小,画出两条相互垂直的射线;
(2)在水平射线上确定好各点的距离,分配各点的位置;(3)在与水平射线垂直的射线上,根据数据大小的具体情况,确定单位长度表示的数量;(4)用不同的图例表示两组不同的数据;(5)按照数据大小描出各点,再用线段顺次连接;(6)标出题目,注明单位、日期。
数学广角
重点知识找次品的最优方法:
把待测物体分成3份,要分得尽量平均,不能够平均分的,也应该使多的一份与少的一份只相差1.
五年级数学期末分类复习归纳
五年级数学期末分类复习归纳
单位换算
一、方法:
大单位到小单位,乘进率。
小单位到大单位,除以进率。
换算单位主要注意;
(1)想清楚进率
(2)判断清楚是“大到小”,还是“小到大”。
记忆进率的巧办法:
首先记住长度单位间的进率,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就是长度单位间进率的平方。
如果你忘记了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可以用这种方法找到正确的进率。
二、具体方法介绍:
(1)37厘米=()米小到大,除以进率37÷100=0.37
(2)0.035千克=()克大到小,乘进率0.035×1000=35
(3)求6千克50克=()千克时,可以这样想:
把千克数(6)写在整数部分,把(50)克改写成(50÷1000=0.05)千克,合起来就是(6.05)千克。
(4)求2.15小时=()小时()分,可以这样想:
整数部分的2就表示
(2)小时,把0.15时改写成(0.15×60=9)分
三、练习:
(每道题要在题后列出算式)
3千克150克=()千克
10千米700米=()千米
13元4角8分=()元
6米5厘米=()米=()厘米
3吨700千克=()千克
65米7厘米=()米
8平方米65平方分米=()平方米
2.06千克=()克
210分=()小时()分
35.9公顷=()公顷()平方米
4平方千米=()公顷
1800公顷=()平方千米
9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32000000平方米=()公顷
0.86千克=()克
4公顷500平方米=()公顷
4.5平方分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9000平方米=()公顷
1吨20千克=()吨
7.2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
13.5米=()分米=()厘米
1.25吨=()吨()千克
图形面积计算
1、基本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
(长+宽)×2C=2(a+b)
正方形的周长:
边长×4C=4a
长方形的`面积:
长×宽S=ab
正方形的面积:
边长×边长S=a2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底×高S=ah
三角形的面积:
底×高÷2S=ah÷2
梯形的面积:
(上底+下底)×高÷2S=(a+b)h÷2
平行四边形的底:
面积÷高
平行四边形的高:
面积÷底
三角形的底:
面积×2÷高
三角形的高:
面积×2÷底
梯形的高:
面积×2÷(上底+下底)
梯形的上底:
面积×2÷高-下底
梯形的下底:
面积×2÷高-上底
注意:
求周长用长度单位,求面积用面积单位。
五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知识点整理归纳
五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知识点整理归纳
分数与除法
【知识点】:
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被除数除数=(除数不为0)。
分数的分母不能是0。
因为在除法中,0不能做除数,因此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中的分母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所以分母也不能是0。
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用分数来表示两数相除的商。
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的方法。
用分子除以分母,把所得的商写在带分数的整数位置上,余数写在分数部分的分子上,仍用原来的分母作分母。
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的方法。
(两种)
把带分数分成整数与真分数的和的形式,把整数化成用真分数的分母作分母的假分数,再加上原来的真分数,就可以把带分数转化成假分数。
将整数与分母相乘的积加上分子作分子,分母不变。
分数基本性质
【知识点】:
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联系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以及商不变的规律,来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子相当于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数,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因此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也是不变的。
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找最大公因数
【知识点】:
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两数公有的因数是它们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找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运用找因数的方法先分别找到两个数各自的因数,再找出两个数的因数中相同的因数,这些数就是两个数的.公因数;再看看公因数中最大的是几,这个数就是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会找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
补充【知识点】:
找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可以先找出两个数中较小的数的因数,再看看这些因数中有哪些也是较大的数的因数,那么这些数就是这两个数的公因数。
其中最大的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例如:
找15和50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可以先找出15的因数:
1,3,5,15。
再判断4个数中,哪几个也是50的因数,只有1和5,1和5就是15和50的公因数。
5就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如果两个数是不同的质数,那么这两个数的公因数只有1。
如果两个数是连续的自然数,那么这两个数的公因数只有1。
如果两个数具有倍数关系,那么较小的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也可适当的把短除法求公因数介绍给学生。
(据学生实际情况而定。
)
4与所有奇数的最大公因数是1;4与4的倍数的最大公因数是4。
约分
【知识点】:
理解约分的含义。
把一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除以公因数,分数的值不变,这个过程叫做约分。
理解最简分数的含义。
像这样分子、分母公因数只有1了,不能再约分了,这样的分数是最简分数。
掌握约分的方法。
约分的方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用两个数的公因数一个一个去除,另一种是直接用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去除。
补充【知识点】:
比较分数大小时,分母相同的、分子相同的可以直接比较,有些时候分子分母都不相同可以采用约分后进行比较的方法。
例如:
○
找最小公倍数
【知识点】:
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含义。
两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两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最小公倍数。
找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先找出两个数各自的倍数(限制一定的范围内),再找出公有的倍数,最为两个数的公倍数,看看这些公倍数中最小的是几,这个数就是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两个数公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因此只有最小公倍数没有最大的公倍数。
补充【知识点】:
其他找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找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可以先找出两个数中较大的数的倍数(限制一定的范围内),再看看这些倍数中有哪些也是较小的数的倍数,那么这些数就是这两个数的公倍数。
其中最小的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例如:
找6和9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50以内)可以先找出9的倍数(50以内)有:
9,18,27,36,45,再从这些数中找出6的倍数18,36,18和36就是6和9的公倍数,18是最小公倍数。
如果两个数是不同的质数,那么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两个数的乘积。
如果两个数是连续的自然数,那么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两个数的乘积。
如果两个数具有倍数关系,那么较大的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也可适当的把短除法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介绍给学生。
(据学生实际情况而定。
)
分数的大小
【知识点】:
理解通分的含义。
把分母不相同的分数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并且分母相同的分数,这个过程叫作通分。
通分的两个要点:
和原来分数相等。
分母相同的数字。
分数大小比较。
同分母分数相比较,分子越大分数越大。
同分子分数相比较,分母越小分数越大。
分子分母都不相同的分数相比较的方法。
用通分的方法把分母不相同的分数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并且分母相同的分数,再比较大小。
是把两个分数化成分子相同的分数,再比较大小。
补充【知识点】:
通分一般以最小公倍数作分母。
数学与交通
相遇
【知识点】:
分析简单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路程=速度时间
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强调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
(1)找到题中的等量关系式
(2)解设所求量为x
(3)根据等量关系式列出相应的方程
(4)解答方程,注意结果无单位名称。
(5)检验做答。
补充【知识点】:
速度=路程时间时间=路程速度
【知识点】:
会利用已有的知识,依据实际情况给出较经济的方案。
掌握用列表法解决问题。
看图找关系
【知识点】:
能读懂一些用来表示数量关系的图表,能从图表中获取有关信息,体会图表的直观性。
结合实际问题情境,分析量与量之间的关系。
根据图的变化确定或描述行为、事件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