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教育.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741253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9.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孩子教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孩子教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孩子教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孩子教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孩子教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孩子教育.docx

《孩子教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孩子教育.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孩子教育.docx

孩子教育

孩子“爱心”教育与培养

一、爱心现状

“众‘心’捧‘爷’”图

爷爷

(注:

众心捧“爷”的爷是指我们家庭里的“小皇帝”、“小公主”。

四月的一天下午,我在卫生院的走廊里看到:

一个小男孩因疝气手术后,一直哭泣。

孩子的妈妈只好抱着他在走廊里走着,由于孩子哭的伤心,妈妈不时说“孩子,妈妈不能代替,只要能代替的事,妈妈一定会代替的”。

因为吊针打在脚上,爸爸只好在旁边将孩子的脚捉住。

爷爷一只手捉着输液管,另一只手把吊瓶举得高高的。

奶奶在一边不停地给孩子擦着眼泪。

外公提着装水的瓶子,随时准备孩子要水喝。

外婆提着食品袋,时刻准备着给孩子吃。

六个人围住孩子在走廊里一来一去地走了近三个小时之多。

病房里有个同志情不自禁地说“这就是爱”。

我想“这就是‘众心捧爷’”。

从改革时期开始,我们的孩子就享受着如此众多人的关心、爱护。

一个个捧出一颗颗鲜红的血淋淋的爱心,献给我们的孩子。

家长的爱心有两种情况,一颗是对孩子的爱心;一颗是对孩子之外的他人的爱心。

我们先看家长对孩子的爱心,

1、无私奉献。

父母、爷爷、奶奶对孩子的无私奉献精神在我们的家庭生活随处可见。

一个老红军爷爷照顾孙子,给孙子讲骑兵勇敢善战的故事。

孙子就要把爷爷当马骑,爷爷不得不行呀!

否则孙子就会耍性子。

一天,我在路上走听到两个去上学的小朋友在谈话,一个小朋友说:

“我们家很好,我爸爸爱吃鱼尾巴,我妈妈爱吃鱼头,我爱吃鱼身子。

”我想,哪有只爱吃鱼头鱼尾巴的父母呢?

有本书上介绍:

一个小女孩的妈妈生病在医院住着。

第二天,小女孩准备与爸爸一块去看妈妈。

为此小女孩特在水果摊上买了一个大的,有几处伤疤的烂苹果。

爸爸问孩子:

“你为什么要挑选个烂苹果给妈妈呀?

”孩子回答说:

“因为妈妈平时最喜欢吃烂苹果、梨子、桔子。

2、无限包揽。

父母、爷爷、奶奶对孩子的无限包揽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比比皆是。

为了孩子我们的家长老早起床给孩子做好吃的,随后喊孩子起床,帮孩子穿衣服、穿鞋子,接着是给孩子挤牙膏,倒洗脸水、给孩子洗脸,再接着是给孩子盛饭、拿筷子,请孩子吃饭。

再接下去就是给孩子整理书包。

最后是送孩子上学去。

一天,一个读二年级小女孩到了学校大门口,问爸爸要书包,结果书包忘在家里了。

小女孩立马哭了起来,嘴里不停地骂着爸爸。

无奈的爸爸安慰孩子稍等,爸爸马上给你拿来。

爸爸掉转摩托车飞也似的跑回家。

针对孩子的爱心情况,我在杜岗小学学前班和一年级家长中做过这样调查。

孩子方面:

给家长盛饭、拿筷子;给家长端洗脚水、拿鞋子;家长劳累回家给端凳子、倒水。

家长方面:

给孩子盛饭拿筷子;给孩子穿衣服穿鞋子。

分为四种形式:

经常主动、主动不经常、偶尔有一次、根本没有。

152个家长参加,孩子方面:

经常主动的占4.3%,主动不经常的占9.5%,偶尔有一次的占67.7%,根本没有的占25.5%。

家长方面:

一日三餐将孩子的饭盛好、筷子拿好,请孩子吃饭的占98.7%;孩子起床帮孩子穿衣服、穿鞋子的占92.7%。

3、家长自己认为孩子有爱心的占99.5%。

从1、2和3对比,我们可以得出一个什么结论?

3、应该支持的却不支持。

一天,一个小女孩饭后主动帮妈妈收拾碗筷,妈妈说不用她收捡。

孩子坚持着收捡,将碗搬进厨房水池边,不慎滑掉一个碗打破了。

妈妈跑进厨房就将孩子打了两筷子,说叫你不要捡,你要充能。

小女孩哭着跑出厨房,跑进自己的寝室哭着。

4、不该支持的大力支持。

“你们过分了,垃圾丢得满街都是!

”49岁的重庆环卫女工苏达会在抱怨街边游摊乱丢垃圾时说。

竟招来一个守摊的13岁女孩用鞋底抽打苏达会耳光。

让人更为气愤的是,女孩的父亲非但没有劝阻女儿的行为,反而称“打得好,该打!

”(7月11日《重庆晚报》)

从这个小小的事例中,我们看到:

这样的爱是扭曲的爱,是病态的爱。

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

不懂得感恩,就失去了爱父母的感情基础,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知道爱,又怎么可能知道爱他人、爱社会?

一个孩子如果心里没有爱,他的聪明、勇敢、坚强、无所畏惧等品质越是卓越,将来对社会构成的危险就越可怕。

据国家公安部资料显示:

未成年人犯罪率达到犯罪人数的83%,并呈不断上升趋势。

据教育专家调查中小学生的爱心情况得知:

80%的孩子存在自私、任性、专横霸道、冷漠无情、凶残无度、缺少爱心。

只有程度深浅之分,事情大小之分。

小学生重在自私、任性,轻微的专横霸道、冷漠无情;中学生重在专横霸道、冷漠无情、凶残无度。

不信吗?

我们来看下面几则资料:

资料1、《青少年杀母事件简录》

2000年1月17日下午,浙江省金华市一名17岁中学生——徐力,因不能忍受学习重负,用榔头杀死了自己的亲生母亲。

杀死母亲后移尸灭迹,还写字条欺骗父亲说妈妈去杭州“看病”了,居然照常参加了考试。

2001年3月1日,一位中年妇女被送往上海杨浦区中心医院抢救,胸部有4处伤口在汩汩流血,凶手不是别人正是她一直呵护有加的女儿。

2001年5月16日清晨,黑龙江省五常市一位妇女在家中被人杀害。

警方确定犯罪嫌疑人为死者的儿子,现为初中一年级学生的钟某。

据介绍,钟某用拆成两片的剪刀将睡梦中的母亲扎死,母亲的胸部、腹部被捅出20多个窟窿。

惟恐母亲不死,他又用水果刀将母亲的喉管割断,再把事先准备好的农药倒进母亲鼻子和嘴里。

之后,钟某拿走了母亲身上的2600元钱,脱下血衣逃离现场。

《中国青年报》

2006年1月18日《法制报》:

一名16岁少年因向母亲要零花钱时遭到打骂,竟举起匕首将母亲送上了不归路,随后欲服毒自杀。

2005年2月27日深夜,上海杨浦区一户民宅内,48岁的女主人邹某已酣然入睡。

猛然间,邹某感觉有重物压身,睁眼定神一看,竟见自己19岁女儿骑在身上,用枕头闷盖母亲。

“你疯啦!

盈盈!

”邹某叫喊着。

女儿死命用手捂住母亲的嘴,无法动弹的母亲只好咬女儿的手,女儿痛得松了手,用水果刀刺向母亲。

母亲体力愈见微弱,唯有气喘吁吁地哀求女儿住手……

资料2、《学生弑师事件择录》:

2008年10月21日,缙云县盘溪中学学生丁于真杀死老师潘伟仙。

丁于真经常请假不上课而是去上网。

10月20日丁于真以肚子痛为由请假两节课,超过请假时间未按时回校上课。

21日到校后潘老师与他在九年级组办公室谈话。

然后一起去丁于真外公家了解相关情况。

那个学生是骑着自行车载着潘伟仙到山下的公路再走上山的,她从来不会想到学生会害她,丝毫没有警觉。

她丈夫失业在家,还有一个5岁的孩子,现在她遇害了,家里也就垮掉了。

当天晚上丁于真照常回家吃饭、睡觉,第二天照常上学。

2008年10月4日山西朔州课堂之上,学生突然拿刀捅死老师。

被害的老师郝旭东家境贫寒,才华横溢,才上班不到40天。

2007年6月29日晚上成都理工大学女老师赵晶被材料化学学院学生杀死在厕所里。

2007年6月6日晚,湖北省安陆市一中高二年级班主任王小平在学校教师宿舍内被班上学生残忍杀害。

资料3、《青少年团伙犯罪案例略录》

2002年10月9日,福建省福清市警方破获一起在校中学生杀害在校生案,抓获陈某等五名犯罪嫌疑人,缴获作案工具两轮摩托车1部、六四式军用手枪子弹3发等物品。

9月29日晚9时许,陈某、郭某、黄某三人在受害者回家的途中等候,将受害者陈某殴打杀害后,用两轮摩托车将其尸体载到某水库,用石头绳子捆绑投入水中,然后躲藏于家。

于10月7日通过李某打勒索电话到受害者家中索要20万元人民币才破获此案。

2003年4月25日,永嘉黄田干警破获两起青少年犯罪团伙。

厉某等人、与当地社会上青少年组成的“十八党”团伙。

徐某等人组建了一个名为“十三鹰”的学生团伙。

两团火各有枪一支。

警方便立即连夜出战侦破,于4月26日深夜包围制枪犯罪嫌疑人张某并将其逮捕归案。

两名不满18岁的退学少年,凌晨从游戏机室出来后为找点刺激,竟将一名年约50多岁的乞丐“折磨”得奄奄一息,方才心满意足地离去。

乞丐当日死亡。

17名辍学少年组成3个抢劫团伙,自2004年6月以来,在梅河口市、东丰县、辉南县疯狂抢劫出租车司机、中小学生、商店、行人财物,9个月作案12起。

3月9日,梅河口市公安局将涉案的5名犯罪嫌疑人抓获。

经审,5名犯罪嫌疑人交代了由17名青少年组成的3个抢劫团伙,自去年6月共抢劫作案12起的犯罪事实。

15岁少年杀人致死。

3月11日晚11时,南宁市边阳派出所接群众报警称,在北际路某超市旁的一家桌球室里,一青年黄某被一伙小青年持刀追砍,黄某想跑回家但在其家门口因失血过多当场死亡。

3月13日晚,南宁市永新公安分局依法将王某等10名涉案人员刑事拘留。

够啦!

《学生相互残杀剪辑》、《学生自杀简录》就不一一例举。

这几则资料足以证明我们家长、学校、社会教育、培养孩子的爱心结果;血淋淋的杀母、弑师、团伙犯罪案足够引起我们震惊、颤栗和对教育的思考。

面对如此人性灭绝的镜头,我们不禁要问,是什么原因让这些孩子如此残暴?

是社会问题、是学校问题,但我认为家长要负主要责任。

根据上述所讲情况,家长在孩子爱心教育、培养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

一是家长爱心过大。

无私奉献的爱和无限包揽的爱,造成这些“小皇帝”、“小公主”从小娇生惯养,要啥有啥,要啥给啥,使孩子从小养成好逸恶劳,追求享受的不良习惯,并普遍存在任性、孤僻、内向、骄横、脆弱的心理、性格特点。

小时候是个趣儿,长大了是个事儿。

俗话说“娇儿不孝,娇狗上灶”。

 二是家长方法不当。

1、该支持的不仅不支持,而且坚决反对,甚至给予严厉惩罚;2、该惩罚的不仅不惩罚,却大力表扬,甚至给予奖励;4、应该遵循成长发展规律,却使用“拔苗助长”;5、应该放手的不仅不放手,却全线包揽。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基本组织单元。

一个人从出生到长大成人,大部份时间是在家里度过的,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虽然说家庭教育是全方位的教育,但是在全方位里有主次之分,孩子的思想道德形成家庭是主要阵地,尤其是早期的家庭教育,对一个孩子的爱心建立、思想品德素质优劣形成起着关键作用。

所以说,良好的家庭教育不仅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一道坚固防线,也是造就人才是否合格的重要摇篮。

孩子的爱心又是怎样形成的呢?

这要从孩子产生爱心的根源说起。

孩子的爱心形成又分两种现象。

一是长期模仿家长的言行举止自然形成的。

二是长期在家长的具体教育指导下形成的。

首先,我们还是从孩子的爱心是在长期模仿家长的言行举止自然形成说起。

模仿是人类基础的学习手段之一。

孩子在孩童时期模仿力特别强,很容易受家庭任意成员的影响。

中央电视台有个公益广告,一位年轻的妈妈天天下班回家就到生病的妈妈床边问候妈妈一声,晚上总端水给妈妈洗脸洗脚。

孩子对妈妈的一举一动看在眼里,想在心里。

几天后的一个晚上,孩子见妈妈回家后,也拿盆子给妈妈端来一盆洗脸洗脚的水。

妈妈看见儿子端来一盆浪花四溅的水,并溅得衣服都湿了,又是高兴又是心疼,忙接过盆子说:

“我孩子真长大了,学会关心人了。

一天早晨,我遇见谭三的妈妈拿根竹条子撵孩子上学。

孩子见妈妈拿着棍子来了,背起书包就跑。

妈妈见孩子跑就撵,一边撵一边说:

你狗日的,打死你个王八日的不想上学······,一边用竹条打地。

又说:

你砍头的,不读书你将来不是土匪就是强盗······

当天下午放学,我在路上碰见谭三和同学回家。

谭三手里拿了根棍子走在一男生后边,嘴里不停地说:

你狗日的,你个挨枪子的,你王八日的还想跑,打死你个砍头的,你不听话长大了不是土匪就是强盗。

一边说一边用棍子打地。

孩子幼小,还没有分辨是非对错的能力,不论好坏他都学,并学以致用。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就是这个道理。

其次,孩子的爱心是长期在家长的具体指导下而形成的。

在孩子言行举止中,随时随地都可以发现孩子有爱心或缺少爱心。

一天老师讲完课,学生写作业,一学生发现邻桌的同学忘记带笔,就将自己备用的笔主动借给他。

此事得到老师的表扬,他很高兴。

放学后,学生高高兴兴地一回到家就向妈妈汇报。

妈妈听后不是像老师一样表扬,却是批评孩子“傻”,说“笔是用钱买的”,强调孩子以后不能那样做。

同样的事情在不同人的认识下,会产生不同的教育思想。

这位家长也是应该支持而不支持,并发出错误的教育指令。

一个孩子在《思想品德》课本里学习了《孝敬父母》一课,晚饭后孩子主动给爷爷端洗脚水,不慎溅湿了衣服,妈妈一见大发脾气,责怪孩子不该做,责怪爷爷想享受。

夺下水盆扔在地上,水溅一地。

拉着孩子去换衣服。

学校的教育刚刚在学生心里上产生火热的行为效应,却被我们家长错误指导“一瓢冷水浇得透心凉”。

一天,李家门前路边晒玉米。

天突变将降大雨,家里人操木锨、拿袋子,抗扫帚去抢收玉米。

六岁的孩子见了也找了一把扫帚跑了去帮忙。

本来就不宽的路,还留一半行车走人。

孩子拿着扫帚,低着头,用力的扫着。

爸爸一见孩子将玉米扫蹦进路边沟里,高喊叫孩子不要扫。

孩子未听继续扫着。

爸爸拢去就给孩子扇了两巴掌,手一提把孩子扔在路边站着不准动。

孩子不知何因,只是哭。

孩子热爱劳动、学习父母、体谅父母的一片爱心,被父亲的一巴掌打得荡然无存。

爱心是人性中最基本的东西,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素质。

《三字经》里说:

“人之初,性本善”。

孔子说:

“仁者爱人”,费尔巴哈说:

“爱是存在的标准——真理和现实的标准,客观上如此,主观上也是如此。

没有爱,也就没有真理”。

当今有的孩子爱心缺乏已成为当前家庭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任务。

二、懂得爱心

家长究竟该怎样培养孩子的爱心呢?

首先要弄明白爱、爱心和爱心教育特点。

1、爱。

一对恋人曾这样对白说。

女人问男人“你说,爱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男人想了想说:

“是生与死吧?

你想啊!

一个人宁愿为另一个人去死,不是爱的最高境界吗?

”女人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说:

“开始,我也是这么认为的”。

男人问“那你说什么是爱?

”女人笑了笑说:

“是习惯,当你习惯一个人生活中的习惯,你就真的爱上他了。

爱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习惯的认同。

爱到最高境界就是认同了他的习惯。

例如,一个女人习惯了一个男人的鼾声,从不适应到习惯,再到没有他的鼾声就睡不着觉,这就是爱。

一个男人习惯了一个女人的任性、撒娇,甚至无理取闹、无事生非,这就是爱。

总之,一个人会为了另一个人去改变、去迁就,这就是爱。

爱的哲学有时候就是这么简单,就在生活的点滴里。

你如果始终不能适应一个人,不能适应他的所有习惯,那只说明你没有爱他,或者说你还未达到爱的境界,因为爱就在这些细节里。

当你已经习惯你的爱人所有习惯,比如他衣服的烟草味、汗味,比如他一看电视就打瞌睡,却半夜起来看足球。

如果这些你都已习惯,那么你就不会再问“爱是什么”这样愚蠢的话题了。

这个女孩所讲的爱,她从一般的恋人、夫妻爱的角度理解,有她一定的道理。

但只是普通的低标准、成人间的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的爱;只是单一爱屋及乌的生活爱。

可对孩子的爱,能不能这样理解呢?

不行。

夫妻的爱、恋人间的爱和父子、母子间的爱是有很大区别的。

夫妻是成人,是已被前人塑造成熟的人。

他们的意志、性格、道德准则早已被前人和社会塑造成型,到了难以更移的地步。

可父母对子女爱就不一样,父母对孩子的爱是在塑造又一代新人的成长,使又一代新人成为什么样的人的问题。

因此,我说父母对孩子的爱它包含着这样几个方面:

是关心、帮助、给与、奉献的爱;是理解、体谅、尊重的爱;是义务、责任、原则的爱;是博大、理性、公平、高尚的爱;是培养、教育成什么样的人的爱。

如果夫妻相互间负责任的爱,除了那个女孩讲的爱外,也具备着这些方面的爱。

爱又分为大爱和小爱。

大爱和小爱的不同之处是:

大爱是没有阶级,没有种族,没有国界之分。

因此大爱是大到对人民、对国家、对对人类之爱;小到对需要帮助的某个人、某个群体的爱,哪怕是在公共汽车上给老人、小孩、孕妇让一个座,或是当别人的东西掉在地上帮助捡起来,这些都是大爱。

大爱散发出爱心的公益力量,让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让铁石心肠的人受到震撼;让贫困交迫的人感到温暖;让落寞孤寂的人享受到心灵滋润;让高热发昏的人能冷静的思考等等。

小爱是指父母之爱,兄妹之爱,夫妻之爱,简单地说,就是家庭亲人间的爱。

这种爱我们也要看重她、珍惜她,他的伟大也常常让我们感动。

因为他们之间的爱给社会带来和谐、发展、繁荣;因为她们的爱是真心实意的,是发自内心深处的。

没有和谐家庭的存在,就没有和谐社会的存在。

大爱是建立在小爱的基础之上,没有小爱就不可能成就大爱。

就如“万丈高楼平地起”一样。

我们家长在教育、培养孩子爱心的过程中,必须从小爱做起。

连父母都不爱的孩子难道能爱人民、爱国家、爱社会、爱人类吗?

2、爱心。

爱心是很简单的,就是对那些需要帮助的个人或群体人奉献一份关爱之心。

它没有大爱和小爱之分,但有是非之分。

只要你能及时对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尽自己所能伸出的援助之手,你就在奉献爱心。

哪怕是自己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等。

做起来很简单,可以是给遇到困难的人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关心的眼神、一个热情的拥抱;给孤独的老人一点儿时间,陪他们聊聊天、散散步;给饥寒交迫的人一碗热乎乎的稀饭、一个能充饥的馒头;帮助生活不能自理的人,打扫一下卫生、洗一次脸、梳一次头……

既然如此简单,我们就应该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一旦我们这样做了,我们的亲情就升华成了爱心,小爱就升华成了大爱。

什么是爱心?

爱心就是对需要帮助的个人和群体人的关爱之心,它是一颗有生命的种子,是一种力量的延续。

3、爱心教育。

爱心教育就是通过种种的方式方法有效提升他人对正义的、善良的、美丽的、悲弱的人和事给予关心、帮助、支持、援助的教育,是培育和弘扬他人的人性中善良的一面,压缩和取缔他人人性中邪恶的一面的教育,是人生道德教育的核心部分,是他人思想健康成长的根本动力。

注意是通过教育“有效提升”人的爱心的教育。

4、爱心教育的具体要求。

(1)、全面性。

爱心教育是全方位的教育,包括对他人、对自己、对学校、对社会、对人民、对祖国、对自然的全面协调的爱的教育,反对唯我无他人(学校、社会、人民)、唯人类无自然的的极端性教育。

(2)、实际性。

爱心教育是立足于最基本、最具体、最实际的生活教育,对自己、同学、父母、老师、学校的触手可及的人和事,结合正反两方面的实例,矫正孩子日常活动中出现的一些错误的行为和观念。

在符合孩子的心理、生理等基本情况下,如倡导孩子在家里帮父母做一点家务;节约和珍惜每一分钱、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一粒米、一件衣服、一件卫生用具、一件公物或私物;关心家庭全部成员;在学校爱护一草一木、尊重老师、团结同学,关心他人,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在社会为灾区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

结合日常学习和生活实际,让孩子感觉对他人献爱心的快乐,从中受到教育,获得认识上的提升。

(3)、原则性。

爱心教育是有原则的教育。

爱心教育是爱而有格的教育,不是父母对子女的溺爱性教育;爱心教育是高尚的道德教育,不同于男女之间爱情中的爱心教育;爱心教育是一种爱憎分明的教育,绝不是哥们义气的狭隘的爱的教育。

(4)、实质性。

爱心教育是对人性中善的弘扬教育。

在孩子身上挖掘、培植、扩大孩子的人性中善良的一面,控制、压缩、屏除孩子的人性中邪恶的一面。

要求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从点滴的善事做起,拒绝和抵制任何恶念、恶为,建立高尚的人生世界观。

(5)、目的性。

爱心教育是着眼于理性思考的教育,着眼于对人民、对党和对祖国的无限热爱的情感培养,着眼于对人民、对祖国永远热爱的坚定信念的教育。

爱心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做善良而高尚的人,学会做有益于自己、他人、祖国和社会的人。

因此,爱心教育以具体的生活实际为起始点,以爱家庭、爱人民、爱祖国、爱社会为落脚点。

培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为人民服务的,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实施爱心

如何加强孩子的爱心教育培养呢?

我只能根据从事教育工作实践谈谈个人的点滴见解,以抛砖引玉之用。

1、培养孩子的爱心从小事做起。

所谓小事就是根据孩子年龄、身体情况做力所能及的事。

之所以培养孩子有爱心从小事做起,是因为孩子小,只能做小事。

如在家里扫地、擦桌子、洗碗、洗衣服、收衣服、叠被子等等。

这些事孩子实际是喜欢做,在家长的天天示范下,孩子实际会做。

只是我们家长愿不愿意让他们做而已。

例如我在前面说到的孩子洗碗的事。

一个小女孩饭后主动帮妈妈收拾碗筷,对孩子来说是件高兴的事。

一是心情好,愿意做这件事;二是孩子在家长的榜样引导下想学习做事情;三是孩子有了初浅的爱心,想替爸爸、妈妈减轻劳动负担。

可妈妈为什么说“不要你收捡”?

一是认为孩子小,心疼孩子;二是认为孩子小不会做事,怕孩子做坏了。

三是还不懂得怎样教育引导孩子做事。

结果孩子将碗搬进厨房水池边,不慎滑掉一个碗打破了。

可妈妈跑进厨房就顺手将孩子打了两筷子,还厉声责怪、吵骂孩子一番。

这样做的家长就不对了。

孩子初学做事怎么没有不出差错的时候呢?

孩子打破了碗心里本身就很难受,不好意思面对大人。

大人洗了那么多年的碗,不也有失手的时间吗?

对于孩子来说“失败是成功之母”。

可你这么一打,打掉了孩子的好心情,打折了孩子想学习做事的苗头,打灭了孩子对父母的一片爱心。

一个称职的妈妈就不会这样做。

当孩子一说要帮妈妈收拾碗筷,妈妈会说:

“哎吆!

我的孩子真长大了,会帮妈妈做事了。

”妈妈用表扬的口气鼓励孩子学习做事,孩子的心情会更加愉快,做事的劲头会更大。

接着妈妈又说:

“我的孩子做事一定很细心,一定会做得很好。

”妈妈用欣赏的口气教育孩子做事要细心,要做好,孩子听这话后,做事会立即小心起来。

结果事与愿违,孩子将碗搬进厨房水池边,不慎滑掉一个碗打破了。

妈妈立即过去安慰孩子“孩子不用怕,做事总有失手的时候,妈妈前些日子洗碗不也打破过的吗?

以后小心就是了。

没有失败哪有成功呢?

”孩子给碗打破了,妈妈不是批评她,而是安慰她,要求孩子学习做事不要泄气,失败是有的,失败后头就是成功,妈妈也失败过。

当孩子听到妈妈的话,孩子的心理由起初的紧张、害怕、难受变得平静、舒坦、愉快起来。

为了缓解孩子的心情,妈妈又说:

“桌子上还有两个碗,请你再给它拿来”妈妈这句话不仅给孩子搬了梯子下来,而且仍然相信孩子会做好事情,使孩子完全消除了心理的一切顾虑。

孩子这次拿碗一定很小心翼翼。

立即培养了孩子做事的细心心理,长期以往孩子自热而然会养成有爱心、爱做事、会做事的好习惯。

为什么我们有些家庭的孩子做什么事就能做好,大家都称赞他是个好孩子;为什么我们有些家庭的孩子做什么事不能做好,大家都说他是“百事不成”的孩子呢?

那就是我们家长的教育方法反差太大的原因。

2、培养孩子的爱心家长是否换位实施。

我们在座的全是小学生家长,孩子最小的也是六岁。

还是借用上面的调查表说:

一年级学生家长一日三餐将饭盛好、筷子拿好后请孩子吃饭的占98.7%;孩子起床家长帮孩子穿衣服、穿鞋子的占92.7%。

这则数据说明我们的家长无限包揽的力度大,面积广,简直不给孩子留有自食其力的机会,显示爱心的时间。

从今天开始我们的家长与自己孩子换个位置试一试看,看看孩子会是什么反应。

有一个母亲要求孩子洗碗,孩子不同意。

妈妈多次与他说,毫无效果。

一天妈妈写一纸条贴在门上:

“罢工通知,因妈妈工作很辛苦,让孩子帮忙洗碗,但孩子只知道享受权利,却不肯尽义务,所以,从今天起妈妈不做饭了。

个人自行解决吃饭问题。

”一连几天妈妈一直不肯做饭,孩子只能啃面包,孩子急了,找到妈妈承认错误,要求洗碗。

妈妈说:

“不是洗一天碗,而是洗一年碗。

”孩子说:

“洗十年,洗一辈子也行,只要妈妈做饭就好。

这一“罢工通知”很见效,不仅一日三餐洗碗,还主动帮妈妈干起力所能及的许多家务事。

有一个大学毕业的孩子,毕业后找了三份工作就不满意,一份因脏而辞去,一份因累而辞去,一份因工资低而辞去。

后来干脆回家坐享其成。

三月后,父母实在看不下去,夫妻俩商量丢下家给儿子,他们外出打工。

走前给儿子写下一留言条:

“孩子,家里仅有的300元钱留给你,我们外出打工了。

”两天后,孩子也捡起行李外出找工作了。

临走前给舅舅家留一纸条:

“舅舅,外甥出外找工作了,再苦再累我也会干下去的。

爸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少儿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