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文言文阅读.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739895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傅文言文阅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傅文言文阅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傅文言文阅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傅文言文阅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傅文言文阅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傅文言文阅读.docx

《傅文言文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傅文言文阅读.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傅文言文阅读.docx

傅文言文阅读

傅文言文阅读

【篇一:

傅文言文阅读】

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

7题。

孙傅,字伯野,海州人,登进士第,为礼部员外郎。

时蔡条为尚书,傅为言天下事,劝其亟有所更,不然必败。

条不能用。

迁至中书舍人。

宣和末高丽人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素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秦贬蕲州安置给事中许翰以为傅论议虽偶与轼合,意亦亡他,以职论事而责之过矣,翰亦罢去。

靖康元年,召为给事中,进兵部尚书。

上章乞复祖宗法度,钦宗问之,傅曰:

“祖宗法惠民,熙、丰法惠国,崇、观法惠奸。

”时谓名言。

十一月,拜尚书右丞,俄改同知枢密院。

金人困都城,傅日夜亲当矢石,金兵分四翼噪而前,兵败退,坠于护龙河,填尸皆满,城门急闭。

是日,金人遂登城。

二年正月,钦宗诣金帅营,以傅辅太子留守,仍兼少傅。

帝兼旬不返,傅属贻书请之。

及废立檄至,傅大恸曰:

“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

”金人来索太上,帝后、诸王、妃主,傅留太子不遣。

密谋匿之民间,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并斩十数死囚,持首送之,绐金人曰:

“宦者欲窃太子出,都人争斗杀之,误伤太子。

因帅兵讨定,斩其为乱者以献。

苟不已,则以死继之。

”越五日,无肯承其事者。

傅日:

“吾为太子傅,当同生死。

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者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

”遂从太子出。

金守门者曰:

“所欲得太子,留守何预?

”傅曰:

“我宋之大臣,且太子傅也,当死从。

”是夕,宿门下;明日,金人召之去。

明年二月,死于朔廷。

绍兴中,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忠定.(节选自《宋史?

孙傅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

a.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b.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罝/

c.宣和末/髙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田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拭奏/贬蕲州安置/

d.宣和末/髙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罝/

解析:

可根据年号、官职名、句意、标志来断句。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d)

a.登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政成为进士。

b.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c.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钦宗。

d.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解析:

太子又称皇储、储君或皇太子,是我国封建王朝中皇位的继承人。

不能指其他儿子。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C)

a.孙傅入仕以后,积极向上建言。

他担任礼部员外郎,对尚书蔡修纵论天下大事,劝蔡迅速有所变更,否则必将失败,可惜他的建议没有被采纳。

b.孙传上奏,请求恢复祖宗法度,他任兵部尚书,从效用角度评价祖宗法度和熙、丰年间的法度,批评崇观年间的法度,受到时人赞许。

c.孙傅不畏金人,努力保全太子。

金人掳走钦宗后又索求太子,他密谋藏匿太子,杀二宦官将首级送至金营,欺骗金人说,这就是误伤太子之人。

d.孙傅舍身取义,死后谥为忠定。

太子被迫至金营,孙傅随往,却受到守门者劝阻,他表示身为太子傅,应誓死跟从太子;后被金人召去,死于北廷。

解析:

“金人来索太上,帝后、诸王、妃主,傅留太子不遣”金人掳走钦宗后又索求太上皇徽宗,不是太子。

“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杀了两个外貌像宦官的人,不是杀的宦官。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

我只知道只有我们的君主能做中国的皇帝,如果立异姓人做皇帝,我就为此而死。

解析:

“帝”、“苟”、“死”各1分,句意2分。

(2)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

金人虽然不索取我本人,我也应当跟太子一起去,求见两位酋长当面谴责我们,或者还有可能把事情办好。

解析:

“俱”“面”“庶或”各1分,句意2分

全文翻译:

孙傅,字伯野,是海州人,考中了进士。

担任礼部员外郎一职。

当时蔡条是尚书,孙傅给他陈述天下的事情,劝告他要立即有所变更。

不这样的话一定会失败。

蔡条没有采用他的话。

升到中书舍人。

宣和末年,高丽人入朝进贡,使者经过的地方,征调民夫整治舟船,骚动混乱,大量耗费。

孙傅说,索求民力以至于妨害了农业生产,这样对于中原地区没有一点好处。

在想认为他说的和苏轼的话相同,就上奏皇帝把他贬为蕲州安置。

给事中许翰认为孙傅的言论虽然偶尔与苏轼的相合,本意也没有别的,只是就职论事责备的有点过头而已。

许翰也被罢职离开。

靖康元年,朝廷征召孙傅担任给事中,晋升为兵部尚书。

他上奏章请求恢复祖宗的法令制度,钦宗问他原因,他说:

“祖宗的法令能让百姓受惠,熙丰年间的法使国家受惠,崇观年间的法令使奸人得到好处。

”当时的人认为他说的是至理名言。

靖康十一月,被任命为尚书右丞,不久又改任为枢密院同知,金人包围了都城,孙傅日夜亲自抵挡箭石。

金兵分四面鼓噪着前进,宋兵败退,掉到了护龙河中,尸首都把护龙河填满了,城门急忙紧闭。

这一天,金人于是登上了都城。

靖康二年正月,钦宗到金国大帅的营帐求和,让孙傅辅佐太子留守都城,依然兼任少傅,二十天了皇帝也没有返回。

孙傅多次写信请求进过送还皇帝。

等到废钦宗立金人的文书到达,孙傅非常悲痛地说:

“我只知道只有我们的君主能做中国的皇帝,如果立异姓人做皇帝,我就为此而死。

”金人来索求太上皇、皇帝皇后、诸位王爷,嫔妃。

孙傅留下了太子不遣送。

秘密地谋划着把太子藏到民间,另外找到了像宦官的两个人杀了他们,并杀了几十个死囚,带着他们的首级送给了金人,对金人说:

“宦官想要私下里让太子出城,城门口的人互相争斗杀了他们,误伤了太子。

趁着大帅的军队讨伐平定的机会,杀了这些作乱的人来献上,如果还是不停止,我就只有用死来继续。

”过了五天,没有肯承担这件事情的人,孙傅说:

“我是太子的老师,应当和太子一同生死。

金人虽然不索取我本人,我也应当跟太子一起去,求见两位酋长当面谴责我们,或者还有可能把事情办好。

”于是跟从太子一起前往。

守门的人说:

“金人想要的是太子,留守你参与什么?

”孙傅说:

“我是宋朝的大臣,三太子的老师,应当誓死相随。

”这一天晚上,留宿在城门下,第二天,被金人召去。

第二年二月,死在北廷。

绍兴年间,追赠他为开府仪同三司,谥号忠定。

【篇二:

傅文言文阅读】

傅珪,字邦瑞,清苑人。

成化二十三年进士。

改庶吉士。

弘治中,授编修,寻兼司经局校书。

与修《大明会典》成,迁左中允。

武宗立,以东宫恩,进左谕德,充讲官,纂修《孝宗实录》。

时词臣不附刘瑾,瑾恶之。

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正德六年代费宏为礼部尚书。

礼部事视他部为简,自珪数有执争,章奏遂多。

帝好佛,自称大庆法王。

番僧乞田百顷为法王下院,中旨下部,称大庆法王与圣旨并。

珪佯不知,执奏:

孰为大庆法王,敢与至尊并书,大不敬。

诏勿问,田亦竟止。

珪居闲类木讷者。

及当大事,毅然执持,人不能夺,卒以此忤权幸去。

教坊司臧贤请易牙牌,制如朝士,又请改铸方印,珪格不行。

贤日夜腾谤于诸阉间,冀去珪。

御史张羽奏云南灾,珪因极言四方灾变可畏。

八年五月,复奏四月灾,因言:

春秋二百四十二年,灾变六十九事。

今自去秋来,地震天鸣,雹降星殒,龙虎出见,地裂山崩,凡四十有二,而水旱不与焉,灾未有若是甚者。

极陈时弊十事,语多斥权幸,权幸益深嫉之。

会户部尚书孙交亦以守正见忤,遂矫旨令二人致仕。

两京言官交章请留,不听。

珪归三年,御史卢雍称珪在位有古大臣风,家无储蓄,日给为累,乞颁月廪、岁隶,以示优礼。

又谓珪刚直忠谠,当起用。

吏部请如雍言,不报。

而珪适卒,年五十七。

嘉靖元年录先朝守正大臣,追赠太子少保,谥文毅。

(节选自《明史傅珪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b)

a.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b.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c.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d.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命题透析:

此题主要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

要求选择正确的断句项。

答案选。

思路点拨:

断句的方法很多,比如虚词标志法,句意断句法等等。

但是作为人物传记中的叙述语句,最好先抓人物事件,这句话主要讲傅珪参与修撰,因此而被降职和升官的历程,意思是:

说《会典》成于刘健等人,靡费很多,降参与修撰者的官,傅珪降为修撰,不久因《孝宗实录》修成,晋升左中允,再次晋升至翰林学士,历任吏部左、右侍郎。

然后做语法分析,即可得到答案。

同时选择题,可以比对排除。

所以选b。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a.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土地、户籍等职事,部长官称为礼部尚书。

b.教坊司是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专管雅乐以外的音乐、歌舞的教习等演出事务。

c.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

d.历史上的两京有多种所指,文中则指明代永乐年间迁都以后的南北两处京城。

命题透析:

此题文言中的文化常识,题目比较简单。

要求选择不正确项。

答案选a。

思路点拨:

四个选项涉及的文化常识都是常见的,仔细辨析即可得到答案。

选a。

a项中土地、户籍等职事归户部掌管。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c)

a.傅珪进入仕途,参与纂修文献。

弘治年间,他兼任司经局校书,参与编修《大明会典》得以升职;武宗继位,他进位左谕德,充讲官,修撰《孝宗实录》。

b.傅珪任职礼部,劝谏讲究策略。

他担任礼部尚书时,由于屡有争端,上奏增多;番僧因帝好佛求地百顷,他佯作不知皇上自称大庆法王,不理会给地的事。

c.傅珪守正不阿,反遭诬蔑报复。

每遇大事,他都能坚持己见,不肯随意改易。

因而触怒许多人;后因得罪权贵被迫退休,虽有言官请留,他仍坚持离职。

d.傅珪为官清廉,死后受到好评。

御史卢雍称赞他在位时有古代大臣风范,归乡后家无积蓄,艰难度日,嘉靖元年,他被列为先朝守正大臣,追谥为文毅。

命题透析:

此题主要考查文言文本的内容理解和概括、分析的能力。

选择错误项。

答案选c.

思路点拨:

c项后因得罪权贵被迫退休错误,原文是遂矫旨令二人致仕即(权贵)假托皇上诏命,让两个人辞去官职需要对照原文,并对原文相应语句做翻译,错误往往在细微处。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极陈时弊十事,语多斥权幸,权幸益深嫉之。

命题透析:

此题主要考查文言文本的内容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答案是:

极力奏陈其时社会弊病十件事,话语多指斥受宠的权贵,权贵愈加痛恨他。

思路点拨:

译出大意给3分,权幸嫉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本句比较简单,翻译中注意通顺即可。

权幸,权指权贵,幸指宠幸,这里是被宠幸,这是课本中的常用实词,如《阿房宫》中的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2)又谓珪刚直忠谠,当起用。

吏部请如雍言,不报。

命题透析:

此题主要考查文言文本的内容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答案是:

又认为傅珪刚正忠实,敢于直言,应当起用,吏部按照卢雍的话上奏,没有回复。

思路点拨:

译出大意给3分,忠谠报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本句同样不难,只状语后置如雍言需要注意。

参考译文

傅珪,字邦瑞,清苑人。

成化二十三年进士。

改任庶吉士。

弘治年中,授予编修一职,不久兼任司经局校书。

参与编修《大明会典》完成,迁任左中允。

武宗即位,因为东宫恩赐,升任左谕德,充当为皇帝经筵进讲的官员,编修《孝宗实录》。

当时文学侍从不攀附刘瑾,刘瑾很憎恨他们。

说《大明会典》在刘健等人手中完成,耗费很多,削减参与编修者的官职,降傅珪为修撰,不久因为《孝宗实录》编成,升任左中允,再升翰林学士,历任吏部左右侍郎,正德六年代替费宏担任礼部尚书。

礼部的事务与其它各部比较相对简单,但从傅珪开始多次直言规劝,章奏就多了起来。

皇帝喜好佛,自称大庆法王。

西域僧人求百顷田地作法王下院,皇帝的亲笔命令下到部里,说大庆法王的命令与圣旨等同。

傅珪假装不知道,执意上奏说:

谁是大庆法王,敢与皇帝并列,是对皇帝大不敬。

皇帝下诏不过问,求田之事也最终停止。

傅珪闲居时类似木讷不会说话的人,到担当大事时,毅然固执地坚持自己的意见,他人不能改变,最终因为这忤逆权贵佞臣而离职。

教坊司乐官臧贤请求换牙牌,式样要做得像朝廷官员的一样,又请求重新铸造他自己的方印,傅珪阻止没有做成。

臧贤经常在阉党面前指责傅珪,盼望着除去傅珪。

御史张羽奏报云南灾情,傅珪趁此竭力陈说四方灾害可怕。

正德八年五月,再次奏报四月灾情,傅珪于是进言说:

春秋二百四十二年,灾害六十九次。

现今从去年秋天以来,地震雷鸣,天降冰雹,辰星坠落,龙虎出现,地裂山崩,总共四十二次,加之水涝旱灾不断,灾害没有像这样严重的。

极力奏陈其时社会弊病十件事,话语多指斥受宠的权贵,权贵愈加痛恨他。

恰逢户部尚书孙交也因为恪守正道被欺凌,阉党就假托帝王诏命令二人退休。

长安和洛阳监官和谏官交互向皇帝上书请求二人留任,皇帝不听。

傅珪归家三年,御史卢雍称赞傅珪在位有古大臣风范,家里没有积蓄,每天为吃饭发愁,乞求发放每月的禄米和仆人每年的食米,以表示朝廷对官员的优待。

又认为傅珪刚正忠实,敢于直言,应当起用,吏部按照卢雍的话上奏,没有回复。

傅珪去世,终年五十七岁。

嘉靖元年录入先朝守正大臣,追赠太子少保,谥号文毅。

相关阅读:

【篇三:

傅文言文阅读】

歧傅歧,建威将军琰之孙。

仕梁,兼尚书金部郎。

母忧去职,居丧尽礼,服阕后疾废久之,复除始新令。

人有因相殴而死,死家诉郡,郡录其仇人,考掠备至,终不引咎。

郡乃移狱于始新,歧即令脱械,以和言问之,便即首服。

法当偿死,会冬节至,歧乃放其还家。

狱曹掾固争曰:

“古者有此,今不可行。

”歧曰:

“其若负信,县令当坐。

”竟如期而反。

太守深相叹异,遽以状闻。

歧后去县,人无老少皆出境拜送,号哭闻数十里。

至都,除廷尉正,入兼中书通事舍人,累迁安西中记室,兼舍人如故。

歧美容止,博涉能占对。

大同中与魏和亲,其使岁中再至,常遣歧接对焉。

太清元年,累迁太仆、司农卿、舍人如故。

歧在禁省十余年,参与机事,亚于朱异。

此年冬,贞阳侯萧明伐彭城,兵败,囚于魏。

三年,明遣使还,述魏欲通和好,敕有司及近臣定议。

左卫朱异曰:

“边境且得静寇息人,于事为便。

”议者并然之。

歧独曰:

“魏既新得志,何事须和?

必是设间,故令贞阳侯遣使,令侯景自疑,当以贞阳侯易景,景意不安,必图祸乱。

若许通好,政是堕其计中。

且彭城去岁丧师,涡阳复新败退,今使就和,益示国家之弱。

和不可许。

”异等固执,帝遂从之。

及遣使,景果有此疑,遂举兵入寇,请诛朱异。

二月,侯景于阙前通表,乞割江右四州安置部下,当解围还镇。

敕许之乃于城西立盟求遣召宣城王出送歧固执宣城王嫡嗣之重不宜许之乃遣石城公大款送之。

及与景盟讫,城中文武喜跃,冀得解围。

歧独言于众曰:

“贼举兵为逆,岂有求和?

”及景背盟,莫不叹服。

寻有诏,以歧勤劳,封南丰县侯。

固辞不受。

宫城失守,岐带疾出围,卒于宅。

【注】侯景:

东魏旧将,降梁,后又举兵反梁,史称“侯景之乱”。

大款:

隆重盛大的礼节。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敕许之乃于城西立盟求遣召宣城王出送歧固执宣城王嫡嗣之重不宜许之乃遣石城公大款送之

b.敕许之乃于城西立盟求遣召宣城王出送歧固执宣城王嫡嗣之重不宜许之乃遣石城公大款送之

c.敕许之乃于城西立盟求遣召宣城王出送歧固执宣城王嫡嗣之重不宜许之乃遣石城公大款送之。

d.敕许之乃于城西立盟求遣召宣城王出送歧固执宣城王嫡嗣之重不宜许之乃遣石城公大款送之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服阕”指封建时代官员父母去世后,去官回家守孝三年,丧期满之称。

b.“大同”“太清”都是年号,用于纪年,年号不能任意改换,一帝一年号。

c“江右”指长江下游以西的地区,因古代地理“江”特指长江,又以西为右。

d.傅歧被封为南丰县侯,“县侯”是“列侯”的一种,有自己的封地。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傅歧曾经仕途偃蹇。

最初在梁担任官职,兼任尚书金部郎。

因母亲去世辞去官职,后因疾病被闲置了很久,后被任命为始新县令。

b.傅歧才能卓异,方法独特。

郡府对在斗殴中致死人命的罪犯严刑审讯,毫无结果;始新县令傅歧凭自已的能力轻而易举地让案子解决了。

c.傅歧见解独特,长于辩才。

魏国指使败将萧明派人回梁国,表明魏国想与梁国通好的愿望。

梁国众臣一致主和,傅歧力排众议并最终说服了皇帝。

d.傅歧洞察力强,目光高远。

侯景请求宣城王出送,傅歧建议拒绝;订立城下之盟后,文武大臣以为都城之围就此解除欣喜不已,傅歧却看破了侯景的用心。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郡乃移狱于始新,歧即令脱械,以和言问之,便即首服。

(5分)

(2)当以贞阳侯易景,景意不安,必图祸乱。

若许通好,政是堕其计中。

(5分)4.d【解析】这句话的意思是侯景乞求朝廷割江右四州安置部下,朝廷下令同意,于是在城西订立盟约。

侯景又请求派人召宣城王出城相送。

傅歧坚持认为宣城王肩负着继承帝位的重大责任,不应该答应他。

于是派遣石城公用隆重盛大的礼节送他。

其他选项错在两个地方,一是“求遣召”是盟约后的另一件事,要断后。

二是“固执”是坚持自己的意见,主语是傅歧,必须断在一起。

5.b【解析】年号可以任意改,只要皇帝想改就可以改,古代因发生天灾或有重大喜庆之事常改年号,称“改元”。

如汉武帝共用过11个年号,唐高宗14个,武则天13个。

6.c【解析】“最终说服了皇帝”错误。

“帝遂从之”是听从了朱异等人的议和主张。

7.

(1)郡府于是把案子移交始新县审理,傅歧就让人解开那人的刑具,用平和的话语审问他,那人就自首服罪了。

(大意对给2分;“狱”“械”“首服”译对各1分)

(2)倘若用贞阳侯交换侯景,侯景就会心意不安,必定图谋生祸叛乱。

如果答应两国互通友好,正好中了魏国的奸计。

(大意对给1分;“当”“意”“通好”“政”译对各1分)【参考译文】

傅歧是建威将军傅琰的孙子,在梁做官,兼任尚书金部郎。

因母亲去世辞去官职,为母亲守丧极尽礼仪,服丧结束后因忧伤成疾被闲置了很久,(后来)才被授予县始新令的官职。

有个人在与他人斗殴中被打死,死者家属把状子告到郡府,郡守把他家的仇人收押在案,严刑拷打办法用尽,(但那人)始终不认罪。

郡府于是把案子移交始新县(审理)。

傅歧就让人解开那人的刑具,用平和的话语审问他,那人就立即认罪了。

依法处死(让他)为死者偿命,适逢冬至节到,傅歧就放他回家。

管理监狱的官吏坚决地制止说:

“古代有这样做的,今天不能这么做。

”傅歧说:

“如果他违背信约,我这个当县令的甘愿因此获罪。

”那人最终按期返回。

太守深为傅歧出众的胆识而惊叹,当即将傅歧审理这件案子的情况向上报告。

傅歧后来(任职期满)离开始新县,全县的人无论老少都来拜送他出境,号哭之声传到数十里之外。

(傅歧)来到京城,朝廷授予他廷尉正的职务,在宫廷中兼任中书通事舍人,多次升迁后担任安西中记室,像原先那样仍然兼任中书通事舍人。

傅歧相貌举止优雅大方,涉猎广博善于应对。

大同年间梁国与魏国和亲,魏国的使者一年之中两次出使梁国,梁国常派遣傅歧接待应对魏国的使者。

太清元年,多次升迁后担任太仆,司农卿,舍人之职像原先那样不变。

傅歧在禁省十多年,掌管机要大事,地位仅次于朱异。

这年冬,贞阳侯萧明讨伐彭城,兵败,被囚禁在魏国。

太清三年,萧明派人回梁国,说魏国愿意与梁国互通友好(想以此让梁国将叛臣侯景交还魏国),朝廷下令让有司及近臣商议做出定论。

左卫朱异说:

“(这样)边境将能够得以安静太平,对我们的事情是有利的。

”参与商议的人都认为他说得对。

傅歧却说:

“魏国在刚刚得志之后,为什么要讲和?

必定是设下离间之计,故意让贞阳侯派使者来与我们议和,这样就使侯景(对我们)产生怀疑,倘若用贞阳侯交换侯景,侯景就会心意不安,必定图谋生祸叛乱。

如果答应两国互通友好,正好中了魏国的奸计。

况且去年贞阳侯萧明兵败彭城,(梁国)在涡阳新近又战败撤退,现在我方接受对方的和约,更加显示我国的衰弱。

(因此)讲和不能答应。

”朱异等人坚持己见,皇帝就依从了他们。

等到派使者前去议和,侯景果然有了疑心,于是率军反叛,入侵梁国都城,请求朝廷诛杀朱异。

二月,侯景向朝廷上表,要求划割江右四州安置部下,(若能满足要求)就解除对京城的包围,回到原驻地。

朝廷下令同意,于是在城西(与侯景)订立盟约。

侯景又请求派人召宣城王出城相送。

傅歧坚持认为宣城王肩负着继承帝位的重大责任,不应该答应他。

于是派遣石城公用隆重盛大的礼节送他。

等到和侯景订完盟约,城中的文武大臣欢喜雀跃,希望就此解围。

只有傅歧对众人说:

“贼率兵叛逆,难道有求和的道理吗?

”等到侯景背叛盟约,没有人不感叹佩服傅歧的。

不久有诏书下达,因为傅歧勤勉辛劳,封为南丰县侯。

傅歧坚决推辞不肯接受。

(后来侯景攻城)京城内城失守,傅歧带病突出包围,死在家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其它语言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