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学研究方法.docx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科学研究方法.docx(7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第一章概述
一、填空题:
1、根据研究的问题来源及假设的种类,研究类型大致可分为(探索性研究、叙述性研究、因果性研究)三大类型。
2、决定科学方法的要素包括:
(研究对象、物质手段、思维形式和方法、理论工具)这四个要素。
3、模拟方法的基础是(模型与原型之间的相似),具体研究可进行(数学模拟、物理模拟和功能模拟)三种模拟。
4、科学方法论作为科学方法的系统理论,大体上包括四个层次:
各种技术手段和操作规程、具体学科门类的共有方法、各门学科共有的方法、哲学方法。
5、假设具有的两个特点:
(以科学理论与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性、具有推测的性质)。
6、科学抽象中的逻辑方法包括:
(分析与综合、演绎与归纳)。
7、科学抽象中的非逻辑方法包括:
(理想化方法、模型方法、类比方法)。
8、“三论”方法包括:
(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
)
9、应用系统方法的原则包括:
(整体性原则、关联原则、动态性原则、综合性原则、有序性原则、最优化原则、定量化原则、模型化原则。
)
10、系统理论方法包括:
(耗散结构论、协同学理论、突变论。
)
二、名词解释:
1、科学:
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经过实践验证,具有严密逻辑论证的关于客观世界各个领域中事物现象的本质特性,必然联系或运动规律的理性认识,知识体系。
2、科学研究:
-是指用正确反映客观世界本质和规律的系统知识去寻求问题解决的过程。
3、科学方法:
是使科学研究正确进行的理论、原则、方法和手段。
4、假设:
是对于一定范围的事物、现象的本质、规律或原因的一种推测性的说明方式。
5、科学实验:
源于生产实践,是从生产中分离出来的一项特殊的实践活动,是为了预定的认识目的,在严密人工控制的条件下,对客体进行研究的一种手段。
6、科学观察:
是实践活动的一种形式,是有目的、有计划地感知和描述客观事物的一种认识方法。
7、数学方法:
是指用数学的语言,表达客观事物及其过程,并对之进行推导、演算和分析,以解决种种心理科学问题。
8、科学方法论:
科学方法是科学知识的产生过程和创造过程,科学方法论就是研究科学方法的专门学科。
9、分析:
就是把事物总体分解为它的各个组成部分,分别地抽取其个别属性、方面、部分,进行单独研究。
10、黑箱方法:
是指不打开黑箱以直接考察其内部结构,只利用外部观测、试验,通过考察对象的输入输出信息及其动态过程,来定量地认识研究对象的功能和行为方式,以及探索其内部结构和机理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三、简答题:
1、简述科学与技术的区别联系。
答:
科学与技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两者含义和职能不同。
技术是“为了同一目的而共同协作所形成的各种工具和规则的体系,根本职能在于对客观世界的控制和利用,着重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实际任务;而科学是系统的知识理论,是发现目前早已存在的事物或现象的规律,科学提供应用理论,而技术则是创造发明世界上从来没有过的东西之手段或规则,是将理论变成现实。
很多情况下技术以科学知识为基础,是科学的结果。
2、简述科学的特点。
答:
2.客观性、理论性、真理性、逻辑系统性和发展性
3、简述科学研究的特点。
答:
3.自觉性、组织性、继承性、创造性和探索性
4、简述科学研究的类型。
4.探索性研究、叙述性研究、因果性研究。
或基础性研究和应用性研究
5、简述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
5.准备阶段、研究设计阶段、搜集资料阶段、整理分析阶段
6、简述科学方法的分类。
6.按照应用范围划分可分为:
一般和特殊方法。
按照科学研究阶段划分可分为:
选择和确定课题的方法、获得研究资料的方法、对研究资料分析整理和推论的方法。
按照研究方法性质划分:
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法。
四、论述题:
1、怎样划分教育科学研究类型恰当,谈谈你的想法。
参考观点:
教育与心理科学研究类型与其它科学研究的类型大抵相似,大致可以分为:
(1)探索性研究。
包括:
文献调查、经验调查、典型情况或个案分析;
(2)叙述性研究。
包括:
调查性研究、关系性研究、发展性研究;(3)因果性研究。
包括:
实验研究(实验室研究和现场研究)和非实验研究。
2、谈谈你对教育科学研究程序的认识。
3、(略)
4、谈谈你对教育科学方法论的认识。
参考观点:
科学方法的系统理论有四个层次:
(1)各种技术手段,操作规程
(2)具体学科门类的共有方法(3)各门学科共有的方法(4)哲学方法。
科学问题的处理方法是:
(1)发现并抓住科学问题是科学研究的起点;
(2)对问题进行分类。
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是:
(1)假设与理论;
(2)实验与观察(3)科学抽象。
包括:
非逻辑方法(理想化方法、模型方法、类比方法)和逻辑方法(分析与综合、演绎与归纳)(4)数学方法(5)“三论”(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与系统科学方法(耗散结构论、协同学理论、突变论)。
5、谈谈你对研究方法论层次的理解。
参考观点:
科学方法的系统理论有四个层次:
(1)各种技术手段,操作规程。
这是科学方法论的经验层次或最低层次。
(2)具体学科门类的共有方法。
这种方法以关于某个特定对象领域客观规律的认识为基础,以相应学科理论为依据。
(3)各门学科共有的方法。
是指自然科学、精神科学、社会科学共有的方法。
(4)哲学方法。
是在自然界、社会、精神现象研究中普遍存在的方法的哲学概括。
6、谈谈你对教育研究方法分类的看法。
参考观点:
教育研究常用的科学方法是:
(1)假设与理论;
(2)实验与观察(3)科学抽象。
包括:
非逻辑方法(理想化方法、模型方法、类比方法)和逻辑方法(分析与综合、演绎与归纳)(4)数学方法(5)“三论”(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与系统科学方法(耗散结构论、协同学理论、突变论)。
(适当举例)
第二章确定研究课题
一、填空题:
1、(观察)和实际需要是提出研究问题的关键。
2、(假设)具有两个特性,其一是以科学研究为基础的假设性;二是具有推测的性质。
3、(问题定位)是指对研究问题在科学系统、层次中所处位臵的分析,这是研究中很重要的一步。
4、(问题分解)是指将一个复杂的研究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加以研究。
5、(问题的转移)一般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指在研究过程中转换研究问题,另一方面是变换研究途经与方法,改变研究设计。
6、传统教育目标有三个层次:
第一位是(知识),第二位是(实用技术),第三位是(态度和能力)。
7、现代教育目标放在第一位的是(态度和能力),第二位是(实用技术),第三位是(知识)。
8、人事智慧是成功人生的核心条件,也是其他三种智力的催化剂。
9、教学效果的三个层次是服从、(认同)和同化。
10、(四会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
11、加纳1983年所出版的《智力架构》一书中,所发表的多元智能论强化了他对人类认知的跨文化观点。
二、1.指对研究问题在科学系统、层次中所处位置的分析,这是研究中很重要的一步。
因为只有明确了研究问题在科学系统、层次中所处位置,便可以确定理论体系与方法,甚至还可以从相邻学科中借鉴理论、方法,及相应的研究经验中获得启迪。
2.指将一个复杂的研究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加以研究。
这样可以将影响问题的复杂因素简化,能收到好的效果,即研究小题目,作大文章。
3.问题的转移包含两方面含义,一方面是指在研究过程中转换研究问题,另一方面是变换研究途径与方法,改变研究设计。
4.在实际生活中解决所遇问题的能力、提出新问题来解决的能力、对自己所属文化做有价值的创造及服务的能力。
5.学会认知(即让学生学会学习与自我成长,教给学生学会主动求知能力),学会做事(即教给学生学会目标设定与实现,使学生学会身体力行能力),学会共处(即教给学生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和合作的能力),学会成人(即教给学生学会成长和发展自己的能力)。
6.即问题是否在理论与实用上有价值。
7.即问题是否有一定的科学理论为依据。
8.即是否具备客观条件、主观条件、人力、物力、理论准备等。
三、1.一般途径:
通过对人类教育行为仔细、认真观察;教育工作实际需要;探讨各种教育现象之间的关系;探讨经验事实与已有理论之间的矛盾;广泛的查阅文献,或者是在对他人成果的研究考察中受到启发,发现研究问题;交叉学科所产生的空白区等。
2.科学研究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是很复杂的,正确划分问题的类别,对于确定研究问题具有指导意义。
这些类别有⑴科学问题与非科学问题。
(2)有意义问题与无意义问题(3)常规问题与突破常规问题(4)具体问题与抽象问题。
3.确定研究问题的三原则:
(1)价值性原则,即问题是否在理论与实用上有价值;
(2)科学性原则,即问题是否有一定的科学理论为依据;
(3)可行性原则,即是否具备客观条件、主观条件、人力、物力、理论准备等。
4.语文智慧、逻辑一数学智慧、空间智慧、肢体一动觉智慧、音乐智慧、人际智慧、内省智慧、自然观察智慧、存在智慧。
5.教会学生认知即让学生学会学习与自我成长的期望。
教给学生学会主动求知能力。
改变以教师中心,学生被动受教的教学传统,形成以学生为中心,启发学生主动求知,继而学到:
⑴从陈述性知识到程序性知识;
⑵从认知学习到认知策略;
⑶从书本知识到生活应用;
⑷从原理原则的理解到独出心裁的创造;
⑸学会运用最新信息科学技能获取新知;
⑹从学习心得中养成主动求知的兴趣与意志,进而奠定以后从事独立研究高深学术专业的心理基础。
二、名词解释:
1、人类智慧:
也称人类智能,是指在实际生活中解决所遇问题的能力,提出新问题并加以解决的能力,对自己所属文化作有价值的创造及服务的能力。
2、人际智慧:
也称人际智慧,就是能够善解人意,与人有效交往的才能。
3、存在智慧:
是指对人生存在的意义,如何超越小我,迈向大我的领悟力。
4、四会能力:
是指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成长的能力,四会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5、多元智慧:
在1983年出版的《智力架构》一书中,加纳发表了多元智能论,强化了他对人类认知的跨文化观点。
其内涵主要包括:
语文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肢体-动觉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自然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存在智能、灵性与价值(道德)智能。
三、简答题:
1、简单叙述科研问题提出的一般途经。
答:
(1)一般只有通过对人类教育行为仔细、认真的观察,才能提出各种研究的问题,确定科学研究的起点;
(2)寻求各种教育现象之间的关系,各种行为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3)探讨经验事实与已有理论之间的矛盾;(4)揭示已有理论的逻辑矛盾;(5)受文献资料的启发广泛地查阅文献,发现研究问题;(6)与各行各界学者的交流;(7)社会实际问题的探讨;(8)交叉学科产生的空白区。
2、简单叙述科研问题的一般分类。
答:
(1)科学问题与非科学问题;
(2)有意义和无意义问题;(3)常规问题与突破常规问题;(4)具体问题与抽象问题。
3、简单叙述确定科学研究问题时应该考虑的原则。
答:
(1)价值性原则;
(2)科学性原则;(3)可行性原则
4、简述多元智慧的内涵。
答:
主要包括:
语文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肢体-动觉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自然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存在智能、灵性与价值(道德)智能。
5、多元智慧与传统一元智力相比,有哪些特点?
答:
(1)多元智能对人类才能的解释比以往的一元智慧更正确。
相对于范围狭小的标准化智力测验,该理论对人何以为人,提供了一个更开阔的图像,每一种智能底下都有智能。
(2)多元智能中有八种智能可以用来行善或作恶,本质上都价值中立;(3)尽管多数人拥有完整的多元智能,但每个人还是显露不同的认知特征;(4)透过多种智能都能表现出创意,但大部分人只在某种特定领域显现创意。
6、简述应如何教会学生认知。
答:
(1)培养学生认知兴趣和求知欲望;
(2)教给学生治学方法:
教给学生智慧;
(3)教学中要体现以人为主;(4)自主学习,主动参与:
自我激励;(5)注意教学效果的三个层次,力求师生的情感共鸣,思维同步;(6)培养学生的自我控制力;(7)培养学生的感知力、观察力。
7、简单叙述未来新人类应该具备的优秀的特点。
答:
(1)具有开朗、开放的人生态度;
(2)生活态度是不重视物质享受,而重视生命的过程;(3)渴望人生能达到宁静致远,平衡与进退有度;(4)在人与人的关系方面,他们渴求人与人之间存在真实可靠的关系,能与他人建立深厚的人际关系,有吸引力,能叫人欣赏及追随,有选择地交朋友,朋友圈子可能很窄;(5)渴望成为整合的人;(6)自我接纳和自我认识;(7)以问题为中心;(8)有超然脱俗的本质,静居独处的需要;(9)有自治力,不受文化背景和周围环境影响;(10)民主的性格;(11)有哲理的、无敌意的幽默感;(12)创造力。
四、论述题:
1、试述教育研究选题的一般方法。
参考观点:
首先,是问题的发现与分类。
问题的发现途经主要有8方面:
(1)一般只有通过对人类教育行为仔细、认真的观察,才能提出各种研究的问题,确定科学研究的起点;
(2)寻求各种教育现象之间的关系,各种行为与周围环境的关系;(3)探讨经验事实与已
有理论之间的矛盾;(4)揭示已有理论的逻辑矛盾;(5)受文献资料的启发广泛地查阅文献,发现研究问题;(6)与各行各界学者的交流;(7)社会实际问题的探讨;(8)交叉学科产生的空白区。
问题的分类主要有:
(1)科学问题与非科学问题;
(2)有意义和无意义问题;(3)常规问题与突破常规问题;(4)具体问题与抽象问题。
其次,是科研问题的确定与假设。
问题的确定要考虑三个原则:
(1)价值性原则;
(2)科学性原则;(3)可行性原则。
问题确定后,要以假设的形式提出来,没有假设就不能进行研究设计。
根据日常的观察和基于从已有的研究结果中归纳出来的假设,或由联想和直观的推测所构成的假设等来计划研究、确定研究方法。
再次,是问题的定位、分解和转移。
通过问题定位确定理论体系与方法,甚至还可以从相邻学科中借鉴理论、方法,从相应的研究经验中获得启迪。
通过问题分解,可以将复杂的问题简化,能收到好的效果。
问题的转移指在研究过程中转移研究问题或变换研究途经与方法,改变研究设计。
2、为什么说“应试教育”改变和扭曲了教育目标?
参考观点:
“应试教育”使教育的发展走向极端,偏离我国的教育目标、偏离人性、偏离全人的培养目标。
(1)考试本是教育的子系统,而今教育却变成考试的子系统,以应付考试为教育目的,是考试与教育的异化;
(2)考试本是教与学的反馈,起调节、激励、控制的作用,为人的发展及其社会化服务,只是一种手段,但现在却成了追求的目标;(3)学生的发展却成了争取考试合格的手段;(4)人们发展智力、能力是为了争取考试考出高分,而不是通过考试表现学生的智力和能力,考试中形成的自然关系变成了分数关系,变成了学生学习的强制力;(5)为了分数,必定要规范答题,势必造成考试只看结果而轻视或忽视过程,以致忽略激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独立见解、创造思考。
3、为什么说“多元智慧的研究为素质教育提供了坚实的科学依据?
”
参考观点:
现代教育目标放在第一位的是态度和能力,第二位是实用技术,第三位是知识,视每一个教育对象为一个资源人。
素质教育体现了现代教育目标,是以人为本的教育。
在1983年出版的《智力架构》一书中,加纳发表了他的多元智能论,强化了他对人类认知的跨文化观点。
多元智能的内涵主要包括:
语文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肢体-动觉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自然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存在智能、灵性与价值(道德)智能。
多元智能论打破了人类的认知是一元化的以及只要用单一、可量化的智能就可确切地描述每个体的一般传统智能理论所信奉的两个基本假设,揭示了一个宽广的智能家族,它的精神不在于人类究竟有哪几种智能,而是提醒人们用宏观的观点,看待智能、看待教育、评价年轻人的成就,多元智能是人类用来学习、解决问题以及创造的工具,是每个人都会使用的工具,它为素质教育提供了坚实的科学依据。
4、试论当前考试在教育目标实现过程中的作用。
参考观点:
(1)考试是教育的子系统,它是全部教育活动中重要的一个环节;
(2)考试是教与学的反馈,起调节、激励、控制的作用;(适当举例)(3)考试是为人的发展及其社会化服务,只是一种手段,是检查人们通过学习后的效果和为下一阶段的进一步学习打基础;(4)人们发展智力、能力是为了争取考试考出高分,以显示学习的效果和人们的发展程度。
5、试论当前教育的四大支柱。
参考观点:
当前教育的四大支柱是:
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和学会成长。
四会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
(1)学会认知,即让学生学会学习与自我成长的期望。
教给学生学会主动求知能力,改变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受教的教学传统,形成以学生为中心,启发学生主动求知,继而学到:
从陈述性知识到程序性知识;从认知学习到认知策略;从书本知识到生活应用;从原理原则的理解到独出心裁的创造;学会运用最新信息科学技能获取新知;从学习心得中养成主动求知的兴趣与意志,进而奠定以后从事独立研究高深学术专业的心理基础。
(2)学会做事,即教给学生学会设定与实现目标,使学生学会身体力行能力,改变中国知识分子重知识轻劳动的传统,进而引导学生亲身体验,全力实践。
在知行合一的教学活动中尝到:
领悟“事非经过不知其难”一语的真谛;体验独立完成一件工作后的乐趣与成就感;经过从设定工作目标到达成目标的历程;养成吃苦耐劳与坚忍不拔的做事精神;建立勇于负责、实事求是与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了解社会不同行业的性质、价值及从业者所需具备的条件。
(3)学会共处,即教给学生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使学生学会待人接物能力,改变以往“学习素质”的传统思想,进而在学生实际生活的待人接物活动中学到:
了解自己、认识别人及“推己及人”的涵义;领悟“施比受更有福”一语的真谛;培养对逊于己者友善,对胜于己者合作的胸怀;了解人间亲情与友情的可贵;养成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态度;尊奉“与朋友交、言而有信”的古训。
(4)学会成长,即教给学生学会成长和发展自己,学会自我发展能力,改变以往只重温良顺从的教育传统,进而针对学生个别差异,以个人条件基础,在辅导其自我发展从而养成区独立人格历程中,让学生学到:
从“天生我才必有用”一语获得启示;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及个人在学业和职业上的兴趣;在日趋复杂的多元化社会中,能认清环境并努力探求自己的人生方向;养成独立性格,在作是非善恶的判断时能有自己的价值观;能择善固执,容忍挫折,抗拒诱惑;能设定个人将来谋生与服务社会的理想目标,并肯为实现理想目标而尽全力。
6、(略)
7、参考观点:
从此案例中可以看到:
在课堂上的师生交往中,教师对学生人际关系能力的形成有极大的影响作用,对学生的健康个性、未来发展、价值观、归属感的养成都有深远的影响。
如何加强师生的交往?
如何加强教育民主?
如何体现改善师生交往的原则?
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等等,都是当前素质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适当举例)
第三章自测题和参考答案
一、填空
1.一个具有信度的研究程序,不论其过程是由谁操作,或进行多少次同样的操作,其结果总是非常()的。
2.分层随机取样是指对由性质并非完全相同的部分组成的总体,按照性质不同分层,然后对各层次按()的方式选择样本。
3.系统取样指从一个正确排列起来的总体序列中,每()间隔选择样本的方式。
4.研究计划一般包括:
(),课题意义,定义、限制和界定,(),假设,方法,时间表7部分。
5.影响研究信度的因素主要有:
(被试方面的因素)、主试方面的因素、研究设计方面的因素和研究实施方面的因素。
6.一般来说,在自然环境中所进行的研究其结果的()较高;然而,在实验室环境中所进行的研究其结果的()较高。
7.广义的教育科学研究设计是为()所拟定的比较详细的规划及付诸实施的全部过程。
8.狭义的教育研究设计,是指研究者为了解答所欲研究的问题而说明对研究中各种变量()的一种简要的计划、结构、方法和策略等,即资料搜集与分析的程序。
9.教育科学研究设计的基本目的有两项:
其一是通过研究设计,确定()研究数据的方式方法,实现采用合理、有效和经济的研究方法;其二是通过研究设计,提出实现研究目标的操作方案和研究过程,保证()研究的问题和达到研究目的。
10.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可以按照方法中使用的手段分为四种基本类型:
()、实证、数学方法、()表述四类基本方法。
二、名词解释
1.取样,2.自变量,3.因变量,4.中介变量,5.操作性定义,6.样本容量,7.随机性原则,8.教育研究设计,9.信度,10.效度。
三、简答题
1.研究设计的工作内容
2.列出4种随机取样方法
3.简单随机取样法
4.分层随机取样法
5.确定研究变量的主要工作内容
6.取样的原则
7.取样的一般过程
8.操作定义的原则
9.操作定义设计的基本方法
10.控制无关变量的主要方法
四、选择判断题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定类指标是反映研究变量的性质和类别的指标。
B.定序指标是反映研究变量所具有的不同等级或顺序程度的指标。
C.定距指标是反应研究变置在数量上的差别和大小的指标。
D.定比指标是反映变量的比例或比率关系的指标。
2.下列不属于设计研究指标的原则的是()。
A.以理论假设为指导的原则
B.完整性原则
C.简明、可行性原则
D.经济性原则
3.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一般情况,研究计划的形式分为七个部分,对于特定的研究项目不可能提出其它一些研究计划的形式。
B.研究计划的准备是研究过程的重要一步,许多研究在开始进行之后都要求提交研究计划。
C.具体到不同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尽管存在着性质和层次上的差异,研究工作的程序是一成不变的。
D.研究计划应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
研究目标和理论框架,以往研究的考察,研究的设计与方法。
4.公式用于下列那种取样方法。
()
A.简单随机取样法
B.分层随机取样法
C.多段随机取样法
D.定额取样法
5.“总数为N=500,样本容量是n=50,求出间隔500÷50=10,于是每隔10个抽取一个样本,连续抽样50次。
”这是采用()。
A.简单随机取样法
B.分层随机取样法
C.等距随机取样法
D.多段随机取样法
6.对于“要求以班为单位进行教学实验研究,而不能打乱原有的教学单位的情况。
”在教育科学研究中(特别是教育实验中),一般常用的取样法是()。
A.整群随机取样法
B.分层随机取样法
第10/56页
C.等距随机取样法
D.多段随机取样法
7.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研究的信度高低说明研究和研究结果是否可重复,是否具有前后一贯性,或研究的前后是否具有一致性以及研究能在多大程度上重复。
B.研究必须有效度才有意义。
C.有效度一定有信度。
D.有信度一定有效度。
8.将“疲惫”定义为控制个体连续听课12小时后,再控制连续完成约为正常作业量10倍的作业内容后的个体存在状态。
试判断这里采用哪种操作定义方法。
()
A.方法与程序描述法
B.动态描述法
C.静态描述法
D.属于上述三种方法的综合
9.将“一个体格健壮的人”的用操作定义定为“举起100公斤杠铃、两小时连续长跑25公里、跳高米、6小时游泳横穿渤海峡、一年四季从不生病?
”的人;试判断采用哪种操作定义方法。
()
A.方法与程序描述法
B.动态描述法
C.静态描述法
D.不属于上述三种方法的任一种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按随机方式建立两个被试组(例如,实验组和对比组),除研究变量因素外,其它无关变量方面的影响相同,因而两组的结果测量值之差,可以认为是研究变量之差造成的。
B.样本容量与样本的代表性有关,样本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