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史上最全《会计学基础知识系统》资料.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731206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5.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史上最全《会计学基础知识系统》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最新史上最全《会计学基础知识系统》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最新史上最全《会计学基础知识系统》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最新史上最全《会计学基础知识系统》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最新史上最全《会计学基础知识系统》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史上最全《会计学基础知识系统》资料.docx

《最新史上最全《会计学基础知识系统》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史上最全《会计学基础知识系统》资料.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史上最全《会计学基础知识系统》资料.docx

最新史上最全《会计学基础知识系统》资料

会计学原理复习总结

会计:

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凭证为依据,借助于专门的技术方法对各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完整、连续、系统的反映和监督,借以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同时是一切商业、经济活动的语言、准则和根基。

 

会计本质:

是符合限定条件的一种经济管理(会计实践)和相应的知识体系(会计理论)

 会计的职能:

(1)反映职能;

(2)监督(控制)职能;

(3)参与决策。

 

会计目标:

 

1、受托责任观:

 

主要观点:

 

1、将会计目标定位于向资源委托者提供资源受托者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

 2、提供管理者完成经济管理责任的信息; 

3、会计人员应服务于委托者的需要;

 4、财务会计报告以委托者为中心。

 

强调事项:

 

1、会计信息真实可靠; 

2、会计信息要客观表达经济责任的履行结果; 

3、会计人员应当把注意力集中于客观、公允的会计信息。

 二、决策有用观:

 主要观点:

财务会计的目标是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对其决策有用的信息、关于企业现金流量的信息和关于经营业绩及资源变动的信息。

 我国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1、可靠性:

会计信息要真实地表述客观存在的经济事实;

 2、相关性:

会计信息应当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相关;

 3、明晰性:

会计信息应当能够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所理解; 

4、可比性:

企业通过会计信息系统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相互可比。

横向的可比性:

即不同企业同一会计期间会计信息的可比。

纵向的可比性:

即同一企业不同会计期间会计信息的可比。

 要求:

(1)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相似的交易或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2)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相似的交易或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

 

5、实质重于形式:

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时不能仅以发生交易或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而应认真分析交易或事项经济实质并以之为依据进行会计核算。

交易或事项的法律形式与经济实质不一致时,依据其经济实质进行会计处理。

 

6、重要性(依赖于职业判断,带有一定的主观性)。

要求:

(1)对企业经营决策有影响的重要交易或事项应当单独核算、重点反映;

(2)对于次要的交易或事项可以简化处理,合并反映。

判定标准:

(1)项目的金额:

如果一项交易或事项的发生金额较大,达到一定的数量或比例,可能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发生较大影响,继而影响到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行为,则该交易或事项是重要的。

(2)项目的性质:

如果一项交易或事项的发生可能会影响到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行为,则该交易或事项是重要的 

7、谨慎性。

要求:

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对充满不确定性的交易或事项进行职业判断时,应当持谨慎的态度,充分考虑所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合理估计可能发生的损失或费用,对交易或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应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否则,会损害会计信息的质量,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行为,损害会计工作秩序,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8、及时性。

要求:

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

 会计计量属性:

 

1、历史成本:

按照取得或制造某项财产物资所需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来计量该项财产物资的价值,是该项财产物资的原始交易价格; 

2、重置成本:

企业在本期重新购置、重新建造其所持有资产或承担负债所需要花费的现金、现金等价物的金额。

根据交易中买方的市场价格予以估计的; 

3、可变现净值:

企业全部资产和负债按照卖方市场价格为依据进行变现价值;

 

4、现值:

企业预期通过使用其所持有的资产将要收到的或偿还负债将要流出的现金流量现值。

 

5、公允价值:

在公平交易中,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

(1)建立在未实现的交易基础上;

(2)不是现实交易的交换价格,而是未实现交易的市场价格;

(3)在自愿交易的双方之间达成。

 

会计对象:

指会计所要核算和监督的客体,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主要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

 

会计要素:

根据交易或事项的基本特征对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和会计对象具体化,反映会计主体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基本元素。

 内容:

 

静态三要素: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动态三要素:

收入、费用、利润。

 

1、资产:

(1)流动资产:

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存货;

(2)非流动资产:

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

 2、负债:

(1)流动负债:

短期借款、交易性金融负债、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

(2)非流动性负债:

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

 

3、所有者权益:

(1)所有者投入的资本:

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资本或股本溢价);

(2)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利得和损失(其他资本公积);

(3)留存收益 (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

 4、收入:

(1)按照企业从事日常活动的性质:

商品销售收入、提供劳务收入、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建造合同收入;

(2)按照企业从事日常活动在企业中的重要性:

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投资收益。

 5、费用:

(1)成本;

(2)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费用:

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费、期间费资产减值损失、所得税费用;

(3)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损失:

营业外支出。

 6、利润:

(1)营业利润;

(2)利润总额;

(3)净利润。

 会计基本假设:

 

1、会计主体假设:

企业应当对其本身发生的交易或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反映其本身所从事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

 意义:

 

(1)明确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将会计主体的交易或事项与会计主体所有者的交易或事项以及其他会计主体的交易或事项等相关主体的交易和事项区别开来。

 

(2)是其他会计假设和会计核算的基础。

 

2、持续经营假设:

在可预见的将来,企业将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

 

意义:

在持续经营的前提下:

(1)企业资产和负债才区分为流动的和非流动的;

 

(2)企业对收入、费用的确认才能采用权责发生制; 

(3)企业才有必要确立会计分期假设和配比; 

(4)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历史成本等确认、计量要求。

 

3、会计分期假设:

将企业持续不断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

 意义:

 

(1)产生了当期与以前期间、以后期间的差别;

 

(2)使不同类型的会计主体有了记账的基准; 

(3)使折旧、摊销等会计处理方法出现; 

(4)产生了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 

(5)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配比等要求;

 4、货币计量假设:

企业会计应当以货币计量。

 

意义:

要求企业对所有经济业务采用同一种货币作为统一尺度进行计量。

 收付实现制:

指以款项的实收实付作为确定本期收入和费用的标准。

 

权责发生制:

企业以收入的权利和支出的义务是否归属于本期为标准来确认收入、费用的一种会计确认基础。

 

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的异同比较 

1、共同点:

都是会计确认收入和费用归属期的基本原则。

 

2、不同点:

(1)收付实现制以实际收付款项为基本标准确认收入和费用;

(2) 而权责发生制以权利的取得与责任的承担为基本标准确认收入和费用。

 

静态会计等式:

反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之间数量关系的等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静态会计等式成立原因: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资金来源,资产是资金的占用形态。

一定数额的资产必然对应相同数额的负债与所有者权益,而一定数额的负债与所有者权益也必然对应相同数额的资产。

 资产=权益  ——  资产=债权人权益+所有者权益  ——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动态会计等式:

反映收入、费用、利润之间数量关系的等式。

收入-费用=利润。

 

综合会计等式:

反映全部会计要素之间关系的等式。

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一费用)。

 

经济业务对会计等式的影响:

1、只涉及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增减变化业务的影响;

2、涉及收入和费用的经纪业务影响 

一项经济业务发生可能导致等式左右两边都发生变化,但任何经济业务的发生都不会破坏会计等式的平衡关系。

 

 

会计科目:

指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类别名称。

 

会计科目的分类:

 

1、按其核算经济内容分类:

 

(1)资产类(43个):

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应收股利、应收利息、其他应收款、坏账准备、代理业务资产、材料采购、在途物资、原材料、材料成本差异、库存商品、发出商品、商品进销差价、委托加工物资、周转材料、存货跌价准备、持有至到期投资、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投资性房地产、长期应收款、未实现融资收益、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工程物资、固定资产清理、无形资产、累计摊销、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商誉、长期待摊费用、递延所得税资产、待处理财产损益。

(2)负债类(19个):

短期借款、交易性金融负债、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应付利息、应付股利、其他应付款、代理业务负债、递延收益、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未确认融资费用、专项应付款、预计负债、递延所得税负债。

 

(3)所有者权益类(6个):

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本年利润、利润分配、库存股。

 

(4)成本类(4个):

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劳务成本、研发支出。

 

(5)损益类(15个):

主营业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营业外支出、所得税费用、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2、按其核算信息详略程度分类:

(1)总分类科目;

(2)明细分类科目; 

会计账户:

依据会计科目开设的,对会计要素进行分类核算、反映和控制并具有一定格式的工具。

 

账户与会计科目的关系:

(相当于一个人和其名字直接的关系)

 相同点:

 

(1)反映的经济内容相同:

都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的科学分类,目的都是为了全面、系统地记录经济业务; 

(2)分类口径一致且结果相同:

两者都是对会计要素的再分类,分类的标准和结果是相同的; 

(3)具有密切的联系:

会计科目是账户的名称,设置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开设账户。

 会计账户体系与分类:

 

1、按账户的经济内容建立:

 

(1)资产账户:

库存现金账户、银行存款账户、交易性金融资产账户、应收账款账户、应收票据账户、其他应收账户、原材料账户、库存商品账户、长期股权投资账户、固定资产账户、无形资产账户。

 

(2)负债账户:

短期借款账户、应付账款账户、应付票据账户、应付职工薪酬账户、应交税费账户、应付股利账户、其他应付款账户、长期借款账户、应付债券账户、长期应付账款账户。

 

(3)所有者权益账户:

实收资本账户、资本公积账户、盈余公积账户、本年利润账户、利润分配账户。

 

(4)收入账户:

主营业务收入账户、其他业务收入账户。

 

(5)费用账户:

生产成本账户、制造费用账户、主营业务成本账户、其他业务成本账户、营业税金及附加账户、销售费用账户、管理费用账户、财务费用账户。

 

(6)利润账户:

投资收益账户、利得账户、损失账户。

 2、按账户与会计报表关系建立:

 

(1)资产负债表账户:

资产账户、负债账户、所有者权益账户。

 

(2)利润表账户:

收入账户、费用账户、利润账户。

 

会计账户的级次:

 

1、总分类账户:

指依据总分类账科目设置,用于总括反映某一会计对象增减变动情况的账户。

 

2、明细分类账户:

指依据明细分类科目设置,详细补充说明总账会计信息的账户。

 两者关系:

 

(1)、总分类账户对其所属的明细分类账户起着统驭和控制的作用,提供总括会计核算信息; 

(2)、、明细分类账户对其总分类账户起着补充和说明的作用,提供具体详细的会计核算信息;

(3)、二者反映的会计对象和性质相同; 

(4)、在数量上,各明细类账户金额之和等于其所属的总分类账户的金额。

 

登记方法:

遵循“平行登记”原则  

1、同时登记:

同一笔经济业务,既要记入总分类账户,又要记入其所属的明细分类账户;

 2、同向登记:

总账账户记借方,涉及的明细账账户也记借方;总账账户记贷方,涉及的明细账账户也记贷方;

3、同额登记:

记入总账借(贷)方的金额与记入所属明细账借(贷)方的金额之和相等。

 登记结果:

某一总分类账户——所属明细分类账户 

1、期初:

借(贷)方余额  =  借(贷)方余额 ; 

2、本期发生:

借(贷)方发生额之和  =  借(贷)方发生额之和 ; 

3、期末:

借(贷)方余额=借(贷)方余额 。

 

第4章、第五章为重中之重

存货: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销售或耗用而储存的各种有形资产。

 

存货数量变动四要素:

1、期初结存数;

2期内增加数;

3、期内减少数;

4、期末结存数; 四者基本关系(四柱):

 

期初结存数+期内增加数-期内减少数=期末结存数

 期初结存数+期内增加数=期内减少数+期末结存数 

永续盘存制:

指通过详细设置存货明细账户逐日或逐项记录存货收入和发出数,随时结出存货结存数量和金额的一种盘存方法。

(期末结存数=期初结存数+本期收入数-本期发出数) 

定期盘存制:

定期或在期末通过现场实地盘点实物确定存货结存数量,据以计算存货耗用(销售)数量的一种方法。

(本期发出数=期初结存数+本期收入数-期末结存数)

 一、存货发出与期末结存的计价:

 

1、先进先出法:

先购入的存货先发出(销售或耗用)对发出存货进行计价。

 

【例6-1】 光华公司20×9年10月初库存A材料300千克,单位成本8元;10月8日,购入A材料1 000千克,单位成本10元;10月11日,发出A材料900千克;10月20日,购入A材料400千克,单位成本12元;10月25日,发出A材料500千克 

依据先进先出法的原理,光华公司20×9年10月发出A材料及期末库存A材料的成本额可计算如下:

 

本期发出A材料成本=300×8+600×10+400×10+100×12=13 600(元) 

期末库存A材料成本=300×12=3 600(元) 

                   =2 400+14 800-13 600=3 600(元)

 

2、后进先出法:

假定后取得的存货先行耗用或销售对存货价值进行计量。

 

【例6-2】 沿用【例6-1】的资料,依据先进先出法的原理,光华公司20×9年10月发出A材料及期末库存A材料的成本额可计算如下 

本期发出A材料成本=900×10+400×12+100×10=14 800(元)

 期末库存A材料成本=300×12=3 600(元) 

                  =2 400+14 800-14 800=2 400(元)

  

3、加权平均法 

(1)移动加权平均法:

 

计算公式:

 

移动加权平均单位成本 =(以前结存存货成本 + 本次收入存货成本)/(以前结存存货数量 + 本次收入存货数量) 

本次发出存货成本 = 本次发出存货数量 × 移动加权平均单位成本 

本次结存存货成本 = 本次结存数量 × 加权平均单位成本 = 以前结存存货成本 + 本次收入存货成本-本次发出存货成本 

【例6-3】 沿用【例6-1】的资料,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的原理,计算出光华公司20×9年10月各批次发出A材料的成本及期末库存A材料的成本额如下(单位成本计算时四舍五入保留两位小数,总成本计算整数到元) 

10月8日,A材料平均单位成本=(300×8+1 000×10)÷(300+1 000)=9.54(元/千克) 

10月11日,当日发出A材料成本=900×9.54=8 586(元) 

10月20日,A材料平均单位成本=(400×9.54+400×12)÷(400+400)=10.77(元/千克)

 10月25日,当日发出A材料成本=500×10.77=5 385(元) 

10月31日,期末库存A材料成本=2 400+14 800-13 971=3 229(元)

 

(2)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 计算公式:

 

加权平均单位成本 =(期初结存存货成本+本期收入存货成本)/(期初结存存货数量+本期收入存货数量) 

本期发出存货成本 = 本期发出存货数量 × 加权平均单位成本 

期末结存存货成本 = 期末结存数量 × 加权平均单位成本 = 期初结存存货成本 + 本期收入存货成本 - 本期发出存货成本   

【例6-4】 沿用【例6-1】的资料,采用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的原理,计算出光华公司20×9年10月发出A材料的成本及期末库存A材料的成本额如下 :

本期A材料加权平均单位成本=(300×8+1 000×10+400×12)÷(300+1 000+400)=10.12(元/kg) 

本期发出A材料成本=(900+500)× 10.12 = 14 168(元) 期末结存A材料成本=2 400+14 800-14 168=3 032(元)

 二、固定资产折旧额的计算方法:

 

1、双倍余额递减法:

不考虑固定资产预计净残值的情况下,根据每期期初固定资产原价减去累计折旧后的金额和双倍的直线法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

(在其折旧年限到期前两年内采用直接法将固定资产净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余额平均摊销) 

计算公式:

 

年折旧率=2÷预计使用寿命(年)×100%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每月月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月折旧率 

【例6-7】 光华公司拥有某项固定资产的原始价值为100 000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残值为4 000元。

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该项固定资产各年的折旧额

 解析 

年折旧率=2÷5×100%=40% 

第1年应提折旧额=100 000×40%=40 000(元) 

第2年应提折旧额=(100 000-40 000)×40%=24 000(元) 

第3年应提折旧额=(100 000-40 000-24000)×40%=14 400(元) 

第4年应提折旧额=(100 000-40 000-24 000-14 400-4000)÷2 =8 800(元) 第5年应提折旧额=第4年应提折旧额=8 800(元)

 

2、年数总和法:

将固定资产的原价减去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乘以一个以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寿命为分子,以预计使用寿命逐年数字之和为分母的逐年递减的分数来计算固定资产每年折旧额。

 计算公式:

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寿命的年数总和×100%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预计净残值)×月折旧率 

【例6-8】 光华公司拥有的某项固定资产原始价值100 000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残值为4 000元。

采用年数总和法计算该项固定资产各年的折旧额 

三、应收款项减值准备的计提方法 

1、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

企业以会计期末应收账款的账面余额为基础,估计可能的坏账损失占应收账款余额的百分比,并据以计算坏账损失的数额。

(坏账率一般根据近几年的平均水平估计确定) 

坏账损失额 = 应收账款期末账面余额 × 坏账损失准备计提率(%)

 【例6-9】 春风公司20×9年期末应收账款的账面余额为1 000000元,根据近3年的经验确定坏账损失的比例为1%。

按照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确定其应收账款的坏账损失额 期末应累计计提的坏账损失准备额 

            =1 000 000×1%=10 000(元) 

3、账龄分析法:

(1)根据应收账款明细账查明每项欠款的已欠时间(天数);

(2)根据不同赊欠期确定各组应收账款的坏账损失率;

(3)以各组赊欠应收账款的金额乘以各组的坏账损失率,计算出各组的坏账金额;

(4)将各组坏账损失金额加总。

 估计坏账损失=∑(不同期限应收账款额×计提百分比)

 

【例6-11】光华公司20×9年期末应收账款的账面金额为1 800 000元,采用应收账款账龄分析法计算其坏账损失估计数额。

 

会计凭证:

指用来记录经济业务整体内容、明确经济责任并作为记账依据的书面证明文件。

 会计凭证的分类:

(按填制程序和功能不同)

 

(一)原始凭证:

 

1、按来源的不同分类:

 

(1)外来原始凭证:

购货业务中取得的购货发票,企业人员出差时支付交通、住宿费后取得的火车票、住宿费发票和餐饮费发票; 

(2)自制原始凭证:

领料单、商品入库单、工资计算单、出差旅费报销单。

 2、按填制手续的不同分类:

 

(1)一次原始凭证:

销货发票、收料单、领料单、银行支票; 

(2)累计原始凭证:

生产制造企业使用的限额领料单; 

(3)汇总原始凭证:

发出材料汇总表、工资结算汇总表、商品销售汇总表。

 

(二)记账凭证 

1、按所反应的经济业务的内容分类 

(1)收款凭证:

记录导致企业现金、银行存款发生增加变动经济业务; 

(2)付款凭证:

记录导致企业现金、银行存款发生减少变动经济业务; 

(3)转账凭证:

记录不影响企业现金、银行存款发生变化经济业务; 

     特殊情况:

当企业发生从银行提取现金的经济业务时,只需填制贷方科目是“银行存款”的付款凭证;发生将现金存入银行的经济业务时,只需填制贷方科目是“库存现金”的付款凭证。

 

2、按是否经过汇总分类:

(1)汇总记账凭证;

(2)非汇总记账凭证。

 

   装订成册的当年会计凭证,会计年度终了后,可暂由会计部门保管一年。

会计凭证最低保管期限为15年。

 

会计账薄的体系:

 

(1)会计账薄按照用途的分类:

1、分类账(总分类账+明细分类账):

按企业经济业务所涉及经济项目的类别进行分类记录;

 2、日记账(普通日记账+特种日记账):

按经济业务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记录;

 3、辅助帐(即备查账):

对总账和序时账中没有记录的内容所作的辅助记录账。

 

(二)会计账薄按外表形式的分类:

 

1、订本式账薄:

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总分类账。

 2、活页式账薄:

适用明细分类账; 

3、卡片式账薄:

固定资产明细分类账、低值易耗品登记卡。

 

 (三)会计账薄按账页格式的分类:

 

1、三栏式账薄:

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收账款、应付账款、预付账款等总账账户的明细分类核算; 

2、数量金额式账薄:

原材料、库存成品、固定资产等总账账户的明细分类核算; 

3、多栏式账薄:

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等的明细账户。

 总账的登记方法及格式:

 

方法:

1、根据记账凭证直接在总分类账中逐项记录所发生的经济业务;

2、先定期对所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汇总;

3、根据记账凭证直接登记总账。

格式:

外表形式通常采用订本式、账页格式则一般采用三栏式。

 

明细账的登记方法与格式:

方法:

一般由会计人员依据标有明细科目的记账凭证并参考相关原始凭证的内容进行登记。

格式:

活页式。

 

日记账的登记方法与格式:

方法:

按时间顺序逐笔记录了有关经济业务所引起的库存现金或银行存款的增减变动金额。

格式:

外表形式通常采用订本式、账页格式则一般采用三栏式。

 

会计账簿的核对:

1、账证核对;

2、账账核对;

3、账实核对。

 红字更正法:

用红字金额填制一张与原错误记账凭证内容完全相同的记账凭证,并据以用红字登记入账,以冲销原错误的凭证记录与账簿记录,然后再以蓝字填制一张正确的记账凭证并据以用蓝字登记入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艺术创意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