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730133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7.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docx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docx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第一部分:

教学计划

一、教材简析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九年级教材中,八年级上、下册属于一个阶段,这两册教材在编排上呈现出来的共同点是各单元仍以专题组元,但同时也兼顾文体。

八年级下册四个现代文单元分别以人生、散文诗、人与自然和民俗风情为专题内容,其中以记叙类文章为主,第三单元与传统说明文单元相比,在语文与科学的链接上有突破性的进展,拓宽了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

两个文言

文单元课文的选编主要是从文章的难易程度以及课程目

这两个方面来考虑的。

第一单元是以人生为主题组元,且都出自大家、名家之手。

《藤野先生》记录了鲁迅在日本留学的一段经历;《我的母亲》是胡适自传的一个章节,叙述了母亲对自己人生的深远影响;《我的第一本书》里诗人牛汉通过对一本书的追述,表明了读书对人生的意义;《列夫.托尔斯泰》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大文豪托尔斯泰的“肖像画”,揭示出其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再塑生命》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盲哑女孩和她的老师的不懈追求的人生的一小部分。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也围绕着我们人生中最重要的人——母亲为主题设计。

第二单元主要由散文诗构成,这是学生接触的第一个散文诗单元。

所选的课文都反映了作者的心灵之声,而且语言优美,含有哲理,内涵丰富,很适合诵读。

此外,“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寻觅春天的踪迹,也是

一个非常诗化,具有抒情性的活动。

第三单元是以人与自然为主题编写的,五篇课文都是科学文艺作品,以不同的题材,从不同角度,表达了人们对生存环境的忧患与思考。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是“科海泛舟”,这是一次跨学科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科学技术,在科技活动中练习写作与口语交际。

  第四单元以民间文化为主题编写。

五篇课文中,《云南的歌会》描绘了三个场合中唱歌的情景;《端午的鸭蛋》写的是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吆喝》写的是趣味良多的“生活交响曲”;《春酒》描绘了故乡的风土人情;《俗世奇人》写的是两位民间高人。

此外,“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也是围绕民风民俗为主题设计。

  文言课文的编排方式是单独组元,每单元五篇,共有两个单元,文言文(含古代诗歌)教学应当做好以下两点:

一、狠抓诵读教学,使学生读得正确,并逐步养成自觉诵读的习惯。

文言单元的背诵量相当大,要求全文背诵的有《与朱元思书》、《五柳先生传》、《马说》、《送东阳马生序》、诗词曲五首、《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

二、倡导探究式的学习,弃绝“填鸭”,着力培养学生自行领悟的能力。

文言和现代语同源而异流,极浅近的文言文,即使文化水平很低的人听人读一遍也能听出个大概,何况是初中学生!

再说,课本里的文言文内容和语言都比较浅显,不像古代经书那样深奥费解,佶屈聱牙,再加上注释全用通俗的现代语,简洁明了,认真读几遍至少也能读懂大半,这就是探究的基础。

更为重要的是,从学生一拿到新的课本就要大致翻阅一番这个事实还可以看出他们本来就存在着探究的愿望。

因此,问题仅在于教师要善于因势利导,使这种探究式的学习收到最大的成效。

此外,“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是一次小型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要求学生对学过的古诗词作一番梳理,激发学生学习优秀古诗词的兴趣。

另外,“背起行囊走四方”的实践活动,主要是培养学生留心观察自然风光、名胜古迹及其楹联的兴趣和习

惯,培养在观赏过程中勤于记录、乐于考证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

  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各单元的“单元说明”中都依据这三个方面设计了单元教学目标。

本册教材在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并使他们掌握一定的方法方面设计的学习目标如

下。

要注意把握叙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对作品中感人肺腑的形象、惊心动魄的情景和各具特色的语言,有自

己的心得和评价;还要努力提高默读的质量和速度。

  熟读这些课文,要从中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揣摩记叙文语言的特点。

要注意课文怎样抓住特征来介绍事物,理清说明顺序,掌握常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

准确、周密的语言。

默读有一定的速度;能按照要求筛选信息。

要先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然后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们丰富的内涵和精荚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

要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内容大意。

在反复诵读

中,了解借景抒情的写法,体会作品的语言特色。

  

三、教学措施

  1).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和社会发展对语文的新要求出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

培养审美情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2).语文教学中,要加强综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意之间的联系,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3).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

造性思维。

  4).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

每堂课教师根据学生实际精心备课,尤其要备好学生,改变繁琐的教学方式,突出重点和难点.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要避免繁琐

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

5).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

会。

  6)作文教学,贴近生活实际,富有生活气息,灵活命题,形式多样,多写随笔,读书笔记,尝试互批共批,以改促写,有效

提高作文水平。

  7).实行分层目标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利用课外实行培优辅差,力争整体提高。

 

  8).引导鼓励学生成立课外学习小组,培养合作精神,开展互助互帮,实行一帮一学习语文,帮助中下生提高学习兴

趣和成绩。

9).优化作业管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加强课代表,小组长的模范带头作用和监督作用,力争做到每课过

关,单元过关。

 10).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要有所区别,要因人而异.充分照

顾到不同学生的特点。

 11).利用竞赛,学科活动法等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报告会,故事会,朗诵会,演讲会,办手抄文学

报,锻炼能力,提高兴趣。

 12).课前一分钟演讲,包括自我介绍,新闻消息,小故事,成

语解说等,锻炼表达能力。

 13).组织3-4次辩论,培养思维及口头表达和语文知识的

运用。

14).组织采访和调查至少一次。

15).要求写一篇小论文。

16).做好开头的扭转工作,扭转以往不良的学习习惯。

17).教学过程中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让学

生树立起学习语文的信心。

  18).开展网络辅助教学.对家庭有条件的同学鼓励和指导他们利用语文教育网多学习一些课外阅读,优秀作文和作文技巧等。

四、教学进度表(以实际教学周为准)

第一周

语文学习习惯养成教育

(2)

1、《藤野先生》

(2)

第二周

2、《我的母亲》

(2)

3、《我的第一本书》

(2)

4、《列夫.托尔斯泰》

(2)

第三周

5、《再塑生命》

(1)综合性活动.

写作.口语交际、:

献给母亲的歌(4)

第四周

6、《雪》

(2)

7、《雷电颂》

(2)

8、《短文两篇》

(2)

第五周

9、《海燕》

(2)

10、《组歌》

(2)

写作.口语交际.

综合性学习:

寻觅春天的踪迹

(2)

第六周

21、《与朱元思书》

(2)

22、《五柳先生传》

(2)

23、《马说》

(2)

第七周

24、《送东阳马生序》(3)

25、《诗词曲五首》

(2)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古诗苑漫步

(1)

第八周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古诗苑漫步

(2)

11、《敬畏自然》

(2)

期中复习

(2)

第九周期中考试试卷分析期中总结

第十周

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2)

13、《旅鼠之谜》

(1)

 14、《大雁归来》

(1)

15、《喂——出来》

(2)

第十一周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科海泛舟(4)

16、《云南的歌会》

(2)

第十二周

17、《端午的鸭蛋》

(2)

18、《吆喝》

(2)

19、《春酒》

(1)

20、《俗世奇人》

(1)

第十三周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到民间采风去(6)

第十四周

26、《小石潭记》

(2)

27、《岳阳楼记》(4)

第十五周

28、《醉翁亭记》(3)

29、《满井游记》

(2)

30、诗五首

(1)

第十六周

30、诗五首(3)  期末复习(3)

第十七周期末复习(6)  

第十八周期末复习(6)

第十九周期末考试(6)

 

第一部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1.藤野先生

教学目标:

1.理解藤野先生高尚的品质和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2.明确文章明暗两条线索的写法特点和作用。

3.体会语言的感情色彩揣摩关键词语的表达作用。

4.训练学生分析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1.体会、理解文章含义丰富的语言,掌握文章的叙事线索。

2.学习根据表达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材料的写法,学习抓住人物特征,通过具体事例来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难点:

联系材料,领会作者弃医从文的情感因素,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与民族自尊心。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阅读、熟悉课文。

2.归纳分析写藤野先生的内容,理解其思想品质,体会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今天我们学习的是鲁迅先生的《藤野先生》,先请一位同学介绍鲁迅其人及作品。

鲁迅(1881—1936)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生于浙江绍兴,原名周树人,字豫才,自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开始用鲁迅作笔名。

著名作品集有《野草》、《朝花夕拾》《呐喊》、《彷徨》《华盖集》、《坟》等。

本文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二、引入课文

同学们,我们已学过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散文,从中了解到三味书屋中的老先生虽然施行的是封建书塾教育,但思想还算开明,因此,鲁迅对他“很恭敬”。

虽是“很恭敬”,但并不是很有赞赏。

而藤野先生是鲁迅在日本仙台学医时的一位日本医专的教授,鲁迅先生却对他非常尊敬,而且评价极高,说他:

“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

”“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他是一位怎样的老师呢?

为什么鲁迅先生对他有这么高的评价呢?

让我们来一起学习鲁迅的这篇散文《藤野先生》弄个明白吧。

三、读课文,初步把握文章内容。

方法:

教师范读,或播放课文朗读录音。

四、根据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将全文分成三个部分。

(一)在东京   

(二)在仙台   (三)离开仙台

五、分析理解直接写藤野先生的内容:

文章内容较多,题目是《藤野先生》,我们就先从写藤野先生的内容学起。

请学生找出写藤野先生的地方,然后讨论作者从哪些方面写了藤野先生,表现了藤野先生那些高尚品质。

明确:

写藤野先生的是:

第二部分的相识、相交、相别,及第三部分的怀念。

而主要表现藤野先生的是“相识”和“相交”两部分。

所以本节课主要讨论“相识和相交”两部分内容

1.学生浏览6—10段,也可请一位学生朗读,然后让学生找出有关描写人物外貌、语言行为等方面的语句并进行分析。

学者形象

明确这些语句体现了人物什么特点,出示投影:

动作行为:

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治学严谨

语言:

抑扬顿挫         生活俭朴

穿着:

模胡 旧外套 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

读到此,一个生活俭朴、治学严谨的学者形象已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了,这是作者,也是我们读者对藤野先生的初步了解。

让我们继续读下去,看作者为我们叙述了藤野先生的哪些事情,透过这些事情,我们将更深入地了解藤野先生的内在品质。

2.学生默读11—23段,要求学生给每件事情拟一个小标题。

明确每件事情分别体现了藤野先生什么思想品质。

(1)添改讲义

(2)纠正解剖图

(3)关心解剖实习

(4)了解女人裹脚

3.提问讨论:

这四件事反映了藤野先生什么品质?

(“添改讲义”部分抓住为什么“很吃了一惊”“不安和感激”讨论;“吃惊”是因为出乎意料,没想到藤野先生会仔细地给他改讲义,增加脱漏的地方,订正文法的错误。

“不安”是因为自己没有写好讲义感到羞愧。

“感激”是因为受到了藤野先生的关心和帮助。

“纠正解剖图”抓住“我还不服气”与藤野先生的要求作比较理解;“关心解剖实习”要求学生找出表现态度情感的词语“很高兴”“很担心”“总算放心了”等;“了解女人裹脚”突出语言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课件显示如下:

正直热诚 

治学严谨

没有民族偏见

事情     思想品质

添改讲义    认真负责   

纠正解剖图    要求严格        

关心解剖实习   热情诚恳        

了解女人裹脚   求实精神         

六.结束语:

读到此,我们更深地了解到藤野先生为人正直,他真诚地关心着鲁迅,热情地帮助鲁迅,对待鲁迅没有丝毫的民族偏见。

也许我们会想:

在这样一位老师的真诚帮助下,鲁迅定然能实现自己做医生的梦想,学成回国后去治病救人,救人救国。

可鲁迅最终却作出了弃医从文的决定,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请大家思考,下节课再讨论。

 

七、作业

1.写一段话,从外貌、生活情况、对待工作、对待学生、为人等几个方面,概括地介绍藤野先生。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解释词语的含义。

绯红 标致 落第 不逊 诘责 托词 油光可鉴 抑扬顿挫 

深恶痛疾 物以希为贵宛如驿站教诲瞥见畸形匿名杳无消息

3.思考:

(1)本文题目是“藤野先生”,但有一半以上的篇幅没有直接写藤野。

作者写了清国留学生逛公园、学跳舞,写了从东京到仙台途经日暮里和水户,写了仙台医专的职员对他的“优待”,还写了日本“爱国青年”的寻衅和课堂上看电影。

这些事情和写藤野先生有什么内在联系?

(2)认真阅读课本上〔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这一条注解,想一想文中贯穿着鲁迅怎样的思想。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理解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原因和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2.理解没有直接写藤野先生那些内容与藤野有什么内在联系。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检查作业,重点检查注音。

方法:

教师用投影显示,学生读出正确的字音。

绯红 标致 落第 不逊 诘责 托词 油光可鉴 抑扬顿挫 深恶痛疾 物以希为贵 宛如 驿站 教诲 瞥见 畸形 匿名 杳无消息

二、讨论几个问题。

1.鲁迅去日本留学的目的是什么?

为什么又弃医从文了呢?

这些反映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提示学生:

参看注解〔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思考回答这个问题。

然后找出文中反映这一问题的相关事件的内容。

投影:

(1)匿名信事件  个人与祖国的尊严受到侵犯

(2)看电影事件  思想受到极大震动,民族自尊心受到严重挫伤

启发学生明确:

两件事表达的思想各有不同的侧重。

匿名信事件侧重写弱国国民受人歧视,从而激发作者要立志使自己的祖国富强起来;看电影事件侧重写中国老百姓的不觉悟,揭示了这一造成我们民族衰落的重要原因。

这两件事促成了作者为了祖国的富强而下决心弃医从文。

鲁迅先生是怀着救国救民的远大志向东渡日本的,原本想学了医术回国去救治苦难的国民,又可促进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达到救国图强的目的,但这两件事以后,让他认识到“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

”从这两件事和弃医从文的改变中,我们看到的是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

2.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与写藤野先生有什么关系呢?

明确:

写日本“爱国青年”寻衅的匿名信事件从反面衬托了藤野先生;看电影事件是作者告别藤野先生的直接原因。

总之,所有这些都与突出藤野先生正直热忱、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贵品质有密切的关系。

3.文中还写了哪些事?

这些事反映了什么?

与藤野先生有什么关系?

学生讨论明确:

(1)在东京的所见所闻:

清国留学生逛公园和学跳舞。

这部分作者以辛辣的语言,嘲讽了清国留学生的丑态,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感情,揭示了作者离开东京去仙台的原因,为下文结识藤野先生埋下伏笔。

(可对文中的比喻夸张反语的讽刺描写做些提示)

(2)去仙台途经的日暮里和水户。

从东京到仙台六七百里,所见甚多,但文章只提到“日暮里”和“水户”两个地方,因为“日暮”两字触发了作者的忧愤之情,所以印象深刻,几十年后还记得。

至于“水户”,则是反抗清朝至死不渝的朱舜水先生客死的地方,作者对这样一位具有民族气节的学者自然会产生仰慕之情,因此对“水户”铭记不忘。

写这些事情,反映了鲁迅先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这种思想是作者去仙台学医的主要动机。

(3)在仙台受到的优待。

“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统领第一层,句中的副词“大概”表示推度、估计。

作者到达仙台之后受到了免交学费的优待和职员们在生活上的关心。

对于一个来自异国他乡的留学生所给予的特殊关心和照顾,固然反映了日本人民善良的心地和友好的情谊,而作者却把这些表示,推断为“物以希为贵”,这是作者感到自己受到的不是尊重,而是怜悯与同情。

这里饱含着一个弱国国民的辛酸,反映了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居然睡安稳了。

”句中的副词“居然”表示出乎意料之外。

意思是想不到前面说的这个客店居住条件不好,一般是不易安睡的,但出乎意料地睡安稳了,表达了作者对恶劣生活环境的不以为然。

“居然”一词加强了整个句子的幽默感。

这段写初到仙台,生活条件虽然艰苦,但还是受到“优待”。

这样写是为藤野先生出场前作准备,为后文要写的藤野先生对自己的关心、爱护起了衬托作用。

(4)与藤野先生的告别。

这是直接写藤野先生的内容,反映了作者和藤野先生的真挚感情,与前面的相识、相处构成一个完整的过程。

(5)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

这里作者直接抒发了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之情。

并高度赞美藤野先生说:

“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位老师。

怀念的行动:

装订收藏经藤野先生改正过的讲义;把藤野先生的照片挂在书桌对面的东墙上;把怀念化为斗争的勇气和力量,“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可要求学生齐读“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每当夜间……”末尾,体会作者的感情和文意及修辞方法。

对“小而言之”与“大而言之”可请学生谈自己的理解。

以加深领会。

三、根据以上分析和归纳,请同学们谈谈本文的中心。

在学生议论的基础上归纳如下:

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

它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赞扬了他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

作者追述了自己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四、布置作业

1.理清全文结构,编写结构提纲。

2.思考:

(1)为什么作者认为藤野先生是最使他感激的一位老师呢?

在藤野先生诸多美好的品格中,哪一点是作者最为敬佩和感动的?

(2)怎样理解最后一句话意思?

与全文中心意思有什么联系?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1.理清全文结构,理解文章运用明暗两条线索写作的特点。

2.体会一些重点语句的含义和感情色彩。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讨论作业

1.全文的结构提纲

第一部分(1-3段):

在东京的见闻感受——去仙台的直接原因。

第二部分(4-35段):

在仙台学医的经历。

第一层(4段):

写去仙台途中的见闻。

第二层(5段)概述在仙台所受到的优待。

第三层(6-23段):

写我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交。

第四层(24—31段):

写“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

第五层(32-35段):

写“我”与藤野先生惜别。

第三部分(36-38段):

写“我”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思念及藤野先生精神对“我”的鼓舞。

2.藤野先生有丰富的现代医学知识,有高尚的品质。

藤野先生诸多美好品格中,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是最使作者敬佩和感动的。

3.最后一句,其中“良心发现”指作者热爱祖国、勇于革命的思想受到触动;“正人君子”指帝国主义、封建势力的御用文人。

全句的意思是作者决心以笔作武器,与反动御用文人所代表的反动势力斗争到底,为光明的中国继续奋斗。

这一句,将对藤野先生的深情厚谊与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统一在一起,把对往事的回忆与现实政治斗争结合在一起,将怀念之情化作斗争的勇气和力量。

从而总结了全篇,深化了中心。

二、理解文章两条线索的写法特点。

要求学生看课后“研讨与练习”一,进行讨论。

主要是加深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和两条线索写法的认识。

本文是依据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和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来记叙,主要叙事线索是鲁迅和藤野先生的交往(相识、相处、离别、怀念),这是明线。

另外,全文还以强烈的爱国主义贯穿全篇,这是暗线。

三、理解一些重点语句的含义和感情色彩。

可让学生回顾全文,质疑发问,进行讨论。

然后作适当补充。

体会下列语句或加点词语中的含义。

1.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

(这“大”和“小”怎么理解?

2.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60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

也无怪他们疑惑。

(第1个分句与后边能构成因果关系吗?

是作者本人的意思吗?

3.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

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什么意思?

什么感情?

〔说明〕引导学生揣摩本文一些语句的深刻含义或感情色彩,是阅读理解的重要内容,是语言训练。

本文可揣摩的语句很多,不可能也没必要都找出来揣摩分析,提出几个句子作例子,引导学生理解或体会就够了。

四、布置作业:

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

“我”的爱国思想

课后练习题

五、板书设计:

交往的缘起

藤野先生交往的经过

别后的怀念

 

2.我的母亲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复习围绕我的母亲的发生的几件事和母亲的品性;教学过程中,通过一些身边事例的介绍,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利用换位思考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会关心他人,能长在他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替他人着想;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联系社会背景,来领会作品深刻的思想内涵的方法。

2.通过私反复朗读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亲情,激起心灵的共鸣,然后引导他们关心家庭,关心父母。

从而激发学生关注和参与社会生活的热情,培养作为家庭一员的责任感,帮助他们形成尊重别人、关心别人、珍惜生命、珍惜幸福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围绕我的母亲的发生的几件事和母亲的品性,培养他们家庭责任感。

教学难点

利用换位思考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会关心他人,能站在他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替他人着想。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播放音乐《烛光里的妈妈》,师激情导入:

母亲是天底下最神圣的一个称呼,母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位百年前的母亲,她以自己的仁爱,宽厚,感染造就了中国文坛上的一位巨匠——胡适。

今天,我们就随着胡适,来了解他的母亲。

板书课题,作者。

二、作者简介。

胡适(1891—1962),原名胡洪,字适之。

笔名有天风、藏晖、铁儿等。

安徽绩溪人。

幼年在私塾学习。

14岁到上海求学。

1910年赴美留学。

初学农学,后攻读哲学、文学。

1917年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

同年7月回国。

曾任北京大学教授、校长,国民党政府驻美国大使等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