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说课稿汇编全册.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72788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69.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师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说课稿汇编全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西师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说课稿汇编全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西师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说课稿汇编全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西师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说课稿汇编全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西师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说课稿汇编全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师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说课稿汇编全册.docx

《西师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说课稿汇编全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师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说课稿汇编全册.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师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说课稿汇编全册.docx

西师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说课稿汇编全册

《比较》说课稿

一、动手导入,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本节课教学学内容是对于数学符号“=”“>”“<”的认识,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虽然在幼儿园已经认识了大于号、小于号和等号,但这些知识是不够严密,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整理、深化,构建严密数学网络,所以引入新课时尽可能地发现学生的已有基础和认知不足,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为此设计让学生从身边的生活入手,为学生主动学习创设了良好的氛围。

二、科学规范的书写方法和有趣的儿歌,让学生轻松掌握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通过本课学习,要让学生知道谁比谁大,谁比谁少,知道等于号、大于号、小于号的表示方法,并且能用把几个数字正确地表达出来。

教学中教师用田字格给出了书写的位置,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学生往往在读符号时会出现错误,如不清楚都应该从左往右读、只会写不会读等等。

所以,用一首儿歌“大口朝前大于号,尖尖朝前小于号;大于号、小于号,开口对着大数笑”让学生加深了对“>”“<”记忆。

三、关注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了拔河比赛为什么还没开始,同时让学生自己动手摆小圆片,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自觉主动地接受新知识。

四、不足之处

1.在布置问题的时候问题意思表达不清楚,说的不够细致。

因为是一年级的孩子,导致学生很茫然,不懂老师的问题。

回答问题的时候要让孩子思考,给孩子一定的思考时间。

这个时候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比如请同学们静静思考一分钟;同桌两个人互相说说看;同桌讨论;小组交流等等。

2.学生操作的环节有误,应该在一开始拔河比赛图片出现之后,引出问题,然后引导他们动手摆一摆,比一比,给学生留足思考的空间。

3.教孩子用学具。

用学具的课很容易分散学生的精力,老师在让孩子动手的时候应该把问题描述的很清楚,告诉孩子们我们用一个圆片来表示一个小朋友,红色代表左边,绿色代表右边,比一比,看谁摆的最清楚。

要学会组织孩子,在学具用完的时候及时要求把学具收起来,及时有效地组织好课堂。

《5以内数的减法》说课稿

一、说教材

5以内的减法是义务教育教科书(西师版)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

教材将减法的初步认识1和5以内的减法安排在一起进行教学,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从一个数里“去掉”一些用减法计算,并计算出结果。

例题和“做一做”是与加法相对应的减法计算,“课堂活动”让学生说一说,再计算。

学生之间通过交流自己的想法,体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过程,真正体会减法算式的含义,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二、立足学情说学生 

一年级的学生刚步入简单的学习阶段,虽然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减法,但是比较简单,所以本节课内容的学习对于大多数的学生来说并不是很难。

本班学生在入学前大多数都接受过学前教育,都有一定的知识结构,在加上之前所学习的分与合的内容,对5以内的减法已能脱离手的帮助了,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对知识的掌握就不是太难,我特别注重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

 

在对教材有了充分的认识并翻阅了与本知识有关资料的基础上,考虑到学生的已有知识结构、年龄特点以及心理特征,最后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我制订了以下几点作为我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

1.理解减法的含义,体会数的分解与减法的联系,认识减号、减法算式,探索5以内数的减法的计算方法,体会算法的多样化,会计算5以内数的减法。

2.教学重点:

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理解减法的含义,理解和学会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在观察、操作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在探索的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坚定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立足学生说方法

教法:

情境式启发式情感式活动式

学法:

动手操作合作探究

四、立足目标说流程

教材上的主题图是三个孩子荡秋千,后来走了一个,剩下几个孩子?

学生根据图所表示的含义列出算式。

以前学生在练习中不知道是从哪里去掉的。

为了让学生能直观的了解减法的含义,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后,放手让自己看一看、学一学。

学生翻书自学,集体交流,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然后通过交流,要求学生明白减法的运算符号是“-”,读作减号;算式是3—1=2,读作:

3减1等于2。

使得前后知识点过度很顺畅。

五、立足课堂说板书

板书作为课堂教学语言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它应具有启发性、指导性、应用性。

本节课的板书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学习重点,解决知识难点,不仅粘贴学生所提问题,这样安排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六、立足效果说反思

我们的数学课堂应来源于生活,农村学校没有电脑,没有精美的课件,有的是黑板+粉笔和书本,如何在课堂中让学生表现出主动、投入、自然和和谐应该来源于贴近孩子生活化的情境和师生间的平等对话,应该是生生、师生之间思维火花的碰撞。

让学生经历数学文化的创造过程,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不能是一味的听讲、模仿和练习,更重要的是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师生、生生间的合作交流。

数学学习不应该是一个简单的被动的接受过程,而应该是学生自己体验、探索、实践的过程,应该让学生自己去“做”数学,“想”数学,尽量减少直接“灌输”,这正是我们常说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可惜的是本节课由于课堂拖沓的原因,设计的游戏也没完成。

《连加、连减》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西师版九年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数学第一册第2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中的内容。

连加、连减这一知识点将它放在学习了10以内两个数相加减的后面,一方面是对加减法概念的拓展,另一方面是对学生分析数学问题、形成数学思维的初步培养,也是学生由具象的算法向抽象的算理过渡的一块基石,对学生的知识积淀和能力提升都将起到“再上一层楼”的作用。

分两步进行口算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而言,计算方法和思维过程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必须通过最简单的分析、归纳掌握连加连减的基本规律。

2、学情分析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学生在学习这个知识前已经熟知加减法的含义,也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加减口算,而且具有“添上、再添上”与“去掉、再去掉”的生活经验,所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并不困难。

但一年级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的学习方式,直观的认知水平、无意识的思维方式、感性地解决问题的方法、遇到困难就应付的态度导致连加连减这类具有一定抽象思维的知识点成为他们学习的难点。

3、教学目标

基于此,我分三个方面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知道连加、连减的含义和运算顺序。

(2)技能目标:

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正确进行口算。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同时,体会连加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快乐;使学生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和能力。

4、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编写意图旨在通过生动有趣的素材、联系学生生活使学生感受连加连减的数学概念,通过观察、分析、操作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

根据这一主旨思想,结合本课在教材中的作用及学生的年龄特征,对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进行如下定位。

教学重点:

①用自己的话表达图意,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

②掌握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和能力。

二、教法学法分析

1、教法分析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主要采取情境教学法,在各种数学活动中“玩游戏”,让学生始逐步认识和理解连加连减;依据数学教学的基本规律和“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思想,我将适时采用引导讨论法、小组合作学习法,使教师的思路内化为学生的方法,达到自我构建知识的目的。

2、学法分析

为了达到新知自我生成,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在学法上,主要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观察思考等方法,重视学生独立思考,从一年级起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教学过程

1、我采用了“卡片游戏导入法”来“开个好头”

老师先提示学生:

“游戏需要动脑、动手又动口”,然后介绍游戏规则。

学生听说又玩游戏了,可开心了,注意力非常专注,都怕自己没弄懂丢丑。

然后教师示范游戏:

依次出示口算卡片:

5+2,7+1,1+3,6+3,4+5,9+1,8+2,3+4。

说:

我的朋友在哪里?

并且出示卡片5+2,学生看着卡片一边伸手指一边说得数是:

你的朋友在这里,5+2=7。

这样通过做游戏,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复习10以内的加法,为学习连加做知识准备。

2、激趣探究学习连加:

接着演示表现连加的课件,通过课件展示原有4只小鸟,后来又来了2只小鸟,再来了3只小鸟的顺序,让学生充分的感知,体会连加的意义,并通过自己的感知说出图意,当然完整地说出图意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是有难度的。

在这个环节的评价上要注重学科的整合,既要关注学生对数字变化过程的描述,也要重视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能力的评价,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强化学生学习的注意力。

在理解图意的基础上,让学生用小棒或圆片代替小鸟,摆一摆、说一说,自己尝试理解连加的意义,试着列式,试着算出答案。

这个过程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探索连加的计算方法。

同时突出算法的多样化,从中培养学生的成功体验。

最后教师质疑:

这个加法算式与前面的加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在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基础上教师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连加题的特征以及与一步加法在算法上的不同。

从而引导学生总结出算理:

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得到的结果再与第三个数相加。

这样让学生对连加的理解更深一步。

3、延续情境,学习连减

在教学连减时,我用课件制作了动态的“小刺猬运南瓜”ppt,十分有趣、直观。

这样的ppt,帮助学生理解情境,帮助教师收拢学生的注意力。

因为有连加的教学做铺垫,所以在连减的教学中,教师说的话“少而精”,孩子们只要“跳一跳”,就能顺利达标教学任务。

4、观察对比,小结算法

通过上面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连加连减的含义及运算顺序。

但在学生的知识库中这还是两个独立的知识点,这时我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对连加连减进行对比。

为了引导一年级的学生学会讨论,我提出问题,引领学生有目的地讨论:

1、连加连减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它们在计算的时候又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这时教师可以加入到学生中去,在帮扶的过程中掌握学生讨论的情况。

通过讨论交流发现它们的共同点:

有两个运算符号;要进行两次计算才能得出最终结果;要先算出第一步才能进行第二步的计算等。

之前纵向上有加法与连加的对比,现在横向上又有连加与连减的对比,帮助学生在连加和连减知识点间搭建桥梁,形成联系,构建学生自己的、完整的、立体的知识体系,从而牢固地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

5、寓练于乐,巩固新知。

本节课很多处的设计都是利用各种活动、游戏来寓教于乐。

比如导入时用的卡片找朋友,、巩固新知时让学生摆小棒、摆圆片、反馈练习时用的磁性卡片的直观增减让学生直观理解连加连减。

这样多次调动学生的注意力,使更多学生愉快地参与到活动中。

6、解决问题,应用新知

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

所以我还将练习设计成孩子们所喜欢的生活场景。

比如说课本第42页第2题,图

(1)里的元素生动活泼,十分有趣,摘桃子的情境也有很高的生活关联性;图

(2)的情境是小女孩子摘葫芦,十分活泼有趣。

这样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享受学习数学的喜悦。

四、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是“微型教案”,能具体、直观地帮助学生开启思路,排疑解难,掌握新知识。

所以,我的板书设计简洁、清楚、明了地展示了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和学习内容。

总之,本节课的设计坚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