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724213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6.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docx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docx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

我是中国人

活动目标

使幼儿知道自己中国人。

  初步激发幼儿做个中国人的自豪感。

  训练幼儿的观察力和辨别能力。

活动准备

一面镜子。

  挂图“我是中国人”。

  汉语、英语录音各一段。

活动过程

引导幼儿认识自己的外貌特征,知道自己是中国人。

  请小朋友照镜子,说说自己的外貌特征,让幼儿知道我们都是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的中国人,我们的国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请幼儿看图片,观察外国娃娃的外貌特征,(有的是黄头发的,有的是黑头发,有的是蓝眼睛;有的是灰眼睛;有的是白皮肤,有的是黄皮肤,有的是黑皮肤……)说说他们和中国娃娃有什么不同。

然后请幼儿从教学挂图画面上不同种族的娃娃中找出中国娃娃,并说出他们的特征来。

  请幼儿和同伴相互交谈,说说对方及自己的相貌与外国娃娃有哪些不同,加深幼儿对中国人的外貌特征的认识。

  引导幼儿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

  请幼儿看世界地图,,找出中国在当天上的位置,并观察中国地图的轮廓。

  让幼儿知道中国很大,人口很多,有五十多亿人口,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让幼儿了解中国的语言文字。

  放两段录音,一段汉语,一段英语,请幼儿说说自己听到了什么。

然后告诉幼儿我们说的语言是汉语普通话。

  请幼儿说说幼儿用书画面上哪儿是我们国家的文字,然后告诉幼儿,我们写的字是汉字,也叫方块字。

  教师小结。

  帮助幼儿了解中国人在外貌形象、饮食习惯、语言文字等方面的特点。

初步引发幼儿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

一、活动目标

  1、知道自己是一位中国小公民,并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自豪。

  2、通过儿歌对祖国有进一步的了解,从而增强爱祖国的情感。

  3、幼儿能初步掌握今天所学的童谣:

大家都是中国人。

  4、幼儿能活动中获得快乐,加强其对童谣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

  1、有关国庆节的相关活动图片。

  2、儿歌所用的音乐CD。

  3、若干个民族的传统服饰。

  4、各地方言录音。

  三、活动过程

  

(一)、民族服装展示

  1、教师出示资料(民族服装)照片。

  师:

你们知道这些是那些民族的穿的衣服吗?

知道这些那个地方的人穿的吗?

(教师组织幼儿开始讨论)

  2、教师小结:

  

(二)童谣学习:

  1、教师播放音乐,先给唱一遍童谣:

  东是人,西是人,

  来来往往都是人。

  阿拉阿拉上海人,

  俺们俺们山东人,

  俄伲俄伲苏州人,

  噢们噢们香港人,

  戴花帽的新疆人,

  穿长袍的西藏人,

  外地人,本地人,

  亲亲热热一家人,

  大家都是中国人,

  中――国――人!

  2、教师开始和小朋友们一块唱这首好听的童谣

  3、在幼儿基本熟练以后,教师请若干幼儿给其他的表演一下,以带动其他幼儿更好的来学习这个童谣。

  四、活动总结:

  教师在活动结束以后,要给予及时的评价,表扬和鼓励那些在活动中表现积极的幼儿,让其获得快乐。

同时,教师也要照顾到那些能力相对较弱的幼儿,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五、活动延伸:

  教师鼓励幼儿回家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一块唱这首童谣。

大班活动《落叶》教案与反思

  活动目标

  1、喜欢阅读《落叶》连环画,感知季节的变化,知道小动物们都用落叶来做什么。

  2、会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课文。

  3、复习认读“小虫”“蚂蚁”“小鱼”“燕子”。

  教学重点、难点

  难点:

感知季节的变化,理解落叶与小动物的关系。

  重点:

幼儿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课文。

  活动准备

  大图卡:

树叶、小虫、蚂蚁、小鱼

  收集的各种落叶

  活动过程

  一.通过实物落叶,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1.出示老师收集的落叶,提问:

老师在哪里找到的树叶?

(在幼儿园的地上捡的)

  2.树叶怎么都到地上了呀?

(因为现在是秋天,叶子都落下来了)

  3.是啊,秋天的时候树上的叶子都要掉下来了,哪我们一起来看看老师检的树叶都长得怎么样?

(有大的、小的、黄的、红的、圆形的、长形的等等)

  4.你们喜欢落叶吗?

它可以用来做什么呢?

  二、学习散文诗《落叶》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落叶》,看看小动物们用树叶来做什么?

  1.出示大范例《落叶》。

请幼儿阅读第5页至第8页的图画和文字。

  2.第5页。

落叶下藏着什么动物,小虫在落叶的下面,把落叶当做什么?

  3.第6页。

猜一猜蚂蚁为什么站在落叶上?

它把落叶当成什么?

  4.第7页。

树叶落到了哪里?

谁游过来躲在落叶下面?

猜一猜落叶像什么?

  5.第8页。

树叶又落到哪里?

谁飞过来?

猜一猜,小燕子看见落叶说了什么?

  6.请幼儿用自己的话讲述第5页至第8页的内容。

  三、表演游戏:

谁过来了

  看大图卡表演动作。

  教师依次出示图卡:

小虫、蚂蚁、小鱼、燕子

  我请孩子们来模仿不同的小动物,让其他幼儿上前进行复述。

  四、总结分享

  请幼儿说说为什么树叶像房子、飞船、小伞和信。

  五、延伸活动

  每天都有落叶,还有很多的小动物也出来拣落叶了,你们觉得他们又会把树叶当成什么?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目标源自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及主题目标。

通过活动达到预先制定的教学目标。

幼儿在活动中能感受到秋天是一个很美的季节。

在学习过程中,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幼儿能大胆回答,也知道了小虫、蚂蚁、小鱼、小燕子都把落叶当做自己需要的东西。

在活动中幼儿也能根据动物的大小、树叶的大小、他们之间的联系进行大胆想象。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引导模仿小动物角色,达到**,大家都争先恐后的举手想来体验小动物的智慧和可爱。

我觉得在阅读图画后,引导幼儿讲述课文时,还是有很多幼儿不能大胆回答,但是到了表演游戏时,请幼儿复述相关段落时,还是有很多幼儿大胆举手的。

还有一点,在小燕子看到落叶时,幼儿还是猜不到落叶会像信,说明幼儿对“信”还是缺乏一定的了解的,所以,还要加强对信的认识。

大班:

有趣的叶子

设计思路:

通过对叶子的观察,让幼儿去发现叶子千姿百态的外型,并以表演的方式体验叶子随风飞舞的动感,借以多种手段培养幼儿细心观察、积极想象、大胆表现的能力。

活动准备:

  带幼儿参观植物园或附近的公园,收集落叶。

录音机、音乐磁带,线、纸条、双面胶等。

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并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

2、激发幼儿想象,创编叶子飞舞的动作并用肢体动作来表现音乐。

活动过程:

  

一、观察、接触各种植物的叶子:

(把幼儿分成三组,每组摆放一篮叶子供幼儿自由选择)

  1、观察叶子的形状及颜色。

教师:

“你们发现了什么?

这些叶子都一样吗?

”给幼儿自由谈论的时间,相互交流、分享经验。

  2、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叶子的形状像什么?

同时让幼儿在白板上用线条画出叶子的轮廓,进一步熟悉叶子的外型。

3、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串叶子,做挂饰。

每个幼儿拿一片自己喜欢的叶子固定在纸条或线上,挂在脖子上。

  

二、游戏活动,提高幼儿的辨别能力:

教师交代游戏的规则:

游戏开始,音乐进行时,幼儿可拍手自由动作,去寻找与自己有同形状叶子挂饰的同伴,当音乐停止时,相同叶子挂饰的幼儿要站在一块,可两人一组,也可三人、四人一组,游戏进行2—3次,每次可鼓励幼儿寻找更多的同伴。

(教师也可参与此游戏,并与全体幼儿一起检查游戏的结果,找到相同叶子人数最多的一组为胜)  

三、创设情境,随音乐的旋律,表现叶子的飞舞:

  1、教师:

“一部分树木和植物在秋天时,叶子会伴着秋风渐渐的飘落,你们见过飘落着的树叶吗?

那是什么样的?

”启发幼儿用肢体动作来模仿被风吹起的落叶。

  2、欣赏音乐《水族馆》,感受其旋律的优美,幼儿自由表现。

根据幼儿的能力教师可用语言情境随机启发幼儿表现各种动态的叶子(如:

轻轻用手或身体的摆动表现叶子随微风忽忽悠悠的飘落,急速的扭动或打圈表现叶子被大风吹的乱舞,静止的造型表现叶子静静的躺在地上……)  3、听音乐《水族馆》进行角色表演。

一部分幼儿做风,一部分幼儿做叶子,随音乐的起伏,鼓励幼儿有创造性的表演。

可交换角色。

教师评价。

延伸活动:

叶子画。

幼儿园小班教案:

摇啊摇

活动领域:

艺术、语言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的优美和舒缓,尝试用连贯的歌声表现歌曲。

2、体验妈妈对宝宝的爱。

活动准备:

1、布娃娃一个

2、妈妈哄宝宝的图片一张

3、歌曲《摇啊摇》

活动过程:

一、复习儿歌《打电话》,引导幼儿听音乐做动作。

二、学唱歌曲《摇啊摇》

——出示图片,引导幼儿结合自身经验进行谈话,调动幼儿的情感。

教师:

图片上的妈妈在做什么?

妈妈是怎样哄宝宝睡觉的?

妈妈在哄我们睡觉时都做些什么?

——教师边摇动摇篮哄娃娃睡觉边唱歌曲,然后通过提问帮助幼儿感受摇篮曲的亲切、柔和、安静、缓慢等演唱特点。

教师:

刚才老师是怎样哄娃娃睡觉的?

这首歌是什么样子的?

快的还是慢的?

老师是怎样唱的?

声音是大还是小?

——教师再次演唱歌曲,通过让幼儿说说歌里都唱了什么来引导幼儿熟悉歌词。

——带幼儿边按节拍模拟推摇篮的动作边说歌词,引导幼儿速度稍慢、轻声地说,重点引导幼儿说最后一句时要渐慢渐弱。

——进一步启发情感,帮助幼儿感受妈妈对宝宝的爱,启发幼儿向妈妈哄自己睡觉时一样用稍轻、连贯的声音学唱歌曲。

教师:

妈妈哄宝宝睡觉时为什么要摇着宝宝,拍着宝宝,还给宝宝唱歌?

妈妈那么爱宝宝,哄宝宝睡觉时唱歌应该怎样唱?

——请幼儿扮演妈妈,双手交叉在胸前,模拟抱着娃娃哄娃娃睡觉的动作,边摇边唱歌曲,启发幼儿充满感情的演唱。

三、引导幼儿随着《摇啊摇》的乐曲按节拍轻轻、慢慢地走出活动室。

提醒幼儿不要吵醒睡着的娃娃,继续感知摇篮曲的性质。

幼儿园大班歌曲欣赏教案:

清晨的问好

活动目标:

  1、能感受两段音乐的变化及不同特点,理解音乐形象。

  2、体验歌曲所表达的情感,知道要尊重和热爱邮递员和送牛奶的人。

活动准备:

  事先教三名能力强的幼儿分别扮演三个角色;录音机和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1、律动进场。

  2、练声《我爱我的小动物》

  3、请三位幼儿表演根据歌曲内容编排的情境表演引入歌曲。

  4、幼儿第一遍欣赏歌曲:

  提问:

听了这首歌有什么感觉,有什么不同?

  5、教师朗诵歌词并演唱第二遍,引导幼儿倾听这首歌曲中节奏有什么变化和特点。

  提问:

你发现了什么?

有什么变化?

  6、分段欣赏歌曲,结合歌曲第一段和第二段的内容让幼儿简单谈谈邮递员叔叔、送牛奶阿姨工作的辛苦和工作的意义,启发幼儿热爱和尊敬他们。

  7、放录音磁带,让幼儿再完整欣赏一遍,请参加情境表演的幼儿在音乐声中再次表演。

8、教师与幼儿即兴表演,表达对歌曲的理解,结束活动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

10以内相邻数

活动目标:

1、知道相邻数的概念,掌握1――10的相邻数,理解并能说出相邻数之间多一少一的关系2、发展幼儿的比较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活动准备:

相邻数填空卡片,人手一份图纸和1――10的数字头饰。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一些小朋友他们今天很开心,小朋友们想不想知道他们是谁啊?

""他们是数字小朋友,因为他们今天般了新家,小朋友们想不想去看看啊?

"

2、出示图片

(1)教师:

"这个房子漂不漂亮啊,小朋友们想不想住这样的房子?

"

(2)"现在让我们走进这座房子,看看数字们是怎么住的。

"(3)用向小朋友们介绍数字新邻居的方式引出相邻数这个概念。

教师:

"数字们见小朋友们来了都非常的高兴,所以都换上了五颜六色的衣服欢迎我们小朋友的到来。

现在我们来认识一下他们的新邻居。

"(4)逐个向小朋友介绍数字们的"邻居",使幼儿直观的了解"相邻"这个概念(5)介绍完后提问幼儿,使幼儿初步掌握各数的相邻数

3、发给幼儿表格,让幼儿用根据数字画几何图形的方式让幼儿初步了解相邻数之间多一少一的关系。

(1)教师:

"现在有四个数字想请我们小朋友帮一个忙,想请我们小朋友为他们画上和他们数量一样多的三角形、圆形或其他你喜欢的图形。

现在我把这几个数字请到了我们小朋友的桌子上,请小朋友拿起你手中的画笔来帮帮他们吧。

"

(2)画完后教室在黑板上挂一张大的挂图亲自进行演示。

演示完后请小朋友一起来数一数,引导幼儿自己发现相邻数之间多一少一的关系。

4、出示相邻数填空卡,进行一场小竞赛。

"现在数字们想让我们小朋友们来一场小比赛,看谁能又快又准确地说出他们的邻居,而且说出他比他们的邻居是多一还是少一。

"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活动中感知了解10以内数字的相邻关系;

    

(2)通过在游戏互动中学习,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了解相邻数的概念,掌握10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活动准备

    1——10的数字卡片、小动物卡片、小红花。

    活动过程

    一、组织教学

    播放《动物乐园》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师:

今天小花猫要和大家一起做几个游戏,小朋友们要在游戏中学习1——10数字宝宝的相邻数,大家高兴吗?

    二、在游戏中学习新课

    游戏一、小动物来排队

    全班小朋友10人一组分成四组做游戏。

小花猫发礼物,第一小组小朋友每人一个数字卡片。

当小花猫说“喵喵喵喵”时,小朋友在教室内四散跑或走,当小花猫说“喵”时,小朋友要立刻按1—10的顺序排好一队,要求从左到右排列。

第二、第三、第四小组依次做游戏,练习1—10数序的排列。

游戏二、找朋友

    四组幼儿按1—10的顺序排好队后,小花猫带着幼儿说儿歌:

小兔小兔左右转,小兔小兔仔细瞧,

    左瞧瞧,右瞧瞧,瞧见的朋友真不少,

    你的朋友是几和几?

请你快来告诉我。

    幼儿大声告诉小花猫,自己的朋友是几和几?

    幼儿可以交换数字卡片,反复玩几次,进一步理解相邻数之间的排列关系。

    三、巩固训练

    游戏三、小动物住哪里?

    小花猫请来小动物做客:

(鸡、鸭、鹅、马、牛、羊、狗、狐狸、兔、猴、)将10种动物分别放在黑板上的1—10数字下边的格子里。

    小动物住在哪间房子里,哪个数字就表示哪个小动物。

    如:

鸭子住在2号房间,2就代表鸭子。

    玩法:

    1、老师学小动物的叫声,请幼儿说出代表小动物的数字;

    2、老师说数字,请幼儿说出小动物的叫声;

    3、请幼儿学小动物的叫声,其他幼儿说出这个小动物两边相邻的邻居是谁;

    4、老师学小动物的叫声,请幼儿说出这个小动物两边相邻的数字是几。

    活动结束:

    小花猫给积极参与游戏的小朋友贴朵小红花。

    教学反思

    传统式的教学不会使幼儿产生兴趣,因此我结合幼儿年龄的特点,采用了三个游戏教学,幼儿们能踊跃参与活动,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学习并掌握知识。

由于个别幼儿性格内向,在活动中表现的不够积极。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让我感受最深的是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更要勤奋学习,勤于动脑思考,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让幼儿快乐地学习,快乐地成长。

大班教案——科学活动《磁铁》(公开课)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磁铁,通过探索引导幼儿发现磁铁能吸住铁的东西。

  

2、学习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3、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兴趣,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每人一盘操作材料:

内有磁铁、铁丝图形针、螺丝帽、钥匙、硬币、木块、布条、纸条、玻璃球、塑料玩具、竹筒等。

  

2、每人一个纸杯,内装回形针两个。

  

3、画有磁铁的图片一幅。

活动过程:

  

1、出示操作材料,让幼儿发现磁铁,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

  

师:

小朋友,请你看一看,你面前的盘子里有些什么?

请你玩一玩盘子里的东西,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引导幼儿探索磁铁的特性。

  

(1)师:

是哪一块东西能粘住别的东西?

把它找出来。

这块能吸住别的东西    的铁块,它的名字叫磁铁。

  

(2)让幼儿操作盘内的材料,探索哪些东西是磁铁的好朋友,幼儿尝试分类   把磁铁的好朋友放入桌上的大盘子里,教师个别指导。

  

3、小结磁铁有哪些好朋友,教师做记录,并引导幼儿发现磁铁的好朋友都是铁  做的,磁铁能吸住铁做的东西。

 

4、讲述故事《小磁铁去旅行》,初步了解磁铁对人们生活的帮助。

  

5、游戏:

纸杯里取回形针。

  

引导幼儿运用磁铁解决问题。

  

规则:

不能将磁铁从杯口伸入,也不能用手拿。

大班科学活动:

磁铁的奥秘

指导思想:

"帮助幼儿探索周围生活中常见的理化现象,获取有关的科学经验"是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的目标之一。

"磁铁的奥秘"截取了幼儿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同样的两块磁铁,有时一碰就吸相互,有时怎么都吸不住"的现象,精心安排了一系列的具有递进性的幼儿探索活动。

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幼儿通过自身的操作活动,发现并揭示磁铁的"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特性,建立有关磁性原理的粗浅概念。

活动目标:

1、通过探索活动,感知磁铁的两极,初步了解"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磁性原理。

2、学习仔细观察磁性现象,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书探索的结果。

3、发展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环形磁铁每人两块(其中一块的两端分别涂上红色和蓝色,以表示不用的两极,使其成为彩色磁铁)。

2、各种形状的磁铁(也按极性分别涂上红色和蓝色)、红色标志、蓝色标志、塑料吸管若干。

活动过程:

一、玩一玩彩色环形磁铁,感知环形磁铁的两极,并初步了解磁铁具有"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原理。

1、每人拿一块彩色环形磁铁和好朋友的彩色环形磁铁碰一碰:

红的与红的一面碰一碰,蓝的与蓝的一面碰一碰,红的与蓝的一面碰一碰。

仔细观察发生的现象。

2、引导幼儿表述探索结果:

红的与红的一面相碰;蓝的与蓝的一面相碰,两块磁铁之间会相互排斥,红的与蓝的一面相碰,它们就会牢牢地吸在一起。

3、小结:

环形磁铁有两极,当相同的极相碰时就会产生推力,而不同的极相碰时就会产生吸力。

二、利用彩色磁铁,感知所有的磁铁都有两极,并且"同性相斥,异性相吸"。

1、用彩色环形磁铁与其他形状的磁铁碰一碰;不同形状的磁

铁之间也碰一碰,仔细观察发生的现象。

2、引导幼儿表述探索结果。

3、小结:

所有的磁铁都有两极,并且相同的极相碰时会产生推力,不同的极相碰时会产生吸力。

三、根据磁性原理,找到磁铁的两极。

1、启发幼儿利用彩色环形磁铁,找出另一块环形磁铁的两极。

2、请幼儿根据自己的探索结果,在环形磁铁上分别贴上红色标志、蓝色标志。

3、讨论:

你用什么方法找到了磁铁的两极?

四、让磁铁浮起来。

1、设置疑问:

你能利用老师提供的塑料吸管让环形磁铁浮起来吗?

2、幼儿自由探索,教师启发、暗示操作方法:

把环形磁铁按S-N-N-S极性顺序串在塑料吸管上,磁铁就会浮起来,如图。

3、幼儿介绍自己的探索结果:

是什么原因使磁铁浮起来的?

五、观看磁悬浮列车图片、磁悬浮玩具等,了解磁性原理在生活中的运用,扩大幼儿的视野。

注:

1、与磁性黑板配套使用的塑料圆形磁铁的后面就是一块小的环形磁铁,教师可以把它取下作为操作材料。

活动评析:

磁铁是孩子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和经常玩的物品,而"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磁性原理对大班孩子来说却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所以活动的选择是来源于幼儿的生活又高于幼儿的生活。

为了帮助孩子们理解这一抽象的概念,教师根据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认知规律精心设计了各活动环节:

第一、第二环节让幼儿通过操作先感知个别形状(环形)磁铁的特性,再感知所有形状磁铁的特性,然后归纳出?

quot;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磁性原理,遵循了由点及面,由个别到普遍的推理方法,发展了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第三、第四环节是要求幼儿根据已获得的知识去实践运用:

找到另外一块环形磁铁的两极和探索如何利用塑料吸管使环形磁铁一个接着一个浮起来呢?

进一步加深对磁性原理的理解,更货的解决了活动的难点,整个活动设计层层递进,环环相扣。

一次次设疑,构成了

幼儿的认知冲突,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开放式的提问,唤起幼儿的已有经验,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始终保持探索的兴趣;在教师有目的的引导下,四次具有递进性的幼儿亲身操作活动,充分调动了幼儿主动探索的积极性,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幼儿的主体作用相互统一,有机结合。

本次活动的最大特色是教师充分尊重幼儿学科学的特点,重视幼儿学科学的过程,在幼儿自身主动探索中,发现磁铁的特性,获取有关"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科学经验,自始自终保证了幼儿学科学的主体地位,不断激发幼儿再次探索的欲望。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溶解——什么东西不见了

活动目标:

  1、幼儿在实验操作,观察、探究、比较的过程中,感知了解物质的溶解现象;2、能大胆描述自己在实验中看到的发现,增强表达能力和倾听能力;3、增强幼儿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1、纸杯每个幼儿人手一个,筷子每人一支;2、盐、白砂糖、红糖、筷子、小石子、油、抹布、记录表每组一份;3、补充材料:

咖啡、奶粉、感冒颗粒。

  活动过程:

  1、教师提出要求,幼儿直接操作材料,实验盐的溶解认识实验材料--盐。

看一看,摸一摸这是什么?

什么颜色?

闻一闻有什么气味?

用舌头尝一小点,有什么味道?

再请幼儿尝一尝纸杯中清水的味道。

(没有颜色,没有味道)。

请幼儿把盐放入纸杯的水中,用筷子搅一搅,看看发生了什么有趣的变化?

盐不见了,盐去哪里了?

请幼儿用筷子蘸一点纸杯里面的水,尝尝是什么味道?

咸咸的。

原来盐在水里溶解了,变成了咸咸的盐水。

请小朋友们尝尝别人的盐水,说说和自己的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有的小朋友的盐水咸,有的淡。

因为放的盐有的多,有的少。

  1、幼儿分步骤进行实验,尝试操作更多的材料,观察实验现象、交流自己的发现,并进行小组记录请幼儿换一杯干净的水,为每组幼儿发放白砂糖、红糖。

请幼儿进行实验:

把白糖和红糖依次放入水中,看看发生了什么变化?

哪些东西不见了?

嘴巴尝一尝有什么味道?

眼睛看看有什么颜色?

  再换一杯干净的水,请幼儿把小石头和油分别依次放到水中,轻轻搅拌,看看小石头和油没有消失?

  2、综合实验同时将种材料放入同一杯水中,观察溶解现象,比较不同材料的变化?

  请幼儿把盐、白糖、红糖、小石头、油等材料分别放进杯子中进行充分地搅拌之后,先观察观察,看看有什么有趣的现象发生,然后,在记录表后面把这种有趣的现象画出来。

(观察完后,请幼儿讲自己看到的现象。

)3、猜想-交流-验证-观察更多的溶解现象为幼儿提供补充材料:

咖啡、奶粉、感冒颗粒。

请幼儿在实验前猜一猜,哪些东西放在水里会溶解?

请幼儿交流一下自己的猜想,通过各自猜想的不同,激起幼儿用实验来验证的想法,从而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精神。

  5、教师小结,结束活动教师小结:

今天通过做有趣的小实验,我们知道了不同的物质放进水中会有不同的现象发生。

有的东西放到水里不见了、化了,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溶解"。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

盐和白糖溶解进水中了,它们还改变了水的味道;红糖溶解在水中,还改变了水的味道和颜色;石头放进水中,不能溶解,还沉到水底了;油放进水中,不能溶解,浮在水面上了。

  再想想,你在生活中,还见过那些东西可以溶解在水中?

  活动建议:

  还有哪些东西可以溶解?

请幼儿回家和家长一起找可以溶解的东西做实验,观察多种材料的溶解现象,到幼儿园与其他小朋友交流。

幼儿园大班综合活动教案:

参观小学

活动目标:

  1.了解小学生学习,活动的场所和学习常规。

  2.观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成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