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解析版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精校Word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719561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62.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解析版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精校Word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化学解析版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精校Word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化学解析版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精校Word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化学解析版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精校Word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化学解析版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精校Word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学解析版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精校Word版.docx

《化学解析版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精校Word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解析版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精校Word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化学解析版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精校Word版.docx

化学解析版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精校Word版

四川省成都石室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10月月考化学试题

1.下列是一些常用的危险品标志,装运乙醇的包装箱应贴的图标是

A.腐蚀品B.有毒气体C.易燃液体D.易燃气体

【答案】C

【解析】

【详解】A.图标为腐蚀品,乙醇属于易燃品,选项A不符合;B.图标为有毒气体,乙醇属于易燃品,选项B不符合;C.乙醇为易燃液体,图标为易燃液体,选项C符合;D.图标为易燃气体,乙醇属于易燃品,选项D不符合;答案选C。

2.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在10-9~10-7m之间

B.胶体和溶液一样,其分散质可透过滤纸

C.用平行光照射NaCl溶液和Fe(OH)3胶体时,产生的现象相同

D.Fe(OH)3胶体能够使水中悬浮的固体颗粒沉降,达到净水目的

【答案】C

【解析】

【详解】A.溶液、胶体和浊液这三种分散系的本质的区别在于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选项A正确;B.溶液中溶质微粒可透过滤纸,胶体中分散质微粒也可透过滤纸,胶体中分散质微粒不能透过半透膜,选项B正确;C.Fe(OH)3胶体能发生丁达尔你效应而NaCl溶液不能,产生的现象不相同,选项C错误;D.Fe(OH)3胶粒带电荷能吸附水中悬浮的固体颗粒,使之沉降,达到净水目的,选项D正确;答案选C。

3.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蒸馏时,应将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的支管口

B.过滤时,为加快过滤速度可用玻璃棒搅动漏斗内液体

C.称量NaOH固体时,将NaOH固体放在托盘天平左盘的纸上

D.皮肤上不慎沾洒上了浓硫酸,应先用水冲洗,再涂上一层氢氧化钠溶液

【答案】A

【解析】

【详解】A.蒸馏时,温度的目的是测量蒸汽的温度,则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支管口处,选项A正确;B、过滤时玻璃棒起引流作用,用玻璃棒搅动漏斗里的液体,不能加快过滤的速度,选项B错误;C.氢氧化钠具有吸水性和腐蚀性,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将NaOH固体放在纸上称量会导致溶质减少,故会偏小,选项C错误;D.不慎沾洒上了浓硫酸,应用布擦拭,再用水冲洗,最后涂上一层碳酸氢钠溶液,选项D错误;答案选A。

4.下列各组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氧化物

A

硫酸

纯碱

硅酸钠

干冰

B

醋酸

烧碱

纯碱

氧化铜

C

碳酸

生石灰

小苏打

二氧化硫

D

二氧化碳

苛性钠

食盐

石灰石

 

A.AB.BC.CD.D

【答案】B

【解析】

【分析】

酸是能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碱是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OH-离子的化合物;盐是电离出阳离子是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阴离子为酸根离子的化合物;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根据相关概念解答该题。

【详解】A.纯碱是Na2CO3,属于盐,而不是碱,选项A错误;B.醋酸属于酸,烧碱是NaOH,属于碱,纯碱是Na2CO3,属于盐,氧化铜属于氧化物,选项B正确;C.生石灰为CaO,属于氧化物,而不是碱,选项C错误;D.二氧化碳属于氧化物,而不是酸,石灰石是CaCO3,属于盐,而不是氧化物,选项D错误。

答案选B。

【点睛】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类,题目难度不大,解答本题的关键把握相关概念以及物质的组成和俗称。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aHCO3的电离方程式是NaHCO3=Na++H++CO32-

B.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多的溶液一定比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少的溶液导电能力强

C.虽然Na2O溶于水所得溶液中导电的离子不是它本身产生的,但它却是电解质

D.SO3溶于水后所得到的H2SO4溶液能导电,故SO3是电解质

【答案】C

【解析】

A.NaHCO3的电离方程式是NaHCO3=Na++HCO3-,弱酸的酸式根不完全电离,故A错误;溶液导电能力强弱与离子浓度及离子所带电荷成正比例关系,故B错误;虽然Na2O溶于水所得溶液中导电的离子不是它本身产生的,但它在熔融时能产生自由移动钠离子和氧离子,所以,它是电解质,故C正确。

SO3溶于水后所得到的H2SO4溶液,硫酸电离产生自由移动离子而导电,不是SO3它本身产生的离子,所以SO3是非电解质,故D错误。

6.下列分离混合物的实验设计中不正确的是

A.分离乙酸(沸点77.1℃)与某种液态有机物(沸点120℃)的混合物——蒸馏

B.从含有少量NaCl的KNO3固体中提取KNO3——溶解、蒸发浓缩、降温结晶、过滤

C.用CCl4萃取水中的碘,待液体分层后——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D.将溴水中的溴转移到有机溶剂中——加入酒精萃取

【答案】D

【解析】

【详解】A.乙酸与某种液态有机物互溶,但沸点不同,则选择蒸馏法可分离,选项A正确;B.二者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同,则热水溶解、蒸发浓缩、降温结晶、过滤可分离,选项B正确;C.碘不易溶于水,易溶于四氯化碳,则用分液漏斗萃取后、分液可分离,选项C正确;D.酒精与水互溶,则酒精不能作萃取剂萃取溴水中的溴,选项D错误;答案选D。

【点睛】本题考查混合物的分离提纯,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性质差异及混合物分离方法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7.下列过程的评价正确的是(  )

A.某溶液中先滴加少量BaCl2溶液,再滴加足量稀盐酸,生成白色沉淀,证明该溶液一定含有SO42-

B.验证烧碱溶液中是否含有Cl-,先加稀硝酸除去OH-,再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含Cl-

C.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产生了无色气体,证明该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盐

D.某无色溶液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显红色,该溶液一定显碱性

【答案】B

【解析】

某溶液中先滴加少量BaCl2溶液,再滴加足量稀盐酸,生成白色沉淀,证明该溶液一定含有SO42-或Ag+,故A错误;Cl-与Ag+生成难溶于硝酸的氯化银沉淀,故B正确;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产生了无色气体,证明该固体中含有碳酸盐或碳酸氢盐,故C错误;某无色溶液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显红色,该溶液显酸性,故D错误。

8.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48gO2和O3的混合气体中含有氧原子数为3NA

B.17g氨气所含质子数目为11NA

C.标准状况下22.4L的四氯化碳,含有四氯化碳分子数为NA

D.物质的量浓度为0.5mol·L-1的MgCl2溶液中,含有Cl-个数为1NA

【答案】A

【解析】

【详解】A、48g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中含有48g氧原子,含有3mol氧原子,含有原子数为3NA,选项A正确;B、17gNH3的物质的量为

,一个氨气分子中含有10个质子,因此1mol氨气中含有10mol质子,即10NA个质子,选项B错误;C、标况下,四氯化碳不是气体,不能使用标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计算四氯化碳的物质的量,选项C错误;D、溶液体积不明确,故溶液中的氯离子的个数无法计算,选项D错误;答案选A。

【点睛】本题重点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相关计算。

需要注意的是在计算气体物质的量时应注意是否为标准状况,只有在标准状况下气体的摩尔体积才是22.4L/mol。

9.下列化学方程式中,可以用离子方程式 H++OH-=H2O表示的是()

A.3HCl+Fe(OH)3=FeCl3+3H2O

B.2HCl+Cu(OH)2=CuCl2+2H2O

C.H2SO4+Ba(OH)2=BaSO4↓+2H2O

D.HNO3+KOH=KNO3+H2O

【答案】D

【解析】

A.Fe(OH)3不溶于水,应该写化学式,故A错误;B.Cu(OH)2不溶于水,应该写化学式,故B错误;C.该反应中还生成硫酸钡沉淀,硫酸钡应该写化学式,故C错误;D.二者反应实质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可以用H++OH-═H2O表示,故D正确;故选D。

点睛:

离子方程式表示一类反应、化学反应表示一个反应。

化学方程式中,可以用离子方程式H++OH-═H2O表示,说明酸、碱都是可溶性强电解质,且不能生成其它沉淀、气体等物质。

10.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若ag某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数为b,则cg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

同种气体,其质量与分子数成正比,然后根据n=

,V=n×Vm来计算。

【详解】ag某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数为b,则cg气体含有的分子数为

,cg该气体的物质的量为

mol,在标准状况下Vm=22.4L/mol,则体积为

mol×22.4L/mol=

L,所以A正确;答案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物质的量与质量、微粒数、气体摩尔体积间的计算关系应用,注意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应用与计算。

11.在碱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离子组是

A.K+、MnO4-、Na+、Cl-B.Na+、H+、NO3-、SO42-

C.K+、Na+、NO3-、CO32-D.Cu2+、Na+、Cl-、SO42-

【答案】C

【解析】

【分析】

碱性溶液中存在大量的OH-,离子之间不能结合生成气体、沉淀、水等,则离子能大量共存,并注意离子的颜色来解答。

【详解】A、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能共存,但MnO4-在水中为紫色,与无色溶液不符,选项A错误;B、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OH-与H+结合生成水,则不能共存,不符合题意,选项B错误;C、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能共存,且均为无色离子,符合题意,选项C正确;D、碱性溶液中,OH-与Cu2+结合生成蓝色沉淀,则不能共存,选项D错误;答案选C。

【点睛】本题考查离子的共存问题,熟悉离子之间的反应及常见离子在水中的颜色即可解答,难度不大。

12.在两个容积相同的容器中,一个盛有C2H4气体,另一个盛有N2和CO的混合气体。

在同温同压下,两容器内的气体一定具有相同的

①分子数②密度③质量④质子数⑤原子数

A.①④⑤B.①②③C.③④⑤D.①②⑤

【答案】B

【解析】

【分析】

同温同压下,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所以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含有相同的分子数,C2H4分子数目与N2和CO含有的总分子数目相同,物质的量相同,CO分子中质子数为14,N2分子中质子数为14,C2H4分子中质子数为16,二者分子数相等时,质子数一定不相等,NO、N2是双原子分子,C2H4是6原子分子,当二者分子数相等时,原子数一定不相等,CO、N2和C2H4的摩尔质量都是28g/mol,物质的量相同,质量一定相同;同温同压下,密度之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之比。

【详解】①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含有相同的分子数,C2H4与N2和CO的总分子数目相同,故①正确;②N2和CO的相对分子质量都是28,故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8,C2H4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同温同压下,气体密度之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故两容器内气体的密度相等,故②正确;③CO、N2和C2H4的摩尔质量都是28g/mol,C2H4物质的量与N2和CO的总物质的量相等时,质量一定相等,故③正确;④CO分子中质子数为14,N2分子中质子数为14,C2H4分子中质子数为16,故C2H4分子数目与N2和CO的总分子数相等时,质子数数一定不相等,故④错误;⑤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含有相同的分子数,物质的量相等,CO、N2是双原子分子、C2H4是6原子分子,C2H4分子数目与N2和CO的总分子数相等时,原子数一定不相等,故⑤错误,答案选D。

【点睛】本题考查阿伏加德罗定律的应用,做题时注意比较两个容器中三种物质的原子构成和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关系,难度不大。

13.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如下关系,对下列概念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化合物与电解质属于包含关系

B.离子反应与置换反应属于包含关系

C.溶液与分散系属于并列关系

D.氧化物与碱性氧化物属于交叉关系

【答案】A

【解析】

【详解】A.根据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是否导电化合物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化合物与电解质属于包含关系,选项A正确;B.部分置换反应有离子参与属于离子反应,离子反应与置换反应属于交叉关系,选项B错误;C.分散系根据分散质直径大小分为浊液、胶体和溶液,溶液包含在分散系中,属于包含关系,选项C错误;D.凡是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属于碱性氧化物,氧化物与碱性氧化物属于包含关系,选项D错误;答案选A。

14.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中,不可行的是

A.加过量稀盐酸后过滤,可除去混在铜粉中的少量镁粉和铝粉

B.用蒸馏的方法制取纯净水

C.只用一种试剂可以鉴别CuO粉末、炭粉、铁粉三种黑色粉末

D.将混有氢气的氧气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可除去其中的氢气

【答案】D

【解析】

【详解】A、铜粉中的少量镁粉和铝粉,加入盐酸镁粉和铝粉反应生成盐和氢气,铜不与盐酸反应,过滤可以除去杂质,选项A可行;B、经过蒸馏得到的水是纯净水,选项B可行;C、CuO粉末,炭粉,铁粉中分别加入稀盐酸,氧化铜能与盐酸反应生成蓝色的氯化铜溶液,与铁粉反应能够生成气体(氢气)和浅绿色溶液(氯化亚铁),与炭粉不反应,故三者中加入一种物质可以鉴别,选项C可行;D、将氧气和氢气的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氢气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水,生成的铜又能与氧气反应,不能用来除杂,选项D不可行。

答案选D。

15.下列关于胶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直径为1.3×10-9m的“钴酞菁”分子分散在水中能形成胶体,该分子的直径比Na+的大

B.沸水中滴加适量饱和FeCl3溶液,形成带电的胶体,导电能力增强

C.“血液透析”涉及到胶体性质的应用

D.丁达尔效应是区分溶液和胶体的一种常用物理方法

【答案】B

【解析】

【详解】A.“钴酞菁”分子(直径为1.3×10-9米)的微粒直径属于胶体分散系范围内,属于胶体分散系,溶液中分散质直径小于1nm,所以“钴酞菁”分子的直径比Na+大,选项A正确;B、胶体是中性的分散系,不带电荷,胶体微粒能吸附带电粒子导电,选项B不正确;C、胶体不能透过半透膜,所以“血液透析”利用了胶体的性质,选项C正确;D、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的特性,选项D正确;答案选B。

16.在某温度下,NaOH的溶解度为20g,该温度下将80gNaOH投入220g水中,充分搅拌后,静置,测得溶液的密度为1.2g/mL,则该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5.0mol/LB.2.0mol/LC.0.02mol/LD.7.5mol/L

【答案】A

【解析】

NaOH的溶解度为20g,该温度220g水最多溶解44gNaOH,80gNaOH投入220g水中得到溶液质量是264g,溶液体积是264g÷1.2g/mL=220mL=0.22L;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是44g÷40g/mol=1.1mol,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1mol÷0.22L=5.0mol/L,故A正确。

17.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碳酸钙上滴加稀盐酸:

CO32—+2H+=H2O+CO2↑

B.硫酸和氯化钡溶液反应:

Ba2++SO42-=BaSO4↓

C.氢氧化钡和硫酸的反应:

Ba2++OH-+H++SO42-=H2O+BaSO4↓

D.铁与盐酸反应:

2Fe+6H+=2Fe3++3H2↑

【答案】B

【解析】

【详解】A、碳酸钙为难溶物质,应用化学式表示,则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CaCO3+2H+=Ca2++H2O+CO2↑,选项A错误;B、硫酸与氯化钡均为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拆写成离子形式,产物中硫酸钡为难溶物质用化学式表示,氯化氢为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写成离子形式,反应离子方程式为Ba2++SO42-=BaSO4↓,选项B正确;C、氢氧化钡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为Ba2++2OH-+2H++SO42-=BaSO4↓+2H2O,选项C错误;D.盐酸具有弱氧化性,只能将铁氧化为亚铁离子,离子方程式为Fe+2H+=Fe2++H2↑,选项D错误;答案选B。

18.需要分离下列两种混合物,选用最合适的实验装置是

a.汽油中不小心混入了大量的水;

b.水与丙酮的混合物,已知:

丙酮是一种可与水混溶的无色液体,密度小于水,沸点约为56℃。

A.④③B.②④C.②①D.④③

【答案】B

【解析】

【详解】汽油中不小心混入了大量的水,互不相溶,可用分液法分离即②,丙酮是一种可与水混溶的无色液体,密度小于苯,沸点约为56℃,因此,分离水与丙酮的可采取蒸馏法即④,答案选B。

19.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生成的物质都是氧化物

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C.该反应的基本类型属于置换反应

D.反应方程式为2H2S+3O2

2SO2+2H2O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反应过程图中的分子结构,判断反应物与生成物,确定该反应中各分子个数比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进而由反应特征确定反应类型,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由图示可知反应前后存在相同的分子,故该图示可转化为如图的反应图示:

,依据反应前后物质的分子结构可知反应物是氧气和硫化氢,生成物是水和二氧化硫,则反应方程式为2H2S+3O2

2SO2+2H2O;A、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物是水和二氧化硫,因此都属于氧化物,选项A正确;B、由图示或化学方程式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选项B正确;C、置换反应要求反应物生成物均是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而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所以不是置换反应,选项C不正确;D、依据反应前后物质的分子结构可知反应物是氧气和硫化氢,生成物是水和二氧化硫,则反应方程式为2H2S+3O2

2SO2+2H2O,选项D正确;答案选C。

【点睛】本题不仅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考查了学生观察理解微观模型示意图的能力,从多方面考查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20.下列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是

A.200mL0.2mol/LMgCl2溶液

B.500mL0.5mol/LNaCl溶液和500mL0.5mol/LKCl的混合液

C.250mL0.2mol/LAlCl3溶液

D.300mL1.0mol/LKClO3溶液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溶液中c(Cl-)=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化学式中氯离子个数,与溶液的体积无关。

【详解】A、200mL2mol•L-1MgCl2溶液中c(Cl-)=2c(MgCl2)=0.2mol/L×2=0.4mol/L;B、500mL0.5mol/LNaCl溶液和500mL0.5mol/LKCl的混合液,两溶液氯离子浓度相等混合后也相等,即c(Cl-)=c(KCl)=c(NaCl)=0.5mol/L;C、250mL1mol•L-1AlCl3溶液中c(Cl-)=3c(AlCl3)=0.2mol/L×3=0.6mol/L;D、氯酸钾中不含氯离子,所以氯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是0;所以氯离子浓度最大的是0.5mol/L,答案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物质的量浓度的有关计算,根据溶液中c(Cl-)=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化学式中氯离子个数来解答即可,易错选项是D,注意氯酸钾中含有氯酸根离子不含氯离子。

21.在两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有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气体.若两容器的温度和压强均相同,且甲的密度大于乙的密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分子数比乙的分子数多

B.甲的物质的量比乙的物质的量少

C.甲的摩尔体积比乙的摩尔体积小

D.甲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乙的相对分子质量小

【答案】B

【解析】

由题意可知,同温同压下,

>1,则M甲>M乙,D项错误;又由M=

可知,

>1,可知A项错误,B项正确;又由于气体摩尔体积只与温度和压强有关,则二者相等,故C错误。

22.相对分子质量为M的气态化合物VL(标准状况)溶于mg水中,得到溶液的质量分数为ω%,物质的量浓度cmol/L,密度为ρg/cm3,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相对分子质量M可表示为:

B.溶液密度ρ可表示为:

C.溶液的质量分数ω%可表示为:

D.物质的量浓度C可表示为:

【答案】A

【解析】

【详解】A、mg:

m(溶质)=(1-ω%):

ω%,所以m(溶质)=

g,所以

×Mg/mol=

g,解得M=

,所以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选项A正确;B、由于c=

,所以ρ=

=

,选项B错误;C、溶质的质量为

×Mg/mol=

g,溶液质量为mg+

×Mg/mol=(m+

)g,所以质量分数为

=

,选项C错误;D、溶质的物质的量为以

=

mol,溶液质量为mg+

×Mg/mol=(m+

)g,所以溶液的体积为

,所以溶液浓度为

=

mol/L,选项D错误;答案选A。

23.

(1)有下列四组物质①水、酒精、煤、石油②CaO、SO3、SO2、P2O5③HNO3、H2SO4、HCl、NaCl④KClO3、KCl、KMnO4、HgO各组中均有一种物质所属类别与其他物质不同,这四种物质分别是: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

(2)有下列八种物质:

①NaOH溶液②铁丝③液态HCl④熔融氯化钠⑤硫酸钠固体⑥CO2⑦酒精⑧生石灰

上述物质中,可导电的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_,属于电解质但在该状态下不导电的是________。

【答案】

(1).煤或水

(2).CaO(3).NaCl(4).HgO(5).①②④(6).⑥⑦(7).③⑤⑧

【解析】

【详解】

(1)①水、酒精、石油均为液体,而煤为固体,故答案为:

煤;或酒精、煤、石油均含有有机化合物,而水为无机化合物,故答案为水;②CaO为碱性氧化物,SO3、SO2、P2O5均为酸性氧化物,故答案为:

CaO;③HNO3、H2SO4、HCl均为酸,而NaCl属于盐,故答案为:

NaCl;④KClO3、KCl、KMnO4均为盐,而HgO属于氧化物,故答案为:

HgO;

(2)①NaOH溶液能够导电,是混合物,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②铁丝能够导电,是单质,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③液态HC1,不能导电,但溶于水能够导电,属于电解质,④熔融氯化钠能够导电,是化合物,属于电解质,⑤硫酸钠固体不能导电,但溶于水能够导电,属于电解质,⑥CO2不能导电,溶于水生成的碳酸电离,溶液能够导电,属于非电解质,⑦酒精不能导电,溶于水也不导电,属于非电解质,⑧生石灰不能导电,熔融状态能够电离,能够导电,属于电解质。

上述物质中,可导电的是①②④,故答案为:

①②④;上述物质中,属于非电解质的是⑥⑦,故答案为:

⑥⑦;上述物质中,属于电解质但不导电的是③⑤⑧,故答案为:

③⑤⑧。

24.下图所示是分离混合物时常用的仪器,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A、E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

(2)若向C装置中加入碘水和少量CCl4,振荡后静置,会观察到什么现象?

________。

(3)若粗盐溶液中含有少量的CaCl2、MgCl2、MgSO4,为除掉这些杂质得到纯净的食盐,需依次加入的化学试剂是________(写化学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营销活动策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