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16 麻雀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71282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947.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16 麻雀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16 麻雀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16 麻雀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16 麻雀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16 麻雀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16 麻雀教案.docx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16 麻雀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16 麻雀教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16 麻雀教案.docx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6麻雀教案

第五单元

本单元以“多彩生活”为主题,包含《麻雀》《爬天都峰》两篇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两个板块、《我家的杏熟了》《小木船》两篇习作例文以及一篇习作训练“生活万花筒”。

本单元最重要的语文要素是“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

本单元所选取的两篇文章——屠格涅夫的《麻雀》和黄亦波的《爬天都峰》,都具体地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故事。

其中,《麻雀》讲述了老麻雀奋不顾身保护幼儿的故事,《爬天都峰》讲述了一老一小互相鼓励爬上天都峰的故事。

习作“生活万花筒”主要是练习写一件事,按一定的顺序把事情写清楚,写清楚事情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尝试互相修改习作。

学习这单元的课文,不仅要求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还要学会如何把一件事情写清楚。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力争使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学会把事情写清楚。

内容

课时

内容简说

教学要点

麻雀

2

文章主要叙述了一只老麻雀在庞大的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使小麻雀免受伤害的故事,赞扬了母爱的无私、伟大,抒发了作者对老麻雀的敬佩之情。

1.会认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相”,会写2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的事情抒发感情的方法。

爬天都峰

2

通过讲述“我”和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互相鼓励,一起爬上了天都峰的故事,揭示了在困难面前,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要善于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的道理。

交流平台、初试身手

1

写一件事情,把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写清楚。

1.能够按照一定的顺序把事情写清楚。

2.把一件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交代明白。

3.试着写一写生活中的一件事。

习作例文·习作

2

《我家的杏熟了》《小木船》和“生活万花筒”

1.能了解作者是怎样一步一步把事情叙述清楚的。

2.能按一定的顺序把事情写清楚,写清楚事情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

3.能够自己修改习作。

16麻雀

1.会认“嗅、奈”等6个生字,会写“嗅、呆、奈”等13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无可奈何、扎煞、掩护”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说说课文围绕麻雀写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怎样的。

3.抓住重点词句,能够找出文中描写小麻雀、猎狗、老麻雀的神态、动作的句子,学习作者通过神态、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的方法。

4.感悟老麻雀为保护小麻雀而表现出的那种强大的力量,感悟“母爱”的力量。

重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说说课文围绕麻雀写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怎样的。

2.感悟老麻雀为保护小麻雀而表现出的那种强大的力量,感悟“母爱”的力量。

难点

抓住重点词句,能够找出文中描写小麻雀、猎狗、老麻雀的神态、动作的句子,学习作者通过神态、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的方法。

1.字词教学

本课的生字较多且较为难读,对于平、翘舌音,要多做强调。

在书写方面,要指导学生注意生字的间架结构,描红时提示学生多加注意。

2.阅读教学

通过品析词句,感受作者运用语言的精妙,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将阅读与实际生活相关联,促使学生把思想感情迁移到生活中,以表达真情实感。

3.情感态度

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围绕“爱”字展开教学,先整体感知文章,再逐一品析重点词、句、段,在阅读和品析中感受老麻雀对幼鸟无私的爱,感悟爱创造的奇迹;最后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的爱,感恩生活中的爱。

1.预习提纲

(1)认读生字、词语,在文中圈画出生字词,不懂的地方作标注。

(2)朗读课文,说说课文围绕麻雀写了一件什么事,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嗅、奈”等6个生字,会写“嗅、呆”等13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无可奈何、掩护”等词语。

2.朗读课文,说说课文围绕麻雀写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怎样的。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出示麻雀的图片)同学们认识它吗?

你们知道哪些与麻雀有关的成语或俗语呢?

课件出示:

预设:

鸦雀无声;门可罗雀;燕雀安知鸿鹄之志;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2.同学们知道得可真多。

(出示猎狗的图片)那么关于狗的成语或俗语大家又知道哪些?

课件出示:

预设:

鸡飞狗跳、鸡鸣狗盗、狼心狗肺、狗仗人势、画虎不成反类犬。

3.对比麻雀与狗,从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出什么?

预设:

麻雀小而弱,猎狗大而强。

4.那么当这两者相遇的时候,会发生什么?

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麻雀》。

设计意图:

通过图片的对比,让学生整体感知猎狗与麻雀的差别,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圈画出不懂的生字词,通过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语。

2.多媒体课件出示本课“我会认”中的生字。

课件出示:

嗅奈拯嘶哑庞

注意“拯”是翘舌音,“嘶”是平舌音。

3.出示本课“我会写”中的生字,指导记忆、书写。

课件出示:

嗅呆奈巢齿躯掩护幼搏庞量愣

(1)让学生观察生字,找出适合自己记忆的方法。

(2)区分形近字:

“躯”与“驱”,“搏”与“博”。

可以从偏旁入手,“躯”与身体相关,所以是身字旁,“搏”是用手搏斗,所以是提手旁。

(3)指导书写。

请同学们观察一下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注意生字的间架结构。

教师着重指导:

“嗅”,注意右部下面有一点;“齿”上宽下窄;“幼”字的偏旁不是“纟”,而是“幺”。

4.出示重点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

课件出示:

摇撼:

摇动。

无可奈何:

没有办法,无法可想。

庞大:

(形体、组织或数量等)很大。

5.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根据课件提示,概括课文内容。

(先出示填空,学生完成填空后再出示答案)

课件出示:

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在打猎回来的路上,亲眼看到猎狗想吃掉小麻雀,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的故事。

三、划分段落,归纳段意

1.看一看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哪几个自然段是描述老麻雀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

预设:

课文一共有7个自然段。

第4、5自然段描述了老麻雀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

2.默读课文,试着给课文分段,归纳出各部分的大意。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归纳。

第一部分(1~3自然段):

“我”打猎归来途中,看到一只从巢里掉下来的小麻雀。

(教师可教给学生用分清主次内容的方法进行归纳。

第二部分(4~5自然段):

老麻雀在庞然大物——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

(教师可教给学生用合并自然段段意的方法进行归纳。

第三部分(6~7自然段):

小麻雀得救了,“我”带走了猎狗。

(用合并自然段段意的方法进行归纳。

设计意图:

教师适时归纳分段常用的方法,一方面划分段落层次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文章层次,使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另一方面,可以根据分段的段意理解段中的关键词句,明确文章中心。

四、总结

这个看似简单的故事中却蕴含着一种浓浓的情感,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情感吗?

(母爱)这节课我们不仅感受到了老麻雀对小麻雀的爱,也认识了更多的生字,理清了文章的脉络,下节课我们将继续探究作者是如何把这个故事写清楚的。

五、作业设计

1.书写本课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老麻雀为了保护小麻雀而表现出的那种强大的力量。

2.重点学习第4、5自然段,进一步学习、掌握具体记叙和表达真实思想感情的方法。

一、复习导入

1.教师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其他学生回忆课文围绕麻雀写了一件什么事。

然后指名学生说一说。

2.同学们说得真好,接下来就让我们看一下老麻雀是怎样保护小麻雀的。

设计意图:

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防止学习断层,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到新课程的学习,温故而知新。

二、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学生自读课文第1~3自然段,弄清这一部分交代了什么内容,了解这一部分是故事的开始。

2.学生默读课文第3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我”看到了一只什么样的小麻雀?

在书中画出描写小麻雀动作、外形的句子。

课件出示:

我顺着树荫路望去,看见一只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

它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分明是刚出生不久,从巢里掉下来的。

反复读一读这些句子,对“呆呆地”和“无可奈何”进行深入解读,让学生说一说它们在句子中的意思,深入理解这两个词语在句中的作用。

接下来,让学生想一想从描写小麻雀动作和外形的句子中,我们能看出什么。

预设:

“呆呆地”说明小麻雀吓傻了,“无可奈何”说明了小麻雀没有任何办法。

从小麻雀的动作、外形中,可以看出小麻雀从鸟巢掉落到地上时的孤独和无助。

设计意图: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把书多读几遍,反复咀嚼文中的关键词语,教师适时给予指引,使得学生读起来有明确的方向。

掌握了学习的方法比直接告诉学习的结果更重要。

3.小结第一部分的学习,过渡到第二部分。

猎狗发现了这只刚出生不久的小麻雀,那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

我们来看看第二部分。

三、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学生默读课文第4自然段,想一想:

小麻雀的危险是什么?

课文中哪句话表明了这种危险?

在文中画出来。

预设:

小麻雀的危险就是猎狗想吃掉它。

“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这句话表明了这种危险。

2.(课件出示句子)从猎狗的动作中,你觉得这只“分明是刚出生不久”的小麻雀遇到了一个怎样的敌人?

课件出示:

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

预设:

从猎狗“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的动作看,小麻雀遇到了一个凶狠、比自身强大百倍的敌人。

设计意图:

将猎狗的凶神恶煞与上文中小麻雀的孤独无助进行对比,为下文写老麻雀奋不顾身保护幼儿做铺垫。

3.品读第4自然段的第2、3句话。

(1)教师指名学生读第4自然段的第2、3句话,并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

当猎狗走近小麻雀的时候,谁出现了?

它是怎样出现的?

课文中用了一个什么词表明它的到来让猎狗意想不到?

预设:

猎狗走近小麻雀的时候,老麻雀出现了。

课文中用“突然”一词表明老麻雀来得迅猛,让猎狗意想不到。

(2)教师引导学生反复读第4自然段中的第2、3句话。

(课件出示这两句话)

课件出示:

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

它挓挲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3)提问:

作者把老麻雀比作什么?

为什么说老麻雀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地?

预设:

作者把老麻雀比作了一块石头。

因为老麻雀想拼命拯救自身的孩子,所以落下得很利落,很干脆。

(4)提问:

“绝望”是什么意思?

老麻雀挓挲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是什么样子的?

在这里说明了什么?

预设:

“绝望”的意思是没有希望,老麻雀觉得没有什么胜算可以救小麻雀。

“挓挲”一词形象地写出了老麻雀临战时的紧张状态,“绝望地尖叫”突出了老麻雀虽然惊恐、害怕,但仍然勇于面对强敌的形象。

这里说明了老麻雀拼尽全力,不顾自己的安危,只想着救小麻雀。

4.指名学生读第5自然段,提出问题,其他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1)课件出示问题一:

课件出示:

“它浑身发抖,发出嘶哑的声音,准备着一场搏斗。

老麻雀为什么会浑身发抖,发出嘶哑的声音?

预设:

因为老麻雀在庞大的猎狗面前是弱小的,没有任何捍卫自身和幼鸟的武器,所以,它十分紧张,“浑身发抖”。

但是,它又十分地愤怒,表示出绝不畏缩的态度,所以,“发出嘶哑的声音”。

(2)课件出示问题二:

课件出示:

“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

”“一种强大的力量”指的是什么力量?

预设:

在猎狗面前,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