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财经大学研究生经济学真题.docx
《山西财经大学研究生经济学真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财经大学研究生经济学真题.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西财经大学研究生经济学真题
2005年西方经济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个4分,共20分)
需求价格弹性,生产函数,实际利率,停止营业点,结构性失业
二、简答(每个10分,共20分)
1,当厂商的产品在市场上具有垄断地位,但其要素市场处于完全竞争状态即出现卖方垄断时,其生产要素的均衡点如何确定?
这与产品和要素市场都处于完全竞争时有何区别?
2,经济中的自动稳定器有哪些?
它们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三、计算(共10分)
设某国的经济状况可由下列等式描述
C=100-0.8Y(消费)
I=200-1000r(投资)
L=Y-10000r(货币需求)
起初,政府购买为550美元,税收为500美元,实际货币供给为900美元,其中r表示利息率,求
(1)IS曲线和LM曲线的表达式?
(2)最初的国民生产总值的水平,利息率,消费和投资各为多少?
四、论述(每个25分,共50分)
1与完全竞争相比,垄断对价格,产量及效率有怎样的影响?
2试比较分析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经济学的基本观点?
山西财经大学
2006年硕士研究生招生
考生注意:
请将所有答案标明题号,写在答卷纸上,写在试题上的答案无效。
一、判断题(每个1分,共20分),错误的请在题后括号内画
,正确的请在题后括号内画
。
1、当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这两种商品的需求量都同时增加和减少,则这两种商品的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系数为负。
(
)
2、当吉芬物品的价格上升时,替代效应为正值,收入效应为负值。
(
)
3、在生产函数中,只要有一种投入不变,便是短期生产函数。
(
)
4、长期均衡时必定短期均衡,但短期均衡时未必长期均衡。
(
)
5、只要市场价格高于边际成本,垄断企业必定扩大产量。
(
)
6、劳动供给曲线的形状是向后弯曲。
(
)
7、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是规模报酬递减造成的。
(
)
8、在生产要素的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和边际收益产量曲线重合。
(
)
9、厂商对每一单位产品都按消费者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出售称为三级价格歧视。
(
)
10、恩格尔曲线表示消费者在每一价格水平下对某商品的需求量。
(
)
11、国民生产总值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和国外要素收入之和。
(
)
12、假定货币供给量和价格水平不变,货币需求为收入和利率的函数,则收入增加时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下降。
(
)
13、扩张性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是缓和了经济萧条但增加了政府债务。
(
)
14、市场利率提高,银行准备金会减少。
(
)
15、如果国民收入在某个时期趋于下降,则净投资小于零。
(
)
16、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都总是大于零而小于1。
(
)
17、在水平的IS和垂直的LM模型下,财政政策完全无效,货币政策完全有效。
(
)
18、充分就业的产量是指在现有资本和技术水平下,经济社会的潜在就业量所能生产的产量。
(
)
19、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有手中,这种情况称为凯恩斯陷阱。
(
)
20、储蓄曲线上任一点的斜率是边际储蓄倾向。
(
)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30分)
1、外部经济:
指在很多时候,某个人(生产者或消费者)的一项经济活动会给社会上其他成员带来好处,但他自己却不能由此而得到补偿。
此时这个人从其活动中得到的私人利益就小于该活动所带来的社会利益。
根据经济活动的主体是生产者还是消费者,外部经济可分为“生产的外部经济”和“消费的外部经济”。
2、消费者均衡:
在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既定的条件下,当消费者选择商品组合获取了最大的效用满足,并将保持这种状态不变时,称消费者处于均衡状态。
3、帕累托最优状态:
如果对于某种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所有的帕累托改进均不存在,即在该状态上,任意改变都不可能使至少有一个人的状况变好而又不使任何人的状况变坏,则称这种资源状态为帕累托最优状态。
4、货币幻觉:
它是指人们只是对货币的名义价值做出反应,而忽视其实际购买力变化的一种心理错觉。
5、内在稳定器:
亦称自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货膨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6、挤出效应:
指政府增加支出所引起的私人消费和投资降低的作用。
三、计算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某完全竞争性行业有100个相同厂商,每个厂商的成本函数为STC=30q+q2+300。
试求:
(1)市场供给函数。
(2)设市场需求函数为Q=3000-20p,求局部均衡的市场价格和产量。
解:
(1)企业的边际成本为:
MC=30+2q,由P=MC,所以P=30+2q,q=0.5P-15,
因为AVC=30+q,显然,当q等于任何数的时候都有MC﹥=AVC,故企业的供给函数P=MU即q=0.5P-15。
因为市场上有100个相同的企业,所以市场的供给函数:
Q=100×(0.5P-15)=50P-1500
(2)局部均衡时,供给等于需求,S=D
3000-20p=50P-1500,求得P=450/7,Q=1714.
2、假定货币需求L=0.2y-600r,货币供给单位为100元,消费函数为C=60+0.6yd,投资函数i=160-1000r,税收t=60,政府支出g=60时的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
解:
100=0.2y-600r
Y=500+3000r……………LM方程
Y=60+0.6(y-60)+160-1000r+60
Y=610-2500r……………IS方程(5分)
解方程组:
得r=2%y=560i=140(5分)
四、简答分析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垄断竞争厂商的两条需求曲线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答:
垄断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被分为d需求曲线和D需求曲线两种。
d需求曲线表示单个垄断竞争厂商单独改变价格时,其他厂商的产品价格保持不变时,该厂商的产品价格和销售量之间的关系。
D需求曲线表示单个垄断竞争厂商单独改变价格时,其他厂商的产品价格发生相同的变化时,该厂商的产品价格和销售量之间的关系。
这两种曲线的一般关系:
第一、当垄断竞争生产集团内所有厂商以相同的方式改变产品价格时,整个市场价格的变化会使单个垄断竞争厂商d需求曲线的位置沿着D需求曲线发生移动。
第二、由于d需求曲线表示单个垄断竞争厂商单独改变价格时所预期的产量,D需求曲线表示每个垄断竞争厂商在每一市场价格水平下实际所面临的市场需求量,所以,两曲线相交意味着垄断竞争市场的供求相等。
第三、d需求曲线的弹性大于D需求曲线,即前者较后者更平坦一些。
2、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的区别与联系。
答:
效用是消费者在购买或消费商品时所得到的心理满足程度。
(1)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的区别。
①假设不同。
基数效用论假设消费者所获得的效用是可以度量的,可以用基数表示。
每个消费者都可以准确地说出自己所获得的效用值。
边际效用具有递减规律。
序数效用论则认为消费者所获得的效用只可以排序,只可以用序数来表示。
效用的大小及特征表现在无差异曲线中。
②使用的分析方法不同。
基数效用论使用边际效用分析方法,即以在预算约束下求效用值的最大化作为工具。
而序数效用论则使用无差异曲线分析方法,以预算线作为分析工具。
③均衡条件的表达不同。
基数效用论使用的表达式为MUi/Pi﹦λ,序数效用论则表达为:
MRSXY﹦MUX/MUY﹦PX/PY。
④基数效用论认为效用是可以计量并加总求和的,故效用可以用基数(1,2,3,……)来表示。
而序数效用论认为表示效用无法用基数表示,而只能用序数(第一,第二,第三,……)来表示满足程度的高低和顺序。
(2)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的联系。
①都是从市场的需求一方入手,通过推导需求曲线,说明需求曲线上的任一点都表示消费者获得了效用最大化。
②都是一种消费者行为理论,都把消费者的行为看作是在既定的收入限制条件下追求最大化效用的过程。
③都以边际效用理论为基础,认为商品的价值或价格是由商品带给消费者的边际效用的大小决定的。
④他们推导的曲线具有相同的趋势,都符合需求规律。
3、比较分析不同市场组织的经济效率。
答:
经济效率是指利用经济资源的有效性。
高的经济效率表示对资源的充分利用或能以最有效的生产方式进行生产;低的经济效率表示对资源的利用不充分或没有以最有效的生产方式进行生产。
不同市场组织下的经济效率是不同的,市场组织的类型直接影响经济效率的高低。
西方经济学家通过对不同市场条件下厂商的长期均衡状态的分析得出结论:
完全竞争市场的经济效率最高,垄断竞争市场的经济效率较高,寡头市场较低,垄断市场最低。
可见,市场的竞争程度越高,则经济效率越高;反之,市场的垄断程度越高,则经济效率越低。
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厂商的需求曲线是一条水平线,而且厂商的长期利润为零,所以在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时,水平的需求曲线相切于LAC曲线的最低点;产品的均衡价格最低,它等于最低的生产的平均成本;产品的均衡产量最高。
在垄断竞争市场上,厂商的长期均衡利润为零,所以,在垄断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时,向右下方倾斜的、相对比较平坦的需求曲线相切于LAC曲线的最低点的左边;产品的均衡价格比较低,它等于生产的平均成本;产品的均衡产量比较高;企业存在着多余的生产能力。
在垄断市场上,厂商在长期内获得利润,所以,在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时,向右下方倾斜的、相对比较陡峭的需求曲线与LAC曲线相交;产品的均衡价格最高,且大于生产的平均成本;产品的均衡数量最低。
五、论述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试述经济增长因素分析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我国实际谈一下今年影响经济增长的突出问题。
答:
经济增长是一个复杂的经济和社会现象。
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很多,正确地认识和估计这些因素增长的贡献,对于理解和认识现实的经济增长和制定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都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经济增长因素分析就成为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重要研究部分,很多西方学者都投入到这一研究中来。
下面介绍两位美国经济学家丹尼森和库兹涅茨对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
(一)丹尼森对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
(1)在经济增长因素分析中首先遇到的问题是经济增长因素的分类。
丹尼森把经济增长因素分为两大类:
生产要素投入量和生产要素生产率。
关于生产要素投入量,丹尼森把经济增长看成是劳动、资本和土地投入的结果,其中土地可以看成是不变的,其他两个则是可变的。
关于要素生产率,丹尼森把它看成是产量与投入量之比,即单位投入量的产出量。
要素生产率主要取决于资源配置状况、规模经济和知识进展。
具体而言,丹尼森把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归结为六个:
①劳动;②资本存量的规模;③资源配置状况;④规模经济;⑤知识进展;⑥其他影响单位投入产量的因素。
(2)丹尼森进行经济增长因素分析的目的,就是通过量的测定,把产量增长率按照各个增长因素所作的贡献,分配到各个增长因素上去分配的结果用来比较长期经济增长中各个因素的相对重要性。
(3)丹尼森的结论是,知识进展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最重要的增长因素。
丹尼森所说的知识进展包括的范围很广。
它包括技术知识、管理知识的进步和由于采用新的知识而产生的结构和设备的更有效的设计在内,还包括从国内的和国外的有组织的研究、个别研究人员和发明家,或者简单的观察和经验中得来的知识。
丹尼森所谓的技术知识是,关于物品的具体性质和如何具体地制造、组合以及使用它们的知识。
他认为,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明显的,但是只把生产率的增长看成大部分是采用新的技术知识的结果则是错误的。
他强调管理知识的重要性。
管理知识就是,广义的管理技术和企业组织方面的知识。
在丹尼森看来,管理和组织知识方面的进步更可能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国民收入,因此它对国民收入的贡献比对改善产品物理特性的影响更大。
总之,丹尼森认为,技术知识和管理知识进步的重要性是相同的,不能只重视前者而忽视后者。
(二)库兹涅茨对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
库兹涅茨对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运用的是统计分析方法,通过对国民产值及其组成部分的长期估量、分析与研究各国经济增长的比较,从各国经济增长的差异中探索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
他认为经济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知识存量的增加、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结构方面的变化。
(1)知识存量的增长。
库兹涅茨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类社会迅速增加了技术知识和社会知识的存量,当这种存量被利用的时候,它就成为现代经济高比率的总量增长和迅速的结构变化的源泉。
但知识本身不是直接生产力,由知识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要经过科学发现、发明、革新、改良等一系列中间环节。
在知识的转化过程中需要有一系列中介因素,这些中介因素是:
对物质资本和劳动力的训练进行大量的投资;企业家要有能力克服一系列从未遇到的障碍;知识的使用者要对技术是否适宜运用作出准确的判断等。
在这些中介因素作用下,经过一系列知识的转化过程,知识最终会变为现实的生产力。
(2)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库兹涅茨认为,现代经济增长的特征是人均产值的高增长率。
为了弄清什么是导致人均产值的高增长率的主要因素,库兹涅茨对劳动投入和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了长期分析。
他得出的结论是,以人均产值高增长率为特征的现代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3)结构变化。
库兹涅茨认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它们经济增长的历史过程中,经济结构转变迅速。
从部门采看,先是从农业活动转向于非农业活动,后又从工业活动转移到服务性行业。
从生产单位的平均规模来看,是从家庭企业或独资企业发展到全国性,甚至跨国性的大公司。
从劳动力在农业和非农业生产部门的分配来看,以前要把农业劳动力降低50个百分点,需要经过许多世纪的时间,现在在一个世纪中,农业劳动力占全部劳动的百分比减少了30个到40个百分点则是由于迅速的结构变化。
库兹涅茨强调,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时期的总体增长率和生产结构的转变速度都比它们在现代化以前高得多。
库兹涅茨把知识力量因素和生产因素与结构因素相联系起来,以强调结构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制造业结构不能满足现代经济增长对它提出的要求、需求结构变化缓慢、消费水平低,不能形成对经济增长的强有力刺激。
(三)西方学者关于经济增长因素分析借鉴之处
通过丹尼森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和库兹涅茨对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在一定程度上描述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事实,因而为我们研究西方经济提供了可供参考的资料。
它对社会经济问题采取综合分析的方法,对我们也有一定的启示,特别是它强调了知识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对于我们认识现代化生产的特点,尤其是对于发展中国家制定正确的经济发展战略,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2、试比较论述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
答:
(1)在完全竞争市场上,由于每个厂商都是价格的接受者,因而厂商的边际收益等于平均收益,均等于市场价格,按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进行生产的利润最大化厂商选择最优产量的条件是P=MC。
(4分)
对于上述条件,完全竞争厂商可以处于获得超额利润、获得正常利润和亏损状态的均衡。
(3分)
(2)在长期中,厂商将不断调整固定投入的数量,使得在每个产量下,生产规模都是最优的。
因此,长期成本曲线将使产商决策的依据。
(4分)
于在短期行为中一样,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厂商选择最优产量的必要条件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4分)
长期内,厂商没有固定成本与不变成本之分,因而,当价格高于平均成本时,场上才提供供给;否则,厂商退出该行业。
(4分)
在长期中,厂商的长期均衡受到行业调整的影响。
(3分)
单个厂商的长期均衡条件是:
P=LMC=LAC。
(3分)
山西财经大学
2007年硕士研究生招生
经济学(含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试题
考生注意:
请将所有答案标明题号,写在答卷纸上,写在试题上的答案无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生产者均衡:
当某生产者在给定的成本约束下,产出量达到最大时,该生产者就处于均衡状态。
2、名义国内生产总值:
即名义GDP(或货币GDP)是指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即实际GDP是指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3、价值规律:
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经济规律。
即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按照价值相等的原则互相交换。
4、产权:
法定主体对构成生产或经营要素的资产所享有的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分权的总称。
二、判断题(每个1分,共10分),错误的请在题后括号内画
,正确的请在题后括号内画
。
1,如果你每天24小时只能用于工作和睡觉两种用途,每工作一小时的工资是50元,那么可以说你选择睡觉的机会成本是50元。
(
)
2,如果两种商品的交叉弹性为-1.5,那么这两种商品之间存在着互补关系。
(
)
3,边际产量曲线一定在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与它相交。
(
)
4,基尼系数越小,说明收入分配越趋于平均。
(
)
5,垄断厂商的平均收益曲线与边际收益曲线是同一条曲线。
(
)
6,假定其他条件不变,投资的增加将导致利息率上升和国民收入减少。
(
)
7,菲利普斯曲线是基本含义是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同时上升。
(
)
8,总供给—总需求模型是决定实际GDP和物价水平之间的关系的模型。
(
)
9,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有手中,这种情况称为凯恩斯陷阱。
(
)
10,根据哈罗德分析,如果有保证的增长率等于资本增长率,国民经济将持续高涨。
(
)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1、简述中央银行的主要货币政策工具。
答:
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贴现率政策、公开市场业务政策是中央银行的主要货币政策工具。
⑴法定存款准备率:
是指以法律形式规定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将其吸收存款的一部分上缴中央银行作为准备金的比率。
⑵再贴现政策:
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持有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时所做的政策规定。
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一时再贴现率的确定与调整;二是规定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的资格。
⑶公开市场业务:
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以此来调节市场货币量的政策行为。
2、简述完全垄断市场的条件。
答:
垄断市场是指整个行业中只有唯一的一个厂商的市场组织。
完全垄断市场的条件主要有三点:
第一,市场上只有唯一的一个厂商生产和销售商品;第二,该厂商生产和销售的商品没有任何相近的替代品;第三,其他如何厂商进入该行业都极为困难或不可能。
完全垄断市场的成因:
第一,独家厂商控制了生产某种商品的全部资源或基本资源的供给;第二,独家厂商拥有生产某种商品的专利权:
第三,政府的特许:
第四,自然垄断。
3、简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内容。
答: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的结合。
由这一结合而形成的市场经济体制,一方面它必然体现社会主义的制度特征,另一方面它又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1、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2、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3、在宏观调控上,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4、简述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系。
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生产商品的劳动,从一方面看,是具体劳动,从另一方面看,它又是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是指在一定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
不同的具体劳动,在性质上是不同的,因而形成使用价值的多样性。
具体劳动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不以社会形式为转移的永恒范畴。
抽象劳动是撇开各种劳动的具体形式的一般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即人的脑力和体力的耗费。
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抽象劳动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关系,是商品经济条件下的历史范畴。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系是: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不是两次劳动,也不是两种劳动,而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具体劳动表明的是怎样劳动、如何劳动的问题;抽象劳动表明的是劳动多少、劳动时间长短的问题。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矛盾统一的关系:
(1)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相统一的,是商品生产者的同一劳动过程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2)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有差别、有矛盾的。
5、简述绝对优势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
绝对优势理论是主张以各国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异为基础进行国际专业化分工,并通过自由贸易获得利益的贸易理论。
如果一国某种产品的绝对生产成本或价格比其他国家低,就称该国具有这种产品上的绝对优势,因而该国就应完全专业化生产并出口这种产品,同时进口那些具有绝对劣势的产品。
这种基于绝对优势的国际分工和自由贸易的结果将使贸易各方都可获得贸易利益。
比较优势理论是主张以各国生产成本的相对差异为基础进行国际专业化分工,并通过自由贸易获得利益的贸易理论。
该理论认为,如果一国在所有产品上都具有绝对优势,但相对而言总有一种产品的优势是最大的;另一国在所有产品上都是绝对优势,但比较起来总有一种产品的优势是最小的。
这样,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两国在相对成本差异的基础上一样能产生贸易,获得贸易利益。
四、计算题(每小题10分,共10分)
已知某完全行业中的单个厂商的短期成本函数为STC=0.1Q3-2Q2+15Q+10,试求:
当市场上产品价格为P=55时,厂商短期均衡产量和利润。
解:
已知STC=0.1Q3-2Q2+15Q+10,P=55
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条件:
P=MR=SMC
SMC=0.3Q2-4Q+15,又P=55,所以,55=0.3Q2-4Q+15,解得Q=20,
即短期均衡产量是20,利润等于总收益减去总成本,
即Ⅱ=TR-TC=P×Q-(0.1Q3-2Q2+15Q+10),P=55、Q=20代入公式,得Ⅱ=790.
即厂商短期均衡产量和利润分别是20、790.
五、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
1、试述IS-LM模型是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内容?
答:
(1)IS-LM模型是描述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之间关系的理论结构。
产品市场IS曲线的含义及特征,产品市场通过国民收入影响货币需求,影响利率,影响货币市场。
货币市场LM曲线的含义及特征,货币市场通过利率影响投资,影响国民收入国民收入,影响产品市场。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从而确定均衡的国民收入和均衡利率。
…………………………………………………… (9分)
(2)IS一LM模型修正了凯恩斯模型的不足和缺陷,把MPC、MEC、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四个变最放在一起,构成一个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之间相互作用如何共同决定国民收入与利率的理论框架,从而使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得到了较为完善的表述。
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政策即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分析,也是围绕IS一LM模型而展开的,它不仅可以分析政策在国民收入和利率决定的作用及相互关系,而且也为分析凯恩斯主义和其他流派的分歧提供了方便。
因此可以说,IS一LM模型是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核心。
(9分)
(3)IS-LM模型也有缺陷………………………………………(2分)
2、请谈一下我国如何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答:
我国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最主要的是更新发展观念,实现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要实现根本性转变,其关键又在于推进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关键中的关键又是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
可持续发展观把发展的主体从经济社会转移到了人的全面发展,认为发展不等于单纯的经济增长,而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协调发展。
经济增长只是一种手段,服务于人的生存和全面发展。
1994年9月召开的世界人口与发展大会明确指出:
“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中心是人”。
中国政府发布的《中国21世纪议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