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地方黑土猪保种饲养示范推广方案doc.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70650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25.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地方黑土猪保种饲养示范推广方案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贵州地方黑土猪保种饲养示范推广方案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贵州地方黑土猪保种饲养示范推广方案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贵州地方黑土猪保种饲养示范推广方案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贵州地方黑土猪保种饲养示范推广方案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贵州地方黑土猪保种饲养示范推广方案doc.docx

《贵州地方黑土猪保种饲养示范推广方案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地方黑土猪保种饲养示范推广方案doc.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贵州地方黑土猪保种饲养示范推广方案doc.docx

贵州地方黑土猪保种饲养示范推广方案doc

贵阳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书

  项目名称:

贵州地方黑土猪保种及饲养示范推广

  申报单位:

贵州林源农业综合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实施单位:

贵州林源农业综合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实施地点:

贵阳市乌当区

  技术依托:

贵阳市乌当区畜牧技术服务中心

期限:

2011年--2013年

 

前言

地方猪种资源是一种珍贵的自然资源,是畜牧业中生猪产业生产发展的物质基础,具有较高的社会经济价值。

一个地方品种就是一个基因库,是培育新品种的基础。

每一个地方猪种都是在特定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各具种质特点。

地方猪种资源一旦丢失,就丧失了其再生性。

解放后我国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非常重视畜禽资源的保护工作,特别是猪种质资源的保护。

1982品种资源调查及1986年版《中国猪品种志》,我国现有猪种遗传资源60个,其中地方品种48个,培育品种12个,38个地方猪种进入2006年《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

地方猪种利用成功的范例:

“桂宝”(陆川猪)、金华猪、香猪、苏太猪、“古淮”(淮猪)、“黑六”(北京黑猪)、“黑珠”(民猪)、“莱黑”(莱芜猪)等。

据不完全统计,国内每年消费近6亿头生猪,这是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在08年较07年猪肉价格甚至上涨了41.2%(数据来源于全国统计局网站),此后猪肉价格随有所回落,但幅度不高。

截止到2011年1月份,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10.3%。

其中,粮食价格上涨15.1%,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10.9%,在一份调查中,民众对猪肉价格的回升表示价格可以接受。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民众对猪肉的要求也随之提高,现在市场上的猪肉都是3个月左右快速出栏的白猪,肉的口感和质感肯定会存在缺陷。

贵州特有的贵州黑土猪由于生长周期长,曾一度被打入冷宫,但随着人们对猪肉要求的提高,贵州黑土猪优点便逐渐显露出来,虽然贵州黑土猪生长周期接近一年,且饲养成本较白猪高,但因其肉质鲜美、广大消费者需求量大,所以价格一直居高不下。

1.目标

贵州林源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将逐步完善贵州黑土猪核心群、扩繁群、生产群繁育体系建设,到2013年底使其分别达到300头、2000头、10000头规模的三群养殖基地。

依托乌当区富农畜禽专业合作社建设三大养殖小区.

2.投资

 项目总投资42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200万元,流动资产220万元。

资金来源:

申请贵阳市科技计划拨款60万元,企业自筹360万元。

一、品种基本情况

贵州黑土猪是贵州省优良的地方猪种,是当地少数民族长期选育的结果,也是几千年来多样化的自然生态环境所选择的结果。

具有适应性强、耐粗饲、繁殖率高和产品优质等特点。

近年来,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具有丰富遗传基因的贵州黑土猪逐渐被杂交品种取代,数量急剧减少,这种趋势随着畜禽集约程度的提高正在进一步加剧,遗传资源处于濒临灭绝的高度危险之中,贵州黑土猪亟待保护和利用。

1.品种的形成

(1)贵州黑猪产区概况

贵州黑土猪中心产区位于贵州东南部和南部的三都县的尧吕、独山县的尧棒、荔波县的永康、平塘、都匀、贵定、龙里等县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贵州州位于东经106°12′-108°18′、北纬25°04′-27°29′,在云贵高原边坡向广西丘陵盆地过渡地带,地型地貌复杂,海拔300-1000米。

年气温最高39.8℃年最低-7.5℃,年平均17.8;相对湿度80%左右;无霜期280-300天;年日照数1062.2-1374.1小时;降水量1114.1-1490.2毫米;雨季4月下旬-10月下旬,年平均风力1.4级。

产区地处樟江和都柳江水系在贵州境内的发源地及流域区;产区土壤为黄壤、黄红壤的偏酸性土质。

产区以水稻、玉米、小麦、薯类、豆类等为主;牧草以黑麦草为主。

耕地面积742.27万亩,草地面积1300万亩。

  群众素有养猪的传统习惯,把养猪作为一项主要家庭副业,饲养管理较精细,选种、用料、喂法都有讲究。

对母猪选择主要在产仔多、母性好、增重快的母猪后代中留种,并以“犁壁头、锅底肚、钉子脚、单脊背、绿豆乳、燕子尾”为优,注重花色边缘整齐、对称,禁忌养白尾、黑脚、鬼头(额部无白斑或白毛)猪。

选公猪则要求“狮子头、豹子眼、鲩鱼肚、竹筒脚”。

日粮以大米、米糠、薯类和红薯藤、芋头苗、瓜菜等青粗饲料为主,蛋白质和矿物质饲料不足,仅在小猪阶段补喂少量的黄豆或花生麸。

由于饲料富含糖分,且全部煮熟稀喂,特别是群众喜好吃捞水饭,以米汤渗入饲料日喂三餐圈养不放牧,使猪处于食饱、睡好、运动少的休闲状态,经过长期选择及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使之形成了贵州黑土猪全身被毛黑色、毛稀而发亮、头大小适中、产仔多、母性好、耐粗饲、早熟易肥、体型中等、骨骼纤细、肉质鲜嫩、毛色一致、遗传力稳定的肉脂兼用型品种。

据《贵州黑猪资源调查》和《三都县畜牧资料汇编》记载,以及对古稀老人的调查访问,当地饲养的贵州黑猪已有上百年的历史。

产区交通闭塞,经济、文化落后,长期的闭锁繁育,高度近亲,粗放饲养,以及贵州水族、布衣族等少数民族对饲养贵州黑猪的偏好,经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形成具有耐粗饲、育肥快。

产仔高的优良地方品种。

(2)产地和分布

贵州黑土猪又名尧吕黑猪、荔波黑猪和独山猪,主产于贵州州南部布依族、水族聚居的边远地区三都、荔波、独山三县,分布于都匀、平塘、罗甸、贵定、龙里等县市,并流传至广西壮族自治区南丹县的巴灰、六塞等地。

该品种是产区群众经长期培育而形成的数量大、分布广、适应性强的肉脂兼用型地方优良品种,是一个宝贵的地方品种资源。

(3)体系外貌

(1)贵州黑土猪全身被毛黑色,毛稀而发亮。

(2)体型:

属小型的肉脂兼用型品种,头短、脚矮、腹大、体躯宽深,体长与胸围基本相等,整个体型是矮、短、宽、圆、肥。

体质较为疏松,结构匀称。

(3)头部:

头大小适中,额部有水”字皱纹,额微凹;耳平直,耳尖稍向下垂,大小适中;嘴筒长而粗大,有部分细长微翘

(4)躯干:

背腰平直,有部分微凹,腹部紧凑微下垂;后躯广圆;四肢结实,后腿粗大、系部略倾而有力,后肢踏蹄较多。

乳头发育良好,排列对称整齐,乳头一般为5~6对,最多可达8对,最少4对。

通过对产区17头成年公猪的调查:

公猪的性成熟较早,平均为101.76±18.79天,且性成熟就有配种能力,性欲较强;配种方式多为本交。

实际上,现在公猪的初配年龄较以前稍晚,平均为154.71±17.72天。

大多数公猪利用2年后便阉割育肥,较少有超过3年的。

母猪一般4月龄左右发情,持续3~4天。

平均一年2胎,饲养条件差的二年3胎

(5)四肢:

粗短健壮,有很多皱摺,蹄较宽,蹄质坚实,前肢直立,左右距离较宽,后肢稍弯曲,多呈卧系。

(4)贵州黑土猪的优点:

(1)繁殖力高、母性好。

经产母猪窝产活仔12.18头,仔猪育成率达90%。

  

(2)肉质好,肉嫩味鲜。

贵州黑土猪的肉色、系水力、大理石纹,氨基酸总量,肌纤维、肌原纤维等与肉质有密切相关的六个方面指标与国外瘦肉型猪和国内其它品种相比都名列前茅,这与贵州黑猪优秀的肉质特性是相一致的。

  (3)耐热、耐粗性好、抗逆性强。

贵州黑土猪在南方的湿热高温气候环境中和缺乏精料的粗放饲养条件下,保持正常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能力。

(4)体型紧凑,早熟,遗传力稳定,配合力好,是现代理想的杂交母本。

(5)生产性能

贵州黑土猪与贵州的其它地方猪种一样,个体较小,肉质细腻,腌腊制品是当地人们传统的肉食品和馈赠礼品,市场销售较好。

  

(1)产肉性能

贵州黑土猪是肉脂兼用型猪种,据5头260~280日龄贵州黑猪肉猪屠宰测定,宰前平均活重61千克,屠宰率71.83%,净肉率53.97%,背膘厚2.92cm,皮厚0.36cm,眼肌面积16.55cm2,胴体瘦肉率占38.01%,骨肉比1:

6.82。

  肌肉(背最长肌)主要化学成份:

单位:

%、kJ/100g

项目

水分

干物质

蛋白质

脂肪

膳食纤维

灰分

发热量

成分

66.2

33.8

20.5

11.6

0.40

1.00

794

  注:

发热量794kJ/100g≈190kcal/100g

  

(2)繁殖性能

  贵州黑土猪是一个早熟品种。

贵州黑土猪母猪性成熟较早,小母猪5月龄卵巢已有成熟滤泡。

据150头母猪繁殖性能调查,贵州黑土猪第一次发情平均在149.1天。

母猪的初配时间一般在6.5(5—8)月龄,在第二次或第三次发情体重在40—50千克时进行。

发情周期一般为18—23天,平均为21.6天,发情持续期2.5—4天,平均36小时,怀孕期平均为113.29天(110—115),窝产仔数:

一般初产母猪8—11头,经产母猪11—14头。

平均窝产仔数11.76头。

每头初生重0.575千克。

产后3天实际哺育数每窝11.14头,40—45天断乳,断乳时每窝重75.98千克,平均每窝育成11.46头,每头断乳体重6.34千克。

育成率按初生头数计为89.81%;按产后3天实际哺育数计为94.40%。

贵州黑土猪性成熟也较早,小公猪生后3周开始有爬跨行为,60天睾丸组织有精子细胞,90天精子已发育成熟,可以配种,但一般多在5.5—8月龄,据30头调查统计,平均6.1个月体重约35千克时开始配种。

据90头采精记录一次采精量为150(95~198)毫升,精子活力为0.86,每毫升精子数1.135亿,精液的酸碱度7.2。

公母猪自然交配性比为1:

60~100头,人工授精为1:

300~500头,一次配种受胎率可达95%以上。

贵州黑猪繁殖性能如下:

 单位:

月、天、头、g、kg、%

性成熟

年龄

配种

年龄

发情季节

发情

周期

怀孕期

一胎产仔数

仔猪初

生体重

仔猪断

乳体重

哺乳期

日增重

仔猪成活率

3

4

6.1

6.5

全年

20.6

113.29

12.76

573.1

576

6.29

6.39

139

143

89.81

二、保护的必要性

1.对品种的评估

贵州黑土猪是贵州久负盛名的小型肉脂兼用型猪种,它具有许多良好性状:

  

(1)繁殖力高,是良好的杂交母本。

性成熟早,生后90日龄精子已发育成熟可以配种,初情期平均为126日龄;发情征候明显,无论本交或人工配种,受精率都高(平均达90%);年产仔2窝,窝产仔,初产10.17头,经产12.18头;个性温驯,母性良好,仔猪断奶育成率达89~95%;与长白、杜洛克杂交效果显著。

  

(2)耐热性好,耐粗饲。

气温高达35℃时食欲不减,不出现张口呼吸现象;能大量利用青粗饲料,能在以青饲料为主适当配合糠麸的饲养条件下维持生长与繁殖,特别适合于经济能力不高或采用节粮型方法养猪的广大农户。

  (3)早熟易肥,个体较大。

一般育肥猪达60~70千克时,体躯已肥满可供屠宰。

  (4)皮薄(0.27~0.38厘米)、骨细(骨骼占胴体重8.33%)、肉质优良(肉色鲜艳、肉质细嫩、肉味鲜甜、无乳腥味)。

  主要缺点是:

生长速度慢,泌乳力不高,饲料利用率较低,脚矮,臀部欠丰满。

  今后应通过本品种选育,并改进饲料配方和饲养管理方法,来保持它的优良经济性状,改进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