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高中新课程地理必修2同步练习包含综合练习及其答案共52页.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706270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85 大小:740.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高中新课程地理必修2同步练习包含综合练习及其答案共52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山东高中新课程地理必修2同步练习包含综合练习及其答案共52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山东高中新课程地理必修2同步练习包含综合练习及其答案共52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5页
山东高中新课程地理必修2同步练习包含综合练习及其答案共52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5页
山东高中新课程地理必修2同步练习包含综合练习及其答案共52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高中新课程地理必修2同步练习包含综合练习及其答案共52页.docx

《山东高中新课程地理必修2同步练习包含综合练习及其答案共52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高中新课程地理必修2同步练习包含综合练习及其答案共52页.docx(8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高中新课程地理必修2同步练习包含综合练习及其答案共52页.docx

山东高中新课程地理必修2同步练习包含综合练习及其答案共52页

必修二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

第一节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知识摘要

1.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2.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

知识结构

巩固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人口迅猛增长,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因为生活水平的提高B.是因为医疗卫生条件改善

C.国际环境相对动荡D.科技进步

2.在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过程中,最先转变的是()

A.出生率B.死亡率C.自然增长率D.生育率

3.目前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处于()

A.原始低增长阶段B.加速增长阶段

C.增长减缓阶段D.低速增长阶段

4.右图表示四个国家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

A.AB.B

C.CD.D

5.下列各组国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都小于0的是()

A.美国、俄罗斯、巴西B.德国、丹麦、俄罗斯

C.德国、印度、加拿大D.意大利、新西兰、墨西哥

6.世界人口加速增长阶段出现在()

A.第二次社会大分工B.工业化初期C.二次世界大战D.20世纪70年代

7.各大洲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和最低的大洲分别是()

A.亚洲、欧洲B.非洲、欧洲C.非洲、北美洲D.拉丁美洲、大洋洲

二、综合题

8.读下表数据资料回答:

年龄

0—14岁

15—59岁

60岁以上

总计

人口数

200

550

250

1000

死亡率

0.5%

0.6%

2%

0.92%

人口数

350

600

50

1000

死亡率

0.8%

0.7%

2.2%

0.81%

(1)分年龄组死亡率甲组比乙组(高或低)。

(2)总人口死亡率甲组比乙组(高或低)。

(3)产生上述反差现象的原因是。

(4)社会经济越发达,死亡率应该越低,但发达国家人口的死亡率高于发展中国家,原因

是。

能力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环境因素中影响死亡率的主要因素是()

A.社会环境因素B.自然环境因素C.自然灾害D.环境污染

2.关于人口增长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发达国家人口死亡率较高,是因为老年型人口年龄结构造成的

B.欧洲各国人口自然增长率都小于零

C.日本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已经为负数

D.非洲一些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超过或接近4%

3.目前欧洲的德国、匈牙利等国人口连续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经济发展缓慢,就业机会很少B.人口老龄化严重,青壮劳力缺乏

C.政府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D.社会经济、文化和环境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4.现在俄罗斯人口增长模式属于()

A.原始低速增长阶段B.加速增长阶段C.增长减缓阶段D.低速增长阶段

5.欧洲不少国家人口增长模式处于低速增长阶段,带来的后果是()

①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延长,世代交替减缓②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很短,世代交替加快

③人口年龄结构呈老年型,劳动力不足④人口年龄结构呈青年型,劳动力就业困难

A.①④B.①③C.②③D.②④

6.为缓和人口压力,我国应采取下列人口增长模式中的()

7.中国、印度、美国、日本四国人口现状相比较()

A.中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B.美国人口密度最低

C.日本的城市人口比重最低D.印度老年人口比重最高

8.根据各大洲人口状况和下表资料,正确的结论是(表中北美洲不含墨西哥)()

地区

亚洲

非洲

欧洲

北美

拉丁美洲

大洋洲

人口自然增长率

1.9%

2.8%

0.3%

0.7%

2.2%

1.2%

 

A.非洲人口的出生率最高,死亡率最低B.欧洲每年的新增人口最少

C.世界新增人口至少50%分布在亚洲D.拉丁美洲新增人口至少是北美洲的3倍

二、综合题

9.读下列柱状图(资料来源:

第四次、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回答:

(1)上海市人口增长幅度超过全国平均增长幅度,从人口增长考虑,其主要原因是

;结合你所了解的生产生活实际,分析其对上海发展的影响:

有利的方面:

存在的问题:

(2)与全国相比,在人口年龄结构中,上海面临的人口问题主要是,分析该人口问题给上海带来的社会问题有

你认为解决这些问题可采取哪些措施。

第二节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

知识摘要

1.人口迁移的时空差异。

2.人口迁移的动因和效应。

知识结构

巩固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五一黄金周”,大批山东游客前往青岛旅游,这种现象属于()

A.国际人口迁移B.国内人口迁移C.省内人口迁移D.人口流动

2.考察的范围越大,人口迁移对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就()

A.越大B.越小C.不变D.不确定

3.引起自发性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原因是()

A.自然环境因素B.婚姻家庭因素C.经济因素D.政治因素

读“经济发展阶段与人口迁移量关系图”回答4—5题

4.阶段丙处于()

A.原始社会B.农业社会

C.工业化阶段D.后工业化阶段

5.影响丙、丁阶段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

A.自然因素B.国家政策

C.社会经济D.战争

6.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是()

A.国际人口迁移B.由农村到城市C.由城市到农村D.由城市到城市

7.工业社会人口迁移的目的是追求()

A.食物B.人地关系的协调

C.土地D.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劳动力及市场的优化配置

8.近年来,我国出现“民工潮”的主要原因是()

①城市和沿海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②东南部劳动力不足

③我国农村人口密度大④我国农村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9.东营、攀枝花等城市兴起,吸引大量人口迁入,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A.气候条件优越B.重大政治改革C.经济发展变化D.矿产资源的开发

二、综合题

10.读山西、内蒙古、河北三省区局部图,分析回答

(1)按人口迁移方向划分,图中A、B、C、D四箭头表示的人口迁移类型分别是

A;B;C;

D。

(2)按人口迁移地理范围划分图中箭头表示的人口迁移是

(3)图中人口迁移的基本原因是不同地区的人口和生活资料在

上的不平衡,不同地区的环境有很大差别。

(4)从迁出地来看,人口迁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当地的,并对合理利用剩余_______

___________、提高、保护等产生积极作用。

能力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国家中,基本上是近几百年来由移民建立起来的是()

①美国②加拿大③新加坡④新西兰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2.有关人口迁移与环境关系的正确叙述是()

A.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社会经济因素始终是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B.在人类社会早期,社会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不大

C.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迁出地比迁入地影响更为广泛

D.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只有积极的一面,无负面影响。

3.关于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人口迁移的正确叙述是()

A.流动人口大量增加B.人口流动主要是由国家组织的

C.流动人口的数量有逐年减少的趋势D.人口流动方向主要是由北方到南方

4.2002年大批阿富汗难民涌向巴基斯坦等邻国,原因是()

A.国家政策的影响B.战争的影响C.自然灾害的影响D.开发国外资源

5.为开发克拉玛依油田所形成的人口迁移属于()

A.安置失业人员和闲散劳动力的人口迁移B.移民垦荒支援边疆建设农林牧基地的人口迁移

C.支援新开发工业基地建设的人口迁移D.压缩城市人口规模而引起的人口迁移

6.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自然环境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是()

A.逐步增强,是主要因素B.逐步增强,是基础因素

C.逐步减弱,甚至没有影响D.逐步减弱,仍是基础因素

7.行政区域界线常被用来区分是否发生人口迁移,图中甲、乙和丙是三个不同地区。

其中通常被认为是人口迁移的是()

A.A——BB.A——C

C.C——DD.E——F

8.下列现象与人口迁移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A.华人餐馆遍布全球B.巴西几乎拥有世界所有种族

C.中东石油生产国的崛起D.道教的起源

9.人口流动的强度取决于()

A.经济、文化发展的水平B.人口分布的地区差异

C.自然条件的地区差异D.交通运输条件

二、综合题

10.读下图,回答问题:

(1)若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不同的国家,那么表示国际人口迁移的是(填写图中的序号),表示国内人口迁移的是(填写图中序号),这种分类是以人口迁移的为标准来划分的。

(2)若甲、乙代表城市,丙代表农村,那么图中表示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是(填写图中序号),试分析这种迁移方式对甲、乙两地的影响

(3)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是国家历史上和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表现。

11.读右图,图中箭头表示人口流动方向,回答:

(1)图中反映出的人口流动特点是

,原因是。

(2)近年来,部分天津、济南等大城市的退休人员

到威海定居,试分析其原因:

 

第三节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

知识摘要

1.世界人口分布概况。

2.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

3.我国人口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

4.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及如何谋求人口合理容量。

知识结构

巩固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各纬度带人口数量最多的是()

A.北纬40—60度B.北纬20—40度C.赤道—北纬20度D.赤道—南纬20度

2.北半球温带地区比南半球温带地区人口数量多,主要原因是()

A.北半球温带温度和降水适宜B.南半球温带地势起伏大

C.北半球温带比南半球温带陆地面积大D.北半球温带开发早

3.干旱地区人口分布多呈点状、线状分布的原因是()

A.地形的影响B.水源的影响C.政策的影响D.文化背景的影响

4.下列属于社会经济因素对人口分布有影响的是()

①生产力发展水平②生产活动方式③交通运输条件④文化教育状况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5.我国人口分布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胡焕庸线”,起止于()

A.漠河—腾冲B.黑河—腾冲C.漠河—大理D.黑河—大理

6.不与环境人口容量呈正相关的因素是()

A.资源数量B.科技发展水平C.消费水平D.人口受教育水平

7.环境人口容量的变化由小到大的排序正确的是()

A.原始社会—农业时期—现代社会—工业时期B.农业时期—原始社会—工业时期—现代社会

C.工业时期—原始社会—农业时期—现代社会D.原始社会—农业时期—工业时期—现代社会

8.下列关于我国人地矛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幅员辽阔,各种资源的总量和人均占有量均居世界前列

B.由于人口的增长,我国可耕地总量会增多

C.我国淡水资源丰富,人均淡水占有量为世界人均的2倍

D.我国人地矛盾已十分突出,所以要坚定不移地执行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政策

9.环境人口容量的特点是()

①不确定性②确定性 ③相对确定性④相对不确定性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二、综合题

10.读右面“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制约因素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因素表示,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2)图中B因素表示该因素的发展与变化,必然带来人类获取和利用资源的手段、方法等方面的改变,从而带来___________________的变化。

(3)图中的C因素表示人口的,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的C因素并不相同,对环境人口容量产生较大影响。

(4)图中E因素表示,其程度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

(5)图中D表示,目前对D的估计,全世界大约是亿左右,中国大约是亿。

11.读右面我国人口分布的一条重要地理界线——“胡焕庸线”,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上标出“胡焕庸线”的起止点。

写出该线经过的省区名称:

(2)该线东侧人口密度比西侧(高或低),试从气候、地形两个方面分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力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错误的是()

A.环境人口容量的多少取决于该地域在目前条件下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B.环境人口容量的多少是由该地域资源状况所决定的

C.科技越发达,该区域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越多

D.某区域环境人口容量估算值是建立在环境人口容量相对稳定基础上的

2.高山、高原地区人口稀少的原因是()

①土层贫瘠②交通不便③气候寒冷、风力大④干旱缺水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3.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部人口稀少的原因是()

A.气候炎热B.降水少C.矿产资源贫乏D.地势起伏大

4.美国东北部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最主要原因是()

A.气候温暖湿润B.地势平坦开阔

C.交通便利D.工矿业发达,商业贸易活动频繁,社会经济发达

5.1990年以来,我国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增加要比中西部快,其主要原因是()

A.中西部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比东部低B.东部地区的出生率比西部高

C.大量人口从中西部向东部迁移的结果D.中西部地区计划生育工作做的好

6.关于我国人口与可耕地关系的正确叙述是()

A.我国属于世界人均可耕地最低的国家行列

B.目前我国人均可耕地不足世界人均可耕地的四分之一

C.我国可耕地总面积居世界第一位,人口与可耕地之间不存在矛盾

D.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农村人口比重下降,农业用地不断增加,可耕地总数和人均可耕地存在继续增加的趋势

7.第五次人口普查与前几次人口普查相比,统计难度大的主要原因是()

A.近几年人口增长过快B.人口分布极不平衡

C.国内自发的人口迁移D.大量的国际人口迁移

8.以下现象呈负相关的是()

A.人口出生率与人口自然增长率B.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口迁入量

C.妇女受教育程度与生育子女数D.交通、通信的发展与人口迁移的规模和范围

二、综合题

9.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1:

尽管从1973年中国实行计划生育以来已累计少生人口3亿以上,但按照中国目前的人口基数和人口出生率,预计到2010年人口将达到14亿,到2050年将达到16亿,这时才有可能实现零增长。

如此巨大的人口数量以及今后较长一个时期内人口增长趋势,无疑对我国的环境.资源和经济发展构成严重的威胁和压力。

材料2:

我国人口形势严峻,为了摸清全国人口状况,国家组织了第五次人口普查。

这次普查除了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外,国务院还强调对外资企业.三资企业和娱乐场所要认真清查登记。

材料3:

下面是新中国人口增长图

(1)新中国人口的基本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人口政策的基本内容是

(3)到1998年,我国城市人口比重约为,提倡晚婚、晚育的主要目的是

(4)我国各种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认为人口与经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应该怎样处理解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元综合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读城市化进程和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曲线两幅图,完成1—3题

 

1.该国人口达到顶峰的时间为()

A.1B.2C.3D.4

2.下列各国中,人口发展状况与图示类型一致的是()

A.埃及B.中国C.新加坡D.德国

3.当前该国城市化进程所处的阶段是()

A.甲B.乙C.丙D.甲和乙

4.以下关系正确的是()

A.科技水平——获取资源数量——环境人口容量

B.人口文化——生活消费水平——环境人口容量

C.科技水平——环境人口容量——获取资源数量

D.人口文化——环境人口容量——生活消费水平

读右图,四城市某年人口资料,回答5—7题。

5.若四城市人口规模相当,按自然增长率递增排序为()

A.乙丁甲丙B.乙甲丁丙

C.甲丙乙丁D.丙甲丁乙

6.四城市中,经济发展较快,就业水平最高的是()

A.甲B.乙C.丙D.丁

7.四城市中,人口老龄化日益突出的有()

A.甲乙B.丙丁C.乙丁D.甲丙

8.我国“黑河—腾冲”以西的地区面积占全国的53%,人口只占6.3%,下列关于其成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西部地区气候干燥,生态脆弱B.西部地区地形复杂,多高山高原

C.西部地区经济文化落后,交通不便D.西部地区人口出生率低,人口迁出量大

9.下列关于我国人口分布状况的正确叙述是()

①南部沿海密集,北部高原稀少②东部沿海密集,西部高原稀少

③平原地区密集,山区稀少④沿海密集,内陆稀少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读人口、资源、环境污染随时间变化曲线图,回答10—12题

10.若此图表示某个国家的人口、资源、环境状况,则该国最有可能位于()

A.非洲B.西欧C.北美D.大洋洲

11.右下图反映的人口、资源、环境关系的说法错误的是()

A.到20世纪末全球性三大问题仍然是人口过快增长,资源递减短缺,环境污染加剧

B.图中反映的问题在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严重

C.图中反映的环境问题在发达国家没有出现过

D.图中反映的环境问题大部分可能影响到其他国家甚至全球

12.有关图中反映20世纪后半期人口、资源、环境的变化,解析正确的是()

A.人口过快增长的原因主要是城市化的结果

B.资源递减是由于资源均为非可再生资源

C.环境污染加剧的原因与人类片面追求经济增长有关

D.人口增长过快是环境污染加剧的唯一原因

13.发展中国家人口迅速增长,其带来的后果是()

A.阻碍经济发展,不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B.劳动力充足,促进生产发展

C.对资源需求增长,有利于资源的合理利用D.消费者增多,扩大了市场,有利于经济发展

14.有关于我国历史上的人口迁移正确的说法是()

A.我国建国以前没有大规模的人口迁移

B.逐水草而居是历史上人口迁移最主要的直接原因

C.历史上大的农民起义、改朝换代,都可能引起大规模的人口迁移

D.清朝乾隆年间,锡伯族的部分人员西迁新疆是一种自发的行为

15.现代环境人口容量比原始社会大的多,其主要原因是()

A.人们生活消费水平提高,对资源的需求量减少B.资源总量不断增加

C.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D.人类对粮食的需求量减少

16.长江上游某山区,人们在砍光烧尽的森林的废墟上戳洞下种,说明()

A.次生环境因素对人体有危害B.人口数量是影响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

C.人口科学文化素质高,就不会破坏环境D.人口科学文化素质低,会浪费资源.破坏环境

17.环境难民产生的原因是()

A.战争或地区冲突B.经济建设造成的移民C.地方性传染病威胁D.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18.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批学生到欧美留学,而民工潮涌向东南沿海的大城市,两者的共同之处是()

A.都是政策性移民,具有自发的性质

B.交通和通信的发展是巨大的拉力因素

C.地区自然条件差异很大,环境质量不同是决定性因素

D.都是追求自身职业更好地发展,谋求更高的生活水平

19.关于人口迁移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目前人口的迁移方向是由农村到城市

B.社会发展的总方向使人们由第三产业向第一和第二产业迁移

C.国家的政治变革引起的人口迁移属社会经济方面的影响因素

D.自然原因引发的人口迁移都是可预测的

20.人口素质低,生产活动可能出现违反自然规律的现象,如:

()

A.黄土高原修水平梯田B.江汉平原大面积围湖造田

C.东北平原发展塑料大棚D.宁夏平原引黄河水灌溉

二、综合题

21.读下图,A.B表示两类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的人口年龄构成,读图分析回答:

(1)A、B两类国家属于发达国家

的是。

(2)A、B两国人口年龄结构所反映出的人口

问题是

A国

B国。

(3)上述人口问题对两国人口增长及社会产生的影响是

A国;

B国。

(4)针对以上人口问题,两国应采取的人口政策是

A国;

B国。

22.读下列图表回答:

(1)图1、图2和表1表示的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和。

(2)由表1可知,世界人口最集中的温度带是。

(3)解释图2人口集中分布在0—200米的原因是

(4)上述自然因素往往通过对人口的影响而影响人口数量的变化;同时又通过人口分布而影响的形成和发展。

(5)除上述自然因素外,影响人口增长和分布的人文因素主要有。

A.经济状况B.交通条件C.历史文化D.政策法规

23.读大西洋两侧部分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和B都是世界上人口最密集的地区之一,请从社会经济角度分析原因,分别是:

A.   

            ;B.                。

(2)15—19世纪,图示区域出现了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其特点是;其中被强制性迁移的(图中字母)地区;从B到D如果顺着洋流航行,则依次经过的洋流是。

(3)图中A、B、C、D四地,二战前后一直是人口迁入地区的是,一直是人口迁出地区的是,由迁出地区变为迁入地区的是,由迁入地区变为迁出地区的是。

(4)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引起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24.读下面人口增长模式图,回答有关问题:

  

(1)第一阶段人口增长模式为,其主要特征是:

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都比较,自然增长率,且波动较大,人口增长处于相对或状态。

(2)目前中国人口增长处在阶段;这个阶段人口出生率,主要原因是

提高、观念开始变化、家庭结构由向

转变等。

(3)低速增长阶段为图中的第阶段,该阶段的主要特征是:

人口进一步下降,

和的差距进一步缩小,自然增长率很低。

目前、和法国等欧洲发达国家已进入这个阶段。

 

第二单元城市与地理环境

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知识摘要

1.城市的起源,世界城市发展经历的三阶段,世界上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及其共同特点。

2.城市化的含义,当代城市化的新特点。

3.城市化对地理环境造成的影响,理解“城市热岛”问题及如何解决城市问题。

知识结构

生产力发展使一部分人从事非农业劳动

起源条件

起源与发展

发展阶段

三阶段不同的城市发展特点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指标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城市化

城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