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读书心得.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702661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6.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读书心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读书心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读书心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读书心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读书心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读书心得.docx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读书心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读书心得.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读书心得.docx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读书心得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读书心得

经济学思维方式读后感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读后感

自去年11月收到书至今已有3个多月,其间我断断续续地阅读了美国保罗〃海恩的《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利用寒假终于在开学前读完。

这本书总体而言,深入浅出,回避了高深的数学模型,从身边简单的事例出发,语言浅显易懂,深刻阐述了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框架。

虽然以前读大学时,我也读过一些经济学书籍,比如《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等,但《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完全不同于前述经济学著作,它探究的应该不仅仅是经济学,更主要的应该是经济学背后的思维方式。

我理解,经济学思维方式的核心就是研究经济资源的配置效率,即权衡预期的额外成本和预期的额外收益之后进行理性选择与决策,经济学称之为节约,即有经济效率。

经济分析的本质就是边际分析。

经济学思维方式无处不在,学习和运用好经济学思维方式,能够促进人们更有效地学习、工作和生活,提高理性决策的水平。

一、机会成本不容忽视该书进一步加深了我对成本相关概念的理解。

关于成本概念,美国会计学会(AAA)所属成本与标准委员会是这样定义的:

成本是指为达到特定目的而发生或与应发生的价值牺牲,它可用货币单位加以衡量。

可见,成本不仅是指耗费已经发生的实际成本,而且还包括可能发生的预计成本,以及

进行预测决策所需的固定成本、变动成本、边际成本和机会成本等。

成本与我们的行为选择相关,不同的行为选

择就会有不同的成本,成本天然地与某个个体的选择和决策相关,这就是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告诉我们的现实。

比如从一个城市到另外一个城市,乘坐飞机需要2小时,乘坐火车需要18小时,我们发现一个律师会选择乘坐飞机,而外出打工的农民工则选择乘坐火车,乘坐火车的成本对他们有什么不同吗,对于农民工可能只是火车的票价,对于律师则要加上坐火车多花费的16小时他可能取得的收益,假设一个律师一小时收费可达200元,坐火车对律师而言将是成本极高的行为。

可见同一行为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成本,成本是对某个具体主体而言的成本,对于律师他需要对因坐火车多花的16小时赋予的价值3200元计入乘坐火车的成本,所以他理性性选择了乘坐飞机。

又如,飞机取代了马车,不是因为飞机的“技术”比马车更先进,而是因为在长距离运输方面,飞机的“机会成本”比马车更便宜。

至于短距离的交通,比如到邻街买一瓶酱油,马车就显然比飞机合算。

同样,航天飞机的技术虽然比飞机更先进,但由于它的成本太高,所以人们不会坐航天飞机越洋。

不管怎么选择,都只是取决于成本,而不是技术。

这就是机会成本的力量。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也。

选择做一件事,必然会放弃另外一件事,那个被放弃的机会所带来的可能收益在经济学上被称为“机会成本”。

机会成

本就是用来衡量取得一个机会必然舍弃的另一个机会的相当价值。

虽然人人在行动上都按照这个规律去做事,但自觉地理解这个概念的人,却并不很多——甚至很少。

一件事情的成本,并不是为了做这件事直接付出的代价,而是因为做这件事而不得不放弃的其他事情中,价格最贵的那个。

说起来有些绕,举例解释一下就清楚了。

你晚上去看电影,成本不仅仅是那张电影票和来回交通费,更主要的成本是,如果去看

电影,那你晚上就不能做别的事情了。

那晚上你可能做的其他事情,其中最重要的那个,再加上电影票等费用,才是你看电影的全部成本。

如果那晚你本来可以和巴菲特一起吃饭聊天的,那么,你看电影的成本就很高了,高到很少有人能承受,因此,现实中,我们不会见到有人为了看电影而放弃和巴菲特共进晚餐。

机会成本这个概念中,包含有“比较”的含义。

理解了机会成本这个经济学概念以后,人们在思考问题时,就会具备一种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如果一个方案被否定了,被取消了,那么,取而代之的是什么,这个替代方案,和原来那个方案相比,是更好了,还是更差了,没有理解机会成本概念的人,往往不具备这种“比较”的意识。

他们的“常识性”思维是这样的:

某种方案有许多弊端,那么,就应该取消它,这样,就消除了弊端。

我称这种人为线性思维者。

他们的思维只能沿着一条线进行,从不左顾右盼。

机会成本,或者说“比较”的意识,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世界上的任何事务,都是利弊兼备的,任何方案,必然兼具成本和收益。

们要想得到这个收益,就必须付出那个成本。

想要在人群中生活,就必须忍受别人的存在。

想要中大奖,就必须买彩票并准备好不中彩。

想要看电影,就得对着银幕呆呆地看上一两个小时。

没办法让成本为零。

当然,人们可以通过制度变革、技术创新等手段来减少成本、增加收益。

世界就是这样变得越来越好的。

我们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仔细考虑一下机会成本,仔细权衡一下这种选择是否就是最好的对策。

如果事实证明这是最好的选择的话,其机会成本就最低。

按照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机会成本作为一项行为的成本是人们赋予次优机会的价值,人们在选择这一行为时以次优机会为代价。

但机会成本是无形的,在现实决策中容易被忽视。

如,企业业绩评价在19世纪以利润为主要衡量指标,在20世纪初至70年代,以投资回报率、净资产收益率与每股盈利为主要衡量标准,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转为追求价值最大化,开始以经济增加值(EVA)为衡量标准。

企业业绩必须从股东的角度来衡量,股东追求的是超过股东投入部分的价值最大化。

而利润最大化与效益最大化无法衡量股东的价值。

EVA由于考虑了股东的机会成本,能够更有效地衡量当期经营者创造的股东价值。

EVA的核心理念是:

股东投资有机会成本,企业只有利润高于资本成本才能为股东创造价值。

企业有利润不一定创造了经济增加值,而企业产生了经济增加值一定是赢利的。

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企业在衡量业绩、投资等决策中应充分考虑机会成本。

书中提到,经济

效率的概念就是权衡预期的额外成本和预期的额外收益,而边际收益或边际成本就是额外的收益或成本。

所有的机会成本都是边际成本,所有边际成本都是机会成本。

因此,不考虑机会成本,就无法进行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的权衡与分析,从而无法理性决策,工作就缺乏效率。

二、沉没成本与决策无关

如果一项开支已经付出而且不论做出何种选择都不能收回,这类支出在经济学上称为沉没成本。

沉没就是指已经发生无法收回,它是历史成本的一部分,不可恢复。

按照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沉没成本是与经济决策无关的。

沉没成本是历史的一部分,因为它不能代表未来的选择机会。

决策过程中唯一重要的成本是边际成本,即额外的成本,除了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其他的都不重要。

书中尤其强调别把边际

成本和平均成本搞混,这一点很重要。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告诉我们,如果你是理性的决策者,那就不应该在决策时考虑沉没成本,因为决策是要往前看,是你当前应该怎样选择,沉没成本已经成为历史,已经与当前无关了,不应该作为当前我们决策时考虑的因素。

道理似乎非常简单,但做到假设过去是零成本的心态其实很难。

比如,赌博,赌徒总是在输钱后想着如何翻本,结果越赌越输,输得精光。

其实输掉的钱已经沦为沉没成本,是否继续赌博的决策不应与此相关,而应该基于对输赢概率的判断,但人们是非理性的,输得越多越爱冒险。

其原因就是你基于沉没成本来

衡量输赢影响了眼前的判断和决策。

按照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我们要慎重对待具有高沉没成本的领域。

比如,具有明显规模效益和庞大硬件投入的资本密集型产业,如能源、通讯、汽车、交通等,其超额回报可谓诱人,但其惊人的初始投入使许多投资者望而却步,高沉没成本吓跑了潜在的投资者,才使得现有参与者能够保持垄断地位,获得垄断利润。

对于个人来讲高沉没成本的选择有哪些呢?

职业和婚姻应该首当其冲,因此在面对这些问题的选择时我们需要格外慎重和理性。

世界上没有“成本价”这回事。

传统上是这样理解“成本价”的:

假设中国电信铺设固网花了1000亿元人民币,那么这是成本。

把这成本分摊到每分钟的通话服务上,那就是每分钟的通话成本。

不妨假设那是1毛钱,这1毛钱就是通话服务的“成本价”。

有些专家认为,如果中国电信收取用户的资费低于1毛钱的成本价,它就要涉嫌“倾销”或“不正当竞争”了,但这样理解是错的。

经济分析应该这样:

篇二: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读书笔记需要的同学赶快下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读书笔记

首先感谢郭新帅老师出色优异的讲解,生动的点评感觉受益匪浅,所以从内心开始热爱经济学原理,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在中科大这个理科氛围浓厚的环境里也是该多读点文史类书目。

——与2013/6/1。

第一章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

(好的)经济学理论并不是一些现成的可以用于施政的结论。

他不是教条

,而是一种方法、一种智力工具、一种思维技巧,有助于拥有它的人得出正确的结论。

所有社会现象均源于个体的行为和互动,在这些活动中,人们基于他们期望的额外收益和成本进行选择。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在使用过程中会关注:

1.个体的行为

2.群体内的交互

3.前述两种活动的结果,不管这些结果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

如果说个体经济行为的核心问题是稀缺性,那么群体经济合作的核心问题,就是大量个体计划之间的多种多样甚至互不兼容。

大部分社会互动是由参与者了解并遵守的规则引导和协调的。

市场交换经济的基础是私有产权,即以法律所有权的形式把权力指派给特定个体,明确地界定谁在法律上拥有什么。

?

第二章效率、交换与比较优势

免费品是不用付出代价就能获得的好品;稀缺品则必须以别的东西为代价才能得到。

财富就是人们认为有价值的任何东西。

经济增长并不在于生产更过的东西,而在于生产更多的财富。

财富的增长和物质产品的体积、重量和数量增长没有必然的联系。

人们都是以一种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东西为代价,自愿换取另一

种他认为价值更大的东西。

获得某物的成本就是获得它必须付出的代价的价值(即为机会成本)

若一个计划或者项目的额外效益高于额外成本,那么就被称为是有经济效率的。

我们的价值观决定了我们对效率的看法。

当产权是清晰、稳定而且可交换的时候,稀缺资源会倾向于产生一个能反映其相对稀缺性的货币价格,然后决策者就会使用这些价格信息追求(其所认为的)效率。

当有人批评某些价格没有反映特定成本或收益的真实价格因而是“错误”的时候,相当于是在反对决定这些价格的市场过程不合理——并非对“效率”这个概念本身的批评,而是对现存产权制度安排和其所构成游戏规则的批评。

?

第三章无处不在的替代:

需求的概念

任何事物都有替代品。

我们的选择依赖于情况。

要紧的价值是边际价值。

经济分析本质就是边际分析。

需求曲线表示消费者在任意给定的价格下计划购买的数量。

需求法则:

当其他条件不变时,价格和需求数量之间呈负相关。

需求是一个明细表或一条曲线;需求量是某个特定价格下的特定数量。

导致“需求曲线移动的因素”:

1.消费者(需求者)数量的变化

2.消费者口味和偏好的变化。

3.收入变化。

4.替代品的价格

5.一种物品期望价格的变化

通货膨胀是指商品平均货币价格的上涨。

有时,幅度相当大的涨价(降价)在开始的时候不会导致消费量显著下降(上升)。

是因为发现替代品需要时间。

(人们是自身习惯的产物,必须花费一定的时间,才能发现某种东西有替代品)

需求价格弹性=需求量变化百分百?

价格变化百分比

弹性系数大于1则表明需求是有弹性的。

小于1则是缺乏弹性。

弹性受3种因素影响:

1.时间(时间越长,需求弹性越大)

2.已知替代品的可及性和相似性(替代品越多,需求弹性越大)

3.预算中被用于某种东西的比例(预算中被用于某种东西的比例越小,消费者对价格变化的敏感度就低,需求就越缺乏弹性)

如果价格变化导致总收入与价格方向变化,那么需求必然是有弹性的。

同向则是缺乏弹性。

对整个价格范围而言,不存在完全无需求弹性的东西。

大多数物品是稀缺的,但是任何事物都有替代品,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权衡并作出选择,我们的选择依赖于我们面临的情况,即边际情况,来进行边际分析。

边际收益或边际成本就是额外的收益和成本,边际分析假设人

们的决策是通过比较预期的额外收益和预期的额外成本作出的,收益和成本都是站在决策者所处的边界上来衡量的。

水和钻石那个更有价值,对于处在城市中的人和处在沙漠中的人不同。

假设你正在拼命准备第二天的注册会计师的考试,而你的女朋友晚上9点打电话要让你赔她聊天,你女朋友再三恳求,你说不行,于是她很伤心,难道注会

比我还重要么,在这个特定的晚上,在此边际条件下,并不是你女朋友和注会孰重孰轻的问题,而是和你女朋友聊两个小时天和看两个小时的书相比,哪个更值得。

需求和需要不同,需求把人们想获得某种东西的数量与他们为了得到这些数量要付出的代价联系在一起。

需求曲线表示了消费者在任意给定的价格下计划购买的数量。

?

第四章成本和选择:

供给的概念

“事物”不会有成本。

只有行为(或决策)才有成本。

不存在“客观”的成本。

所有成本都是对某人而言的成本,此人要对被放弃的机会赋予价值。

沉没成本是历史的一部分,因为它不能代表未来的选择机会。

机会成本关注的是一项行为所放弃的机会的价值,而边际成本关注的是一项行为会使现在的情况发生怎样的变化。

供给价格弹性=供给量的变化百分比?

价格变化百分比

?

第五章供给与需求:

协调的过程

斯密认为,当一个社会的成员掌握了有效的专业化能力,能在劳动上形成“分工”,这个社会就会变得富裕。

市场不是一个人,也不是一个地方,或是一个东西。

市场是买卖双方计划协调(plancoordination)的工程。

【供给量变化只是供给曲线上的点在变化,供给变化指的是供给曲线的移动。

】过剩:

需求量供给量(卖方失望)

短缺:

需求量供给量(买方失望)

竞争当然存在,而且与合作一样,竞争在市场过程中也是无处不在的。

但是,卖方倾向于和其他卖方竞争,买方倾向于和别的买方竞争,而不是买方和卖方之间竞争。

竞争过程一直要进行到短缺或过剩得到缓解为止。

市场出清:

需求量=供给量(买方和卖方的计划完全协调)

出清价格(marketclearingprice)

商业社会不需要经济学专家使市场出清,而需要有效的游戏规则,允许人们按照他们认为合适的方式,来买卖交易他们的财产以协调他们的计划。

经济学家的作用在于解释市场过程是如何协调个人计划、生产财富并促进经济增长的。

市场出清的倾向既不是由经济学家和政府计划,也不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控制的。

人们的信息和知识是有限的,这一点无法避免,人们通过竞价和合作性的交换追逐各自的目标和计划,市场出清只不过是这些活动的无意后果。

钱能降低交易成本。

货币是交换

的一般媒介。

?

第六章无意的后果:

供求规律的更多运用

市场出清,或者说系统性的计划协调,是人们在自由市场经济中追求各自目的时无意的结果。

价格上涨反映了市场机制正在起作用:

需求的上升和供给的减少会导致价格的上涨。

虽然价格被立法限制住了,但是消费者的真实成本并没有降下来。

稀缺性是不可避免的;而只要让价格上涨,短缺就可以避免。

经济学家的短缺概念集中在货币价格上。

只有当货币价格不能在互相竞争的需求者中发挥稀缺品的作用时,短缺才会存在。

无论何时发现需要靠非货币成本的提升来配给稀缺商品,这时我们观察到的就是现实生活中的短缺。

价格上限和下限的设置都是要把财富从市场上的一部分人手中转移到另一部分人手中。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

只有有效的价格上限政策(即管制价格低于出清价格)才能造成短缺。

劳动的需求并不是完全无弹性的,有时还有很强的弹性,因为不管是什么类型的劳动力,企业在某种程度上几乎总能找到替代品。

没有一家明智的企业在给顾客提供服务上会不计成本。

需求影响成本,而且用某种方式分配医疗资源不可避免——因

为如果病人看病的自付额为零,无论多大的供给量都将被需求量远远超越。

?

第七章利润与亏损

在市场经济中,工资、租金和利息是挣得收入的三种重要形式。

而工资率、租

金率和利息率代表的是价格;劳动力的价格,出租财产的价格以及信贷的价格。

严格来说,我们之所以要支付报酬,是为了补偿别人出让那部分购买力的机会成本,并非源于使用钞票本身。

经济利润的概念包括生产的显性成本和隐形成本,即生产过程中涉及的所有稀缺资源的价值。

期望的剩余会影响企业家的决策。

在没有不确定性的世界上不存在利润或亏损,所以我们认定利润(或亏损)是不确定性的结果。

利润不是为了获得某种资源要支付给别人的报酬。

利润是剩余物,是用收益弥补了所有成本之后剩下来的那一部分,是由于比别人更好地预测了未来并依此行动的结果。

按照经济学的思维方式,企业家行为分为三种模式:

套利、创新和模仿。

在某种意义上,企业家的创新(模仿)都伴有套利的成分。

以货币为单位进行经济计算的体系依赖于某些特定的社会制度。

只有当存在劳动分工、生产资料私有制、各种商品和服务都以一种通用的交换媒介(货币)进行买卖时,这样的计算才可以

实现。

?

第八章觅价

成本加成理论是指商业企业计算单位成本,再按比例加成。

要想净收益最大化,应该这样定价:

使你正好能卖出所有产品。

并期望在此价格下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

成功地进行差别定价的三个条件:

销售者必须能够

1.区分具有不同需求弹性的购买者

2.阻止低价购买者将商品转卖给高价购买者

3.控制不满情绪。

觅价者如何找到他们所要寻找的价格:

1.估算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

2.确定产出水平,以便能够刚好卖掉是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那么多的产品

3.制定价格或一组价格(差别定价)以便能刚好卖完产出

?

第九章竞争与政府政策

只有存在不确定性时,才会产生利润和亏损,如果没有不确定性,利润和亏损就无法存在。

限制竞争者的法律会限制竞争。

对竞争的关注并不等于对竞争者利益的关注。

我们无法确定联合产品各自的成本或者“正确”地分摊联合成本。

掠夺性削价是指把价格降到成本以下,使得对手被迫关门,或

者阻止新对手的出现,其意图是在之后把价格抬高,弥补所有损失。

横向兼并:

两家炼油企业

混合兼并:

一家炼油企业和一家钢铁企业

纵向兼并:

一家炼油企业和一家连锁加油站

利益在于有效地销售其产品,并不在于减少零售竞争。

竞争是一个过程,不是事情的一种状态。

换一种说法,只有在动态影像而非静画面中才能识别竞争。

?

第十章外部性与冲突的权利

?

根据经济学的思维方式,个体通过权衡期望的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选择其行动路径。

除非与行动者有关,否则别人的收益和成本不影响本人的决策。

篇三: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读书笔记

如何更有效地工作与生活

——经济学思维方式无处不在

本书深入浅出,从身边简单的事例出发,阐述了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通读全书,我理解,经济学思维方式的核心就是研究经济效率,即权衡预期的额外成本和预期的额外收益之后进行理性选择与决策,经济学称之为节约,即有经济效率。

经济分析的本质就是边际分析。

经济学思维方式无处不在,学习和运用好经济学思维方式,能够促进人们更有效地工作与生活,促进社会经济效率的提升。

一、不可忽视的机会成本

按照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机会成本作为一项行为的成本是人们赋予次优机会的价值,人们在选择这一行为时以次优机会为代价。

但机会成本是无形的,在现实决策中容易被忽视。

例如,企业业绩评价在19世纪以利润为主要衡量指标,在20世纪初至70年代,以投资回报率、净资产收益率与每股盈利为主要衡量标准,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转为追求价值最大化,开始以EVA为衡量标准。

企业业绩必须从股东的角度来衡量,股东追求的是超过股东投入部分的价值最大化。

而利润最大化与效益最大化无法衡量股东的价值。

EVA由于考虑了股东的机会成本,能够更有效地衡量当期经营者创造的股东价值。

EVA的核心理念是:

股东投资有机会成本,企业只有利润高于资本成本才能为股东创造价值。

企业有利

润不一定创造了经济增加值(EVA),而企业产生了经济增加值(EVA)一定是赢利的。

用利润、每股盈利等指标无法衡量经营者的经营业绩,即使利润与每股盈利都一直在增长,但EVA可能为负,经营者可能在毁损股东价值,企业也在一步步地走向危机。

如安然公司,虽在90年代后期,净利润与每股盈利都持续提升,但同期的EVA却急剧下降,最后公司不得不走向毁灭。

据统计表明,中国的上市公司虽然利润在持续增加,但EVA却有下降趋势,而且至少44%公司的EVA是负的,这些上市公司的经营者缺乏资本是有成本的理念,他们认为股市上融来的资金是免费的,他们在肆意破坏股东的价值。

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企业在衡量业绩、投资等决策中应充分考虑机会成本。

书中提到,经济效率的概念就是权衡预期的额外成本和预期的额外收益,而边际收益或边际成本就是额外的收益或成本。

所有的机会成本都是边际成本,所有边际成本都是机会成本。

因此,不考虑机会成本,就无法进行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的权衡与分析,从而影响无法理性决策,工作就缺乏有效性。

二、沉没成本与决策无关

按照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沉没成本是与经济决策无关的。

沉没成本是历史的一部分,因为它不能代表未来的选择机会。

决策过程中唯一重要的成本是边际成本,即额外的成

本,除了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其他的都不重要。

书中尤其强调别把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搞混,这一点很重要。

这种思维方式对当前的财务工作有很大启示。

目前,为更好地支撑前端业务发展和有效决策,公司在推行财务转型。

财务转型的重点工作之一是按不同纬度进行分产品、分业务、分客户群的盈利分析,以支撑业务决策。

但在盈利分析时,采用的是历史全成本的概念和数据。

将这种方法得出的结论用来指导未来决策存在很大风险,甚至会造成误导。

比如,公司在决策某项业务是否应该继续开展,假设为开展该项业务,公司前期已进行工程设备投资并形成资产1000万元,资产使用年限为10年,则每年折旧费用为100万元,假设该业务当年收入为150万元,新增的成本费用为80万元。

从历史全成本概念出发,该项业务为亏损业务(收

入150-折旧费用100-新增成本费用80=-30万元),可能会给出亏损业务不宜开展的决策建议,显然这是错误的建议。

因为资本投入已经成为沉没成本,在未来的决策中不应考虑。

而采用边际分析法,由于该业务边际收入150万元大于边际成本80万元,该项业务应该继续开展。

因此相关分析人员应尽快转变思维方式,研究如何进行边际收入和成本的分析,这才是对未来决策有用的信息,而历史全成本的分析只能用于事后的回顾和相关考核、评价。

三、日常选择就是边际选择

书中提到,经济分析的本质就是边际分析。

经济学假设人都是理性的,即人在权衡预期的边际成本和预期的边际收益之后进行理性选择与决策。

日常选择就是边际选择,边际分析可以应用到工作和生活的许多方面。

比如在解决会计信息失真方面。

近年来,国内外曝光了一系列会计造假事件,如美国的安然、施乐、世界通信、默克制药等公司先后爆出财务丑闻,国内的琼民源、郑百文、银广夏等造假案也先后被曝光,引发了社会公众对会计信息质量的普遍关注,会计行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诚信危机”。

如何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如何解决信息失真问题,也可以通过边际分析的方法追根溯源。

人人都知道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性和作假的危害性,可人为作假为什么还屡禁不止,其根本原因就是其作假的收益(边际收益)要远大于作假成本(边际成本)。

比如,在一些企业,随着做假手段的隐蔽化,一些问题通过审计、检查较难发现;而且,即使被发现,也只是绩效考核扣分,少拿奖金,并

不涉及摘帽子问题。

只有信息做假成本大于信息做假获得的业绩收益时,才能切实有效防范人为做假问题。

因此,解决信息失真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要加大信息作假成本,建立相关人员的责任追究制度,从利益驱动的源头上防范信息质量风险。

再如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