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永忠童缘西部乡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调研报告.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700401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24.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施永忠童缘西部乡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调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施永忠童缘西部乡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调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施永忠童缘西部乡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调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施永忠童缘西部乡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调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施永忠童缘西部乡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调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施永忠童缘西部乡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调研报告.docx

《施永忠童缘西部乡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施永忠童缘西部乡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调研报告.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施永忠童缘西部乡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调研报告.docx

施永忠童缘西部乡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调研报告

施永忠:

童缘西部乡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调研报告

“童缘—西部边困乡村小学校长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实地

调查研究报告

浙大附中施永忠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地处云南西南部、德宏州的西北部,是一个山川秀美、资源丰富,区位独特,开发潜力巨大、后发优势突出的边疆少数民族口岸县。

同时也是一个地震多发区,2008年发生过小地震,造成大约5人伤亡,2011年3月10日又再次发生5.8级地震,造成大量人员丧生。

全县经济总量偏小,经济运行质量低。

长期以来,远离中心城市,基础设施滞后,劳动者素质低,人才缺乏等因素一直制约着盈江的发展,良好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未能有效的转化为经济优势,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是在基数较小的情况下实现的,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根本转变,经济结构仍不合理,经济运行质量低。

2005年人均GDP和农民人均纯收入,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全县总体上还属于经济欠发达的落后地区。

为此,中国儿童慈善基金会的“童缘——西部边困乡村小学校长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决定对该县部分骨干教师进行免费培训。

旨在让受培训者,通过学习长坑小学那种自力更生、从无到有、自强不息的教育精神,再结合受训者所在学校当地实际情况,在互动交流中改善提升课堂教学实践能力和教育创新精神,努力建设一支富有活力的、敢于创新的西部新乡村教师团队。

为较好的完成中国儿童慈善基金会的“童缘——西部边困乡村小学校长骨干教师培训”项目的目标任务,浙大附中施永忠老师和他的公益伙伴们一起,于2013年2月13日至17日,对云南省盈江县拟培训对象所在学校进行了实地调研,对拟推荐培训的23位对象进行了面试。

希望通过实地调研及面试,了解、筛选有培养资质和潜力的培训对象,如能接受新理念、有主动学习需求、有实际传播能力、能实际改善学校的完小校长、副校长、主任等人员。

同时,也通过了解盈江县各级各类学校的实际,提高“一对一”结对体验式培训的质量及效益,以便在培训时能更具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和培训,以加大培训实效。

盈江县卡场镇九年一贯制学校

盈江县卡场镇草坝小学

杨贵明

杨清华

校本资源课程化不够

开发双语校本课程,办特色双语学校

盈江县卡场镇吴排小学

栋志盛

学校无自来水、无围墙,业务自己傈僳族村寨小学的文化特色

想办法解决学生饮水难问题。

利用当地人才,采用请进来的方式开设综合实践课,如木工、竹编、织布等,开发和建设具有傈僳族民族文化特色的小学,成为全县一校一景的典范。

15日

盈江县铜壁关乡缅华小学

杨明学

学校无围墙、无学生综合实践基地

就地取材,建造民族特色的“围墙”,加强学生综合实践基地及综合实践校本课程建设,建设美丽的一校一景的民族特色学校。

盈江县昔马镇中心小学

武必用

唐仁考

商业氛围很浓的社会资源没有开发利用,少数民族住校学生的课余生活民族化不够

开发利用住校生的少数民族文化特色,培养民族文化自信心;努力开发利用昔马镇的商业文化资源,引入课堂,开设相关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盈江县太平镇太平中心小学

罗本彤

课程化和信息化还不够

将成熟的综合实践活动资源课程化,供他人借鉴也可以留待后人;同时努力开发建设信息化校园,以弥补地域封闭所带来的信息不灵、人才不足、教学资源匮乏不足等问题,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办学水平

16日

盈江县芒章乡中心小学

岳元丽

办学条件尚有欠缺,垃圾分类没有走进学生

租用农田或山地,解决学校师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基地以及吃菜问题;让垃圾分类走进课堂,进入每个班级

盈江县支那乡中心小学

早保能

帕安佩

民族文化特色没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需要开发

大力开发当地丰富的景颇族民族文化资源,建设自己有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盈江县支那乡崩董小学

帕成文

资源丰富,人员太少,管理不过来

这个地方适合开设农林职业高中,否则场地只能浪费或者租出去

盈江县新城乡中心小学

杨从赞

丰富的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利用不够

开发周边丰富的人文和自然资源,纳入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形成具有自己新城特色的校本教材

17日

盈江县第一高级中学

车杰

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开发滞后,学校选修课程基本还未开设

加强综合实践和选修校本课程建设,增强教学效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以此淡化学生或家长的“读书无用论”。

 

18日

盈江县教育局教科中心

全县中心学校校长、县直学校校长、拟培训对象、教科中心全体人员

讲座:

《让我们的教师成为学校课程领导者——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课程管理和制度建设》

经过五天将近一千公里的奔波,深入第一线的实地调查研究,最后我们对各类学校的基本情况作了归纳,按照所到学校的实际情况分为三类,并给当地教育局领导提出了他们的建议:

1.一类学校,有镇中心小学:

如弄璋、太平镇、昔马、卡场、平原等,硬件设施完备,学生营养有保障,师资基本有保障,社会资源丰富。

发展建议:

加强信息化建设,文化内涵发展,规范化管理,特色课程建设。

2.二类学校,有乡中心小学:

如姐帽、芒允、苏典、勐弄、芒章、支那、新城等,硬件设施一般,学生营养还好,师资有欠,自然和人文资源丰富。

发展建议:

结合本地建设重点,大力发展综合实践课程,开发利用当地自然产业和民族文化资源,形成办学特色。

3.三类学校,村寨完小:

三分场、勐嘎、勐典、草坝、吾排、缅华、崩董等,硬件不全,学生营养还好,师资不足,自然及民族文化资源丰富。

发展建议:

结合民族文化及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一是建设民族文化特色校园硬件设施,成为一个旅游景点,以期在全县建设一批“一校一景”的民族特色小学;二是建设有民族文化及自然资源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三是实施双语教学,将民族文化传承教育引入学校,每个学校根据自己所在少数民族村寨实际,设置一两项民族文化特色表演。

并提交了主要的的盈江县新乡村教育发展思路和理念:

第一,搭起一座桥。

就是搭起一座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书本知识与实际知识之间的桥梁,使两者相互沟通,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在目前的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少数民族地区的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应该努力把课堂里系统的书上的文化科技知识,放到当地山区的自然条件、现实生活和社会生产实际中去,把中小学生的情感教育、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都放到自然、生活、生产中去,让他们亲近自然、贴近生活、走进生产中去。

基于以上认识,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就要灵活地运用教材,把课外的东西引进课内,把课内的知识延伸到课外的现实生活中去。

思路如下:

首先,是“请进来”,就是根据盈江县山区各乡镇的特点,以及所在乡镇的实际,可以请以下一些能工巧匠到学校来开设实用技术课,对中小学生进行实用技术培训,既提高外出打工者的技术水平,也为本乡本土培训有用之才。

如:

1、木工,因为作为木材生产大县,木工的就业门路最广泛。

2、竹编,因为盈江县是水果大显,少不了竹编人才。

3、刺绣,这是盈江县千家万户妇女都有的一门技艺,开发出来,将会是一个很大的产业,将会惠及城乡的各个角落。

4、电工,自从2003年各乡村通电以后,千家万户都有了电灯,不少人家有了电器,于是,基本的电工知识也就急切的需要普及到家家户户。

5、泥水工,一代代新人走出大山,走进新生活,未来的建筑行业将需要大量的泥水工人,我们应该提前准备。

6、歌舞,作为民族歌舞之乡,有必要尽快培养和发现歌舞人才,并为他们开拓天地,发扬和光大少数民族的歌舞。

7、会计,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有必要为千家万户培养有会计知识的下一代。

8、经销店店主,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有必要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农村的经销店,以便为广大民众提供放心、称心、欢心的日常生活用品及生产资料等。

其次,是“走出去”,也就是根据山区中小学周边的自然环境、生活条件和生产实际,考虑进行以下一些教育教学工作:

一、上山识树林:

1、识树辨草,在野外教学生识别各种树木、灌木、野草,特别是有药用和经济价值的树木和药材。

2、学习树木种植,如杉木、油茶树、芙朴、杨梅、八角、板栗、咖啡、芒果、菠萝等的采种、育苗、栽种、养护等知识。

3、学习采集、保存中草药。

4、学习放养水牛、山羊、鸡鸭、猪兔等家禽。

5、学习树木的砍伐。

二、下地学种植:

1、甘蔗种植。

2、澳洲土豆栽培。

3、烤烟种植。

4、蔬菜瓜果的种植。

5、西瓜的种植。

三、进田学种养:

1、学习杂交水稻的种植及管理、养护。

2、学习稻田养鱼。

3、学习农家肥的制备。

4、学习农药的使用。

5、学习农具的使用。

以上两方面的教学,其实也就是前面所说的搭桥工作。

在具体操作和实施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要立足当地实际,特别是所在行政村的实际,力争“请进来”和“走出去”都不出行政村;二是坚持就近原则,尽量安排在学校附近,让学生在课间也可以看到或学习、实践;三是学校老师要发挥自己的特长,努力开设这种课程。

当然,对于上述课程及一些实践活动,学校的老师都必须承担具体组织、指挥实施、活动总结等任务,并与担任课程的老师或社会有专长的专家或师傅共同承担学生学习情况的评定。

第二,垒起一座塔。

就是要努力建立阶梯式逐步提高的实用技术和劳动技能的培养系列,循序渐进,小处着眼,持之以恒。

具体的思路是:

一年级

1、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要求认真做好个人卫生及个人座位、所在教室的卫生。

2、养兔子。

二年级

1、培养学生关注并维护校园内的环境卫生,并适当美化校园,学习种一些小型花草。

2、学习养鸡鸭。

三年级

1、学习种植蔬菜瓜果,力争在学校所拥有的园地里种植出可以自我食用的瓜果蔬菜。

2、学习养羊。

四年级

1、培养学生绿化校园,在校园周边学习种植绿化美化用的常绿灌木、乔木等,有条件的可以种植一些果树,自产自销。

2、学习养猪或养牛。

五年级

1、培养学生自我修理课桌椅的能力及家庭一般的电器使用办法等。

2、学习种田养鱼。

六年级

1、学习识别中草药及应用中草药治疗一般疾病的本领,学习应急抢救知识。

2、学习家庭理财管帐。

以上序列可以根据各校各村的实际情况,进行自我调整,内容则可以根据实际进行增加或删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