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17动物笑谈 一等奖教案9.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692076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3.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17动物笑谈 一等奖教案9.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17动物笑谈 一等奖教案9.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17动物笑谈 一等奖教案9.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17动物笑谈 一等奖教案9.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17动物笑谈 一等奖教案9.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17动物笑谈 一等奖教案9.docx

《人教部编17动物笑谈 一等奖教案9.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17动物笑谈 一等奖教案9.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部编17动物笑谈 一等奖教案9.docx

人教部编17动物笑谈一等奖教案9

17 *动物笑谈

教学目标

1.理解并积累字词。

2.感知作者专注忘我的科研精神和极高的专业素养。

3.体味文章幽默风趣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

1.领会语言的幽默风趣,注意体会这种幽默的效果。

2.学会使用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动物。

导入新课

“动物笑谈”,意思是谈论和动物有关的趣事、笑话。

浏览课文,了解故事内容,体会作者幽默的语言风格。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资料助读

康拉德·劳伦兹(1903-1989),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1973年由于对动物行为学研究方面开拓性的成就而获诺贝尔生理医学奖,除了在学术上的成就之外,劳伦兹最为人所称道的是他在动物行为方面的通俗写作,著有《所罗门王的指环》《攻击的秘密》《雁语者》《狗的家世》等。

在他的深刻观察以及生花妙笔之下,我们身边的鸭、鹅、狗、鸟、鱼的生活全都鲜活地呈现眼前,读者可以从中体会到科学研究的严谨和趣味,同时也对动物的友情世界及相类似的人类行为本身,产生更深一层的了解,得到心同此理之感,从而体会生命的真谛。

本文节选自《所罗门王的指环》,这是作者专门为一般读者和大众介绍动物行为的第一本通俗自然科学著作,脍炙人口,风靡全球已近半个世纪了,是一部老少皆宜的动物行为经典,在这部动物行为经典著作里,劳伦兹以优美而生动的笔触,详尽地描述了苍鹭、黄鹂、狗、鹦鹉、戴帽猿、鳟鱼、水鸭、秃鹫、鹳鸟、鹰、燕雀、八哥、知更鸟、希腊龟、天鹅、鹌鹑、企鹅等上百种野生动物及家养动物的生活与行为习性,趣味盎然,简直就是动物上台演的一个个小品,作者不过是扮演了摄影师而已。

2.朗读课文,读准生字词。

嗔( chēn )怪  凫( fú )    麝( shè )香鸭

神采奕奕( yì ):

形容精神饱满,容光焕发。

怪诞( dàn )不经:

离奇古怪,不合常理。

大相径( jìng )庭:

形容彼此相差很远。

3.整体感知。

本文主要讲述了作者做水鸭子的实验的经过和黄冠大鹦鹉“可可”的趣事,既有作者与水鸭子、大鹦鹉相处的荒诞经历,又有大鹦鹉的“恶作剧”。

 

二、深入情节 梳理思路

1.本文语言文字幽默风趣,谈论了和动物有关的趣事,读了觉得很好笑。

2.为什么艾顿堡的居民都把“我”当疯子了?

作者怪诞的实验行为让人不易理解,可见作者的专业素养。

3.第十二自然段结尾运用了一个感叹,两个反问,反映出“我”此时怎样的心理?

吃惊、疑惑、兴奋。

4.品析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说说它们用得好的理由。

(1)不过逗笑的主角常常不是动物,而是观察者自己。

“逗笑”是全文的文眼,全文写了令人好笑的趣事。

(2)只见这位老先生弯着身子,蹒跚地走过来,两手紧紧地抓住裤腰。

几个动词生动准确,写出了父亲的尴尬。

三、课堂小结

劳伦兹是动物行为学的先驱。

《所罗门王的指环》是他的第一部通俗科学著作,脍炙人口,风行全球已经近半个世纪。

这本书最为人称道的是他用生花妙笔向一般大众讲述动物故事。

这得益于他细心的观察和对动物的真挚感情。

他认为要确切描写动物的故事,“你必须和活生生的动物建立亲密关系……如果你对动物没有爱心,不能把动物视为人类的近亲,就别想与动物建立互信的关系,就别想在研究方面有什么重大收获。

”正是凭着这种对自然生灵的敬意和同情,他和周围的动物们像一家人一样生活在一起,真正融入他们的种群,甚至不惜为他的野生动物朋友作出巨大的牺牲,所以才能完全无需借助所罗门王的魔戒,便能与动物心灵相通,倾听它们诉说“至美至真的故事”。

你可能也养过小动物,你曾经有过这样与动物亲密无间的经历吗?

22 寓言四则

教学目标

1.顺畅朗读,准确翻译,概括寓意。

2.了解寓言故事蕴涵的深刻寓意,从中接受教育。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中蕴涵的深刻寓意。

2.顺畅朗读,准确翻译。

教学过程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一、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读通课文。

2.学生示范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听,从字词读音、朗读节奏、语气表达等方面进行评价。

3.全班齐读课文,读后复述寓言故事内容。

4.总结寓言寓意。

(课文最后一句话)

二、抓住联系 深入体悟

1.找出课文中表现赫耳墨斯爱慕虚荣的语句,并演读。

(想知道—问道—笑着问道—心想—问道;为什么先问宙斯和赫拉的?

“自己的雕像”是看见?

还是特意找的?

如果赫耳墨斯连雕像都没有会怎么样?

“笑着问道”,笑背后的内心在想什么?

2.多角度提炼寓言寓意。

先总结“《伊索寓言》就是通过一个个形象生动的故事得出道理的,在寓言的最后往往用一句精练的话点明寓意”。

但有些寓言后面的教训,现在看来则显得牵强,我们在阅读时,不妨只从寓言故事出发,而不必用这些教训来理解故事,启发学生要多角度地从故事中总结道理。

如:

①人要有自知之明,清楚地认识自己。

②在自己的岗位上要尽到自己的责任。

③人的价值不是通过地位的高低决定的,而是看一个人为社会做了多少贡献。

④不被人重视的人不等于没有价值。

三、发挥想象 续写故事

寓意来源于故事,那如果故事的结尾不一样,那寓言的寓意会不会改变呢?

思考:

赫耳墨斯听说自己的雕像只能“算添头,白送”后,内心是怎么想的?

他会说些什么?

又会做些什么呢?

请同学们发挥想象,为这则寓言续写一个结尾,并思考寓意是否发生变化。

四、总结

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朝你走过来的时候,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它转身要走开的时候,却突然变成了一个哲理,严肃认真。

希望同学们走进寓言时能看到生动活泼的故事,离开时能带走更多属于自己的体验。

 

蚊子和狮子

一、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分角色朗读课文:

通过分角色朗读,朗读时请注意语气、带上动作,让同学们一边看一边听,更好地熟悉寓言内容,感知文中三种不同动物的形象。

二、抓住联系 深入体悟

1.请学生找出蚊子挑战狮子的语句并朗读。

“我不怕你,你并不比我强。

若说不是这样,你到底有什么力量呢?

是用爪子抓,牙齿咬吗?

女人同男人打架,也会这么干。

我比你强得多。

你要是愿意,我们来较量较量吧!

2.品读上述几句话,分析蚊子形象。

蚊子说的话,每一句都蕴藏着它的智慧。

首先公然挑衅,说“我不怕你”。

读的时候读出蚊子的勇敢,无畏。

接着蚊子故意激怒狮子,挖苦,嘲笑,奚落狮子,等狮子急火攻心乱了阵脚的时候,蚊子更加坚定地说“我比你强得多”,和第一句话形成呼应,同时进攻的势头更猛了。

最后蚊子正面下战书公然挑战。

蚊子的话句句利落,无不显示出它的勇敢无畏和自信,而这个自信的背后是它的胸有成竹,准备充分。

因为它已经找到了战胜狮子的方法,抓住了狮子的弱点。

3.品析蚊子挑战狮子的动作描写,进一步分析蚊子形象。

“吹着喇叭”——进军前的号角,充满自信;“冲”——面对强敌,勇敢无畏,一往直前;“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善用智谋,以己之长攻敌之短。

4.从“蚊子挑战狮子并战胜它”这一故事情节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发?

①面对强敌,应自信、勇敢,用智慧战胜它;②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5.蚊子战胜了狮子,又吹起喇叭,唱着凯歌飞走,却被蜘蛛网粘住了。

(面对得意洋洋、忘乎所以的蚊子,蜘蛛可能会说:

“……”)

6.蚊子将要被吃掉时,叹息说,自己同最强大的动物都较量过,不料被这小小的蜘蛛消灭了。

(听到蚊子临死前的叹息,蜘蛛可能又会说:

“……”)

想象补充并进行情境表演,让学生更深入理解蚊子被蜘蛛消灭的原因。

7.蚊子取得如此大的胜利后却被蜘蛛吃掉,由此我们又可以得到什么启发?

①骄兵必败;②保持谦虚谨慎,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三、发挥想象 续写故事

如果蚊子将要送命的一刹那,一阵风吹破了蜘蛛网,蚊子幸运地逃出来,蚊子会有怎样的想法和经历呢?

请续编寓言故事并简要阐述理由。

设计这一环节,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明确:

寓言的故事情节改变了,人物形象也会随之改变,寓意也就发生了改变。

四、小结

寓意:

讽刺了那些取得一些成绩就得意忘形的人,由于忽视自己的短处,势必要被小人物打败。

告诉我们不要被暂时的胜利冲昏头脑,应谨慎行事。

穿井得一人

一、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资料助读

《吕氏春秋》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黄老道家名著。

此书以道家思想为主干贯穿全书始终,融合各家学说。

《吕氏春秋》集先秦道家之大成,是秦道家的代表作,全书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

《吕氏春秋》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注重博采众家学说,以道家思想为主体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兵农诸家学说而贯通完成的一部著作。

但主要的宗旨属于道家。

所以《汉书·艺文志》等将其列入杂家。

高诱说《吕氏春秋》“此书所尚,以道德为标的,以无为为纲纪”,这说明最早的注释者早已点明《吕氏春秋》以道家为主导思想之特征。

2.重点词语释义

溉汲:

__浇田、打水。

__

居:

__停留。

__     及:

__待,等到。

__

国人道之:

__居住在国都中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

__

闻之于宋君:

__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

__

问之于丁氏:

__向丁氏问这件事。

于:

介词;向、对。

__

使:

__使唤。

__  吾:

__我家。

__  对:

__回答。

__

不若:

__不如。

__  穿井:

__打井。

穿,挖掘,开凿。

__

闻:

__第一个“闻”是“听到”的意思,第二个“闻”是“使知道”的意思。

__

令:

__派。

__  常一人居外:

__常常有一个人停留在外面。

__

3.整体感知

《穿井得一人》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宋国有家人打井节省了一个劳动力,被误传为从井中挖出了一个人。

二、合作交流 重点深研

1.《穿井得一人》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

有开端、发展、结局,但最后也未点出寓意。

全文共分三层。

第一层:

叙述宋国姓丁人家因为要到外面打井水用,常要占用一个劳动力。

后来自家打了井,趣说为“穿井得一人”。

第二层:

别人并未懂这话,就把丁氏的话传开了,一直传到国君那里去。

第三层:

丁氏告诉国君使者自己的话的真正意思。

2.根据文意,你觉得宋国国君为何会对一个百姓家挖井的事情感兴趣?

因为从井中挖出人的事情是少有的、新奇的。

而且全国上下的人都知道了这件事并议论。

3.从文章出现的人物的角度谈谈这篇文章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不要轻信流言蜚语,不要传播未经自己思考的话,切忌道听途说。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从“有闻而传之者”的角度来看:

不要听到什么传闻之后就外传,要动脑筋想一想是否合乎情理,不要人云亦云,听到风就是雨,以致于以讹传讹。

从丁氏的角度来讲:

在交际中,语言的表达很重要,必须做到表达准确、清晰,以避免不必要的误会和歧义。

从宋君的角度来讲:

无论什么事情一定要眼见为实,亲自打听才可以下结论。

 

杞人忧天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由这句俗语,老师想到了古时候的一则成语故事——杞人忧天(投影出示)。

一、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资料助读

《列子》又名《冲虚真经》,是战国早期列子、列子弟子以及其后学所著,到了汉代道教出现以后,便尊之为《冲虚真经》,且封列子为冲虚真人,其学说被古人誉为常胜之道。

是中国古代先秦思想文化史上著名的典籍,属于诸子学派著作,是一部智慧之书,它能开启人的心智,给人以启示,给人以智慧。

其书默察造化消息之运,发扬黄老之幽隐,简劲宠妙,辞旨纵横,是道家义理不可或缺的部分。

2.读准字音

杞( qǐ )人  躇( chú )步  跐( cǐ )蹈

舍( shì )然中( zhònɡ )伤

3.重点词语释义

崩坠:

__崩塌陷落。

__  寄:

__依附。

__   若:

__你。

__

屈伸:

__(四肢)弯曲伸展。

__星宿:

__星辰。

__中伤:

__伤害,受伤。

躇步:

__踩踏。

__舍然:

__释然,消除疑虑的样子。

__

耳:

__罢了。

__晓:

__告知,开导。

__亡:

__无,没有。

__

当:

__可能。

__四虚:

__四方。

__积块:

__聚积的土块。

__

积气:

__聚积的气体。

__废寝食:

__睡不着觉,吃不下饭。

__

4.整体感知

这则寓言是一则益智寓言,写了忧天者与忧人者两种人。

作者不以这两种人为然。

他的原意是要提倡“顺乎自然,无为而治”。

这是道家的人生哲学的反映。

后来,人们常用“杞人忧天”这个成语来形容不必要的无根据的忧虑。

二、合作交流 重点深研

1.杞人“忧”什么?

“忧”到什么程度?

后来杞人的情绪发生了什么变化?

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

忧到“废寝食”。

后“舍然大喜”。

2.“晓之者”是怎样解“忧”的?

由表及里,化消极心态为积极心态。

3.如何理解“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这句话?

这句话的意思是:

日月星辰,也不过是聚集在一起的有光的气体,即使坠落,也不会伤害人。

这句话揭示了杞人的无根据的瞎担心。

三、课堂小结

这则寓言辛辣地讽刺了那些胸无大志,患得患失的人。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我们决不做“现代的杞人”,而要胸怀大志,心境开阔,为了实现远大的理想,把整个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

寓言中那位热心人对天、地、星、月的解释是不科学的,只能代表当时的认识水平,但他那种关心他人的精神、耐心开导的做法,还是值得称赞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军事政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