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江苏省苏州新草桥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689512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2.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江苏省苏州新草桥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学年江苏省苏州新草桥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学年江苏省苏州新草桥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学年江苏省苏州新草桥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学年江苏省苏州新草桥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江苏省苏州新草桥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学年江苏省苏州新草桥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江苏省苏州新草桥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江苏省苏州新草桥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学年江苏省苏州新草桥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新草桥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

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3、主观题的作答:

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

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修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5、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

6、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听爸爸说,那个烟斗是祖上下来的,已经有两百多年了。

(2)直到今天,一遇到天旱,农村还有人抬着祭品祭天,龙王降雨,保佑丰收。

(3)事前有周密的计划、部署,遇事有正确的应变措施,就不至于、左右为难了。

A.流传乞求畏首畏尾B.留传乞求举棋不定

C.留传祈求举棋不定D.流传祈求畏首畏尾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近义词的辨析能力。

解答此类题,一般要根据两个相近词语意义的比较,结合着具体语境分析,流传与留传的区别:

一是传的范围,“流传”既是纵向的,指时间上由前而后;又是横向的,指空间上由此及彼。

“留传”只能是纵向的。

二是传的态度,“流传”往往是自然传播,“留传”则有主观刻意的色彩。

三是传的对象,“流传”较为宽泛,偏于精神层面;“留传”多指具体事物。

故留传更符合语境。

乞求与祈求的区别:

乞求”侧重表现“请求给予”这种行为,“乞求”的内容或大或小但较具体;“祈求”指恳切地希望得到。

重在表现态度诚恳,其内容不具体,只是表达这种强烈的愿望。

举棋不定:

比喻临事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

畏首畏尾:

形容“瞻前顾后”,疑虑重重。

故举棋不定更符合语境。

所以选C。

考点: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我们学校马上就要举办校庆庆典了,到时几个学校领导都会出席的。

B.这个社团的学生主要是由中产家庭的孩子组成的。

C.上海交响乐迷中近六成的人收入并不丰厚,难以承受百元以上甚至数百元的高价票。

D.如何解决当前存在的廉租房资源不足问题,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

本题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

A项,“几个学校领导”存在歧义,“几个”是修饰“学校”,还是修饰领导?

B项,杂糅,“学生是中产家庭的孩子”与“学生由中产家庭的孩子组成”杂糅。

C项,语序不当,“百元以上”“数百元”调换顺序。

故选D项。

3.下列语句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A.时间它是一件衣服,换换洗洗之中,不知不觉就穿小了。

B.多只小虫都被淹没在老松树下黄色的泪珠里。

C.我们的贫困地区,需要更多像姜仕坤这样的“贴心人”。

D.眼前的山水就像一幅工笔精细、色彩柔和、清丽淡雅的长卷。

【答案】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的能力。

对于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掌握常用的修辞手法,解答时,认真辨读各个选项中的句子,注意寻找“比喻”这一修辞手法。

A项,这里将“时间”比作“衣服”。

B项,这里将“老松树黄色的松脂”比作“黄色的泪珠”。

C项,虽然有“像”,但不是比喻句。

D项,这里将“山水”比作“一幅长卷”。

故选C项。

4.杨先生为父亲举办个人书画展,下面是他给某知名书画家写的一份邀请函的正文内容,其中有几处用语不得体,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明日请您屈驾到府上一坐,令尊珍藏的墨宝将悉数展出,届时还请您抛砖引玉、不吝赐教。

明早七点请您在家恭候,我们将有专车迎接。

真诚期待您的光临!

A.“府上”改为“寒舍”B.“令尊”改为“鄙人”

C.“抛砖引玉”改为“发表高见”D.“恭候”改为“等待”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语言讲求运用得体。

各级各类的考试中,有关语言得体方面的试题经常出现。

语言得体就是根据语境条件使用语言,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语言表达适合形式的特点和需要。

(2)语言符合表达者身份和接受者的接受因素。

(3)语言表达能符合特定的场合、目的需要。

(4)语言表达有分寸感。

分析可知,B.“令尊”改为“家父”,因是为自己父亲举办的书画展,不是对方父亲。

考点: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5.把下面的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标间来报告村景了。

①“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②“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③“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④“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②C.③④①②D.③①④②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

解答时,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

要加强对语境的分析与体会。

就所给文段来看,作者是按时间顺序来写雪的,从前一天的傍晚到第二天的清晨。

再结合上下文,“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是总写,“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与下文“雪月梅”“酒姑娘”衔接紧密,“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是“更深人静后”发生的事,“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则是第二天早晨看到的景象,与后文内容衔接紧密。

故选D项。

【点睛】做这类题目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思考,那就是前后话题的一致性,陈述角度的一致性,内容前后的照应性,句式结构的一致性,顺序(包括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的合理性,意境的谐调性。

二、课内文言文阅读

6.下列各句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虽有槁暴,不复挺者B.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C.山川相缪,郁乎苍苍D.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重点考查通假字现象。

此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将词语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分析。

A项,“有”通“又”,再;“暴”通“曝”,日晒。

B项,“趣”通“趋”,趋向。

C项,“缪”通“缭”,缭绕、纠结。

形容山与河流相互交错。

D项,无通假字。

故选D项。

7.下列各句中“而”的用法和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A.顺风而呼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D.觉而起,起而归

【答案】A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此处主要考查文言虚词“而”的意义和用法,解答时一般应明确例句中文言虚词“而”的意义与用法,然后再将各个选项中的文言虚词“而”带入具体语境中进行理解,看哪个选项中的“而”与例句中的“而”意义用法相同。

例句“而”,连词,表修饰。

A项“而”,连词,表修饰;B项“而”,连词,表递进关系;C项“而”,连词,表转折关系;D项“而”,连词,表顺承关系。

故选A项。

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A.輮以为轮,其曲中规B.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C.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D.引觞满酌,颓然就醉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此题主要是考查文言实词中古今异义现象,而且是课内知识,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应注意结合课文语境理解辨析。

A项,“以为”,古义:

“以之为,以……作为”;今义:

“认为”。

B项,“不必”,古义:

不一定;今义:

不需要。

C项,“于是”,古义:

从此、从这时;今义:

顺承连词。

D项,“颓然”,古今意思相同,此处形容喝嘴酒时东倒西歪,疲乏无力的样子。

故选D项。

【点睛】古义和今义不相同的词叫古今异义词。

古今异义词主要有这样几种情况:

(1)词义扩大,即今义大于古义;

(2)词义缩小,即今义小于古义;(3)词义转移,即一个词由表示某事物变为表示另外的事物;(4)感情色彩发生变化。

现代汉语中有些双音节词,在古代汉语中是由两个单音节词组成的短语,大部分双音节的古今异义词的古义是把每个字单独解释,所以古今意义词有章可循,只需要记忆规律以外特殊的词语,来降低记忆难度。

9.下列各句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

客有吹洞箫者

A.凌万顷之茫然B.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D.不拘于时,学于余

【答案】A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的能力。

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根据平时对句式知识的积累情况,抓住标志性的词语进行判断。

例句“客有吹洞箫者”,是定语后置句。

A项“凌万顷之茫然”,定语后置句;B项“而又何羡乎”,宾语前置句;C项“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句;D项“不拘于时,学于余”,被动句、状语后置句。

故选A项。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太祖孝慈高皇后马氏,宿州人,仁慈有智鉴,好书史,勤于内治,暇则讲求古训。

帝前殿决事,或震怒,后伺帝还宫,辄随事微谏。

虽帝性严,然为缓刑戮者数矣。

参军郭景祥守和州,人言其子持槊欲杀父,帝将诛之。

后曰:

“景祥止一子,人言或不实,杀之恐绝其后。

”帝廉之,果枉。

李文忠守严州,杨宪诬其不法,帝欲召还。

后曰:

“严,敌境也,轻易将不宜。

且文忠素贤,宪言可信乎?

”帝遂已。

文忠后卒有功。

学士宋濂坐孙慎罪,逮至,论死,后谏曰:

“民家为子弟延师,尚以礼全终始,况天子乎?

且濂家居,必不知情。

”帝不听。

会后侍帝食,不御酒肉。

帝问故。

对曰:

“妾为宋先生作福事也。

”帝恻然,投箸起。

明日赦濂,安置茂州。

帝尝令重囚筑城。

后曰:

“赎罪罚役,国家至恩。

但疲囚加役,恐仍不免死亡。

”帝乃悉赦之。

帝尝怒责宫人,后亦佯怒,令执付宫正司议罪。

帝曰:

“何为?

”后曰:

“帝王不以喜怒加刑赏。

当陛下怒时,恐有畸重。

付宫正,则酌其平矣。

即陛下论人罪亦诏有司耳。

一日,问帝:

“今天下民安乎?

”帝曰:

“此非尔所宜问也。

”后曰:

“陛下天下父,妾辱天下母,子之安否,何可不问!

”遇岁旱,辄率宫人蔬食,助祈祷。

帝或告以振恤。

后曰:

“振恤不如蓄积之先备也。

”奏事官朝散,会食廷中,后命中官取饮食亲尝之。

味弗甘,遂启帝曰:

“人主自奉欲薄,养贤宜厚。

”帝为饬光禄官。

帝欲访后族人官之,后谢曰:

“爵禄私外家,非法。

”力辞而止。

然言及父母早卒,辄悲哀流涕。

洪武十五年八月寝疾。

群臣请祷祀,求良医。

后谓帝曰:

“死生,命也,祷祀何益!

且医何能活人!

使服药不效,得毋以妾故而罪诸医乎?

”疾亟,帝问所欲言。

曰:

“愿陛下求贤纳谏,慎终如始,子孙皆贤,臣民得所而已。

”是月丙戌崩,年五十一。

帝恸哭,遂不复立后。

(节选自《明史·后妃列传》)

10.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帝廉之,果枉查访B.会后侍帝食,不御酒肉进献

C.付宫正,则酌其平矣平息D.帝为饬光禄官整顿

11.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皇后知道朱元璋性格严苛,容易加重刑戮,于是就常常根据事情原委直言劝谏。

B.马皇后关心民生疾苦,常常为民祈祷;让朱元璋认识到要薄以待己,厚以待人。

C.马皇后不忍以已之病连累医生,临终前还劝告朱元璋察纳忠言,为天下苍生着想。

D.马皇后仁慈宽厚,体察民情,不计私利,正可谓“家之贤妻,犹国之良相”。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赎罪罚役,国家至恩。

但疲囚加役,恐仍不免死亡。

(2)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答案】10.C11.A

12.

(1)用罚劳役来赎罪,是国家(对犯人)最大的恩典。

但是给疲惫不堪的囚犯施加劳役,(囚犯)恐怕仍然不能免于死亡。

(2)因此,无论高低贵贱,无论年长年幼,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3)把像蜉蝣一样生命寄放到天地之间,渺小得就像大海里的一粒米。

【解析】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

此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将词语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分析。

C项,“付宫正,则酌其平矣”在原文中的意思是“交付到宫正司,就能判定的比较公平合理了”,所以“平”,公平合理。

故选C项。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概括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考生应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然后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

从历年高考出题规律来看,这类题目常涉及人物行为举止、人物主张、人物情感、人物思想道德、人物性格、人物志向、人物才智、选文的综合性八类信息的筛选。

解答的方法是,在原文中找准区间,把准对象,切忌张冠李戴,忌断章取义,无中生有。

A项,“直言劝谏”错。

原文“后伺帝还宫,辄随事微谏”,据此可知是依据事理委婉地劝解。

故选A项。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

本题考核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应注意:

首先要回到句子所在的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第一句关键词:

“至恩”,最大的恩典;“疲囚”,疲惫不堪的囚犯;“加”,施加。

第二句关键词:

“无”,无论;“所存”,存在的地方;“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判断句。

第三句关键词:

“蜉蝣”,像蜉蝣一样;“渺”,渺小;“之”,结构助词,的;“粟”,米。

【点睛】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

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

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

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太祖孝慈高皇后马氏,是宿州人,仁爱慈善且聪慧明辨,喜欢史书,勤心于内治,空闲时就讲求学习古人风范。

太祖皇帝(朱元璋)在前殿处理事情,有时非常生气,马皇后等到皇帝回到后宫,常常依据事理委婉地劝解。

皇帝的性格虽然严苛,但马皇后劝阻而能够减免刑罚的人也有很多。

参军郭景祥守卫和州,有人告发说郭景祥的儿子拿着槊想杀郭景祥,皇帝想要杀了郭景祥的儿子。

马皇后说:

“郭景祥只有一个儿子,别人告发的事也许不是实际情况,杀了他恐怕就会断绝郭景祥的后代。

”皇帝了解情况后,发现郭景祥的儿子果然是冤枉的。

李文忠守卫严州,杨宪诬告他不遵守法律,皇帝想召他回来。

马皇后说:

“严州,是面临敌境的地方,随便更换将领不合适。

况且李文忠向来贤明,杨宪的话可以相信吗?

”皇帝于是停止了这件事。

李文忠最终为国建功。

学士宋濂因为孙慎的事情而获罪,被抓来定为死罪,马皇后劝解说:

“普通百姓家为孩子请老师,尚且自始至终奉行尊师之礼,何况是我们天子之家呢?

况且宋濂住在家里,一定不知道实情。

”皇帝不听。

正好赶上皇后侍奉皇帝吃饭,马皇后不为皇帝进献酒肉。

皇帝问原因。

皇后回答说:

“我在为宋先生作福事。

”皇帝内心感到凄然,于是放下筷子站起身来。

第二天皇帝赦免了宋濂的死罪,把他安置到茂州。

皇帝曾经命重刑犯筑造城墙。

马皇后说:

“通过罚劳役来赎罪,这是国家对重罪囚犯最大的恩惠,只是本来就疲惫的囚犯如果再加重劳役,恐怕仍免不了死亡。

”皇帝于是全都赦免了他们。

皇帝曾经非常生气地责备宫人,马皇后也假装生气,让人拘捕宫人送到宫正司定罪。

皇帝说:

“为什么?

”马皇后说:

“帝王不因喜怒而随意的赏罚。

当您生气的时候,恐怕处理有所偏重。

交付到宫正司,就能判定的比较公平合理了。

也就是说陛下您定人罪也应该交付到有关的部门罢了。

一天,马皇后问皇帝说:

“如今天下的百姓生活安定吗?

”皇帝说:

“这不是你应该过问的事。

”马皇后说:

“陛下您是天下人的父亲,我有幸能成为天下人的母亲,孩子们安定与否,我怎么可以不过问!

”每当遇到灾年,马皇后就率领宫人吃粗茶淡饭,帮助百姓祈祷。

皇帝有时把赈灾救济的事情告诉皇后,皇后就说:

“赈灾救济不如事先有积蓄准备好。

”朝廷官员上奏完事情,在宫廷中聚餐,马皇后就命令宦官拿食物来自己先尝一尝。

味道不好,就告诉皇帝说:

“作为人主奉养自己应该差一些,奉养贤能应该丰厚。

”皇帝为此整饬了光禄官。

皇帝想寻找皇后的族人分封官爵,皇后拒绝说:

“分封爵禄偏爱外戚之家,不合乎法度。

”皇后坚决拒绝才停止了这件事。

然而有时谈到父母早亡,皇后常常痛哭流涕。

洪武十五年八月马皇后卧病在床。

群臣请求祈祷祭祀,访求良医。

马皇后对皇帝说:

“死生,是命运的安排,祈祷祭祀有什么用处呢!

况且医生又怎能使人活命!

如果吃药不能见效,该不会因为我的缘故而降罪于各位医生吧?

”病情加重时,皇帝问他想说什么。

马皇后说:

“希望陛下能够寻访贤能的人,听取别人的意见,自始至终,认真对待,子孙都能够贤能,大臣百姓都能够有所依靠罢了。

”当月丙戌日去世,享年五十一岁。

皇帝非常伤心,于是从此不再册立皇后。

四、古代诗词鉴赏

13.阅读下面两首诗,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深夜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1)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2)“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一句抒情方法奇特,备受后人称道,请赏析其精妙之处。

【答案】

(1)“抱膝”二字生动地勾画出作者呆坐的神态,用“灯前”引出“影”,“伴”又将“影”与“身”联系起来,“抱膝枯坐”的“影”陪伴着苦坐的“身”,显得孤单寂寞。

(2)作者运用想象,巧借家人坐在灯前,诉说远行人直到深夜的情景,更深地表现诗人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抒情委婉含蓄。

【解析】

【详解】

(1)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对诗句的赏析能力和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解答时应分析诗句的具体内容,并与作者的情感态度相联系。

“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抱膝”二字,活画出枯坐的神态。

“灯前”二字,既烘染环境,又点出“夜”,自然引出“影”。

而“伴”字,又将“身”和“影”联系起来,并赋予“影”以人的感情。

“影”与“身”皆抱膝枯坐,其孤寂之感,思家之情,已溢于言表。

(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其中运用的一些艺术手法。

题干说诗歌最后两句句抒情方法奇特,“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意思是说夜深了,家人还在思念自己。

诗人不说自己想家而说家人想念自己,其实是自己在思念家人,这是运用想象的手法,抒发了自己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感情。

这样就扩大了诗的意境,强调、突出了自己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点睛】古代诗歌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是复杂多样的。

在抒情方式上,有直抒胸臆、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多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用典故、借古喻今等;在表现手法上,多用比兴、对比、象征、联想想象、虚实结合、动静相衬等;此外,还有修辞手法的运用,如比喻、衬托(以乐衬哀、以哀衬乐、以静写动、以动写静、欲扬先抑、欲扬先抑。

)本题主要从修辞手法和行文结构方面来赏析。

五、名句名篇默写

1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

(荀子《劝学》)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_____。

(荀子《劝学》)

(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_________________。

(韩愈《师说》)

(4)师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韩愈《师说》)

(5)___________________,而不知其所止。

(苏轼《赤壁赋》)

(6)驾一叶之扁舟,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赤壁赋》)

(7)_________________,泣孤舟之嫠妇。

(苏轼《赤壁赋》)

(8)指点江山,激扬文字,________________。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答案】

(1).金就砺则利

(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3).师不必贤于弟子(4).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5).如冯虚御风(6).举匏尊以相属(7).舞幽壑之潜蛟(8).粪土当年万户侯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

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

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砺”“利”“知”“矣”“贤”“受”“冯”“御”“匏尊”“幽壑”“潜蛟”“粪”“侯”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

现在新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六、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和古人寻求永恒与不朽相反,聪慧的现代人寻求相对与新变。

世界属于流动,唯“一切皆变”的规律才能永恒。

就中国诗歌而论,从《诗经》而《楚辞》,从律绝而曲令,从旧体诗而新诗,留下的正是流动的轨迹。

任何一个时代的中国诗歌总是在对自己时代新的审美精神的最大适应中获得出世权,中国新诗亦如此。

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产物,又是“诗体大解放”的产物。

郭沫若的自由诗宣告了“诗体大解放”的最初胜利。

“诗体大解放”的倡导者们虽然激烈地反传统,其实,传统的诗学范畴仍潜在地给他们以影响。

胡适就自称《尝试集》的“尝试”二字也是从古诗那里取用的。

传统是具有神圣性、社会性、广泛性、相对稳定性的文化现象。

任何民族的诗歌都不可能完全推开传统而另谋生路。

推掉几千年的诗歌积蓄去“解放”,只能使新诗成为轻飘、轻薄的无本之木。

诗,总是具有诗之作为诗的共有品格。

然而,作为文化现象,不同民族的文化又会造成诗的差异。

大而言之,以古希腊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和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化,在天人关系、对人的看法、对自然的看法、对历史发展的看法上从来不同。

因此,西方诗与东方诗也有很大不同。

把话说得更远一点,西方诗学和东方诗学也有颇大差异,无论是二者的诗学观念、诗学形态,还是二者的发展之路。

西方诗学推崇戏剧,东方诗学以抒情诗为本;西方诗学注重分析性、抽象性、系统性,东方诗学注重领悟性、整体性、经验性;西方诗学运用纯概念,东方诗学运用类概念;西方诗学滔滔,东方诗学沉静等等。

中国诗歌有自己的道德审美理想,有自己的审美方式与运思方式,有自己的形式技巧积淀。

中国的大诗人必定是中国诗歌优秀传统的发扬光大者。

自然,中国新诗也处在现代化过程中。

这是一个扬弃过程,对传统有继承与发展,也有批判与放弃。

只有经受现代化验收、经过现代化处理的传统才可能在新诗中生存、活跃与发展。

现代化是一个时间概念。

本民族的传统和他民族传统是一个空间概念。

不能用空间概念代替时间概念。

如果将现代化理解为“抛却自家无尽藏,沿门持钵效贫儿”,这将是一种滑稽剧。

接通新诗与传统的联系不是倡导传统主义,应当将传统和传统主义分开。

对传统作僵滞的、静止的理解,甚至将诗传统窄化为传统诗,因而指责新诗的种种“不是”,呼唤旧体诗的复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