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687992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0.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南阳市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河南省南阳市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河南省南阳市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河南省南阳市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河南省南阳市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南阳市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

《河南省南阳市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南阳市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南省南阳市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

河南省南阳市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河南省南阳市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3月)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69分)

1.毛泽东曾经指出:

“我看中国就是靠精耕细作吃饭。

”下列哪些言语反映了中国农业“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

①“湿耕泽锄,不如归去”②“六月不干田,无米莫怨天”③“肥是农家宝,庄稼不可少”④“且溉且粪,长我禾黍”()

A.①②③B.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我国的二十四节气具体有“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冬至、小寒、大寒”等名称。

下列关于二十四节气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节气反映四季变化与中国传统农业密切相关

B.节气体现了国家的“重农抑商”政策

C.节气影响着中国人的生产与生活

D.节气体现中国古代天文历法的进步

3.考古发现有穿鼻环的青铜牛尊,其时代为春秋。

反映是孔子一个学生叫司马牛,字子耕。

这些现象反映()

A.春秋时期牛作为重要畜力用于耕作

B.春秋时期青铜器皿造型取材广泛

C.春秋时期人们取名字已不拘小节

D.春秋时期人们敬佩牛任劳任怨的精神

4. 《三国志·韩暨传》中写道:

“旧时冶作马排,每一熟石用马百匹。

更作人排又费功力,暨乃因长流为水排,计其利益三倍于前。

”材料中的马排、人排和水排均指 ( )

A.灌溉工具B.冶金工具C.农耕工具D.交通工具

5.《沈氏农书》中记载:

“家有织户,织与不织,总要吃饭,不算工本,自然有赢。

”这段话反映了中国古代家庭手工业 (   )

A.与农业相结合,竞争力强B.生产方式落后,效率较高

C.以营利为目的,面向市场D.生产成本较低,自给自足

6.《新唐书·食货志》记载:

“唐都长安,而关中号称沃野,然其土地狭,所出不足以给京师、备水旱,故常转漕东南

之粟。

”此记载反映出  ()

A.唐朝时南方经济有了较大发展B.四川成为唐朝重要的粮食产地

C.唐朝时长安地区经常遭水灾旱灾D.唐朝时长安地区经济日益萧条

7.我国古代的一

些著作中多有关于农业的叙述,如《荀子·王制》:

“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

《农书·粪田之宜》:

“用粪犹用药也”。

《吕氏春秋·上农》:

“时至而作,竭时而止”。

《齐民要术》:

“麦黄种麻,麻黄种麦”。

以上四则材料均反映了(  )

A.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来安排农业生产 

B.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C.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    

D.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

8.“制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这一现象,最能说明明清时期的江南手工业(  )

A.产品质量有了很大提高 B.地区、行业间的社会分工发展

C.织造技术领先全国其他地区D.产品商品化程度比较高

9.在我国南海某处打捞起来的古代沉船中,发现了大量白瓷、青花瓷、珐琅彩等瓷器。

请推断,这一沉船事件可能发生在下列哪一个时期()

A.唐朝B.宋朝C.明朝D.清朝

10.谚语是民众丰富智慧和普遍经验的总结。

下列谚语能够反映我国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特点的是()

A.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B.黄牛过河各顾各

C.苗儿出得齐,丰收不用提D.小满芝麻芒种谷

11.韩非子视商人为“邦之蠹也”( 蠹,蛀虫)。

下列观点与之明显不符的是( )

A.“今驱民而归之于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

B.“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C.“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

困辱之”

D.“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

12.下列历史概念的组合中不存在因果关系的一组是()

A.土地私有制——土地兼并B.商品经济发展——官营手工业衰落

C.资本主义萌芽——郑和下西洋D.重农抑商——闭关锁国

13.在中国古代,“易于耕种的纤细黄土,能带来丰沛雨量的季候风,和时而润泽大地。

时而泛滥成灾的黄河,是影响中国命运的三大因素。

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促使中国要采取中央集权式的官僚体系。

”维系这种中央集权的经济基础是()

A.小农经济B.佃农经济

C.庄园经济D.商品经济

14.东汉光武帝刘秀的舅父占有田地面积达300余顷;东晋宰相谢安占有水陆地265顷,含带两山;明皇庄土地面积达37000多顷。

这种现象的根源是()

A.土地兼并B.豪强地主拥有强权

C.国家授田D.土地私有

15.下列明清时期经济现象中,符合当时世界历史潮流的是(

A.玉米、甘薯等农作物传入我国并得以推广

B.制瓷等手工业技术均有很大进步

C.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

D.废除了汉唐以来的人头税

16.白居易《朱陈村》“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

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生为陈村民,死为陈村尘。

””以上材料主要反映了()

A.小农经济下农民富裕安逸的生活B.商品经济极端落后

C.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的特征D.朱陈村纯朴的民风

17.清代陶煦的《租核·推原》记载:

“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

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

”以上现象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的最大影响是(

A.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B.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C.有利于巩固统治D.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18.清朝后期“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如有打造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充军”。

材料能反映出清朝推行的政策是()

A.禁止走私贩运B.抑商,禁海

C.重农抑商D.保护森林、渔业资源

19.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规定不论“公田”、“私田”,一律按田亩实数收税。

这一税制改革()

A.成就了鲁国的霸主地位B.加速了土地兼并的进程

C.促使土地所有制逐步发生变革D.促成了“重农抑商”政策的形成

20.关于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特点说法正确的有()

①技术先进②私营手工业始终占据主导地位

③多种经营方式长期并存④家庭手工业是小农经济的组成部分

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1.假如你是一位宋代商人,在经商中可能遇到的情况是()

A.贩卖斗彩和五彩瓷

B.玉米等大量农产品进入市场

C.在开封城中见到整齐划一的东、西二市

D.

在四川地区使用纸币

22.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

下列史实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工匠各有专能。

匠有常主,计日受值”

B.“佃农所获,朝登垄亩,夕贸市廛”

C.“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

D.“借问屋中人,尽去做商贾”

23.明朝后期,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这说明(   )

A.封建经济走向衰落            B.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

C.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D.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24.下列有关“重农抑商”政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其目的是维护宗法制度和分封制度

B.商鞅变法明确规定了“重农抑商”的政策

C.重视发展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D.中国古代历朝大都执行“重农抑商”的政策

25.清代商人地主“以末致财,以本守之”所造成的直接后果是

(   )

A.导致手工业扩大再生产缺乏资金  

B.造成农民贫困,购买力低下

C.政府崇本抑末,限制手工业生产  

D.影响海外贸易,导致闭关政策

26.雍正皇帝在山西巡抚刘与义上奏的折子上批道:

“山西人,第一类是经商的,第二类是务农的,第三类是谋入营伍,至中材以下方便之读书入仕,其俗殊属可笑。

”其反映的历史信息有(   )

①当时山西人非常重视商业  

②当时山西人已经厌倦读书入仕 

③雍正皇帝信奉“重农抑商”政策

A.①B.①②C.①③D.①②③

27.《诗经》是一部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其中“雨我公田,遂及我私。

”反映的是(   )

A.精耕细作技术成熟B.井田制趋于瓦解

C.小农经济发展完善D.土地兼并严重

28.古代中国社会“凡民曰四,一曰士,二曰农,三曰工,四曰商。

”明清之际,江南等地出现了“士商相混”的现象。

这说明(   )

A.礼教束缚解除,传统观念转变  B.启蒙思想产生,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C.商人地位提高,传统社会结构解体 D.商品经济发展,等级观念淡化

29.下列对中国封建社会“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现象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是封建土地私有制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

B.引起阶级矛盾尖锐,社会局势动荡,因而政府往往限制土地的高度集中

C.是封建社会的正常现象,封建统治者通过均田制得以根本解决

D.兼并导致政府收入减少,因而政府往往限制土地的高度集中

30.苏轼曾经指出:

“民庶之家,置庄田,招佃农,本望租课,非行仁义,然犹至水旱之岁,必须放免欠负、贷借种粮者,其心诚恐客散而田荒,后日之失必倍于今故也。

”苏轼的这句话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   )

A.宋代时期土地兼并现象日益严重 

B.宋代地主具有开展民间赈济的社会责任感

C.从宋代开始农村出现以租佃关系进行土地经营

D.地主与佃户之间存在相互依存关系

31.恩格斯说:

“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要的第一件东西。

”新航路开辟前,欧洲人迫切地寻找黄金从根本上反映了:

(    )

A.黄金是欧洲人解决商业危机的主要途径

B.掠夺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唯一动力

C.《马可·波罗行纪》对欧洲人的强大影响

D.商品经济对掠夺财富加速积累的需求

32.17世纪中期英国政府颁布《航海条例》,而中国政府却多次颁布禁海令,造成这种不同政策的根本原因是(    )

A.占统治地位的社会制度B.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因素

C.对国外市场的依赖程度D.所面临的国

际环境

33.一位哥伦比亚学者在“纪念美洲发现——两个世界文明汇合50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上说,“黄金和白银的作

用只是使两个大陆之间的距离更加遥远了”。

由此可知(  )

A.该学者关注殖民掠夺的后果

B.“两个大陆”指的是美洲和非洲

C.黄金和白银阻碍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D.该会议讨论的是英国人登陆美洲的意义

34.开辟新航路的探险家都是在西班牙或葡萄牙的资助下完成探险活动的,这主要是因为,与西欧其他国家相比,西、葡两国(    )

A.王室大力支持B.地理位置优越

C.商业资本发达D.金银需求量大

35.西班牙在美洲的主要黄金来源地是新格拉纳达。

到1600年,从这里出口了400多万盎司的黄金。

新格拉纳达的黄金产量逐步上升,到18世纪,其产量约为16世纪产量的三倍。

这些黄金的流入直接导致西班牙(    )

A.国力增强,确立世界霸主地位B.资本积累,引发本国工业革命

C.贸易发达,成为世界市场中心D.物价

上涨,冲击封建生产关系

36.新航路的开辟引发了一场“商业革命”,下列现象不属于欧洲“商业革命”范畴的是()

A.欧洲与其他地区间商品交流加强B.新兴资产阶级因物价上涨而谋利

C.欧洲贸易中心发生转移D.出现一批特权贸易公司

37.1494年,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教皇仲裁下,划定了一条如图所示的分界线。

这意味着(   

 )

A.两国当时的航海成果得到承认

B.大西洋是两国争夺的焦点

C.其他国家被永远排除在殖民争夺之外

D.开辟新航路的目的是传播基督教

38.16—18世纪,在美洲大陆出现了许多构词方式为“新×××”

的地名,如:

新西班牙、新法兰西、新奥尔良、新尼德兰、

新英格兰等。

这一现象的根源是(    )

A.新兴城市大量出现B.欧洲殖民者掠夺美洲土地

C.工业

革命的进行D.大批美洲独立国家的建立

39.19世纪30年代,印度书店中的英文版书籍畅销,教科书社在两年内售出英语书籍达3.1万册。

这表明当时(    )

A.印度社会精英普遍接受西方教育B.西方文化随殖民扩张在印度传播

C.欧洲启蒙思想在印度影响广泛D.英语已成为印度人的主要语言

40.16~17世纪,英国物价上涨了256%,工资上涨了145%。

地租涨幅远远低于物价涨幅。

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有(    )

①英国成为海上霸主②工业革命③殖民掠夺④奴隶贸易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41.17世纪60年代,茶叶在英国只是上流社会的消费品;到18世纪末,茶叶已成为普通民众的日常消费品。

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    )

A.等级观念明显淡化B.崇尚东方的生活方式

C.贫富差

距日益缩小D.扩大了与东方的贸易

42.有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西方早已“选择海洋”,而中国却“选择陆地”。

这种“选择”给中国带来最主要的影响是(    )

A.一定程度上抵御了西方列强的入侵 

B.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贸易中心

C.使中国失去资本扩张和工业化的契机 

D.导致中国的综合国力迅速衰退

43.某历史网站上讲述新航路开辟的决定因素,下面是其中的四个观点,你认为正确的是(    )

A.航海和造船技术的进步 B.大批航海冒险家的涌现

C.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D.天文、地理学的进步

44.新航路开辟后,美洲地区与世界的联系逐渐密切,以下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美洲农作物品种的传入提高了中国的粮食产量

B.美洲的金银成为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

C.美洲原有的人种结构随着欧洲殖民活动而改变

D.美洲地区成为英国独占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45.梁启超在《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中说:

“何以哥氏(指哥伦布)、维氏(指达·伽马)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开一新纪元,而郑君(指郑和)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

”下列哪一句话最能从根本上解决梁启超的困惑(   )

A.中国人缺乏持久探险、创新的精神

B.支撑东西方航海活动的经济形态存在着巨大差异

C.郑和船队缺乏强有力的、持久的政府支持

D.西方拥有更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更加强大的武装力量

46.16—18世纪,西班牙荷兰英国依次成为海上世界殖民霸主,这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

A.殖民霸权不断转移

B.英国国力超过西班牙

C.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D.工业资本优于商业资本,资本主义优于封建主义

二、非选择题

4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

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纴,多治麻丝葛绪捆布縿,此其分事也。

 ——《墨子》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

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

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

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

——西汉晃错《论贵粟疏》

材料二 自春秋战国至唐代,国家和政府设市于都邑之中,市处于城中特定位置,以墙垣围住并与民居隔开,设有市师、肆师、质人等分掌市内各项事务。

《唐六典》记载:

“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散。

——韩国磐《中国古代的市和市井市肆》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什么生产经营方式?

(2分)根据材料概括这种生活方式的特点。

(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春秋战国至唐代“市”的特点。

(6分)

 

4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今背本而趋末,…是天下之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

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贾谊《论积贮疏》

材料二明万历年间徽州人汪道

昆的《太函集》中说:

“吾乡左(轻视)儒右(崇尚)贾,喜厚利而薄名高,纤啬之夫,挟一缗而起巨万……要之,良贾何负于闳儒!

材料三研究华商历史的郭德利指出:

“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

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

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

——选自《中国全史·商贾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怎样的经济政策?

(1分)在封建社会早期它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4分)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明清时期人们在思想观念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分)简要分析其原因。

(2分)

 

(3)郭德利认为“引发人们经营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

”根据材料三,指出其论证的依据,(4分)并结合当时时代背景分析造成这一社会现象的原因。

(6分)

 

2017年春期高一第一次月考历史答案

1-10DBABDABBDB11-20BCADCCBBCB21-30DABAACBDCD

31-40DBAADBABBD41-46DCCDBD

47.

(1)生活方式:

自耕农经济(个体小农经济)。

(2分)

特点:

自给自足“男耕女织”;脆弱性。

(4分)

(2)特点:

“市”设在特定位置(市坊严格分开),有官吏管理,交易受时间限制。

48.

(1)重农抑商。

(1分)有利于地主阶级统治的确立与巩固,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4分)

(2)由轻视商业到崇尚商业。

(2分)明朝商品经济繁荣。

(2分)

(3)依据:

商人经商积累的财富主要用来买田置地和用于子女科举入仕,使得商人的财富没有转化为用于扩大再生产的工商业资本。

(4分)

原因: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儒家思想、科举入仕的深远影响。

(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销售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