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练习.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676296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练习.docx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练习.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练习.docx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练习

2019年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练习

一、书写检测。

(请把下面一段话工整、匀称地抄写下来)3分

郑成功慷慨激昂地说: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绝不允许侵略者横行霸道。

我们一定要收复祖国的宝岛台湾!

二、积累运用。

1、看拼音写词语5分

wūjǐlímíngliánjiéyínzhuāngsùguǒfùyúwánkàng

()()()()()

2.选择。

(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6分

(1)下列搭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表达感情免除徭役关系融洽增加效率

B花费精力倾听心声严明纪律改良技术

C青松的高洁绚丽的丝绸幽暗的房间庞大的舰队

(2)根据句意依次填写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郑成功制定了()的作战计划,使用()的仪器,探测敌人的工事,()地监视敌人的行动,()地配合各路人马,出其不意地消灭了荷兰侵略者。

A严密精密周密紧密B精密严密紧密周密

C紧密严密精密周密D周密精密严密紧密

(3)“”大家都很生气,异口同声地责问向导,向导没有办法只好把海龟放入大海,横线上应填()。

A你不能见死不救。

B你可以见死不救吗?

C你不会见死不救吧?

D你怎能见死不救呢?

3.按要求写句子。

13分(其中

(1)

(2)(3)⑹每格1.5分)

(1)我们碰到困难应该坚强起来。

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怎能让日本人随意买卖呢?

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修改符号在原句上修改病句:

我们要端正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

(4)根据不同要求造句:

A、骄傲:

(表示自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地道:

(读音为dìdao)

⑸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郑成功收复台湾后,()送给他们农具,()办起了学校。

()任务再重,他()下决心完成。

⑹请根据内容和句式在横线上填写句子。

妈妈的头发白了,把满头黑发给了我;妈妈的腰弯了,把挺直的脊梁给了我;妈妈的,把明亮的双眸给了我;妈妈的,把给了我。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22分)

①我们爱你——的清奇俊秀,杭州西湖的,黄山、庐山的,

长江、黄河的。

这部分从方面来赞美祖国。

②通过近阶段学习,我们认识了________的郑成功,_________的肖邦,__________的陆游,_________的蔺相如,_________的廉颇。

(填成语,不重复)

③《负荆请罪》根据司马迁的《_________》改编,与之相关的成语故事有:

、。

④杜甫的诗作大多反映当时的现实生活,洋溢着爱国爱民的精神,所以他被称为“”,他的诗被称为“”;“,漫卷诗书喜欲狂。

”是《》中的名句。

陆游是朝人,他在弥留之际这样嘱咐儿子“,。

”我还能记得他的其它表达爱国之情的诗句有:

,。

三、阅读感悟。

(一)《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节选)10分

肖邦在法国巴黎一住就是18年,为了祖国,也为了生计,他四处奔波,疲劳加上忧愤,使肖邦的肺结核病又复发了。

1849年10月,他终于躺倒在病床上。

弥留之际,肖邦紧紧握着姐姐路德维卡的手,喃喃地说:

“我死后,请把的心肺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

1、联系上下文理解。

2分

喃喃:

;弥留之际:

2、文中有这样一句话“疲劳加上忧愤,使肖邦的肺结核病又复发了。

”说肖邦“疲劳”是因为;说肖邦“忧愤”是因为。

4分

3、有人认为“肖邦已是弥留之际,哪来力量紧紧握着姐姐路德维卡的手……”认为“紧紧”用词不当,你认为呢?

说说自己的理由。

2分

4、肖邦为什么请姐姐把他的心脏带回祖国呢?

2分

(二)11分

12岁的少年因患眼疾成了盲人。

他整天闷闷不乐,到最后,他甚至用绝食来(抗议

抵抗)命运对他的不公……

母亲开导他、劝慰他,得到的却是他声嘶力竭的咆哮:

“这么美的世界,我却再也看不见……这一生,我除了在黑暗中无声无息地死去,还能做什么?

我这样活着又有什么意义?

”这时,寡言少语的父亲拍了拍他的肩膀,附在他耳边说了一句悄悄话。

母亲没有听清楚自己丈夫对儿子说了什么,但她(惊异惊喜)地发现儿子的泪水戛然而止。

 

第二天,她发现儿子第一次摸索着走出了家门,回到了孩子们中间。

他来到了波洛尼亚盲人学校,靠“点字乐谱”重新学起音乐。

他学习非常勤奋,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比萨大学法律系。

在大学的四年里,他一边学法律,一边勤练吹拉弹唱,并在课余到一家酒吧兼职弹琴唱歌,自己挣(zhengzheng)钱交学费。

他30岁那年,幸运地成了世界著名音乐大师弗兰科·科瑞利的学生。

1994年,他应(yingying)邀参加帕瓦罗蒂的个人慈善音乐会,与大师同台演唱。

他在获得“圣莫雷音乐节最佳新人奖”后,各种世界级音乐奖都朝他砸来,从1995年至今,几乎所有重要场合都有他出现……现在,他是卢卡博凯里尼音乐学院的院长,同时还拥有自己的制作公司,仅他的CD《浪漫曲———民歌及咏叹调》就在全球售出了两千多万张。

奇迹的人名叫安德烈·波切利。

年秋天,在他的49岁生日宴会上,波切利凑近父亲的耳朵,轻声说:

“我要感谢我的父亲!

你的耳语改变了我的人生———37年前是你凑在我耳边说:

‘小家伙,别气馁!

这个世界属于每一个人。

虽然,你看不见你眼前的世界,但是,你至少可以做一件事,那就是,让这个世界看见你!

’后来,我有过多少次责怨、气馁和胆怯,这句话就在我耳边回响了多少次……”

1、画去文中不恰当的词语或拼音。

2分

2、给文章加个合适的题目。

1分

3、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2分

声嘶力竭:

戛然而止:

2、少年安德烈·波切利的遭遇使我们想起《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作者,

你能结合这本书,劝劝这位以绝食抗议命运对他不公的少年吗?

3分

3.父亲寡言少语,但他的一句话却彻底改变了安德烈·波切利,父亲说了怎样一句话,请用横线在文中画出。

1分

4.读完文章,我们每个人的心灵都得到了一次洗礼,请把你的感受写出来。

2分

四、习作表达。

(30分)记得周国平先生说过:

“每个人生活中最重要部分是自己所爱好的那项工作,他的生活就有了一个核心,他的全部生活围绕这个核心组成了一个整体。

”在日常生活中,你的爱好是什么?

是阅读、是书法,还是乐器,亦或是运动……请抓住一两件事,通过具体的过程,把你对那项活动的热爱之情写出来,题目自拟。

450字左右。

100

200

300

400

 

附送:

2019年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练习

一、辨字组词。

熊(      )兆(      )耸(      )座(      )低(      )

能(      )桃(      )耳(      )坐(      )底(      )

二、看拼音,写词语。

jiàndìnɡ   shùnxī     sōnɡ xiè   fǔ  zhù     yùzhào

(   )(     )(    )(      )(    )

páihuái    áoxiánɡ    sǒnɡ lì   zhēnɡ zhào   shuǐqú

(      )(    )(     )(     )(    )

三、用“√”画出带点字正确的读音

因为(wèi  wéi)    菜肴(yáo  áo)  芳菲(fēifěi)

晴朗(lǎnɡ  lánɡ)  青苔(tái  tāi) 污垢(ɡòuhòu)

四、把词语补充完整。

相(    )相(   )    日(   )月(   )    (   )(   )为师

(   )师(   )友     (   )(   )相通      五(  )八(   )

五、逆向思考根据意思写成语。

1.喻事物的实际价值。

                  (            )

2.能给人以教益与帮助的好老师、好朋友。

  (            )

3.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

            (           )

4.比喻给人的思想、性格以有益的影响。

    (           )

5.都到天和云外了,形容远得无影无踪。

    (           )

六、按要求写句子。

1.麋鹿的经过充满传奇色彩。

(改病句)

     

2.我们脚下的这块土地,在会读它的人看来也是一本有趣的书。

(缩句)

   3.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令人惊叹!

(改为反问句)

4.林肯是鞋匠的儿子。

林肯是美国历史上最有作为的总统之一。

(用关联词语连成一句话)

                                     

5.妈妈对我说:

“放学后,你在家等我,一起去姥姥家。

”(改为转述句)

6.小草在微风的吹拂下摇摆着。

(改为拟人句)

 

7.小朋友们在水里游得飞快。

(改为比喻句)

 

七、填空。

1.《冬夜读书示子聿》讲了读书的心得,其中最能给人以启发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躬”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意思。

2.读书全在自用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读好书,___________________;重读好书,__________________。

处处留心皆学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书贵能疑,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从小养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习惯,就好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合起来。

八、默写。

《冬夜读书示子聿》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观书有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1.(           )学会与别人合作,(          )能取得夏大的成功。

2.(           )我们善于把精读和泛读结合起来,(         )能取得最佳的读书效果。

3.(          )雪下得很大,大家(          )是坚持到校了。

4.(           )雪下得再大,大家(          )要坚持到校。

十、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一)

宋朝有个读书人叫陈正之,他看书看得很快,但总是囫囵(húlún)吞枣。

他读过的书一本又一本,花(费  废)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可是没留下什么印象。

这使他很苦(恼  脑),疑心自己是不是记忆力不好。

有一次,他(向  像)著名学者朱熹请教。

朱熹询问他的读书的过程后,给了他一番忠告,说:

“以后不要只图快,哪怕一句话,也要重复多遍,总比一味往前赶效果好。

读书一定要用脑想,用心记。

听了朱熹的忠告,陈正之这才明白,他读过的书所以记不住,不是因为记忆力不好,而是读书的目的不明确,方法不对头。

他把读书多当成了目的,忽视了对书籍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这样草草了事般读书,不但不能消化书的内容,而且不能重点地进行记忆,因此读的效果很差。

陈正之接受了朱熹的忠告,他每读一段书,就想想这段书讲了什么,有几个要求,并留心把重点内容记住。

经过日积月累,他终于成了一个有学问的人。

1.把短文第一、二自然中括号里不恰当的字词用“ \ ”划去。

2.请根据意思找出文中相应的成语,写在括号中。

A 比喻学习时生吞活剥,对所学的东西并不理解。

(          )

B 形容不断积累。

(         )

C 形容马马虎虎将事情办完。

(          )

3.陈正之为什么一开始读书没有留下什么印象?

请你找出短文中能够解释出现这种现象的句子,用“﹏﹏﹏”划出来。

4.写出一句关于读书的名言或警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最近从报纸上读到什么新闻了?

请你简要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给本文加一个合适的题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学与问(节选)

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北宋有个大科学家,名叫沈括。

他小时候读白居易的诗《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他想:

为什么同是桃花,开花的时间相差这么远呢?

他去问妈妈,妈妈说:

“兴许是花开花落,有早有迟吧!

”妈妈的回答没能解开沈括的疑团,他仍然把这个问题放在心上。

有一次,他随大人到深山的寺庙里去,发现那里的温度要比山下的低得多,才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1.    文中“兴许”是什么意思?

请你换两个近义词:

          、         。

   (2分)

2.    照样子写词语:

花开花落            、          。

(2分)

3.    哪句话概括了这段的意思?

请用“————”划下来。

(2分)

4.    用“~~~~”画出沈括观察思考的语句。

(2分)

5.    从沈括的事例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请结合实际谈一谈。

(4分)

                                                              

22、古诗两首

 1、《冬夜读书示子聿》是南宋诗人_____的作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首诗深信导阐述了_____与_____之间的关系。

这首诗告诉人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观书有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品。

这首诗以_____的手法,借__________的形象来壁喻__________。

这首诗告诉我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背诵全诗及诗意。

3、来自古诗的成语: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4、渠:

相当于“它”,诗中指_____。

   为:

_____。

绝:

__________;绝知:

_______________。

躬:

_____。

23、学与问

1、《学与问》这是一篇__________的文章,课文围绕__________这一中心论点,通过__________和_________的事例,告诉我们__________的重要性,向谁“问”,怎样“问”,教育学生要从小养成_____的习惯。

   2、哥白尼:

_____天文学家,创立__________,巨著_______________

      沈括:

__________,创作科学巨著《__________》。

西方人称他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背诵《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芒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其中的“尽”为_____,指桃花凋谢,“始”为_____,_____。

句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首诗的后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说说怎样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5、有关“学与问”的成语、俗语、名言警句:

敏而好学 君子之学必好问 三人行有我师 不耻下问 学而不厌 学而各,问而广,不学不成,不问不知。

24、大自然的文字

1、《大自然的文字》是一篇__________文,生动形象地介绍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中分别从头顶的天空和脚下的土地两个方面介绍了大自然的文字——____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从中获得的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伊林:

__________,科学著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理解“总是坐在家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国外设计风格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