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676046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155 大小:749.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5页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5页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5页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5页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15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和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编制单位:

城市建设研究院

编制日期:

第1章工程概况

1.1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和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

建设地点:

位于巢宁路北侧,县殡仪馆西侧,老虎台山脚下,距离和县县城16km。

实施阶段:

可行性研究报告

建设单位:

和县洁达有限责任公司

编制单位:

城市建设研究院

1.2项目建设内容、建设规模及工程投资

1)建设内容

生活垃圾处理场工程主要包括场内工程和场外工程两部分:

场内主体工程包括管理区、卫生填埋区两部分,其中管理区包括综合楼、门卫及地磅房、柴油机房、车库及机修间、清水池、水泵房、箱式变电站;卫生填埋区主要包括:

地下水导排系统、防渗系统、渗沥液收集导排系统、填埋气体导排系统、垃圾坝、渗沥液调节池、排水明沟、环境污染控制、环境监测系统、填埋作业设施与设备。

辅助工程包括给排水、消防及绿化工程等。

场外工程主要包括场外道路、场外供电及通讯等。

2)建设规模

日平均处理和县生活垃圾200吨。

3)投资

工程投资为自筹资金,工程总投资为4999.76万元。

1.3编制范围与编制内容

本可行性研究报告以国家现有规范和标准为基础,对拟建卫生填埋场的主体工程与设备、配套工程、处理工艺选择及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等方面进行工程可行性分析和技术经济可行性分析,同时对相关工艺进行了方案比选和设计。

编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项目的必要性;

(2)处理工艺方案选择;

(3)渗沥液处理工艺方案比选;

(4)卫生填埋场的总平面布置;

(5)工程投资估算、资金筹措及投资实施计划;

(6)项目经济评价。

1.4编制指导思想

执行建设部CJJ17-2004《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和GB16889-1997《生活垃圾填埋污染物控制标准》,《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工程项目建设标准》,针对本工程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选用合理的工程实施方案。

在编制过程中根据本项目的实际情况优先考虑采用技术成熟、高效率低能耗、运行可靠的设备,坚持技术的先进性、工艺的可行性和经济性相结合。

借鉴和参考国内外先进技术和经验,坚持从实际出发,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工艺流程,运用新技术、新设备、完善垃圾处理设施,为和县环卫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技术和设备保障。

工程总体设计上按照全面规划、分期实施、最大限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兼顾工程经济性的基础上,力求达到最大的环境效益,以期达到该工程项目与城市建设发展相协调的目的。

(1)采用先进、成熟、可靠的工艺,使本填埋场整体水平与国家规范和标准相适宜。

(2)执行国家关于环境保护的政策,符合国家的有关法规、规范和标准,与和县的城市发展战略方针和定位相适应。

(3)坚持因地制宜、从当地的实际出发,达到本工程项目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4)充分体现可持续发展及人与自然相和谐的理念,坚持经济与社会发展、生态建设相协调的原则。

(5)保证系统的环保性和可靠性,管理上的经济性和合理性,以及技术上的先进性。

(6)根据工程建设的三同时原则,采用合理的建设实施方案,充分考虑工程实施的可行性、经济性和合理性。

(7)解决垃圾处理过程中所产生的渗沥液、填埋气体、以及填埋场内恶臭及蚊蝇等污染物所产生的污染问题,最大限度的减轻和避免产生二次环境污染。

1.5编制原则

本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文件在满足国家相关规范和标准的基础下,遵循以下原则:

(1)方案先进合理,技术可靠可行;

(2)运行管理简便易行,总平面布置科学合理,能耗低,运行费用少;

(3)工程投资科学合理,运行成本经济合理;

(4)主要设备选型先进实用可靠操作及维护简便。

1.6编制目的

(1)根据实际情况,论述和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2)通过对和县相关资料的调查和研究,对服务区域生活垃圾的产生量和处理规模进行预测,并对垃圾处理工艺进行工程方案的技术可靠性、经济合理性及实施的可行性进行多方案的分析比较和论证。

(3)在论证的基础上,提出推荐工程建设方案,为项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4)根据实际情况,制订本项目的实施计划,保障本项目的顺利实施。

1.7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26)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3)《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17-2004)

(4)《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1997)

(5)《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监测技术标准》(GB/T18772-2002),建设部

(6)《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2001]101号

(7)《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96)

(8)《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9)《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

(10)《城市环境卫生专用设备》(CJ/T29.1-6)

(11)《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

(12)《工业企业厂界噪声限值》(GB12348-90)

(13)《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GB50337-2003)

(14)《聚乙烯(PE)土工膜防渗工程技术规范》(SL/T231-98)

(15)《厂矿道路设计规范》(GBJ22-87)

(1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17)《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工程技术规范》(CJJ90-2002)

(18)《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5-2001)

(19)《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GB7959-1987)

(20)《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

(21)《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I-2002)

(22)《厂矿道路设计规范》(GBJ22-87)

(23)《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24)《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2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1)

(26)《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2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28)《室外给水排水和燃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032-2001)

(29)《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

(30)《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

(31)《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

(32)《建筑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

(3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34)《室外排水设计规范》(CB50101-2005)

(35)《危险废弃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发[2001]199号)

(36)国家现行的其他标准和规范

(37)和县垃圾处理厂初步勘察报告(冶金工业部华东勘察基础工程总公司,2007.04)

(38)和县垃圾卫生填埋场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编号2006规字第005号)

(39)关于和县垃圾处理场项目选址用地的意见(和县国土资源局2006年)

(40)和县垃圾处理场项目环境影响初审意见(和县环境保护局2006.09.14)

(41)关于和县城管局垃圾处理场项目建设用地的预审意见(和县国土资源局2007.06.26)

(42)和县城市总体规划

(43)本工程的1:

1000地形图

(44)本工程的可研报告编制委托书(和县城镇管理局,2007.04)

(45)和县人民政府资金承诺函

(46)关于重申环境卫生有偿服务收费项目及标准的通知(和县物价局/和县财政局)

(47)《和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评审会专家组意见(安徽省工程咨询研究院)2007.07.12

(48)业主提供的与本工程相关的资料。

1.8建设规模与服务范围

1.8.1建设规模

本卫生填埋场工程的建设规模为200吨/天。

1.8.2服务范围

本卫生填埋场工程的服务范围包括和县城区,以及乌江、香泉、西埠、  善厚、石杨五镇。

2008年服务总人口预计约为13万人。

1.9主要技术经济性指标

本工程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1-1:

表1-1和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主要技术指标表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1

征地

万m2

13.53

约合203亩

1.1

管理区及辅助生产区

万m2

3.32

1.2

填埋区

万m2

8.64

有效占地面积

1.3

其他

万m2

1.57

2

卫生填埋场

2.1

处理规模

吨/天

200

以2008年—2020年日平均生活垃圾产生量为依据

2.2

填埋库区容积

万m3

148.27

2.3

填埋库区使用年限

20

3

污水处理站

3.1

污水调节池容积

万m3

约2.01

3.2

污水调节池封闭

1

浮盖

3.3

污水处理规模

m3/天

100

4

投资及资金筹措

5

投资总额

万元

4926.65

5.1

第一部分工程费用

万元

3829.64

5.2

其他费用

万元

838.96

5.3

基本预备费

万元

233.43

5.4

铺底流动资金

万元

24.62

5.5

资金来源

国债及地方配套资金

计划申请国债资金2000万元

6

成本与费用

6.1

吨投资成本

万元/吨

约25

6.2

单位库容投资成本

元/m3

25.83

第一部分工程费用

6.3

年平均总成本

万元/年

679.07

6.4

年均单位处理总成本

元/吨

93.02

6.5

年均经营成本

万元/年

473.05

6.6

单位经营成本

元/吨

64.80

运营期内

 

第2章城市现状及项目建设必要性

2.1城市概况

和县古名历阳,因“县南有历水”而得名。

周朝属扬州之邑,春秋、战国属楚。

秦赢政元年,置历阳县,属九江郡。

汉属淮南国,晋属扬州淮南郡。

唐为和州,辖历阳、乌江、含山三县,其中历阳县辖39个乡和西梁山镇,宋沿唐制。

明直属南京。

清属江南左右布政使司。

辛亥革命后,改和州为和县,直属省都督。

1948年,成立和含爱国民主县政府,11月,和、含分开。

1949年1月成立和县民主政府,后改为和县人民政府,属巢湖地区。

12月,划归南京市管辖。

1950年春,仍归巢湖地区。

1952年,属芜湖地区。

1958年,和县与含山县合并成立和含县,划归马鞍山市。

1959年4月仍归芜湖地区,5月,和含县划开。

1965年,隶属巢湖专区管辖。

现和县属安徽省巢湖市,辖10镇,166个村委会、28个社居委。

和县地处皖东,长三角地区的边缘,皖江开发的最前沿,向为江淮水陆之要冲。

左挟长江,右控昭关,天门峙其南,濠滁环于北,依十朝古都南京,濒九州芜湖,举目可眺钢城马鞍山。

总面积1412平方公里,人口65万,辖10镇,107个村委会、32个居委会。

城区面积18平方公里。

和县区位优势独特。

穿境或沿边缘而过的合巢芜、合宁、宁马芜三条高速公路构成金三角框架。

乘车自县城至合肥骆岗机场、南京禄口机场、芜湖湾里机场均不到90分钟。

“黄金水道”——长江流经和县境内65公里,有三处18公里长江深水岸线资源。

已经建成的公铁两用桥——芜湖长江大桥引桥即落脚在和县南端。

南京长江大桥至和县北端也只有40公里,南京长江三桥至和县北端只有5公里。

已规划的马鞍山大桥将于2006年建设,其引桥在和县东端。

全方位、多层次的立体交通网已形成,投资、旅游,方便快捷。

和县年轻而又富饶。

这里蕴藏着丰富的煤、磷、白云石、石灰石、黄沙等矿产资源;随着改革的不断发展,农业结构得到不断优化,大棚蔬菜远近有名,成为“长江中下游最大的菜篮子”;工业发展初具规模,开辟了乌江、历阳、沈巷三个工业园,构筑起造纸、机械、化工、建材、农副产品加工为支柱的工业体系;旅游产业蓬勃兴起,规划建设了中国国际香泉湖、天门山、霸王祠等重点旅游景区。

县域经济综合考评动态位次列全省第8位。

2.2自然条件

2.2.1地形地貌

和县处巢湖地区,巢湖市地形南北高中间低,市域中部被长江、巢湖两个冲积平原贯穿,南部和北部为山丘岗地。

该地区地处地球中纬度,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

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适中,热量丰富,无霜期较长。

全区年平均气温16℃,南北差异小。

巢湖沿岸由于受湖泊的调节作用,冬季最低气温比其他地方略高1~2℃。

全区多年平均降水量1042.6毫米。

由于季风气候的影响,区内年际和年内变化均很大。

2.2.2气候条件

该区域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为季风亚热带湿润气候。

全年无霜期230天。

1.气温

(1)历年平均气温16℃;

(2)极端最高气温39.6℃;

(3)极端最低气温-13.2℃。

2.降雨量

(1)根据巢湖市气象局提供的资料,巢湖地区年平均降雨量为966.1mm;

(2)年最大降雨量1988.4毫米;

(3)年最小降雨量525.5毫米。

2.3环卫现状

2.3.1管理体制

和县环境卫生管理处是和县环境卫生工作的专业单位,归口县城镇管理局,环卫处现有职工146人,负责和县72万平方米的清洁保洁,垃圾中转和道路清扫。

2.3.2生活垃圾产生量

目前,和县城区生活垃圾日产垃圾约120吨,高峰期约150吨。

2.3.3生活垃圾成分

根据和县生活垃圾分析资料,目前人均垃圾产生量约为0.92千克/人·日,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城市燃气化率和集中供热普及率将逐年上升,垃圾中煤灰量将相应下降;另一方面,随着城市人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垃圾中食品垃圾(果皮等)、废品及一些大件垃圾等将有所增加。

和县人均垃圾产生量近期总的发展趋势比较平稳,考虑各种因素,预计人均垃圾产量约为1.0千克/人·日。

参照巢湖市的生活垃圾成分,和县生活垃圾成分见下表2-1:

表2-1生活垃圾物理成份分析表

分类

无机物

有机物

废品类

煤灰

泥土

陶瓷

砖瓦

厨余

植物

动物

残渣

塑料

橡胶

纸张

织物

金属

玻璃

竹木

含量(%)

25-30

50-60

8-10

随着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逐渐变化,生活垃圾的物理成分也将有相应的改变。

影响城市生活垃圾成分组成的特性的变化因素很多,例如人口结构、人民生活水平、居民生活习惯、城市燃料结构、气候条件、地理环境等。

随着和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燃料电气化的普及,商贸旅游业的高速发展,垃圾成分构成将要发生较大的变化。

其中动物、植物、塑料、纤维、金属、玻璃等可腐有机物、可燃物、可回收物质含量逐年上升,而灰土、陶瓷砖瓦等无机物相对逐年减少,并逐步趋向稳定。

2.3.4生活垃圾清运现状

目前和县垃圾的收集、运输和处理由生活垃圾的收集由县卫生管理处和街道社区居民委员会按责任区域分工负责,运输和处理由县环境卫生管理处统一负责。

生活垃圾的清运量达90%。

目前,和县的垃圾收运方式因区域间的差异收运的方式也不同,主要有以下方式:

图2-1和县现状垃圾收集运输方式图一

 

图2-2和县现状垃圾收集运输方式图二

 

图2-4和县现状垃圾收集运输方式图三

目前,和县基本上以以上3种收集方式为主。

2.3.5垃圾处理现状

目前,和县生活垃圾经过收集,运送到水道旁边的垃圾填埋场进行消纳,该填埋场实际上是一堆放场,已经给周围环境带来了严重污染。

2.4项目建设必要性

近年来,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县的生活垃圾产量逐年增长,而由此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

目前,和县日产生活垃圾约120吨,高峰期达150吨。

建设新的无害化卫生填埋场已经势在必行,项目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现状垃圾堆放场不符合国家环保要求,给周围环境造成了巨大的污染

和县一直采用堆放式填埋,这种填埋没有任何的防渗处理,不符合垃圾无害化处理有关标准要求,临时的堆放场已经对空气、周围水体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污染,同时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事实也已经证明,由于该堆放场位于水道旁边,距离周围居民区较近,已经发生过多次污染事故,垃圾堆放场每年都要发生自燃现象,对居民的生存环境和周围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污染。

(2)垃圾产生量逐年递增,旧的垃圾堆放场即将堆满,新的垃圾将面临无处可处理。

近几年来,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城区人口的不断增加,垃圾的日产生量也与日剧增。

但是现有的堆放点已接近饱和,新的垃圾即将面临无法消纳的局面,生活垃圾的消纳和处理已经成为和县城市建设急待解决的问题。

(4)周边乡镇垃圾无害化处置的迫切需要

和县县城所辖乡镇基本位于和县周边和长江沿线,生活垃圾一直处理分散处理状况,严重的影响了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的生态环境及周围的水体环境,有必要通过集中建设一座垃圾卫生填埋场,通过改造收运系统,将服务范围进一步扩大,充分发挥垃圾卫生填埋场的垃圾无害化处理作用,这是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势必对和县的整体环境卫生的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3)环卫设施与城市发展的协调是创造和谐社会的需要

城市环境卫生是城市现代化程序的重要标志之一,环卫设施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改善投资环境的必要条件。

城市垃圾问题伴随着城市化进程日趋尖锐,已成为一个人民关心、旅游观光者留心、新闻媒体关注、对政府部门压力较大的一个社会问题。

和县目前垃圾处理现状不仅与城市性质、地理位置不相符,也不符合国家垃圾处理的可持续性发展的政策,不符合创建和谐社会的需求。

随着国家各项政策的落实,和县的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人们对所居住的环境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近几年来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越来越强烈,简易的垃圾处理由于其对环境的污染势必将退出历史的舞台。

环卫设施与城市发展不协调的现象已经引起了和县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经研究同意,和县城镇管理局计划筹建一座新的生活垃圾处理场,用来处理周围及其邻近乡镇的生活垃圾。

以解决和县垃圾消纳出路的问题,借此改变和县的投资开发环境,促进城乡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第3章垃圾处理工艺方案选择

3.1常用垃圾处理工艺比较

常用垃圾处理有卫生填埋,焚烧及堆肥三种处理方式,这三种处理方式的比较见下表3-1:

表3-1垃圾处理工艺比较表

比较项目

卫生填埋

焚烧

堆肥

技术可靠性

可靠,属传统处理方法

较可靠,国外成熟技术

可靠,我国有实践经验

工程规模

取决于作业场地和使用年限,一般库容量均较大

单炉常用1.5×105~5.0kg/d一般安装2~4台

动态间歇式每条线1×105-2×105kg/d

动态连续式100~200t/d,一般安装2~5台

选址难易度

较困难

有一定难度

有一定难度

占地面积

150~500m2/1000kg

60~100m2/1000kg

100~150m2/1000kg

建设工期

9~12个月

30~36个月

12~18个月

适用条件

对垃圾成分无严格要求,但含水率高不适用

要求低热值大于3767kj/kg

要求可生物降解有机物含量大于40%

操作安全性

较好,沼气导排通畅

较好,严格按规范操作

较好

管理水平

一般

很高

较高

产品市场

填埋气体可用作发电

热能或电能可为社会使用,需有政策支持

落实堆肥市场有一定困难,需采取多种措施

能源化意义

沼气收集后用于发电

焚烧余热可发电

采用厌氧发酵工艺

资源利用

封场后恢复土地利用或再生土地资源

垃圾分选回收部分物质,焚烧残渣综合利用

堆肥用于农业种植和园林绿化

稳定化时间

5~10年

2小时左右

30~60天

最终处置

本身就是最终处置

残渣需处置,占垃圾量10~15%

不可堆肥物占

30~40%

地表水污染

应有完善的水处理设备,但不易达标

残渣填埋与垃圾填埋方法相仿,含水量较小

可能性较小,污水经处理后排入城市管网

地下水污染

需有防渗,但仍可能渗漏,人工衬底投资大

可能性较小

可能性较小

大气污染

有轻微污染,可控制

应加强对酸性气体和二恶英的控制和治理,防治较难

有轻微气味,应设除臭装置和隔离带

土壤污染

限于填埋场区域

须控制重金属含量/PH值

主要环保

措施

场底防渗,每天覆盖,填埋气导排,渗沥液处理

烟气治理,噪声控制,残渣处置,恶臭控制

恶臭防治,飞尘控制,污染处理,残渣处置

投资

(万元/t)

(不计征地)

18~27,单层合成衬地,压实机

50~70,余热发电上网,国产率50%

23~32,制有机复合肥,国产化率60~100%

处理成本

(元/1000kg)不计折旧

18~35

30~150

25~45

处理成本(元/吨)计折旧

35~75

80~250

50~95

技术特点

操作简便,工程投资及运行成本均较低

占地面积小,运行稳定可靠,减量效果好

技术成熟,减量化资源效果好

主要风险

沼气聚集引起爆炸,场底渗漏或水污染

垃圾燃烧不稳定,烟气治理不达标

因生产成本过高或堆肥质量不佳而影响产品销售

3.2国外垃圾处理技术概况

目前国外发达国家的城市垃圾从收集、运输和处理管理与技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走向了一个成熟的阶段,并且积累了许多先进的经验。

在收集方面大多数国家采用了分类收集;在运输方面,都基本实现了密闭压缩运输;在处理方面广泛采用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式主要有卫生填埋、焚烧、堆肥和综合利用(再生循环利用)四种处理方式,下表3-2世界主要工业国家城市垃圾处理方式的比例。

表3-2世界主要工业发达国家城市垃圾处理方式比例(%)

国家

八十年代

九十年代

填埋

焚烧

填埋

焚烧

堆肥

瑞士

13

49

20

80

日本

28

67

15

74

11

丹麦

64

32

18

70

12

瑞典

52

38

35

55

10

法国

33

32

48

42

10

德国

83

9

60

35

5

比利时

58

25

62

29

9

奥地利

57

19

60

24

16

英国

80

6

88

11

1

荷兰

45

51

4

澳大利亚

62

24

14

美国

72

17

11

加拿大

94

6

82

7

11

西班牙

81

5

75

7

18

意大利

38

20

90

6

4

近十几年来,发达国家在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方式上经历了一场变革,其核心就是生活垃圾的综合管理思想的形成和实施,体现在一系列政策体系和管理体系上,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分类收集的广泛推广和垃圾排放收费的普遍实行。

在过去的十五年里,发达国家的垃圾产生量无论是在绝对量还是单位产值产量上,都在急剧的增长,在这种情况下,发达国家的垃圾处理政策也发生了变化。

经过不断探索和发展,欧洲国家在城市垃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工作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