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政治知识整合复习检测卷24.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67422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42.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政治知识整合复习检测卷2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届高考政治知识整合复习检测卷2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届高考政治知识整合复习检测卷2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届高考政治知识整合复习检测卷2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届高考政治知识整合复习检测卷2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政治知识整合复习检测卷24.docx

《届高考政治知识整合复习检测卷2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政治知识整合复习检测卷24.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政治知识整合复习检测卷24.docx

届高考政治知识整合复习检测卷24

知识整合三 矛盾分析方法

一、高考真题分类研究——找规律

考点

(一) 矛盾既对立又统一

1.(2018·江苏高考)底线思维能力,就是客观地设定最低目标,立足最低点,争取最大期望值的一种积极的思维能力。

下列选项中能体现底线思维的是(  )

①尊重经验、崇尚权威 ②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③居安思危、知难而进 ④有备无患、未雨绸缪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详细分析:

由底线思维能力的定义可以看出,底线思维要求我们在立足最低目标的基础上,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思想,③④符合这一思想,当选。

“尊重经验、崇尚权威”犯了主观主义、经验主义错误,不符合底线思维,①排除;②强调了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不符合底线思维,排除。

答案:

D

考点

(二) 矛盾的特殊性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2018·福建高考)一堵墙挡住了视野,找个东西把脚垫高,问题就解决了。

可是,找不到垫脚之物,于是,便把墙上的砖拆掉垫在脚下……漫画给我们的警示与下列古诗所蕴含的哲理最为接近的是(  )

A.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C.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D.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详细分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漫画的寓意。

当墙没有拆掉的时候需要垫脚之物,而墙拆掉后就没有必要再垫脚了,所以漫画警示我们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B项体现的是矛盾具有特殊性,与漫画主旨相近,当选。

A项比喻急需的东西费了很大的力气找不到,却在无意中得到了,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受客观条件的制约,不符合题意;C项强调了人要胸怀大志,对前途充满信心,与题意无关;D项强调立足点不同,人的认识不同,不符合题意。

答案:

B

考点(三)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3.(2018·山东高考)中国是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大家庭,每个人的价值追求不尽相同,只有凝聚当代中国的“价值公约数”,才能将13亿不同的“原子”凝聚成有序的整体。

这段话启示我们,认识事物(  )

A.既要侧重于抓主要矛盾,又不能忽视次要矛盾

B.既要承认运动的相对性,又要承认静止的绝对性

C.既要重视矛盾的特殊性,又要着重把握矛盾的普遍性

D.既要看到发展的前进性,又要注意克服前进中的曲折性

详细分析:

本题的题眼是“凝聚当代中国的‘价值公约数’”。

每个人的价值追求不尽相同,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凝聚当代中国的“价值公约数”,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故选C项;材料没有体现主次矛盾的问题,也没有体现发展的趋势,A、D两项与题意无关;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故B项说法错误。

答案:

C

4.(2018·海南高考)毛泽东说“辩证法的宇宙观,主要地就是教导人们要善于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的矛盾的运动,并根据这种分析,指出解决矛盾的方法”。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矛盾分析法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 ②有什么样的方法论就有什么样的世界观 ③唯物辩证法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体 ④发挥主观能动性是矛盾转化的必要条件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详细分析:

本题考查世界观和方法论、矛盾分析法、唯物辩证法、主观能动性的知识。

毛泽东的话说明要善于分析矛盾、揭露矛盾、解决矛盾,①符合题意入选;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世界观决定方法论,②表述错误排除;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唯物辩证法属于哲学,当然也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③符合题意入选;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可能是主观条件,也可能是客观条件,④表述错误排除。

故答案选B项。

答案:

B

考点(四)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5.(2018·浙江高考)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统筹谋划深化改革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要素,注重推动各项改革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协同配合;同时要注重抓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以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为突破口,牵引和推动全面改革。

这一思路和方法所依据的哲学原理有(  )

①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②发展的实质是新出现的事物战胜旧事物 ③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④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详细分析:

本题的题眼是“统筹谋划深化改革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要素,注重推动各项改革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协同配合”“注重抓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以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为突破口,牵引和推动全面改革”。

“统筹谋划深化改革的各个方面”体现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以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为突破口”体现了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③④符合题意。

①强调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不符合题意;②说法错误,应是新事物,不是新出现的事物。

答案:

B

二、命题陷阱全部洞悉——除隐患

1.(2018·重庆高考T11)矛盾双方只有斗争性没有同一性。

(×)

指正:

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是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统一。

2.(2018·广东高考T35)发挥主观能动性,能消除事物之间的矛盾。

(×)

指正:

矛盾具有客观性,不能消除。

3.(2018·全国卷ⅠT19)矛盾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

指正:

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4.(2018·全国卷ⅡT22)矛盾的个性表现共性并优于共性。

(×)

指正:

矛盾的个性与共性无优劣之分。

三、对接高考整合知识——明考法

(一)矛盾具有斗争性和同一性(即对立统一)

[原理]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

矛盾即对立统一。

矛盾具有斗争性和同一性两种基本属性,二者是始终不可分割的。

[方法论] 要一分为二、全面地看问题;要学会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反对错误倾向] 片面看问题;割裂对立统一关系,离开对立谈统一或离开统一谈对立。

[实际应用] 题目材料中一定要同时存在着相反相成、相辅相成的双方。

如“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纯粹的光明,就像纯粹的黑暗一样,什么也看不见”;让人欢喜让人愁;有利有弊等。

(二)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

[原理] 矛盾具有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并且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

矛盾又是事物自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客观的。

[方法论] 要坚持一分为二的分析方法、全面地看问题,防止片面性。

要求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反对错误倾向] 害怕矛盾,回避和掩盖矛盾。

[实际应用]

1.一般是材料中有一对反义词;与之对应的原理可用“矛盾具有斗争性和同一性(即对立统一)”,也可用“矛盾的普遍性”,但多数时候是用“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2.主要适用:

(1)对事物的认识、分析和评价,既要看到事物的这一面,又要看到事物的那一面;既要分析两方面的对立,又要看到两方面的统一。

(2)办事情过程中,不能只抓一点,而要统筹兼顾。

(3)一般来说,材料中出现“一方面……另一方面”;“既……又”;“……和……”;“同时”;“……但是……”;“兼顾”(或“统筹”)等词眼或意思,说明要坚持一分为二的分析方法。

(三)矛盾的特殊性

[原理] 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方法论] 这要求我们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反对错误倾向] 反对不对事物作具体分析,搞形而上学的“一风吹”“一刀切”。

[实际应用]

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体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如果设问没有限定是唯物论和辩证法,那么选用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都可以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原理及方法论。

2.材料中如果出现以下两类情况都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特点、特色、特征、分类、分别、各地、各部门、具体(不同)情况、具体实际”等词义。

(2)成语俗语:

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入乡随俗;看菜吃饭;量体裁衣;对症下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等。

3.材料中只有一种处理问题的方法,只能用“一切从实际出发”。

4.违背该原理的反面观点(千篇一律地对待矛盾):

一刀切、生吞活剥、生搬硬套、抱薪救火、火上浇油、粗枝大叶、张冠李戴、良莠不分;不分青红皂白,各打五十大板;照猫画虎等。

(四)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统一

[原理]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

[方法论] 坚持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反对错误倾向] 反对割裂二者关系的形而上学观点,只看到事物的普遍性,看不到特殊性,则看不到事物之间的差别;只看事物的特殊性而否认普遍性,则看不到事物之间的联系。

[实际应用]

一般来说材料中能体会出“共性与个性”意思同时存在。

如材料中有如下情况:

1.“坚持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解剖麻雀”,“抓好典型”等工作方法。

2.试验、推广经验要结合实际、先进事迹报告。

3.同病异治或异病同治。

4.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5.在中国建设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的结合。

6.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仅具有社会主义的一般特征,而且具有中国特色,适合国情。

7.描述工作方法:

针对……部分地区,观察……形成报告,……认识、理论、政策用来指导实践。

(五)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原理]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和起决定作用;次要矛盾也会影响主要矛盾的发展和解决。

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方法论]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好次要矛盾。

[反对错误倾向] 反对主次不分,平均用力,“眉毛胡子一把抓”;或者只抓一点不及其余,“单打一”的错误观点。

[实际应用]

1.注意前提:

强调的是在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存在多个矛盾,其中必有一种矛盾是主要的。

一般适用于解决问题。

2.抓材料中的关键词:

如“中心、核心、关键、重点、重中之重、突破口、首位、首要任务、集中力量、根本(主要)任务”等。

3.抓主要矛盾的俗语:

牵牛要牵牛鼻子;力气要用在节骨眼上、工作做到点子上、好钢用在刀刃上、蛇打七寸;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提纲挈领;国企改革中“抓大放小,有所为有所不为”。

4.防止不分主次矛盾:

“眉毛胡子一把抓”;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等。

5.统筹兼顾:

学会弹钢琴,防止单打一;荷花好看也要绿叶扶持;一个篱笆三根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六)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原理] 每一个矛盾的双方都有主次之分。

其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叫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叫矛盾的次要方面。

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 既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分清主流,又不能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即支流。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反对错误倾向] 把矛盾双方同等看待,不分主次,抓不住事物的主流、分不清事物的性质;颠倒主次,混淆事物的性质。

[实际应用]

1.提醒:

矛盾的主要方面一般适用于“看问题”,在认识、评价事物,尤其是认识事物的性质时使用。

认识事物的利与弊、优与劣、功与过方面,(反义词)针对事物的性质作出评价与判断等,都是用矛盾主要方面原理。

2.把握关键性词语:

性质、本质(实质)、主流、方向、主体(主导)、总的看、绝大多数(九个指头)、成功(成就)、形势、辨方向识大局、利大于弊或弊多利少等。

(七)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原理] 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

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

[方法论] 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统筹兼顾,又要善于抓住重点和主流。

[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