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文理学院质量标准体系建设项目.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67121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绍兴文理学院质量标准体系建设项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绍兴文理学院质量标准体系建设项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绍兴文理学院质量标准体系建设项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绍兴文理学院质量标准体系建设项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绍兴文理学院质量标准体系建设项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绍兴文理学院质量标准体系建设项目.docx

《绍兴文理学院质量标准体系建设项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绍兴文理学院质量标准体系建设项目.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绍兴文理学院质量标准体系建设项目.docx

绍兴文理学院质量标准体系建设项目

 

绍兴文理学院“质量标准体系建设”项目

申报书

项目名称《数学模型与数学软件》课程

质量标准建设研究

项目负责人胡金杰

项目类别(类型)基于专业人才培养标准下

的专业课程标准

所在学院数理信息学院

 

教务处

二○一三年制

 

填写要求

 

1.申报书要按照要求,逐项认真填写,填写内容必须实事求是,表达明确严谨。

2.项目名称建议可为:

“xx专业(或xx课程或xx实践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建设研究”等,具体可由项目组根据申报的内容合理确定。

3.项目类别(类型)可分专业人才培养标准、基于专业人才培养标准下的专业课程(或实践教学环节)标准、公共课程标准等三种类型。

4.著作、教材、论文须已刊登在正式期刊上或为正式出版物,截止时间为2013年9月30日。

 

一、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数学模型与数学软件》课程质量标准建设研究

所属学院

数理信息学院

项目类别

(类型)

基于专业人才培养标准下的专业课程标准

所属学科名称

应用数理统计

项目负责人

姓名

胡金杰

性别

出生年月

76.07

专业技术职务

讲师

手机号码

135********

电子邮箱

jinjiehu@

(200

-300字左右)

数学模型与数学软件课程是信息与计算专业10培养方案的专业平台课,每周1节理论课时和2节上机实践课时。

本课程在我院开设已经近十年,10培养计划中,本课程为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平台课。

近三年来,本课程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完善,成为专业课程中的重中之重。

同时,也是数学建模竞赛活动的最有力支撑课程。

现有的质量标准情况:

1.完善的教学大纲:

初步规范了本课程的教学形式、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和基本考核。

2.比较独特的教学形式:

主要是大案例下的问题驱动讲学,从问题引入、问题分析、模型建立、模型求解到结果分析,形成了一整套完成的教与学的过程。

3.考核基本合理:

现在该课程考核主要有:

平时上课成绩和平时上机实践成绩各占10%,平时小论文成绩占30%,期末考核50%。

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课程的教学模式还有待完善,教学可行性、普适性等方面需要更规范化、具体化和量化要求。

2.教学内容的筛选上,有待建立明确具体的参考标准。

3.学生课后自主学习的环节,需要有详细的量化指标和约束机制,学生的差异性评价有待深入研究。

4.小论文的评价标准、考核细节需要进一步完善。

5.评价学生创新能力的量化指标欠缺。

6.教师在理论、实践和小论文批阅环节中的教学、指导的质量评价指标缺失。

二、总体设计和实施方案

1.总体设计思想(含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课程质量是在教学大纲的整体指导和规范下,制定更为具体的授课内容、授课形式、课时分配、授课效果达标要求和评测标准、课程考核细节等一系列操作规范,既要体现同类课程的通用指标,又要体现本课程特色的个性化指标。

数学模型与数学软件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利用数学为主的各种知识,解决社会实际的复杂问题。

其课程质量的好坏,对学生应用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都有较大的影响。

本课程经过了教学模式改革、课程学习团队建设,现已形成稳定的系统化的教学模式。

本课程的质量标准制定的指导思想:

本课程是典型的理论指导下,运用各种综合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课程,其授课和学习都非常强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程质量标准的制定也要围绕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以本课程为例,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理论与实践内容融合、教学效果量化考核及可行性评价等方面寻求课程质量评价指标的制定,力求成为理论加实践类课程一个可推广的课程标准的雏形。

本课程的质量标准制定的原则:

制定有一定系统性的规范化的课程质量标准,强调量化和可操作性,做到通用性与特殊性相结合、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结合、静态指标与动态指标相结合,为本课程的教与学提供具体的基本规范和评价标准。

(二)建设目标

为了更好的规范本课程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质量标准主要定位在以下几方面的研究和制定:

1)制定详细的可操作强的质量标准。

使得具有该课程研究背景的多位老师,都能很快按照教学大纲和质量标准展开教学,尽可能减少“谁建设只能谁来上课”的不良后果;

2)细化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的基本要求。

需要进一步加强“用数学”的理念,体现理论联系实际、问题驱动知识学习、创新意识培养;

3)制定本课程教学方法的总体规范。

在教师理论授课、教师实践课引导、学生课后学习、学生上机实践、小论文撰写等环节需要进一步规范和量化考核,要体现教师讲课艺术、学生实践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培养;

4)制定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指标,包括教师授课、学生学习和课程本身三方面的评价指标,以完善课程质量监控。

对教师备课、授课、指导、考核等环节提出具体量化要求,加强教师自查、学生评教、教师互相听课、学院、学校督导检查等。

5)着力加强学生实践结果——小论文的教师批阅、学生重新修改和考核。

制定详细的小论文质量评阅标准,把学生态度、解决问题能力、模型好坏、整体协作情况都尽可能量化反映出来。

2.主要建设内容和任务(含建设的主要思路、建设要点等)

(一)建立《数学模型与数学软件》课程教学质量的预备环节控制。

1)确定本课程整体定位

本课程主要有理论讲授、上机实践、借助计算机完成实际问题的求解、撰写小论文等教学环节,是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及其他各种知识解决实际复杂问题为目标的。

所以,本课程高度强调学生理解新问题、查阅各类文献、选取和提炼模型、进行编程求解问题与分析结果的综合能力培养。

2)筛选、设计新的教学案例

以“问题”驱动的教学过程是本课程教学的一大特点,选取或设计出好的问题是保证本课程质量的重要前导工作,也是评价教师上好这门课的重要方面。

大部分开设数学模型课程的高校,都非常重视的数学模型问题(案例)的选取。

这些问题主要来自教材和教师自己修改、设计。

3)上机条件的保障

解决实际问题往往都要用到数学软件,计算机上必需有Matlab、Lingo等数学建模常用软件。

4)制定科学的成绩评定体系

在教学改革的基础上,制定能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状况的成绩考核评定标准。

(二)建立和完善本课程教学质量的过程控制

1)理论课堂教学环节的质量控制

教师在深刻理解问题的基础上,通过机理分析、可视化建模等,把各领域的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把实际问题转化为理论模型。

做好引导学生寻找变换的桥梁,抓住学生的心,跟着老师解决实际问题。

2)实践课堂教学环节的质量控制

教师对模型建立过程进行程序化,并进行可视化展示。

学生在阅读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努力建立新的模型,再参考教师编程过程,进行自己编程求解新模型。

本环节要体现小组协作能力、编程能力、模仿和转化能力。

教师做好上机指导工作和程序检查工作。

3)小论文的撰写和修改

教师制定好小论文基本规范和质量评价标准并公开,学生按小论文基本要求和评价标准按时完成小论文。

考核要体现小组内每位学生的实际表现,可由组长视情况评分。

教师对小论文进行评阅,并给出修改建议,学生修改后再上交,最后才给出考核。

(三)构建课程教学质量的自查、检查体系

1)上课教师对自己的课程,按教学大纲、质量评价标准等进行自查。

2)学院(学科/专业)有计划地组织教师互相观摩、交流、评价和研讨。

3)做好学生评教、期中教学质量检查工作。

4)学院、学校督导随机检查。

(四)构建教学质量的改进和完善机制。

案例的完善是常规化的,教学内容务必不断更新。

在建设和教学实践中遇到新情况,都可通过必要途径完善质量标准。

3.建设的具体实施方案(包括目标设计、内容改革方案、预计成果、受益面等)

第一阶段:

2013年9月--2013年12月预备阶段

完成《数学模型与数学软件》课程质量标准建设的各项预备任务。

研究确定本课程整体定位细节;

筛选、设计新的教学案例,特别是部分案例要紧跟社会需要;

修改制定出科学的成绩评定体系等。

第二阶段:

2013年12月--2014年7月设计阶段

在总结201301学期的教学实践基础上,完成编写本课程新的教学规范;

完成本课程教学质量的过程控制初稿;

完成课程教学质量的自查、检查体系初稿。

第三阶段:

2014年9月--2015年2月教学实践和完善阶段

进行本课程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

修改完善教学规范;

修改完善教学质量的过程控制;

修改完善课程教学质量的自查、检查体系;

评价可视化建模过程,评价学生课外学习的引导和制约情况;

完善小论文的评价标准。

完善《数学模型与数学软件》课程质量标准体系,申请结题。

三、保障体系

项目组成员(参加项目的师资情况)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学位

专业技术职务

学科专业

承担工作

盛宝怀

1962.04

博士

教授

应用数理统计

指导、讨论

王祺明

1968.02

博士

副教授

服装

研讨

陈志祥

1966.03

博士

教授

应用数理统计

研讨

何静慧

1967.10

博士

讲师

应用数理统计

研讨

1.相关研究基础(承担与项目建设相关的一些前期成果或相应情况)

1)项目负责人已有五学年以上的讲授本门课程经历,教学效果良好,有三个学年教学测评获得A级(最高),2011、2012年度获得首届、第二届校优秀教学奖。

2)本课程与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密切相关,课程负责人负责数学建模竞赛指导十多年,近五年获得4项国家二等奖、2项省一等奖、4项省二等奖、3项省三等奖,两次参加国际数学建模竞赛指导,获得2项二等奖,2011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指导老师。

3)负责人主要项目和论文:

数学模型课程可视化教学、团队研讨式学习和交叉评阅换位式教学的研究

与实践,市教改一般项目,主持,2013.01-2014.12,在研;

《数学模型与数学软件》课程模式教改项目,校重点A类,主持,

2011.09-2012.06,已结题;

《数学模型与数学软件》课程学习团队建设试点项目,校重点A类,主持,

2012.09-2013.06,已结题;

数学建模课程教学的可视化(SGJ13011),市教育科学2013年规划课题,主

持,2013.01-2014.12,在研;

数学建模校级重点课程建设项目,主持,2005.09-2007.03,已结题;

Flash程序与动画设计校重点课程建设项目,主持,2011.12-2013.06,已结题;

PDE在智能化视频监控技术中的应用研究,校科研,主持,2008.12-2010.7,已结题。

视频监控系统中运动目标的阴影消除,应用数学与计算数学学报,2010.6,1/2;

基于目标提取的阴影检测与去除算法研究,硕士学位论文,2010.07

可视化教学方式和团队研讨式学习模式的探索实践,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接收。

2.学院重视(有相应的项目指导和管理等支持保障体系等情况)

数理信息学院非常鼓励该课程进行教学质量标准建设,提供优越的教学软硬件条件。

学科拥有80多台计算机的机房1个,装有正版的Lingo软件和Matlab软件,学生可进行上机实践和讨论。

学院会解决好项目实施中可能存在的困难,并会充分考虑与教师评优等方面挂钩,在合适情况下,还给予适当的经费支持。

四、学院推荐意见及学校评审意见

学院支持政策

 

学院推荐意见

 

负责人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