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电算化.docx
《会计电算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计电算化.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会计电算化
目录
第一章会计电算化概述2
第一节会计电算化概念及其特征2
第二节会计软件的配备方式及其功能模块2
第三节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3
第二章会计软件的工作环境4
第一节会计软件的硬件环境4
第二节计算机软件系统4
第三节计算机网络环境4
第四节会计软件的安全5
第三章会计软件的应用7
第一节会计软件的应用流程7
第二节系统级初始化7
第三节账务处理模块的应用7
第四节固定资产管理模块的应用7
第五节工资管理模块的应用8
第六节应收管理模块的应用8
第七节应付管理模块的应用8
第八节报表管理模块的应用8
第四章电子表格软件在会计中的应用9
第一节电子表格软件概述9
第二节数据的输入与编辑9
第三节公式与函数的应用11
第四节数据清单及其管理分析12
第三章会计电算化的基本要求12
第一节会计电算化法规制度12
第二节会计核算软件的要求12
第三节会计电算化岗位及其权限设置的基本要求15
第四节计算机替代手工记账的要求15
第五节跨级电算化档案管理的基本要求16
第四章会计核算软件的操作要求17
第一节电算化会计核算的基本流程17
第二节财务处理模块基本操作17
第三节应收应付核算19
第四节工资核算20
第五节固定资产核算20
第一章会计电算化概述
一是会计电算化的相关概念及其特征。
了解会计电算化的相关概念,包括会计电算化、会计信息化、会计软件、ERP和ERP系统、会计信息系统和XBRL。
掌握会计电算化的特征。
二是会计软件的配备方式及其功能模块。
了解会计软件的配备方式,具体包括购买通用会计软件,自行开发,委托外部单位开发和企业与外部单位联合开发。
掌握会计软件的功能模块,具体包括会计软件各模块功能描述和会计信息系统各职能子系统的关系。
第一节会计电算化概念及其特征
1.会计电算化的概念
“会计电算化”一词是1981年8月中国会计学会、财政部、原机械工业部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召开的“财务、会计、成本应用电子计算机专题讨论会”上正式提出来的。
会计电算化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会计电算化,是指以电子计算机为主体的当代电子信息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具体来说是利用计算机完成记账、算账、报账,以及对会计信息的分析、预测、决策。
广义的会计电算化,是指与实现会计工作电算化有关的所有工作,包括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开发和应用、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训、会计电算化的规划和管理、会计电算化的制度建设、会计电算化软件市场的培育和发展等内容。
会计电算化已发展成为一门融计算机科学、管理科学、信息科学和会计科学为一体的新型科学和实用技术。
将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成为“会计电算化”。
把与计算机技术和会计学交叉的应用学科,称为“电算化会计”。
两者在所指代的对象上有所不同,应区别应用,不相同之处在于“电算化会计”强调的是会计工作中应用计算机的过程,而“会计电算化”强调电算化前提下的会计数据处理。
现代工作中主要是利用会计软件完成会计数据处理和信息加工,当属“电算化会计”,但由于人们习惯上统称“会计电算化”,因而本书不强行区分这两个概念。
2.发展阶段
2.1单项会计业务处理阶段
1946年第一台计算机问世,
1954年在会计中的应用计算机,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第一次在UNIVC-1计算机上运行了复杂的工资计算程序
我国第一台计算机诞生于1958年,
1979年财政部拨款500万元在“长春一汽”首次进行会计电算化试点,利用国产DJS电子计算机核算工资、统计产值等。
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在我国会计工作中也被普遍应用,并经历了从初级电算化到高级电算化的长期演变过程,形成了我国会计电算化的模拟手工记账发展阶段。
会计点散花的模拟手工记账阶段是典型的单项会计业务处理阶段。
其基本特征是采用相应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并开发企业自身的“财务处理系统”,出发点主要是为了让会计人员从复杂的手工劳动中解放出来,减轻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劳动效率和信息输出速度,并没有主动将其作为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能实现最大限度的数据共享,容易造成电算化会计数据资源的浪费,也无法使实现电算化的会计信息与企业其他信息系统进行有效融合,从而在企业内部造成一个个信息“孤岛”,缺乏信息共享,无法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为使会计电算化工作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发展轨道,1989年12月和1990年7月,财政部先后颁布了《会计核算软件管理的几项规定(试行)》和《关于会计核算软件评审问题的补充规定(试行)》两个文件,确定了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的评审制度和标准。
2.2会计业务综合处理阶段
2.3管理信息系统阶段
3.会计电算化的作用:
3.1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
3.2保证了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大大提高了会计信息使用价值;
3.3会计电算化提供了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促进了财务会计管理由事后管理向事中控制、事先预测的转变,提高了会计核算和管理水平;
3.4会计电算化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措施;
3.5会计电算化是促进会计基础管理工作规范化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措施;
3.6提高了会计人员的劳动效率,减轻了劳动强度,为会计人员提供素质,加强会计工作管理创造了条件。
3.7会计电算化的实现,推动了会计技术、方法、理论创新和会计观念的更新,促进了跨级科学技术的发展。
4.会计电算化的管理体制
我国会计电算化的管理体制是:
财政部管理全国的会计电算化工作,地方各级财政部门管理本地区的会计电算化工作,各单位在遵循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和财政部门会计电算化发展规划的前提下,结合本单位具体情况,具体组织实施本单位的电算化工作。
财政部门管理会计电算化的基本任务:
制定会计电算化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对会计电算化法规制度,对会计核算软件及生成的会计资料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情况实施监督;促进各单位逐步实现会计电算化,提高会计工作水平;组织开展会计电算化人才培训。
第二节会计软件的配备方式及其功能模块
1.会计核算软件的概念
会计核算软件是指专门用于会计核算工作的计算机应用软件,包括采用各种计算机语言编制的用于会计核算工作的计算机程序。
凡是具备相对独立完成会计数据输入、处理和输出功能模块的软件,如财务处理软件、固定资产核算软件、工资核算软件等,均可视为会计核算软件。
企业应用的企业资源计划(ERP)软件中用于处理会计核算数据部分的模块,也属于会计核算软件范畴。
注:
会计核算软件属于计算机应用软件的范畴。
2.会计核算软件的分类
从软件功能的通用范围划分:
通用和专用;
按硬件结构划分:
单用户和网络;
按ERP的关系划分:
独立型和非独立型。
3.会计核算软件的功能模块
按《关于大力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意见》及《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要求,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子系统组成应包括:
系统建立与初始设置
会计凭证编制录入与确认审核
财务处理
货币资金核算
工资核算
固定资产核算
材料核算
销售核算
应收应付款核算
成本与财务成果核算
会计报表生成与汇总
系统和数据的运行管理、维护管理、安全管理等。
第三节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
4.会计核算软件的概念
会计核算软件
第二章会计软件的工作环境
第一节会计软件的硬件环境
1.计算机的概念及其种类
2.性能指标:
速度、字长、存储容量
3.应用领域:
信息处理、科学计算、过程控制、计算机辅助系统、计算机通信、人工智能
4.计算机由硬件系统(计算机工作的物质基础)和软件系统组成。
5.计算机硬件系统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计算机系统中具有记忆能力的部件,用来存放程序和数据)、输入设备(向计算机输入各种信息的设备,常用的有键盘、鼠标器、扫描仪、条形码阅读器等)和输出设备(用来输出计算机处理结果的设备,常用的有显示器、打印机、绘图仪等)五个主要部分组成。
通常把运算器、控制器和内存储器合称为主机,主机以外的设备统称为外部设备,外部设备包括外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6.CPU是中央处理器的简称,主要组成部分为运算器和控制器,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计算机的运算和控制功能都由CPU完成。
7.存储器分为内存储器(简称内存或主存,一般用于临时存放大量暂时不用的程序和数据)和外存储器(辅存或外存,软盘、硬盘、光盘、U盘等)。
第二节计算机软件系统
计算机软件系统是指在计算机硬件上运行的各种程序及相应的各种文档资料。
计算机软件系统可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大类。
系统软件是指用于对计算机资源的管理、监控和维护,以及对各类应用软件进行解释和运行的软件。
是计算机系统必备的软件。
主要包括操作系统、语言处理系统、服务系统和数据库管理系统等。
应用软件是在硬件和系统软件的支持下,为解决各类具体应用问题而编制的软件。
第三节计算机网络环境
1.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内容
1.1定义: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1.2功能:
主要功能有资源共享、信息传送和分布式处理。
信息传送是计算机网络最基本功能。
2.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按网络的规模和距离,分为局域网(结构简单、灵活,组建方便,费用低,传输数率高,可靠性高,应用比较广泛)和广域网(传输距离远,数据传输速度慢,可靠性不高,而且投资高,建设周期长)。
3.计算机局域网的组成:
主要由计算机设备、网络连接设备和网络软件三部分组成。
3.1计算机设备包括服务器(网络的核心设备,用于运行网络操作系统,负责网络资源管理,为用户共享网络系统的资源提供服务,分为文件服务器、远程访问服务器、数据服务器、打印服务器等,可以时一台专用或多用途的高档计算机)、工作站(也称客户机,负责用户信息的处理业务,是具有独立处理能力的个人计算机)。
3.2网络连接设备用于连接网络中的各种设备,主要包括网络适配器、集线器、中继器和传输线等。
3.3网络软件主要由服务器操作软件、网络服务软件、工作站重定向软件、传输协议软件组成。
其中最重要的是网络操作软件。
4.因特网简介(Internet):
4.1功能:
主要包括电子邮件(E-mail)、远程登录(Telet)、文件传输(FTP)、新闻组(网上查询和网上交流,常用的交流工具有BBS、网络新闻组、电子通信组)、万维网、电子公告板等。
4.2网址:
是因特网的重要标志,浏览网络信息、运行网络应用软件都是必须输入Internet网址,有以下几种表示方法:
IP地址:
用32位二进制表示,为阅读方便将其分成四组十进制表示,组间用圆点分割。
如192.17.1.4。
(其不便于记忆)
域名:
www.<用户名>.<二级域名>.<一级域名>
网络文件地址:
<协议>:
//<服务器类型>.<域名>/<目录>/<文件名>,如
5.收发电子邮件
5.1电子邮件的地址与申请
电子邮件地址的一般格式如下:
<用户名>@<电子服务器域名>
5.2接受与发送
第四节会计软件的安全
影响计算机系统安全的主要因素有:
计算机系统本身的脆弱性、人为因素的破坏和计算机病毒等。
1.系统故障风险:
是指由于操作失误,硬件、软件、网络本身出现故障而导致系统数据丢失甚至瘫痪的风险。
2.内部人员道德风险:
企业内部人员对信息的非法访问、篡改、泄密和破坏等方面的风险。
3.系统关联方道德风险:
是指企业关联方非法侵入企业内部网,以剽窃数据、破坏数据、搅乱某项特定交易或事业等所产生的风险。
企业关联方包括银行、供应商、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