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质量控制要点.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669593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29.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隧道质量控制要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隧道质量控制要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隧道质量控制要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隧道质量控制要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隧道质量控制要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隧道质量控制要点.docx

《隧道质量控制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隧道质量控制要点.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隧道质量控制要点.docx

隧道质量控制要点

洞口工程

序号

项目

质量控制要点

检查方法

1

洞口段施工方案

1.洞口工程施工前,应编制施工方案,以确定边、仰坡开挖及防护、排水工程,隧道门及洞口段衬砌、背后回填的方法和施工顺序。

2.监理单位应认真审查施工单位上报的洞口段施工方案,并监督其按照经审查批准的方案实施。

1:

检查洞口段施工方案及相关审批资料。

2:

施工单位技术交底资料;现场核对是否按方案施工。

2

洞口边、仰坡开挖

1.边、仰坡开挖方法、范围、尺寸和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2.隧道洞门结构和缓冲结构物、挡土墙基础基坑开挖尺寸允许偏差(mm):

基坑中心线距线路中心+50~0,长度、宽度+100~-10.基坑高程0~-100。

3.隧道门端墙、翼墙、挡土墙基底的地基承载力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4.洞口排水沟、截水沟的开挖位置、深度、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且应在边、仰坡开挖前修建完成,隧道洞门的排、截水设施应与洞门工程同步施工。

隧道洞门及缓冲结构物的排截水工程应与路基排水系统合理联通。

5.边、仰坡应自上往下开挖,不得采用洞室爆破,开挖后应及时进行防护工程施工。

采用机械开挖或光面、预裂爆破应保证开挖面完整且稳定无隐患,局部凹凸差不大于15cm。

6.边、仰坡以上的山坡危石应在边、仰坡开挖前清除干净。

软弱围岩隧道洞门应按设计完成超前支护后,方可开始正洞的施工,洞口段应及时形成封闭结构,严禁采用长台阶施工。

7.施工单位应随时检查地表及坡面情况,对坡面检查、异常情况、处理措施等均应做好记录。

1.现场核对设计图、观察、尺量或仪器测量。

2、做静力触探试验或标准惯入试验。

3、检查施工记录、施工日志。

4、检查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技术交底、施工监理记录、检验批资料、现场检查。

3

洞口防护

1.隧道洞门、边仰坡的防护形式、范围符合设计要求;检查锚杆质量、长度、间距、数量;检查钢筋网的钢筋质量及规格、网格尺寸及搭接长度、网片与锚杆等固定物是否连接牢固;喷射混凝土的强度、厚度。

2.台阶、检查梯、栏杆等检查设备施工应符合设计的位置、范围和构造要求,其连接应牢固,外观应顺直整齐。

3.当采用抗滑桩、钢管桩、地表深孔注浆等工法对洞口地表进行处理时,其施工质量应符合国家及有关行业标准要求。

质量检查要点同路基工程中相应细目。

1.查原材料出厂合格证、检查报告单。

2.现场检查核对设计图、观察、尺量或仪器测量。

3.查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技术交底、作业指导书、施工监理记录、检验批资料。

4

钢筋

1.原材料质量检查:

钢筋的品种、级别、规格符合设计要求。

2.钢筋加工及允许偏差应符合设计要求或《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7-2003/J287-2004(简称《铁隧验标》)第7.3.5/7.3.6条的规定。

3.钢筋的连接方式必须符合要求。

钢筋接头的技术条件和外观质量应符合《铁隧验标》)第7.3.4条规定。

4.钢筋的安装间距、接头设置及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及《铁隧验标》第7.3.7/7.3.8条的规定要求。

5.钢筋应平直、无损伤,表面无裂纹、油污、颗粒状或片状老锈。

1.检查钢筋加工人员资格证。

2.检查技术交底、作业指导书、培训记录。

3.检查施工记录、质量检查验收资料。

4.检查原材料出厂合格证等质量证明文件、试验检验报告单。

5.现场点数、尺量。

5

模板

1.模板、支(拱)架及移动台架的结构及材料的规格、质量必须符合施工工艺设计要求。

2.模板安装必须稳固牢靠,接缝严密,不得漏浆。

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必须清理干净并涂刷隔离剂。

浇筑混凝土前,模板内的积水和杂物应清理干净。

3.隧道门端墙、翼墙模板及支架拆除时,除设计师有特殊规定外,混凝土强度必须达到设计强度的75%。

4.模板安装允许偏差:

基础轴线偏移15mm,模板表面平整度:

5mm,相邻两模板表面高低差2mm,底、顶面高程:

±10mm。

5.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预留位置允许偏差:

预留孔洞中心线位置:

10mm、尺寸+10~0mm,预埋件中心线位置:

5mm。

6.拆除截水沟、排水沟等非承重结构模板时,混凝土强度应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受损伤且不小于1.2Mpa。

7.拆除模板后应立即进行保湿养护。

1.检查技术交底、作业指导书、培训记录。

2.检查模板验收记录、施工监理记录、混凝土强度试验报告。

3.现场观察、尺量。

6

混凝土

1.拌制混凝土的原材料(水泥、细骨料、粗骨料、外加剂、矿物掺和了、潜在碱活性骨料、水)、配合比设计及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及《铁隧验标》第7.4.1~7.4.9条的规定。

2.施工缝、变形缝的位置和处理应符合设计和施工技术方案的要求。

3.混凝土的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应符合《铁隧验标》第7.4.13条的规定。

4.混凝土养护应符合《铁隧验标》第7.3.14条的规定。

5.混凝土拌合物的塌落度应符合设计配合比要求。

6.混凝土采用集中搅拌。

混凝土拌制前,应测定砂、石含水率,并根据测试结果和理论配合比调整材料用量,提出施工配合比。

混凝土原材料每盘称量的允许偏差:

水泥和干燥状态的掺和料±1%,粗细骨料±2%,水、外加剂±1%。

7.泄水孔位置、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8.混凝土表面应密实平整、颜色均匀,不得有露筋、蜂窝、孔洞、疏松、麻面和缺棱掉角等缺陷。

9.隧道门端墙、翼墙结构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为:

基础轴线偏差15mm,表面平整度5mm,高程±10mm,结构厚度-10mm。

1.检查施工方案、技术交底、作业指导书、培训记录。

2.检查原材料质量证明文件、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审批、拌和设备的检定与校验记录、混凝土拌和及性能测试记录、施工与监理验收记录。

3.检查砂、石含水率测试报告、塌落度试验报告、混凝土强度试验报告。

4.现场观察、尺量或仪器测量、点数、钻孔检查。

 

开挖工程

序号

项目

质量控制要点

检查方法

1

洞身开挖

1.隧道开挖断面的中线和高程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2.隧道开挖严格控制欠挖。

当围岩完整、石质坚硬时,允许岩石个别突出部分(每1㎡不大于0.1㎡)侵入衬砌,整体式衬砌应小于10cm,其他衬砌不应大于5cm。

拱脚和墙脚以上1m内禁止欠挖。

3.洞身开挖方法符合设计要求,不得擅自变更开挖方法;隧道施工采用钻爆发开挖时,应采用光面爆破或预裂爆破技术,并应根据地质条件、开挖断面、开挖方法、掘进循环进尺、钻眼机具和爆炸材料等进行钻爆设计,并根据爆破效果调整爆破参数。

钻爆开挖不得危及衬砌、初期支护,减少对围岩的扰动。

光面爆破或预裂爆破的炮眼保存率,硬岩应大于等于80%,中硬岩应大于等于60%,并在开挖轮廓线上均匀分布。

4.隧道开挖进尺应符合设计要求。

软弱围岩隧道IV、V、VI级地段采用台阶法施工时,上台阶每循环开挖支护进尺V、VI级围岩不应大于1榀拱架间距,IV级围岩不得大于2榀。

仰拱开挖前必须完成钢架缩脚锚杆,每循环开挖进尺不得大于3m。

隧道开挖后初期支护应及时施作并封闭成环,IV、V、VI级围岩封闭位置距离掌子面不得大于35m。

1.检查施工方案、爆破设计、技术交底、作业指导书、培训记录。

2.对照设计文件检查开挖方式和方法,循环进尺,超欠挖检测记录,施工记录、质量检查、检验批资料、施工与监理检查验收记录。

3.检查爆破设计参数动态调整记录。

4.现场观察、尺量或用激光断面仪、全站仪、经纬仪、水准仪测量。

5.检查超前地质预报方案及报告,检查超前地质预报现场施做痕迹

2

隧底开挖

1.隧底开挖底部高程应符合设计要求。

隧底范围岩石局部突出每平方米内不应大于0.1㎡,侵入断面不大于5cm。

2.边墙基础及隧底地质情况应满足设计要求,基底内无积水浮渣。

3.当隧底需要进行加固处理时,应符合设计要求。

4.水沟应与边墙基础同时开挖,且一次成型。

边墙基础高程应符合设计要求。

5.隧底轮廓符合设计要求,隧底允许最大平均超挖值为10cm

6.隧底、仰拱开挖进尺应符合设计要求。

软弱围岩隧道仰拱每循环开挖进尺不得大于3m。

1.检查施工方案、爆破设计、技术交底、作业指导书、培训记录。

2.对照设计文件检查开挖方式和方法,循环进尺,超欠挖检测记录,施工记录、质量检查、检验批资料、施工与监理检查验收记录。

3.现场观察、尺量或用激光断面仪、全站仪、经纬仪、水准仪测量。

3

辅助坑道及附属洞室开挖

1.坑道口边坡、仰坡开挖及地表恢复应符合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要求,保持水土。

2.坑道口边坡、仰坡开挖不得采用大爆破,开挖后及时进行防护施工,山坡危石应全部清除不留后患。

3.辅助坑道口的截水、排水系统和防冲刷设施应在隧道施工前按设计要求尽快完成。

4.辅助坑道和附属洞室施工时的开挖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

5.辅助坑道开挖断面的中线、高程、断面尺寸、超欠挖应符合设计要求。

6.附属洞室的位置、断面尺寸、超欠挖应符合设计要求。

1.检查施工方案、爆破设计、技术交底、作业指导书、培训记录。

2.对照设计文件检查开挖方式和方法,循环进尺,超欠挖检测记录,施工记录、质量检查、检验批资料、施工与监理检查验收记录。

3.现场观察、尺量或用激光断面仪、全站仪、经纬仪、水准仪测量。

支护工程

序号

项目

质量控制要点

检查方法

1

喷射混凝土

1.喷射混凝土应优先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

水泥进场时,必须按批对其品种、级别、包装或散装仓号、出厂日期等进行验收,并对其强度、凝结时间、安定性进行试验,其质量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硅酸盐水泥以及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等的规定。

2.当在使用中对水泥质量有怀疑或水泥出厂日期超过3个月(快硬硅酸盐水泥逾一个月)时,必须再次进行强度试验,并按试验结果使用。

3.喷射混凝土所使用的细骨料,应按批进行检验,其颗粒级配、坚固性指标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的规定,细度模数应大于2.5,泥块含量应符合铁道部现行《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附录B的规定,含泥量不应大于3%。

4.喷射混凝土所用的粗骨料,应按批进行检验,其颗粒级配、压碎指标值,针片状颗粒含量应符合现行铁道行业标准《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9TB10424)附录C的规定,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宜大于16mm,并宜采用连续粒级,含泥量不应大于1%。

5.喷射混凝土中掺用外加剂的质量应符合本标准第7.4.4条的规定(混凝土外加剂进场时必须按批对减水率、凝结时间差、抗压强度比进行检验,其质量必须符合《混凝土外加剂》(GB8076)、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等现行国家标准和其他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

6.喷射混凝土拌和用水宜采用饮用水,当采用其他水源时,水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拌和用水标准》(JGJ63)的规定。

7。

喷射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应根据原材料性能、混凝土的技术条件和设计要求进行,并应符合灰骨比宜为1:

4~1:

5;水灰比宜为:

0.4~0.5;含砂率宜为45%~60%;水泥用量不宜小于400kg/m³。

8.喷射混凝土的方式应根据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喷射量等条件确定,宜采用湿喷工艺。

9.喷射混凝土的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用于检查喷射混凝土强度的试件,可采用喷大板切割法制取。

当对强度有怀疑时,可在混凝土喷射地点采用钻芯取样法随机抽取制作试件做抗压试验。

10.喷射混凝土的厚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A、平均厚度大于设计厚度;B检查点数的60%以上大于设计厚度;C、最小厚度不小于设计厚度的1/2,且不小于3cm。

11.钢纤维喷射混凝土的钢纤维宜采用普通碳素钢制成,并满足下列要求;1钢纤维的品种规格、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2钢纤维抗拉强度不得小于380Mpa,并不得有油渍和明显的锈蚀。

12.喷射混凝土后应进行养护,避免受低温、干燥、急剧温度变化等影响。

13.喷射混凝土表面应密室、平整、无裂缝、脱落、漏喷、露筋、空鼓和渗漏水,锚杆头钢筋无外露,喷射混凝土回弹料严禁重复使用。

14.喷射混凝土前,应检查开挖断面尺寸,清除开挖面的松动岩块及在拱脚与墙脚处的岩屑等杂物,设置控制喷层厚度的标志。

15.对基面滴水、淌水、集中出水点的情况,应采用凿槽、埋管等方法进行引导疏干。

16.喷射混凝土时应按照施工工艺分段、分片,由下而上一次进行。

一次喷射的最大厚度:

拱部不得超过10cm,边墙不得超过15cm。

分层喷射混凝土时,后一层喷射应在前一层混凝土终凝后进行。

喷射作业紧跟开挖工作面时,喷射混凝土终凝到下一循环爆破作业时间不应小于3h。

10.

1.检查施工方案、技术交底、作业指导书、培训记录。

2.对照设计文件抽查原材料进场质量证明文件、实验检验报告、混凝土配合比选定报告、混凝土强度报告、施工记录、质量检查记录。

3.现场观察、尺量或仪器测量、点数、钻孔检查。

2

锚杆

1.半成品、成品锚杆的类型、规格、性能等应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行业有关技术标准的规定。

2.锚杆安装的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3.锚杆安装允许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

锚杆孔孔径应符合设计要求,锚杆孔深允许偏差±50mm,锚杆孔距允许偏差为±150mm。

4.锚杆用钢筋应平直、无损伤,表面无裂纹、油污、颗粒状或片状锈蚀(铁隧验标6.3。

8)。

5.砂浆锚杆用的砂浆的强度等级、配合比应符合设计要求。

6.锚杆孔内灌浆应饱满、密实。

7.锚杆孔应保持直线,一般情况下应保持与隧道衬砌法线方向垂直。

当隧道内岩层结构面出露明显时,锚杆孔宜与岩层主要结构面垂直,锚杆端头必须设置垫板,垫板应与基面密贴。

1.检查施工方案、技术交底、作业指导书、培训记录。

2.对照设计文件抽查原材料进场质量证明文件、实验检验报告、砂浆配合比选定报告、砂浆强度报告、施工记录、质量检查记录。

3.现场观察、尺量或仪器测量、点数。

4.检查锚杆抗拔力试验报告。

3

钢筋网

1.钢筋网应在岩面喷射一层混凝土后再铺挂。

采用双层钢筋网施工时,第二层钢筋网应在第一层钢筋网被混凝土覆盖及混凝土终凝后铺设。

2.钢筋网与岩面之间喷射混凝土应密实、无空洞。

3.钢筋网所使用的钢筋的品种、规格性能等应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行业有关技术标准的规定。

4.钢筋网与隧道断面形状相适应并与锚杆或其他固定装置联结牢固。

5.钢筋网的制作应符合设计要求。

钢筋网的网格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网格尺寸允许偏差为±10mm。

6.钢筋网搭接长度应为1~2个网孔,允许偏差为±50mm。

7.钢筋应冷拉调直使用,钢筋表面不得有裂纹、油污、颗粒状或片状锈蚀。

1.检查施工方案、技术交底、作业指导书、培训记录。

2.检查钢筋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

试验检验报告。

3.对照设计文件检查施工记录、质量检查验收记录。

4.现场观察、尺量、点数、试验检验。

4

钢架

1.制作钢架所使用钢筋的进场检验应符合验标要求。

制作钢架所使用型钢进场检验必须按批抽取试件作力学性能(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和工艺性能(冷弯)试验;材料检验频次与项目应满足《铁隧验标》第6.5.1条的规定。

2.钢架应工厂化制造,出厂前必须进行检验、试拼装;钢架应在隧道开挖后或初喷混凝土后及时进行架设;相邻钢架及各节钢架见得连接应符合设计要求,钢架保护层垫块材质应符合设计要求。

分节长度应根据设计尺寸及所采用的开挖方法确定,腹板上钻孔的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钢架节点焊接长度应大于4cm,且对称焊接;钢架周边拼装允许偏差为±3cm,平面翘曲应小于2cm。

3.制作钢架的钢材品种、级别、规格和数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钢筋、型钢、钢轨等原材料应平直、无损伤,表面不得有裂纹、油污、颗粒状或片状锈蚀。

4.格栅钢架钢筋的弯制和末端的弯钩及型钢钢架的弯制应符合设计要求。

钢架的结构尺寸符合设计要求。

5.钢架安装位置、接头连接、纵向拉杆应符合设计要求,钢架安装不得侵入二次衬砌断面,脚底不得有虚渣。

6.沿钢架外缘每隔2m应用钢楔或混凝土预制块与围岩顶紧,钢架与围岩见得间隙应采用喷射混凝土喷填密实。

7.钢架的落底接长和钢架间的连接应符合设计要求。

钢架的立柱埋入底板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并不得置于浮渣上。

8.钢架安装允许偏差(mm):

间距±100,横向±50,高程±50,垂直度±2°,保护层-5.

1.检查施工方案、技术交底、作业指导书、培训记录。

2.检查钢筋、型钢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试验检验报告。

3.对照设计文件检查施工记录、质量检查验收记录、影像资料。

4.现场观察、尺量、点数。

5

管棚

1.管棚所用的钢管原材料进场检验符合《铁隧验标》第7.31条的规定。

2.管棚所用钢管的品种、级别、规格和数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3.管棚的数量、搭接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4.管棚钻孔允许偏差:

钻孔外插角1°,孔距±150mm,孔深±50mm。

5.注浆浆液强度和配合比应符合设计要求,且浆液必须充满钢管及其周围的空隙。

1.检查施工方案、技术交底、作业指导书、培训记录。

2.检查钢管、水泥、外加剂的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试验检验报告。

3.对照设计文件检查施工记录、质量检查验收记录、影像资料。

4.现场观察、尺量、仪器测量,点数。

6

超前小导管

1.超前小导管所用的钢管原材料进场检验符合《铁隧验标》第7.3.1条的规定。

2.超前小导管所用钢管的品种、级别、规格和数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3.超前小导管的数量、搭接长度以及与支撑结构的连接应符合设计要求。

4.超前小导管注浆浆液强度和配合比应符合设计要求,且浆液必须充满钢管及其周围的空隙。

5.超前小导管施工允许偏差:

钻孔外插角2°,孔距±50mm,孔深+50~0mm。

.检查施工方案、技术交底、作业指导书、培训记录。

2.检查钢管、水泥、外加剂的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试验检验报告。

3.对照设计文件检查施工记录、质量检查验收记录、影像资料。

4.现场观察、尺量、仪器测量,点数。

衬砌工程

序号

项目

质量控制要点

检查方法

1

施工准备

1.一般情况下隧道衬砌应在围岩和初期支护变形基本稳定后施作二次衬砌,特殊条件下(如松散堆积体、浅埋地段)隧道衬砌应在初期支护完成后及时施作。

2.衬砌施工前应进行中线、高程、开挖轮廓的测量。

3.喷砼表面平整度、无锚杆头等尖锐突出物,喷砼表面无明显渗漏水情况。

1.检查施工方案、监控量测记录、监控量测报告。

2.现场观察、检查测点、抽检测量点。

3.检查测量资料、记录、现场测量。

2

模板

1.隧道衬砌模板台车、移动台架必须按照隧道内净空尺寸进行设计与制造,钢结构及钢模必须具备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能承受所浇筑混凝土的重力、侧压力及施工荷载。

衬砌模板台车,移动台架必须经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2.模板安装必须稳固牢靠,接缝严密,不得漏浆。

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必须打磨清理光滑并均匀涂刷隔离剂。

浇筑混凝土前,模板内的积水和杂物应清理干净。

3.承受围岩压力较大的拱墙模板拆除时,封顶和封口混凝土的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的100%;承受围岩压力较小的拱墙模板拆除时,封顶和封口混凝土的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的70%。

4.拆除不承受外荷载的整体式衬砌拱墙、二次衬砌、仰拱、底板等非承重模板时,混凝土强度不得低于2.5MPa,并应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受损伤。

5.模板安装允许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

边墙脚平面位置及高程±15mm,起拱线高程±10mm,拱顶高程+10~0mm,模板表面平整度5mm,相邻两浇筑段表面高低差±10mm。

6.隧道模板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允许偏差应符合:

预留孔洞允许偏差:

中心位置10mm,尺寸+10~0mm,预埋件中心线位置允许偏差:

5mm。

1.检查施工方案、技术交底、作业指导书、培训记录。

2.检查模板台车出厂合格证,设计文件资料,检查验收记录。

3.对照设计文件检查结构尺寸,模板安装就位验收记录、二衬结构厚度检测记录。

4.现场观察、尺量、仪器测量。

3

钢筋

1.钢筋进场时,必须按批抽取试件做力学性能(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和工艺性能(冷弯)试验,其质量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光圆钢筋》(GB133013)和《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1499)等的规定和设计要求。

2.钢筋的品种、级别、规格、数量以及连接方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3.钢筋应平直、无损伤、表面无裂纹、油污、颗粒状或片状老锈。

钢筋保护层垫块的材质、位置和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混凝土垫块的抗压强度和耐久性应不低于结构本体混凝土的标准。

4.钢筋的加工应符合设计要求。

钢筋加工允许偏差:

受力钢筋顺长度方向的全长±10mm,弯起钢筋的弯折位置20mm,箍筋内净尺寸±5mm。

5.钢筋安装数量、间距和保护层厚度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

双排钢筋,上排钢筋与下排钢筋间距±15mm,同一排中受力钢筋水平间距拱部±10mm、边墙±20mm,分布筋间距±20mm,箍筋间距±20mm,钢筋保护层厚度+1-~0mm。

6.隧道衬砌钢筋接头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拱部及边墙钢筋接头不得采用焊接,其他部位钢筋连接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

7.钢筋接头的技术条件和外观质量应符合现行铁道部行业标准《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03)附录A的规定。

钢筋焊接结构,应按批抽取试件做力学性能试验,其质量必须分别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的规定和设计要求。

承受静力荷载为主的直径为28~32mm带肋钢筋采用冷挤压套用连接接头,应按批抽取试件做力学性能检验,其质量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带肋钢筋套筒挤压连接技术规程》(JGJ108)的规定和设计要求。

8.钢筋接头应设置在承受应力较小处,并应分散布置。

配置在“同一区段”内受力钢筋接头的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应符合设计要求。

当设计无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a焊(连)接接头在受弯构件的受拉区不得大于50%,轴心受拉构件不得大于25%。

b机械连接接头不应大于50%,轴心受拉构件不得大于25%。

c绑扎接头在构件的受拉区不得大于25%,在受压区不得大于50%。

d钢筋机构应避开钢筋弯曲处,距弯曲点的距离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

e在同一根钢筋上应少设接头。

“同一连接区段”内,同一根钢筋上不得超过一个接头。

f“同一连接区段”长度:

焊接接头或机械连接接头为35d(d为纵向受力钢筋的较大直径)且不得小于500mm,绑扎接头为1.3倍搭接长度且不小于500mm。

凡接头中点位于该连接区段长度内的接头均属于同一连接区段。

g当施工中分不清受拉或受压区时,接头设置应符合受拉区的规定。

1.检查施工方案、技术交底、作业指导书、培训记录。

2.查阅设计文件,抽查原材料新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进场报验资料、试验检测报告、检验批资料。

3.现场观察检查和尺量、点数、抽查试验检测。

4

混凝土

1.混凝土的原材料、配合比、强度等级、抗渗等级、耐久性等性能符合设计及验标要求。

2.隧道衬砌的厚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二衬混凝土与防水板之间应密贴无空洞。

3.隧道超挖回填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拱、墙脚以上1m范围内超挖部分应采用同等级混凝土回填。

边墙基地应无虚渣杂物及淤泥,边墙基础的扩大部分及仰拱的拱座应结合边墙同时灌注。

4.施工缝、变形缝的位置和处理应符合设计和施工技术方案的要求。

环向预留施工缝切面应平整密实,棱角不得损坏。

仰拱施工缝应做防水处理。

混凝土表面的非受力裂缝最大宽度不得大于0.2mm。

所有裂缝必须经过处理检测合格。

5。

混凝土的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同一施工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