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数学第十册教学计划.docx
《上数学第十册教学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数学第十册教学计划.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上数学第十册教学计划
2014(上)五年级数学第十册教学工作计划
李淑萍
一、班级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1.学生掌握双基情况分析
五
(1)班全班52人,五
(1)班全班53人。
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
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有一定的学习数学能力。
在课堂上大部分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与人合作等一般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同学之间会交流合作,但自主探讨能力不高。
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基础知识差,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自觉地完成学习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如五
(1)班的黄子怡、曹笃明、黎奕妍、陈俞言、孔伟帆、屈彦宇,五
(2)班的陈亚超、唐凌一、孙名山、李昕、刘嘉萱、罗敏馨、陈佳淇、陈冠伊。
从上学年的知识质量验收的情况看,学生存在明显的两极分化,后进生的面还是很大。
本学期重点抓好学习上有困难学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指导工作,全面提高合格率和优秀率。
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创设愉快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进入最佳学习的动态。
2.学生学习态度习惯分析
全班学风比较浓厚,同学之间有较强的竞争意识。
基本能做到上课专心听讲,大胆质疑,认真完成作业。
但也有不少同学对学习不够重视,目的性还不够明确,课堂上养成了做小动作的不良习惯,作业总是拖拉、字迹模糊、个别有抄袭现象。
这学期有待进一步端正学习态度。
3.学生分层情况:
根据学校教导处总体部署,依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将全班学生分成六个层次。
具体分层如下:
A1层学生:
眭冉、海洋、轶凡、竣一、若冰、宇希、昊轩、瑾怡、浩霖、博闻、
宇轩、思杨、欣楠。
这些学生学习习惯养成良好,喜欢动脑思考,对基础知识掌握比较扎实,有了一定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成绩相对稳定优秀。
他们上课能够积极动脑思考,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
敢于质疑,合作意识较强,学习态度认真,有较强的自学能力。
他们不仅自己学习好,还乐于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起到了小老师的作用。
A2层学生:
君豪、依玲、伟成、雨琪、雨婷、云杰、逸男、封彤、馥宇、钧元、杨洋、翊铭、黄宇、杰辉、星宇、李淳、凌一、赵卓。
这些学生中有的学习态度较端正的,但学习习惯养成较一般,有的是脑袋瓜比较好使,但习惯较差,所以这些孩子在班上的成绩属于良好。
但学习兴趣有差异,注意力不持久,参与学习意识不强,成绩还不太稳定,如果他们能克服缺点,加强自身管理,那他们的学习潜力还是比较大的。
A3层学生:
华阳、亚超、陈怡、刘琬、力文、佳淇、雅淇、杰林、文杰、慕芸、冠伊、传波、力豪、钟心、炳旭、李昕、刘帅、敏馨、名山。
这几位学生学习时处于消极接受,被动理解的状态,或接受能力差,或反应慢,难以融入课堂,有的则是懒惰,习惯养成差,久而久之得不到学习的乐趣,就对学习产生了倦怠,造成了成绩偏差,成为了学习困难生。
针对上述情况,本学期应加强学生的学习习惯教育,并抓住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分层管理,加强本班促中间抓两头的落实,以优扶差,优差共进。
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从而做到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教学目标
1.思想品德方面
(1)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让他们认识到数学的价值,生活中离不开数学,使他们喜欢数学,乐学数学。
(2)形成对数学的浓厚兴趣,树立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学生的相互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3)引导反思促进情感态度的发展。
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反思当天的学习活动,适时教育学生要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学习上要实事求是,并以肯定的方式强化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
(4)创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学以致用,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借以激发和保护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知识技能方面
(1)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2)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4)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以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5)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6)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7)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解释结果实际意义;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8)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以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3.学习常规习惯方面
(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加强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学习常规的落实,从小培养认真,自觉的习惯。
(3)完善课前准备工作制度,使课前准备工作条理化、规范化。
(4)进一步对学生进行自觉验算习惯的培养。
(5)继续加强对学生作业的管理,养成认真作业、数学整洁的良好习惯,做到作业天天清。
根据上述学生基本情况和教材编排特点特制订以下目标:
4.分层目标:
根据A、B、C三层学生,分别制定不同的目标:
A层学生:
能掌握本册的数学知识,形成基本的基本技能,拓宽思维的深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指导C层学生学习。
B层学生:
能掌握本册的数学知识,形成基本的基本技能。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C层学生:
基本掌握本册的数学知识,形成基本的基本技能。
五、教材的重点、难点
重点:
因数和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等
难点:
因数和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
六、教学措施
1.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使每个学生在各自不同的基础上都能得到提高。
(A、B、C层学生)
2.注重学生知识形成和探究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和方法的积累,使学生初步学会自主学习形式上可以多采用手、动脑、动口相结合,讨论、抢答等形式的学习,培养学生从周围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并能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A、B、C层学生)
3.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课内学知识,课外学技能,运用理论,使学生真正做到将知识的掌握灵活运用。
(A、B、C层学生)
4.坚持不懈地抓好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和细心计算和验算的好习惯。
(A、B、C层学生)
5.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和综合能力。
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A、B层学生)
6.精讲多练,熟能生巧。
(B、C层学生)
7.加强思想教育、学习目的性教育,使学生进一步端正学习态度。
(C层学)
8.加强学困生的辅导工作,实施“课内补课”的方法,组织互帮互学。
对学困生要付出更多的关心和爱心,作业适当降低要求。
(C层学生)
9.赏识每个层次的学生的每一个微小的进步,并及时鼓励他们,多表扬和肯定、批评、增加他们学习的自信心,让他们感受学习带来的快乐。
(A、B、C层学生)
七、教学进度表
单元
周次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课 时
课型
一、图形的变换
1
2.17-2.21
轴对称(例1)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
3、初步学会运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
4、让学生在上述活动中,欣赏图形变换所创造出的美,进一步感受对称、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1、重点:
(1)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性质和特征。
(2)探索图形旋转的特性和性质。
2、难点:
(1)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度。
1
新授课
旋转(例1、例2)
1
新授课
欣赏设计(例3)
1
新授课
练习一
1
练习课
2
2.24-2.28
单元测试
1
新授课
因数和倍数
1
二、因数与倍数
练习二
1、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
3、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
1、重点:
(1)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的联系及其区别。
(2)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
2、难点:
质数和奇数的区别
1
练习课
2、5的倍数的特征
1
新授课
3的倍数的特征
1
新授课
3
3.3-3.7
练习三
1
练习课
质数和合数
1
新授课
练习四
1
练习课
单元测试
1
4
3.10-3.14
长方体的认识
1
新授课
练习五
1
新授课
三、长方体和正方体
正方体认识及长方体、正方体的比较
1.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展开图。
2.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m3、1dm3、1cm3以及1L、1ml的实际意义。
3.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1.重点:
(1)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3)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难点:
(1)表面积概念的建立,以及会根据信息求表面积。
(2)体积概念的建立,以及会根据信息求体积,会进行单位间的换算及改写。
(3)体积和容积的区别。
1
新授课
长方体的表面积
1
新授课
5
3.17-3.21
练习六
1
练习课
正方体的表面积
1
新授课
体积和体积单位
1
新授课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1
新授课
6
3.24-3.28
练习七
1
练习课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1
新授课
练习八
1
练习课
容积和容积单位
1
新授课
7
3.31-4.4
练习九
1
练习课
复习和整理
1
新授课
粉刷围墙
1
新授课
单元测试
1
8
4.7-4.11
分数的意义
1
新授课
练习十一
1
练习课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1
新授课
四、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练习十二
1.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一部分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能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3.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
4.理解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5.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1.重点:
分数的意义和分数的基本性质。
2.难点:
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方法。
1
练习课
9
4.14-4.18
真分数和假分数
1
新授课
带分数
1
新授课
练习十三
1
练习课
分数的基本性质
1
新授课
10
4.21-4.25
练习十四
1
练习课
最大公因数
1
新授课
练习十五
1
练习课
约分
1
新授课
11
4.28-5.2
练习十六
1
练习课
最小公倍数
1
新授课
练习十七
1
练习课
通分
1
新授课
12
5.5-5.9
练习十八
1
练习课
小数化成分数
1
新授课
分数化成小数
1
新授课
13
5.12-5.16
复习和整理
1
复习课
单元测试
1
1
1
14
5.19-5.23
机动
1
五、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1.理解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出结果。
2.理解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分数加法仍然适用,并会运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一些分数加法的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简算能力。
3.体会分数加减运算在生活、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1.重点:
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正确合理地进行分数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2.难点: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1
新授课
同分母分数连加减
1
新授课
15
5.26-5.30
异分母分数加法和减法
1
新授课
练习二十二
1
练习课
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
1
新授课
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
1
新授课
16
6.2-6.6
练习二十三
1
练习课
单元检测
机动
1
六、统计
众数
1.理解众数的含义,学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理解众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2.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3.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条形、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
1、重点:
认识众数,了解众数的作用;会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
2、难点:
能针对不同问题,正确选择平均数,中位数或众数来表示
1
新授课
17
6.9-6.13
练习二十四
1
练习课
复式折线统计图
1
新授课
练习二十五
1
练习课
打电话
1
新授课
18
6.16-6.20
单元检测
1
机动
1
七、数学广角
找次品
1.通过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2.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难点:
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1
新授课
练习二十六
1
练习课
八、总复习
19
6.23-6.27
因数与倍数
通过总复习,把本学期所学习的知识进行系统、全面地整理与复习,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概念、计算法则、规律性知识,使学生的数概念、空间观念、统计观念进一步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应用意识也得到增强,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1
复习课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1
复习课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1
复习课
空间与图形
1
复习课
20
6.30-7.5
统计
1
复习课
机动
1
复习课
机动
1
复习课
机动
1
复习课
八、活动安排
1.分层摸底
2.基本能力检测
2014年2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