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54《走向整体的世界》教案1人民版必修2.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66343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33.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54《走向整体的世界》教案1人民版必修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中历史54《走向整体的世界》教案1人民版必修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中历史54《走向整体的世界》教案1人民版必修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中历史54《走向整体的世界》教案1人民版必修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中历史54《走向整体的世界》教案1人民版必修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54《走向整体的世界》教案1人民版必修2.docx

《高中历史54《走向整体的世界》教案1人民版必修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54《走向整体的世界》教案1人民版必修2.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54《走向整体的世界》教案1人民版必修2.docx

高中历史54《走向整体的世界》教案1人民版必修2

《走向整体的世界》教案

第一部分:

教案内容

【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高一年级的历史学习,是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历史的起点,也是关键。

能否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一定的历史思维,便决定了学生历史学习的好坏。

由于我市初中历史采取开卷考的形式,导致学生初中的基础不扎实,对于高中历史学习产生了不利影响。

高中历史教材的编写采用了专题的形式,以专题为线索展现历史发展脉络,打破了时空的界限。

这本应建立在学生掌握通史的基础之上。

但初中历史教育的现状决定了众多学生既对初中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不理想,无法形成学习高中历史课程的必要的知识基础;又缺乏必要的学习能力和方法的培养。

采用专题的形式编写教材,这一体例对教学有以下几点不利:

⑴知识系统不完整,同一阶段不同历史现象的联系不紧密;⑵专题之间的跳跃性大,新知识的学习缺少旧知识的铺垫;⑶专题性的历史内容理论性强,难度加大;⑷各模块教材之间历史知识的重复。

所以教学时,一定要注意专题内知识的完整性问题,同时还要考虑本专题知识与其他专题的联系。

在有限的时间里,如何深入浅出地把历史知识向学生讲述清楚,并引导他们通过学习活动有所收获,这对历史教师无疑是一个重大挑战。

教学思路:

历史课程标准:

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2010年四川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历史学科考试大纲(试行)》:

了解英国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工厂制度的出现、瓦特改良蒸汽机和蒸汽时代到来的史实;了解石油能源的使用、电能应用的重大发明和电气时代的到来的史实;了解垄断组织的产生及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的影响,认识两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学习要求:

知道英国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列举珍妮纺纱机、瓦特改良蒸汽机、火车、轮船等工业革命的重大发明;了解工厂制度的出现和影响;认识工业革命逐渐促成以欧美工业国为主导的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概述石油的开发、电的应用等史实,从生产关系、国际关系和世界市场方面评价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重点:

⒈电气时代的到来促进世界联系更加紧密。

⒉世界连接成为一体。

难点:

整体世界到来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积极影响和导致世界动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条件、成就,认识电气时代的到来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巨大影响。

从世界交流的频率、规模、联系方式等方面认识整体世界到来的含义。

总结世界市场形成的历史阶段及各阶段的基本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搜集科学家为科学贡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的故事,在班级进行交流学习。

总结电气时代的科学成果直到今天仍然影响我们的事例,认识科技进步对人类的巨大影响。

比较两次科技革命的不同,了解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历程。

学会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待世界整体化进程。

学习辩证地看待世界整体化进程。

结合“专题小结”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做一梳理。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正确认识整体世界形成对人类文明进步的影响和其中的罪恶活动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形成正确的世界意识,尊重经济文化发展的多样性。

了解西门子、爱迪生等重要历史人物的活动,学习他们为科学不断探求的精神和执著追求的人生态度,树立崇尚科学的精神,坚定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通过整体世界到来后世界经济的互补性增强,认识开放地和独立地进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培养健康的人格。

结合人类对世界的分割从暴力手段逐渐向和平方式过渡,树立和平与发展并重的意识。

树立正确的世界意识,尊重经济文化发展的多样性。

认识开放和独立地进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

【教学流程】

我们今天一起来了解“走向整体的世界”。

看到这个标题,结合前三课的内容,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答:

……

“走向”是一种趋势,这说明世界的整体化趋势越来越强。

投影:

18世纪时,人类的生活方式实质上与古代的埃及人和美索不达米亚人的生活方式相同。

人类仍在用同样的材料建造房屋,用同样的牲畜驮运自己和行李,用同样的帆和桨推动船,用同样的纺织品制作衣服,用同样的蜡烛和火炬照明。

然而今天,金属补充了石块和木头;铁路、汽车和飞机取代了牛、马和驴;……大量合成纤维织物与传统的棉布、毛织品和亚麻织物竞争;电使蜡烛黯然失色,并已成为只要按一下开关,便可做大量功的动力之源。

——斯塔夫里阿诺斯:

《全球通史》

请思考:

材料中“今天”指的是哪一时期?

答:

第二次工业革命。

问:

为什么?

答:

“汽车和飞机”、“合成纤维”、“电”的广泛使用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关。

可见,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我们的生活已经越来越离不开这些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涌现出的发明创造。

假如今天突然停电,你们的生活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答:

……

投影:

1931年10月21日,全美国熄灯哀悼一个人的去世。

那天夜晚,连自由女神高举的火把也熄灭了。

问:

你们知道这是为了纪念谁吗?

答:

爱迪生。

投影:

1931年10月18日,闻名世界的伟大发明家爱迪生与世长辞,他为人们点燃了二十世纪的灯火!

我想,美国人正是通过这种方式,向这位伟大的发明家表达崇高的敬意。

电力的广泛应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显著特点。

接下来,就让我们来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史实。

(板书)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原因

同学们还记得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有哪些?

答:

前提:

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政治保障。

条件:

①海外殖民掠夺——资金、海外市场;②圈地运动——劳动力、国内市场;③手工工场发展——技术。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100的头两段,找一找,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原因有哪些?

两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第二次工业革命

(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

前提

条件

政治前提

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确立

资金

殖民掠夺

技术

手工工场发展

市场

殖民掠夺(海外)

圈地运动(英国内)

答:

……

两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第二次工业革命

(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

前提

条件

政治前提

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确立

欧美主要国家确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资金

殖民掠夺

工业革命促进殖民扩张,资本积累

技术

手工工场发展

科学技术突破创新

市场

殖民掠夺(海外)

圈地运动(英国内)

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投影:

18世纪时,人类的生活方式实质上与古代的埃及人和美索不达米亚人的生活方式相同。

人类仍在用同样的材料建造房屋,用同样的牲畜驮运自己和行李,用同样的帆和桨推动船,用同样的纺织品制作衣服,用同样的蜡烛和火炬照明。

然而今天,金属补充了石块和木头;铁路、汽车和飞机取代了牛、马和驴;……大量合成纤维织物与传统的棉布、毛织品和亚麻织物竞争;电使蜡烛黯然失色,并已成为只要按一下开关,便可做大量功的动力之源。

——斯塔夫里阿诺斯:

《全球通史》

找一找:

材料中哪些科技成果是属于“今天”的(第二次工业革命)?

答:

金属——钢铁工业;汽车、飞机——交通运输业;合成纤维——石油化工业;电。

投影:

请同学们观察这幅图片,并结合课本P.102的《第二次工业革命重要成果表》,从中你能得出哪些结论?

答:

1866年西门子制成发电机,标志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始;美国、德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两个发源地和中心;……

(板书)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原因

二、过程

⒈发源地、中心:

美国和德国

⒉开始标志:

西门子发明发电机(1866年)

⒊成就

投影:

投影:

汽车;飞机;1908年,亨利·福特开办的T型汽车的流水线

问:

你知道汽车、飞机有什么共同点吗?

答:

都使用内燃机为动力;都使用钢作为材料;都使用石油产品作为燃料(石油工业发展);都需要使用轮胎(近代化学工业发展);……

问: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传统产业有没有获得发展呢?

你能举一个例子吗?

答:

有。

比如内燃机的使用,使农业设备机械化;化学工业的发展,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化肥;……

(板书)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原因

二、过程

⒈发源地、中心:

美、德

⒉开始标志:

西门子发明发电机(1866年)

①电的发明应用:

“电力时代”

②钢铁工业:

“钢铁时代”

⒊成就

③新兴产业:

汽车、石油、化工

④传统产业改造:

农业

问:

同学们是否还记得,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生产组织形式发生了什么变化?

答:

出现工厂制。

第二次工业革命也推动了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出现了垄断组织。

两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第二次工业革命

(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

成就

生产组织形式

工厂制度

垄断组织

(板书)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原因

二、过程

三、影响

⒈生产关系(生产组织形式):

垄断组织

投影:

材料一 垄断组织都是以生产集中,个别企业规模越来越大为前提而形成的。

材料二 垄断组织在形成的过程中,自然免不了兼并。

兼并一般都是设备先进、经营有方的企业吃掉和收买效益差的企业,兼并以后又以先进的那一套去改掉落后的部分。

就是自愿的联合与合并,在结成一体统一经营后,也要采取先进的方式经营。

──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

请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垄断组织是如何形成的?

答:

“生产集中,个别企业规模越来越大”,“设备先进、经营有方的企业吃掉和收买效益差的企业”——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

投影:

材料三 发展成为垄断组织后,使企业的规模进一步扩大,这自然会有利于劳动生产率的进一步提高。

同时,资金雄厚的垄断组织能够使科学技术的研究更大规模和更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从而取得新的成果,运用于生产之中,这一切都为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其次,由于工业产品的增长幅度暂时超过了市场需求的增长幅度,结果导致价格、利润的普遍下降以及经济危机的更加频繁、深刻和持久。

各种形式的垄断组织,都是为了调节生产而建立的。

最后,托拉斯和康采恩等高级形式的垄断组织,对于改善企业经营管理,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也更为有利。

──吴于廑等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

请根据材料三分析垄断组织对于社会生产的作用。

答:

有利于劳动生产率的进一步提高;有利于科学技术取得新的成果;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调节生产,克服经济危机;有利于改善企业经营管理,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同学们归纳的很好,这些都属于垄断组织哪一方面的作用?

答:

积极作用。

投影:

恩格斯说:

“如果我们从股份公司进而来看那支配着和垄断着整个工业部门的托拉斯,那么那里不仅私人生产停止了,而且无计划性也停止了。

马克思说:

“垄断是好东西,因为它是经济范畴,……竞争是好东西,因为它也是经济范畴。

但是,不好的是垄断的现实和竞争的现实。

革命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就认为,垄断组织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那么为什么马克思说“不好的是垄断的现实”呢?

为了帮助大家理解,请同学们观察下面这幅漫画。

投影:

答:

垄断资本家干预国家政治、经济生活;垄断的发展,要求从经济上、领土上瓜分世界,促使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对外扩张。

请同学们翻到课本P.102,所以说,垄断组织的形成,标志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

(板书)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原因

二、过程

三、影响

⒈生产关系(生产组织形式):

垄断组织

⒉国际关系:

瓜分世界的狂潮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103的“资料卡片”,结合“列强瓜分非洲图”和“欧洲列强的海外殖民地图”,想一想:

德国外长的讲话反映了什么?

答:

……

德国在19世纪70年代才完成统一,而英国和法国等老殖民国家占领了大量的殖民地。

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德国经济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