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66213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56.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教学设计.docx

《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教学设计.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教学设计.docx

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路

本单元的复习采取的是首先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使知识初步系统化。

第二步是通过知识点的透视掌握本单元的重点和难点和考点。

第三步精选本单元的重点和难点作为典型例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第四步是针对同学常出现的知识误区进行纠正。

第五步是通过巩固训练查漏补缺全面掌握并提高能力。

第六步通过单元知识测试使知识科学化、系统化,让同学对本单元有完整、深刻的认识、灵活掌握,并且能把知识应用到实践和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材分析

“燃料及其利用”是人教版九年级第七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单元共2个课题:

燃烧和灭火;燃料的合理开发和利用,配有大量的实验来解决重点和难点。

本单元从常见的燃烧现象入手,介绍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以及一些安全知识。

利用燃烧反应的实例很多,而生活中利用最多的是燃料的燃烧,所以,在介绍燃烧等知识之后,又介绍了燃料及其用途,以及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等。

并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论联系实践的科学理念。

三、学情分析

本单元在内容的安排上注意从学生的亲身体验出发,选择学生熟悉和生活中常见的知识和现象,并配合图像,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感受;同时,注意通过与探究、调查研究、讨论和实验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由于本单元的内容相对比较简单,通过复习和前面所学的知识相融合加深理解,把所学知识融会贯通使之科学化、系统化。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2、知道化石燃料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对人类生活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了解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认识合理开采和节约使用化石燃料的重要性。

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认识燃料充分燃烧的重要性。

3、了解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认识使用和开发清洁燃料及各种能源的重要性。

过程和方法:

通过学生自己构建知识网络,系统的掌握本单元的知识。

通过对典型题例的分析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通过对本单元的复习,培养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信息加工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常见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增强安全意识;2、以化石燃料的利用为载体,体会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感受化学对改善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3、体会化石燃料的宝贵性和开发新能源的重要性,树立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五、重点:

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认识使用和开发清洁能源及各种能源的重要性。

六、难点:

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七、教学方法:

总结、归纳、练习相结合。

八、教学过程:

【知识网络】

 

课题1燃烧和灭火

【知识点透视】

一、重要知识目标

1.记住燃烧的概念;知道燃烧所需要的三个条件。

2.能根据燃烧的条件推论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3.知道爆炸发生的条件和防范爆炸的必要措施。

4.认识常见的与燃烧、爆炸有关的图标。

  二、命题落点

1.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推断灭火的常用方法,如例2。

2.通过实验探究并结合燃烧的概念分析燃烧发生的条件,形成对化学概念的逐步、深入、全面的认识,如例3。

3.从自我保护的角度,考查大家的安全意识及防范措施,如例1。

4.以说理题的形式,考查同学们的观察、表达与科学知识的应用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如例4。

【典例精析】

例1.对于被困在火区的人员来说,下列做法不恰当的是(  )

A.烟很大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B.有烟雾的地方要蹲下或匍匐前进

C.一旦发现火情,立即打开所有门窗

D.打电话报警、求救

解析:

分析、对比四个选项可知,A、B均可较好的防止烟尘对呼吸道的侵害,D可有效帮助被困在火区的人员脱离险境;唯有C是一种不恰当的做法,这是因为,当打开门窗时会造成空气的对流,从而导致火势的蔓延和扩大。

答案为C。

例2.用水可以熄灭着火的木材,这是因为()

A.水蒸发吸热,降低了木材的着火点B.水的密度比木材大

C.水蒸发吸热,提高了木材的着火点

D.蒸发吸热,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且水蒸气又使可燃物隔绝空气

解析:

水可用来灭火,这是许多人都知道的常识。

但水为什么可以熄灭着火的木材,其道理就不一定人人都明白了。

从燃烧的条件可以推断灭火常用的三种方法,这就是移走可燃物、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离、将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在燃烧着的木材上浇水,水受热后蒸发吸收热量,一方面能使温度降低到木材的着火点以下,另一方面产生的水蒸气又能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从而达到了灭火的目的。

答案:

D。

例3.某实验小组为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进行了下面的两个实验:

 

  

 

(1)按图—1实验(着火点:

白磷40℃,红磷240℃;水温不低于70℃)可观察到:

铜片上白磷发生燃烧,红磷和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

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2)按图—2实验(集气瓶底部铺有少量砂子)可观察到:

镁条可以在二氧化碳气体中剧烈燃烧,集气瓶内部有黑色的碳和白色固体氧化镁生成。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对照实验

(1)、

(2),你对燃烧和灭火有哪些新的认识?

解析:

此题旨在考查大家对燃烧条件和燃烧现象的认识。

从图—1所示的实验可知,红磷虽与空气接触但温度未达到其着火点,故未发生燃烧;水中的白磷虽然温度超过了它的着火点,但由于没有和空气接触,因而也未发生燃烧;只有铜片上的白磷既与空气接触,温度又达到了它的着火点,所以才燃烧起来。

可见,要使可燃物发生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

一是温度要达到着火点,二是要与氧气接触。

点燃

图—2所示实验描述的是镁条在二氧化碳气体中剧烈燃烧的现象。

这一现象和我们初步学习的燃烧概念及灭火常识有一定的冲突,它表明物质燃烧不一定是跟氧气的反应,有些火灾也不能用CO2灭火。

这也同时表明我们对化学的认识是在不断的深化和提高的。

本题第

(2)问的化学方程式是:

2Mg+CO2C+2MgO

例4.有人说“防火是灭火的最好的方法”。

就这句话请你谈一谈你的观点和想法。

解析:

本题属于开放性的说理题,能考查大家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再好的灭火方法和措施也不如不发生火灾为好。

火灾一旦发生,就会造成不必要的和无可挽回的损失。

经常检查火灾隐患,消除火灾发生的条件,我们就能做好防火工作,避免火灾的发生和蔓延。

【常见误区】

1.对于给定的某种状态的可燃物来说,它的着火点一般是个定值,而环境的温度却是随时可以发生变化的;大家不要以为物质的着火点是随意可以改变的,在促进燃烧或进行灭火时,我们只能改变环境的温度,以达到我们所预期的目的。

2.本节所涉及的题目多为选择题,在分析选项时,不能只看选项本身是否准确,重要的是一定要把选项和题干有机地结合起来,如例2和例3,倘若不注意题干的要求,就很容易把不符合要求的选项选出来。

3.学习化学基本概念是具有一定的阶段性的,我们不要把概念看成是一成不变的教条。

要注意题目中的各种信息,学会在分析、运用信息的过程中深化概念、发展概念。

如例4。

4.不能死记硬背,要把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起来。

只有这样,在遇到一些开放性问题时,才能作出圆满的回答。

如例5。

练一练

一、选择

1.纸比煤容易被点燃的原因是( )

A.纸比煤跟空气接触面积大  B.纸比煤着火点高

  C.纸比煤着火点低      D.纸比煤密度小

4.下列几种警示标志,表示禁止存放易燃物的是(  )

6.因油罐汽油泄漏引起大火时,消防人员所考虑的以下灭火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 

A.设法关闭阀门,阻止汽油继续泄漏

B.设法降低汽油的着火点

C.设法降低汽油的温度

D.设法让汽油与空气隔绝

二、填空

1.常用的灭火器有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和二氧化碳灭火器三种,这三种灭火器在使火焰熄灭的原理上,最大的共同点是;在使用时,会产生明显的温度降低的是;使用时在灭火器中有化学反应发生的是;在未被使用时,灭火器内有高压的是。

2.我们通过对燃烧条件的探究,不难得出灭火的原理。

请你判断以下灭火的实例所依据的灭火原理是什么:

灭火实例

灭火原理

a.住宅失火,消防队员用高压水龙头向燃烧的火舌喷水

b.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迅速用锅盖盖灭

3.物质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如下图1)。

请回答有关问题:

图1图2

(1)通过图2所示的对比实验,可以探究出的燃烧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时如果不慎碰倒酒精灯,洒出的少量酒精在桌上着火燃烧,最好的灭火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所依据的灭火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题2  燃料的合理利用和开发

【知识点透视】

一、重要知识目标

1.知道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是人类社会重要的自然资源,记住化石燃料的主要成分,知道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的。

2.认识燃料完全燃烧的重要性,理解使燃料充分燃烧的方法。

3.知道石油是由沸点不同的有机物组成的混合物,了解石油液化气、汽油、煤油等都是石油加工的产品。

4.知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认识通过化学反应获得能量的重要性。

5.了解使用氢气、天然气、石油液化气、酒精、汽油和煤等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懂得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小的燃料。

6.了解我国能源与资源短缺的国情,认识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的重要意义。

7.知道天然气是比较清洁的能源,认识酸雨对环境的危害。

二、命题落点

1.以选择题等的形式考查大家对于三大化石燃料的组成、性质及用途方面的知识,如例1、例4。

2.结合煤、石油等物质的转化,考查同学们对于化学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如例3。

3.从物质综合利用及能源开发的角度,设置具有一定开放性的填空题或说理题,考查大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如例2。

4、以信息题或填空题等形式考查燃料充分燃烧的方法;能根据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判断某些物质及有关反应的重要应用;能根据燃料的主要成分判断其充分燃烧后的产物。

5.以选择、填空等形式来考查常见燃料燃烧时的产物及对环境所可能造成的污染。

6.根据题目所给信息及有关化学反应的规律书写化学方程式。

7.以开放或半开放试题的形式考查有关新能源特别是氢能的性能和制取等方面的知识,如例4。

8.通过实验探究,综合考查大家描述实验现象、探讨实验结论及交流与表达的能力,如例7。

【典例精析】

例1.石油被称为“工业的血液”,下列有关石油的说法正确的是()

A.石油是一种混合物B.石油是一种化合物

C.石油的储藏量是无限的D.石油可直接用作飞机燃料

解析:

石油是化石燃料之一,和煤、天然气一样,也是由古代生物的遗骸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既然这样,它肯定不会是纯净物,当然也就不会是化合物,事实上,石油的成分是较为复杂的,既含有沸点高的有机物,也含有沸点低的有机物,不可能作为燃料直接应用于飞机上;任何化石燃料都是不可再生的,因而其储量也是有限的。

答案:

A。

例2.福州市已经决定开工建设红庙岭垃圾焚烧发电厂,以改善填埋方式处理垃圾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

发电厂建成后既能利用垃圾,也能利用前期填埋垃圾产生的沼气作为焚烧的原料。

⑴你认为这样做的好处是(至少答两点)。

⑵前期填埋的垃圾中易腐败的有机物在一定条件下被细菌分解为沼气,沼气的主要成分是(填名称)。

写出沼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解析:

此题属于结论开放性试题。

试题以社会热点为背景将沼气的产生、主要成分、化学性质以及用途有机结合起来,考查了学生运用课本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焚烧垃圾发电的好处可以从废物利用、提供能源、环境改善、解决垃圾处理问题、节约土地等方面去考虑。

至于沼气的成分及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留给同学们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