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油中石化炼厂与组织结构图.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366001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57.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石油中石化炼厂与组织结构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中石油中石化炼厂与组织结构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中石油中石化炼厂与组织结构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中石油中石化炼厂与组织结构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中石油中石化炼厂与组织结构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石油中石化炼厂与组织结构图.docx

《中石油中石化炼厂与组织结构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石油中石化炼厂与组织结构图.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石油中石化炼厂与组织结构图.docx

中石油中石化炼厂与组织结构图

CompanyDocumentnumber:

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中石油中石化炼厂与组织结构图

中石油下属炼化企业

CNPC(chinanationalpetrolemcorporation)

中石化下属炼化企业

CPCC(chinapetrolemchemicalcorporation)

大庆石化是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的地区分公司。

是以大庆油田原油、轻烃、天然气为主要原料,从事炼油、乙烯、塑料、橡胶、化工延伸加工、液体化工、化肥、化纤生产,并承担工程技术服务、生产技术服务、机械加工制造、矿区服务等职能的特大型石油化工联合企业。

公司始建于1962年,前身是大庆石油化工总厂,1999年10月重组分立为大庆石化公司和大庆石化总厂;2007年6月重新整合为大庆石化公司。

炼油、化肥、化工和腈纶装置分别于1963年、1976年、1986年和1988年建成投产。

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公司逐步形成了以炼化生产为主,工程技术、多种经营、矿区服务并存的“四位一体”业务格局。

现有二级单位34个,员工万人,生产装置137套,固定资产原值285亿元、净值115亿元,2007年销售收入达到395亿元。

年加工原油650万吨,乙烯生产能力60万吨/年,聚乙烯56万吨/年,聚丙烯10万吨/年,丙烯腈8万吨/年,丁辛醇8万吨/年,苯乙烯9万吨/年,聚苯乙烯万吨/年,SAN7万吨/年,万吨/年,顺丁橡胶8万吨/年,腈纶丝万吨/年,合成氨45万吨/年,尿素76万吨/年,复合肥30万吨/年。

可生产48个品种187个牌号的产品。

公司整体通过了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被评为全国质量管理先进企业,产品出厂合格率始终保持100%。

石油、化工、塑料、腈纶等系列产品荣获全国市场同行业“产品质量、服务质量无投诉用户满意品牌”称号。

企业先后荣获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国家“守合同重信用”企业、黑龙江省文明单位标兵等称号,实现了生产与安全、能源与环境、企业与社会、企业与员工的和谐发展。

前进中的大庆石化公司,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履行企业的经济责任、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努力创造良好的经营业绩,最大限度地回报股东、回报社会、回报员工,实现公司价值的最大化。

抚顺石化是我国炼油工业的“摇篮”,是集“油化纤塑洗蜡”为一体的大型石油化工联合企业,有80年的发展历史,在中国石油石化工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数十项科研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向全国各地输送各类人才2万多人,在我国大陆有炼油厂的地方就有抚顺石化人。

建国以来,累计加工原油亿吨,实现利税435亿元。

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第一次南极科学考察、国庆五十年大阅兵都曾使用抚顺石化的产品。

公司现有在籍全民员工22766人,平均年龄岁(在岗员工平均年龄岁)。

集体企业在职职工11293人。

公司下辖11个生产企业、1个消防支队、1个开发公司、1个矿区服务事业部和1个集体企业集团(13家集体企业)。

资产总额209亿元,资产负债率35%;销售收入近500亿元。

公司原油一次和二次加工能力均为1000万吨/年,主要生产装置77套,年可产汽、煤、柴油600万吨以上,蜡70万吨(其中轻蜡30万吨、石蜡60万吨)。

公司化工生产能力184万吨/年。

生产的160多个牌号的石油化工产品畅销全国,并远销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

产品出厂合格率始终保持100%。

石蜡出口占全国35%,被美国等商检认证为免检产品;烷基苯国内市场占有率50%以上,是世界上独具特色的石蜡、烷基苯生产基地。

“十一五”期间,公司将坚持科学发展观,按照集团公司整体发展战略和股份公司提出的“做精做优炼油、做强做特化工”的原则,努力建成炼油大而有特色,化工专又有规模,技术先进、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世界级炼化生产基地,形成“大炼油—大化工—大园区”炼化一体化的新格局,构建“百年企业、世界品牌”,实现抚顺石化又好又快发展。

“十一五”末期,完成“1145”工程,即:

1150万吨/年炼油,100万吨/年乙烯,四大石油化工原料生产基地(蜡100万吨/年、润滑油基础油50万吨/年、表面活性剂原料35万吨/年、合成树脂140万吨/年),销售收入增加500亿元,达到1000亿元,利税合计85亿元。

吉林石化是集炼油、烯烃、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合成氨/合成气于一体的特大型综合性石油化工生产企业,前身是吉林化学工业公司(简称:

吉化),是国家“一五”期间兴建的以“三大化”为标志的全国第一个大型化学工业基地。

目前原油一次加工能力达到750万吨/年。

1954年开工建设,1957年建成投产。

1958年1月1日,经化工部批准,组建为吉林化学工业公司。

1978年开始,由吉林省管理。

1994年,通过企业重组和股份制改造,创立了吉林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吉林化学工业公司做为母公司更名为吉化集团公司。

1998年,吉化集团公司划归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管理。

1999年,经过新一轮的重组改制,重组为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含吉化股份公司)和吉化集团公司。

2006年2月,中国石油全面要约收购吉化股份公司工作全部结束,为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奠定了基础。

50多年来,吉化作为中国化学工业的长子,先后为全国各地输送人才5万多人,累计向国家上缴利税270亿元,取得科研成果700多项,转让技术36项,为中国化学工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目前,吉林石化公司的全体干部员工正以坚定的信念、饱满的热情,认真贯彻落实十六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油集团公司工作会议精神,深刻吸取事故教训,把握“发展、创新、安全、和谐”这个主题,突出“一个集中、三个强化”,即集中精力抓好安全平稳生产,强化生产指挥控制、强化基础工作、强化人员培训,增强企业整体素质,重塑吉化新形象,再创吉化新辉煌!

“十一五”期间,吉林石化公司将按照装置规模化、炼化一体化的要求,坚持“用能不增、用地不增、排污不增”的原则,调整发展思路,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注重内涵发展,追求企业的长治久安,追求企业的永续发展,实现安全发展、节约发展和清洁发展。

坚持做到“四个必须”,做好“四篇文章”:

即做好炼化一体化这篇文章,解决好大化工“吃百家饭”的问题;做好天然气替代这篇文章,解决好原燃料的调整、优化问题;做好整合现有化工装置这篇文章,解决好规模发展的问题;做好清洁发展、节约发展这篇文章,努力创建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企业。

“十一五”期间,重点发展炼油、烯烃、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合成氨/合成气四条主线,到“十一五”末,完成天然气化工、加工俄油改造、现有装置提质、降耗改造等重点发展项目,把吉林石化建设成为核心业务突出、主导产品集约、竞争优势明显、发展能力充足的炼化一体化石油化工生产基地,打造全新的吉林石化。

辽阳石化是境外上市的中石油地区分公司,主营石油、化工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业务,是国家重要的俄罗斯原油加工企业和芳烃生产基地。

辽阳石化地处辽宁省辽阳市宏伟区,占地16平方公里。

距大连332公里,距营口162公里,距沈阳桃仙机场60公里。

拥有炼油、芳烃、烯烃三大产业,年原油加工能力达到近千万吨,芳烃及衍生物年产量超过100万吨,乙烯装置年生产能力20万吨,精己二酸年产量14万吨。

固定资产160亿元。

辽阳石化是1972年毛主席亲笔圈定、经周总理亲自审批的特大型石油化工联合企业,是我国史诗级七十年代引进法国成套技术和装备建设起来的全国四大化纤基地之一。

一期工程1974年开始建设,1983年国家验收,1986年收回全部资本。

二期工程是列入国家“八五”计划纲要的重点项目之一,核心是建设20万吨/年聚酯装置。

1991年2月由国家批注立项,1993年10月正式开工建设,1997年12月通过国家验收后,大大提高了公司芳烃、聚酯、涤纶纤维装置生产能力。

整个装置技术水平达到20世纪90年代世界先进水平。

“十五”期间,公司累计加工原油1700多万吨,实现销售555亿元,实现考核利润亿元,上缴税费36亿元。

完成14万吨/精己二酸装置和45万吨/年对二甲苯装置工程建设,并实现一次开车成功;20万吨/年环氧乙烷-乙二醇等项目建设正在顺利进行,以芳烃为特色的大型石化基地初步显现。

建厂三十多年来,公司累计向社会提供各类石油化工产品4400多万吨,实现利税139亿元,为繁荣和发展国民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

兰州石化是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的地区分公司。

公司的前身——兰炼、兰化均是国家“一五”期间的156项重点工程项目。

自1958年投产以来,实现利税200多亿元,历来以出产品、出技术、出经验、出人才、出效益而着称,分别被誉为新中国炼油工业和石化工业的“摇篮”。

兰州石化公司集炼油、化工和化肥生产为一体,是中国西部地区最大的石化企业。

公司拥有原油一次加工能力1050万吨/年。

并具备相配套的二次加工能力,能生产汽油、柴油、煤油、润滑油、催化剂、合成橡胶等400余种石化产品,是我国生产石化产品品种比较齐全的企业之一。

其石油产品、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催化剂等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良好的声誉。

目前,兰州石化公司是国内三大催化裂化催化剂生产基地之一。

国家的西部大开发战略,给兰州石化公司带来了极大的发展机遇。

中国石油股份公司适时提出了在兰州建设大型炼油化工基地的战略构想,并把兰州石化公司作为西部投资和发展的重点,在“十五”计划以及2015年远景目标中,作为四大炼油和化工生产基地之一进行规划建设。

从“十五”到2015年,兰州石化公司将按照“三步走”的方针,推进公司的整体发展,最终把兰州石化公司建设成为技术先进、竞争力强、效益显着的大型石油化工企业,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的价值提升和国家的经济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独山子石化是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的地区公司,是炼化一体化大型综合企业。

现有600万吨/年炼油厂、22万吨/年乙烯厂、装机15万千瓦和供汽1400吨/小时的热电厂等12个基层单位,员工总数6438人(大专以上比例53%)。

资产总额101亿元,负债率25%。

公司全面通过QHSE(质量、健康、安全、环境)标准认证。

可生产燃料油、基础油、溶剂油、三苯等7大类240多种炼油产品和聚乙烯、聚丙烯、乙二醇、橡胶等14个系列的100多个牌号的化工产品。

“十五”期间,累计加工原油1973万吨,生产乙烯108万吨,实现销售收入518亿元,考核利润39亿元,上缴税费43亿元。

在新疆30家重点企业中列第二位,是全国百强企业之一。

公司先后荣获“国家环境友好企业”、“全国文明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质量效益型企业”、“设备管理国优单位”、“全国青年文明号”、“开发建设新疆奖章”等多项荣誉。

我们正在建设中的1000万吨炼油和100万吨乙烯工程,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也是国内迄今为止最大的炼化一体化工程。

目标是经过几年的努力,公司具备1000万吨炼油、120万吨乙烯生产能力,资产、销售收入分别达到500亿元以上,利税100亿元以上,把独山子建成世界一流的石化工基地。

乌鲁木齐石化于1975年建厂,目前已发展成为一个集炼油、化肥、化纤于一体的现代化石油化工联合生产企业。

1999年6月,乌石化作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首批改制试点企业之一,重组成立了乌鲁木齐石化公司。

公司下设炼油厂、化肥厂、化纤厂、热电厂、净化水厂、原料处、经销公司、科研所、新峰公司等10个二级单位,公司机关有13个处室。

炼油厂共有13套主要生产装置,原油一次加工能力为550万吨/年。

化肥厂为全国最大的氮肥生产基地之一,有4套主要生产装置及相配套的公用工程系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