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知识梳理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659343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知识梳理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知识梳理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知识梳理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知识梳理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知识梳理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知识梳理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docx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知识梳理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知识梳理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知识梳理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docx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知识梳理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

【课程标准】

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一.“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1.武装起义

名称

背景

目的

时间

领导

经过

结果

意义

教训

南昌起义

大革命失败,中共认识到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

为了挽救中国革命

1927年8月1日

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

南昌起义,南下广东,损失严重,分为两部,朱、陈入湖南,另外一部进入海陆丰与当地农民军会合

起义成功南下失败

打响了武装反抗中国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敌我力量悬殊,城市中心论不符合中国革命实际,是一种“左”倾思想。

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秋收起义

1927年秋收时节

毛泽东

湘赣起义,攻打长沙损失严重,退到文家市决定进军井冈山,三湾改编,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权

失败进军井冈山

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开辟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正确革命道路

2.八七会议

召开:

1927年8月7日汉口

内容:

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

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

决定秋收时发动武装起义。

意义:

给正处于思想紊乱、组织涣散中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3、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

1)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3.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必要性:

农民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他们是中国无产阶级最广大、工最可靠的同盟军,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

内容:

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

意义:

广大农民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土地,生活上有了保障,革命积极性大大提高

⑵武装斗争:

从1930年10月起,毛泽东、朱德领导红军粉碎了敌人对各革命根据地的三次“围剿”,巩固和发展了革命根据地

⑶根据地建设:

毛泽东还领导根据地的军民进行经济建设,努力发展生产,粉碎了国民政府的经济封锁,巩固了红色政权;政权建设:

1931年冬,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大会宣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制订了宪法大纲,定都瑞金,毛泽东当选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朱德当选为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

(4)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形成和实践

A思想内涵: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把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三者结合起来

武装斗争----主要形式----军事保证

土地革命----基本内容----核心根本

根据地建设---战略基地----经济保证

B成功实践:

井冈山根据地巩固扩大;1930年,全国建立十几个根据地,革命武装十万人;

粉碎了敌人三次“围剿”;中华苏维埃临时政府成立。

C意义:

①它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

②使根据地不断巩固扩大。

二.红军的长征(1934-1936年)

1、原因:

根本原因-----博古、李德等人的“左”倾错误

直接原因------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2、经过

(1)长征的开始:

1934年10月江西瑞金

(2)遵义会议(1935年1月)

背景:

1934年10月中央机关和红军八万多人长征开始后,红军损失过半处于危险中。

时间:

1935年1月地点:

遵义

内容:

①纠正博古等人的“左”倾军事路线错误,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

②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③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意义:

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

的正确领导,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

成熟。

(3)长征的胜利:

吴起镇会师1935年10月;会宁大会师1936年10月

3、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

(1)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2)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

铸就长征精神,成为巨大动力。

(▲长征精神:

坚定信念;集体主义;革命乐观主义;革命英雄主义)

(3)革命新局面开始。

【知识拓展补充】

1.关于“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解

“工农武装割据”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中共在领导武装起义,创建人民军队的基础上,在广大农村进行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并以此来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一种斗争形式,也是中国式革命道路必经的重要手段。

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

一是“工农武装割据”的实践,一是“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在斗争实践中,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情况相结合,创立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中国革命要走“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是由中国特殊的国情决定的。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无产阶级力量不够强大;同时,中外反动势力特别强大,并多集中在城市,力量相对集中,农村是其统治薄弱的地方,易于突破。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把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相结合,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是“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主要内容。

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红色政权存在的重要条件,是土地革命的保障;土地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武装斗争是民主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根据地建设是中国革命赖以发展的物质基础。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

2.有人说工农红军长征在当时是必要的,是为了宣传革命思想和北上抗日而进行的必要战略转移。

这种说法你如何理解?

具有片面性。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取得了胜利,传播了革命思想,撒下了革命的火种,促进了北上抗日;但是红军长征是由于王明的“左”倾错误导致中国工农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中国工农红军被迫进行的战略转移。

3.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解决党内分歧的一次会议,是我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彻底清算了党内“左”倾错误。

这种说法正确吗?

不完全正确。

遵义会议仅仅纠正了当时党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但并没有从思想上彻底清算“左”倾错误。

党内“左”倾错误的彻底清算应该是在延安整风运动中。

4.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的理解

(1)遵义会议由于受形势的制约,它只是从军事上和组织上纠正了“左”倾错误,而没有从思想上彻底清除党内的“左”倾思想,思想上的纠正是1942年的延安整风。

(2)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理解:

党的领导从根本上说是对思想路线的领导,遵义会议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就是从思想上路线上确立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当时的中心任务是军事斗争,中央把军事指挥权交给毛泽东,就在事实上确立了他在全党的领导地位。

(3)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遵义会议上,中国共产党在与共产国际联系中断的情况下,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结合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解决了自己的路线;采取民主集中制原则,独立解决了党中央领导机关改组问题。

改变了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指示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做法,实际上确立起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中国革命全局上的领导地位。

遵义会议表明中国共产党已是一个政治上成熟的政党,完全可以独立地承担起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

5.如何理解井冈山精神和长征精神?

(1)井冈山精神:

胸怀理想、坚定信念是灵魂;实事求是、敢闯新路是核心;艰苦奋斗、勇于胜利是基石;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是根本。

(2)长征精神:

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

其主题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6.中共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遭遇的两次严重挫折

(1)两次挫折:

1927年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大革命的失败;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2)挫折原因:

大革命失败的原因:

客观上是帝国主义与封建势力的联合力量超过了革命的力量,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主观上是中共处于幼年时期,缺乏理论修养和实践经验,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党中央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

由于“左”倾错误在党中央取得统治地位,毛泽东被剥夺了领导权,第五次反围剿指挥失误,被迫进行长征。

(3)挽救措施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迅速召开“八七”会议,纠正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最后走出一条正确的工农武装割据之路。

长征途中,1935年初,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会议,从军事上、组织上纠正“左”的错误,在军事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使革命形势转危为安。

7.简述中国共产党对革命道路的探索历程。

(1)探索时期:

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大革命失败

①中共“一大”宣告党的成立,提出开展工人运动及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

②1924年,国共两党合作,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发展。

(2)成熟时期:

从国共十年对峙至抗日战争时期

①从大革命失败中认识到掌握革命领导权和坚持武装斗争的重要性。

八一南昌起义开始创建人民军队,掌握了革命武装。

②从理论和实践上探索出了一条夺取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

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立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探索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的中国式革命道路。

③从依赖共产国际到独立自主地处理党内问题。

遵义会议上,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地解决了党内的组织、路线问题,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④依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正确处理国共两党关系,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全民族抗战,打败了日本侵略者。

8.中国共产党不断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原因有哪些?

(1)中国共产党依据国情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明确了中国革命的道路。

(2)中国共产党经过长期革命斗争实践,总结了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认识到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正确性。

(3)中国共产党排除了共产国际“左”倾错误的干扰,独立自主地解决了党内存在的问题。

(4)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批领导人日益成熟,形成了以毛泽东为首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

9.中国共产党从幼稚逐步走向成熟的表现

(1)中共二大把党的奋斗目标确定为最高纲领,从国情出发确定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最低纲领)。

明确了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战略,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2)中共三大确定了统一战线方针,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3)国民革命运动失败后,中共独立领导了工农武装起义,创建了人民军队(工农红军),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

(4)从中国的国情出发。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将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5)遵义会议纠正了王明的“左”倾错误,开始形成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说明党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10.国共政权十年对峙时期的四个转移

⑴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形成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⑵最高决策从错误到正确。

(右倾机会主义→八七会议的正确决策→“左”倾冒险主义错误→遵义会议的正确决策→逐渐走向国共合作,共同抗日)。

⑶革命中心区域的转移从南方转移到北方(瑞金→长征→陕北)。

⑷中国时局由国共两党内战转移到共同抗日(1927-1936年内战→1937年国共合作抗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