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设计与命题技术研究.docx
《作业设计与命题技术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作业设计与命题技术研究.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作业设计与命题技术研究
作业设计与命题技术研究话题一语文作业批改与考试结果分析中应注意的问
问题1正确对待分数
现代汉语词典对分数的解释为:
评定成绩或胜负时所记的分的数字。
显然,分数就是用直观明确的数字来表明考试结果,使学生清楚地知道自己处于什么水平,家长、教师清楚地知道孩子、学生在某一阶段的学习情况。
分数会促进同学与同学之间的竞争,成为学习的动
力或压力,成为学生扬其所长或避其所短的主要参考系
样。
案例解析】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由来已久的分数评价,已成为教育评价的一种习惯模式。
当论证一个学生的优劣时,人们最先想到的是考多少分,排多少名,大家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结果,错误地将分数这个评价的手段异化成目的,将分数作为唯一标准来判断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
由于学生和家长都愿意片面夸大考试分数的作用,让很大一部分教师,也有意或无意地加入分数为上
这一行列。
这样的对学习分数的态度以及由此引起的某些行为,不仅不会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和学习能力的发展,而且会由于存在不科学的因素而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阻碍学生的发展。
上述案例中,王老师行为的背后,是分数的束缚,是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
现实生活中,像王老师这样的教师应该不在少数,我们在看到一线教师无奈的同时,深切地感受到只关注分数给素质教育带来的严重后果。
【对策建议】
1.要认识到过于看重分数带来的严重后果
首先,过于看重分数,会令学生惧怕考试。
家长和教师的期望过高与单一,无论对学习成绩好还是差的学生,都会造成精神负担,诱发其心理障碍。
有的孩子平时学习成绩很好,但一临近考试就紧张,担心考不好。
越害怕越容易出错,也就越考不好。
其次,过于看重分数,会损伤学生的自尊心。
绝大
多数学生,包括学习成绩不佳的学生的内心深处,都有积极向上的愿望。
即使一些平时成绩相当不错的学生,也不能保证每次都考高分;即使是平常学得很好的科
目,如果发挥不佳或者因为其他因素,也可能会考得
塌糊涂。
如果教师过分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会使一些学生感到委屈,自尊心受到伤害。
长此以往,会使他们自暴自弃,导致厌学。
第三,过于看重分数,容易造成学生与教师的对立。
班级学生成绩好,自己脸上有光,相反,觉得丢了自己的面子。
每个学生的情况不一样,不能以一个尺度来衡
量。
而且,在这样的理念下,教师往往会以成绩差的学
比较的结果,一方面导致学生失去自信,进而失去学习兴趣和热情;另一方面,自己的心态如果不平衡,态度就会变得粗暴,教育方法就会不当,容易造成与学生之间的感情对立。
2.分数只是一种有效的评价手段,考试内容要有针
对性
考试是对学习的一种检测,通过考试可以知道学生
的学习情况以及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了解学生(或学生自己了解)在一个或长或短的时间段内的学习情况。
当然,像中考、高考这样的考试,不光是对学生较长时间段内学习情况的检测,同时还具有甄别优秀学生
的功能。
有考试自然就应该有一个分数,教师或家长根
原因,这样有利于学生真正认识自己,了解自己,调整自己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时间等。
而教师根据学生丢分的情况,对普遍性的问题进行补救,无疑将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
显然,这个分数评价是非常有效的,它能看出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一个平时学习不认真,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学生,很难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为此,考试的试题内容在布局和安排上应该对某学习段内的知识点、重点问题都有比较突出和较强的针对性,这对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系统地掌握已学的知识以及形成好的思维习惯都有很大帮助。
3.要让分数对学生产生激励、鞭策和期待的心理效
分数给学生带来的压力,很大程度上是我们有的学
生家长忽略了分数评价的功能导致的。
看到孩子考了好
起来,弄得孩子洋洋得意,骄傲自满。
当孩子考得不好时,就严厉批评,大动肝火,弄得孩子不知所措,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和自信心。
而我们有的教师呢?
也总是
让分数遮住自己的眼睛。
如果我们能帮助学生卸去过重的分数包袱,让学生接受自己的分数,并从自己每次获得的分数中去看到自己的进步,看到自己需要努力的方向,直到有一天,他自己对自己的分数不满意时,相信他一定会努力超越自我的。
果真这样,学生考试分数高低又有何担忧呢?
每一次检测过后,教师或家长要根据学生的分数高低,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分析得失原因。
同时,教师还要根据学生丢分的情况,对普遍性的问题进行补救,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要让分数对学生产生激励、鞭策和期待的心理效应。
4.倡导分数评价和无分数评价相结合
分数评价虽然容易量化,从表面看来比较公正,但
在以分数至上的评价标准下,学生总是按照成绩被分成学习能力的高低来衡量学生的好坏,忽视学生在学习中进步的评价,其结果是无情地抹杀了学生为进步而付出的努力,使多数学生永远笼罩在失败的阴霾里,对学习缺乏兴趣,对生活缺少自信,这显然是不公平、不合理的。
一个学生的学习成绩如何,不能仅仅看考试分数,因为学生收获的绝不仅仅是成绩通知单上的分数,更重要的是求知欲望的满足所带来心灵的欢愉,成长和发展所带来的独立、自信、快乐和幸福。
无分数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在看到学生不足时,更多地看到学生的进步和付出,这样,会使学生对未来的学习充满信心,并从过重的分数压力下解放出来,有足够的时间去参加各种活动,从中学做人、学做事、学习与人共处,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同时,分数让人们看到的往往是一个冷冰冰的数字,对所有的学生都只关注成绩和名次,不去考虑他所处的环境、受教育的基础以及其他方面的发展,不去关注成绩背后的努力以及不同学生对人生的追求。
事实上,对
个学生来讲,也许“100分”是成就的标志,而对另
个学生来说,“60分”就是了不起的成就。
更何况,你能说“100分”获得者的其他方面都比“60分”获得者强吗?
为此,我们在关注学生考试分数的同时,如果能针对学生的差异,把学生的日常表现、整体发展水平纳入评价视野,建立起一种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从以分为本转变为以人为本,从关注分数转变为关注人,充分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自信心,相信一定能还学生一段充满阳光的学习时光,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
问题2做好综合素质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理念之一是“全面提高学
面性。
即语文素养不仅仅是语文知识与技能,而且还是
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
累、思想情感、思想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和学习
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因此,这里的“全面提高”表明了应在深度和广度上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深度上体现的就是“扎实”二字;广度上讲的就是“全面性”。
为此,对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语文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
案例解析】
新课程要求语文作业及考试能引导学生关注生活,逐渐形成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因此,教师应该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语文作业的设计和试题的命制,让作业成为实施素质教育、进行课程改革的重要载体。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提高语文素养;帮助学生把知
独立人格。
案例中的试题必将产生这样的导向作用:
它要求学
生从只是获得书本知识和间接经验,到同时重视通过实
践活动,亲身体验来获得直接经验并解决问题;从单纯
地关注学生对学科知识体系的掌握程度,学生模仿和再现书本知识的能力,到同时重视培养学生对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判断、反思和运用能力;从仅仅追求教学
的“知识目标”,转向重视含知识在内的学生各种素质
培养今天的学生适应明天社会的需要为落脚点。
让考试这根“指挥棒”服务于课程标准的实施,让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在试卷上得以展示!
【对策建议】
教师应该怎样通过作业与考试命题的设计,达到对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的评价呢?
(一)拓展综合性作业或试题的设计路径
语文是一门交际性的基础工具学科。
语文学习与学生的校园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
作业和考试是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创造性延伸。
因此,教师要拓宽作业与试题设计的路径。
1.紧扣教科书内容设计作业或试题
1)根据课文内容设计拓展作业。
如低段的学生喜
欢寓言、童话,在教学此类课文时,在学生对寓言、童话有了自己的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到审美情趣后,可让学生回顾已经学习的内容,应用教学中或从他人身上所学到的知识,设想人物的不同做法,设想不同的故事结尾,或提出改进方案。
例如:
在教学《坐井观天》这个寓言故事时,由于低段的学生对小动物有特殊的亲近感,于是,有教师抓住了这个契机,请学生想象一下,青蛙跳出了井口之后,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呢?
让他们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来完成这个作业。
结果,有的学生用绘画的形式,画出了青蛙看到的美好世界;有的学生写下了小日记,把故
事重新续编;有的学生自由组合,表演了课本剧……在
诵和记忆。
2)在课文空白处设计练习。
有的课文在思维上具
样的情节,设计拓展性的作业,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加深其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感悟。
如在学习《窗前的气球》这篇课文后,设计这样一道题:
想象如果你是科利亚的同学,你还会想出什么办法去探望他?
在你的身上,是否也发生过类似很感人的事,和老师、同学说一说吧!
2.联系生活内容设计作业或试题
语文开放性的学习打破了传统封闭型的学习模式,使学生加强与外界的联系,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扩大了其知识面,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因此,作业设计还应注意实践性,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直接的经验,得第一手资料,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实现认识的第二次飞跃,把获得的知识和经验用于实践,在实践中运用知识,“盘活”知识,通过实践使之再学习,再探索,再提高。
从课内走向课外,从校园走向校外。
如在教《赵州桥》时,有这样的一道课后练习:
我们的家乡也有古建筑,我们要去了解它的历史,并用自己的话向别人介绍。
总之,在作业和试题的设计与运用中,我们应充分
利用生活中丰富的教育资源,努力建立和谐的师生关
发展为本,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应用语文知识形成综合能力,提高语文素养,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联系其他学科设计作业和试题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融、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
实践
证明,采取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多方面调动学生的多感官参与,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根据不同的内容,将作业融于游戏、制作、观察、调查、
体,让听、说、读、写与演、唱、画、做等多种形式相结合,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把语文技能的培养与活动相贯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就会愿学、乐学,学生的个性能得到充分发展。
如我们在学习了《只有一个地
球》这篇课文后,布置了一项关于环保的综合性作业让学生设计一条保护地球的广告语。
当时学生兴致勃勃,
积极地参与讨论,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没多久广告语就写好了,如“让天更蓝,树更绿,水更清”,“地球
是我们唯一的家”,“保护地球就是保护我们美好的家园”等广告语。
二)丰富作业的形式
语文作业或试题无论形式怎样,最终都要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实际出发,目的都是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真正让学生每天心中都有语文,时时处处,实实在在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并能学好语文。
1.探究式作业设计
苏霍姆林斯基说:
“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
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研究者,而在儿童
学的各个环节都要鼓励学生主动探究,挖掘学生的创造
个地球》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保护人类家园的重要性。
有同学提出经科学家研究表明:
彗星和小行星在不断地
撞击地球,有人还以此鼓吹“世界末日论”,地球真的有覆灭的危险吗?
一石激起千层浪。
学生研究讨论的兴趣相当浓厚。
于是,教师设计了一项作业,要求学生以
地球会覆灭吗”为题开展一次讨论会。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学生的课余都是在大量地阅读与激烈地争论中度过的。
通过辩论,大家达成了共识。
在这样的语文学习过程中,教师充分相信学生,为学生的探究指明方向,提供研究的时间和空间,把学生的眼光引向无边无际的知识的海洋,启迪了思维,激发了想象,这不正是学习的真谛所在吗?
2.操作式作业
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是普遍存在的。
每一个人都有与他人不同的个性特点。
因此,在语文学习中,教师要采
用不同方法,设计全体学生乐意参与的作业形式。
这就识的掌握寓于生动的情境表演与动手操作之中。
在教学《荷花》时,一个教师要求学生用舞蹈造型来表现这段文字。
语文品赏课上,学生踊跃登台表演,或含羞埋头闭目,或舒臂展颜……荷花的各种姿态被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正是学生对课文的再想象与再创造。
像《曹冲称象》、《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等文章,课后
可让学生做简易实验来帮助学习。
这样,改变了传统的
作业模式,为语文作业注入了新的内容和形式,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考试题型逐步多样化
传统的题型大多直接作答,答案直截了当、机械重复,思维能力训练程度小,变通能力训练少。
而我们培
养的人才是要走向并生存于未来社会的,因此,要学为所用。
在考的内容和书上的简单练习都是学过的基础知识时,我们可以运用多种形式,把各种基础知识综合在
起,让学生认真思考才能作答。
例如:
同样查解词可用词造句形式,可用改病句形式,可用搭配词语的连线形式,可用联系上下文解词的形式,可用填近义词或反
义词的形式,促使教师教给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学会
题多解,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评价的目的是全面考查
促进学生的发展。
”基于这种评价理念的认识,我们在
积极倡导考试方式多样化的同时,应加强命题改革,研
究规范的符合课程理念的命题方式,让笔试真正发挥其正常的评价功能,成为真正能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评价形式,为学生的发展奠基!
话题二语文作业与试题的典型案例评析问题1日常作业案例
作业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反馈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
它既能使学生巩固已学知识,又能发展学生能力,还是教师和家长评价学生语文学习的一种依据。
科学的作业设计不仅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更能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实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的要求。
案例解析】
在上述案例中,学生白纸黑字的习作变成了图文并
持久地保持,作文水平也在听取他人意见、鉴赏别人习作中得到稳步提升。
不得不说,这种创新的习作形式是值得借鉴和推广的。
对策建议】
新课程确定了语文学习的五大领域:
识字与写字、
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领域不同、具体
就不尽相同。
在此,我们分别针对语文学习的五大领域进行作业设计的探讨。
1.识字与写字作业设计
关于识字与写字的作业设计看似简单,其实不然,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
”如下示例:
在字词王国里“游玩”。
以上是六年级期末字词复习题,但对我们平日字词作业的设计也具有很强的启发性。
它具有以下特点:
1)凸显针对性。
无论是对易错字词“妥帖
慨”的巩固,还是对多音字“似”、“处”的检查,都是根据学生的薄弱环节而设计,凸显了针对性。
2)富有趣味性。
将枯燥的字词复习作业设计成
玩活动”,既有“边走边看”根据拼音写字词,又有
还有拿着生字卡片根据要求“坐车”,整个做题过程就是一个有趣的游玩过程。
3)具有灵活性。
题目设计新鲜,能调动学生完成
作业的积极性。
对于低年级的字词作业,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遵循规律,巧识记字形,同时要通过科学的、饶有趣味的作业设计,凸显字词音、形、义三结合的特点。
2.阅读作业设计
近年来,语文阅读题的题型不断翻新,形式层出不穷。
内容既有课内语段,也有课外语段。
题型以主观性试题为主,其中也包括开放性试题。
但语文阅读题的题型设计并非无章可循,它是有据可依的。
此阅读题着眼于能力检测,包括结合上下文理解、感知理解、阅读转换、语言表达等能力。
阅读题的设计首先要凸显新课程的价值取向:
由“知识中心”教育向
能力中心”转变。
也许会有教师问:
每个年段应重点培养学生什么阅读能力?
其实《语文课程标准》的“阶段目标”中都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论述:
五、六年级的学生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
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等等。
阅读题设计要以《语文课程标准》为规范,突出年段训练重点,同时将理解语言、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进行有效的整合。
3.习作设计
习作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学生现实生活中真实的表达需要,为了能够进行有意义的人际交流,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作文设计要关注学生在各年龄阶段的主导活动和心理特点,体现人文性,同时兼顾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以上是小学高年级的一份习作练习设计。
对照《语
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考查学生能否做到记实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习作设计应体现以下一些原则。
1)关照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
作文的设计
应从整体出发,把设计的每一篇习作放到单元、学期、
年段乃至写作的总体要求上来考虑,体现出习作教学科学的序列性和阶段性。
其设计思路是:
紧扣教学单元,体现一册书、一个学年或一个学段的要求,关联《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找准位置,分解合理,落实到具体课文教学中。
2)注重开放性和趣味性。
作文设计要体现开放性,
打开写作主体封闭式的“思维黑箱”。
同时,作业形式要丰富有趣,如剪贴画习作、活动式习作、情境式习作、日记式习作、推理式习作、话题式习作、读写结合的习作、网络式习作……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开辟广阔的空间。
4.口语交际作业设计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口语交际的总目标是如下表
述的:
“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
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
作业设计中体现呢?
以上是中年级学生的口语交际作业。
作业设计的情境不仅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而且在交际情境中融进了爸爸和“我”的言语冲突,使得学生具有更强的表达意
愿。
同时通过爸爸的以理服人和“我”的思想转化,让学生在完成人物对话中锻炼了应变能力。
设计口语交际作业,不仅要根据《语文课程标准》
设适合情境,使学生入情入境,有话可说,有话可写。
方向去思考。
二是制造平等冲突,为学生制造对等的辨析空间。
即每个话题都可以从两个方面找到理由,每次冲突,都可以说出合理与不合理的方面,这样才能充分激发学生思考与表达的欲望。
5.综合性学习作业设计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
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而综合性学习作业,正是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指针。
述案例为六年级语文上册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
的大门——诗海拾贝》的一项作业。
设计者选取一个学习角度,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取一个角度开展学习活动。
尽管选取的“研究点”小,
操作性的作业,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开展同伴互助学习,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问题2小学语文毕业考试试题案例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还不相适应,突出反映在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评价的改进与激励的功能;注重学习成绩,忽视学生全面发展和个体差异;关注结果而忽视过程,评价方法单一等。
因此,应以考试命题引领广大教师了解评价与考试制度的改革方向和要求,转变传统的考试评价观念,确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切实改进课堂教学方式,全面提高
案例解析】
上面是泸州市江阳区某年小学毕业考试语文(书面)
试题。
此套试卷不仅在表现形式上大胆创新——让学生
晰地折射出新课程积极倡导的科学教育发展观,蕴涵着以人为本,全面推进教育创新的诉求。
首先,凸显新课程价值取向:
由“知识中心”教育向“能力中心”转变。
整个卷面,纯知识性、死记硬背型的题目较少,强化运用,注重能力的检测。
其次,关注人的主体性之灵魂——创造力的培育。
本试卷在这方面主要体现在探究精神的激励和作文创新的表现上。
第三,凸现完美生命的最高层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生成。
整个试卷体现出浓厚的意味,无论考试的乐趣,对自然的审美愉悦,健康心理的调适、引导,还是对人(残疾人)的尊重、关爱,对人的细腻心思的体验等,都体现出命题者的理念与呈现意图。
对策建议】
命题制卷是一门集理论性、实践性为一体的艺术。
教师应本着“符合当地教育、教学具体实际情况为主,则,扎实开展富有当地特色的命题制卷研究,不断提高命题制卷的能力。
1.改革命题内容,让书面文考切实体现素质教育要
多少年来,书面文考一直有两大局限:
一是学科本位,二是知识本位。
我们要做的尝试就是改变这两个弊端,超越这两个局限,增大学科学习能力(包括方法)检测的含量,渗透学科学习所积淀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检测,使命题内容体现积累性、综合性、实践性和开
放性。
与方法等方面来命题。
2)综合性。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
成和发展。
语文素养是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具有较强的综合性。
因此,语文考试的命题应减少单个知识点的试题,努力加强整合,在有限的试题中考查学生全面的语文素养,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3)实践性。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教师要在教与
学的实践活动中引领学生走进生活,参加生活实践,注
重亲身经历。
教师在命制检测题时应将“引领学生贴近生活、参与生活”的理念贯彻到检测题目之中。
4)开放性。
开放性的检测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开
放思维和创新能力,张扬学生的个性,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愉悦的解题中完成考试。
2.创新检测题目呈现方式,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