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龙湾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650653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3.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龙湾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龙湾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龙湾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龙湾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龙湾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龙湾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

《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龙湾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龙湾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龙湾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

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龙湾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龙湾中学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年级语文试卷

答卷时间:

120分钟满分:

15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36分,每小题3分)

1.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炽热(chì)社稷(jì)龟裂(jūn)卓有成效(zhuō)

B.湖泊(pō)顷刻(qǐng)抹杀(mǒ)荒烟蔓草(màn)

C.芜杂(wú)胚芽(pī)赊账(shē)心急如焚(fén)

D.磐石(pán)绯闻(fēi)撒气(sā)毋庸置疑(wù)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大剧院五彩霓虹灯闪烁,倒映在一池碧水之中,营造出一种静谧详和的氛围。

B.留芳百世的名篇,来自于生命的力量。

它们或豪放,或婉约;或绚丽,或平淡;或典雅,或通俗,充分展示出中国古典文学的独特魅力。

C.丽江是一幅藏之深山、意蕴深厚的古画,是一首文采斐然、婉约感人的古词,是一坛醇香浓郁、闻之欲醉的古酒,是一首穿越历史、余音绕梁的古曲。

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古往今来,仁人志士们经世济民的卓越思想和心忧天下的高尚情怀代代传承,谛造出人类灿烂的政治文明。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听了编纂《这才是中国最好的语文书》的叶开的讲话后,与会代表先是报以热烈的掌声,继而暗暗佩服他的勇气与才情。

B.中国传统文化的缺点是与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这是某种类似基因的欠缺,是我们的祖先未曾经过也未曾见过的东西。

C.她与女儿的关系本来还算密切,但近来发现女儿与她的交谈越来越少,每到周末女儿才例行公事般给她打一个不冷不热的电话。

D.现在很多商品广告吹得比什么都响,但商品本身却不过如此,多少有“挂羊头,卖狗肉”之嫌。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只有当促进艺术电影繁荣成为社会共识,从源头的创作方到受众方的各环节都得到强有力的支持,艺术电影才能真正实现飞跃。

B.姜糖是土家族历史悠久的传统食品,具有驱寒、呕吐、鼻塞、发汗之功效,口感香脆酥甜。

C.作为一个全新的、相对成熟的行业,不仅电子商务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也冲击了历史悠久的传统商业模式。

D.最近相关部门对两个小区新装修的住房进行空气质量检测,结果有一半住房甲醛超标,而引发甲醛超标最主要的原因是居民不合适的装修造成的。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在我国古代,人们盛物用的器皿除陶器等之外,还有一种容器,是葫芦。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①最早的记载见于《诗经》,如《公刘》篇中“酌之用匏”的“匏”就是指葫芦

②用葫芦作容器是先民们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结果

③葫芦是一种葫芦科爬藤植物的果实

④葫芦成熟后,掏空里面的籽瓤,即可当容器使用

⑤它大多呈哑铃状,上面小下面大

⑥我国劳动人民使用葫芦盛物的历史非常悠久

A.⑥②③⑤④①    B.⑥①④②③⑤C.⑤③④①⑥②    D.③⑤④⑥①②

6.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抹去,只是在万分必要时才给予答复。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B.我们将来也不满足,除非正义和公正犹如江河之波涛,汹涌澎湃,滚滚而来。

(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

C.荔枝的肉大多数白色半透明,所以说它“莹白如冰雪”。

(贾祖璋《南州六月荔枝丹》)

D.到了十一月,一个冷酷无情、肉眼看不见、医生管他叫做“肺炎”的不速之客,在艺术区里蹑手蹑脚,用他的冰冷的手指这儿碰碰那儿摸摸。

(欧·亨利《最后的常春藤叶》)

7.下列交际用语,正确、得体的一项是() 

A.(某校长在介绍来校讲学的刘教授时说)“刘教授是我校的校友,去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这既是他本人的荣耀,也是敝校的荣耀。

”             

B.(某记者对接受采访的一著名作家之子说)大家知道家父是一位著名的作家,作品广为流传,在文坛小有名气。

C.(志愿者在“保护文化遗”的宣传活动中对年长者说)您是我们的长辈,请您为我们做好榜样,保护好祖国的文化遗产。

D.(某杂志社在征文通知中写道)凡参加此次征文活动者,我社新出版的诗集《摇篮》就任你挑上一本了。

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B.欧阳子方夜读书

C.客逾庖而宴D.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9.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A.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B.大王来何操

C.君何以知燕王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0.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庭中始为墙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庭院中先是扎上篱笆,不久又砌成了墙,再次发生变化了。

B.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它所以摧败花草使树木凋零,竟然因为有这一种肃杀之气的余烈。

C.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孝悌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

D.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然而祖母刘从幼年开始就一直多病,常常躺在床上。

11.下列各项对《氓》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A.《氓》描写一个被遗弃的妇女的不幸遭遇和她对负心人的强烈怨恨,反映了夫权桎梏下妇女的悲惨命运。

诗中女主人是个敢爱敢恨、果断坚强的妇女。

B.《氓》第三章写女主人公对惑于爱情而不能自持的悔恨,运用了《诗经》六义中“赋”的手法,自然、贴切而又形象地表达了女主人公对少女的告诫。

C.《氓》的男主人公是一个卑鄙、无信的伪君子形象,他趁着卖布的机会,诱骗对她一见钟情的女主人公与之约定婚期,后又无情地把她抛弃。

D.《氓》这首诗综合运用叙述、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蕴含着强烈的感情,是带有自叙传性质的抒情长诗,也是我国浪漫主义抒情诗歌的源头。

12.著名作家严文井对寓言有如下形象的表述,请你将严文井的话用简明直白的语言表达出来,不超过30个字。

(3分)

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得多

的东西;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朝你走来时,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它转身要

走的时候,却突然变成了一个哲理,严肃认真;寓言是一座奇妙的桥梁,走过它,你的行

囊里就装满了很多好东西,你也长大了,变得美丽了。

二、现代文阅读(共20分)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3-17题。

蓑衣

干亚群

小时候我家墙上挂着一件蓑衣,棕褐色,没有袖口,也没有衣袋,上面是坎肩,中间是一排棕榈丝带。

别看外面毛刺刺的,但里面非常平整。

这件衰衣是爷爷跟父亲分家时的一件家什,到父亲手里已经有些年月了。

那时没有雨披,伞倒是有,黑布伞,苏褐色的油纸伞,没谁会撑着伞干活。

撑伞到田头的只有“干部”,他们是吃“国家饭”的,一只手用来撑伞,另一只手用来指指点点,一指,一点,然后用那白净的手领取工资。

农民不行,心眼可以闲,手脚不能闲,闲了那是败业。

一件蓑衣能帮助农民免去败业的可能。

再者,雨点一到伞,伞上的声音夸张的大,淅沥淅沥可以转换成滴滴答答。

雨雪落到蓑衣上,雨迅速钻到蓑衣里,而雪搁在蓑衣上,一抖,纷纷坠落。

我直纳闷,那些雨都哪儿去了?

我们时常在下雨天看到大人穿着蓑衣在耘田、拔秧、插秧,在平镜似的水田上像一个个标点符号,这时倒真像给庄稼指指点点。

庄稼似乎得了某种要领,一寸一寸往上长。

后来我在课文里念到柳宗元的“独钓寒江雪”,在空旷的江面上,白雪皑皑,一个钓鱼翁披着蓑衣,头戴斗笠,手持钓竿坐在船头。

老师说这是境界,这是空灵的美丽。

我一边跟着老师念诗,一边无可救药地联想那是村里的田翁,一个能够向大地指点的田翁。

我不知道他那时的年纪有多大,我们都叫他蓑衣爷爷。

他住在另外一个村,但他的家特别好找,屋后有一大片棕榈树。

他做蓑衣一般一星期做好了,去取时挑一百斤谷,作为蓑衣的工钱。

别看他花一个星期可以换成一百斤谷,之前他得准备很长时间,仅剥下来的棕榈皮在缝制前还需要做许多的加工活,如晒干、浸泡等。

他做蓑衣往往在晚上,一把竹椅子,一盏煤油灯,还有一张小木桌,一根针和一团棕榈绳。

他往煤油灯盏里注入小半碗煤油,拨一拨灯芯,然后开始做活。

晚上村里一户人家一盏灯,他家是村里唯一点两盏煤油灯的。

他做蓑衣时不喜欢旁边有人,一定要在清清静静的环境下才能让针线活动起来。

独自守一盏煤油灯不是浪漫,而是奢侈,他是那个时候村里最奢侈的人。

油灯下穿针引线,一片片的棕榈轻轻发出“蓑蓑”的声音。

此刻,静夜无边。

他像细心的婆娘,一针来,一针去,结实而匀称的针脚既是他手艺的体现,更是他心灵静修的注脚。

他把夜晚的幽静缝进蓑衣,也把自己的沉静把进棕榈片中。

我们当然无从知晓他在缝制蓑衣的时候会想什么,或想到什么,可很多人却有这么种感觉,他做的蓑衣穿在身上比张裁缝做的衣服更舒服。

张裁缝的嘴跟他手中的剪刀一样,什么话到了他嘴都尖尖的。

张裁缝心眼倒不坏,手艺也不赖,就是嘴皮子很厉害。

村里人一般都不太喜欢请张裁缝到家里来做,主要是张裁缝一边做活一边像个长舌妇样东家长西家短的,一天下来嘴巴似乎没停歇过。

村里的婶婶们一直怀疑衣服这么容易磨损,是不是张裁缝的嘴巴在啃?

蓑衣爷爷常说他记忆很差,见过几次面后还是叫不出名字,可他一看到某人穿着他做的蓑衣,一定能叫出那个人的名字,而脱下蓑衣后,他又认不出来。

这是非常奇怪的事。

刚开始别人不太相信他,以为他故意的,只是他故意这样做似乎又没有理由,他的性格可是好好的。

从不与人计较,说他好,呵呵几声,说他不好也呵呵几声。

后来,大家发现他真的是这样。

蓑衣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慢慢有些落寞,雨天干活的情形不如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来得紧密,村里人虽然还是靠天吃饭,可很多人已经不在乎雨天那些辰光。

田翁的形象被头戴草帽肩扛锄头所取代。

蓑衣退出了人们的视线,雨披和漂亮的花折伞出现在村道上,那样子确实比厚重又毛刺刺的蓑衣来得好看、轻便。

有一天,门口来了一个人,问我父亲有没有蓑衣,他想收购。

父亲觉得很奇怪。

他说,他受人之托,买几件蓑衣放到农具博物馆。

说这话时,眼睛一直往墙壁上瞟,上面挂着一件蓑衣。

父亲没有把蓑衣卖给他,不管这个人怎么磨嘴皮。

但从他的嘴里知道了一个信息,邻村那位做蓑衣的老人已经作古,做了大半辈子的蓑衣却一件也没有留下。

老人的儿子建议这个人去周围的村子打听打听,可能有的家里还有蓑衣。

父亲一听,更加坚定要留下这件蓑衣。

可惜,这件绝版的蓑衣在打井的时候,被父亲垫到了井底。

据说,有蓑衣垫底,井水又清又甜。

的确如此。

不知道井底的蓑衣还在不在。

13.分别理解文中两处“指指点点”的含义。

(3分)

①他们是吃“国家饭”的,一只手用来撑伞,另一只手用来指指点点,一指,一点,然后用那白净的手领取工资。

②我们时常在下雨天看到大人穿着蓑衣在耘田、拔秧、插秧,在平镜似的水田上像一个个标点符号,这时倒真像给庄稼指指点点。

14.第3段中作者为什么写念读柳宗元诗句这一场景?

(4分)

15.赏析文中划线句。

(4分)

⑴雨雪落到蓑衣上,雨迅速钻到蓑衣里,而雪搁在蓑衣上,一抖,纷纷坠落。

⑵油灯下穿针引线,一片片的棕榈轻轻发出“蓑蓑”的声音。

16.文中写张裁缝有什么作用?

(4分)

17.父亲不愿将蓑衣卖掉,却又将蓑衣在井里垫底。

这是否矛盾?

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5分)

3、古诗文阅读(共26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8—22题。

(19分)

李谔,字士恢,赵郡人也。

博学解属文。

仕齐,为中书舍人,有口辩,每接对陈使。

周平齐,拜天官都上士。

谔见隋文帝有奇表,深自结纳。

及帝为丞相,甚见亲待,访以得失。

时兵革屡动,国用虚耗,谔上《重谷论》以讽焉。

帝纳之。

上谓群臣曰:

“朕昔为大司马,每求外职,李谔陈十二策,苦劝不许,朕遂决意在内。

今此事业,谔之力也。

”赐物二千段。

谔见礼教凋弊,公卿薨亡,其爱妾侍婢,子孙辄嫁卖之,遂成风俗,乃上书曰:

“臣闻追远慎终,人德归厚,三年无改,方称为孝。

如闻大臣之内,有父祖亡没,日月未久,子孙无赖,引其妓妾,嫁卖取财,有一于此,实损风化。

妾虽微贱,亲承衣履,服斩三年,古今通式。

岂容遽褫衰绖,强傅铅华,泣辞灵几之前,送付他人之室?

凡在见者,犹致伤心,况乎人子,能堪斯忍!

复有朝廷重臣,位望通贵,平生交旧,情若弟兄。

及其亡没,杳同行路,朝闻其死,夕规其妾,方便求娉,以得为限。

无廉耻之心,弃友朋之义。

且居家理务,可移于官,既不正私,何能赞务?

”上览而嘉之。

谔又以时文体尚轻薄,流宕忘反,上书曰臣闻古先哲王之化人也必变其视听防其嗜欲塞其邪放之心示以淳和之路。

五教六行,为训人之本,《诗》、《书》、《礼》、《易》,为道义之门。

故能家复孝慈,人知礼让,正俗调风,莫大于此。

其有上书献赋,制诔镌铭,皆以褒德序贤,明勋证理。

苟非惩劝,义不徒然。

降及后代,风教渐落。

魏之三祖,更尚文词,忽君人之大道,好雕虫之小艺。

下之从上,有同影响,竞骋文华,遂成风俗。

江东齐、梁,其弊弥甚,贵贱贤愚,唯务吟咏。

竞一韵之奇,争一字之巧。

至如羲皇、舜、禹之典,伊、傅、周、孔之说,不复关心,何尝入耳。

及大隋受命,圣道聿兴,屏黜浮词,遏止华伪。

自非怀经抱持,志道依仁,不得引预?

搢绅,参厕?

缨冕。

开皇四年,普诏天下,公私文翰,并宜实录。

其年九月,泗州刺史司马幼之文表华艳,付所司推罪。

自是公卿大臣感知正道,莫不钻仰坟集,弃绝华绮,择先王之令典,行大道于兹世。

【注释】①引预:

引荐。

②参厕:

参与;置身

1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博学解属文         属:

写作

B.流宕忘反          反:

返回

C.何能赞务          赞:

赞扬

D.自非怀经抱质        自非:

如果不是

1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今此事业,谔之力也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B.朝闻其死 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C.谔又以时文体尚轻薄     樊哙侧其盾以撞            

D.子孙辄嫁卖之 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2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谔在隋文帝登基前已看出他有帝皇的志向,而文帝做丞相时也很看重李谔,他们之间结下了很深的交情。

B.文帝即位后,李谔多次上书反对当时浮华艳丽的文风,文帝或“纳之”或“览而嘉之”都能从谏如流。

C.李谔认为文风不正起自曹魏三祖,下面纷纷起而仿效,遂成一种社会风尚。

到了江东齐、梁二朝,这种文风的危害达到了极点。

D.隋文帝为了端正文风,诏令天下公私文书都要写得符合实际情况,并处分了一位因奏表写得浮华艳丽的刺史,引起在朝官员极大的震动。

21.用“∕”给下面文段断句。

(3分)

上书曰臣闻古先哲王之化人也必变其视听防其嗜欲塞其邪放之心示以淳和之路

2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7分)

(1)魏之三祖,更尚文词,忽君人之大道,好雕虫之小艺(4分)

(2)择先王之令典,行大道于兹世(3分)

(二)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23-24题。

(7分)

【清】沈钦圻

冰霜磨炼后,忽放几枝新。

独立江山暮,能开天地春。

自然空色相,谁与斗精神。

野客闲相对,如逢世外人。

23.请赏析颔联“独立江山暮,能开天地春”。

(3分)

24.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4分)

四、名句默写。

(8分)

2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只选4小题)

(1)冰泉冷涩弦凝绝,            。

            ,此时无声胜有声。

(白居易《琵琶行》)

(2),。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柳永《雨霖铃》)

(3)西当太白有鸟道,。

地崩山摧壮士死,           。

(李白《蜀道难》)

(4)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形影相吊。

(李密《陈情表》)

(5)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则何如?

(《寡人之于国也》)

(6)                ,               ,淡烟暮霭相遮蔽。

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

(王实甫《长亭送别》)

五、作文。

(60分)

2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曾祖父是名好木匠,他有一句口头禅是:

“注意了,留一条缝隙。

”木工讲究疏密有致,粘合贴切,该疏则疏,不然易散落。

时下,许多人家装修房子,常常出现木地板开裂,或挤压拱起的现象,这就是太“丰满”的缘故。

高明的装修师傅则懂得恰到好处地留一条缝隙,给组合材料留足吻合的空间,便可避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对于以上内容,你有何感悟和体验?

请据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①明确文体,诗歌除外。

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龙湾中学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每小题3分)

1、B(A项:

卓zhuó有成效;C项:

胚pēi芽;D项:

毋wú庸置疑)

2、C(A项:

详和--祥和;B项:

留芳百世--流芳百世;D谛造--缔造)

3、B(缺点:

强调存在不好的地方;缺陷:

强调缺少某一方面。

此处应为“缺陷”)

4、A(B句语序不当、逻辑混乱,应为“姜糖是土家族历史悠久的传统食品,口感香脆酥甜,具有

驱寒、止呕吐、通鼻塞、发汗之功效。

”C.成分残缺,没有主语,应当将“不仅”移至“改变”前。

而且语序也有问题,“冲击”应当在前“改变”在后。

D.句式杂糅,“最主要的原因是……造成的”删除“造成的”)

5、D(可由语段上半句“葫芦”可以判断出紧跟下句为③,介绍“葫芦”情况,⑤句“它”指代③句葫芦较为顺畅,④⑥介绍葫芦的制作过程,①介绍葫芦的历史,②是对整个语段进行总结)

6、D(拟人。

其余三项都运用了比喻手法)

7、C(A项“敝校”是谦词,用来介绍贵宾来访不合适。

B说话不得体,“家父”应改为“您父亲或令尊”,“小有名气”应改为“很有影响”。

D.口语与书面语混杂)

8、B(名作状,在夜里。

其余三项都是名作动,A种植C赴宴D穿)

9、A(A被动句,其余为宾语前置)

10、C(A“凡再变矣”:

一共变动了两次;B“乃”表判断,“是”;D“夙婴疾病”:

一直被疾病缠绕)

11、A(B.第三章中最典型的手法是比兴。

C.刚开始时,氓是喜欢女主人公的,是后来才不喜欢了。

D.《氓》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

12、寓言内涵丰富(或内容丰富),(1分)通过故事表达哲理(或寓哲理于故事中),(1分)促进心灵成长(或丰富精神世界)。

(1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20分)

13、(3分)①句中“指指点点”这一动作,刻画出他们工作的轻松随意,盛气凌人的神情和生活优越感。

②句中“指指点点”这一动作,写出了农民对耕作的热爱和投入。

【评分标准】回答出一处“指指点点”的含义得2分,两处得3分。

14、(4分)①赋予蓑衣文化内涵,增加了文章的诗情画意。

②丰富文章内容。

③引出下文关于蓑衣爷爷的叙述。

【评分标准】从内容上和结构上进行分析。

回答出一点得2分,两点得3分,三点得4分。

15、(4分)⑴拟人或白描,表现蓑衣的奇妙作用,能够帮助人遮雨挡雪。

⑵以动衬静,通过棕榈的“蓑蓑”声音衬托夜晚的安静,突出蓑衣爷爷制作蓑衣的专注和心灵的静修。

【评分标准】手法1分,内容1分。

一句2分,共4分。

16、(4分)①写出张裁缝喜欢说三道四、多嘴多舌的形象特点。

②侧面烘托出蓑衣爷爷手艺高超、淳朴善良和心灵宁静。

【评分标准】写出张裁缝形象特点得1分,侧面烘托手法得1分,蓑衣爷爷形象特点得2分,共4分。

17、(5分)不矛盾。

父亲不卖蓑衣,一是因为蓑衣是家传之物,父亲一生又一直与蓑衣相伴,寄托了他真挚的情感。

二是因为蓑衣象征着朴实无华的农耕文化,充满了对一个逝去年代的缅怀。

将蓑衣在井底垫底,是因为父亲认为蓑衣应该物尽其用,而不是成为单一的展示品。

父亲的行为也是对蓑衣永久性珍视的另一种形式的体现。

父亲的这两个行为,都是对蓑衣价值的认同和情感的寄托,所以不矛盾。

【评分标准】不卖蓑衣两点原因,一点1分;在井底垫底两点原因,一点1分;总说1分,共5分。

三、古诗文阅读(共26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8、C(赞:

辅佐)

19、A(A两个“也”都表判断语气;B前“其”作第三人称代词“他”,后“其”祈使语气,相当于“还是”;C前“以”表示因果关系,可译为“因为”,后“以”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来”;D前“之”第三人称代词,“她们”,后“之”指示代词,:

“这,此”)

20、B(李谔上书多次,但每次上书的内容不相同,不都是反对当时浮华艳丽的文风,而“帝纳之”是对他的上《重谷论》;“上览而嘉之”是对他的为“礼教凋弊”上书)

21、(3分)上书曰/臣闻古先哲王之化人也/必变其视听/防其嗜欲/塞其邪放之心/示以淳和之路【断对3处给1分,共3分】

22、(4分)

(1)曹魏的三祖,更是崇尚文辞,忽视治国大道,喜好雕虫小技。

【“尚”、“君”、“忽”各1分,大意1分】

(2)(3分)选择先王的完美典籍,在当今之世倡行大道。

【“令”1分,“行大道于兹世”句式1分,大意1分】

23、(3分)运用拟人与夸张的手法,写出了梅的生气勃勃,铁骨铮铮,梅不是附属于春天,而是春的主人。

(手法2分,分析1分)

24、(4分)尾联中诗人称梅花为“世外人”,表达对超凡脱俗的梅花的敬仰之情(2分);自称“野客”,表明自己已无意名利,对梅花般高洁操守的向往。

(2分)

四、名句默写。

(8分)

25、

(1)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

(2)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3)可以横绝峨眉颠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4)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独立

(5)弃甲曳兵而走以五十步笑百步

(6)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

五、作文。

(60分)

26、【文题分析】这是一篇材料作文。

写作时,此题可实写,也可虚写,因为“缝隙”不单可以实指裂开或自然露出的狭长的空处,还可比喻一种可供回旋、可供调节的“余地”或“空间”。

“留一道缝隙”,关键在于一个“留”字。

应该在哪些方面“留下一道缝隙”?

(现象)现实生活中,做人处事以及其他许多方面都应“留一道缝隙”。

为什么要“留一道缝隙”?

(意义)以此可以留足空间,避免出现问题。

如何才能“留下一道缝隙”?

(方法)如人与人之间,互相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哲学历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