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拉祜族民族文化旅游的保护措施和对策.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646357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0.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洱拉祜族民族文化旅游的保护措施和对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普洱拉祜族民族文化旅游的保护措施和对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普洱拉祜族民族文化旅游的保护措施和对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普洱拉祜族民族文化旅游的保护措施和对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普洱拉祜族民族文化旅游的保护措施和对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普洱拉祜族民族文化旅游的保护措施和对策.docx

《普洱拉祜族民族文化旅游的保护措施和对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洱拉祜族民族文化旅游的保护措施和对策.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普洱拉祜族民族文化旅游的保护措施和对策.docx

普洱拉祜族民族文化旅游的保护措施和对策

目录

引言4

1拉祜族民族概况5

2普洱拉祜族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现状分析8

2.1普洱拉祜族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现状8

2.2普洱拉祜族民族文化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8

3普洱拉祜族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的新思路10

3.1加大开发力度10

3.2加大宣传的力度11

3.3统一规划、选择科学的开发模式避免民族文化资源重复开发11

3.4发掘民族艺术文化,规范民族艺术表演12

3.5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开发拉祜族的传统文化精髓。

12

3.6加强拉祜族民族文化的保护,不断推陈出新防止民族文化被异化13

4普洱拉祜族民族旅游资源开发的可持续发展13

4.1加大对普洱拉祜族民族传统文化的宣传、教育力度14

4.2加大普洱拉祜族民族旅游资源的开发力度,加强民族文化的保护14

4.3建立健全拉祜族民族文化的保护机制,优先保护拉祜族民族文化14

4.4加强政府的主导作用,充分利用政府的积极政策措施15

参考文献16

致谢16

 

普洱拉祜族民族文化旅游的保护措施和对策

摘要

民族文化内容丰富多彩,已成为旅游发展的重要战略性资源。

普洱蕴藏着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为普洱开发民族文化旅游创造了优势。

民族文化旅游给当地民族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民族旅游资源的破坏。

本文分析了普洱拉祜族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的现状和存在的一些中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和民族化保护措施进行了收集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在保持和融合当地的特色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开发,从根本上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才能在旅游业发展与民俗文化的传统之间找到平衡点和结合点,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有力带动少数民族的进步与发展。

关键词:

民族民族文化民族文化旅游民族文化保护

 

Abstract

Astheintangibleculturalresource.FolkcustomhasbecomeoneofthemostattractiveprojectPurerhasfruitfulintangibleculturalresources.Choosedevelopingmodelscientificallydeveloponthebaseoflocalculturecharactertofindthebalanceandthelinkbetweentourismindustryandintangibleculturefromthewayofsustainabledevelopment.agoodeconomicalbenefitandsocialbenefitwillbecarriedout.Thearticleproposessomemeasuresregardingprotectionofthepu’erLahuethnicculturesthatarebeingencroacheduponintourismupsurge.

KeyWords:

National,nationalculture,ethnicculturaltourism,theprotectionofnationalculture

 

目录

引言4

1拉祜族民族概况5

2普洱拉祜族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现状分析8

2.1普洱拉祜族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现状8

2.2普洱拉祜族民族文化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8

3普洱拉祜族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的新思路10

3.1加大开发力度10

3.2加大宣传的力度11

3.3统一规划、选择科学的开发模式避免民族文化资源重复开发11

3.4发掘民族艺术文化,规范民族艺术表演12

3.5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开发拉祜族的传统文化精髓。

12

3.6加强拉祜族民族文化的保护,不断推陈出新防止民族文化被异化13

4普洱拉祜族民族旅游资源开发的可持续发展13

4.1加大对普洱拉祜族民族传统文化的宣传、教育力度14

4.2加大普洱拉祜族民族旅游资源的开发力度,加强民族文化的保护14

4.3建立健全拉祜族民族文化的保护机制,优先保护拉祜族民族文化14

4.4加强政府的主导作用,充分利用政府的积极政策措施15

参考文献16

致谢16

 

普洱拉祜族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研究

引言

旅游业是21世纪蒸蒸日上的朝阳产业,近几年来,民族文化旅游正蓬勃发展起来,现代旅游过程中人们对当地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更感兴趣、追求精神的享受和满足。

独特的民族风情就已成为国内外旅游者的吸引点,因此,对民族文化旅游开发进行研究已成为当今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这些都为开发民族文化旅游提供了必要的社会条件。

我国民族文化博大精深,它包含了我国各个民族文化的不同内容,资源十分丰富。

民族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由于它满足了游客“求新、求异、求乐、求知”的心理需求,已经成为旅游行为和旅游开发的重要内容之一。

民族旅游资源开发给当地少数民族地区带来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将不可避免地给当地民族文化带来一系列的负面作用,给云南民族文化保护带来严峻的考验。

1拉祜族民族概况

(一)民族概念

民族是指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种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稳定的共同体。

共同语言是同一个民族的人在生产、生活中,彼此交流思想感情,交往联系时所共同使用的语言。

共同地域是民族形成的前提条件;共同语言、共同经济生活和共同心理素质都是在共同地域上形成的,人们也只有在共同地域内,世代交往,才能形成一个民族;共同经济生活,是民族特征中的核心因素,它是共同语言、共同心理素质形成的物质基础,是把民族各部分结合为一个整体的纽带;共同心理素质,表现在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心理的东西,是维护一个民族强有力的精神纽带。

民族的四大特征是彼此依赖、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共同地域的稳定,也有赖于共同经济生活的巩固与发展。

共同语言是构成共同心理素质的材料,也是它的表现形式。

共同语言和共同经济生活的发展,有助于共同心理素质的形成和积淀[9]。

(二)拉祜族民族简称

拉祜族是聚居于滇西南边境山区的民族之一。

“拉祜”是自称,原意是用一种特殊的方法烤吃虎肉的音译。

拉祜语中称虎为“拉”,把肉烤到发香的程度为“祜”。

因此拉祜族被称为“猎虎的民族”。

拉祜族自称有:

“拉祜纳”(黑拉祜)、“拉祜西”(黄拉祜)和“拉祜普”(自拉祜)。

解放前,汉文献称拉祜为“傈倪”、“苦聪”或“小古宗”。

解放后,根据本民族意愿统称为拉枯族[7]。

(三)拉祜族族源支系

拉祜族渊源于甘、青地区的古羌人,历史上曾有古羌人的部分支系向南迁徙,入今云南境内,分布金沙江南岸地带。

秦汉时活动于洱海地区的彝语支各族被泛称为“昆明夷”,其中便含有拉祜族的先民。

自唐代起,拉祜族先民自金沙江南岸分东西两侧陆续南迁,其中西路一支经今弥渡、巍山,渡澜沧江到达临沧,分布在澜沧江以西地区,是为“拉祜族”;东路顺哀牢山西侧和无量山东侧南下,分布在澜沧江以东地区为“拉祜西”。

与拉祜族有历史渊源关系的彝族称拉祜族纳为“大倮黑”,拉祜西为“小倮黑”,称拉祜族寨子为“倮黑加”[7]。

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澜沧江流域的普洱、临沧两地区,相邻的西双版纳、红河及玉溪地区。

普洱地区的景东、镇沅、景谷、墨江、江城等县均有分布。

其中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和孟连傣族拉祜族自治县是拉祜族最主要的聚居区。

(四)拉祜族语言文字

拉祜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分拉祜纳和拉祜西两大方言。

声韵母较少,没有复辅音和辅音韵尾,声调共7个。

拉祜语中有关动物词汇和傈僳语、彝语相同,群众一般都懂汉语和傣语。

拉祜族原无文字,靠刻木记事(竹刻为主)。

新拉祜文共有26个字母,有29个声母,19个韵母和7个声调。

(五)拉祜族服饰

拉祜族的民族文化丰富多彩,传统服饰有着别具一格的民族特色,但因支系,居住地不同而有所差别。

一般男子穿无领右开襟短衫和裤管宽大的长裤,头裹黑包头或瓜形小帽,出门时多挎背包挂长刀。

拉祜西妇女头缠黑色土布头巾,身穿无领对襟短衫。

胸前袖口处缀以彩色布条几何纹布块,下穿长筒裙;拉祜纳妇女服饰保留着南迁以来北方服饰的特点,喜欢裹一丈多长的头巾,最末一端长长地垂及腰际,穿开衩很高的长袍,右襟、衣领周围和权子两边都镶有彩色几何纹的布块或布条,沿衣领及开襟处嵌雪亮整齐的银泡,内穿花格长筒裙。

筒裙上缀有素雅美观的彩色图案。

澜沧县的糯福罢长乃南段等地的拉祜族妇女裹黑头巾,穿黑色或白色上衣,穿窄袖衬衫和宽大的长统裙,短衫饰有彩色图案,裙子多用红、黑、白、蓝色;男子裹黑头巾,穿黑色无领大襟衫和长裤。

(六)拉祜族节日

拉祜族主要的传统节日有葫芦节、春节、火把节、祭祖节、新米节、中秋节、清明节、端午节等,它们是拉祜族文化延续,传播的主要载体,凝聚着拉祜族的文化心理,伦理道德以及价值观。

下面是拉祜族的一些传统节日表:

节日

时间

节日简介

葫芦节

农历十月十五——十七

拉祜族也称“朋雅佩雅”,意为葫芦的儿女。

葫芦在古诗歌中称为“阿朋阿龙”。

“朋”和“龙”都是吉祥、幸福、丰收的含义。

人们用葫芦保存粮食和籽种、水,表示五谷丰登,健康长寿。

二月八节

农历二月初八

拉祜族佛教地区的节日,拉祜族中信仰佛教的群众都要凑钱杀猪,到佛堂拜佛。

圣诞节

公历十二月二十五日

是拉祜族信仰基督教地区(包括澜沧、沧源、双江、耿马等地)的盛大节日。

卡腊节

农历正月初三

卡腊节拉祜语称为“安贺别别节”。

清明节

阴历的二月(阳历三月)

拉祜族“清明”扫墓的活动。

祭祖节

农历七月十五

拉祜族的传统节日“祭祖节”。

八月八月圆节

八月月圆时

是拉祜族的传统节日,各家都要用新鲜瓜果拜祭月亮,拉祜语称为“八月哈巴多节”,即“月亮节”。

新米节

七、八月间

拉祜语为“扎四长”,是拉祜族的传统节日之一。

 新米节时开镰收割地里已经成熟的谷子,选一天过新米节,请亲戚朋友来家里品尝新米饭。

火把节

 

农历六月二十四

拉祜族的火把节,家家杀羊,吃羊肉能够得到“福气”和“吉祥”。

夜晚寨子里的广场上,燃起篝火,跳芦笙舞,这时也是青年人谈情说爱的好时机。

扩塔节

年三十到初九

拉祜语译为“过年的日子”。

分大年和小年,大年是女人的年,小年是男人年。

年前“扫尘”,三十晚,寨子吃集体团圆饭,晚上舂粑粑、唱年歌,邀请其他寨子的群众一起狂欢。

(七)民族文化旅游开发意义

民族文化旅游是激发人们产生旅游动机、吸引人们进行旅游活动的风土人情及其载体。

开发民族文化旅游能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可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民族文化是民族固有的本质文化是民族共同文化心理素质的集中体现,是形成一个民族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融合民族感情、加强民族团结的“聚合力”。

民族文化旅游能促进各民族间的相互理解,增进友好往来,从而促进各民族的大团结;民族文化旅游是弘扬优秀民族文化的重要手段,向外界展示本地民族的民族风情,吸引旅游者领略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起到宣传本地区民族文化的作用,开展民族旅游是民族地区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

其次民族文化旅游业作为一种多行业的综合体,涉及到旅馆业、旅行社业、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娱乐业以及园林、艺术、医疗等众多产业和经济部门。

如果把民俗文化旅游业作为经济建设的一个方面来看,可说是“一业带百业”牵动了整个民族地区经济链条的加速转动。

(八)普洱开发民族旅游的条件分析

普洱是一个美丽而神奇的边疆少数民族聚集地,民族文化灿烂悠远,位于祖国的西南边陲,曾是“茶马古道”的重要驿站,是著名的普洱茶的重要产地之一,也是中国最大的茶产区之一。

普洱辖1市9县,全区面积44221.34平方公里,是云南省面积最大的一个地区。

人口数约237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达144万。

占总人口的61%,其中,全省85%的拉祜族人口、45%的佤族人口、32%的哈尼族人口、15%的傣族人口11%的彝族人口都居住在普洱。

全区有少数民族有36个,世代居住在这里的有13个。

其中9个县都是少数民族自治县,墨江是唯一哈尼族自治县,澜沧是唯一拉祜族自治县。

这足以证明普洱民族文化资源的丰富性。

[6]

普洱少数民族旅游资源丰富多彩,各民族都拥有悠久的历史,绚丽的文化,一地连三国(缅、老、越、),一江(澜沧江)通五邻(越、缅、老、新、柬)的区位优势为普洱开发民族旅游提供了社会条件。

而且普洱少数民族居住相对比较集中,其民族风情古朴淳厚、传统文化完整,可以说普洱是云南西南少数民族的一个缩影,它融合西南十几个少数民族的文化精华,在云南乃至全国是少有的。

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艺术和普洱茶文化。

这里的少数民族能歌善舞,在上千年的历史中,形成了衆多特色各异的民间歌舞。

比较有代表性的舞蹈是哈尼族的扭鼓舞、牛皮大鼓舞、竹筒舞,彜族的四弦舞、三跺脚,拉祜族的芦笙舞、摆舞,佤族的木鼓舞、甩发舞,傣族的象脚鼓舞、孔雀舞等。

音乐有哈尼族的“阿迷车”、彜族的“跳起黄灰做得药”、拉祜族的“快乐拉祜”、佤族的“江三木落”、傣族的“赞哈调”等。

同时思茅地区各民族还有各具特色的传统节日和祭祀活动,分别有“十月年”、“苦扎扎”、“火把节”、“葫芦节”、“新米节”、“泼水节”、“采花节”、“佘葩节”及祭龙灯等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艺术,是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富矿区。

2普洱拉祜族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现状分析

2.1普洱拉祜族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现状

近年来,云南已经确立了文化立省的大战略,以民族成分旅游业作为文化产业的主导行业已形成规模,成为云南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有着“世界茶乡,普洱茶都,中国茶城”之称的普洱也加大了民族文化旅游的开发投入。

普洱虽然蕴藏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资源,但由于受到交通、社会、经济,文化等条件的制约,民族文化旅游开发处于不成熟阶段,独特的民风民俗还未被外界的人们所认识,普洱旅游业的发展与云南的其它地区相比相对滞后。

民族文化旅游的发展受到阻碍尚未形成自己特色和较为科学合理的、有强烈震撼力和吸引力的旅游精品路线,民族文化旅游还停留在较低层次。

这些民族文化的开发都尚未发展到深层次的挖掘本地民族旅游资源,不能充分体现普洱的民族文化旅游特色,没有发掘真正的文化内涵。

2.2普洱拉祜族民族文化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云南民族旅游大潮的兴起,游客的蜂拥而来,给云南民族地区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该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带来严峻的考验。

在对普洱民族开发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是:

第一,开发难度较大、开发深度不够。

普洱地处云贵高原的高寒山区,施工条件相对差、交通不便、客源少、区域经济不发达、资金财力有限等因素的限制更增加了普洱地民族化旅游资源开发的难度。

目前对民族旅游的开发还停留在较低层次,开发技术落后对旅游者很难构成强有力的吸引力,为了加快民族旅游的发展速度,一些地方的旅游产品生产者不顾当地社会的文明需要和不断进化的事实,硬保留,甚至制造出一些和当地民族不相关的民族部落来;地方文化的特色因旅游实用的需要,被任意的改头换面,成为可赚钱的商品。

拉祜文化资源总体开发程度不高普洱附近旅游点外,外线旅游设施建设较差,旅游路线长,景区开发较少较差,服务设施还不配套,景观资源的开发较单一,造成资源特色的浪费,开发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

第二,对民族文化资源重复开发。

首先,开发者很少结合全省和各地方民族旅游开发市场和普洱当地的实际进行总体规划开发出新的思路,自成一体,在开发中思路短缺,花费大量资金开发民族旅游资源而没有效益,也造成了旅游资源和资金的浪费。

其次,盲目模仿和仿造其他地方的开发模式,别人已开发出来的模式我们再拿来开发是比较容易一些,但这样会使得普洱拉祜族民族资源的开发显得大众化、普遍化,没有效率;再次,对民族文化资源的重复开发,会造成游客的厌倦感,很难达到一种强有力的市场占有率。

第三,民族表演艺术堕入庸俗化。

艺术品追求的是市场效应,而不是艺术品本身的效果,民族表演艺术被随意乱改,民族旅游开发者对拉祜族民族艺术资源认识不深民族艺术堕入庸俗,开发没有新奇降低了对游客的吸引力;规划者对普洱地区拉祜族民俗艺术旅游资源的内容没有进行精选和充分的认识,不联系当地的实际,开发中盲目仿效其他地区,甚至把其他民族的艺术表演硬搬上拉祜族的表演舞台,不但不能形成良好的经济效益反而还会破坏原本的民族资源的真实性,更影响了拉祜族的民族价值。

开发者在开发时随意增减相关内容,民族文化的遗漏使展现在游客面前的民族文化不全面,甚至把其他民族的文化强行安放在拉祜族的文化舞台里,使民族文化面临扭曲。

许多民族文化被改头换面,重新包装,失去了文化的原貌,多民族民间舞蹈、仪式、风俗习惯被庸俗化、简单化,失去了原有的神韵害部分地方。

第四,开发者对本民族的传统文化精髓研究不深。

开发者对拉祜族民族文化了解不够深入,没有从文化保护思路来开发民族旅游资源,开发出来的旅游文化商品档次不高,如:

具有拉祜族地方特色的民族工艺品葫芦丝、蜡染、扎染等制作也转向面对大众市场,机械化批量生产而逐渐走向粗制滥造,从而失去了传统的艺术形象和价值。

目前开发的旅游产品主要是一些基本的初级产品:

拉祜族灯罩、民族服饰、葫芦工艺品、乐器和简单装饰品。

拉祜族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无法开发,使游客无法了解拉祜族和其他民族不一样的文化传统而使拉祜族民族文化显得平淡无奇,旅游者购买的只是一些简单的初级的当作纪念品。

第五,拉祜族旅游地民族化被同化和异化。

由于大量游客的涌入,民族文化旅游地的生态环境受到过量的游客威胁,许多原本拥有丰富民族化旅游资源的旅游地开始失去吸引力。

当地居民在文化交流中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旅游者带来文化的影响,对突如其来的异质文化的新鲜与好奇使当地居民缺乏判断力,不加区别急于亲近,使民族传统文化渐渐蜕变,出现了失落的现象。

普洱市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的拉祜族被严重地汉化,好多拉祜族的后代都不再穿自己民族的服装而穿上了牛仔,失去少数民族的原汁原味。

镇沅县和平乡是普洱拉祜族(苦聪族)比较集中的地方,却被严重汉化,一些现代化的气息进入了民风淳朴的拉祜山寨,如拉祜饰服饰,现已很少看见本族的男人们穿戴了,往往只是为了庆祝节气或接待远方来的客人而作为表演性的穿戴而已,如进入拉祜族村寨,还可见到部分拉祜族妇女穿着拉祜族服饰,但很不规范,汉化的痕迹比较明显,男子穿着与汉族男子穿着无什么两样。

再比如原汁原味的拉祜山寨民居均以全木质的土掌房、吊脚楼、竹房而著称,但现在一些拉祜山寨一些拉祜人家,却出现一些水泥砖瓦的"小洋楼",与整个原汁原味的拉祜山寨的拉祜文化旅游非常不和谐,严重地破坏了整个拉祜山寨文化旅游氛围和价值。

3普洱拉祜族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的新思路

民族游资源有其脆弱的一面,在对民族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同时要特别注重对民族文化资源的保护。

根据普洱拉祜族的民族旅游资源的开发实际制定一系列保护措施。

3.1加大开发力度

根据普洱拉祜族旅游资源分布偏远、组合分散、地形复杂的特点,首先要加快经济发展加大对民族旅游资源开发的资金投入,不断修建和完善对民族旅游地公路设施。

要树立本土资源、外来资源均可为我所用的意识,本身具有的资源可立足于自主开发,缺乏的资源大胆借鉴和引进,只要不涉及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我们就应该大胆地用项目、用创意去整合、去吸收和占国内外所有能够为我所用的文化资。

参照全省民族旅游发展规划,按照普洱本土纯粹民族方式规划旅游项目,统一规划,分步开发。

开发中总结其他地区的开发模式根据普洱的实际因地制宜,开发中既要体现普洱拉祜族特色,又要保持本民族的基本特征。

开发中要尊重民族习惯,遵守国家民族政策,不能为取悦游客,满足部分人的猎奇心理,而随意篡改,移花接木、甚至丑化民族形象。

体裁要取自生活、追求自然,在平实无华的外表下,蕴藏着生活的情趣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使游人很快进入氛围,并将身心融入其中。

发掘当地民族特色,平中见奇,突出普洱拉祜族最有个性特点的民族特象和事象,使景区发挥多重效用,不受时令、空间的制约。

3.2加大宣传的力度

普洱虽然具有丰富的民族旅游资源,但是知名度小,宣传力度不够,在今后的发展中应坚持有的放矢、供需对应、多开发有市场需求的项目,成立专门的专家对旅游客源市场进行有效的因素分析。

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多媒体对普洱民族情进行宣传和推广,用一些相关的展览会把相关拉祜族民族信息展现给游客。

比如,1997年墨江成功举办《台湾嘉义北回归线学术研讨会》,对宣传墨江、墨江的民族化起到一定作用;“五一”黄金周期间,墨江借助举办“北回归线国际双胞胎节”来向世界推出五大景点,充分展现具有墨江地方特色的民风民俗,为发展墨江民族文化旅游提供很好的宣传机会。

采用集锦荟萃式开发模式将散布的典型民族集中于一个主题公园内表现出来,这样可让游客用很短的时间、走很少的路程就领略到原本需花很长时间、很长路程才能了解到的民俗文化;选一个民俗文化相对丰富的地域中选择一个最为典型、交通也比较便利的村落对旅游者展开宣传,以村民的自然生活生产和村落的自然型态为旅游内容,除了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外几乎不要加工改造,其优点是投资少,让游客有真实感,能自然地与当地居民交流,甚至亲身参与劳作,有很大的活动自由度。

加大对普洱拉祜族的开发力度。

3.3统一规划、选择科学的开发模式避免民族文化资源重复开发

首先结合全省旅游发展规划,有计划、分步骤、有地域性地制定普洱拉祜族民族旅游环境保护规划,充分发掘当地民族特色,突出普洱拉祜族典型的个性特征,把最具特色和吸引力的民族旅游资源开发出来如:

首先对拉祜族族建筑特色——桩上竹楼、独特的民族服饰、丰富的民族族风情和拉祜族传统节日(葫芦节、卡腊节、火把节等)和美味的的特色食品(松鼠干巴、干糁、香草烤牛肉等),等具有拉祜族民族特色的旅游资源首先开发出来,先占有一定的市场再开发其它潜在的民族旅游资源,采用集锦荟萃式的开发模式,最终达到拉祜族民族文化的全面开发。

开发中,大胆借鉴和引进,比如可以利用西双版纳州对傣族的开发模式来开发普洱的拉祜族民族旅游但不能完全照搬,这样就不能显出拉祜族的民族特色。

其次,参照全省民族旅游发展规划,按照普洱本土纯粹民族方式统一规划,分步开发,避免粗劣仿造和庸俗化的本土文化表演。

开发过程中总结其他地区的开发模式根据普洱的实际因地制宜,开发中既要体现普洱拉祜族特色,又要保持本民族的基本特征。

3.4发掘民族艺术文化,规范民族艺术表演

运用调查取证等一系列方法,从全方位的角度了解普洱民族文化的潜在文化预测其发展方向,从民族的社会历史、经济、文化、宗教等多方面进行合理开发,根据游客的需求不断提高产品娱乐性和参与性。

如拉祜族善于歌咏(颂歌、叙事歌、儿歌、情歌、丧歌),娴于舞蹈(芦笙舞、薅秧舞、割谷子舞、打谷舞、丰收舞、孔雀舞等),再加传统乐器(芦笙、口弦、三弦、锣、箫、笛子等)进行规划开发,开发出一套具有拉祜族民族特色的表演模式。

开发时立足于拉祜族民族的基本风情不能随意增减民族文化内容,把拉祜族最真实的民族文化展现在游客面前。

其次通过政府的参与规范民族表演市场,提高拉祜族民族艺术品本身的效果。

开发中要尊重民族习惯,遵守国家民族政策,不能为取悦游客,满足部分人的猎奇心理,而随意篡改,移花接木、甚至丑化民族形象。

开发中体裁要取自生活、追求自然,在平实无华的外表下,蕴藏着生活的情趣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使游人很快进入氛围,并将身心融入其中。

3.5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开发拉祜族的传统文化精髓

拉祜族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深层次开发,应加强对专业人才的培养。

普洱蕴藏着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潜力相当大,要发展普洱民族化旅游,人才是发展的关键。

这就要求发展旅游业的前提应该注重旅游人才的培养,人才培养是保证旅游业健全完善发展和对民族旅游资源深层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