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力学学科的发展简史.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642677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8.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力学学科的发展简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中国力学学科的发展简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中国力学学科的发展简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中国力学学科的发展简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中国力学学科的发展简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力学学科的发展简史.docx

《中国力学学科的发展简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力学学科的发展简史.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力学学科的发展简史.docx

中国力学学科的发展简史

中国力学学科的发展简史

中国力学大事年表

公兀前1000多年

中国商代铜烧已有十二音律中的九律,并有五度协和音程的概念。

公兀前1000—前900年

据《庄子•徐无鬼》记载,已知冋频率共振。

公兀前4世纪

中国墨翟及其弟子解释力的概念、杠杆平衡,对运动做出分类。

公兀前256—前251年

秦蜀守李冰主持兴建都江堰,是世界上现有历史最长的无坝引水工程。

公兀100年左右

《尚书纬•考灵曜》提出“地恒动不止而人不知,人在船中不知船在运动”的论点。

公元132年

张衡制成地动仪,其中有倒立的“都柱”能测地震震源方向。

公元591—599年

隋工匠李春建成赵州桥,采用37.02米跨度的浅拱结构。

公元1088年

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录频率为1:

2的琴弦共振调音实验。

公元1092年

苏颂等人制成水运仪象台。

公元1103年

李诫在《营造法式》中指出梁截面广与厚的最优比例为3:

2.

公元1637年

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刊行。

公元1858年

W.胡威立者、李善二译《重学》刊仃。

公元1862年

京师冋文馆成立。

冋一时期成立的还有天津西学堂(1895)、京师大学

堂(1898)。

这些学校先后开设有关力学的课程,讲授者大多为外国人。

公元1903年

清政府规定在小学设理化课;高等学堂分政艺两科,艺科所设课程中有力学、物性、声学、热学、光学、电学和磁学等物理学的内容。

公元1909年

中国人冯如在美国制造出第一架飞机。

1910年清朝政府拨款在北京南苑

庑甸毅军操场建筑厂棚,由刘左成和李宝试制飞机一架,这是中国官方首次筹办航空。

詹天佑主持修建的京张铁路全线通车。

这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

公元1912年

罗忠忱回国,一直于唐山铁道学院教授工程力学类课程,最早开创了我国工程力学的教学。

公元1913年

北京大学建立物理学与数学系,开设理论力学课程。

公元1917年

丁西林设计了一种新的测量重力加速度g的可逆摆。

公元1919年

茅以升在美国卡内基一梅隆理工学院获博士学位,学位论文为《桥梁力学二次应力》。

公元1922年

商务印书馆出版夏兀王瑮的译著《相对论浅释》。

公元1928年

陆志鸿者《材料强度学》由国立中央大学出版。

公元1929年

T.von卡门首次访华,后指派他的学生华敦德帮助清华大学建设5英尺

风洞。

1936年他再次访华参观指导。

公元1930年

南京成立中央工业试验所,下设材料试验室。

公元1931年

商务印书馆出版由郑太朴翻译的牛顿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公元1932年

商务印书馆组织出版《大学丛书》。

之后,商务印书馆陆续出版的力学书籍有《应用力学》(徐骥,1933),《水力学》(张含英,1936),《工程力学》(陆志鸿,1937),《理论力学纲要》(严济慈翻译,1947)。

西北农学院出版《超稳结构应力分析之基本原理》(孟昭礼,1945)。

公元1933年

中国第一水工实验所成立。

公元1935年

中央大学和北洋工学院先后成立航空工程系,培养飞机设计及制造技术人员。

之后,1938年西南联大成立航空工程系;1945年浙江大学成立

航空工程系;抗战期间,西北工学院、成都空军机械学校、交通大学等根据战争需要培养了一批航空和力学人才。

张国藩在美国衣阿华大学完成博士论文《溪流中的落体及对湍流的影响》。

公元1936年

清华大学自行设计5英尺风洞安装完毕,风速可达80英里/小时,是中

国第一个风洞。

清华大学在南昌成立航空研究所,顾毓琇任所长,1938年迁往成都。

江仁寿设计了一种带有惯性棒的双线悬挂球形容器,测量了液态碱金属的黏滞性。

公元1937年

由茅以升主持修建的钱塘江大桥建成通车,这是中国人自己建造的第一座现代化公路、铁路两用桥。

周培源在美国数学杂志上发表《爱因斯坦引力论中场方程各向同性静态解》。

林同桦等造飞机。

中国在南昌建设15英尺风洞。

公元1939年

航空委员会航空研究所在成都成立,黄光锐任所长。

1941年扩大并改名

为航空研究院。

钱学森研究可压缩效应对气动性能的影响,提出计算亚声速翼型压力系数的卡门一钱公式(1941)。

他在美国期间,还对应用力学和航空工程的众多领域:

咼超声速流动(1946)、稀薄气体动力学(1946)、薄壳稳疋性理论(1940)作出开创性的贝献,在开创和发展火前技术和有关理论方面有多项贡献(1939,1950),并完成了《物理力学》手稿。

公元1940年

周培源在《清华大学学报》上发表《探求湍流性质和表现应力的雷诺方法的推广》,此后周培源又在国外发表过若干篇研究湍流的文章。

黄希棠对橡胶弹性的各种参数做了测定。

公元1944年

钱伟长在美国应用数学季刊(QuarterlyAppl.Maths.)上连续一期发表《板

壳的内秉理论》论文。

林家翘解决流体运动稳定性问题中的一些数学难题。

林冋桦、顾光复在南川航空委员会第二飞机制造厂主持设计并制造成功运一1式运输机,可乘坐8人。

公元1945年

李四光在重庆大学、中央大学作“地质力学之基础与方法”报告,这是他20多年来研究地质力学的第一次总结。

钱学森和郭永怀发现:

当来流马赫数超过上临界值时,连续的数学解会突然不可能,即可能导致激波出现,所以真正有实际意义的是上临界马赫数。

郭永怀进一步研究跨声速不连续解的理论,为突破声障奠定理论基础。

他随后又成功研究激波边界层干扰。

周培源发表《关于速度关联和湍流脉动方程的解》,之后在国际上发展为湍流模式理论,他的这篇文章至今仍被引用。

公元1946年

周培源作为中国代表参加在巴黎举行的第六届国际理论与应用力学大会,并被选为国际理论与应用力学联合会理事。

1948年亦当选为理事。

1956年,我国首次派代表团参加第九届国际理论与应用力学大会。

1980

年,中国力学学会正式加入该国际理论与应用力学联合会。

钱学森提出高超声速流动中的相似律。

钱伟长回国在清华大学机械系讲授近代力学,张维、陆士嘉从德国回国。

公元1947年

钱学森在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和清华大学作“超级空气动力学”和

“技术科学”的学术报告。

葛庭燧创制了研究内耗用的一种扭摆,后被命名为“葛氏摆”,他首次

发现的晶粒间界内耗峰,被称为“葛氏峰”。

李四光发表《地质力学之基础和方法》。

周培源回国。

公元1951年

中国船舶模型试验研究所在上海成立,后迁至无锡,现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零二研究所,首任负责人辛一心。

公元1952年

周培源(时任北京大学教务长)在北京大学设立数学力学系力学专业,这是我国第一个力学专业。

此后全国各高等院校纷纷建立力学系或力学专业。

1958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设立近代力学系,首任系主任钱学森。

同年,清华大学成立工程数学力学系,首任系主任张维。

北京航空学院在北京成立,华东航空学院在南京成立,两个学院均由多所院校航空工程系合并而成。

1956年,北京航空学院设立我国第一个空气动力学专业。

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组建力学研究室,钱伟长任室主任,研究员有钱伟长、沈元、周培源。

吴仲华提出叶轮机三元流动理论。

公元1953年

郭永怀在研究边界层理论时,发展了庞加莱一莱特希尔方法,即奇异摄动的参数或坐标变形法,被称为PLK方法。

公元1954年

中国科学院土木建筑研究所成立。

现为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中国在上海建成摇曳水池。

胡海昌提出弹性力学中三类变量变分原理,鹫津九一郎于1955年提出

同一原理。

钱学森发表《工程控制论》(英文版),由美国McGrawHill出版社出版。

公元1955年

钱学森回国。

20世纪40—50年代,我国大批留学西方、苏联和东欧的理学专家回国。

公元1956年

1月5日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成立。

第一任所长钱学森,副所长钱伟

长。

研究重点除固体力学、流体力学外,以后陆续开拓了物理力学、磁流体力学、化学流体力学、爆炸力学等研究方向。

郭永怀回国,后任中科院力学所副所长。

10月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第一任院长钱学森。

12月,五院下属空

气动力学研究室成立,该室1959年发展为研究所(701所)。

钱学森起草《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为我国火箭与导弹技

术提供重要实施方案。

国家制定《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其中第37项“喷气与火箭技术的建立”与力学关系密切。

冋时还制定了我国第一份力学学科规划,确认力学为一级学科。

钱学森、周培源、钱伟长、郭永怀及

一批知名的力学家参与了力学专业的规划的调研、制定。

钱学森任综合组组长。

公元1957年

第一次全国力学学术报告会在北京召开。

钱学森、钱伟长分别作“论技

术科学”和“我国力学工作者的任务”的报告。

于1952年2月10日成

立中国力学学会,首届理事长钱学森,选举理事35人。

会后相继成立

了固体力学、流体力学、一般力学、岩土力学4个专业委员会;以及哈

尔滨、西安、北京、天津、上海、南京、大连7个地方分会。

《力学学报》创刊,第一任主编钱学森,执行编辑潘良儒。

次年,由郭

永怀担任第二任主编。

钱学森在《科学通报》发表《论技术科学》。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与清华大学联合办工程力学研究班,钱伟长、郭永怀先后任班主任,第一届学员120人,连续招生3届。

钱学森《工程控制论》获中国科学院1956年度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公元1958年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院成立,首任院长张子林。

8月中国科学院成立负责拟定发展人造地球卫星规划的’581任务组’。

随后,中科院力学所成立负责卫星总体设计和运载火箭研制的‘上天’

设计院。

10月其总体部、结构部和发动机部迁至上海,对外称机电设计

院,1959年研制工作中止。

中国科学院与清华大学联合在清华园内组建动力研究室,室主任吴仲

华。

1960年该室并入中科院力学所,1984年单独建所。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制和建设超声速风洞、激波管与激波风洞、电弧风洞等试验设备和测试系统。

公元1959年

中科院力学所成立怀柔分部,对外称北京矿冶学校,开展火箭发动机及高能推进剂的预先研究和试验工作。

第二机械工业部成立北京第九研究院,后于1985年发展成为中国工程

物理研究院。

公元20世纪50年代末

钱学森提出物理力学的研究方向。

公元20世纪60年代末

冯兀桢等为生物力学学科的形成作奠基性的工作。

林家翘等用局部渐近解理论得出了恒星与气体线性密度波的自洽解。

公元I960年

中科院力学所渗透力学组转到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成立渗透流体力学研究室。

1987年该室发展为渗透流体力学研究所(河北廊坊),

由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合办。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首开工程爆破专业,1962年改为爆炸力学专业。

公元1961年

钱学森、赵九章、卫一清等发起,中国科学院组织召开“星际航行座谈会”,共进行12次,历时一年半。

内容涉及运载工具、推进剂、姿态控制、通讯、气动力、气动热、生物空间实验、微重力影响等多方位的科学研讨。

公元1962年

在原中南力学研究所基础上,组建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第一任所长陈宗基。

郭永怀所著《边界层理论讲义》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发表。

李四光所著《地质力学概论》一书,全面介绍了地质力学的理论和方法,为研究地质构造、探索地壳运动规律开辟了新的途径。

钱学森所著《物理力学讲义》出版。

钱学森(力学学科组组长)、周培源(副组长)、郭永怀(副组长)、钱

令希、张维、王仁、郭尚平等数十位力学家参加国家科委组织的《1963

—1972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即十年科学发展规划)的制定工作。

规划认疋力学仍属基础科学之一。

公元1963年

钱学森、郭永怀主持北京咼速空气动力学讨论班。

钱学森所著《星际航行概论》出版。

公元1964年

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

公元1965年

中国在无锡建成长474米的实验水池。

中国科学院重启人造地球卫星研制工作(代号651),1966年1月经中

央批准正式成立中国科学院人造地球卫星设计院(651设计院),院长赵

九章,党委书记杨刚毅。

院办公室和总部设在中科院力学所。

郭永怀所著《宇宙飞船的回地问题》发表在星际航行科技资料汇编中,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公元1967年

空气动力研究院(第十七院)筹备组成立,组长钱学森,副组长郭永怀、严文祥。

1968年2月经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批准,十七院在四川绵阳正式成立,后于1976年发展成为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

公元1968年

12月5日郭永怀先生因公牺牲。

公元1970年

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公元1971年

《力学情报》创刊,1979年更名为《力学进展》,第一任主编谈镐生。

公元1972年

7月周培源上书周恩来总理,直陈基础科学研究重要性,得到周总理批示认可。

10月6日周培源在《光明日报》发表《对综合大学理科教育革命的一些看法》,强调重视基础科学研究,对当时的“理科无用论”予以批判。

12月“力学学科基础理论研究座谈会”在北京举行,座谈1973—1980

年力学学科的主攻方向、重点课题和具体措施,强调基础研究的重要性。

美国科学代表团任之恭等访华,其中力学家有林家翘、易家训、张捷迁、

徐皆苏等。

次年,美国加州科技工作者代表团访华,团长冯元桢。

公元1974年

《力学》创刊正式出版。

“北京地区断裂力学座谈会”(即全国第一届断裂力学会议)在中科院

力学所召开。

我国开始开展断裂力学研究。

公元1976年

3月8日吉林降落陨石雨,中国科学院组织了联合考查组,701所和中

科院力学所参加并对陨石轨道、烧蚀和对地撞击进行了考查和研究。

公元1977年

经中国科协批准,中国力学学会以团体会员身份加入国际断裂力学组织,并参加在加拿大召开的第四届国际断裂会议,柳春图带队,后曾任该组织副主席。

谈镐生上书中央,论述力学学科的重要性和基础性,邓小平批示立即组织制定《1978—1985年全国力学学科发展规划》,在力学界开展了学科性质的学术讨论,周培源、钱学森、钱伟长、谈镐生、陈宗基、钱令希等发表意见。

公元1978年

《力学学报》复刊,季刊,主编为郑哲敏。

《力学》停刊。

全国力学学科规划会召开。

会议文件《1978—1985年全国基础科学发展规划(草案)•理论和应用力学》于次年正式发布,力学再次被确认为基础学科之一。

规划起草小组组长:

区德士,副组长:

丁忄敬等三人,组员共计22人。

公元1979年

8—9月应美国科学院邀请,郑哲敏率中国理论与应用力学代表团访美,

到华盛顿、费城等主要城市和周边地区的大学和研究机构以及美国国家标准局、海军水面武器研究所、富兰克林研究院等研究机构,深入了解当代力学的发展主流和趋势。

林家翘访华,做应用数学的系列学术讲学。

20世纪80年代初,在他的

推动下,中国科学院先后邀请林家翘、梅强中、吴耀祖、朱家鲲、沈申甫、谢定裕、丁汝等来华讲学。

公元1979年

《力学与实践》1979年创刊,第一任主编卞荫贵,季刊。

之后相继有一些力学刊物创办:

《岩土工程学报》(1979)、《空气动力学学报》(1980)、

《固体力学学报》(1980)、《上海力学》(1980,后更名为《力学季刊》)、《爆炸与冲击》(1981)、《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1984)、《工程力学》(1984)、《计算结构力学及其应用》(1984,后更名为《计算力学学报》)、

ActaMechanicaSinica(1985)、《实验力学》(1986),PlasmaScieneeandTechnology(1999)、《动力学与控制学学报》(2003)、Theoretical&Applied

MechanicsLetters(2011)。

公元1980年

中国空气动力学会成立(成立时称中国空气动力学研究会,1989年改为

本名),第一届名誉会长钱学森、沈元,会长庄逢甘,副会长曹鹤荪。

12月以周培源(发起人之一、为首的中国力学学会流体力学代表团,出席了在印度班加罗尔召开的第一届亚洲流体力学会议(简称AMFC)。

AMFC同年被IU-TAM通过成为该联合会的联署组织。

随后,林同骥、周恒、崔尔杰先后任副主席,李家春任主席(2006)。

公元1981年

国际有限兀学术邀请报告会在合肥召开,辛克维奇(O.C.Zienkiewicz)、

卞学鐄(Th.H.H.Pian、等八位国际最著名的有限元专家来华报告,国内学者钱伟长、胡海昌、冯康、钟万勰、石钟慈等在会上作了报告,推动了我国有限元理论与方法的发展。

公元1982年

中国力学学会第一、第二届理事会扩大会议在北京京西宾馆召开,会议报告中提出了力学在生产建设中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或亟待解决的问题。

出版《力学与生产建设》论文集。

公元1983年

中、日、美生物力学国际会议在武汉召开,冯兀桢、康振黄等主持。

会后,冯元桢系统讲授生物力学,为我国培养了第一批生物力学人才。

此后该会在二国轮流进行。

第二届亚洲流体力学会议在北京举行,林同骥任会议主席。

1999年,第

八届亚洲流体力学会议在中国深圳召开,崔尔杰任会议主席。

11月22—25日国际断裂力学学术会议(北京)(即ICF、由中国力学

学会和中国航空学会联合主办。

公元1984年

上海市应用数学与力学研究所成立,首任所长钱伟长。

公元1985年

《中国大百科全书•力学》出版发行。

力学编辑委员会主任:

钱令希,副主任:

钱伟长、郑哲敏、林同骥、朱照宣。

第一届国际实验力学会议(ICEM、在北京召开,贾有权任主席。

(2008

年,国际实验力学会议在南京召开)

首届国际非线性力学会议在上海召开,钱伟长任主席。

(迄今,该会已

形成在我国召开的国际系列会议,之后的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届会

议分别于1993年在北京,1998、2002、2007年在上海召开)庄逢甘组织北京计算流体力学讨论班,由航天部、中科院力学所、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分别承办,延续至今。

1月ActaMechanicaSinica正式出版,季刊,当年试发两期,主编林同骥。

公元1986年

国际强动载荷及其效应(即爆炸力学)、国际等离子体科学与技术、国

际复合材料和结构3个国际学术会议在京召开。

钱令希作为国际发起人之一,参与发起成立国际计算力学学会(IACM),

并成为国际计算力学协会首届执委会成员。

中国力学学会首次举办“全国青年力学竞赛”。

1996年起更名为“全国

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

2006年,教育部咼教司发文,委托教育部咼

等学校力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力学学会和周培源基金会联合主办。

每两年举办一次。

公元1987年

第一届国际流体力学会议(ICFM'7)在北京科学会堂召开,沈兀任会议主席。

国际流体力学会议由沈元、冯元桢、Zierp、庄逢甘、吴耀祖等

国际流体力学界著名科学家倡导,至2011年已在我国举办6届。

中国力学学会首次组织全国中学生力学竞赛。

1989年首次举办全国少数

民族中学生力学竞赛。

1995年两项竞赛得到国家教委批准,定名为“全

国周培源中学生力学竞赛”和“全国周培源少数民族中学生力学竞赛”,

由周培源基金会和中国力学学会共冋主办。

之后由于台湾地区中学生的参与,该项活动演变为“海峡两岸力学交流及中学生夏令营”,1997年

起每年举办一次,在大陆和台湾地区交替举行。

公元1988年

在法国Grenoble举办的第17届ICTAM大会上,王仁首次作关于“地球构造动力学”的大会报告。

程耿东、胡文瑞分别在第19届和第22届

ICTAM大会上作大会报告。

公元1990年

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在西安交通大学成立。

郑哲敏参加国际理论与应用力学联合会与国际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联合会(IU-TAM/IUGG)组织的关于强力旋与热速风暴的小型工作会议。

会后郑哲敏撰文《关于在我国配合国际减灾十年,开展多学科研究的建议》。

中国力学学会第三、四届理事会扩大会议在河北北戴河召开。

会议明确了力学学科与经济振兴的关系,尤其是力学在保护环境和灾害、合理开发利用能源、发展现代化农业等重大经济活动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出版文集《人,环境与力学》。

公元1991年

湍流国家重点实验室(后更名为湍流与复杂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北京大学成立。

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大连理工大学启动建设。

IUTAM主办的金属多晶体塑性大变形本构关系讨论会在京召开,王仁及美国佛罗里达大学D.D.Drucker任大会主席。

这是IUTAM高级研讨会第一次在中国召开。

(此后,分别于1994年、1997年、2002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10年在中国举办了不冋主题的IUTAM高级

研讨会)

《钱学森文集1938—1956》出版,该书中译本于2011年出版。

公元1992年

国际流体力学与理论物理学术讨论会一一庆贺周培源90寿辰在京举行,

吴大猷、顾毓琇、丁肇中、李政道、杨振宁、林家翘、陈省身、吴健雄、袁家骝、卢嘉锡、任之恭、朱光亚、周光召等著名科学家出席。

第2届国际复合材料及结构学术会议在京召开。

罗祖道与美国孙锦德主

持。

第8届国际生物流变学会议北京卫星会在北京饭店举行。

由国科联(ICSU)、世界气象组织(WMO)、国际理论与应用力学联合会(IUTAM)等7个国际组织联合在北京召开热带气旋灾害研讨会。

J.Lighthill与郑哲敏任主席。

9月第18届国际航空科学大会在北京召开。

9月22—25日亚太地区等离子体科学技术讨论会、第三届中日等离子体化学讨论会和第八届全国等离子体客机讨论会在南京召开,会议主持人为吴承康。

公元1993年

《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工程技术编•力学卷I出版主编钱令希,副主编郑哲敏、王仁。

(第H卷于1997年出版发行)

11月24日周培源先生去世。

郑哲敏当选为美国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

钱学森就“湍流”研究写信给郑哲敏。

信中提到,当今的湍流是流体的宏观混沌,而平流在微观水平上也是分子的混沌运动。

他希望我们要从现代混沌理论中吸取营养,悟出新的方向,走上新的道路。

公元1994年

21世纪中国力学研讨会在北京举办,会议内容是研讨当代力学的发展趋

势、中国力学现状及“九五”发展设想、21世纪的中国力学。

出版《21

世纪中国力学》。

第1届国际水动力学会议(ICHD)在无锡召开,发起人顾懋祥等。

(之

后历届会议分别在香港、首尔、横滨、Perth、台南、Ischia、Nantes召

开,第9届国际水动力学会议于2010年在上海召开,主席吴有生)远东断裂组织(FEFG)固体断裂与强度国际学术会议在西安召开,黄克智、沈亚鹏主持。

公元1995年

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在西南交通大学成立。

第20届国际稀薄气体动力学学术会议在京举行,沈青主持。

公元1996年

王仁当选为IUTAM执行局委员会委员,任期四年。

公元1997年

周培源基金会设立周培源力学奖。

首届周培源力学奖由张涵信获得。

之后,白以龙、黄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可爱清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