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热点大总结材料+解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634239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49.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申论热点大总结材料+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申论热点大总结材料+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申论热点大总结材料+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申论热点大总结材料+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申论热点大总结材料+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申论热点大总结材料+解析.docx

《申论热点大总结材料+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申论热点大总结材料+解析.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申论热点大总结材料+解析.docx

申论热点大总结材料+解析

1.高校去行政化

【热点链接】

  11月28日上午,中国人民大学、东南大学、东华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和华中师范大学等6所高校拿到了教育部颁发的高等学校章程核准书。

这是教育部《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实施以来核准的第一批高校章程,标志着我国高校章程建设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理论深喉】

  去行政化改革之所以困难重重,实际上并不是因为一个名称的转变,而是行政化体制之下的利益纠葛。

同样的单位,因为有了行政体制的官帽就会享受与其他单位不同的照顾。

在上级拨款的时候有照顾,在开会的时候有座位,在奖励的时候有优先考虑的实惠。

院校领导在行政化的体制中,享受到了高人一等的照顾。

而对于学校而言,在行政级别的不同中,感受到的也是权力的照顾。

  [含义]

  “高校去行政化”实际上包括三层含义,一是减少行政对高校办学的干预和管理,比如教育主管部门减少一些行政审批项目,让大学更有自主权;二是高校内部要减少行政权力对教学的影响,行政、后勤部门加强为教学科研服务的意识;三是去除高校管理人员的行政级别。

从高校这几年发展结果来看,有些现象可以证明高校行政化情况比较严重。

现在高校比较讲究行政级别,教职人员非常积极地竞聘行政管理职务,甚至存在一种价值导向倾向,即高校中担任行政职别的人无形中给人感觉有更高的地位。

虽然现在大学学术项目、学术成果比较多,但原创性成果实际上不多。

尽管高校培养了很多的学生,但是真正有创造性、德才兼备的学生并不多。

这些现象其实都与高校行政化有着密切地内在联系。

  [启示]

  行政化对于很多行业来说,就是一种障碍,不仅仅影响了单位的发展,还制约了社会的进步。

而且很多单位是不需要行政级别的。

改变这种行政级别的困扰需要快步向前,让事业的归事业,让科学的归科学,让发展的归发展,让服务的归服务,没有了行政化,才是单位本位的回归。

  对于高校而言,依法治校的核心是尊重和捍卫大学章程的权威,树立尊重章程、依法依章办事的理念,实现法律、规则面前人人平等,实现管理活动、办学活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大学章程的制定必须依据国家的教育法律法规和政策,不得与教育法律法规及基本教育政策相抵触,章程及学校的其他规章制度要遵循法律保留原则,符合理性与常识,不得超越法定权限和教育需要增加义务,不得设定罚款或者其他可能侵犯师生基本权利的处罚事由和惩戒办法。

  [措施]

  “依法治校”是建设现代大学制度的必然要求,也是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题中应有之义。

现代大学制度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学校工作的法制化和规范化,就是建立起一套以大学章程为核心的完备的规章制度。

学校要全面实行依法治校,就必须制定、完善并切实遵循学校的章程。

对此,建议:

  要将决策机制、治理结构、民主管理、学术体制、专业评价、社会合作等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所必备的制度要件与要求纳入其中。

明确高校内部各种权力的运行规则,体现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突出对教师、学生权益、地位的确认与保护;并以章程明确界定政府与学校的关系,明确学校的办学方向与发展原则,尊重和维护学校的办学自主权。

  同时,对于高校而言,依法治校的核心是尊重和捍卫大学章程的权威,树立尊重章程、依法依章办事的理念,实现法律、规则面前人人平等,实现管理活动、办学活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大学章程的制定必须依据国家的教育法律法规和政策,不得与教育法律法规及基本教育政策相抵触,章程及学校的其他规章制度要遵循法律保留原则,符合理性与常识,不得超越法定权限和教育需要增加义务,不得设定罚款或者其他可能侵犯师生基本权利的处罚事由和惩戒办法。

2.社保落差

【热点综述】

  以北京为例,如果你每个月税前收入4000元,个人每个月缴纳的养老保险为320元。

基础养老按照现行计算方法,结合全省上年年底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以北京2011年年底(2012年度未公布)4672元/月计算,基础养老可以拿到934.4元。

按照20年工龄计算,在你退休时每月仅能拿到1600元左右。

而机关和事业单位的人员则属于财政退休,退休待遇与级别、工龄等挂钩。

以公务员为例,普通科员退休时有3000多元,副科级达到4000多元,正科级5000多元,副处级可以达到7000元左右。

与企业退休职工相比,差距显而易见。

注意,你的1600元是你缴了20年养老保险后拿到的,而机关和事业单位的人是不用缴的。

这一事例体现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理论深喉】

  如上所述的问题即我们所说的社会保障问题,社会保障是指国家和社会在通过立法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特别是生活有特殊困难的人们的基本生活权利给予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

  社会保障体系是经济发展的推进器,也是社会和谐的稳定器。

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结构的调整,社会保障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与完善,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

以社会救助、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保障制度作为现代市场经济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标志,已广为人们所认识和接受。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社会保障体制建立起步比较晚,且面临着理论落后于实践、制度建设相对滞后、指导思想前瞻不够等一系列问题。

  如今,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人口老龄化高峰对社会保障造成巨大压力,养老保险基金不能满足人口老龄化的要求;经济体制转轨伴随的高失业、两极分化等问题对社会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市场经济特有的宏观经济波动现行社会保障制度难以适应。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也取得了一些突破性进展,但面临的形势仍然十分严峻。

  [对策]

  认为,完善现有社会保障制度的措施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加快社会保障的立法进程,社会保障法律体系的健全和完善,对于推进社会保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以扩大覆盖面为重点,加快完善城镇社会保险体系。

社会统筹必须具有较大的范围不能过窄。

“低水平、广覆盖、多层次”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

所以,要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就是要统筹考虑城乡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将各类人群纳入覆盖范围,实现城乡统筹和应保尽保。

  三、加大对社会保障的资金投入,增收节支。

社会保险的制度运行有赖于资金的支撑,社会保险远期基金支付压力很大,若要缓冲压力填补缺口必须逐步做实个人账户,真正实现现收现付向部分积累的模式转换。

  总之,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稳定的“安全网”,关系到我国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

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是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和谐稳定的大局。

因此我们要不断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保

障事业。

3.合并城乡养老居民养老保险

2014国家公务员面试热点:

合并城乡养老居民养老保险

近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了国务院常务会议,谈及关于我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一些问题。

我国已经基本实现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全覆盖,但是城市和乡村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是不一样的,而现在要建立城乡统一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无疑是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的一次重大举措,我们上海的同学们务必要对此有所了解,这属于我们考试非常重要的时政内容。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月7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关于2013年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和全国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汇报,决定合并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建立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PS.本次参与合并的不是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使全体人民公平地享有基本养老保障,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推进“新四化”建设的需要,这既有利于促进人口纵向流动、增强社会安全感,也有利于使群众对民生改善有稳定的预期,对于拉动消费、鼓励创新创业,具有重要意义。

会议决定,在已基本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的基础上,依法将这两项制度合并实施,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并在制度模式、筹资方式、待遇支付等方面与合并前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保持基本一致。

基金筹集采取个人缴、集体助、政府补的方式,中央财政按基础养老金标准,对中西部地区给予全额补助,对东部地区给予50%的补助。

除此之外,具体的缴费方法和金额还需同学们注意两点:

1.对于基础养老金:

中央确定的基础养老金标准为每人每月55元。

除了中央财政补贴外,个人缴纳一部分,集体(村集体等)补助一部分。

中西部地区中央55元全额补助就是指这部分,东部经济发达,个人缴纳和集体补助部分更多一些,因此国家补贴50%。

2.参保人原来缴纳的部分进入了个人账户,未来60周岁领取时,每月领取额度为个人账户全部储存额除以139。

参保人死亡,个人账户中的资金余额,除政府补贴外,可以依法继承。

另外,地方政府为重度残疾人等缴费困难群体代缴部分或全部最低标准的养老保险费,鼓励公益慈善等社会组织为参保人缴费提供资助。

中公教育专家建议考生们要在平时多关心我国政府在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手段,对于这些社会热点,同学们要培养敏感性,随时关注重大事件。

4.整治电视购物

【背景链接】

在1992年广东省的珠江频道播出了中国大陆第一个购物节目,1996年大陆第一个专业的购物频道北京BTV开播,电视购物在中国已经有22年的历史了。

一段时间以来,电视购物这种“舶来品”在中国荧屏上火得有些过分,是电视台“致富”无法忽视的“一桶金”。

第一个拿到广电总局牌照的湖南卫视快乐购物频道,据说一出手便发了财,当年收益就达4.6亿元人民币。

此后,各大电视台均纷纷下海捞金,连央视也概莫能外。

据商务部发布的《中国电子商务报告(2012)》显示,2012年中国媒体购物交易规模已达到13205亿元,同比增长64.7%,其中电视购物400亿元左右,已占到当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6.3%。

但与此同时,由于虚假宣传引发的消费投诉,也从来居高不下。

对此,广电总局的监管力度一再加大,从将药品、医疗器械、丰胸、减肥、增高产品贴上“黑五类”草标直接予以封杀,到出台《关于加强电视购物短片广告和居家购物节目管理的通知》。

直至2013年12月联合七部门发布《关于开展电视购物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并于2014年1月1日开始实施《关于进一步加强卫视频道播出电视购物短片广告管理工作的通知》,对卫视频道播出电视购物短片广告的时间和次数做出具体规定。

【标准表述】

[存在问题

当前的电视购物存在四大明显“顽疾”:

一是效果被夸大而质量不过关。

女性减肥、丰胸、美白产品是电视购物中的热销系列。

电视广告相较于纸媒广告、电商广告都更具直观表现力和感染力,因此经常会看到电视购物中请来的模特在使用产品前后“反差巨大”。

一些电视购物中常常配有强调效果的具体数字,往往能很快打动消费者,但实际情况是,很多被说得很神奇的产品其实质量不过关,不但达不到承诺效果,还出现身体不适、脸部过敏等不良反应。

二是价格不透明。

经常可以看到的是,原价几千块的一条金项链或智能手机在“跳楼降价”后变成了几百元,价格的不透明以及降价的肆意让一些消费者遭遇了“电脑变板砖”“手机变玩具”的尴尬。

如被媒体曝光过的某香烟过滤嘴,该产品声称采用名贵中药,实际上就是茶叶末。

这样的产品也许上门推销你永远不会去买,但经过电视荧屏的“粉饰”,20元成本的产品卖出了上千元的价格,且销量很好。

三是消费风险大。

不少产品打出了“七天包换”“不满意不付钱”的退货承诺。

但之后一旦商品出现了问题,消费者往往很难找到有效途径向商家索赔或要求退货,这也使电视购物风险增大。

四是售后投诉机制不健全。

“用完发现不好,希望退款,客服就开始推脱;打电话投诉也无法及时得到解决,最后只好哑巴吃黄连。

”作为消费者,很多人对售后投诉几乎不抱希望。

一旦产品出现质量问题时,厂家经常设置各种各样的退换障碍或不理不睬,甚至无法联系。

接受消费者投诉的消协因为无执法权又地位尴尬,仅仅靠行业自律、靠消费者自己擦亮双眼,根本无法根治电视购物乱象。

[措施

一是禁止电视叫卖关键还在于强化落实。

新出台的《电视购物诚信服务体系评价指南》,涉及面广,比如要求企业建立产品质量管理、退换货体系,商品介绍人应用普通话和主持人持上岗证等,而禁用“叫卖式”推销则是细节化的生动体现。

有了行业标准和行为指南,关键还在于强化落实。

一方面应完善和建立相应的行业协会等机构,履行好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另一方面要加强对电视购物的行政监督和管理,尽快将其纳入法治化的轨道。

二是铲除电视购物毒瘤,必先斩断利益链。

、七部门联手整治电视购物广告,要求电视媒体在发布电视购物广告前,依法查验有关证明文件,核实广告内容。

此举有利于从源头上明晰责任,减少虚假购物广告的出现。

但是,真正要净化电视购物的消费环境,还需要更多的协调合作和更清晰的追责机制。

建立健全促进行业规范发展的长效机制,引入保证金、第三方支付等机制,多方维护消费者权益。

三是行业自律仍是治理乱象“上上策”。

整治只是一种治理手段,如何通过整治发现问题、健全机制、推动行业健康发展,才是应该真正思考并为之付诸行动的关键。

此种“运动战式”的执法终究治标不治本。

明确企业进入标准,建立监管长效机制,促进行业自律发展,方是治理电视购物乱象的上上之策。

5.公车私用

【背景链接】

  11月21日据报道,日前,认证为“丽江市永胜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的网友@边屯丽影在微博上发布一组照片,显示当地一般公务用车在左后轮上方喷涂“永胜县公务车”,在右后轮上方喷涂“严禁公车私用”和监督电话号码。

该做法引起广泛关注。

  【标准表述】

  [综合分析]

  公车私用,是百姓深恶痛绝的痼疾之一。

防治“车轮腐败”的文件和禁令不知下了多少,不少地方出台了严禁公车私用的规定。

不少不少地方都使用“公车标志”,还有的用上了GPs定为监控,但是这些并不能遏制车腐败的公车“私奔”。

人们大有“严禁公车私用”的审美疲劳。

  一方面,公车喷涂“严禁私用”值得赞。

近年来,关于“公车私用”的报道可谓是屡见报端,已经让读者产生了严重的“视觉疲劳”。

公车私用现象已经是防不胜防、见怪不怪。

国家已经三令五申,严禁公车私用,各地各部门关于公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也是“煞费苦心”,但到头来,成效依然甚微。

这次,丽江做法很“有创意”,在杜绝公车私用问题上,为全国其他地方开了一个好头。

对此,我们理应给点掌声!

  对公务车喷涂标识,可以有效地杜绝公车私用现象。

更容易接受老百姓的监督,在一定程度上对怀有公车私用的目的的人起到了很好的警示作用。

但是,好的制度还必须要有好的贯彻落实,否则,一切都将是空谈。

标识喷印完成后,相关部门应该对公务用车试点单位的用车进行认真核查、对实施情况进行检查督促,对发现问题的及时纠正处理。

凡不按规定喷印标识的、故意涂抹标识、擅自毁坏标识的单位和个人,将会被问责,情节严重的,将按规定予以党政纪处分

  另一方面,喷涂“严禁公车私用”更需“问责”给力。

据国家发改委调研报告显示,公车使用有三个“三分之一”,即车辆公用三分之一,领导及家属私用三分之一,司机使用三分之一。

中央乃至地方新闻媒体曾多次曝光公车接送孩子上学,造成学校门口大塞车,以及婚丧嫁娶公车成龙的现象。

但公车私用仍然在“暗潮涌动”。

从这个意义上说,在公车喷涂上“严禁公车私用”字样,方便公众监督,有着积极的意义,值得肯定,然而,公车喷涂上“严禁公车私用”字样,不是万事大吉,也不是给个监督电话就算完事了,如果问责不给力,处罚不透明,恐怕依然达不到禁止公车私用的目的。

  [意义]

  公车喷涂“严禁私用”的意义在于回归了常识,即通过给公车打上特殊标记,使人人易于监督。

治理公车私用等“车轮上的腐败”,固然需要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但监督同样是一剂良药,公众从不缺乏监督激情,为公众监督创设便利条件,公车私用未必能杜绝,但必将明显减少,究其因,权力再飞扬跋扈,面对舆论监督也会心虚三分,以后谁还敢开着带有“严禁公车私用”字样和监督电话的公车,出入娱乐场所或送孩子上学,以及到景区闲逛?

公众的监督热情被调动起来,一看到有人疑似公车私用,可以迅速打电话举报。

  [措施]

  对此,建议:

  要想从根本上杜绝公车私用现象的发生,必须打蛇打在七寸上。

一方面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是至关重要的,另一方面更不能忽视对领导干部的管理教育,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惩治与预防并重。

不妨像昆明市那样,领导干部凡违反规定的,公车私用,一经发现,一律免职处理,实行零容忍。

否则再多的“严禁”形式只能是花拳绣腿,“严禁”成了“言禁”,最后成了“耳旁风”。

  与此同时,拓展监督广度,是针对公车使用的程序性制约;而严控公车数量,才是促使公车使用规范化的根本。

与其限于喷涂“严禁公车私用”式的浅表化治理,不如考虑逐步减少公车。

减少公车是大势所趋,也是治理腐败的关键。

 说到底,要给车轮腐败真正戴上“紧箍咒”,就该从治本上减少公车,并完善预算制度着手,这也理应成公车治理的大方向。

喷涂标识和电话,也只是隔靴搔痒,短时间或许管用,但一阵风刮过,其边际效用降低,公车腐败或许“涛声依旧”。

6.弃婴岛

弃婴岛,是效仿发达国家的做法,为弃婴提供一个室内庇护场所,设置有保

温箱、排气扇、被褥,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充足的氧气,同时装饰充满童趣,比如气球、星星向日葵图案等,“婴儿安全岛”字样采用LED技术,使其在夜色中醒目明亮。

早在2011年6月,河南省石家庄社会福利院就设立了我国第一个“弃婴岛”,在今年的11月24日,深圳市福利中心称,将在明年年初建起深圳第一个弃婴岛,自此“弃婴岛”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这一消息发布后,立刻引来很多争议。

有人说,父母亲遗弃婴儿肯定有其难言之隐,政府设立专门的弃婴场所可以有效避免欲遗弃者随意处置弃婴,保障婴儿的生存权,这是对被弃孩子生命的呵护与最最底线的救助。

也有人表示,弃婴是违法行为,设置专门接收弃婴的设施,就是鼓励了不负责任的人做不负责任的事,变相纵容,甚至可能导致弃婴数量的增加。

当我们看到这一新闻时,作为一名公务员面试考生应该怎样去解析?

其实,“弃婴岛”的建立,是政府部门为被遗弃婴儿提供的“避风港”,是政府生命至上、以人为本、儿童利益优先理念的体现。

它的出现有一定的社会必要性。

近年来,由于年轻父母的不负责、未婚妈妈无法承受未婚先育的社会压力和生存压力、以及对天生有缺陷的婴儿的嫌弃、受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等,我国各地多有新生婴儿被抛弃在公园、山上以及垃圾桶旁的现象,而“弃婴岛”便是在这种法律无法完全杜绝,需要依靠政府疏导的基础上建立的。

它的建立具有一定的重要性。

一方面,根据数据显示,被遗弃的婴儿90%是天生有缺陷的,这些生命脆弱的婴儿被随意丢弃会造成又一次的伤害,而“弃婴岛”为其提供了舒适温暖的环境,可以避免外部环境对婴儿的二次伤害。

另一方面,“弃婴岛”可以在发现婴儿之后,为其提供及时的救治,是对婴儿生存权、健康权、发展权的有力保障。

“弃婴岛”的建立还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根据我国调查的数据,建立“弃婴岛”之后,弃婴的数量在逐年减少,由2009年同期的105个到2010年同期的83个到2011年同期的75个,也打消了民众认为“弃婴岛”是对不负责任的人做不负责任的事的变相纵容的疑虑。

当然,“弃婴岛”虽然可以暂时保障婴儿的生存权,但是要想真正的解决弃婴问题,维护婴儿的合法权益,我们还需要做出更大的努力。

一是加大保护婴儿以及未成年儿童合法权益的宣传力度。

尤其是年轻的父母,政府出资设立成人课堂,对其进行亲情人伦的道德规范教育,希望所有父母都不要抛弃自己的孩子,儿童福利院再好,也没有家庭好。

二是立法机构还需通过立法努力,惩治弃婴行为,增加违法成本,通过法律强制措施减少被弃婴儿数量。

三是政府应该协同社会力量,对“弃婴岛”本身进行规范,解决资金、人员、管理、保障、推广等诸多方面问题,同时,建立一个以民政部门牵头,多个部门配合并参与、各负其责的模式,形成统一的没有缝隙的‘孤残儿童保障链’,真正为那些无辜小生命撑起一片温情天空。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所以,深圳将试水建立“弃婴岛”给弃婴提供一个生存的机会,提供一份温暖,提供一份呵护,提供一份保障,是一件善莫大焉的事情。

7.户籍制度改革

自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加快户籍制度改革”的部署,加快户籍制度改革问题受到社会高度关注。

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今天我们一直在强调人人平等,不论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方面的权利都要平等的享有,然而我们也看到户籍制度的存在,使得城乡居民被分为两类人,贴上不同的标签,在各种权利面前,无法实现真实的平等;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今天我们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建设,有权威统计显示,今天中国城镇化率达52.57%,但户籍城镇化率非常低,非农户籍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仅为27.6%,“户籍管理改革已大大滞后于人口事实上的城市化”。

如果不加快户籍制度的改革,将会从根本上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阻碍了城镇化健康发展,新型城镇化也就名不副实;再者跟随时代的进步,人民权利意识的不断增强,如果不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改变现有的格局,也将会为社会的稳定和谐埋下隐患。

  那么加快户籍制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在哪里,户籍制度改革难,主要体现在现有的户籍制度下形成的利益格局。

比如大中城市相比,城市和乡村相比,一些大城市的户口附加着太多有形或隐形的福利,与户籍挂钩的个人权利有几十项,涉及政治权利、就业权利、教育权利、社会保障、计划生育等各个方面的权利。

在现有的利益格局之下,由于这种户籍制度的存在,进城务工人员难以平等的获得在城市生存和发展的权利,同时一些城里的人也不愿分割自己权利,发出很多反对的声音,这一切都成为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急需要解决的问题。

其实加快户籍管理制度本身的改革核心的问题就在于许多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政策与户籍挂钩。

户籍制度改革问题是一个难题,不可能一蹴而就,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为我们加快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提出了改革的方针原则,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已经明确提出:

“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

这不仅有利于推动改革的进程,也有利于舒缓大城市的人口压力。

当然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应不刮风、不冒进、不搞运动,更应该防止雷声大雨点小,或者步履缓慢,上动下不动,走三步停两步。

有了顶层设计,有了民意支撑,就看户籍制度改革如何落实在行动中。

8.科研经费腐败

【背景链接】

  2013年10月,科技部部长万钢在答记者问时,痛批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表示对腐败现象感到“错愕、愤怒”,再次将科研经费腐败的老问题推到了聚光灯下。

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不能摆脱行政权力和学术霸权的作祟,科研经费还将成为人人惦记的“唐僧肉”,科研的天空仍将被雾霾笼罩。

  承担一个科研项目,却报销各地到佳木斯的单程火车票1505张;曾经的院士候选人贪污百余万元科研经费,一审被判13年;交通运输部挪用1.86亿元,用于人员工资及补贴支出……当我国科研经费保持每年20%以上速度递增时,层出不穷的科研腐败,却让公众的心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也让“中国人何时能获诺贝尔科学奖项”的问题显得极为讽刺。

  中国科协的调查显示:

我国6成左右的科研经费流失于项目之外。

若按2012年科研经费10240亿元的投入总量估算,流失经费的数额着实令人咋舌。

从被曝光的诸多案例来看,科研每个环节都有相关人员在打科研经费的主意,套、骗、贪、吞、假等手段无所不用。

更为严重的是,这股歪风邪气似乎已经蔓延到了学生群体——曾有一位教授撰文指出,不少学生也学会了在校级科研课题中搞假发票和报假账。

  【标准表述】

  [原因]

  一是形成利益链。

在部分科研人员及管理人员眼中,科研经费变成了“唐僧肉”;在一些地方和高校,甚至形成了相关的利益链,专家学者、项目组、管理者各司其职。

于是,“研究做得好,不如与官员和权威专家的关系好”,也就成了科研人员群体中公开的秘密。

这种现状,直接导致许多科研人员功夫全用在科研外,在权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案例设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