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培训基本知识.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629511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4.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培训基本知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安全培训基本知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安全培训基本知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安全培训基本知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安全培训基本知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全培训基本知识.docx

《安全培训基本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培训基本知识.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全培训基本知识.docx

安全培训基本知识

安全培训基本知识

一、安全基本概念

1、安全:

是指生产系统中人员免遭不可承受危险的伤害。

2、本质安全:

是指设备、设施或技术工艺含有内在的能够从根本上防止发生事故的功能。

具体包括两方面内容:

失误、故障。

本质安全是安全生产管理预防为主的根本体现,也是安全生产管理的最高境界。

3、事故:

造成人员的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或其它损失的意外事件。

4、事故隐患:

指生产系统中可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

5、危险:

是指特定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结合。

6、危害:

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7、危险

8、重大危险源:

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二、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原则

1、系统原理和原则

系统原理是现代管理学的一个最基本原理。

它是指人们在从事管理工作时,运用系统理论、观点和方法,对管理活动进行充分的系统分析,以达到管理的优化目标。

原则有:

(1)动态相关性原则

(2)整分合原则(3)反馈原则(4)封闭原则

2、人本原理和原则

人本原理是指在管理中必须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体现以人为本为本的思想。

原则有:

(1)动力原则

(2)能级原则(3)激励原则

3、预防原理和原则

预防原理是指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应该做到预防为主,通过有效的管理和技术手段,减少和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

原则有:

(1)偶然损失原则

(2)因果关系原则(3)3E原则(4)本质安全化原则

4、强制原理和原则

强制原理是指采取强制管理的手段控制人的意愿和行为,使个人的活动、行为等受到安全生产管理要求的约束,从而实现有效的安全生产管理。

原则是:

安全第一原则

(2)监督原则

三、事故致因理论

1、事故频发倾向理论:

是指事故频发倾向者的存在是工业事故发年的主要原因,即少数具有事故频发倾向的工人是事故频发倾向者,他们的存在是事故的主要原因。

2、海因里希因果连锁理论:

海因里希把工业伤害事故的发生发展过程描述为具有一定因果关系事件的连锁,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是由于人的缺点造成的,人的缺点是由于不良环境诱发或者是由于先天的遗传因素造成的。

3、能量意外释放理论:

事故是一种不正常的或不希望的能量释放,各种形式的能量是构成伤害的直接原因。

4、系统安全理论:

是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美国研制洲际导弹的过程中,系统安全理论应运而生。

包括很多区别于传统安全理论的新概念。

四、安全生产管理

1、安全生产责任制

2、安全生产组织保障

3、安全生产投入与安全技术措施

4、安全生产教育培训

5、建设项目“三同时”原理

6、安全生产检查

7、劳动防护用品

五、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是针对具体设备、设施、场所和环境,在安全检查评价的基础上,为降低事故造成的人身、财产与环境损失,就事故发生后的应急救援机构和人员,应急救援的设备、设施、条件和环境,行动的步骤和纲领,控制事故发展的方法和程序等,预先做出的科学而有效的计划和安排。

六、事故原因、损失、性质、责任、教训及整改措施

1、事故原因

1)直接原因

(1)人的不安全行为

(2)机械、物质或环境的不安全状态

2)间接原因

(1)技术和设计上的有缺陷。

(2)教育培训不够,未经培训,缺乏或不懂安全操作技术知识。

(3)劳动组织不合理。

(4)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或指导错误。

(5)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不健全。

(6)没有或不认真实施事故防范措施;对事故隐患整改不力。

(7)其它。

2、事故经济损失

(1)直接经济损失:

人身伤亡后所支出的费用,包括医疗费用、丧葬及抚恤费用、补助及救济费用、歇工工资;善后处理费用,包括处理事故的事务性费用、现场抢救费用、清理现场费用、事故罚款和赔偿费用。

财损失价值:

包括固定资产损失价值、流动资产损失价值。

(2)间接经济损失:

停产、减产损失价值;工作损失价值;资源损失价值;处理环境污染的费用;补充新职工的培训费用;其它损失费用。

3、事故性质

事故性质分为责任事故与非责任事故。

4、事故责任

(1)直接责任人:

指行为与事故的发生有直接关系的人员。

(2)主要责任人:

指对事故的发生起主要作用的人员。

(3)领导责任人:

对事故发生负有领导责任的人员。

5、事故教训

通过对事故、事件原因的分析,找出引以为戒的教训,再制定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达到防止事故发生的目的,尤其是对防止同类事故再次发生有着非常大的实用价值。

很多安全法规、制度和技术标准都是吸取事故教训的结果。

一般来说,总结事故教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是否贯彻落实了有关的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为依据。

(2)是否制定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3)是否制定了合理的安全技术防范措施。

(4)安全管理制度和技术防范措施执行是否到位。

(5)安全教育培训是否到位,职工的安全意识是否到位。

(6)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是否到位。

(7)企业负责人是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

(8)是否存在着官僚主义和腐败现象,因而造成了事故的发生。

(9)是否落实了有关“三同时”的要求。

(10)是否有合理有效的事故应急求援预案和措施等。

6、整改措施

整改措施主要分为安全技术、安全管理及教育培训三个方面。

七、事故的分类

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可将危险、危害因素分为如下不为例20类:

1、物体打击2、车辆伤害3、机械伤害4、起重伤害5、触电6、淹溺7、灼烫8、火灾9、高处坠落(10)坍塌(11)冒顶、片帮(12)透水(13)放炮(14)火药爆炸(15)瓦斯爆炸(16)锅炉爆炸(17)容器爆炸(18)其它爆炸(19)中毒和窒息(20)其它伤害。

透水事故处理

一、透水预兆

1、矿床发潮发暗。

某些本来是干燥、光亮的矿体,由于水的渗入。

就变得潮湿、暗淡。

如果挖去一层,还是如此,说明附近有积水。

2、巷道壁“挂汗”,这是由于积水透过微孔裂隙而凝聚于岩石表面。

顶板“挂汗”多呈尖形水珠,有承压欲滴之势,这可以区别自然予兆中的挂汗,后者常是平形水珠,为蒸汽凝聚于顶板形成。

3、顶板淋水加大,尤如落雨状;有时透水前底板突然涌水;工作面温度下降,空气变冷,产生雾汽,岩石里有吱吱的水叫声。

这是因为被淹井巷的积水具有较大的水压,能够把水从岩层中挤出来。

水与裂缝磨擦而发出“吱吱”水叫声,表示有涌水危险。

4、出现压力水流,这是离水源很近的征兆。

若出水清净说明离水源稍远,若出水混浊,表明已迫近水源。

5、工作面有害气体增加,一般从积水区散发出来的气体是甲烷、二氧化碳和硫化氢;巷道“挂红”,水的酸度大,味发涩,有臭鸡蛋味。

矿井水的类型不同,预兆也不同

(1)老空区:

一般年代很久,水量补给较差,通常属于死水,所以“挂红”,酸度大,水味发涩。

(2)断层水:

由于断层附近岩层破碎,故一般工作面出现来压、淋水增大。

此外,断层水通常补给比较充分,多属“活水”,因此很少出现“挂红”,水无涩味。

若在巷道中遇到断层水,有时能在岩缝中见到淤泥。

(3)溶洞水。

大多在石灰岩层中遇到。

有时出现顶板来压,柱窝渗水,裂缝浸水等现象。

这种水有时呈黄色或灰色。

带有臭味。

(4)冲积层积水,在浅部掘进井筒时常遇到冲积层水,其特点是开始水小,发黄、夹有泥沙,以后水量变大。

二、透水时的措施

井下某地突然发生透水事故时,现场工作人员除立即向领导汇报外,应迅速组织抢救,尽可能就地取材,加固工作面,设法堵住出水点,以防事故继续扩大。

如水势很猛、无法抢救,应组织人员迅速按避灾路线撤至上一水平或地面。

万一来不及撤至安全地点而被堵在上山独头巷道内,遇难人员应保持镇静,避免体力的过度消耗,等待救援。

一、淹井巷恢复期需采取的措施

1、经常检查爆炸气体的浓度,(如甲烷、硫化氢)。

当井筒空气中这些气体的浓度达到一定数值时,应停止向井筒输电排水,而应加强通风。

定期取样分析气体成分。

2、严禁在井筒内或井口附近用明火灯或有其它火源,以防井下爆炸性气体突然大量涌出引起爆炸。

3、在井筒内安装排水管或其他工作人员,都必须佩戴安全带与自救器,在修复井巷时,应特别注意防止冒顶与坠井事故的发生。

预防高处坠落的措施

竖井坠落事故是高处坠落事故中最严重的现象。

1、高处坠落事故的原因分析:

(1)、违章乘罐及罐笼门没放(人材混乘,矿车活动,将人甩出。

(2)井口无封闭及防护。

(3)大井平台架设不符合要求。

(4)无专职信号工。

(5)不系安全带。

(6)废旧巷道没有及时封闭。

(7)溜井没有安全格筛。

2、高出坠落事故地点分布。

(1)竖井

(2)天井(3)溜井(4)采空区

3、预防竖井事故的措施。

(1)加强对竖井口的安全管理。

井口信号工对井口安全管理有重要责任。

(2)加强对乘罐人员的安全教育。

(3)加强对提升信号的管理。

检修线路和加强对发信号人员的教育和训练。

(4)加强对提升设备的维修保养。

冒顶片邦事故及其预防

一、矿山压力的基本概念

开挖的岩体或不受开挖影响的岩体部分,称为原岩体。

原岩体中的岩石在上覆岩层重量以及其他压力的作用下,处于一种应力平衡状态,一般把这种应力状态称为原生应力场。

岩体开被开拓以后,破坏了原岩应力平衡,岩体中的应力重新分布产生了次生应力场,是巷道或采场周围的岩石发生变形,移动和破坏,这种现象称为地压现象。

使围岩变形,移动和破坏得力,称为地压或矿山压力。

地压管理的基本方法有:

利用矿岩本身的强度保留必要的支撑矿柱以保持采场的稳定性;采取各种支护方法,支撑回采工作面,以维护其稳定性;充填采空区,支撑固岩并保持其稳定性;崩落围岩,使采场围岩应力降低,并使其重新分布,达到新的应力平衡。

开采后,开采空间上覆盖层的重量,由其两侧围岩(或矿柱)支撑,因而

两侧围岩所承受的压力比开采前要高,升高的压力称为支撑压力,压力升高的范围称为支承压力区。

二、发生冒顶片邦事故的原因:

冒顶片邦是由于岩石不够稳定,当强大的地压传递到顶板或两邦时,使岩石遭受破坏而引起的。

随着掘进工作面和回采工作面的向前推进,工作面空顶面积逐渐增大,顶板和周邦矿岩会由于应力的重新分布而发生某种变形,以致在某些部位出现裂缝,同时岩层的节理也在压力作用下逐渐扩大。

在此情况下,顶板岩石的完整性就破坏了。

由于顶板岩石完整性的破坏,顶板下沉弯曲,裂缝逐渐扩大,如果生产技术和组织管理不当,就可能形成顶板矿岩的冒落。

这种冒落就是常说的冒顶事故,如果冒落的部位处在巷道的两邦,就叫做片邦。

下面是引发冒顶片邦事故的主要原因:

1:

采矿方法不合理和顶板管理不善。

2:

缺乏有效支护。

3:

检查不周和疏忽大意。

4:

浮石处理操作不当。

5:

地质矿床等自然条件不好。

6:

地压活动。

7:

其它原因。

不遵守操作规程,精神不集中,思想麻痹大意。

发现险情不及时处理,工作面作业循环不正规推进速度慢,爆破崩倒支架等。

都容易引起冒顶片邦事故。

三:

冒顶事故的预兆。

1:

发出响声,岩层下沉断裂。

2:

掉渣。

3:

片邦。

4:

裂缝。

5:

脱层。

6:

漏顶。

7:

淋雨增加。

四、冒顶片邦事故的预防。

防止冒顶片邦事故的发生,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技术规程,从多方面采取综合预防措施。

1:

选用合理的采矿方法。

2:

搞好地质调查工作。

3:

加强工作面顶板的管理与支护和维修。

4:

及时处理采空区。

5:

坚持正规循环作业。

6:

加强对顶板和浮石的检查处理。

五、处理冒顶事故的基本原则。

1、探明冒顶区范围和被埋、压、裁堵的人数及可能的所在位置,并分析抢救,处理条件,采取不同的抢救方法。

2、迅速恢复冒顶区的正常通风。

如一时不能恢复,则必须利用压风管、水管或打钻向埋压或堵裁人员供给新鲜空气。

3、处理中必须由外向里加强支护,清理出抢救人员的通道。

4、抢救处理中必须有专人检查和监视顶板情况,加强支护防止发生二次冒顶。

5、在抢救中遇有大块岩石,不许用爆破方法处理,如果威胁遇险人员利用千斤顶、撬棍等工具移动石块,救出遇险人员。

六、顶片邦事故原因分类表,

1,不敲邦问顶或排险不彻底。

2,排险站位不当,撬前落后。

3,作业无安全措施或安全措施不当。

4,不执行生产指令,冒险作业。

5,生产井巷无定期检查。

6,无设计,设计不合理或错误。

7,其他。

七、顶片邦事故按作业地点分类:

1.采场2,平巷3,天井4,硐室

职业卫生

在矿山工业的生产劳动过程中,往往存在各种影响劳动者身体健康的不利因素,导致各种职业病的发生。

一:

生产环境的职业危害因素

1,生产场所设计不符合卫生标准,如厂区总平面布置不合理,建筑物容积和建筑结构构件与生产性质不相适应等。

2,缺乏必要的安全卫生技术设施,如缺乏适当的机械通风,人工照明不足等。

3,缺乏安全保护措施,如缺乏防尘,防毒,防暑降温,防寒保暖等,设施或设施不完善,防护器具,个人防护用品等不足或有缺陷等。

当职业危害因素达到一定程度,并在一定条件下,使劳动者健康发生损伤称之为职业性损伤。

职业性损伤的分类:

A:

外伤B:

职业病损伤C:

职业性多发病。

三、作业环境中的生产性粉尘。

生产性粉尘是指能较长时间悬浮在生产环境空气中的固体颗粒物。

1,生产性粉尘对人体健康的几种危害:

A尘肺最常见的职业病

B中毒由于吸入铅,砷,锰,有毒性粉尘。

C上呼吸道慢性炎症,吸入棉尘,毛尘,麻尘等。

D皮肤疾患,有些粉尘可引起皮炎,皮肤病,溃疡性皮炎。

E眼疾患。

可引起角膜损伤。

F变态反映。

某些粉尘如大麻,对苯二胺可引起变态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

哮喘性支气管炎,湿疹及偏头疼等。

G致癌作用。

接触放射性矿物粉尘。

H其它作用:

如锰矿尘可引起肺炎。

2、生产性粉尘的预防措施。

(1)组织措施。

做好防尘宣传工作,让大家都能了解粉尘的危害。

(2)技术措施。

技术措施是防止粉尘危害的中心措施。

(3)卫生保健措施。

1)、个人防护和个人卫生,戴防尘口罩,注意个人卫生,不吸烟。

遵守防尘操作规程.

2)定期检查。

3)保证尘肺患者能得到合适的安排。

二,矿井空气中常见的有毒有害气体。

矿山井下常见的对安全生产威胁较大的有毒有害气体有:

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硫化氢等。

一氧化碳:

无色、无味、无嗅的化学窒息性气体。

二氧化氮:

褐红色气体、具有窒息气味、极易溶与水。

硫化氢:

无色臭鸡蛋味气体。

二氧化硫:

无色、有强烈硫黄味的气味/

2、尘肺病及其预防:

尘肺病是一个总称,在诊断上常以矽肺、石棉肺、滑石肺、矽酸盐肺(如水泥肺)、锡尘肺等名称出现。

矽肺病的主要特征。

三期矽肺就是由于结节的高度密集、靠拢挤压、牵拉而形成复杂的纤维性病理组织,在肺组织产生一个至多个融合性的团块状病变。

由于正常肺组织结构遭到破坏,肺气肿日趋严重。

肺活量下降,呼吸功能明显下降,这就防碍正常的气体交换,引起呼吸功能障碍,病人就会出现心悸、呼吸短促。

重症者由于缺氧所致,出现缩甲、紫唇、脸部浮肿,晚期者多因慢性呼吸衰竭而死亡。

尘肺病及其预防:

综合防尘技术包括风、水、密、净和护五个方面。

3、通风防尘:

稀释和排除工作地点的悬浮粉尘,防止过量积累的有效措施。

4、湿式作业:

包括湿式凿岩、喷雾洒水。

5、护:

个体防护、防尘口罩。

6、查。

矿井有害气体的防治措施

1、爆破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的防治:

主要是:

二氧化碳、氮气及水蒸气、一氧化碳及氮氧化物。

通常将爆破中的有毒气体简称为炮烟。

另外爆破还产生炮烟尘,尽管炮烟尘没有毒。

但过多的与炮烟尘接触会感到严重头疼,因尔应予以避免。

A、爆破后进行通风,供给足够的风量。

B、水可以很容易溶解除一氧化氮外的所有炮烟毒气。

有些炮烟毒气可能被封闭在采落的岩石中,装时则释放出来,此时洒以适当的水就可以将这些气体大部分排除。

另外为减少炮烟毒气的形成,可采取下列措施:

明显变质或损坏的炸药不得使用,不得取出炸药的外部药卷,炮眼装药时不得过多,纸张和其他可燃物不得添在装药中。

炮眼中有水时使用防水炸药。

装药只需用非燃性炮泥堵眼。

光面爆破技术

1、光面爆破是控制爆破在矿山生产中的一种典型方法。

光爆的目的在于控制被开挖的岩石轮廓光滑平整,而使不应开挖的岩体部分不受明显破坏。

在井巷掘进或露天斩沟开挖等爆破工程中,常常需要采用光面爆破技术去达到目的。

2、用光面爆破技术施工的岩壁表面有以下优点:

(1)、成形规整,符合设计轮廓,壁面上常呈清晰的半边炮孔痕迹,超欠挖量少,仅为5%左右,比普通爆破超欠挖量(达20%左右)要低的多;节省装运及支护费用;

(2)、暴露的岩面稳定可靠,不产生或少产生爆震裂隙,不降低原岩的承载能力,施工安全。

(3)、岩壁光滑平整,通风阻力小,应力集中少。

3实现光面爆破的技术措施。

(1)理布置周边孔。

周边孔孔径距E应较小,常用E=500-700MM,即采用周边密孔法;周边密孔位应精确,向外甩应小于100MM,外倾角应小于4-5。

用周边孔爆落的岩石层叫作光面层。

其厚度W即为周边孔的最小抵抗线,通常W=0.6-0.8M。

布孔时要严格掌握好比值K=E/W,即周边孔密集系数。

通常K=0.8-1,弯曲处可取K=1,岩石较破碎时可取K=0.5,难爆韧岩取K大于等于1。

(2)、合理规划开挖顺序,注意要点为;

1)、光面层最后破,以克服夹制作用。

2)、可用预留光面层、超前1.5倍孔深爆破非光面层等办法,以保证光面层按设计要求;

3)、井巷断面不大时,可用多段微差爆破,但光面层需最后一段起爆。

(3)、合理选用药种和装药结构。

应采用猛度低但威力适当的炸药,如岩石炸药、铵油炸药等。

由于周边孔密,除保证不耦合装药外,还应使每米炮孔装药量较小,一般不大于0.15-0.25KG/M,即只用平常装药量的1/3到1/4即可。

还要考虑使炸药在整个光面孔内均匀分布,不使炸药集中于孔底,以免引起如图1所示的岩石“鼓包‘现象。

为此,可采用如图2所示的几种装药结构

光爆装药结构的特点是不耦合装药。

应选择合适的不耦合系数D值,D=d/d0,其中d为孔径;d0为药包直径。

一般情况下,当D=2-3时,光面爆破效果好。

有时也选用D=1.4-1.5,这要取决于实际效果。

(4)、保证周边孔同时起爆。

起爆的同时性十分重要,不同时起爆就得不到叠加应力场,从而加大岩石的不平整度,李论研究与试验数据均表明,相邻孔起爆的时间误差值不得大于0.1S(即100MS)为此在现有的起爆器材中只能使用同段毫秒的电雷管或导爆管,还可以采用导爆索起爆,个别情况下即发电雷管也可以代用。

而火雷管和秒差电雷管由于其秒量误差过大,不能用于光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