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初二语文上册第25课杜甫诗三首练习题附答案人教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62855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初二语文上册第25课杜甫诗三首练习题附答案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八年级语文初二语文上册第25课杜甫诗三首练习题附答案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八年级语文初二语文上册第25课杜甫诗三首练习题附答案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八年级语文初二语文上册第25课杜甫诗三首练习题附答案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八年级语文初二语文上册第25课杜甫诗三首练习题附答案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初二语文上册第25课杜甫诗三首练习题附答案人教版.docx

《八年级语文初二语文上册第25课杜甫诗三首练习题附答案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初二语文上册第25课杜甫诗三首练习题附答案人教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语文初二语文上册第25课杜甫诗三首练习题附答案人教版.docx

八年级语文初二语文上册第25课杜甫诗三首练习题附答案人教版

初二语文上册第25课杜甫诗三首练习题(附答案人教版)

5c初二语上册第25杜甫诗三首练习题(附答案人教版)

一、给下列词语注音

岱()眦()簪()逾()

二、学常识填空

1.杜甫(712~770),字________,别号________,朝伟大的________诗人。

2.杜甫的诗作在总体上反映了________朝由________而________的变化过程,号称“诗史”。

3.《》写于所谓“开元盛世”,其时诗人才二十四五岁;《》和《》则写于“安史之乱”前期,诗人已到中年。

三、默写

1.岱宗夫如何?

________。

2.________,浑欲不胜簪。

3.暮投石壕村,________。

________,老妇出门看。

4.夜久语声绝,________。

天明登前途,________。

四、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语

造化钟神秀()决眦()

家书抵万金()()浑欲不胜簪()

五、阅读

①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②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③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⑤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⑥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1.解释下列词语。

附书至()新战死()未去()犹得()

2.形似字注音并组词。

(1)戍()________戌()________戎()________

(2)衰()________哀()________衷()________

3.为选段划分为三层,并概括出层意。

第一层

第二层

第三层

4.用原回答问题。

(1)说明兵役之苛酷________________

(2)说明战争之惨烈________________(3)说明战争破坏严重________________

(4)表现老妇丧子的悲痛和含悲度日________________

(5)能概括全诗内容的________________

5.本段字正面描写老妇人“致词”,层层诉说、凄苦至极,侧面写

“________”,揭示主题。

六、阅读下诗,回答问题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注剑外四川剑阁以南,指梓州一带。

唐朝都城长安在剑阁东北。

当时以长安为中心,所以剑阁以南称剑外。

蓟北现在河北省北部和北京市一带。

那里当时是安史叛军的根据地。

1.解释下列词语。

(1)妻子

(2)纵酒

2.诗中哪句点明了“闻讯”的地点?

3.诗中哪个词语揭示了全诗的主题?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

4.诗人听到消息后,百感交集。

诗中是如何描述这一点的?

试做简要分析。

一、基础知识(11分)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咸问讯

(2)诣太守

(3)寻病终(4)斯是陋室

(5)往无白丁(6)可爱者甚蕃

(7)罔不因势象形(8)尝贻余核舟一

2.古今异义词辨析(2分)

(1)无论魏晋古义

(2)阡陌交通古义

(3)芳草鲜美古义(4)率妻子邑人古义

3.下列言,诗句节奏划分不正确的是()(1分)

A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B/不在高,有仙/则名

c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D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4.学常识填空(2分)

①《桃花记》的是______(朝代)诗人___________。

②《爱说》的___________是_______代著名哲学家。

③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诗作,在总体上反映了唐朝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故号称“_________”。

④《核舟记》选自清涨潮编辑的______________。

5.根据内容填空。

(2分)

①忽逢桃花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予独爱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蔓不枝,……

③《望岳》中将泰的神奇秀丽之归于大自然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④《春望》中写战火连天,家书难觅的千古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诗歌鉴赏(16分)

(一)(10分)

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小。

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岱宗夫如何()

(2)齐鲁青未了()

(3)造化钟神秀()(4)会当凌绝顶()

7.“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是写近望中所见的景象。

8.这首诗中的千古名句是两句,这两句是写由望岳而产生的

的意愿,从这两句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的诗中,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

9.《望岳》全诗中没有“望”字但处处写望,距离是自而,时间是从至,并由遥想将的。

10.杜甫《望岳》诗共有三首,分别歌咏东岳()、南岳()和西岳()(注括号内填名),以上所选的诗是歌咏的。

(二)(6分)

春望杜甫

国破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1.这是一首五言诗,通过写沦陷中长安城的破败景象,抒发了诗人的情怀。

(2)

12.这首诗所用的修辞手法有哪些?

请举例说明。

(2)

三、言段选读(73分)

(一)(18分)

林尽水,便得一,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5.解释中加点词语。

(2分)

俨然属阡陌垂髫

要绝境遂惋

16.将“渔人”“村人”两词语准确填入中括号内。

(1分)

17.找出中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其古义和今义。

(至少三个)(3分)

18.用语段中的原句回答。

(5分)

(1)表现“村人”热情待客的句子有。

(2)村人见渔人后,“大惊”“问所从”是因为他们。

(3)表现“村人”都关心渔人的句子是。

(4)“村人”桃花的原因是。

(5)“村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原因是。

19.从上面语段中理出“渔人”的行踪,用简洁的字填入方框中。

(3分)

20.读中画横线的句子,回答其叹惋的原因是(2分)

A为渔人费了这么多的周折才找到自己而叹惋。

B为自己住在这里消息闭塞,竟不知道外界有这么大的变化而叹惋。

c为外界社会的动乱、黑暗,人民生活的痛苦而叹惋。

D没有想到时间过得这么快,都已经是晋朝了。

21.生活在东晋末年,当时社会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

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说说为什么桃花是当时的理想社会?

我们今天应当怎样评价?

写一段话表明你的看法。

(3分)

(二)(14分)

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22.在选中用“‖”将以上段划分为三个层次。

(3分)

23.解释下列词语(2分)

(1)斯

(2)馨(3)案牍(4)劳形

24.下面所列各项不同类的一项是(2分)

A孔子云何陋之有?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D谈笑有鸿儒,往无白丁。

25.点明全主旨的语句是;全的点睛之笔是。

(2分)

26.指出龙、仙比喻什么?

(2分)

27.上面这段字出自《》,是。

他通过这篇铭,表达了自己的节操和的情趣。

(3分)

(三)(18分)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28.给下列字注音。

(2分)

蕃()濯()亵()鲜()

29.用“/”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2分)

(1)晋陶渊明独爱菊

(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0.中画线的句子的句式是(2分)

A省略句B判断句c被动句

31.下面句中加点字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可爱者甚蕃(多)

②濯清涟而不妖(洗涤)

③亭亭净植(种植)

④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亲近而态度不庄重)

⑤陶后鲜有闻(陶渊明的后代、后裔)

A①②③B②④⑤c①②④D③⑤⑥

32.用上面段中的原句回答。

(2分)

(1)中最能概括花高贵品质的语句是。

(2)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语句是。

33.《爱说》一运用借物喻人的写法,旨在托物言志。

中牡丹、花各比喻生活中的什么人?

你怎样看待拜金主义者信奉“有钱能使鬼推磨”的“牡丹之爱”?

(3分)

“牡丹”比喻

“花”比喻

看法

34.“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从字面的角度而言,是说爱牡丹的多而爱者少,的言外之意是,这句话讽刺的社会世态是。

(2分)

35.下列诗句中咏菊的有,咏的有,咏牡丹的有。

(3分)

A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B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c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D惟有绿荷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E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四)(11分)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36.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2)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3)中轩敞者为舱。

(4)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37.第一段说明雕刻者的、和,引出核舟的;第二段说明核舟的和。

(3分)

38.画线的两个句子采用的说明方法是,第一个画线句子在中的作用是。

(2分)

39.第二段能表现核舟雕刻精致、奇巧的词语有。

(2分)

(五)(12分)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40.解释下列加点词。

(4分)

(1)选贤与能

(2)男有分

(3)谋闭而不兴(4)货恶其弃于地也

41.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4分)

①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②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42.请找出中的排比句、对偶句各一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分)

排比句

对偶句

43.大同社会在当时能否变成现实?

我们今天如何看待这一理想?

(2分)

杜甫诗三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