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测绘师《案例分析》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620767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598.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注册测绘师《案例分析》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注册测绘师《案例分析》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注册测绘师《案例分析》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注册测绘师《案例分析》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注册测绘师《案例分析》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注册测绘师《案例分析》试题.docx

《注册测绘师《案例分析》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注册测绘师《案例分析》试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注册测绘师《案例分析》试题.docx

注册测绘师《案例分析》试题

2012年注册测绘师《案例分析》试题

第一题(18分)

某测绘单位采用全野外数字测图方法完成了某铁路枢纽组1:

500全要素数字地形图测绘项目。

测区地势平坦,分布有居民地、铁路、公路、农田、林地、沙地、和河流等要素。

测图作业中,基本控制点采用一级GPS网和四等水准路线联测;图根点采用图根导线和图根水准联测;地形图数据采用全站仪极坐标法外采集,由内业编辑处理生成1:

500地形图数据,要素包括测量控制点、居民地及设施、管线、境界、地类、注记等九类;地形图的平面和高程精度采用高于数据采集精度的方法实地检测;项目成果按规范要求整理提交。

成果质量检验时,对火车站候车室所在图幅进行平面精度检测,获得了明显地物点的图上点位较差Δ1~Δ30(单位:

mm),计算得到点位较差的平方和[ΔΔ]=4.80mm2。

问题:

1.以框图的形式绘制本项目外业生产开始后的测图作业流程图。

2.根据测区情况,支出题中未列出的三类1:

500数字地形图要素。

3.计算火车站候车室所在图幅地物点的图上点位中误差(结果保留2位小数)。

第二题(15分)

某测绘单位承接了某办公楼建设项目的规划监督测量任务。

该办公楼为4层,长方形结构,楼顶为平顶。

办公楼相邻环境:

东侧为办公大厦,南侧为小区市政道路,西侧为住宅楼,北侧为绿地。

竣工后的办公楼室外周边地坪为水平。

测量区域周边可用的控制点齐全。

测量执行《城市测量规范》(CJJ/T8—2011)。

测量单位在实施规划监督测量过程中,分别进行了办公楼灰线验线测量、±0层地坪高程测量,验测了周边建筑物的条件点。

其中,办公楼高度采用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法,测量了设站A仪器到楼顶C点的距离(SD)和天顶距ZA;采用水准测量方法实测了室外地坪高程和设站A的地面高程。

一次观测得到如下测量数据:

HA(设站地面高)=47.000m

HB(室外地坪高)=48.500m

i(仪器高)=1.600m

SD=37.000m

天顶距ZA=60°00′00″

(sin60°=

,cos60°=

 

问题:

1.测绘单位实施的测量内容中,哪些属于验收测量?

2.竣工地形测量中,应测量办公楼周边的哪些要素,其中建筑物的条件点应采用什么方法进行测量?

3.根据一次观测数据,计算办公楼的高度。

(结果保留二位小数)

第三题(18分)

某地区为海岛综合开发建设,利用现有二等大地控制网成果,布设了覆盖沿海岛屿的C级GPS网,并与验潮站网进行了水准联测。

1.测区条件:

该地区海岛地理环境复杂,陆岛交通困难,个别海岛验潮站位于地势陡峭的岸边,有些验潮站临近码头的大型作业设施或高压输电线。

因顾及GPS点尽量靠近验潮站水准点,给GPS点位的选择造成一定的困难。

3.外业观测与数据处理:

(1)新测C级GPS点若干个。

外业利用双频大地型GPS接收机(标称精度5mm+1ppm)进行了同步环观测。

基线解算之后,对所有三边同步环的坐标闭合差WS和各坐标分量的闭合差WX、WY、WZ进行了检核。

WS=,限差为

σ(σ为基线测量中误差,按实际平均边长计算,固定误差和比例误差系数采用GPS接收机标称精度)。

其中某三边同步环的坐标闭合差WS限差为6mm。

(2)利用本地区已经建立的覆盖沿海岛屿的高精度区域似大地水准面模型,将国家高程基准传递到海岛上,以得到海岛上GPS点的国家高程基准的高程;将GPS点与验潮站水准点联测,以同时得到基于当地深度基准面的高程。

其中,某海岛验潮站附近GPS点A基于国家高程基准的高程为1.986m,基于当地深度基准面的高程为4.434m,该区域高程异常0.776m。

该海岛验潮站附近海中有一暗礁B,海图上标注的最浅水深为1.2m。

问题:

1.在海岛验潮站附近选择GPS点点位应注意哪些事项?

2.计算该三边同步环的平均边长(结果取至0.01km)及各坐标分量闭合差WX、WY、WZ的限差(结果取至0.1mm)。

3.计算暗礁B的大地高和基于国家高程基准的高程(列出计算步骤,结果取至0.001m)。

第四题(15分)

某测绘单位承接了某省1:

1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更新与建库项目。

1.已收集和获取的资料

(1)全省2012年6月底0.5米分辨率航摄数据。

(2)全省2008年测绘生产的1:

1万全要素地形图数据(DLG)。

其中,等高线的基本等高距为5米,居民地、道路、政区及地名等要素变化大,而水系、地貌、土质植被和其他要素基本上无变化。

(3)全省导航电子地形图数据。

其道路、政区和地名等信息内容详实,现势性好,但平面定位精度不确定。

2.需要完成的更新与建库工作

(1)获取必要的像控资料,利用航摄资料,生产制作0.5米分辨率正射影像数据成果(DOM),要求达到1:

1万地形图精度,经质量检查合格后,建立全省DOM数据库。

(2)对1:

1万DLG数据进行更新,使其现势性达到2012年6月。

重点对居民地、道路、政区、及地名等要素进行更新,经数据整理、质量检查和数据入库,建立更新后的全省1:

1万DLG数据库。

(3)利用1:

1万DLG数据中的等高线、高程点以及一些地形特征要素等,内插生成5米格网间距的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成果,经质量检查合格后,建立全省1:

1万DEM数据库。

问题:

1.指出本项目中可用于全省1:

1万DLG数据更新的数据资料或成果,并说明它们的用途。

2.说明全省5米格网间距的DEM数据的生产技术方法和主要流程。

第五题(18分)

某待建隧道长约10km,设计单位向施工单位提供的前期测绘成果和设计资料包括:

1.进、出洞口各4个C级精度的GPS控制点,基准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CGCS2000),中央子午线为XXX°50′00″,投影面正常高为500m;

2.进、出洞口各2个二等水准点,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3.隧道的设计坐标、高程、里程桩等;

4.……

由于现场地形条件的限制,该隧道未设计斜井,拟采用双向开挖施工,贯通面位于隧道中部。

隧道主体为南北偏西走向的直线隧道,隧道坡度一致。

施工区中央子午线为XXX°10′00″,维度为40°,进口施工面正常高为750m,出口施工面正常高为850m。

施工单位在施工前对已有成果进行了复测,并进行了中央子午线平移和施工坐标系的建立等工作。

施工坐标系的X轴为进、出洞口中线点连线的水平投影方向,并重新选择投影面。

洞内平面控制采用双导线分期布设,全站仪的测角精度不低于1″,导线边长控制在200~600m之间,角度观测6测回,导线在隧道内向前每推进2km加测一条高精度陀螺定向边,高程控制按二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施测。

问题:

1.说明施工单位在隧道施工前应复制的内容及复制方法。

2.说明建立施工坐标系时重新选择投影面的理由,并指出所选最佳投影面的正常高。

3.说明隧道内加测高精度陀螺定向边的目的和基本作业步骤。

第六题(18)

某测绘单位采用数字摄影测量的方法生产某测区0.2m地面分辨率的数字正射影像图和1:

2000数字线划图。

测区为丘陵地区,经济发达,交通便捷,道路纵横交错。

测区中心有一个大型城市,城区2高层建筑为主,房屋密集。

项目前期已完成全测区的彩色数码航空摄影、区域网外业控制点的布设与测量、空中三角测量(空三加密)等工作,相关成果检查验收合格,可提供本项目作业使用。

航空摄影使用框幅式数码航摄仪,平均摄影比例尺为1:

14000,平均航向重叠65%,平均旁向重叠35%,所用数码航摄仪主要参数如下:

主距f:

101.4mm

像素大小:

0.009mm

影像大小:

7500*11500像素(航向*旁向)

项目成果采用1:

2000地形图标准分幅。

正射影像图生产采用数字微分纠正,以人机交互式采集镶嵌线,镶嵌处应保持地物特征完整、影像清晰、色调均匀。

数字线划图精度按规范要求为:

地物点平面位置中误差不超过±1.2m,等高线高程中误差不超过±0.7m,注记点高程中误差不超过±0.5m。

提示:

立体采集平面和高程中误差可分别按下列公式估算:

mxy=H/f

mxmH=

H/b

mx

其中:

H为平均相对航高,

b为平均像片基线长,

mx为像点坐标量测中误差。

问题:

1.列出本项目生产数字正射影像图的主要作业步骤。

2.简述正射影像镶嵌线采集中遇到建筑物、独立树、露天停车场等地物时的作业方法。

3.项目技术设计要求高程注记点和地物应分步采集。

通过精度估算,说明分步采集的理由。

4.列出本项目提交成果的主要内容。

第七题(18分)

某地图出版社拟编制出版一部全国地理图集,图集设计开本为标准16开(单页制图尺寸195mmx265mm,展开页制图尺寸390mmx265mm),其中包含一幅“中国人口密度及城市人口规模”专题图。

1.为编制该专题图收集的资料包括:

(1)中国1:

100万数字地图数据,现势性为2005年,包含县级(含)以上境界线、水系、居民地、公路、铁路、地貌(等高距200m)、地名等要素。

(2)中国地图出版社2011年出版的《中国地图集》(16开本)电子版数据。

(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地图集》(8开本)电子版数据,已更新县级(含)以上行政区划、地名、水系、交通等要素至2011年。

(4)2011年中国分县人口统计资料。

(5)2011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包含全国县级市以上的人口统计数据。

2.专题图设计要求如下:

(1)按展开页设计,板式可以选择横式(海南诸岛不作附图),但要求制图比例尺尽可能的大一些。

(我国疆域东西方向最大距离约5200km,南北方向最大距离约5500km,从黑龙江到海南岛陆地南北方向最大距离约4000km。

(2)从收集的资料中选择合适的地图编绘专题图地理底图,要素内容包括境界线、水系、地级以上城市、主要铁路、公路等。

地貌采用晕渲表示,需要利用收集到的数字地图资料进行加工处理和制作生成。

(3)图上人口密度以县级行政区为单位全国分级表示,同时表示地级市以上(含)城市人口规模,其它专题信息以附图或附表形势表示。

问题:

1.该专题图宜选用那种版式?

简述理由。

2.说明制作地貌晕渲需采用的资料数据,以及地貌晕渲数据制作的简要步骤。

3.说明用何种专题图方法表示中国人口密度和城市人口规模两个要素。

4.说明在本图集出版前,测绘行政相关机构对该图进行审查时,主要应审查哪些内容。

 

1.选取GPS连续运行参考站时,视场内障碍物的高度角一般不超过(B)

A.5度B.10度C.15度D.20度

解析:

但还存在些争议,各个规范要求有冲突。

不排除C的可能。

连续运行参考站规范

2.某GPS网同步观测一个时段,共得到6条基线边,则使用的GPS接收机台数为(B)台

A.3B.4C.5D.6

3.某地区最大冻土深度1.2米,埋设B级GPS点土层天线墩需要挖坑深度为(C)m。

A.1.7B.1.8C.1.9D.2.0

解析:

4.某观测员用基座安置GPS天线,测值分3个互为120°的位置量取天线高,读数分别为0.073、0.074、0.076,此时,对天线高的正确处理方法是(D)。

A.取中数0.0743作为天线高B.取中数0.074作为天线高

C.重新选择三个位置量取天线高D.重新整平仪器量取天线高

解析:

正常应该是D选项

可是有点疑惑:

天线高怎么才7厘米,如果是D3.3中觇标仪器台上量取规定,互查允许5mm以内。

 

5.通常所说的海拔高是指(B)

A.大地高B.正常高C.正高D.比高

解析:

争议很大,很难说

按科学意义来说,选正高。

因为是大地水准面为基础

大地水准面和似大地水准面在海上是重合的,但在陆地上存在高程异常,我们所说的海拔,基本都是陆地上的,所以我个人倾向于B。

6.一晴朗夏日,某一等水准面在北京地区观测,测段进行一半时,已经接近上午十点,此时,观测组应(C)。

A.继续观测B.打伞观测C.打间歇D.到下一水准点结束观测

解析:

高等级水准,夏季正午前后2小时不许观测。

7.采用数字水准仪进行二等水准观测,仪器设置完成后,起测的第一站前后视距分别为50m、48m,后尺读数为1.54288m,前尺读数为0.54288m,仪器显示超限。

其原因是(D)超限

A.视线长度B.前后视距差C.前后视距累计差D.视线高度

解析:

有争议

二等水准的话前后视距差不大于1.5,读尺范围0.55-2.8m,2样都超限。

8.水准测量中,若后视点读数大于前视点读数,则前后视点的高度关系是(D)。

A.前后视点高度取决于仪器高B.前后视点等高

C.后视点比前视点高D.后视点比前视点低

9.在重力测量中,段差是指相邻两个点间的(C)差值。

A.距离B.高程C.重力D.坐标

10.中国沿海地区深度基准目前采用的是(D)。

A.当地平均海面B.海洋大地水准面

C.平均大地高潮面D.理论最低潮面

11.现行《海道测量规范》规定,可直接用于测图比例尺为1:

2000水深测量的平面控制点是(A)。

A.海控一级点B.测图点C.海控二级点D.图根点

12.航海图分幅时,图内海陆面积比例要适当,一般情况下,陆地面积不宜大图幅总面积的(B)。

A.1/2B.1/3C.1/4D.1/5

13.现行《工程测量规范》规定,利用导线测量建立工程平面控制网时,导线网中结点与结点、结点与高级点之间的导线长度不应大于相应等级导线长度的(C)倍。

A.0.3B.0.5C.0.7D.1.0

14.某丘陵地区工程测量项目,利用GPS拟合高程测量方法建立五等高程控制网。

按技术设计,将联测四等水准点5个,新设GPS高程点15个。

根据现行《工程测量规范》,对GPS点的拟合高程成果应进行检测,检测点数不应少于(B)个。

A.2B.3C.4D.5

15.某工程控制网点的误差椭圆长半轴,短半轴长度分别为8mm和6mm,则该点的平面点位中误差为(B)mm。

A.±8B.±10C.±12D.±14

16.现行《工程测量规范》规定,在线状地形测量中,工矿区一般建(构)筑物的坐标点的点位误差不应大于(D)cm。

A.±2B.±3C.±5D.±7

17.现行《工程测量规范》规定,测绘1:

1000水下地形图利用GPSRTK方法进行平面定位时,流动站点相对于基准站点的作业半径最大不得超过(B)km。

A.5B.10C.15D.20

解析:

18.建筑物施工控制网坐标轴方向选择的基本要求是(C)。

A.与国家统一坐标系方向一致B.与所在城市地方坐标系方向一致

C.与设计所用的主副轴线方向一致D.与正北、正东方向一致

19.某地下管线测量项目共探查隐蔽管线点565个,根据现行《工程测量规范》,采用开挖验证方法进行质量检查,开挖验证的点数至少为(D)个。

A.3B.4C.5D.6

20.利用全站仪在某测站进行水平角观测,当下半测回归零方向的2C互差超限时,正确的处理方式是(C)。

A.重测下半测回B.重测零方向C.重测该测回D.重测该测站

21.现行《工程测量规范》规定,线路定测放线测量前,应对初测高程控制点进行检测,检测点的比例应达到(D)。

A.5%B.10%C.50%D.100%

22.下列测绘工作中,属于新建公路工程初测的是(D)。

A.中线测量B.纵横断面测量C.曲线测量D.带状地形图测绘

23.建筑物沉降观测中,确定观测点布设位置,应重点考虑的是(A)

A.能反映建筑物的沉降特征B.能保证相邻点间的通视

C.能不受日照变形的影像D.能同时用于测定水平位移

24.对变形测量成果进行原因解释的目的是确定(A)之间的关系

A.变形与变形原因B.变形量与变形速度

C.变形点与基准点D.变形与观测方法

25.下列测量方法中,最适合用于测定高层建筑物日照变形的是(A)。

A.实时动态GPS测量方法B.激光准直测量方法

C.液体静力水准测量方法D.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方法

解析:

有争议,多数人说是A,教材P141页有说明。

但不排除B的可能。

26.利用高精度全站仪进行精密工程测量时,为获得高精度的方向观测值,应当特别注意减弱(C)误差的影响。

A.天顶距测量B.距离测量C.仪器对中D.垂直折光

27.土地权属调查的基本单元是(C)。

A.房屋B.产权人C.宗地D.街区

28.采用独立坐标系统建立地籍控制网,其坐标系应与(B)坐标系统建立联系。

A.国际B.国家C.独立D.任意

29.城镇土地调查中,对难以调解处理的争议土地和未确定使用权的土地,可仅调查(C)。

A.使用权人B.土地面积C.土地地类D.争议原由

30.产权人甲、乙共用一宗地面积为300m2的土地,无独自使用院落。

甲、乙分别拥有独立建筑物面积为100m2、100m2。

建筑物的占地面积分别为100m2、50m2,问乙拥有的土地面积权益为(C)m2。

A.75B.100C.125D.150

解析:

31.地籍图上相邻地物点间距中误差不得大于图上(D)mm。

A.±0.1B.±0.2C.±0.3D.±0.4

32.一宗地分割为数宗地后,各分割宗地面积之和与原宗地面积差值在规定限差内时,差值按(C)配赋。

A.各分割宗地平均B.各分割宗地价值比例

C.各分割宗地面积比例D.地籍管理部门要求

33.我国土地证附图是(A)。

A.宗地图B.地籍图C.地形图D.地调底图

34某省级行政区域界线测绘所用边界地形图比例尺为1:

50000,根据现行《行政区域界线测绘规范》,界桩点平面位置中误差一般不应大于(B)m

A.±2.5B.±5.0C.±7.5D.±10.0

35.某县级行政区域界线位于地形底物稠密地区。

根据现行《行政区域界线测绘规范》边界协议书附图的比例尺宜选(A)。

A.1:

5000B.1:

10000C.1:

25000D.1:

50000

解析:

不能十分确定

规范上说县区界线图一般为1:

10000,但地物复杂时可选用更大比例尺,具体比例尺没有细说。

36.某基于1:

10000比例尺地形图的行政区域界限测绘项目,采用光电测距附和导线测量方法测定界桩点的平面坐标。

该导线全长15km,共15条边,根据现行《行政区域界线测绘规范》,其方位角闭合差不应超过(B)。

A.±60″B.±80″C.±100″D.±120″

解析:

《行政区域界线测绘规范》规定。

 

37.下列测量工作中,不属于房产测量工作内容的是(D)。

A.控制测量B.变更测量C.界址测量D.竣工测量

38.房产平面控制测量末级相邻基本控制点的相对点位中误差不超过(C)cm

A.±1.5B.±2.0C.±2.5D.3.0

39.房屋附属设施测量中,柱廊的测量应以(C)为准。

A.顶盖投影B.中心线C.柱外围D.基座

40.有套房屋登记建筑面积为120m2,共有面积分摊系数为0.200,则该套房屋的套内建筑面积为(B)m2.

A.96B.100C.140D.144

41.某宗地内共有登记房屋36幢,若幢号为35、36的两幢房屋进行房产合并,则合并后德房产幢号为(C)。

A.35B.36C.37D.35-1

42.用于权属登记的房产测量成果备案时,下列内容中,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不需审核的是(D)。

A.界址点准确性B.面积测算的方法和依据

C.测绘单位的资格D.面积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

43.现行《房产测量规范》规定,一级房屋房产面积测算限差的计算公式为(A)。

A.0.01√S+0.0006SB.0.01√S+0.00006S

C.0.02√S+0.0001SD.0.01√S+0.0002S

44.根据《数字航摄仪检验规定》规范,规定检定场应满足不少于两条基线,每条航线最少曝光(B)次的条件。

A.10B.11C.12D.13

解析:

45.对20cm*20cm像片进行建模时。

如要求航向重叠度为60%,则该像对的基线长度为(A)cm。

A.7.2B.9.0C.10.0D.12.0

46.根据《无人机航摄安全作业基本要求》规定,无人机飞行高度应高于摄区内最高点(B)m以上

A.50B.100C.150D.200

47.摄影测量共线方程是按照摄影中心,像点和对应的(C)三点位于一条直线上的几何条件构建的。

A.像控点B.模型点C.地面点D.定向点

48.数字摄影测量中影像相关的重要任务是寻找像对左、右数字影像中的(A)。

A.同名点B.共面点C.?

点D.视差点

49.航摄比例尺S的计算公式为(A)。

A.S=摄影机主距/相对行高B.S=摄影机焦距/相对行高

C.?

S=摄影机主距/绝对行高D.S=摄影机焦距/绝对行高

50.遥感影像计算机解译中,监督分类的重要环节是(D)。

A.合并B.控制C.检查D.训练

51.摄影测量内定向是恢复像片(A)的作业过程。

A.像点坐标B.内方位元素C.外方位元素D.图像坐标

52.航外控制测量过程中,要求在现场用刺点针吧目标点刺在主像片上,刺孔要小圆圈,刺孔直接不得大于(A)mm。

A.0.10B.0.15C.0.20D.0.25

53.现行《遥感图像平面图技术规范》规定,第物点平面位置中误差在平地和丘陵地不得大于图上()mm。

A.±0.50B.±0.75C.±1.00D.±1.50

54.航摄法生产数字地形图时,若采用全野外布点法,无需进行的作业步骤是(D)。

A.像控点测量B.数据采集C.数据编辑D.空中三角测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