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江苏省徐州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
《学年江苏省徐州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江苏省徐州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江苏省徐州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解析解析版
2015-2016学年江苏省徐州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解析(解析版)
说明:
1.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2.在答题纸的密封线内填写校、班级、姓名、考号等,密封线内不要答题。
3.请将所有答案按照题号填涂或填写在答题卡(纸)相应的答题处,否则不得分。
一、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1为桂林山水水墨景观图,在该区域岩层中发现有海洋生物化石。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形成该区域岩层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海底火山喷发B.流水侵蚀
C.海洋沉积D.变质作用
2.与图中景观形成关系最密切的是
A.气候B.风力
C.冰川D.海浪
【答案】
1.C
2.A
【解析】
试题分析:
1.在该区域岩层中发现有海洋生物化石,有化石的岩层为沉积岩,所以形成该区域岩层的主要地质作用是海洋沉积。
C正确。
2.图中的景观形成过程是先沉积作用形成沉积岩,再经过不的溶蚀作用形成。
溶蚀作用需要在温度较高,有一定的水分才能形成,所以气候与图中景观形成关系最密切。
A正确。
考点:
地壳的物质循环和地质作用
2016年1月16日0时57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为白俄罗斯发射了其第一颗通信卫星。
读图2,回答下列问题。
3.卫星发射时,白俄罗斯(东三区)时间是
A.15日13时57分B.15日19时57分
C.16日5时57分D.16日11时57分
4.该日,白俄罗斯与西昌相比
A.日出时间较早B.太阳辐射较强
C.白昼时间较长D.正午太阳高度较小
【答案】
3.B
4.D
【解析】
试题分析:
3.卫星发射时间是北京时间2016年1月16日0时57分,白俄罗斯(东三区)与北京时间(东八区)相差五个时区,东加西减得出白俄罗斯(东三区)时间是15日19时57分。
4.白俄罗斯在西昌西边日出时间较晚,1月白俄罗斯在西昌偏北,日照时间短,正午太阳高度较小,太阳辐射较弱。
所以D正确。
考点:
时间计算、正午太阳高度角、昼夜长短。
读图3,完成下列问题。
5.图示地区西部海岸曲折,多峡湾,其主要成因是
A.流水侵蚀B.冰川侵蚀
C.风力侵蚀D.海水侵蚀
6.右图为某游客于P地拍摄一张照片,根据照片中显示的拍摄时间判断此时为
A.1月某日日出时B.3月某日日落时
C.6月某日日出时D.10月某日日落时
【答案】
5.B
6.C
【解析】
试题分析:
5.峡湾由冰川形成的地形。
峡湾形成是由于冰川侵蚀河谷所致,冰川由高山向下滑时,不仅从河谷流入,还将山壁磨蚀,成为峡谷。
当这些接近海岸的峡谷被海水倒灌时,便形成峡湾。
峡谷在寒带地方较为常见,图中北欧的挪威便是以峡湾特多而闻名。
接近大西洋的挪威沿岸,在被冰川形成峡谷后,被大西洋的海水倒灌而成为峡湾。
B正确。
6.首先从时间推断P点大约时间为3点左右,应该为日出,3点日出说明昼长远远大于夜长,应该在6月,所以C正确。
考点:
外力作用和地球运动
北京时间2015年12月17日8时12分,我国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成功发射。
20日遥感卫星地面站成功接收“悟空”数据。
读图4,回答下列问题。
7.“悟空”成功发射时,昏线大致是
A.①线
B.②线
C.③线
D.④线
8.可能影响地面站和卫星之间数据传输的主要自然现象是
A.雾霾天气加重
B.平流层臭氧减少
C.太阳辐射减弱
D.太阳耀斑爆发
【答案】
7.B
8.D
【解析】
试题分析:
7.北京时间2015年12月17日8时12分,我国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成功发射。
向东加10小时左右为昏线,也就是跨过1500经度,大约是②线与赤道交点为黄昏,所以B正确。
8.地面站和卫星之间数据传输是利用电磁波(无线电短波),太阳耀斑爆发会干扰无线电短波,所以可能影响的主要自然现象是太阳耀斑爆发。
考点:
时间计算和太阳活动
下表为三地连续两日日出与日落时刻(北京时间)。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9.三地按纬度由高到低的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B.①③②C.②①③D.③①②
10.若③地为北京,则此时
A.北极圈内极昼的范围逐渐扩大B.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
C.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北移D.各地昼夜长短相差变小
【答案】
9.B
10.A
考点:
地球运动
图5为公转轨道相邻的三大行星相对位置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1.此时
A.我国南方比北方白昼更短,黑夜更长
B.地球处于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快
C.我国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
D.是进行南极地区科考察的黄金季节
12.与①、②行星相比,地球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是
A.稳定的太阳辐射
B.合适的公转方向
C.安全的宇宙环境
D.适宜的大气成份
【答案】
11.A
12.D
【解析】
试题分析:
11.从图中可以看出北极地区出现极昼,说明太阳真射北半球,我国南方比北方白昼更短,黑夜更长,A正确。
地球处于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慢,我国正午太阳高度有些达一年中最大,有些没有,南极出现极夜,不利于科考察。
12.稳定的太阳辐射、合适的公转方向、安全的宇宙环境是它们共同的条件,适宜的大气成份是地球存在生命物质的特殊条件。
考点:
地球的运动
图6为青岛—拉萨海拔高度与相应地壳厚度变化对比剖面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3.图中甲为
A.地表
B.软流层
C.莫霍界面
D.古登堡界面
1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距离海洋越远,地壳厚度越薄
B.地壳厚度与距大陆中心远近呈正比
C.山地、丘陵的地壳比高原的地壳厚
D.海拔高度与地壳厚度变化基本呈正相关
【答案】
13.C
14.D
【解析】
试题分析:
13.地壳厚度不均,一般来说,陆地地壳厚度大,海洋地壳厚度小。
在陆地上,地表海拔越度,地壳越厚;海拔越低,地壳越薄。
根据图中信息,大体可判断曲线甲与地形曲线呈正相关,曲线甲为表达地壳厚度的曲线,故C正确。
14.距离海洋越远,地壳厚度越厚,地壳厚度与距大陆中心远近关系不大,山地、丘陵不一定比高原高,所以它的地壳比高原的地壳不一定厚,海拔高度与地壳厚度变化基本呈正相关。
D正确。
考点:
地壳
广东丹霞山主要由红色砂砾岩构成。
图7为广东丹霞山地貌景观图,图8为岩石圈内部物质循环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5.构成图7山体的岩石属于图8中的
A.甲B.乙C.丙D.丁
16.该地貌的形成过程主要是
A.流水沉积一地壳抬升一流水侵蚀
B.风力沉积一地壳抬升一冰川侵蚀
C.风力沉积一地壳抬升一风力侵蚀
D.地壳下沉一流水沉积一地壳抬升
【答案】
15.C
16.A
考点:
三大类岩石的成因,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
图9为世界某海区7月表层水温分布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7.此时甲处沿海的气候特点是
A.高温多雨
B.寒冷干燥
C.降水稀少
D.温和湿润
18.甲海区渔业资源丰富,其主要原因是
A.寒暖流交汇
B.陆上径流汇入
C.暖流势力强大
D.深层海水上涌
【答案】
17.C
18.D
【解析】
试题分析:
17.从等温线向南温度变低的分布特点可以看出此图为南半球,7月南回归线附近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高温少雨,C正确。
18.甲海区位于大陆的西岸,属于寒流,此洋流为上升流(可以参照我们过的秘鲁寒流)渔业资源丰富,D正确。
此地没有寒暖流交汇,也缺少陆上径流汇入。
考点:
大气环流和洋流
(二)双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2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每小题选两项且全选对者得3分,选错、少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读图10,回答下列问题.
19.甲地为峰林,同类景观多出现在
A.苏B.滇C.湘D.桂
20.图中
A.甲处侵蚀作用最强烈B.乙处由内力作用形成
C.丙处易发生滑坡现象D.丁处是典型的向斜山
【答案】
19.BD
20.CD
【解析】
试题分析:
19. 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地为峰林,属于石灰岩地区,属于喀斯特地貌,同类景观主要分布于广西、贵州、云南和湖南南部、广东北部等地。
BD正确。
20.甲地为峰林,乙处为河谷,乙处为外力侵蚀作用最强烈,AB错误。
丙处地势陡峭坡度大易发生滑坡现象,丁处岩层向下弯曲地质构造上是向斜,地形上看是山岭,所以是典型的向斜山,CD正确。
考点:
内外力
读图11,回答下列问题。
21.图中平原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流水堆积B.地壳运动C.变质作用D.流水侵蚀
22.甲类岩石中可能含有
A.煤层B.铜矿C.银矿D.生物化石
【答案】
21.AB
22.BC
【解析】
试题分析:
21.读图可以看出,图中平原地区早期地壳断裂下沉,地势变低,坡度变缓,流水速度减慢,河流从山上携带的泥沙在该处沉积下来,形成冲积平原,故答案选AB。
22.从图中图例可以看出甲处为侵入性岩浆岩,往往是金属矿产储存的岩石构造类型,乙处为沉积岩,易形成沉积矿床,如煤、石油和天然气,而埋藏的古生物遗体、遗迹可能形成化石,所以答案选BC。
考点:
地质作用、地质构造及其意义。
《2013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提出可持续发展五大支持系统,报告以1995年全国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数为100。
图12表示2010年五大支持系统的能力指数。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3.1995~2010年发展支持系统发展最快,其代价有
A.大量消耗资源
B.大量排放污染物
C.科教投入不足
D.人口增长缓慢
24.为保障各支持系统协调发展,应大力加强
A.社会保障建设
B.经济基础建设
C.农业基础建设
D.生态与环境建设
【答案】
23.AB
24.CD
【解析】
试题分析:
23.该题考查生的读图能力。
从图中可以看出经济增长最快,生存支持系统比较小,环境支持最小,说明这段时间的发展是高耗资源、高污染的发展方式,因此A、B项正确。
24.为保障各支持系统协调发展,应该加大生存支持系统和环境的支持力度,故C、D项正确。
考点:
可持续发展
图13为北太平洋局部海域海底地形简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5.2011年12月18日,③处附近一座海上石油钻井平台倾覆,救援船只因舷窗破损进水导致作业中断。
造成这次救援中断的主要自然原因可能是
A.天气严寒B.台风影响
C.海浪和海冰冲击D.海水污染严重
2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①处海域属于公海
B.①②④三处比较,表层海水温度最低的是②处
C.③处海底分布着储量巨大的多金属结核矿产
D.受板块运动作用,④处海底地形类型为海沟
【答案】
25.AC
26.AD
【解析】
试题分析:
25.③处纬度比较高,又在12月,这里的天气严寒,海上会有结冰,加上冬季风力强大,海浪也会很大,所以造成这次救援中断的主要自然原因可能是天气严寒、海浪和海冰冲击,AC正确。
26.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距海岸200海里以外的海域为公海,从图中看①处海域属于公海。
①②④三处比较,④纬度最高,且在寒流附近,表层海水温度最低。
③处海底大陆架,多金属结核矿产分布在深海,所以此处不会有着储量巨大的多金属结核矿产。
受板块运动作用,④处海底地形类型为海沟。
AD正确。
考点:
海洋地理
二、综合题:
本大题5小题(共60分)
27.华北地区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到校附近区域进行野外考察。
图14为考察区域等高线地形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2分)
(1)甲、乙、丙、丁四处适合开发攀岩运动项目的是▲,为安全起见,攀岩需要准备的安全绳索长度不应少于▲米。
(2)图中①、②、③、④受洪水威胁最大的路段是▲,原因为▲。
(3)乙城市多雾的原因有▲。
(4)“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甲、乙、丙、丁四处红叶观赏地最早出现红叶的是▲,原因是▲。
【答案】
(1)丁300(2分)
(2)②(2分)河水侵蚀凹岸,②处河道弯度较大,容易溃堤(2分)
(3)空气中悬浮颗粒物多,凝结核多;靠近湖泊,水汽充足,更容易形成雾;地处谷地(答2点得4分)
(4)丙海拔最高,此季节物候更替早(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丁为陡崖最适合开发攀岩运动项目,根据等高线可以判断陡崖相对高度最大可能为300米,所以攀岩需要准备的安全绳索长度不应少于300米。
(2)受洪水威胁最大的路段主要考虑河水侵蚀凹岸,且河道弯度较大,容易溃堤积水。
(3)乙城市多雾的原因主要分析水汽的来源多少,空气中悬浮颗粒物多少,凝结核多;水汽和凝结核的扩散条件等
(4)温度变低了,就会出现红叶,海拔高的地方气温低,丙海拔最高,所以也最早出现红叶。
考点:
等高线判读,流水侵蚀,雾和形成和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2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2分)
2010年4月20日,位于墨西哥湾的一座海上钻井平台起火爆炸,导致约1600米深处漏油,造成严重的海洋污染。
由于天气恶劣等原因,虽然有关方面采取多种措施控制污染蔓延,但效果均不好。
随即美国南部四州进入紧急状态,并宣布在该海域禁捕。
有关专家还担心浮油可能“侵入”大西洋,甚至漂向欧洲沿海。
图15为墨西哥湾海域示意图。
(1)该钻井平台所在地的海底地形类型是▲,其形态特点是▲。
(2)该海域石油污染难以控制的主要原因是▲和▲。
(3)美国南部四州进入紧急状态的原因是当时该海域风向为▲,易造成石油污染向海岸蔓延。
这次石油污染导致严重的▲灾难,宣布禁捕是因为▲。
(4)如果浮油“侵入”大西洋,它将随▲、▲(洋流)漂向欧洲沿海。
(5)美国南部沿海地区主要海洋自然灾害是▲,为减轻海洋灾害损失,应采取的措施是▲。
【答案】
(1)大陆坡坡度较陡(2分)
(2)深海环境复杂海上气象多变(2分)
(3)偏南风(2分)生态海洋生物受到污染(2分)
(4)墨西哥湾暖流北大西洋暖流(2分)
(5)风暴潮加强对海洋灾害的预警预报和评估;完善防灾应急系统(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从图中可以看出该钻井平台处于等深线迅速变大的地区,属于大陆坡。
从其形态特点看坡度较陡。
(2)主要从海水深度和海上气象等方面分析。
(3)联系这时的所处的月份,可以判断当时的风向为偏南风。
石油污染导致主要是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海洋生物受到污染。
(4)联系我们习的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可以知道洋流的名称和流向。
(5)美国南部沿海地区多飓风,大风常常形成风暴潮,所以主要海洋自然灾害是风暴潮,为减轻海洋灾害损失,应采取的措施最主要是加强对海洋灾害的预警预报和评估;完善防灾应急系统。
考点:
海洋地理
29.帕劳是美丽的西太平洋岛国,位于太平洋板块与菲律宾板块交界处,由一个大堡礁和许多小岛礁构成。
图16是帕劳的地理位置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2分)
(1)帕劳群岛地处太平洋岛弧链,东临深海沟,形成这种岛弧一海沟地形的原因是
▲。
此处地壳运动相对活跃的表现形式是▲。
(2)帕劳的海岸类型主要是▲。
除热带雨林外,岛上还有少量红树林,红树林的生态功能主要有▲、▲。
(3)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看,帕劳可重点发展的产业是▲和▲。
(4)为保护海洋资源和环境,帕劳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应采取的措施有▲。
【答案】
(1)板块碰撞挤压多火山、地震(2分)
(2)生物海岸(珊瑚礁海岸)抵御风浪对海岸的侵蚀;保护生物的多样性(6分)
(3)旅游业渔业(2分)
(4)控制旅游规模;适度捕捞;严控污染产业的发展(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联系所的板块方面的知识,结合图中的信息,从图中的位置和形成的深海沟可以判断形成这种岛弧一海沟地形的原因是为板块碰撞挤压,板块交界地带多火山、地震。
(2)根据材料可知该海域为大堡礁,是珊瑚虫遗体堆积形成,所以帕劳的海岸类型主要是生物海岸(珊瑚礁海岸)。
红树林的生态功能主要有抵御风浪对海岸的侵蚀;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3)奇特的地理环境和优越的气候条件利于发展旅游业,有广阔的大陆架和众多的珊瑚礁利于发展渔业。
(4)不能过度地发展旅游业,要注意环境的承载力,控制旅游规模;渔业生产要适度捕捞,不能超过生物和生产量;严控污染产业的发展。
考点:
海洋地理
30.图17是我国水土流失重点区和生态安全战略工程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2分)
(1)我国水土流失重点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共同原因是▲、▲。
a.位于地势二、三级阶梯的交界处b.气温年较差大
c.降水集中d.植被破坏严重
(2)以流水作用为主的侵蚀区界线以西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3)对减轻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旱涝灾害都有重要意义的生态安全战略工程是▲、
▲(填图中代号)。
①工程所在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
(4)分别从地形和气候两方面比较分析①、④建设防护林的条件。
▲
【答案】
(1)cd(2分)
(2)风力作用(2分)
(3)③⑤(2分)土地荒漠化(2分)
(4)①地形起伏小,气候干旱;④地形起伏较大,气候湿热(4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结合已知识,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主要有自然和人为两个方面即地形落差大,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植被破坏,题目所给的四个选项中a不属于共同原因,b不是造成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cd正确。
(2)以流水作用为主的侵蚀区界线以西的降水稀少,由于气候相对干旱,外力侵蚀作用主要表现为风力作用。
(3)从图中可以看出③和⑤跨过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所以③和⑤对减轻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旱涝灾害都有重要意义。
①工程所在区域为我国西北干旱地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
(4)①为河西走廊,地形起伏小,气候干旱;④为江南丘陵地形起伏较大,气候湿热。
考点荒漠化的防治、水土流失的治理:
31.图18为2009~2013年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及增速示意图,图19为垃圾处理流程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2分)
(1)2009—2013年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及增速的变化特点分别是▲、▲。
(2)城市垃圾可分为可回收垃圾、可燃垃圾、有害垃圾,图中的A、B、C依次为▲、
▲、▲。
(3)图19城市垃圾处理流程体现了▲、▲、▲的原则。
(4)作为中生,在减少城市垃圾中应具备的行为有▲。
【答案】
(1)增加先增后减(2分)
(2)可燃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3分)
(3)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3分)
(4)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乱扔垃圾;处理垃圾注意分类;不使用非降解塑料餐盒;少用、不用一次性用品;尽量使用可再生物品等(答出2点,得4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从左图中可以看出,2669年到2013年间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呈不断增加的趋势,而垃圾清运量的增长速度则呈出先增后减的趋势。
(2)图中A类垃圾将送入焚烧厂,说明为可燃垃圾;B类垃圾进行了分类,说明为可回收垃圾;C类垃圾直接破碎和分类后进行高温焚烧,说明为有害垃圾。
(3)可回收垃圾再次分类后的可回收部分再次利用,体现了垃圾的资源化原则;可燃烧垃圾加以燃烧,体现了减量化原则;而有害垃圾直接破碎和分类后进行高温焚烧,体现了无害化。
(4)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乱扔垃圾;处理垃圾注意分类;不使用非降解塑料餐盒;少用、不用一次性用品;尽量使用可再生物品等,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考点:
环境污染与防治